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輕感悟、少興趣、低效率」等問題。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因而,教學時,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邊讀邊悟,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有限,不聯系背景的話,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
(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
(4)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沒有讀,就不能產生語感、不能理解主要內容、句子的含義、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觀察法
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上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受?這類問題一提出,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
2、聯系實際法
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語文時,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你想怎樣幫助她?她會凍死嗎?
3、抽絲法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例如《童年的發現》。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也可以提問。
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環環相扣法
如: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遭到了楚王的什麼?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是怎樣反駁的?結果怎樣?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了,學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學懂了全文。
5、橫向遷移法
找出文中的共同元素,提出一個問題,緊接著再提出相似的具有推理性質的問題。如《桂林山水》一文,灕江的水清得怎樣?綠得怎樣?靜的怎樣?
6、矛盾質疑法
利用文中的矛盾說法或與已知的知識產生不協調情況去提問,一石驚起千層浪。如《再見了,親人》中「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著」,此處就可做一做文章,引領學生體會當時人們的感情基調。
7、疏導式提問法
有的問題教師提出後學生答不上來,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教師可以改變角度,提出與之有關的其他問題,進行鋪墊。
五、讀悟結合,讀寫結合,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做到讀悟結合,讀寫結合。
1、讀中品悟,積累內化語言
讀即朗讀,悟即品悟,朗讀和品悟相輔相成。熟讀、精讀之後,方可在心中感悟到語言的藝術之魅力。在執教《匆匆》一課時,范讀之後,我讓學生進行大膽地朗讀,學生們反響很大。在抒情的朗讀時,不知不覺便感受到了時間易逝,人生短暫的內涵。也利於背誦優美的文字。
2、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執教《小草,向前走》一課時,學生們的積極性十分高漲,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在我的引領下,學生們積極發言,不僅心生對小草的愛意,也對地球的環境提出了許多的意見和建議。他們懂得自己小小的盈盈之軀承載的是未來的重任。這令我感動不已。同時布置一個作業:寫一寫你心中的地球應該是什麼樣的?
閱讀是寫作之母,寫作中大量的知識是通過閱讀來獲得。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寫作靈感。我們的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積累寫作素材,從教材中學會作文方法,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㈡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
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應該如何培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了解知識、掌握方法、豐富想像、促進理解的基本途徑,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以下我為大家整理了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方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語文課程標准(修訂稿)》也更加強調閱讀教學的目標要盯住學生終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強調在大的語文觀下再去研究具體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培養。可見閱讀興趣和習慣對一個人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及今後的工作生活都有著直接且深遠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喜歡閱讀時,他們才會有發自內心的閱讀需求,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水平與素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比如,對於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我會主動介紹一些優秀的書籍讓他們多閱讀。當他們書讀的越多時就會感到自己知識的匱乏。而對於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我就介紹一些他們易於接受、理解的讀物,內容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其次,可以推薦與課文相關聯的書籍。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對書本的鑒別能力較差,而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作為教師可以有選擇的給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比如,學習了《草船借箭》後,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上完《丑小鴨》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等。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通過組織開展「講故事」、「手抄報」、「詩歌朗誦比賽」、「展評出色的讀書筆記」等課外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語文、應用語文,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且教師也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
二、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激發閱讀的內在動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於『導』。」這都充分說明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要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還必須要學會掌握靈活多變、科學合理的閱讀方法。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是略讀。在教學生學習課文之前,先讓學生帶著課後問題進行快速的粗略閱讀,抓住文章主要線索,知曉文章大概內容,讓學生對整個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把握。
(2)是精讀。如,在學習《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時,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熟讀課文,再細讀每個自然段,標出重點描寫桂林山和水的詞句,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及作者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感受山水的美和課文的語言美。最後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通過精讀可以讓學生迅速的理清文章脈絡,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3)是默讀。默讀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和體驗,課堂上,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默讀。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習能力的不同,默讀有利於學生邊讀邊想,遇到重難點時可以自由停下思考,也可以反復讀,細細品味,深入理解。
(4)是寫讀書筆記。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重要方法,筆記既可以是自己的心得體會,也可以是摘錄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經過大量的閱讀自然而然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也會越來越豐富。
三、為學生創造條件,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
首先,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條件,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如,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教師和學生的閱讀素材往往僅限於課本內容,加之有些語文課本選取的文章篇幅有限,對所學內容理解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圖書室的書籍擴展學生閱讀視野,發展學生閱讀能力。圖書室的優質資源,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其視野,教師也可以利用圖書室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在班級里,還可以開設班級閱讀角。教師要隨時鼓勵學生多看多讀,運用好班級閱讀角,拓寬學生視野,激發閱讀的興趣,增強班級閱讀氛圍。
其次,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對於孩子的語文學習至關重要。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做好榜樣,可以採取一定的方法幫助他們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利用家中平時藏有的書籍,父母可陪同孩子一起讀書,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營造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指導,體會親子閱讀的快樂;利用游戲、睡前講故事等方式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教師和家長都應該積極鼓勵孩子去閱讀,調動其閱讀積極性,及時肯定他們在閱讀中的點滴進步,讓學生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真正的喜歡閱讀,愉快閱讀,從而不斷獲得新知。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
什麼是語文?葉聖陶先生的說法是:以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語與文密不可分,不可偏指,所以稱為語文。然而語文又來源於生活,故在教學生學語文時,還要讓學生聯系生活會用語文。 然而,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我國小學教育的種種弊端已日益顯現。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教學問題尤為突出,從小學到中學,語文授課時間最多,投入精力最大,而教學效果卻不理想,少、慢、差、費一直是困擾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問題。 因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實施之際,討論語文有效教學的理念與策略,顯得十分迫切與必要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有效教學是推進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應然取向,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為改變語文教學不良現狀,一大批語文教師從素質教育要求著眼,身體力行,銳意改革,為全面提高語文教育質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關於有效教學,仁者互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我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有了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 現在的語文教學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認為跟教師沒有語文意識,或者說沒有較強的語文意識有很重要的關系,可以說教師是否有語文意識已成為制約語文教學質量的瓶頸。 什麼是語文意識?它是我們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對如何運用語言正確表達,如何遣詞造句,如何謀篇布局的一種自覺的、有意識的關注。一句話,就是對如何運用語文的一種自覺。語文意識的養成就是正確的語文習慣的培養和形成的過程。 在平時的教學、教研實踐中,我不斷地提醒自己要有較強的語文意識,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意識。語文教學要擯棄功利,褪盡修飾,刪繁就簡,回歸常態。憑借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達到真、純、實、活的簡簡單單的語文教學境界,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語文教學應該走在語文路上,將視野對准語文的本體,把握語文的實質,彰顯語文的價值,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精神世界, 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語文意識?還是以讀為例。對一個具有高度語文意識的教師來說,教授一篇課文,就不僅要使學生搞清楚課文寫了什麼,而且要搞清楚它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么寫,這么寫有什麼好處,換一種寫法行不行,效果有什麼不同。有沒有這個語文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有這個意識,語文學習的效果就好,進步就快。沒有這個意識,收獲就少,進步就慢。
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偷,這些名言都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閱讀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成長過程。閱讀給人以智慧,給人創造力。著名美術家吳為山說過:讀書的宗旨是使自己進步,恰如聆聽大智大哲大賢教誨。教師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激發他們的興趣,並加以方法上的指點。在教師指導和推薦下,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閱讀就彷彿是一粒火種,只要時機適當,足以點亮人們心中的那一盞燈。因此,我們要注意鼓勵學生。難以想像,一個只讀課本的學生長大了會怎麼樣,至少他的心靈之河不會有豐沛的水源。所以,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力爭讀透適合自己的優秀書籍。 我們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文字,掌握技巧,從而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發現自我、提升自我,使鑒賞活動成為他們的自覺修養過程。
作為一名學生,能獨立閱讀非常重要。而通過召開學生座談會和家長問卷調查,我了解到中高年級學生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經過反復構思,我設想了一套量化表格,由閱讀規劃表、閱讀摘抄卡、天天閱讀登記表等組成。動員家長參與, 適時給學生布置具體的閱讀任務,開展讀書競賽活動、誦讀活動等,制訂有效的獎勵機制。
三、注意作文教學的過程性指導 一個完整的寫作過程,應該是構思、起草、修改和成文的過程。而我們的作文教學比較注重寫作前的啟發和寫作成文後的評價與反饋,對於寫作過程中的其他環節的指導還不深入。學生作文興趣普遍不高,作文的質量不夠理想,從教師這一塊來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不能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即過程性指導。因此,要改變現在作文教學的現狀,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必須要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也就是說,作文,要把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通過自己的切身體驗與學生的寫作實踐進行面對面的碰撞,在學生的思維上產生影響。那麼,這其中有哪些可以運用的方法呢?舉例如下: (1)注重兩記。堅持讓學生寫好兩記,即日記和讀書筆記,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並積累寫作素材。 (2)現身說法。注重教師的示範作用,以下水作文激發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學生交流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會,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得到教訓。 (3)典型展示。讓學生在和別人交流寫作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寫作過程的正確認識。注重評優激勵,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4)放大細節。對寫作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進行鋪演和解剖,讓學生在放大的鏡頭中發現問題,在反復的歷練中揣摩要領,領悟規律。 (5)現場提升。讓學生在修改和調整中獲得過程性的體驗,在動態比照中獲得強烈的學習刺激,鼓勵合作,提高作文質量。 總之,我們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想真正地發揮效用,發揮老師的導師功能,就一定要想辦法去作用於學生的寫作過程,而不能只是講孤立的知識,懸空的技巧。
四、持之以恆抓寫字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培養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從修訂大綱到課程標准,十分重視寫字,強調打好基礎,包括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畫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體現了加強寫字,提高寫字質量的指導思想。同時我個人認為美好的字體可以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 現代人不可能像漢朝書法家張芝那樣天天洗硯台,把池塘水洗黑了,更不可能像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和尚,單身居寺樓一練就是三十年。眼下的孩子幾乎全是獨生子女,教師必須採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堅持有效地練字,至關重要。而練字比較枯燥、乏味。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為了讓學生學好,必須使他們好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的地位和作用,本人嘗試了以下幾種激趣法,效果較好: (1)天天書法展評。利用教室牆壁,精心設計一片學生作品展評空間。統一用田字簿紙張,學生每天張貼一張,字數不作要求。 (2)設立優秀榜,進步榜。採用自評、集體評價的方式,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並獎勵作業本、鋼筆等。 (3)目標預設與評價。每周學生結合實際,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如寫好基本筆畫、寫端正字、調整好字的大小等,一周結束作總結評價,從而制定下周目標。堅持下來,學生就能體驗到這種過程的快樂,並收獲成功。 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大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這是新世紀每一位教師的神聖職責。實踐證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聽說讀寫能力,遵循教學規律,加強學法指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語文觀是理解與落實《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標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每個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實踐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作為自身教學的目標,在讀寫之間尋找結合點,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為母語的傳承、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㈣ 小學語文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只有努力研究閱讀 方法 ,有意識地把學法指導和學習品質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進行,才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那麼小學語文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下面我就同大家聊聊關於小學語文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希望有所幫助!
1小學語文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營造氛圍,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構築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重視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主要是指:把閱讀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發現、甚至創造文本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那怎樣才能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呢?在我的課堂上從以下幾兩點入手:一是寬松和諧激趣法。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台,學生才能輕松愉快、興致盎然地發揮 想像力 ,以最佳狀態進入閱讀學習,煥發出閱讀課堂獨有的活力。
二是贊揚欣賞激趣法。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小學生更是期望教師的獎賞,老師要關注學生在閱讀課上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閱讀課上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籍此在我的閱讀教學課堂上我常採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像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閱讀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好。
二、廣泛閱讀,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例如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有這樣的一個事例。我在教《蜘蛛的網》時,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這時我為學生自主提出這樣的問題感到十分的驚喜,緊接著我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勇敢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我接著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豐富了只是,這樣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
通過這件事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單單靠課上學習的幾篇課文是遠遠不夠,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不斷地給學生講解課外書中的小 故事 ,激發學生想去閱讀的興趣,久而久之,讓學生都去書海中遨遊。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介紹符合學生心理和成長以及適合學生年齡段讀的最佳讀本,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閱讀量,同時也不至於使學生因為看不懂某些書籍而感到枯燥乏味,從而放棄閱讀。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調動學生廣泛閱讀無疑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三、教授方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章可循
在我的教學中我常常培養學生運用以下幾種 教學方法 ,使學生愛上閱讀。一是提出明確要求,教給預習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預習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然後帶著問題學習,這樣閱讀的積極性就會提高。二是引導學生讀書時,抓住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篇課文或一段話,我從不讓學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兩遍就了事,而是提前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 句子 ,這樣一來就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三是抓住作者思路,引導學生在默讀或朗讀過程中掌握課文內容,培養閱讀能力。
在我的閱讀課上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時,我常常根據作者的寫作思路,抓住 文章 的中心,精心設計幾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這樣一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對於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結合實際、找出方法、因材施教,一定能夠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到質疑中發表意見
在閱讀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一種格局,就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處於被動的局面,這樣長此以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大大的被削減了。籍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多篇課文的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到質疑中發表意見,由此教師也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麼地方,便於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
對於學生來說,能夠起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我們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例如在教《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時,學生紛紛提出問題:「為什麼弟弟要跟著媽媽住在女牢房裡?」「為什麼弟弟每天要由特務押著去上課?」「特務為什麼要監視弟弟上課?」「在監牢里,弟弟為什麼能把各門功課學得很好?」「弟弟為什麼這樣刻苦學習?」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這時就鼓勵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逐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
2淺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多元化教學,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近幾年,隨著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也變得更加重視,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各大學校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在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水平的需求。教師想要更好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就需要改善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開創新穎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 語文學習 的興趣,把被動的接受知識,改為從閱讀中主動的學習攝取精華。教師在准備講解一篇文章時要收集大量的視頻和音頻等資料,在講解文章之前進行播放,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好奇心,運用貼近自然,接近生活的方式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學是語文閱讀能力的開端,是接觸閱讀的初期,教師應該重視該時期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課下多找一些相關的視頻,比如說福爾摩斯,然後根據該視頻講解的內容,推薦學生一些偵探類的文章,交給學生閱讀時應該學習作者寫作的哪些方面,然後運用到自己日常的寫作中,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
(二)組織一些閱讀類的課外活動
對於教師而言,在語文的閱讀中應該多開展一些朗讀,閱讀,演講類的比賽,通過這類的比賽引導學生課下閱讀一些課外讀物,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比賽中評比出閱讀書籍和資料較多的學生給予相應的獎勵,並且給予這些同學一定榮譽,帶領其他同學一起去閱讀,少數帶動多數,提高全體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帶領學生去一些古建築中,講解關於其的古老 事跡 ,進而推薦給學生一些相關的書籍,讓小學生在課下時間閱讀。對於學生,不能只靠教師在課上留下時間進行語文閱讀,在課下學生應該多去圖書館借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在家裡閱讀提高自身語文閱讀能力。
(三)有效營造情感氛圍,強化學生理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營造情感氛圍,讓學生學會欣賞文本中精練的語言和深厚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感受,喚起對文本的印象。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營造情感氛圍。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海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海鷗的印象,然後引入課文中海鷗為老人送行的情境,針對這一情境,學生的學習動力被激發起來了,對於課文的理解也就更加准確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營造情感氛圍。這種教學。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奠定了基礎。
3小學生語文自主閱讀能力培養
一、採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一)注重採用現代化設備,增加閱讀趣味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的教學環節的應用也愈加普遍。多媒體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使 教育 工作更加省時省力並具有效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就要充分利用這一成果,通過投影、視頻播放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新教材在設置上增加了許多圖片,這實際上也是啟發學生興趣的一種方式。因此,通過多種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趣味性非常重要。有了興趣,閱讀學習過程就不會那麼枯燥,不會成為一種負擔,相反,閱讀的過程會使學生興致盎然,成為一種享受。
(二)巧妙設置提問,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提問也頗具技巧性,方式恰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適當的提問方式往往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甚至自信心,對於困難生尤其如此。因此,在課堂上,可以嘗試針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提問方式,課堂提問的巧妙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為,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 積極引導學生培養閱讀的自主性
閱讀自主性的培養是提高閱讀水平的關鍵。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擁有自主意識,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動學生腦筋,從而培養學生自辯、自治、自學的能力,激發其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具體來說,引導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包括培養自主意識和傳授自主閱讀方法。
(一)注重教授閱讀的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強調了方法遠比學到的知識本身重要,有了正確的方法,才能不斷的獲取知識,在小學生閱讀教學過程中同樣如此。教授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夠使其擺脫過分依賴心理,從而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同時,形成 創新思維 。培養自主學習的方法有許多種,比如,老師可以調動學生全方位學習的積極性,要求在閱讀中手、眼、口並用,在獨立閱讀中帶著問題讀課文,將有疑問的用筆劃下來。要落實孩子的主體地位,關鍵是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後,老師都應當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鼓勵其積極獨立思考問題。
(二)建立學生獨立閱讀的自信心,增強自主意識
小學生的智力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強烈的依賴性,尤其體現在閱讀的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經意不恰當的批評,常常會挫傷學生的幼小的自尊心,從而產生對閱讀學習的反感和懼怕情緒,這種反面的情緒會在左右學生今後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基於此,老師在課堂中,應當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多鼓勵,少批評。
此時,應當從勇氣可嘉、發音標准等其他側面對學生加以褒獎,然後因勢利導,指出課文讀的不夠流利到底是基於生字詞還是其他原因。這樣,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護,同時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樹立超閱讀的興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獨立意識,克服過分依賴心理。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常常是老師講一句,學生記一句,老師講一段,學生記一段。學生在閱讀中,經常像猴子搬包穀,一路撿一路丟,所以,老師應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學習意識。
三、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素質
育人者應先自育。教師素質的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小學生閱讀的水平,因此需要全面提高教師自身 文化 修養。教師文化修養不僅表現在知識的豐富上,同時包括思想觀念的轉變、授課技能和熱情的提高上。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努力。
(一)豐富專業知識,注重授課技巧
教師應當抓好基本功,不斷進行充電。語文閱讀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師專業知識的環節,一方面,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比如,對文章背景知識、作者的相關故事、文章所含寓意等,如果能夠熟練的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夠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欽佩感,這有利於學生與老師產生共鳴,從而激起學生閱讀的慾望。另一方面,要特別注重授課的方式和方法。好的方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育已經被淘汰,老師應當注意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教課技巧,不斷的啟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擁有敬業精神,提高教學熱情
對待小學生閱讀的教學工作,教師應當具有耐性和激情,尤其是在對待困難生方面更要體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問題較多,教師應當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耐心的引導學生。同時,應當保持活力和熱情,閱讀教學中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引導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動力。
(三)轉變傳統觀念,形成全新思維
傳統觀念認為,小學生閱讀水平只要達到識字詞、流暢讀完全文的要求即可。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標准,要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但要掌握字詞,並且還能夠對語言進行運用,同時還要求在閱讀中興趣得到培養、性情得到陶冶、思維得到創新。這種新的標准不但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應當打破傳統觀念,明確認識新課改的要求標准,形成全新的思維。要轉變觀念,樹立全新教學思維,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的探索中不斷的完善教學理念,改變陳規陋習,時刻以新標准提醒自己。
4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一、巧設情境,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經過一系列的課外書閱讀、信息資料的查閱、歷史博物館的參觀後,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 讀後感 好作品評選展示,在學生的作品當中清晰可見學生們寫作的進步、掌握素材積累的方法、繪畫與文體巧妙和諧的結合。學生的自覺學習勝過教師的百般講解。教師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閱歷。在教學中可以採用了以下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⑴抓住上課伊始的有利時機,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使之進入最佳狀態,為整堂課拉開序幕;⑵以和諧的課堂氣氛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動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時刻注意保持輕松愉快的氛圍,充分滿足學生敘述的願望;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⑶運用多媒體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組織討論、 辯論 、看圖說話、分組競賽等活動,使學生在樂中學、在做中學;⑷適時強化學生成功的喜悅感,鞏固興趣。
教師要特別注重讓學生體會成功感,因為成功越大,興趣越大,動力越大。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點成功,他們也會像成人完成了一個重大科研項目一樣感到高興,繼而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獲得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著進一步的成功邁進,從而形成穩定而持續的興趣。
二、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閱讀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水平,指導學生採用多種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首先,訓練學生掌握各種基本的閱讀方法。閱讀有范讀、領讀、講讀、朗讀、默讀、背誦等。范讀是給學生閱讀做示範,激發學生的摹仿興趣。如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先介紹周總理的豐功偉績和高貴品質。教師在朗讀時感情真摯,充分表現對總理的崇敬、熱愛、懷念,伴隨淚水止不住地順著面頰流下來的情境,沉醉其中的學生甚至也會流下感動的眼淚。
朗讀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語言的一種閱讀方式,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訓練之一。另外,背誦是我國傳統的語文 學習方法 ,背誦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讀寫能力和發展 記憶力 。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文章的長短可以採用整體背誦和分步背誦,調動學生背書的積極性。其次,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在閱讀中,指導學生變換方法閱讀,並從閱讀中不僅養成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還要培養學生一邊讀一邊動筆圈、點、畫、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從小形成認真讀書的習慣,做到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求解,逐漸養成初讀――細讀――深讀――熟讀的好習慣。
讓他們在閱讀中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理解作者的思路,借鑒寫作技巧,還可以指導學生速讀――回讀――精讀――背誦。如文章較長,可採用先「速讀」,大概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再根據課後的作業或老師的提問進行「回讀」,反復閱讀疑難部分,從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寫得精彩的段落,讓學生仔細閱讀,反復地「精讀」,並從中讀出味道,讀出自己的感受,然後「背誦」。最後,培養學生必要的閱讀遷移能力。
《新課標、新理念下的閱讀教學》規定小學第三階段的閱讀要「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 渠道 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不少於100萬字」。要讓學生根據其中的閱讀形式自覺並積極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順利完成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其中關鍵是要把好課中或課外的「牽引」關,讓學生在教師巧妙語言的「牽引」下,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課外閱讀世界,去感受更廣闊的天空。
三、讓學生熟讀課本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後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我們以小學 四年級語文 教,以《觀潮》中的章節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描述,生動動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於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㈤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學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課題。如何在新課標的形勢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興趣,讓她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
1、營造閱讀名著的氛圍。
有教育家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與其督促學生閱讀,不如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調動他們閱讀的緊迫感和內需力。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書籍後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慾望。同時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喜愛,對書的渴望,產生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願望。
2、利用榜樣的力量
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人。根據農村學生的思維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發揮故事的魅力
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學生,聽到老是要講故事,就會精神抖擻,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隨著教師聲情並茂的娓娓講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早已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裡。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會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引導學生不僅愛讀,而且要會讀,讀得好、讀有成效。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略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的某種需要,讓學生有選擇地閱讀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
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採用速讀法不啻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三、增強群體觀念,讓學生快樂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除了學生個體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因素起作用外,與學生群體也有密切關系。課堂上不僅要有師生之間的交流,而且要有學生之間的交流,要充分認識和發揮學生群體在推動閱讀教學上的作用。教師要善於營造愉悅的、寬松的、開放的學習氣氛,使每個學生樂於投入其中,把讀書討論視為一種快樂的事。
教師還要善於利用學生群體,展開互助學習。有時學生提出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把它交給大家,依靠學生群體的優勢求得妥善的解決。可分組討論,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甚至展開爭論,在討論、爭論中取得共識,提高理解能力和說話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曾聽過這樣一個課例:有位教師教學《飛奪瀘定橋》,在講到寫瀘定橋地勢險要這段時,有位學生突然提出一個問題:「敵人為什麼只拆掉橋上的木板,而不炸毀這座橋?這樣不就可以阻擋紅軍過橋了嗎?」針對這個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他巧妙地將問題交給大家,讓學生展開討論,最終學生理解了,知道了問題的答案:敵人根本就沒有想到要炸橋,因為他們認為,只要拆掉橋上的木板,對岸又有他們的重兵把守,岸邊又是懸崖峭壁,橋下又是湍急的河水,光靠這些鐵索紅軍是插翅難過的。從課文中寫敵人的喊叫聲中可以體現出來。這個教學事例就是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群體的作用,讓學生在相互啟發、交流中培養獨立閱讀能力的具體體現。
教師還要讓學生力求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並在這些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意、有機、有序地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激發、方法指導和心得交流。
㈥ 如何提升小學生閱讀素養
摘要:閱讀素養是小學生重要的能力素養。家庭、社會、學校要充分營造閱讀氛圍,積極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展現自己,逐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素養,對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民族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閱讀素養 創設平台 閱讀情感 閱讀能力 閱讀習慣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素養: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理論、藝術、思想等方面的營養,培養科學的閱讀習慣,具備一定閱讀能力;具有發展個性特長,陶冶情操,提升思想境界,促進自身素養全面和諧養成的特質。閱讀素養也是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國民的精神力量對於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和最終的競爭力都起著關鍵的作用。而精神力量的獲取和培養,則需要通過閱讀。培養有素養的社會成員,能夠提升社會的整體素質水平,增強國家的綜合實力。哈佛大學教育學家珍妮·查爾提出的閱讀素養形成的「五階段模型」:即 (1)開始閱讀(或解碼)階段(6-7歲);(2) 掌握閱讀(或流暢閱讀)階段(7-8歲);(3)為了學習新知而閱讀(9-13歲) (4)多重觀點階段(14-18歲);(5)構建與批判階段(大學及大學以後) 。她通過研究認為,最重要的是第二、三、四個階段,就是說中小學階段是學生良好閱讀素養形成的關鍵期。《新課標》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這里提示我們要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好學生的幾種閱讀素養:獨立自主閱讀、表達閱讀體驗、拓寬閱讀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學生的閱讀素養是一生學習成長的重要的能力素養,是養成終身、有效閱讀的基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素養?筆者多年在農村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和管理,對立足農村實際,開展閱讀教學實踐研究,偶得幾點經驗。
一、營造氛圍,激發閱讀的情感
國家教育總督學柳斌說過:「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校,是一個乏味的應試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中小學生的閱讀素養如何,不僅僅是孩子努力的結果,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學校、家庭、社會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營造書香校園、家園,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土壤。只有在學校,家庭,甚至社會中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氛圍,才能真正讓學生沉浸在閱讀里。
1、家庭閱讀氛圍的創設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孩子啟蒙的教育。閱讀素養的形成離不開家庭的教育氛圍的創設。很多家長經常問,我家孩子不愛看書,怎樣培養孩子喜愛閱讀的習慣。我就問,你自己在家經常看書嗎?你家裡有多少書?有時家長啞口無言。殊不知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直接影響著孩子。所以,要讓學生從小養成閱讀素養,家長的示範很重要。此外,家長應購買適合不同年級閱讀的書籍。孩子還未能獨立閱讀的時候,可以講些故事給孩子聽。開始會看書以後,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書。有獨立的書房,富有創意的、優雅的裝修都是吸引孩子閱讀的好方法。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會的研究結果表明,家庭擁有的書籍越多,孩子的閱讀表現就越好。另外,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與自己討論交流有關文化和社會的問題,這樣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其自身的閱讀素養。
2、書香校園的創設
學校是學生閱讀素養形成的主陣地。營造書香校園,創設閱讀氛圍是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在我校,我們通過室外書吧,圖書角,圖書室,讀報走廊等一系列設施設備讓學生感受全方位的閱讀體驗,無論校園何時何地,都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方便。教室內最美的是圖書角,校園內最美、最聚人氣的是圖書室,室外書吧。父母經常與學校保持聯系、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有關閱讀的教育活動,其孩子的閱讀表現相對會比較好。
3、社會閱讀氛圍的創設
與鄉村圖書室結合,開放鄉村青少年共圖書室倡導在書店中設立免費閱讀書吧等。如;在我們縣城的「一凡書城」會員免費閱讀書吧就是學生閱讀的好去處。在這一點上,德國經驗很值得借鑒:德國的圖書館事業也十分發達,德國共擁有1.4萬座圖書館,每個城市都擁有幾座圖書館,甚至鄉村小鎮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和閱讀中心,方便民眾閱讀。德國約有200多個進行閱讀推廣的機構和組織,它們旨在提高民眾的閱讀熱情,促進社會閱讀的繁榮發展。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必須有社會力量的責任。全民閱讀的氛圍越濃,學生越容易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只有在社會、家庭、學校中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才能讓學生激發起閱讀的情感,喜愛閱讀,以書為友。
二、循序漸進,培養閱讀的能力
筆者認為,通常所說的閱讀能力大致由這幾個方面構成:一是檢索能力,即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二是理解能力,即對文章從內容到形式以及語言的理解程序;三是分析能力,即對文章從內容到形式各個方面進行分析進而發現問題的能力;四是歸納能力。在我校進行的實踐研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有低到高年級有著不同的做法。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低年級「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所以低年級著重培養學生檢索能力,能利用工具書讀書,通過閱讀童話,寓言,故事等比較趣味性的書獲得閱讀的體驗和樂趣。中年級 「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所以,我們通過教研組集中備課,建立閱讀題庫,有效進行閱讀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理解,概括等閱讀能力。到了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所以,在閱讀指導中,我們著重培養學生自主表達、獨立分析的能力。做到「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並逐步加大閱讀的任務,「擴展閱讀面」,提高閱讀的效率。
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中,切不可操之過急,不給學生布置難度過高的閱讀訓練,每個年級閱讀的書目和數量都有嚴格的要求,保證不加重學生的閱讀負擔。同時,對於閱讀能力較高的學生科增設閱讀內容和閱讀訓練的附加題,讓他們能夠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在閱讀訓練中真正落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理念。
三、創設平台,收獲閱讀的喜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構成青少年學習積極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要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主動性,就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根據「興趣驅動」原理,創設各種平台,讓學生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催化劑」。
1、閱讀指導課
閱讀指導課是學生閱讀活動的主要平台,在閱讀課上,學生可以學到獨立閱讀的方法,可以分享閱讀活動中獲得的體驗,分享學到的知識等。在課堂上應充分應用情境創設,媒體演示等手段,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如:教師精心創設一個新穎而生動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境中發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從而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獲得認知,激發閱讀的興趣。教師教學時,應善於發現學生閱讀中獲得的點滴收獲,肯定他們,激勵他們去探索,去深入理解。
2、各種閱讀競賽
學校、班級可階段性開展有關閱讀的競賽活動。如「閱讀之星」的評選,閱讀徵文,閱讀小故事演講比賽、讀書筆記交流會等。學生通過比賽,嘗到閱讀後帶來的成功體驗,進一步提升閱讀的積極性。如:我校在學生中都設有一本「閱讀小存摺」,學生把自己獨立閱讀的書目填在自己的「存摺」上,積少成多,成為閱讀「小富翁」。學校每半學期評選一次「閱讀小富翁」。以此來表彰努力閱讀的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表率。每個學期我們會舉辦「與書為友」徵文,讓學生盡情抒發閱讀中獲得的心理體驗。通過創設各種競賽式的平台,讓喜愛閱讀的孩子成為校園中的明星,讓閱讀成為每位學生生活的重要部分。
3、網路平台
網路是把雙刃劍。學校在培養學生閱讀素養中,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網路工具,將會如虎添翼。三年級後,隨著小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操作後,逐步培養學生通過互聯網閱讀,學會甄別網路信息中的是與非,綠色閱讀,健康閱讀。這一點也有利於拓寬學生閱讀面。在校園網中,我們設立閱讀論壇,學生可以在專欄中分享閱讀中的積累,閱讀中的體驗,閱讀理解等,也可以把自己閱讀過的書推薦給別人。
四、持之以恆,養成閱讀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復,也會成為一種習慣,進而影響潛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行為。那麼,怎樣運用教育引導的力量來養成經常性閱讀的習慣?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 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要讓學生養成勤於閱讀的好習慣,必須有學校、教師創設好條件,讓學生從事循環閱讀的行動。我們有以下做法:
1、落實「每天閱讀一小時」
堅持深入開展「每天閱讀一小時」活動。通過開放書吧、讀報走廊、布置家庭閱讀任務等形式,倡議學生每天堅持閱讀一小時。
2、把課外閱讀列入地方課程
我校各班根據課程設置,在地方課程中調整一節課作為課外閱讀課,學生利用這個固定的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保證學生有定時、定地的閱讀,有利於習慣的養成。
3、開展互助讀書活動
充分發動學生開展「互助讀書」活動,把自己覺得好的書帶來和同學們分享。 「書非借不能讀」,一方面激發好奇心;另一方面提高閱讀的量。
4、把讀書融入學生的生活
當今社會,電子產品充斥整個社會。特別是中國,在地鐵上、動車里,家庭中,大家忙著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瀏覽論壇,因為無法理性的篩選,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聞和消息,閱讀了太多的不良和過激的圖片,就是因為信息爆炸,我們養成了一種叫做「淺閱讀」的快餐式閱讀方式和習慣。學生也會在這樣一種大環境里養成不愛讀書的習慣,不利於良好閱讀素養的形成。在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局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背包里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要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應從小培養學生把閑暇的時間用來閱讀。睡覺前、等車時、動車上……帶上一本好書,隨時准備讀書,真正做到「無聊的只剩下讀書了」!
5、養成寫讀書筆記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的習慣必須和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結合,才能夠算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素養也包括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一定要堅持自主,隨意,不可成為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攔路虎」。我手寫我心,不想寫也可以不強求。在質和量上不做具體的要求。這一方面有利於養成日積月累的習慣,另一方面有利於學生自主表達習慣的養成,成為有思想的人。
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歷程。學生良好閱讀素養的養成,不僅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也對民族素質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讓我們集社會、學校、家庭的一切游戲因素,為此而不懈努力!
㈦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實踐
東莞市麻涌鎮第三小學
徐麗荷
【摘要】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所佔的比重最大,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一種高度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那麼,教師應當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慾望,使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和學的效率;第二,以學生為主體,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第三,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興趣 自主 課外
閱讀是完成語文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途徑。閱讀是人們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活動,是繼承優秀文化財富、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方法。有效地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使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分析、收集、處理與文本相關的課文信息和生活信息,並形成獨特的感悟、體驗和情感。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那麼,教師應當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從而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呢?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提高教和學的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葯的導火索,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閱讀興趣的養成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保證,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閱讀、善於閱讀,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
(一)、介紹好書、好文章給學生閱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推薦給學生的閱讀材料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這些文章應力求文質兼美,能夠體現現代意識和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於童心童趣,能夠折射出兒童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和想像世界,語言要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
(二)、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1、故事誘讀培養興趣
小學生聽說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現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當老師講完故事,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書籍或文章,這時候效果肯定比任何說教都有效。
2、激勵學生想像激發閱讀興趣
每一篇課文的內容都是有限的,而文章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卻是無限的。只有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以「有盡」的「言」中領悟到「無窮」之「意」。如教學《小珊迪》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想像小珊迪被撞傷後是怎樣囑咐弟弟給先生送錢的。讓學生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帶有興趣與思考餘地,逐步提高閱讀能力,自然也就「愛讀」了。
3、生動有趣的課堂游戲激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表演,在低年級教學童話一類性質的課文,可以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進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級可以讓學生排演課本劇等方式。在編一編、演一演的過程中,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又能使學生有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從而達到享受閱讀的樂趣。
如,我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課時時,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扮演角色,表演課文內容,改變以往學完了課文後再表演的教學過程。在角色表演中,我還設計了各種道具,如"父親"的衣服,"母親"的假發、披肩等。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五官充分調動,主動參與,興趣盎然。每次表演完後,我都安排了學生的互相點評。為了表演得出色,也為了評得有理,學生主動去學習內容,去探究課文中人物的心情,參與由原來的表面化向探究性發展,提高了參與的質量,學習效果非常好。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鞏固閱讀的興趣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提高閱讀質量,可以嘗試開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詩歌朗誦會,展示優秀讀書筆記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有效地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覺進行課外閱讀。
二、以學生為主體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提倡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樂學」的美好境界。
(一)、變「學習性閱讀」為自主性閱讀、合作性閱讀、探究性閱讀。
1、自主性閱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要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內容、閱讀方法、閱讀夥伴等進行富有個性地閱讀。
每一個人的學習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知識,理解知識,並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由地讀,自由地學,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達,學生有了自由,就有了靈性,就會冒出創造的火花。
2、合作性閱讀
合作性閱讀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有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在操作中首先要科學分組,人數適宜,人員組成要考慮學生的層次差異。其次要選擇時機,根據閱讀內容、要求、學生的學習需要,相機設置合作學習,不能將它作為課堂的「擺設」。再次要明確閱讀任務和要求,教師要把合作性閱讀的具體任務和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訴學生。另外要給學生足夠時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啟發,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進學生全面深入地閱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等等,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那麼,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行構建文本的意義,而不是由教師分析它的意義,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 其次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不同,就應該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可以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做出反應,可以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做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異想」,也可以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寫作意圖進行比較,或為文本內容和表達另行設計等。第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並不是說教師就不重要了。教師是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教師充當文本與學生的中介,在閱讀中起向導作用,如上文所述,一方面,在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要及時提示點撥學生各抒己見,並在這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另一方面,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地位,讓學生進行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提高閱讀能力,提出有新意的觀點看法,第四,注重情感體驗,豐富閱讀內涵 ,語文學習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用腦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說話,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語文教材的內容十分豐富,英雄人物的故事,山水秀麗風光,自然科學常識,童話寓言故事等,不僅有生動故事的感染,優美語言的欣賞,而且有人文品質的熏陶,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設計全程的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陶冶情操。
三、有效指導課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它的意義深厚而廣泛。課外閱讀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課外閱讀能拓寬知識面,陶冶情操,培養主動意識,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體語文素質,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互相促進。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
(一)、科學指導,方法得當
「授之以魚弗若授之以漁。」如果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閱讀的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就等於得到了「捕魚的方法」,有了「點金術」,就獲得了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有效工具和基本途徑。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課外閱讀指導,尤其對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課外讀物更應如此。對有些讀物,教師事先點一點,指導一下,學生閱讀起來就省力得多,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對有些讀物,如果教師在學生閱讀後做些分析評價,學生會豁然開朗。就輔導形式而言可以多種多樣,如開設專題講座,出黑板報等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讀物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這不但有益於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二)、重課外積累,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量的閱讀才能明白語文中的奧秘。而相對於有限的教材來講,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練習的一項主要內容。古人雲:「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問語文學得好的人,大多都是課外看書看得比較多的人。針對目前小學生積累明顯不足、入不敷出的矛盾,《語文課程標准》為我們指明了一條出路,如對五六年級的要求是「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可見,課外閱讀分量很大,也是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不能靠老師的強制來完成。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是個個都很濃厚,部分學生對於看那些書感覺茫然,這就需要加以正確引導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課外閱讀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必須與課堂閱讀教學相結合。因此,布置的內容可以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課前布置閱讀。
針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教材內容,向學生推薦主題相仿,相反或相關的內容,往往容易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如教《種一片太陽花》前,指導學生讀有關介紹太陽花的書籍、文章,使他們對花有一定的了解,並在課內提供機會,讓學生把課外學到的知識進行記錄,積累,交流、介紹。這樣,課文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課前得到了解決,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能力,還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慾望,激起他們更大的課外閱讀熱情。
2、課後推薦讀物。
引導學生把課內所學之法及時應用到課外閱讀中,以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冰心的《憶讀書》,巴金的《鳥的天堂》後,分別推薦學生借閱這些作家的有關文集。這是根據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閱讀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也可以指導他們在學了有關課文後,尋找類似題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以拓展視野,積累豐富的知識。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這要求教師必須致力於「導」,服務於「學」,依據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內容出發,揚長避短地選用各種方法。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致力於把外在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內在的學習需求,把啟發思想貫穿於教學方法選用的整個過程,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達到學生與教師的雙贏。
【參考文獻】
1、賴雪萍.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綜合2009,(6):61.
2、鄒小紅.如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J]. 閱讀與鑒賞:教研2009,(6):19-20.
3、劉翠芝.精心設計活動 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J]. 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9,(8):35.
4、朱娣.激發閱讀興趣 指導課外閱讀 [J]. 江蘇教育通信2008,(3):35-37.
5、朱小燕.倡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自主性 [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09,(3):30.
㈧ 如何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語言科目是學生階段的重要課題.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小學語文教育是重要的事情.那麼怎樣對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才能快速提高和改善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呢?
(思考)
4、使用多媒體來減少無聊
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學習.興趣是良師益友,沒有興趣的學習就等於辛勤勞動;沒有興趣,教學沒有智慧和靈感.它的特點是生動活潑的技巧、簡潔的解釋、良好愉快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長期的關注,參與輕松愉快的心情在課堂教學中,我有實現了從"讓我學習"到"我想學習"的過渡.以上是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如何快速提高語文水平的幾種方法,希望文章內容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㈨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研活動 教學中如何培養
所謂閱讀習慣,指的是不需要別人強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覺,就能自然而然地去進行閱讀的種種動作。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養成的。它對於閱讀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學習都會有直接影響。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保證閱讀的質量,提高閱讀的效率,順利達到閱讀目的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可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使用不盡。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1、培養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閱讀,關鍵在於堅持,使學生的閱讀習慣自覺的養成。這一習慣的培養最好由學校和家長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從一年級就開始做起,先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閱讀,有不認識的字也沒關系,可以家長念,學生聽,逐漸形成家庭的生活慣例,從而每天都有一段讀書時間,一到時間,開始閱讀。如此,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在學校,教師每天留出一刻鍾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讀報,天天如此,最後形成兒童的自覺行為,哪一天不讀書,不讀報,就寢食難安。在這當中,教師和家長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個性,要給孩子自由選擇閱讀材料的空間,循序漸進,慢慢進入正軌。這一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將有極大的幫助。
2、培養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良好的閱讀衛生習慣有利於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語文教師要經常強調閱讀的衛生習慣:如,閱讀時要有正確的坐姿,提醒學生千萬不要躺在床上讀書;讀書時眼睛和書本的距離要適度;不要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做小動作的陋習,如挖耳撓腮,擺弄小玩意兒,吃零食,東張西望等。由於小學生本身的身心特點,養成這一習慣有一定困難。但教師和家長一定要想盡辦法,不斷提醒兒童,必要時可以採取獎勵措施來強化這一習慣的養成。
3、培養專心閱讀的習慣:所謂專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會神。要養成這一習慣,必須做到:姿勢要端正:端正的身心容易喚起注意、記憶、思考等各種心理歷程;環境要安靜:閱讀時應盡力避免干擾,做到安靜,空氣清新,光線適度;作息要定時:作息不定時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學習時應該專心致志,游戲時應盡情的玩,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有利於專心閱讀習慣的養成;學習地點要固定:學習場所單純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傾向;養成默讀的習慣:默讀能提高閱讀速度,而出聲閱讀不僅速度慢,還會出現口到眼到心不到的現象。
4、培養讀書動筆的習慣:徐特立先生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邊思考邊動筆,可以抓住重點,深入理解;做摘錄,記筆記可以及時記下心得體會,對積累資料和活躍思想十分有利。當然,「動筆」的方法習慣因人而異,教師應該就如何記筆記用筆記對小學生進行定期個別指導。
5、培養邊讀書邊思考的習慣:閱讀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從本質上講,閱讀過程就是思維過程。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閱讀思考的習慣,糾正那種「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指導學生讀書時常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的習慣。針對文章的內容和寫法,問自己「為什麼」,可以由表及裡,深入思索。問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培養逆向思維,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創造性思維。
6、培養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閱讀時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詞意思的時候,手頭有本工具書該會是多麼恰意啊!因此,語文教師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著重培養小學生帶工具書閱讀的習慣。小學生學完漢語拼音後,能夠而且有時需要利用工具書進行閱讀,語文教師適當的加以指導,並且身體力行,上課時帶上工具書,多創造機會強調帶工具書閱讀的好處,使小學生謹記在心。
7、培養有目的地進行閱讀的習慣:有目的地閱讀能提高閱讀的效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目的地閱讀,如,為積累知識為目的,可以精讀;為欣賞為目的,可以朗讀;為了消遣,可以速讀,瀏覽;為搜集資料,可以跳讀等。
8、培養有序閱讀的習慣:有序閱讀指閱讀要有計劃性,閱讀時不能見異思遷,半途而廢。閱讀的行為要有條不紊:書放在什麼位置,筆記和筆放在哪裡,暫時不讀時怎麼做記號等等。
9、教師在課堂上要邊說邊示範:讓學生學著做,逐漸習慣成自然。
總之,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根據教學的具體情況,有的放矢地逐步培養,由小積大,最終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㈩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研究報告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結題報告
唐山市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立項號 : 課題名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負責人: 彭志英 所在單位:遷西縣羅屯鎮東寨小學
結題報告
關鍵詞 學生 培養 閱讀能力 習慣 興趣 技巧
結題報告
摘要
本次結題報告從課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的界定以及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理論依據幾個方面闡述了在農村小學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過對研究對象閱讀能力的調查問卷及產生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本次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和步驟,在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現了閱讀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教師方面:不僅優化了語文課堂模式,而且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了發展和提高,學生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了閱讀興趣,教給了閱讀的技巧,找到了適合農村學生的閱讀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進步、有了提升。在提高了閱讀能力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
結題報告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學生拿到一篇文章總是囫圇吞棗地讀,不去思索;還有很多學生依賴於老師課堂上的講解與分析,學完課文甚至讀得結結巴巴。農村的學生,考試最怕做的就是閱讀題,每次做試卷的分析時,我總是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這一塊的失分率是較高的。
究其原因:
1、是由於學生的閱讀量少。
2、閱讀的目的不明確。
3、沒有主動深入地去讀文章。
4、閱讀方法不對等。
為了避免學生被動地去完成閱讀任務,毫無自主學習的動力,最終導致學生死讀書,我提出「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課題。讓農村孩子在閱讀中,學會主動去獲取知識,增長見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同時讓學生成為閱讀主人,能積極地、自覺地參與閱讀過程,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地獲得知識。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會使人受益一生。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閱讀能力培養,關鍵在於培養閱讀興趣,擴大詞彙量。本課題就是要求語文老師,更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網路名片》對「自主閱讀」解釋為「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積極地選擇要閱讀的篇目。」我們這里談的「閱讀」指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做出決定並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它包括閱讀興趣、閱讀內容、閱讀感悟、閱讀鑒賞等方面的內容。
研究的意義:
1、通過本研究,讓語文老師從理論上理解閱讀的含義、在課堂中滲透閱讀方法、途徑等,找出適合農村學生的閱讀方法。
2、通過本研究,總結出一些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操作性較強的方式、方法。
3、通過本研究,提高學生自主參與閱讀的能力,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幫助教師創造性地研究和使用教材,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發掘教師的實踐智慧,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步驟及過程
(一)研究的目標: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科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保持「樂閱讀、主動閱讀、創造性地閱讀、持續發展地閱讀」,形成一種自身的能力,並保持這種健康良好的閱讀狀態。
1. 閱讀興趣的培養
2. 閱讀習慣的訓練
包括: 勤於思考與全神貫注的閱讀習慣、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大膽發言,敢於質疑,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課外閱讀的習慣、寫讀書筆記的習慣。
3.閱讀方法和技巧的培養。
4、促進老師的專業成長,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適合本班學生的閱讀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中高年級學生。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調查、分析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實際現狀。
實施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個案研究,對學生的閱讀現狀、尤其是自主閱讀的現狀進行研究,調查分析自主閱讀能力培養以來教學實效、學生評價、教師感想以及各個方面的要求和建議。探索提高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總結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困惑和困難並採取相應的解決方法。
2、研究小學生自主閱讀的心理需求及閱讀、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3、探究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並能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理論探索法
2.問卷調查法:通過觀察、、測試等手段對班級同學的課外閱讀能力有充分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
3.個案研究法:有選擇地收集一些有典型的案例,圍繞研究主題進行研討。捕捉研究中的亮點,即時予以記錄。
(五)、課題研究步驟及過程
1、准備階段(2015年3月—5月):
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語文閱讀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和對家長的問卷調查和分析,確定符合本校學生的課題,研究制定課題方案,填寫申報書。
2、實施、研究階段(2015年6月—2016年6月):
(1)2015年6月,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加強閱讀方面的理論學習,並運用到教學中,各班創建圖書角,建立班級小書櫃。同時進行四年級的閱讀金點子交流。
(2)2015年9月,各老師根據所帶班學生閱讀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學生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具體的閱讀計劃、方案(包括:閱讀情感,閱讀習慣,閱讀方式方法等)開展讀書活動主題班會。把「書香飄校園」活動落到實處。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
(3)2015年10月針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匯總,探究可行的解決方法。尤其是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方面。
(4)2015年11月主要是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的技巧,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如:韓文學老師的閱讀指導課《如何寫讀書筆記》
(5)2015年12月向學生推薦與課堂教學相配套的課外閱讀材料的同時,引領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進行廣泛閱讀。大幅度提高課外閱讀量。同時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如:大學區的中華經典誦讀,四、五、六年級的讀書小報,學生的優秀作文展。閱讀展示課《蘇珊的帽子》
(5)2016年元月各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各種讀書總結活動,比如:故事會、講故事、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持久性。課題組成員針對本學期的研究情況進行總結和探討。
3、總結階段(2016年7月—2016年8月)
(1)進行課題研究成效總結分析。
(2)系統地整理資料,撰寫論文、教育敘事故事。
(3)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課題總結、鑒定、驗收等。
4、撰寫結題報告。(2016年9月)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一)、隱形成果
1、學生方面:
(1)學生興趣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針對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現狀,課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閱讀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師每天檢查,督促學生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家校的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閱讀,從不願意讀書到我要讀書,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閱讀的書籍也變得豐富多樣,識字量,閱讀量有了質的飛越。
(2)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了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
通過問卷調查,各老師發現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方法最關鍵。各位課題組的老師通過查找資料,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識字量,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把閱讀方法的指導滲透在教學中,並有獨立的閱讀課,教會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去閱讀各類的文章,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3)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學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語交際,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有作文課,學生往往不知道該些什麼,如何去寫。在開展了「我愛讀書、我要讀書」的活動中,學生積極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口頭表達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多樣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在通過要求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落,學生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帶動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身趨勢。
(5)閱讀帶動行為,學生更加知禮儀、懂感恩。
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迷茫的雙眼;書籍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懵懂的心靈。閱讀可以明理,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讀書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生從書中知道了禮儀,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級中同學們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互幫互助的風氣已然形成。這是意外的收獲。
2、教師方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轉變了教學理念,從做好一個授課型的老師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老師。
(2)、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關於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解決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帶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數和質量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升趨勢。
(3)、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
通過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我教學理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面貌大為改觀。而且經常與同事的交流,帶動了學校的教研工作,給學校教研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學校的教研面貌煥然一新。
(二)、顯性成果:
1、學生方面:
(1)、中華經典誦讀中才華的精彩呈現。
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廣大博深,增強了自信。學校的朗誦《中華少年》獲得鎮教育辦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縣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
(2)、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
本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通過對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爭勝心,在我校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讀書筆記,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
(3)、優秀作文投稿。
學生的優秀作文被推薦到各類的作文大賽中,其中劉佳傑、周文穎兩位同學在書信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王欣、魏亞傑兩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三等獎。
(4)、讀書小報的製作。
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顯著的就是四、五年級讀書小報的製作,小報的內容豐富,有讀書感悟、讀書名言、優秀文章等。同時,優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覽,既樹立了榜樣,表揚了優秀學生,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爭勝心。
2教師方面
(1)初步形成了適合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2)在教研組的活動中,我通過多種途徑亮出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多次開設課題研究課,「立靶子,樹典型」,不怕犯錯,大膽實踐,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我的三節語文課分別以公開課的形式,在教研組內交流、研討。我講授的《燈祭》在縣優質課評比中,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3)課題研究離不開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對自己的教學有更深層次的領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在每次的研究課活動後,我都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得失進行深刻的反思,並將這種反思用教學後記、教學感悟等一些有效方式記錄下來,及時進行搜集和整理,形成教育教學論文。一年多來,我聽課後、上課後的反思撰寫了十多篇;編制教學課例、案例三個;教育故事三篇;撰寫教學論文兩篇。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如下的問題:
1、閱讀的依賴性。學生讀書開始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沒有形成習慣。更談不上興趣,讀書不認真,敷衍。
2、教給了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多數學生還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去閱讀,對老師的好辦法置之不理。
3、閱讀的膚淺性。對於讀書筆記,學生摘抄的多,感悟的少。小部分學生只讀不寫,讀起來也走馬觀花,粗略閱讀,起不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對於摘抄的好詞好句,只是摘抄下來就完事了,不會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閱讀的單一性、片面性。對於書籍的閱讀,內容沒有選擇性,沒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樣的書,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書好,只是讀自己喜歡的漫畫書或者一些偵探書、武打小說,書的類型過於單一,對於文學書籍和有教育意義的書讀之甚少,造成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5、缺乏交流,缺乏探討。學生讀書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各讀各的書,對書的內容不交流,不探討。不僅不和家長交流也不和同學交流。
6、讀書沒有持久性。有的學生對於讀書,剛開始特別的有新鮮感,過了一段時間,課外書籍就扔到了一邊,看也不看一眼。
對於在閱讀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採取了如下的應對措施:
1、有計劃的閱讀。各老師針對本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生的自身情況,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同時創建了班級圖書角,定期開放學校圖書館。在開始階段由老師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當學生愛上了閱讀,再有學生自己選擇閱讀。
2、閱讀時間巧安排。各班每周都有閱讀課。在課上,老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科學閱讀。每天早、午飯後有定時閱讀時間。雙周周四下午學校的圖書館向學生開放。
3、閱讀的持久性。為了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比如:閱讀心得交流,讀書手抄報,詩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讀書徵文等。
4、書籍的選擇。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讓學生閱讀,避免讀書的盲目性,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5、閱讀方法的指導。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並有專門的閱讀指導課,幫助學生獲得科學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同時,讓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讓學生借鑒,互相促進。
6、閱讀方式的選擇。閱讀的單一性也是學生閱讀興趣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閱讀方式上,可以採取小組合作讀,在讀中交流、探討;可以採取親子讀,讓父母和學生一起讀,在讀中感受家的溫馨;可以採取自薦讀,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好書,鼓勵其他學生讀……讓學生時常感到耳目一新,天天有新奇,天天有閱讀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怎樣閱讀各類文章
2、小學語文閱讀技巧
3、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4、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之我見
5、語文實踐活動
6、我的課外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