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語文的修辭手法有幾種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的寫作的語言表達方法的集合。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初中修辭手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課標與教材對修辭手法這一考點的相關要求是:
1.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
2.在閱讀過程中能判斷常用修辭方法的種類並理解其表達作用;
3.在交流和寫作實踐中能恰當地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
4.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判斷修辭方法運用的正誤。
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對比、借代、反語。
1.比喻: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1.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常見考法
修辭手法的題型主要是選擇題和擬寫題。解答修辭試題,不僅要正確辨析具體語言環境中的修辭方法,還要注意體會修辭方法在特定語境中的積極作用和表達效果,避免比喻不貼切、比擬不當、誇張失真和排比生硬等問題。
㈡ 語文修辭手法有幾種
語文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復、反問、反語、設問、借代、對比、雙關、引用、聯想、通感、頂真、互文、回環、移情、象徵、寄寓等。
㈢ 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
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借代,借喻,雙關,對偶......
《修辭通鑒》是我國講漢語修辭的權威書籍。它裡面收集的修辭手法一共102種。中小學學生需要學習,也就是常見的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借代、設問、反問、對比、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呼告和通感等10多種。
常見的有:比喻,擬人,誇張,互文,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彷彿)乙(喻體)。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徵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鬍子坐在牆角里吸旱煙。(花白鬍子是以特徵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後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誇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三千丈"為擴大誇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誇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後一事物"下火"誇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誇張方式為超前誇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加以比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敵人從哪裡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裡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從此可以不必"驚詫莫名",只請放心來瓜分就是了。
(10)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難道中學老師和小姐騎自行車還成體統嗎?(《裝在套子里的人》)
(11)設問。為了突出所說的內容,把它用問話的形式表示出來。如:這七人端的是誰?不是別人,原來正是晁蓋、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設問是自問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現較多的修辭方法還有:引用、雙關、頂針(或稱"聯珠")、呼告、疊字、警策、通感、婉曲、諱飾等。
修辭就是根據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選擇語言材料這樣一個工作過程。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就是把語言材料組織起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告訴別人一件事,說明一個問題,或者表示一個意見。對偶,排比,擬人,反問,設問,通感,反復,比喻,誇張
--------------------------------------------------------------------------------修辭手法 修辭的知識和方法,老師在課堂上已經講了一些,但是學生們仍常把比喻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混淆,原因就是對各種修辭手法不熟悉.不要小看修辭手法,作文時,要懂得運用它,才能使文章更生動活潑.在這兒,我們將會簡要地講解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反復,疊字,設問,反問和誇張這幾種修辭手法.比喻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變成淺顯;把陌生的變得熟悉,便人易於理解使所刻劃的事物的形象更鮮明,生動,具體,給人深刻的'印象.比喻就是"打比方". 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比喻的家族成員包括明喻,暗喻及借喻. 比喻的家族成員 —— 明喻明喻 = 本體 + 喻詞 + 喻體 本體就是要作比喻的事物例子:"月兒像檸檬"中的"月兒"喻詞是作比喻的詞語(如:"像","好像","似","似的","如","如同","像......一般")例子:"月兒像檸檬"中...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這八種.
下面說說各修辭的特點:
比喻:構成比喻的三個條件是1.本體、喻體、比喻詞;2.本體和喻體是兩個不同本質的兩類事物;3.兩者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比喻的類型:
明喻:本體、喻體都在句子中出現,中間有比喻詞「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猶、彷彿、宛如、像等」詞或短語連接.本體與喻體是相似關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體)像乙(喻體)
如:1.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磨損,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幾遭的餡餅.
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
暗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如:是、成為、變成、形成、有、當作、等於等連接.本體和喻體是相關的關系,典型格式為:甲(本體)是乙(喻體).
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1.仰起頭來朝西望,半空中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隨風擺動.
2.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 ,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注意:比喻句與非比喻句的區別:
如:1.比較句不是比喻句.女兒長得像媽媽.
2.舉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國有許多的優秀共產黨員,像孔繁深、焦裕祿等.
3.表猜測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單純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讀了《雷鋒的故事》,心裡有一種苦澀的感覺,我彷彿又回到了苦難的童年.
(二)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叫擬人.
1. 瘋狂的火魔帶著嘲諷的獰笑,氣勢洶洶地步步緊逼.
2. 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擬物: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
1.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醒透了.
2. 他驕傲自滿,尾巴翹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說出來,而是借用與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東西來代替的修辭方興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體:我們要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2. 整體代部分:讀點魯迅.
3. 具體代抽象:我們不要多費口舌了.
4. 專名代泛指: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5. 特徵代本體:迎面走過來一隊紅領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簡,以實代虛,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和鮮明性.
(四)誇張: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或事物盡力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修辭方法叫誇張.誇張分擴大、縮小、超前三類.
擴大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重)處說.如:
1.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縮小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輕)處說.如:
1.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 一轉眼已經六年了.
超前誇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1.農民們都說:「看見這些鮮綠的禾苗,就嗅出麵包的香味來了.」
2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對偶: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聯系泊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比排列,這種修辭叫做對偶.根據上下聯的意義,對偶可分為正對、反對、流水對(串對)三種.
1. 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表現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內容上是互相補充的對偶句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態,求其窮形盡相;刻畫心理,能使細致入微.
2. 反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內容相對相反,像新舊、好壞、美醜等.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3. 流水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有承接、假設、因果、條件等關系,是流水對.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六:設問: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叫設問.
1.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的勞動群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七: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是明知故問.它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肯定的內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否定的內容.
1. 池水漣漪,鶯花亂飛,誰說它不美呢?(這是用否定的反問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是用肯定反問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辭: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C
A. 幾只木船從遠處駛來,船帆給陽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這個旅遊區的青翠景色,簡直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C. 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華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嘹亮的歌聲似號角激勵我前進.
B.群眾是汪洋大海,個人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個原子.
C.聽了抗洪的動員報告 ,小王渾身熱血沸騰.
D.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不是運用借代的一項是:C
A. 我們下鄉學農,要愛護農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
D.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內外的敵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彷彿有千萬只螞蟻在身上爬著.
B. 他聽到這個好消息,一下子高興得像跳蚤一樣彈跳起來.
C. 創造性思維方法是一種「點石成金」的方法.
D. 諸葛亮趁曹仁周瑜鷸蚌相爭之爭時,坐收了漁人之利.
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D.
A.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B. 塗上的色料有好些種,為什麼單叫點藍呢?原來這種製作方法開頭的時候多用藍色料,當時叫點藍,就此叫開了.
C. 你都當過家了,難道還不知道柴米貴?
D.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06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D
A當他收到父親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時,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樹,那麼,理想是根,勤奮是葉,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A
A是雲,是霧,是煙?還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呢?大家猜測不已.
B此時的南國,椰風飄香,海鷗低翔,人們怎能不熱愛這風光旖旎的地方?
C嘴裡天天說要職工提意見,職工真的提起意見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有什麼兩樣?
D.有些人雖然只捐了幾件了舊衣服、幾塊錢、但他們都盡力了,人的愛心怎能用捐贈錢物的數量來計算呢?
語文中主要修辭手法有以下:比喻、擬人、誇張、對比、排比、對偶、反復、借代、比擬、象徵、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引用、呼告、反問、頂針等。其中比喻可以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可分為強喻,弱喻)、譬喻、曲喻、飾喻、引喻、隱喻。
其他特殊性描寫方法: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正襯、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迴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沓,拈連(又稱:順拈)。
修辭手法,就是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
比喻、擬人、排比、反問、設問、頂真、互文、反復、對偶、誇張、通感。
比喻 擬人(比擬) 對比 排比 設問 反問 反復 頂針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這八種.
下面說說各修辭的特點:
比喻:構成比喻的三個條件是1.本體、喻體、比喻詞;2.本體和喻體是兩個不同本質的兩類事物;3.兩者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比喻的類型:
明喻:本體、喻體都在句子中出現,中間有比喻詞「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猶、彷彿、宛如、像等」詞或短語連接.本體與喻體是相似關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體)像乙(喻體)
如:1.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磨損,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幾遭的餡餅.
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
暗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如:是、成為、變成、形成、有、當作、等於等連接.本體和喻體是相關的關系,典型格式為:甲(本體)是乙(喻體).
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1.仰起頭來朝西望,半空中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隨風擺動.
2.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 ,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注意:比喻句與非比喻句的區別:
如:1.比較句不是比喻句.女兒長得像媽媽.
2.舉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國有許多的優秀共產黨員,像孔繁深、焦裕祿等.
3.表猜測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單純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讀了《雷鋒的故事》,心裡有一種苦澀的感覺,我彷彿又回到了苦難的童年.
(二)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叫擬人.
1. 瘋狂的火魔帶著嘲諷的獰笑,氣勢洶洶地步步緊逼.
2. 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擬物: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
1.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醒透了.
2. 他驕傲自滿,尾巴翹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說出來,而是借用與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東西來代替的修辭方興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體:我們要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2. 整體代部分:讀點魯迅.
3. 具體代抽象:我們不要多費口舌了.
4. 專名代泛指: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5. 特徵代本體:迎面走過來一隊紅領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簡,以實代虛,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和鮮明性.
(四)誇張: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或事物盡力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修辭方法叫誇張.誇張分擴大、縮小、超前三類.
擴大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重)處說.如:
1.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縮小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輕)處說.如:
1.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 一轉眼已經六年了.
超前誇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1.農民們都說:「看見這些鮮綠的禾苗,就嗅出麵包的香味來了.」
2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對偶: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聯系泊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比排列,這種修辭叫做對偶.根據上下聯的意義,對偶可分為正對、反對、流水對(串對)三種.
1. 正對: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表現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內容上是互相補充的對偶句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描摹物態,求其窮形盡相;刻畫心理,能使細致入微.
2. 反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內容相對相反,像新舊、好壞、美醜等.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3. 流水對:構成對偶的兩部分有承接、假設、因果、條件等關系,是流水對.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六:設問:自問自答,以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問題叫設問.
1.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的勞動群眾.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七:反問:也是無疑而問,是明知故問.它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
如果是否定句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肯定的內容,如果是肯定句用反問語氣說出來,表達的就是否定的內容.
1. 池水漣漪,鶯花亂飛,誰說它不美呢?(這是用否定的反問表示肯定的意思)
2. 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這是用肯定反問表否定的意思)
03年修辭: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C
A. 幾只木船從遠處駛來,船帆給陽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一般.
B. 這個旅遊區的青翠景色,簡直是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C. 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河岸上.
D. 康大叔站在華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
04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嘹亮的歌聲似號角激勵我前進.
B.群眾是汪洋大海,個人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的一個原子.
C.聽了抗洪的動員報告 ,小王渾身熱血沸騰.
D.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不是運用借代的一項是:C
A. 我們下鄉學農,要愛護農村的一草一木.
B. 中國人民中間,實在有成千上萬的「諸葛亮」.
C.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蒼綠的葉子,撫摸著快熟的莊稼.
D.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內外的敵人.
05年.比喻手法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B
A. 他感到很不自在,彷彿有千萬只螞蟻在身上爬著.
B. 他聽到這個好消息,一下子高興得像跳蚤一樣彈跳起來.
C. 創造性思維方法是一種「點石成金」的方法.
D. 諸葛亮趁曹仁周瑜鷸蚌相爭之爭時,坐收了漁人之利.
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D.
A.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群眾.
B. 塗上的色料有好些種,為什麼單叫點藍呢?原來這種製作方法開頭的時候多用藍色料,當時叫點藍,就此叫開了.
C. 你都當過家了,難道還不知道柴米貴?
D.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06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一項是:D
A當他收到父親已安全返家的消息時,心中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
B生命如果是樹,那麼,理想是根,勤奮是葉,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C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賓士,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D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
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反問手法的一項是:A
A是雲,是霧,是煙?還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呢?大家猜測不已.
B此時的南國,椰風飄香,海鷗低翔,人們怎能不熱愛這風光旖旎的地方?
C嘴裡天天說要職工提意見,職工真的提起意見來又害怕得要死,這和葉公好龍有什麼兩樣?
D.有些人雖然只捐了幾件了舊衣服、幾塊錢、但他們都盡力了,人的愛心怎能用捐贈錢物的數量來計算呢?
㈣ 語文有哪幾種修辭手法
問題一:語文修辭手法有哪些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這八種.
下面說說各修辭的特點:
比喻:構成比喻的三個條件是1.本體、喻體、比喻詞;2.本體和喻體是兩個不同本質的兩類事物;3.兩者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比喻的類型:
明喻:本體、喻體都在句子中出現,中間有比喻詞「像、似、如、好像、好比、好似、猶、彷彿、宛如、像等」詞或短語連接.本體與喻體是相似關系,典型的格式是:甲(本體)像乙(喻體)
如:1.那封遲到的信,邊緣已經磨損,好像烙熟了又蒸了幾遭的餡餅.
2.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
暗喻:本體和喻體都出現,比喻詞如:是、成為、變成、形成、有、當作、等於等連接.本體和喻體是相關的關系,典型格式為:甲(本體)是乙(喻體).
無須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借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1.仰起頭來朝西望,半空中掛著一條兩尺來寬的白帶子,隨風擺動.
2.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 ,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博喻:直接出現喻體,本體不出現,也沒有喻詞.
如:高過馬頭的野花,紅、黃、藍、白、紫,五彩繽紛,像綿延的織錦那麼華麗,像天邊的彩霞那麼耀眼,像高空的長虹那麼絢爛.
注意:比喻句與非比喻句的區別:
如:1.比較句不是比喻句.女兒長得像媽媽.
2.舉例句不是比喻句.中國有許多的優秀 *** 員,像孔繁深、焦裕祿等.
3.表猜測蝗句子不是比喻句.天好像要下雨了.
4.單純想像的句子不是比喻句.讀了《雷鋒的故事》,心裡有一種苦澀的感覺,我彷彿又回到了苦難的童年.
(二)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兩類.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叫擬人.
1. 瘋狂的火魔帶著嘲諷的獰笑,氣勢洶洶地步步緊逼.
2. 一邊是平靜的湖水,迎著斜風細雨,懶洋洋只是欲步不前.
擬物:把人當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
1. 阿Q飄飄然的飛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經醒透了.
2. 他驕傲自滿,尾巴翹上天了.
三:借代: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說出來,而是借用與這個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東西來代替的修辭方興叫借代.如:
1. 部分代整體:我們要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
2. 整體代部分:讀點魯迅.
3. 具體代抽象:我們不要多費口舌了.
4. 專名代泛指:千萬個雷鋒在成長.
5. 特徵代本體:迎面走過來一隊紅領巾.
借代的作用:以繁代簡,以實代虛,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增強語言表達的形象和鮮明性.
(四)誇張:為了表達的需要,故意言過其實,對客觀的人或事物盡力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修辭方法叫誇張.誇張分擴大、縮小、超前三類.
擴大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長、強、重)處說.如:
1.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縮小誇張:故意把一般事物 往小(少、慢、低、短、弱、輕)處說.如:
1.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2. 我從鄉下跑到京城裡, 一轉眼已經六年了.
超前誇張:在兩件事之間,故意把後出現的事說成是先出現的或是同時出現的.1.農民們都說:「看見這些鮮綠的禾苗,就嗅出麵包的香味來了.」
2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成灰.
五:對偶: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意義上密切聯系泊兩個片語或句子成對比排列,這種修辭叫做對偶.根據上下聯的意義,對偶可分為正對、反對、流水對......>>
問題二:語文中有哪幾種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寄託),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㈤ 語文八大修辭手法是什麼
語文八大修辭手法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復、對偶、設問、反問。
比喻是一種常用的修辭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是修辭學的辭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國古代稱為"比"或者"譬(辟)。
擬人修辭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誇張的修辭手段,指為了啟發聽者或讀者的想像力和加強言語的力量,用誇大的詞句來形容事物。
排比是把結構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
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並排(兩段即可),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反復的修辭手法,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詞語反復。為凸顯某種感情或某種行為,連續兩次以上使用同一詞語,達到強調的目的。
對偶是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辭方式。
設問,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常用於表示強調作用。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
反問是修辭手法,作用是加強語氣、抒發強烈的情感、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誇張修辭手法的分類:
⑴擴大誇張。故意把事物說的「大、多、高、深、強」等的誇張形式。例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⑵縮小誇張。故意把客觀事實說的「小、少、低、淺、弱」等的誇張手法。例如:烏蒙磅礴走泥丸。
⑶超前誇張。用一件事物將來的將來可能出現的結果來形容這種事物現在的狀態,或把一件事物將來的狀態提到現在的狀態之前的誇張手法。例如,農民們都說:「看見這樣翠綠的麥田,就都嗅出白麵包子的香氣來了。」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㈥ 語文的修辭手法有哪幾種
修辭手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用於各種文章或應用文,在語言寫作時表達方法的集合。修辭分積極修辭和消極修辭兩種:
消極修辭包括句式的使用、詞語的使用、書面語口語的使用等等。我們常說的修辭手法一般指積極修辭。修辭手法一共有63大類,79小類。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
比喻,比擬(又名比體,分為擬人、擬物),避復,變用,層遞,襯墊(襯跌) ,襯托(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頂針、聯珠),對比,對偶(對仗、隊仗、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並提、合敘、合說);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迴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諧音,歇後,象徵,鑲嵌,析字,委婉,婉曲,通感(移覺、移就),跳脫,轉文,舛互。(共計63種)
㈦ 修辭手法一共有多少種
修辭手法一共63種。
例舉幾種常見的: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據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用一種事物來比方另一種事物的修辭手法。
2、擬人
擬物為人,把事物人格化,將它寫成和人一樣有感情、有行為的修辭方法。
增強語言親切感、形象性,使讀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鮮明的情感色彩。
3、誇張
運用豐富的想像,為了更突出、鮮明地勾畫某一事物而對其形象、特徵、作用、程度等作傳神的擴大或縮小描述的修辭方法。
可以增強語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徵或在增強讀者對作者主觀感情、態度和理解上起積極作用。
4、排比
排比是一種修辭手法,利用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和語氣相同的片語(主謂/動賓)或句子並排(三句以上),達到一種加強語勢的效果。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5、反問
反問句式就是用疑問的語句表達肯定的意思,一般用於表達強烈的情感。像是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就採用了反問的手法。
6、對偶
對偶,指的是用結構相同,字數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7、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7)語文一共有多少種修辭方法擴展閱讀
判斷修辭手法的要點
1、比喻
(1)判斷要點: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猶如、放佛、好比、一樣、成了、變成、是。
(2)比喻的結構
比喻一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被拿來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
(3)構成比喻的關鍵:下面兩條必須全部成立。
甲(本體)和乙(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之處
(4)比喻的目的
比喻旨在於用形象的語言闡明思想。即通過比喻的手法,讓人對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認識的事物得到認識和理解。
2、擬人
判斷要點: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3、排比
判斷要點:排比的特點明顯,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
(1)用排比寫人,可將人物刻畫細致。
(2)用排比寫景,可將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能深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
(3)運用排比說理,可將道理說得充分透徹。
(4)恰當地運用排比才能表達強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說明復雜的事理,增強語言的氣勢和表達效果。
(5)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地拼湊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讀起來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4、對偶
判斷要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5、對比
判斷要點: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㈧ 語文有哪幾種修辭手法
文章中運用修辭方法是為提高表達效果,使語言表達鮮明、生動。我們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借代、反問、設問等。修辭不只是非常重要的語文基礎知識,還直接關繫到作文寫作的好壞,所以老師、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們重視起來,收藏、學習!
比 喻
1、定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
2、三個要素
(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
3、常見比喻詞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彷彿、好比、一樣、成了、是、變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雲彩好似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地飄浮在空中。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顆顆寶石綴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擬 人
1、定義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
2、表達效果
賦予事物以人類的行為特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作者的情感,讓讀者感到所描寫的物體顯得更活潑、親近,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
(2)錄音機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聲,不唱了。
(3)青蛙唱著戀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氣里。
(4)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兒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
(5)鳥兒將巢安放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排 比
1、定義
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藉以增強表達效果。
2、表達效果
(1)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
總之,排比的行文有節奏感,琅琅上口,有極強的說服力,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氣勢,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2)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
(4)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
(5)他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這樣堅韌和剛強,他的氣質是這樣的淳樸和謙遜,他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誇 張
1、定義
誇張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誇大或縮小。一定要注意: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於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2、三個要素
(1)擴大誇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2)縮小誇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3)超前誇張: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這巴掌大的地方,怎麼能踢球呢?
(5)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借 代
1、定義
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
2、表達效果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借代的修辭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旌旗十萬斬閻羅。
(3)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
(4)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
(5)令人捧腹。
對 偶
1、定義
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達效果
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於記憶。
3、典型例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3)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萬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杯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
㈨ 語文中的修辭手法都有哪些
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