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教學策略
呂思勉先生說:我國學術,只有先秦時候的諸子百家之學純為我華夏民族的自創。而現在《先秦諸子選讀》被列入了高中語文的教學素材。本文的內容是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教學策略,歡迎大家閱讀!
內容摘要:
在高中語文選修課程中作為「文化論著」模塊內容之一的《先秦諸子選讀》,在「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方面具有十分獨特的價值。在高中階段進行本課程的教學必須從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學策略和方法選擇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筆者認為:進行本教材的教學,首先必須切實貫徹《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部分的教學要求。其次必須創造性的落實本教材的教學說明;其三必須充分借鑒歷代哲人閱讀經典的現成經驗和具體方法;第四、必須重視與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使學生的學科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第五,應盡量參考其他版本的相關教材;第六,充分利用現當代有關先秦諸子哲學思想和文學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於學生更加准確的解讀先秦諸子。
關鍵詞:
選修課 《先秦諸子選讀》 教學策略
一、高中階段選擇開設本課程的現實意義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載:孔子臨辭世前七天,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夏歷2月4日,「孔子病,子貢請見。孔子方負杖逍遙於門,曰:『賜,汝來何其晚也?』孔子因嘆,歌曰:『太山壞乎!樑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每次讀到這里,我都會唏噓不已。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先哲,在自己行將辭世的時刻,以一顆摯愛人類的聖者之心,面對眼前充滿了罪惡的現實世界,充滿了無限的憂郁,他以哲人的獨到眼光,清醒的指出:「後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2500多年的中國歷史,十分形象的演繹了孔子的預言。
今年,也就是公元2006年9月28日,是這位全世界最偉大的哲人誕辰2555周年。
傳統文化愛好者胡祖堯老人根據曲阜市檔案館提供的信息,從國家圖書館得到了一張報道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的《堪培拉時報》(1988年1月24日)復印件,該報一篇名為「諾貝爾獎獲得者說要汲取孔子智慧」的報道說,從事等離子物理學研究的瑞典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漢內斯阿爾文在1988年1月舉行的主題為「面向21世紀」的巴黎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集會上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哲人其萎,歷史決不會停止自己的腳步。當人類審視眼前的世界時,人們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那麼,今天,天又生我們,長夜會「復旦」嗎?
無論如何「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聖者的追求,作為一個高中語文教師如果能側身其間,獻一份心力,自然充滿了神聖感。
澤東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作為一個高中生,必須「認同中國古代優秀文學傳統,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慣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眼光審視作品的思想傾向,評價其積極意義與局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等五家共同編著的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為我們實現這個目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材。
二、《先秦諸子選讀》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學策略和方法選擇
本教材所可能得到的教學時間最多不超過9個周。但是教學內容卻遠遠超過了一個必修模塊。對於教師和學生而言,先秦文章閱讀的難度是相當大的。教師缺少參考資料,缺乏選修課的教學經驗。怎樣在那麼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讀懂讀透,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獲,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沒有對教材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沒有對先秦諸子原著盡可能的閱讀和了解,沒有對有關先秦諸子在歷史上和現當代的研究成果的認識和了解,沒有對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的精心研究和統籌安排,不能充分解放教學思想,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想達到教學目的,幾乎是不可能的。
筆者認為,本課程教學的基本依據、教學策略和方法選擇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通盤考慮:
(一)、切實貫徹《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文化論著選讀與專題研討」部分的教學要求。
1.選讀古今中外文化論著,特別是一些經典名著,拓寬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科學精神,提高文化素養,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
2.在整體了解論著內容的基礎上,選讀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
3.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並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4.藉助工具書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知道作者情況和相關的文化背景,了解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
5.聯系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有意識地驗證、借鑒、運用所讀論著的觀點、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
6.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對感興趣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進行理論思考,獨立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開展專題討論和研究,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7.以發展的眼光和開放的心態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關注當代文化生活,能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對社會文化現象的剖析。
以上七項要求告訴我們學習文化論著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以上第一項內容告訴我們,學習文化論著必須著眼於當下育人的需要,有如下幾個目標要求:①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②促使學生思考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③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⑤提高學生文化素養。⑥使學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為准則。
①和⑤著眼於文化論著的內容,也就是力求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從文化視野、思維空間、文化素養方面讓學生有一個明顯的擴充和提高。
②③④⑥著眼於學生的價值取向、情感境界、科學精神和思想探索,促使學生探索、思考、形成以至堅定自己的行為准則。
這是進行文化論著教學的總的目標綱領,必須悉心領會。
2、在具體方法上,以上2、3、4、5、6、7條告訴我們,對於選擇教學的文化論著,①必須讓學生盡量全面系統的了解該文化論著的基本內容(第1條第1句),必須讓學生盡量了解「作者情況和相關的文化背景,了解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第4條),也就是必須要「知人論世」。
②以「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為目的,「選取其中的重點章節,有側重地進行探究學習」,這就告訴我們,選取的重點章節以及教學的側重點,也必須符合「把握論著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了解用以支撐觀點的關鍵材料」的要求。
③教學方式要注意在教給學生「學習運用科學的思想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給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自主的「探究論著中的疑點和難點」,並「敢於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樂於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啟發,共同提高」。為此就必須做到讓學生「對感興趣的社會、歷史、文化現象進行理論思考,獨立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開展專題討論和研究,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④教學過程中必須「聯系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和中外文化現象」,必須「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的發展」。這是實現學習文化論著現實意義的必由之路。
(二)必須創造性的落實本教材的教學說明
本教材在教學說明共有4條,第1條提出了教學的總體要求,也就是本教材的教學宗旨,這個教材的編寫宗旨是這樣表述的:「本課程旨在通過學習先秦諸子論著,啟發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提高對我國文化傳統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良傳統的熱愛,發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
我們可以把以上表述分為兩項:一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要求,即「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提高對我國文化傳統和思想傳統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良傳統的熱愛」;一是所要達到的閱讀能力要求,即「發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
第2條說明了本教材中閱讀專題的分類,教材把所有的章節分成了必讀和選讀兩類,「必讀材料要求精研細讀,選讀材料意在豐富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第3條說明了要求背誦的條目,要求「可根據實際情況要求學生背誦更多的選文。
第4條說明了本教材的選編范圍和編選重點。根據以上教學目的,全書共選編了《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選讀。其中《論語》和《孟子》的選讀兩個單元共佔了14個小專題,另外,荀子為1個小專題,《老子》為1個小專題,《莊子》為5個小專題,《墨子》為3個小專題,《韓非子》為2個小專題,共13個小專題。也就是說,《論語》和《孟子》佔了整個模塊的.一半以上的分量。從頁碼上看,全書共131頁,除去書前的「概說」7頁,這兩部分共佔74頁。也就是說,不管是從編排的體例,還是從實際數量,《論語》選讀和《孟子》選讀都是本教材的著力點。其中,《論語》以全書僅1萬1千字的數量,就佔去了本教材選讀四分之一的頁碼。所以,《論語》的教學又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另外,「對於未列入的部分子書,比如《晏子春秋》、《呂氏春秋》等,可選擇的材料根據相關性編入『思考和練習』中」。
(三)必須借鑒歷代哲人閱讀經典的現成經驗和具體方法
最為後人推重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經驗是孟子和宋代程頤的有關論述。
1、孟子的「知人論世」和「以意逆志」
(1)《孟子萬章上》:「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預先猜度)志,是為得之。」孟子認為,評論詩的人,既不能根據詩的個別字眼斷章取義地曲解辭句,也不能用辭句的表面意義曲解詩的真實含義,而應該根據作品的全篇立意,來探索作者的心志。孟子的這一論斷,也同樣適用於研讀經典著作。
(2)《孟子萬章下》:「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近人王國維則將「以意逆志」與孟子的「知人論世」結合起來加以解釋:「顧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術,孟子亦言之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則古人之詩雖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譜會箋序》)
同樣,我們閱讀先秦諸子的經典著作,這種「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的方法也同樣適用。
2、程頤論「讀論語孟子法」
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較為系統的總結了自己讀經典著作的經驗
(1)閱讀經典應以「論語孟子為本」。
程子指出:「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 程子進一步指出:「學者先讀論語孟子,如尺度權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見得長短輕重。
(2)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方法讀《論》《孟》,效果不同。
程子曰:「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者;有讀了後知好之者;有讀了後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這就告訴我們,必須避免前兩種情況的出現,也就是「讀了全然無事」和「讀了後其中得一兩句喜。程子反復告戒後來的讀書人:「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盡力避免這種「讀了」卻「便是不曾讀」的狀況。
(3)和孟子一樣要求從整體上全面深入地把握經典著作
強調要「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所以用心」,讀書中必須思考「聖人之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也就是孟子所說的 「知人論世」。
(4)要想全面理解,不應只讀節選部分。
有人曾經問程頤:「且將論孟緊要處看,如何?」 程子回答說:「固是好,但終是不浹(jiā)洽(深入沾潤;遍及。此處應為理解深透)耳。」所以,通過課堂教學,引發學生對於經典著作的深入閱讀,是本教材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5)要求由淺入深仔細理會,可分如下步驟:①「看文字,先曉文意」,這是閱讀經典的基礎一步,因為「未有不曉文義而見意者也」 。②然後「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6)特別強調「以意逆志」。更為重要的是,程頤給出了「以意逆志」的具體方法:程子指出:「學者須將論語中諸弟子問處便作自己問,聖人答處便作今日耳聞,自然有得。雖孔孟復生,不過以此教人。若能於語孟中深求玩味,將來涵養成甚生氣質!」 ,也就是說,所謂「深求玩味」,就是指「將聖人言語切己」,
「人只看得二書切己,終身盡多也」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和自己直接聯系起來,切不可書是書,我是我,以至成為「讀了全然無事者」「學論語而不知論語」。
不管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的要求以及本課程教材編輯者的意圖,還是歷代哲人的閱讀經驗,都明確的告訴我們,學習文化論著,特別是文化經典,切不可照本宣科,只重視字句的疏通和誦讀,以至「讀《論語》不知《論語》」,必須在知人論世,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盡可能把握其要旨和精髓。切不可在課堂教學形式上或因循守舊,以現成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探究;或在沒有方法、沒有引導、學生茫然無所知的情況下就要求學生討論,最終東拉西扯,無所歸依;外表熱鬧,卻沒有真正的思考,難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教師切不可以為是選修課,就不給予充分的重視,或者認為完全可以憑借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就能達到教學目的。
(四)必須重視與相關學科的相互滲透,使學生的學科知識更加全面和系統。
高中《思想政治》③必修部分《文化生活》以怎樣正確認識、對待傳統文化為視角,介紹了孔子;高中歷史「必修Ⅲ」《文化發展里程》中的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分兩課較為全面深入的介紹了先秦諸子百家。在本教材的教學中充分注意和相關學科的學科滲透,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益,實實在在提高教學效率。
(五)盡量參考其他版本的相關教材
比如本教材的《論語》選讀部分,就可以參考廣東版教材《論語》選讀。
(六)充分利用現當代有關先秦諸子哲學思想和文學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於學生更加准確的解讀先秦諸子。
以上六個方面決定了本教材教學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2.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總結,
1、儒家: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儒家學派也只是諸子之一。崇奉孔子學說的學派。其學派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張「德治」、「仁政」,重視倫理關系。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後來逐步發展為以尊卑等級的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3、儒家代表人物及發展演變
·孔子:仁、禮、孝、中庸
·孟子:王道、仁政、性善論
·荀子:性惡論、貫通天人
·董仲舒:
·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
·王陽明:心學
·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提倡「法治」反對「人治」、經世致用、氣理
儒家的基本思想核心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准和道德境界。
·維護「禮治」,提倡「德治」,重視「人治」。
·仁 義 禮 智 信
·三綱五常
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六藝
經典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孟子·梁惠王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臨淵羨魚,不如 。《漢書·董仲舒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 ,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 。《荀子·勸學》
· ,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7、例題:《論語》對後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響。請引用《論語》中與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話,然後分析它們所表達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歐陽修《朋黨論》)
我自己整理的
3.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
先秦諸子選讀是高中語文新課改的教材。下面請看我帶來的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的更多詳細內容吧!
《先秦諸子選讀》是新課改形勢下應運而生的課標版選修教材,是人教課標版選修科目。
開設先秦諸子選修課的宗旨"認同中國古代優秀文學傳統,體會其基本精神和豐富內涵,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慣用歷史的觀點理解古代文學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眼光審視作品的思想傾向,評價其積極意義與局限。"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進入21世紀以來,傳統文化的教育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代表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後世發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文化遺產,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好學深思的探究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先秦諸子散文原創性之強、哲思之深、風格流派之多、影響之遠,它們都是空前的絕後的。學習先秦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獨特的享受--一種將感性與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豐富學生的思想智慧,開啟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其經典論說可資援引,其奇妙優美的表達可資借鑒。所以,開設這門課程,又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目錄
第一單元 《論語》選讀
一、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二、當仁,不讓於師
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五、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六、有教無類
七、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
第二單元 《孟子》選讀
一、 王好戰,請以戰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為貴
四、 樂民之樂,憂民之憂
五、 人和
六、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七、 仁義禮智,我固有之
第三單元 《荀子》選讀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第四單元 《老子》選讀
有無相生
第五單元 《莊子》選讀
一、 無端崖之辭
二、 鵬之徙於南冥
三、 東海之大樂
四、 尊生
五、 惡乎往而不可
第六單元 《墨子》選讀
一、 兼愛
二、 非攻
三、 尚賢
第七單元 《韓非子》選讀
一、 鄭人有且買履者
二、 子圉見孔子於商太宰
課程說明
呂思勉先生說:我國學術,只有先秦時候的諸子百家之學純為我華夏民族的自創。先秦諸子創造了那時候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可喜局面,並且深刻影響了身後兩三千年的中國歷史,奠定了炎黃子孫基本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對世界其他國家比如日本、韓國等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可以說,先秦諸子是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的根。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有益於提高學生對我國文化傳統的認識,加深學生對優良傳統的熱愛,增強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先秦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學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生追求,以道德為立身行事自處處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養方面的大師。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有益於啟發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性,使人格健全地發展。
先秦諸子對社會人生各方面的問題,有異常敏銳深刻的洞察。他們或者教人以種種智慧的、積極的方式因應社會人生問題,或者啟發人們對種種社會人生問題進行反思。比如,孔子說"當仁,不讓於師"、"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這些睿智的思考現在看來仍然富有引導和啟示意義。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有益於培養和加強學生把握社會、人生問題的能力。
當然,本課程的一切目的,都應該落實到相關經典篇章的學習、閱讀和分析當中。跟現在的小說散文等比較起來,先秦諸子方面的文章似乎還相當原始,但是它們自有後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原創性之強、哲思之深、風格流派之多、影響之遠而言,它們都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絕後的。學習先秦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獨特的享受,--一種將感性與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所以,開設這門課程,有益於發展學生閱讀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而閱讀、學習先秦諸子的文章,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智慧,開啟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其經典論說可資援引,其奇妙優美的表達可資借鑒。所以,開設這門課程,又有益於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本課程的宗旨,我認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上所說的這幾個"有益於"。
4. 先秦諸子散文選讀文學常識
1.急需30個文學常識題,要原創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 《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 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
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採集、整理、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18、《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
19、《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20、漢末建安時期,一批文人詩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被人們稱為「 建安風骨」。
2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 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2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大詩人。
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2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並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2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2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傑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3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3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30、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2.文學常識
廣義指涵蓋文化的各種問題。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 文學常識大全: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
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採集、整理、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18、《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
19、《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20、漢末建安時期,一批文人詩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被人們稱為「 建安風骨」。
2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 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2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大詩人。
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2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並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2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2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傑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3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3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32、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33、《文心雕龍》是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4、鍾嶸的《詩品》是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對後代詩歌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十分發達,尤其是唐詩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現了很多的偉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
37、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 38、唐代詩歌發展一般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傳到今天的唐詩有5萬多首,是這以前詩歌總和的兩三倍。 40、唐代詩歌分古體和近體。
古體句數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較自由。近體分律詩、絕句兩種。
律詩格律較嚴,每首四聯八句,中間要對仗。律詩、絕句平仄都有規定。
古體、近體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傑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
42、王勃寫了著名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駱賓王7歲寫了著名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4、陳子昂是初唐四傑以後的著名詩人,他反對六朝綺麗之風,提倡古樸淡雅的詩風。
45、盛唐有名的田園山水詩人是孟浩然和王維。他們的詩歌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和田園的自然質朴,詩中有。
3.《先秦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諸子散文先秦諸子十家: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農,雜, 小說《論語》《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先秦諸子散文發展三階段:春秋末期:《論語》《墨子》 語錄體為主戰國中期:《孟子》 《莊子》語錄體向專題論文發展戰國末期:《荀子》 《韓非子》專題論文第一階段:《論語》 《墨子》語錄體為主《論語》:主要是記孔子言行的書,有孔子弟子所記。
語言接近口語(師生談話錄),沒有過多修飾。《墨子》:此書也是墨子弟子所記。
文章質朴,較少文采,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說理,是說理文的一大進步。第二階段:《孟子》 《莊子》 語錄體向專題論文發展《孟子》:實則仍為語錄體,但《孟子》是當場紀錄,作者就是孟子。
是一本集體著作,其中大量採取對話,雙方都有所辯駁,大大促進了散文向論文體發展。《莊子》:有的仍含有辯駁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帶有駁論,論辯,對答,正面闡明自己的觀點。
開始演變為專題論文,中國的論文真正地確立了。第三階段:《荀子》 《韓非子》專題論文《荀子》:其文多長篇大論,大抵論點明確,層次清楚,句法整練,詞彙豐富。
《韓非子》:其散文特點鋒芒銳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1,擺脫了語錄體,成為專題論著。2,不是一個學派的集體著注,而是一個學者的個人論文集。
3,不是以駁論文為主,而是以正面論述為主。
4.中國 必背文學常識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集錦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
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 採納哈~!互相幫助~十分感謝~。
5.高中文言文文學常識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詳情見:/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_ 。
6.文學常識答案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集錦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
《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這部儒家經典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朋友從遠方來是值得高興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做的事,不應該讓別人去做),這是孔子《論語》里的名言。 13、漢賦是漢代出現的一種新的文學形式。
它是一種詩化的散文。 14、賈誼是西漢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論文《過秦論》。 15、司馬相如是西漢時期辭賦的傑出作家,《子虛賦》和《上林賦》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寫的一部史書,也是紀傳文學的典範。 17、漢代樂府民歌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樂府本來是指漢武帝時設立的音樂機關,後來人們把樂府機關採集、整理、保存的詩歌稱為樂府詩。18、《孔雀東南飛》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敘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
19、《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末年一組無名氏的短詩,它是對樂府民歌的發展,標志著五言詩技巧達到了成熟的階段。 20、漢末建安時期,一批文人詩歌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獨特風格,被人們稱為「 建安風骨」。
2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2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2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年420年)大詩人。
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2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並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2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2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2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傑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3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3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32、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33、《文心雕龍》是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後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4、鍾嶸的《詩品》是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對後代詩歌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十分發達,尤其是唐詩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現了很多的偉大詩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
37、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 38、唐代詩歌發展一般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傳到今天的唐詩有5萬多首,是這以前詩歌總和的兩三倍。 40、唐代詩歌分古體和近體。
古體句數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較自由。近體分律詩、絕句兩種。
律詩格律較嚴,每首四聯八句,中間要對仗。律詩、絕句平仄都有規定。
古體、近體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傑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
42、王勃寫了著名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43、駱賓王7歲寫了著名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頸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4、陳子昂是初唐四傑以後的著名詩人,他反對六朝綺麗之風,提倡古樸淡雅的詩風。
45、盛唐有名的田園山水詩人是孟浩然和王維。他們的詩歌表現祖國山河的壯麗和田園的自然質朴,詩中有畫。
46、盛唐有名的邊塞詩人是高適和岑參。他們的詩表現了祖國邊塞風光和唐人開拓進取的精神。
47、王昌齡,是寫七言絕句出名的詩人,《出塞》是他的代。
7.文學常識題
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文學。
2、神話產生在文字發明以前。神話中充滿了豐富的想像,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3、在中國流傳最廣的神話是「女媧補天」、「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總集,相傳曾經由孔子編選。
5、《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廟樂章共305首。
6、《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收有屈原、宋玉寫的賦,因具楚地方聲,故稱《楚辭》,對後代文學創作有深遠影響。
7、屈原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唯一的長篇抒情散文。 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屈原《離騷》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為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兩類。《左傳》和《戰國策》是先秦歷史散文的代表。《論語》、《孟子》、《墨子》、《莊子》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8.【語錄體的先秦諸子散文有哪些】
先秦諸子散文發展三階段: 春秋末期:《論語》《墨子》 語錄體為主 戰國中期:《孟子》 《莊子》語錄體向專題論文發展 戰國末期:《荀子》 《韓非子》專題論文 第一階段:《論語》 《墨子》 語錄體為主 《論語》:主要是記孔子言行的書,有孔子弟子所記.語言接近口語(師生談話錄),沒有過多修飾. 《墨子》:此書也是墨子弟子所記.文章質朴,較少文采,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說理,是說理文的一大進步. 第二階段:《孟子》 《莊子》 語錄體向專題論文發展 《孟子》:實則仍為語錄體,但《孟子》是當場紀錄,作者就是孟子.是一本集體著作,其中大量採取對話,雙方都有所辯駁,大大促進了散文向論文體發展. 《莊子》:有的仍含有辯駁的影子,但有些篇章帶有駁論,論辯,對答,正面闡明自己的觀點.開始演變為專題論文,中國的論文真正地確立了. 第三階段:《荀子》 《韓非子》專題論文 《荀子》:其文多長篇大論,大抵論點明確,層次清楚,句法整練,詞彙豐富. 《韓非子》:其散文特點鋒芒銳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1,擺脫了語錄體,成為專題論著. 2,不是一個學派的集體著注,而是一個學者的個人論文集. 3,不是以駁論文為主,而是以正面論述為主.。
5. 求《先秦諸子選讀》第一課的教案
教案
《先秦諸子選讀》之《論語》選讀
——第一課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第2、4則選文,理解孔子勇擔社會重責的精神。
2、學習和掌握家電的重點字匯;
(二)、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孔子與長沮、桀溺、荷蓧丈人兩類人物,鑒賞「子路問津」「子路從而後」兩段文字。
2、思考孔子勇擔社會重責的現代價值;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和掌握重點字匯:問津 辟人之士 遇丈人……
難點:第三則「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三、教學時數:二課時 課型:選修課專題
四、教學方法1、吟詠法,反復誦讀;導讀法 2、啟發探究式
五、課前准備
1、課前完成導學學案
2、教師准備ppt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獸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為治理洪水,這些都凸顯了那勇於擔當民族重任的悲壯。
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故事導入:遠古時代,天柱斷折,九州崩裂,天不能完全覆蓋大地,大地不能完全承載萬物,大火延燒而不滅,大水浩大而不止,猛獸攫噬善良的人民,惡鳥抓取老弱的百姓。這個時候,有女媧煉五色石補蒼天,並砍下大龜的腳作為天柱,還積聚蘆灰來治理洪水。女媧補好了蒼天,立好了天柱,誅滅了興風作浪的水怪,使天下百姓得以保全生命——女媧把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當成自己必須擔當的命運。孔子不是女媧之神,但是他也有擔當社會重責的精神。
二、語段解讀:
(1)第一則:文中儀封人對孔子的看法如何?
(2)第二則:
1、孔子和長沮、桀溺一類人有什麼不同?
2、長沮、桀溺的回答有什麼技巧?
3、從哪些細節可以看出長沮、桀溺對孔子選擇的嘲諷?
(3)第三則:
1、楚狂人的唱詞「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等有什麼深意?
2、你認為楚狂人與孔子有什麼區別?
楚狂歸隱,不是不思進取,而是知時務而等待時機的遠見卓識者。與孔子所不同者,在於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時之天下,生不逢時的時候,便瀟灑清高地度過一生;孔子不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時之天下,更要救萬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為一時不得志而舍棄當世的救濟之心,更不會因為自我不得志而舍棄行道於萬世之志。
(4)第四則:文中子路的觀點是什麼?
(5)第五則:文中體現了孔子的什麼精神?
三、體悟探究:
1、你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
長沮、桀溺、荷蓧丈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瀟灑自足;楚狂接輿,看清時務,等待時機,瀟灑清高;孔子之徒,斷食絕糧,譏諷嘲笑,處境困厄;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羿上射九日、下除猛獸以拯救百姓,大禹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為治理洪水,這些都凸顯了那勇於擔當民族重任的悲壯;但似乎那些勇擔時代重責的人們總是悲劇性的人物。同學們,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
2、孔子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孟子則主張「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如何評價這兩種處世方式?
四、課堂小結:
天下無道就是他投身於社會改造的巨大推動力,他有一種異常可貴的勇於擔當的精神;他總是堅定地面對困難,不言放棄;他那麼淡然地面對不解與嘲諷;困厄之時,他總有堅定的追隨者;他顯現我國傳統文化人格的本質,他那悲劇性的執著,千百年之下,是那麼的令人肅然起敬。
五、布置作業:
1找出下列通假字。
(1)儀封人請見: (2)桀溺:
(3)是魯孔丘與: (4)而誰以易之:
(5)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 (6)植其杖而芸:
(7)使子路反見之:
2、寫出下列各項「而」的意義
(1)長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
(2)而誰與易之
(3)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4)已而、已而
(5)趨而避之
(6)殺雞為黍而食之
(7)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3、寫出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1)遇丈人:古: 今:
(2)明日:古: 今:
(3)不仕無義: 古: 今:
4、標明下列詞的活用現象:
(1)孔子下 (2)植其杖而芸
(3)止子路宿 (4)不仕無義
(5)欲潔其身
六、板書設計
補充:
楚狂歸隱,不是不思進取,而是知時務而等待時機的遠見卓識者。與孔子所不同者,在於楚狂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時之天下,生不逢時的時候,便瀟灑清高地度過一生;孔子不僅欲救一代之政治、一時之天下,更要救萬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孔子不為一時不得志而舍棄當世的救濟之心,更不會因為自我不得志而舍棄行道於萬世之志。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自此至以下「殆而」句是歌辭。接輿問鳳鳥說,你的德為何如此衰微。孔安國註:「比孔子於鳳鳥。」鳳是神瑞之鳥,唯在聖君時代出現。而今孔子游說諸侯,無聖君可遇,猶如鳳鳥非時而出,所以說:「何德之衰。」
孟子說孔子是「聖之時者」,其關鍵所在就在於,孔子以「聖」為先,順「時」而不待「時」;楚狂知道孔子之「聖」,但認為只能待「時」而後「聖」。在聖人來說,不得「時」,便需要「雪中送炭」;既得「時」,則需要「錦上添花」。「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其中的「藏」,絕非「藏身」式的歸隱,而是存道德於府庫之中,就好比通過編訂「六經」而載明大道一樣。
知孔子有聖德,故比孔子於鳳。但鳳鳥待聖君乃見,今孔子周行求合諸國,而每不合,是鳳德之衰也。諫,止也。言已往所行者,不可復諫止也。自今已來,猶可追而自止。欲勸孔子辟亂隱居也。「已而,已而」者,言世亂已甚,不可復治也。再言之者,傷之深也。殆,危也。言今之從政者皆無德,自將危亡無日,故曰殆而。而皆語辭也。「
【教學反思】
在討論【體悟探究】裡面第一題時, 「……但似乎那些勇擔時代重責的人們總是悲劇性的人物。同學們,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執著精神?」 有學生談到自己的觀點——
觀點一:孔子是自己折磨自己,他何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呢?他這樣變成一生都沒有好好的享受自己的生命;
觀點二:孔子大可以在魯國好好的為官,壯大自己的名聲。
觀點三:孔子大可不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因為在亂世必須用暴力、戰爭來解決;
觀點四:國外有些偉人是放棄自己優越的地位而到貧民窟里的,這正是他們的偉大;
觀點五:如果孔子因為自己一時的困厄而放棄,而不是想說救一時之政治,萬世之政治,那麼就沒有後代的君王對他思想的推廣,他的仁政思想也不會在太平時期那麼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