㈠ 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有哪些活動可以提升
先說數學思維是什麼?數學思維是指能夠用數學的觀點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拋硬幣猜正反,用文學的思維你可能會舉得拋硬幣是看運氣,輸贏天註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等等,輸了就要認命;而用數學思維你就會知道拋的多了肯定是正反出現的次數一樣,這是用概率的觀點去思考問題,不同的思維,會導致你採用不同的方式去處理事務。第一種可能你拋一次就認命了,第二種可能你拋起來沒完沒了。
思維能力就是能思考能想像,能質疑能問題,能分析能推理。都跟智力有關,只要注意開發孩子的智力,就自然提高了思維能力。經常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回答,注意問題要由淺到深。如:我們家幾口人?你媽上班去了,還有幾口人?孩子一定答錯。「你媽上班去了,就不算咱家人了嗎?」,孩子知道答錯了。
直到學習了因式分解,覺得非常有趣,只利用平方差公式以及完全平方公式就能演變出很多算式推理,所以讓我很想去學習,而且我慢慢發現有很多題是有規律的,考來考去也就那類題,讓我很有信心,做了很多題後思維確實得到了提高,一個學期後就從班裡的中下生變成第一名。應用題的基礎是理解。你理解不了,讀不懂,再會計算也沒用!所以平時要多讀書。語文是其它學科的基礎,一定要學好。
㈡ 小學數學能搞哪些活動
學節開幕式
上午八點半左右,曉港灣小學「快樂數學,伴我成長」的數學節開幕式正式啟動,學校余校長發表講話。余校長告訴孩子們,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同學們能夠發現數學的樂趣,學好數學。
余校長發表講話
隨後,來自不同年級的孩子進行了一場「三階魔方競速還原」PK賽。游戲計時開始,參與者飛快轉動手上被打亂的魔方,神經緊綳,神情專注。不到50秒的時間,就有好幾位同學快速將魔方還原完成,引起台下觀眾一陣歡呼。
當數字「0」和「1」相遇,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活動中,孩子們發揮想像力,上演了一個精彩有趣的數字故事。
幾何圖形和時裝秀也很配哦!伴隨著動感十足的音樂,孩子們身著靚麗的服裝,帶著各自的圖形小道具在舞台上擺pose,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幾何圖形時裝秀」。
數學闖關大比拼
開幕式後,備受期待的數學節闖關賽就開始啦!學校根據不同年級,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不同難度、形式多樣的數學闖關游戲,孩子們每過一關,就可獲得一枚印章。
當天,家長們也受邀來到學校參與活動,他們既是游戲的裁判員,又是孩子們的「數學老師」。
在拼圖游戲當中,一年級的孩子用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拼出了動物世界、足球小子、水上樂園、航空飛機等有趣的圖案。
而二年級的孩子則需要根據給出的七巧板,按照要求拼出不同的幾何圖形。「耶,我拼出平行四邊形啦!」平時活潑好動的小男生們,在數學游戲當中也變得十分用心和專注。
「哈哈,你沒有拍手,你輸了!」在三年級的課室內,孩子們8人為一組,玩起了「拍七令」游戲。游戲中,參與者從「1」開始輪流報數,當數到含有「7」或「7」的倍數時,只能拍手不能出聲,否則就被淘汰出局。
然而,看似簡單的游戲規則,卻讓不少小朋友出了差錯,「喊出數字那一刻才反應過來,太考驗反應能力了,還想再玩一次。」一名參與的小朋友說道。
數學還可以與語文相結合呢!在「成語遇見數學」這個游戲當中,孩子們分組PK,除了要在規定時間內填寫成語中的數字,還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數學運算,非常考驗孩子們的成語積累以及運算能力。
㈢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與語文數學有什麼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是可以在語文數學中進行。語文數學有了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就會使語文數學更加豐富多彩。不知能不能滿足你的問題。祝你成功
㈣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以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形 成語 言能力、加深語文素養為目的的活動。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變得更生動,更精彩,那麼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學科實踐活動
一、活動主題要呈現多樣性
1、依託教材內容,設計活動主題。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憑借。北師大版、人教版教材都是以單元主題(專題)的形式組織教材,這些主題(專題)都以人文性或 文化 性為線索,每個單元內各部分內容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這種編排方式,有利於教師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也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可以借鑒的依據。
教材中的很多主題(專題)本身就可以稍作拓展作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例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可以開展《地球——我們的家園》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生態環境、學寫 倡議書 ,在活動中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2、聯系生活實際,挖掘活動主題。要使語文之溪涓涓長流,學生就必須從廣闊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如每年 春節 ,家家戶戶大門口都貼著春聯,為了讓學生理解春聯的知識,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話說春聯》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當然,帶領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後,學生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我們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讓學生自主挖掘生活中自己感興趣的一些活動主題,如針對街頭錯別字的《啄木鳥醫生在行動》,收集賞析優秀的 廣告 詞、學習設計公益廣告、搜集整理本地風土人情 故事 材料,深入街頭做《店名中的知識》的調查,還可以引進一些貼近學生生活與思想,關注學生成長中熱門和焦點的話題。事實證明,只有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才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才能拓寬學生進行 語文學習 的 渠道 ,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二、活動內容要注重綜合性
1、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在一項活動中,我們可以把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恰如其分地結合起來。例如,我們開展的《話說蘭州》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們引導學生分組去實地調查訪問,了解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的,並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撰寫成調查 報告 ,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全面參與聽、說、讀、寫的整個過程。學生與人交流,撰寫報告,讓語言訓練落到實處。學生通過開展這一綜合實踐活動後,與人合作、收集信息、學以致用等多種綜合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應以語文為主,以學習語文為出發點,以學生廣泛地涉獵自己所喜愛的學科為手段,運用各科資源,開展跨學科活動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突現語文作為各個學科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綜合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例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環保連著你和我》這一案例中,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調查訪問,編排童話劇,統計城市各項污染指數,製作 手抄報 ,環保知識問答等。所以,我們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上,要十分注重與其他學科的結合,做好相鄰知識系列,相近學科的整合工作,使 教育 內容與學生的需要及綜合發展緊密配合,從而達到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思維品質的目的。
三、活動主體要突出實踐性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他們的語文實踐能力不是在課堂的「言說」過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學生充分的「踐行」中形成的。學生在動態、多維的天地里,才能把心靈深處的內在感悟轉化為一種精神產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長。做,即實踐。「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正是實踐的重要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在實踐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在上述活動案例中,學生有的到實地調查、拍照、訪問,有的從網路上尋找圖片,收集資料,有的親自走上街頭……學生始終處於活動的前沿,他們自主地去學、自主地去做,在生活的課堂中鍛煉,並逐步完善自我。
四、活動時空的設計要體現靈活性
1、時間的自由性。首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劃分是不固定的,我們要依據活動的內容來自主決定。有的活動完全可以用一個課時完成,有的活動則需要很長的時間,前後可能需要好幾周。其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時間是不受限制的。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活動。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活動時間、晚上還是節假日都可以作為綜合實踐課的有效活動時間。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對活動階段的時間分配也以學生自己的需要為依據。
2、空間的開放性。以往的教學活動都是局限於教室內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場地、規模都應該不拘泥於傳統的班級教學形式,教室、圖書館、操場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學生甚至可以走出校園,到家庭、社區等。例如,活動《你好,公益廣告》,學生就可以坐在家裡,從電視、電腦上了解有關公益廣告的知識。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如何開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教育資源,及時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現行小學 語文教材 在課文後的「語文園地」或「積累運用」欄目中,新增了一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觀察、調查、訪問等實踐 方法 ,在找找、做做、談談、 說說 、想想、寫寫等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我們要充分利
用這些資源,及時組織活動。如: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我會拼圖》,是一次製作交流的活動。課前,讓學生准備大小不等的圈形彩紙片、膠水、剪刀和尺子。課堂上,讓學生仔細觀察課本中的三幅圖,互相說說圖形像什麼,每個圖形是用什麼拼成的。並適時啟發想像:用圓形紙片還能拼成哪些圖形?學生會爭著介紹:「還可拼成小魚」「還可拼成帆船」「也可拼成太陽」……
隨著學生的介紹,教師可在黑板上畫一畫,並告訴學生在拼圖上添幾筆,可以使拼圖栩栩如生,幫助學生打開想像的思路。再讓每個學生根據要求,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自己動手拼圖,想拼什麼就拼什麼,拼出後說給同桌的同學聽。最後,交流評比,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是什麼,怎樣拼成的,評出好的向全班展示。這樣,學生在觀察、想像、擺拼、介紹、交流的活動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觀察能力、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
二、充分利用本地的教育資源,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過去的語文教學長期囿於一個較為狹窄的時空之中。課本是僅有的信息派,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澡堂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當地的徽育資耳長期得不到開發和利用,致使學習效率不離。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各地區都組蔽粉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抓,要有強烈的資源愈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這無疑為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開辟了新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積極開展活動。
三、充分利用網路的教育資源、適時組織綜合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網路的教育資源,突破語文學習活動原有的時空,把學習!於動態、開放的環境中,可以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網路環境下的語文學習為語文教學展示了廣闊的前景,教師應該利用網路的豐富資源,結合課文內容,確定相關主題,適時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網路,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動人景象,學生可以自由地了解所感興趣的知識。在利用網路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表達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此外,還可讓學生在網上讀新聞,關注社會 熱點 問題;訪問相關的教育網站,讀自己喜歡的 文章 ;到網上搜索一部名著或一個作家的資料;在網上練習寫作,發表文章等。使網路實踐活動真正成為溝通學生生活習得 經驗 和語言文字世界的橋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本領。
四、注重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相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傳統教學的學科壁壘,注重整合各學科教學資源,加強語文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社會等學科的溝通與整合,讓學生吸取多方面的營養,用「大語文」觀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如:在春季設計開展「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讓學生到校園里或田野里去找春天,感受「春風」「春雨」;語文課上,讓學生讀春天,說春天,贊春天,寫春天;美術課上讓學生畫春天;音樂課教學生唱「春天在哪裡」;數學課上編春天植樹應用題;科學課上學「種子」,讓學生做種子發芽實驗,並仔細觀察、記錄,把實驗結果和結論寫進實驗報告,從實驗中獲得信息,了解種子的發芽過程;課外閱讀有關「春天」的故事,背誦有關「春天」的古詩文等。這樣,結合學生實際,圍繞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熔各科知識於一爐,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怎麼開展
一、深化教材內涵,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本是學生最接近、最直觀的母語教育載體,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藉助語文課本,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從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1、 以教材為依託,拓展知識視野,激發實踐興趣。
如學習完《小小的船》這首兒歌,筆者開展了一個收集整理圖片的活動。按照兒歌中所說的,請孩子們畫出星空美景。再想像自己坐在了月亮上,在滿天星海中遨遊,並告訴他們,到月球已不再是我們的夢想,「神舟五號」升空了,人類正在向浩瀚的宇宙進發。指導學生分成小組,從報紙上或哥哥姐姐用過的教科書,如《社會》、《自然》、《美術》中,找出「宇宙飛船」、「楊利偉」、「人造衛星」、「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等有價值的圖片,並把它們剪下來,合力完成解說圖片內容的任務。在班級里展示圖片時,只要用一兩句話說明圖片內容即可。這些圖片都貼在自己的成長記錄冊中保存。
2、 挖掘教材內蘊,有效激活思維,培養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利用語文教育的這一特點,筆者常常注意把握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談感受、寫體會。如學習課文《我的戰友邱少雲》後,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學習英雄,我奮進」主題活動。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採用各種方法,搜集整理英雄的 事跡 。接著在小組內交流,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並相互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我讓各個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學生評議並談一下自己的感想,評出班級的「故事大王」,頒發喜報。活動結束後,要求學生並寫寫自己今後的打算。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有效地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依託 傳統文化 ,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它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有效地利用和學習傳統文化中的有益成份,也是今天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1、 利用傳統節日,開展實踐活動。
祖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既可以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感受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而且切實地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和語文素養。
筆者先後組織學生製作了「 端午節 」專刊、「 清明 節」專刊、自由命題專刊等多期手抄報,學生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通過一個學期的手抄報製作活動,學生們在實踐中獲得了直接經驗,又把已經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
2、 關注民間文化,開展實踐活動。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習語文不僅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我們的家鄉是一座小鎮,開設「小宣傳員」培訓課程,對學生進行培訓,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小鎮的歷史和文化,熟知其特點。小鎮步步皆景,處處有情,正如一本內涵豐富的「無字書」。這樣的學習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語文在生活中無時不在,無處不有,語文是最實用的。他們在活動中獲得的這些情感體驗和激起的對語文學習的深厚興趣是潤物無聲的,是持久永恆的。
三、藉助自然資源,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大自然五彩繽紛,利用自然資源,可以激發學生綜合性學習的興趣。在興趣的影響下,學生會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認識事物,觀察力顯得敏銳,思維顯得活躍, 記憶力 增強, 想像力 豐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隨之增強。
在春暖花開的季節,筆者在班上以「春」為主題,開展了一項「春之歌」的語文個性展示活動。學生們設計出活動方案,在老師的幫助下討論出該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張貼公布,而後開展活動。一部分學生用眼睛尋找春天美妙景象,用耳朵傾聽春天的聲音,用小手去觸摸春天的變化。他們搜集了關於春天的圖片、兒歌、古詩、 散文 等,辦出了一張張漂亮的手抄報。
在這些過程中,學生的識字量、美句的掌握量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活動的過程,活動的作品,再融入他們的情感,又成了一篇篇生動的 作文 ,洋溢出生命的活力。一部分愛鑽研的學生,羅列出了春天的有關話題:《春天與疾病》、《春天的校園》、《世界各地的春天》……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成立了一個個語文課題小組,制定出一個個課題計劃。雖然幼稚、粗糙,卻也能感受到模糊的、鮮活的智慧走過的痕跡。圖書館、微機房,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課堂上,同學們介紹他們自己的手抄報,訴說作品的製作歷程,把搜集的信息與大家分享,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收獲,此時的語文課堂輕松愉快。
怎樣開展小學語文中實踐活動
1、以本為本,搭建活動平台
在我們現有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雖然內容甚少,但有許多地方只要我們充分調動自己的情感,盡力去想像,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動而又活潑的內容就會盡收眼底。在教學中我們若能抓住這些有利時機,把活動引進語文課堂,通過表演、說話、寫話、 唱歌 、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抓住 創新思維 的靈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
比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文是,啟發學生通過想像,入情入境,體會到奪橋的"難",紅軍的"勇"。在"搶時間"和"攻天險"的過程中,可啟發想像:紅軍在白天一邊趕路一邊與阻擊的敵人打仗,到了夜晚還得冒雨行路,飢餓、睏乏,同時山路陡窄、路滑難走,伸手不見五指,是怎樣的情景?英雄們拿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又是怎樣的情景?通過這些想像,同學們很容易從紅軍戰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在想像訓練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隨之產生、發展。
2、拓展文本,鞏固活動成果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要寬泛。教科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不能拘泥於課本,只顧及課內一篇篇課文,更應該關心課文後面的世界。其實在一篇課文背後所蘊藏的知識遠比課文中知識豐富得多。
如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學生對文中那個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熱愛祖國、足智多謀、清正廉潔、大公無私的晏子仰慕不已,頗感興趣。於是便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搜集晏子資料,鼓勵學生閱讀《晏子春秋》,並召開讀書交流會,以點帶面,通過一篇課文讓學生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如教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組織學生課後去了解樹木的環保作用和人為肆意破壞環境的嚴重後果。結合喀什的實際情況,以"喀什東湖"為例,讓他們親自去收集資料,將"過去的東湖"與"現在的東湖"環境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深深感受到無情的人類自己毀滅自己這種殘酷的現實,喚醒了大家的環保意識,也給後人留下警醒,同時培養了他們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學科滲透,整合活動資源
新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它所倡導的是一種課程共建文化,需要教師積極地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發展、完善和豐富手頭現有的各學科教材。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對學生和教材進行認真地研究,根據需要對各學科的教材進行整合重組。這里所提的整合學科,指的就是打破語文學科原有的封閉狀態,加強與 其它 學科的相互滲透與融合。
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引導學生畫畫五光十色的海水,千奇百怪的貝殼,可愛至極的海龜,豐富的海底物產。當孩子們上台展示作品時,一幅幅可愛的畫面不僅反映出了孩子們對"五光十色、四腳朝天、千奇百怪、寸步難移"等詞語的富有個性的理解,而且也發展了他們的想像和審美能力。
再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文時,利用科學的理性、嚴謹,把科學求實的作風引進課堂,讓學生准備道具,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印證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否正確。這樣不僅更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做事嚴謹,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實踐證明,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整合,結合開展適合語文學科特點的活動,能促使學生動用多種感官,在自由和諧的氣氛中,使學生的多種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走向課外,豐富活動內容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可學生僅靠課堂上所學的有限知識,遠不能滿足他們發展的需要。新課標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生活,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實現語文教學的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增加學生學語文的實踐機會,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豐厚語文素養。
比如:在春暖花開的日子,帶領同學們走進學校附近的西公園,去賞一賞各色的花,聞一聞花香,感受蝴蝶、蜜蜂流連其中的樂趣。孩子們在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中,捕捉到了大自然的鮮活,真正發現了美,感悟了美,他們親近大自然的天性得到了滿足。即使不叫寫詩作文,他們也已在心中吟唱出了贊美大自然的最優美的詩,最動聽的歌!
㈤ 如何將語文融入數學
淺談如何巧用語文趣學數學知識
語文學科因為時間橫貫古今、空間跨越中外、內容包羅萬象、文本生動形象而頗受絕大部分學生的鍾愛。其中的成語、諺語、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等語文知識,不乏有趣的數學知識。將這些趣味橫生的語文知識有機地融入數學教學中,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成績。
一、巧用「謎語」趣記「數學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科?達勒維耶;
「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塞?約翰遜;
「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法國。
每一個取得偉大成就的數學家都有著非凡的經歷和耀眼的光環。採用靈活機動的方式講述數學家的有趣故事,無疑可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樹立起一面面不朽的數學豐碑,使之成為激勵孩子愛上數學、學好數學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除了觀看人物傳記、傾聽人物故事、觀看人物紀錄片等形式外,我們還可以運用語文知識中的猜謎語的方式趣記數學家的姓名。
謎語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測的隱語。謎語源自中國古代民間,歷經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它是古人集體智慧創造的文化產物,是一項有趣的益智游戲。用猜謎語的方式記憶數學家的名字,將使之變得生動有趣、場面火爆。例如:
爺爺參加賽跑(祖沖之);
抬頭一笑(楊樂,諧音「揚樂」);
虎丘游春(蘇步青,虎丘市在江蘇,游春即春遊踏青);
故園風光雨中新(陳景潤,「故」,「陳舊」意;風光,風景;雨中新,故園經雨浸潤而清新);
看臉像個文學家、看腳像個音樂家,全身一看是個數學家(歌德巴赫,歌德是德國文學家;巴赫是德國音樂家;哥德巴赫是德國數學家)。
……
二、巧用「成語」趣學「數」的知識
成語是我國漢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
漢語中四個字的成語特別多,其中嵌進數字的又占相當高的比例。在上數學課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含有數字的成語,來生動形象地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數」的相關知識。
(一)巧用「成語」掌握「分數、百分數」的知識。一部分成語嵌有兩個數字,而這兩個數字之間恰恰體現了分數或百分數的知識。這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用作游戲的形式,將之轉換成分數或百分數,從而形象地掌握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例如:一分為二(1/2)、一刀兩斷(1/2)、十室九空(9/10或1/10)、百發百中(100/100)、百里挑一(1/100)……
(二)巧用「成語」掌握「倍數」的知識。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用游戲的形式,將成語中的數字轉換成倍數,從而形象地掌握倍數的知識。例如:事半功倍(4倍)、百計千方(10倍)、一呼百應(100倍)、一本萬利(10000倍)……
(三)巧用「成語」掌握「奇數、偶數」的知識。同理,通過漢字轉數字的游戲,可以讓學生形象掌握有關奇數和偶數的知識。
1.成語中的數字,有的全是奇數。例如:一波三折(1和3是奇數)、三智五猜(3和5是奇數)、七竅玲瓏(7是奇數)、三教九流(3和9是奇數)、九牛一毛(9和1是奇數)、不管三七二十一(21是奇數);
2.成語中的數字,有的全是偶數。例如:兩小無猜(2是偶數)、四海一家(4是偶數)、 六畜興旺(6是偶數)、八面威風(8是偶數)、十年寒窗(10是偶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36是偶數);
3.成語中的數字,有的是奇數、偶數相間。例如:一差二錯(1是奇數、2是偶數)、三心二意(3是奇數、2是偶數)、朝三暮四(3是奇數、4是偶數)、五顏六色(5是奇數、6是偶數)、七上八下(7是奇數、8是偶數)、九流十家(9是奇數、10是偶數)……
三、巧用「順口溜」熟記數學「解題方法」
順口溜是指「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它們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易於上口,悅耳響亮,好念好記,且幽默詼諧,生動形象。
㈥ 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與語文數學有什麼不同
數學強調是對數學現象的研究,你的研究里一定要有數學知識的運用,而語文則可以更廣一些,人文類的都可以
㈦ 數學社團可以開展什麼活動
數學社團可以開展的活動有很多,例如數學史話活動、趣味數學競賽、數學知識交流及生活中的數學等。
數學史知識競賽
三、 數學知識交流
可以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段,讓同學們集中交流一下自己最近一段時間在數學學習上的心得體會,提出自己的問題,並邀請一至兩位老師進行答疑;同時老師們可以適時地向同學們滲透一些數學思想。
四、 生活中的數學
帶領同學們走進生活中的數學,通過生活中運用數學的實例,讓同學們看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妙用,了解數學的生活美,增強對數學促進社會進步的認同感。
以上是數學社團可以開展的活動,希望對您有幫助喲!
㈧ 小學三年級開展哪些數學活動內容比較合適
一、積極開展小學數學課外活動的重要意義
目前,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這對我們的教育是一場新的挑戰。為了適應我國的四化建設,為了適應世界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需要,我們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按三個面向的要求,從發展學生的智力、創造力出發,課外活動在教學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學數學課外活動在現代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1.能夠廣泛地接受新信息
課外活動的內容不受教學計劃和教科書的限制,也不受班級授課時間的限制,可以使學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種新信息。
例如,微電腦知識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新信息,根據我國現有的條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但它可以作為課外活動的內容,使學生及早地接觸科學技術的最新信息。
在課外活動中,也可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七橋問題、四色問題、莫比烏斯環、模糊數學、圖論等,使學生及早接觸一些新的數學思想。
2.能夠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兒童本性是喜愛游戲的,在游戲中,他們是不知疲倦的。數學課外活動能夠吸引學生參加,把學習數學變成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據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能夠推動學生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一位外國心理學家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材料本身發生興趣。」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必須使學生熱愛數學。有了興趣,它就能引導學生去克服困難,攀登高峰。
3.加深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智力
根據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有些知識用游戲的形式,兒童容易記憶。曾經有人做過一項對比實驗,第一組兒童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學習詞語;第二組兒童用游戲的方式學習;第三組兒童既用一般的教學方法,又輔以游戲的方法。實驗結果表明:第三組兒童的學習效果最好。數學教學也是如此。例如對熟記乘法表、求積公式、計演算法則,用游戲的形式來練習比死記硬背的教學效果好。用「找朋友」的游戲,能夠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數的組成的知識。又如學生往往會把計量單位的進率搞錯,觀看相聲《進率要記牢》,通過生動有趣的情節,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進率,由於印象深刻,就不易忘記。
因此,數學課外活動能配合課堂教學,加深鞏固數學知識,發揮課堂教學所不能達到的作用。
4.豐富課餘生活,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
有一些老師把學生禁錮在課堂里和作業堆里,很少開展課外活動,學生從早到晚不是上課就是做作業,枯燥乏味,負擔很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有一位家長反映,她的孩子讀一年級,有一天突然對她說:
「現在做人真沒有意思,不是上課就是睡覺。」這個孩子的埋怨,值得引起我們的注意。孩子是喜歡游戲的,教師不能剝奪孩子們游戲的權利,使孩子失去一個歡樂的童年。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使學校面貌生氣勃勃。一般學校把課外活動安排在每天的課後,科技、語文、數學、體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的課外活動輪流進行。這樣做,可以使在學生一天緊張的學習以後,得到調節和休息。數學課外活動又能使學生從活動中,加深鞏固數學知識,擴大知識面。因此,開展課外活動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二、課外活動安排:
第二周:測量比賽
根據學生學習的第一單元:測量,從中學習了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這次活動可以把這個加以運用,能對學生的測量這一單元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動工具:捲尺、直尺、測繩等 活動過程: 1、
把校內一些具體事物用數學表示出來。例如指導學生測量
學校中旗桿、大樹、樓房的高度,道路、操場、園地、教學等的長度,把測量計算的結果寫在特製的標牌上,分別安插或懸掛在相應的地方。 2、 勝
活動結果記錄:第二組獲勝
看哪一組同學速度快,最先測完,測量最准備,哪組就獲
第六周:數學文藝會
數學文藝會演出有關數學知識的文藝節目。例如相聲:《0和1》、《不要忘記小數點》;活報劇:《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機器人》;詩朗誦:《一道難題》、《數學皇冠上的明珠》;舞蹈:《找朋友》(練習數的組成);還有數學魔術和數學燈謎等。
數學文藝會也可同數學故事會結合進行,先講數學故事,然後演出數學文藝節目。這種活動必須認真組織,充分准備。事先要制訂計劃,把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
這種數學文藝會生動活潑,別開生面,很受學生歡迎。一次活動可以組織全體學生觀看演出,影響面廣,作用較大。學生既看了文藝節目,又學習了數學知識。
\
㈨ 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有什麼應用
如下:
第一,騎自行車的時候你有想過用腳蹬一圈腳踏板自行車行走了多少米嗎?我們可以去測量車輪的半徑,再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來。
或者是用一條繩子鋪在地上測量,或者你還有其他的辦法。然後你看到旁邊的同學騎自行車比你騎得快,你有想過你是怎麼判斷誰快誰慢嗎?相同的速度比較路程?還是相同的路程比較速度?當然都可以。
第二,由於數學在構成方面具有的本源性質,導致世界上大部分學科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數學,這一點在同樣需要嚴謹思維的建築學領域更是顯得尤為突出。建築學追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生於自然也回報與自然,達到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存。
傳統建築學是最早應用數學理論的,而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黃金分割」。例如古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其高和寬的比保持在0.618,後世的建築師發現按照這樣的比例來設計建築物,建築物也會更加的美觀漂亮。
對於現代的建築領域來說,應用數學是完美的設定工具,可以在最大程度避免人們產生不必要的誤差。古今中外的建築師將建築學知識與自身的數學思維相結合,這樣我們才得以在今天看到各種宏偉的建築。
第三,今天上學的這段路程,你知道到底是在哪一段花的時間最多嗎?畫個平面直角坐標系,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離家的路程,就能一目瞭然。
第四,遲到的時候需要在執勤人員那裡登記,要求寫下年級班級姓名。這樣學校就會知道這個星期哪個班的遲到人數最多,哪個班遲到人數最少。也是簡單的統計學問題。
㈩ 語文有什麼趣味性活動
一、出字謎游戲
讓小學生多識漢字,應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出字謎是一個比較好的活動。通過猜字謎的形式,學生不僅能加深對字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識字的積極性。
老師先說出一個字,然後讓學生根據字的特點出字謎。例如:「果」字編為「太陽掛在樹頂上」,「肯」字編為「正月沒有初一」。
二、續編故事
續編故事有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老師先編一個有頭無尾的故事,然後讓學生續編故事的結局。第二種形式,是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詞語及創設的情景,練習口述故事。
三、接詞尾
接詞尾游戲,和成語接龍差不多。成語接龍是接四字成語,而接詞尾是接兩字詞語。
老師可以讓學生先說一個詞語,下一個學生用這個詞的最後一個字再組詞。例如:學生——生活——活動——動物——物體——體育……
四、詞語對對子
老師先提出一個詞語,要求學生用近義詞或反義詞來對,看誰對得又快速又准確。例如,近義詞對對子,「滔滔不絕」對「口若懸河」,「五顏六色」對「五彩繽紛」,「提心吊膽」對「擔驚受怕」。
五、想像大比拼
老師先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展開遐想,然後在全班范圍內交流。例如:「假如我是一位老師」、「假如我穿越到古代」、「假如我可以長生不老」、「假如我擁有魔法」……通過這類練習,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還能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