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有效的語文作業是學生課堂聽講能力和對知識的掌握、消化、鞏固和運用的的有效檢測手段。提高小學語文作業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實有效的語文教育。為了讓作業更為有效,教師必須明確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搖籃,不能把學生綁縛在死記硬背上,要更新觀念,重視疏導。
學鯨教育,讓學習更有趣。
一、作業設計要體現趣味性,讓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
一直以來,作業的功能被定位在「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上,直接導致作業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封閉的誤區。教師布置作業時總要貪多求全,生怕有遺漏,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事實上,能力的高低與機械的記憶書寫沒有多大關系,小學語文要培養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能力,那種機械的書寫作業已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一些學生經常完不成作業,其實是那些單調的書寫作業讓他們對作業喪失了興趣。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求的特點,把作業設計得形式多樣,爭取讓作業內容豐富而又不失創造性,讓學生通過做作業全面訓練聽說讀寫的能力。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認知水平,可以設計出不同類型的作業,比如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實踐性較強的作業。
二、作業設計要有創新性
面向未來的語文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體現在語文作業設計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養兒童的靈活運用能力,在運用中強化創新意識。當然,重現式的語文作業設計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律,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應當設計創新的作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是時代的要求,對進一步提高語文作業的訓練功能有百利而無一害。語文作業的創新性,主要應體現在靈活運用課文的語言材料來表現學生的自由思想和個人見解,注重培養思維的發散性、流暢性、靈活性和應變性,使學生在用語言反映思維的活動過程中,優化思維的創造性品質。
三、設計作業爭取手腦並用,優化作業內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思想,並強調了「做」,即動手操作在「教」與「學」中的作用。只有當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聯系起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檢驗、運用所學的知識。所以,我們布置的作業應能把「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創造,進而培養他們獨立研究、勇於創新的精神,發展他們的獨特個性與創造能力。例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語文課外作業:如學了《烏鴉喝水》《稱象》,在課後作業中設計:請按課文揭示的步驟你也來做做這個實驗。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邊動手邊動腦中復習了課文知識。
四、作業設計應於生活緊密相連,讓學生走出課本,走入生活
生活即教育,語文從根本上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作為課堂教學的外延,也應該是生活的外延。把語文作業僅僅封閉在課本內,一切為了語文課本服務,切斷學生於社會、與家庭的聯系是不可取得。因此,布置作業應該把語文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作業成為聯結語文教學與社會生活的紐帶,讓作業生活化、社會化,人文化。現如今大多數兒童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裡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交際能力弱,缺乏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目光僅僅囿於家庭、學校中。針對這些情況,我有目的的精心安排作業內容,利用適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利用「母親節」讓學生為自己的媽媽過節日,可以為媽媽獻一首歌兒,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還可以自己做張賀卡寫上祝福獻給媽媽。教師節,鼓勵學生自己製作小製作,或畫一副畫寫上最喜歡的話,獻給最敬愛的老師。重陽節,布置學生為社區里老人過節等,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關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讓學生定時看電視,看奧運會、亞運會,然後談談感受。真正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中國,看世界,關注社會新動向,不僅利用作業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作業要進行合理評價
教師設計了高質量的作業,如果沒有及時准確的評價,那麼設計再好也是紙上談兵。正確的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心理學指出:小學生的學習行為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教師的評價。由於學生層次的不同,所以我們教師的評價要有彈性,以鼓勵為主。傳統的作業評價是教師單向的評價,它不利於學生糾正錯誤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評價作業時,要改變這種單一的形式,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相結合,要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可以請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有利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
總之,我覺得,布置作業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創新,它需要我們老師別具匠心的設計。讓我們一起努力,通過設計有效的語文作業,進一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貳』 怎樣給語文作業增加樂趣
一、字詞類作業
字詞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不一定要用抄寫的形式。
1、猜字謎
讓學生把謎面抄下來帶回家猜,既有趣又有利於鞏固字的形、義。如:馬入門(闖),上小下大(尖),兩手分開(掰),小土飛揚(塵)等。
2、編字謎
讓學生給新學的字編謎面,然後讓同學猜。同一個字,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謎面,只要大家認可,根本就不需要標准答案。
上面兩種用謎語的形式鞏固生字,應該比讓學生抄寫幾遍學生更樂意完成。同時編字謎又是較開放的,有能力的同學可以一個字編幾個不同的謎面,編不出的可以少編幾個,這樣有助於不同學生的發展。
3、填成語
可以採用填空格的形式。
二、閱讀類作業
課外閱讀常常使我們老師們覺得無法檢查,心中沒底,現在學生訂閱報刊雜志較多,有些是學校指定訂閱的,但多數學生不會好好閱讀。當報紙(雜志)發下時,老師會要求大家閱讀發下的報刊雜志,然後摘錄好句好段。這樣每一個學生都只有認真閱讀,才能完成摘錄了。又比如讓學生自選作文,找出描寫人物肖像(或其他內容)的佳句好段,摘錄下來。這樣的作業,既進行了閱讀又積累了好句好段為寫作打下基礎。在作業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寫作類作業
多數學生害怕寫作文,但多數老師覺得只有多寫,才能提高寫作水平。於是,老師讓學生寫日記、周記等,學生常常覺得自己無話可寫了。我們不讓學生寫周記,更不寫日記,寫作訓練中很少用話題作文,常常採用這樣的形式:
(1)聯詞作文: 如讓學生用上「健康、吸收、爬行、音樂、夥伴」這幾個詞語,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2)用上指定的句子寫文章。老師先讓學生學習二、三句歇後語(或名言警句),然後用上這些句子寫一段話。這樣的作文只要用上指定的詞句,不限文體,學生可以寫和自己生活經驗有關或感興趣的題材,可以寫人,也可以記事,可以編童話故事,也可以寫校園生活,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和自信。
總之,語文作業設計其目標應倡導多樣性,其內容力求趣味性,其手段凸顯靈活性,其立足點應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我們向著這一方向努力吧。
『叄』 語文作業3+3是什麼意思
語文作業3+3的意思是拼音寫三遍,生字寫三遍。這種布置作業的方式一般會出現在小學三年級之前,因為孩子學的生字比較多,學的拼音也比較多,所以老師會讓孩子把每節課學的生字和拼音都多寫幾遍,所以就出現這個語文3+3模式。
漢字的重要: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全國中小學生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統編版教科書,其中小學語文課本,有很多新的變化。
其中之一就是拼音課的減少和識字課的增加,原來的語文課本第一課都是要先學拼音,單韻母aoe,現在是課文《我上學了》,並且課文後直接編輯了識字單元,之後才是拼音學習。
這一改革,實際正是強調漢字是語文教育的本源。
並非拼音學習不重要,拼音也是輔助漢字發音、學習的重要工具。但先識字對於語文教學來說是更加科學、體系的。
拼音文字主要用音碼,在大腦左半球發生作用,稱為單腦文字;漢字是形、音、意的綜合,對大腦左右兩半球同時起作用,漢字對開發右腦十分有利,聲音和意義又同時開發左腦。
通過對漢字的學習與使用,可以讓孩子思維更活躍,同時初步建立孩子的文感,其意義非常深遠。
『肆』 淺談高中語文作業初探
作為語文教學,作業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當今的語文作業現狀有三點值得深思:一是量上不適當,二是質上比較低。三是評價體系不完善。而造成的結果不只是費時耗力,更對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影響。語文教師對作業量和作業時間都沒有合適的把握,總認為做作業的量大,時間長,就能取得好成績,家庭作業時間與學習成績之間無任何關系。魏書生老師的「定量作業」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所謂定量作業就是字數確定,內容不限。每天每人必須寫夠500字,這500字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合適的內容。試想,一名學生每年寫18萬字的語文作業,而且每天作業又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認真去寫的,那他的知識水平、語文能力怎能提高的不快呢。而做到這一點,是需要學生們的自覺意識,我們許多廣大的一線老師也曾經或者正在實行類似於「定量作業」的措施,但是為什麼收到的教學效果不是很令人樂觀呢,我們寫了18萬字甚至是不只是18萬字的語文作業,為什麼語文能力提高不快呢,原因很多,除了有些學生自覺意識不強之外,還有一個關鍵之處在於作業的質量問題,也就是說老師必須學會布置作業,布置好作業,並且要有合理的、完善的語文作業評價制度。國內學者蔣嘉辛、潘本元1986年利用實驗證明,對學生作業採用輪流面批的措施,有利於提高學生成績;採用面批和鼓勵結合的措施,則效果更好。總之要給語文作業一個准確的定位。美國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定位就十分的科學合理,主要定位諸如提供練習機會,達到鞏固的目的;做好課堂准備,方便隨後的教與學;參與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個性;改善親子關系;引導家、校的交流和合作;促進同伴互動;執行有關政策;樹立學校形象;糾正問題學生等十個方面
基於此,我們必須要用一個新的視角去審視去認識語文作業,依據大語文的理念確定語文作業的設計。筆者認為,大語文理念下的作業應該包括兩層含義,首先是要有系統性與整體性,這是從時間和年級層次上講的,在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連貫性,哪個階段該怎樣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語文作業的設計必須以此為依據,所以語文作業也具有很強的連貫性與邏輯性,低年級階段的學習是為高年級階段的學習做准備和鋪墊的,年級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系,教師應該意識到你不只是在教這一個單獨年級的學生,要明白你教的這個年級是處在語文的整體環境中的,這樣的語文作業是具有銜接性的。其次,所謂的大語文背景下的語文作業不只是限於課堂,課本的,應該是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是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的,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因此,語文作業應該是靈活的,寬廣的。
從內容上講,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是課內和課外,即課堂作業與家庭作業的關系,課堂作業是家庭作業的基礎,家庭作業是課堂作業的延伸,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一般來講,課堂上的語文作業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性的語文常識,而在課堂之外就做一些延伸性、拓展性的作業。語文教師必須把這兩者做一個科學的劃分,那些內容需要通過課堂訓練觀察學生思維過程來及時引導學生,哪些內容需要學生回家自主獨立完成,這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二是閱讀與寫作,高中語文的根本任務就是閱讀與寫作,因此,語文作業的布置也要著重於這兩個方面。對於閱讀而言,朗讀背誦性的作業,可以是每天都要留的,現在好多教師也是這樣做的,並且還要求家長參與到其中,這是與國外所流行的互動式作業相一致的。學生讀給、背給家長聽,最後由家長給出書面評價。教師、學生、家長;學校、家庭、生活參與其中的家庭作業。讀與寫是語文這一學科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人文、合理的語文作業應該是邊讀邊寫的,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三是階段目標和總目標,語文教師要為語文作業做好計劃,學年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注意規律性。例如寫作方面的作業,可以這樣布置,每日一篇隨筆,並且提倡學生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每周寫好周記,月計劃可以靈活安排,例如九月份的時候寫一下教師節,十月份的時布置題為「祖國母親的生日」的作文,十二月份可以寫寫聖誕節,而接下來的作業就可以為期中考試做一些應試的寫作準備。
從特點上講,語文作業的設計應該具有層次性、實踐性 、趣味性與個性化。
一是層次性,從易到難,因人而異,即選擇性。語文作業「一刀切」的方法不符合學生存在差異的情(下轉第136頁)(上接第134頁)況,會造成「吃不了」或者「吃不飽」的問題,因此作業的設計必須多層次。老師可以設計兩套作業,一套是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設計的基礎性,簡單些的作業,一套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設計的'復雜點、動腦的作業。
二是實踐性,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強調「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如學習《清澈的湖水》,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了解學校周圍或家鄉河流的水質情況,走訪農民,了解近幾年來水質的變化及原因,寫成調查報告。這對學習這篇課文時有很大幫助的。
三是趣味性,「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賴興趣」。在學習《茶館》之類的話劇時,可以布置分角色表演的作業,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學習這些課文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人物特徵,更好的分析課文和理解課文。
四是個性化。這里的個性化就是說,語文作業不是刻板老套的抄抄寫寫,而應該是開放的,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以多姿多彩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們的各種能力。
我們許多語文教育名師對語文作業的設計和研究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如於漪老師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是語文作業的主旋律,又如錢夢龍四種類型的作業,以記誦或者積累為主、以消化知識為主、以應用知識為主和評價性作業。在新課程的旗幟下,語文作業更應豐富多彩,走向多樣化。如果要語文語文素養,那麼生活就是素養;如果要語文成績,那麼動眼、動手、動口就是成績。語文作業,更應該姓「語」,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的繭,提高效率,方法歸根究底在於:少做題,重生活,多實踐。
『伍』 作文 玩與學習
玩要玩得痛快,
學要學得踏實。
我視這句話為至理名言,雖說沒有華麗詞語,但卻把玩與學之間的親密關系,玩與學的價值闡述得明明白白。
靜靜地思索這句話,你會發現玩得痛快相當難!因為在玩之前,父母會問你:「作業做玩了嗎?」你會想「哎,真煩啊,只差一點沒做了。」倘若回答:「還有一小點沒有做。」父母一定義正詞嚴地說:「還不趕緊去做。」就這樣把你否決了,一點也不給你反駁的機會。又倘若小聲地說:「做完了。」父母猶豫不決地放你出去玩,但你又在心裡暗暗盤算怎樣偷偷做作業,在玩的時候老是惦記那「害人」的作業。
學得踏實,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等等。但這還不夠,語文講究的是閱讀面,哪怕你把整個語文書背得滾瓜亂熟,考試最多得30分;數學考的是你的研究能力,如果只局限於課本知識死搬硬套,不懂舉一反三,靈活應用,考上重高的成功率為零;英語要求多聽,多說,多讀,多寫,平時不用功,怎麼能優秀?正如王安石筆下的《傷仲永》一樣――「被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困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今天學得踏實,明天會玩得更痛快。
希望幫到你
『陸』 語文作業的反思
作業反思調查發現,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學生留下了不堪重負、沒完沒了的作業。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所以現在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為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抵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復,但重復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為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麼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麼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行政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
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系,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第一線的我們精心研究。
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初中學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為了應付教師布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復制;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
如有時語文一個晚上布置一篇作文;數學分發了一張提綱;英語除了一些書面作業要交外,還要背誦單詞,還有其他學科布置的作業等,這些作業加起來,你說學生累不累?這也就難怪部分自覺性不高的同學要「」。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 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復制」了。
反思二: 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游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復制」作業了。
反思三: 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布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搜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復制」作業了。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復制」作業了。
開學了,把暑假裡的《親子套餐作業》收起來檢查,發現學生的作業質量差別很大。我們的暑假親子作業內容豐富,有:每日一小時鍛煉卡、我愛閱讀記錄卡、社會實踐活動記錄卡、我愛書寫練字卡、暑假趣事習作卡、每周口算卡、假期見聞等。其中體育鍛煉和社會實踐還有精彩瞬間記錄,學生可以用貼照片、畫圖畫等方式記錄。
優秀的作業,不光書寫認真,每個項目都填寫齊全,後面還有家長的簽字,在練字卡上,對於寫的好的字用圓圈或者小花標示出來,還用相機記錄下孩子鍛煉的瞬間,看到照片上孩子開心的笑臉,我彷彿能看到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氣氛。這一類的作業,是家長和孩子在假期里共同完成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視,孩子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
第二類作業,是孩子完成得很認真,但是,作業上卻沒有家長留下的痕跡,家長簽字的欄目是空白的,孩子的練字卡上沒有一點兒鼓勵的標志,精彩瞬間的欄目是空白的。我想,這一類的作業,家長可能僅僅是問一問、督促一下罷了,學好學壞全靠孩子自己。
第三類作業,是不忍卒睹的。作業大部分是空白,鍛煉卡沒填,生活實踐卡沒填,閱讀卡沒填,暑假記事沒寫,唯一能做的,就是練字卡寫了字,潦潦草草的,不像在練字,反而像應付作業。家長簽字欄目也是一片空白。這一類作業,家長可能是問也不曾問過,隨便孩子想寫就寫一點兒,不想寫,就不寫吧。孩子是自由的,家長也是隨意的。
假期作業的完成質量,也許不能決定孩子在校的學習成績,但是,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這個家庭在孩子學習教育這一塊兒的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認真完成作業,該是孩子上學的態度,以後,認真做事,就會成為其人生的態度。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反饋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新的課程標准、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與布置作業,並保證作業質量與批改水平。
一、作業布置的形式與要求
1、語文學科應以課內外閱讀、信息收集和摘抄等實踐性作業為主,平均每生每天作業量不能超過30分鍾。
2、作文根據單元教學進度、學生閱讀情況布置,每兩周寫一篇作文(節假日,期中、期末考試時間除外),要求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要有感而發。
3、學生練筆(包括摘抄、心得體會、隨筆等形式)每個年級可根據學生實際有所側重,每周不少於800字。
4、基礎訓練可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適當地、有選擇地使用,課文預習要根據教學進度適當安排。
二、作業的批改要求
1、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作文互批,學生互批篇數每學期不少於總數的三分之二,要有等級、日期、總批,眉批等。教師須對作文全部略批,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寫作狀況,做必要的口頭點評;同時要有批閱痕跡,等級或日期等;
2、學生練筆(包括摘抄、心得體會、隨筆等形式)教師每兩周檢查一次,並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指導,要有批改日期。
3、基礎訓練、課文預習等實踐性作業,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或學生實際隨堂或靈活檢查,並及時對學生情況進行評價、指導。
三、作業的檢查量化標准:(100分)
1、能按照規定完成作文篇數(滿分30分):期中考試前至少寫3篇,期末考試前總量不少於7篇。作文每少一次扣10分。
2、能按照規定完成課外練筆(滿分30分):學生練筆每周不少於800字,教師每兩周檢查一次,寫明檢查日期。每少一次扣10分。
3、作業要及時批閱(滿分20分):作業要有教師的批閱痕跡。無批閱的作業則無效,按照規定每少一次扣10分。
4、學生書寫要規范、認真、清楚(滿分10分):對於書寫不認真的作業,要適當扣分。
5、學生作業本的數量應與本班學生數等同(滿分10分):如有作業不齊現象,要適當扣分。
作業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教師可根據學生完成作業情況來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狀況,適時地提出要求,調整教學方法,作業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因此,作業設計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設計什麼樣的語文作業,怎樣設計語文作業也就成了我們語文教師研究的話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對作業設計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語文作業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和訓練重點,設計的作業內容包括基礎性練習、思維能力訓練、針對性延展等,設計作業時還要結合訓練重點合理安排作業內容。
二、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必然會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語文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出開放性、靈活性。語文作業設計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好、中、差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中得到不同的收獲。
四、語文作業設計要適當地延伸和拓展,使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呈現出多元化,以此來激發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感官體驗,從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本課作者賦予了「作業」新的意義和價值,那就是把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引導他們去觀察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在美麗的大自然里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作業」看似簡單的一個詞兒,在故事中卻由於它的「特別」讓我們走進小姑娘小麗的心,讓我們看到了她的善良,充滿愛意的心,使我們自然而然地愛護身邊的花木。故事淺顯易懂,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相信讀完故事,通過交流孩子們下意識地會愛護身邊的花木,自覺地遵守相關規章制度。
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我注意到了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讓他們大膽去想像,去體會,去跟文中的人物找同感。比如,在孩子們交流到他們最喜歡小麗的作業時,我進一步引發他們思考為什麼喜歡她的作業?我讓孩子們先交流討論,結果孩子們給出了精彩而動人的回答:「花朵也是有生命的,它那麼美麗芳香,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欣賞。」「嫩綠的柳條有大樹媽媽,它應該和媽媽在一起」……我趁熱打鐵,問孩子們「如果老師也給你布置這樣作業,你會怎麼做?」孩子們紛紛表示要跟小麗一樣把美麗的春天畫下來。之後再啟發學生想當時小麗畫玉蘭花那一刻心情怎麼樣,讓他們帶著這種心情再去讀,反復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記得我的指導老師郭老師曾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教育局安排新老教師結對的指導思想之一是『高起點』,你怎麼理解『高起點』?」見我語塞,郭老師補充道:「高起點,高境界。語文教學不是生硬的『你教我學』,語文學習應該在學生有基本的理解和模糊感知的基礎上展開,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據此,我在做《特別的作業》的教案的時候,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課堂設計和實施的中心點。首先,為了讓學生從自學的門檻上跨進來,我在課前就向學生布置了明確的預習要求,特別是生字障礙的掃除,我都放到了課前,家庭作業讓學生指讀課文,勾畫生字,早自習讓學生再讀課文,同桌互相抽認生字詞。這樣,課堂上學生有了充分的聽讀和自由讀的時間,也讓後面的環節更能有條不紊地開展。
接下來的課堂環節中,我以「說說你眼裡的春天」為話題開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通過自讀、感悟、思考和環環相扣的問題,在互動中煥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我設計問題「如果你就是桃花、桑葉、柳枝,你會對摘你的小朋友說些什麼呢?」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有意思的答案,比如「別碰我,我怕疼」,「我會流血的,我會骨折的」等。接著,我以本單元主題詞「愛護」為依據,設計了一個課堂拓展環節,將我拍的校園春景的照片粘貼於黑板,鼓勵學生用語言介紹自己「熟悉又陌生」的環境,在「發現美,感受美」中引申出「保護美,愛護美」的立意。
在做這樣的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不是沒有擔心的,最大的擔心是這種設計和我以前的課堂設計相比,突破較大,我能不能駕馭?我的學生能不能適應,「有沒有話說」?結果縱觀整堂課,熱熱鬧鬧,似乎每個學生都有所悟,都有話說。但這種「熱鬧」是經不起推敲的,是種「表面繁榮」。我給足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卻丟掉了一些組成課堂的最重要的東西。
(一)課文——「課文是有趣的,有意思的」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也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本堂課設計和實施的中心點。但我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組織學生活動應該在充分發揮教材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縱觀整堂課,我只花了十五分鍾左右的時間在課文的誦讀和理解上就開始進行拓展,課文里有價值的地方我並沒有挖掘夠。比如課文的難點,題眼「作業—→特別的作業」,我基本沒有花時間在它的理解上。而是簡單地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說小麗的作業最好?」,確實,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難,但是脫離了對課文的深入討論和思考,學生的思維並不能得到太多的鍛煉。
(二)情感——「有所感,才能有所發」
語文是一門交際工具,但它卻具有明顯的情感屬性。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所「發」,繼而有所表達,必須要先有所感。郭老師直接指出過我的課堂最大的缺陷就是太重視知識點的強化,而模糊了情感,沒能打動學生。比如本課的導入,我只做到激趣,卻沒能入境。究其原因,是我沒有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來充分發掘孩子們的先天性感知和理解能力,急於想讓學生「有所悟」,忘了先讓他們「有所感」。我也認為這是我在教學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常常用很多知識點和指令來生硬地打斷自己好不容易營造其起來的課堂教學情境,這也造成了我一直以來的諸如「情感的語文與識字的障礙」的困惑。對此,郭老師耐心地幫我分析,也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如,錘煉朗讀技能,注意在朗讀中帶上語言環境色彩;教學中落腳全篇課文的情感主題詞;將需要認讀的生字出示在一個有意義支撐的最小語言環境等。這些方法操作性和針對性都很強,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積極運用,逐步改進。
(三)願望——「我的願望,學生學的願望,學生學習的空間」
學生有想懂的慾望才是他們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老師也只有學會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願望,才能達到最大的教學效果。完整的一堂課除了顯性的課堂幾大環節外,還應包括隱性的三大要素——教師的願望,學生學的願望和學生學習的空間。在《特別的作業》教學中,我的教學願望是明確的,我也給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值得思考的是,學生學習的願望是不是真的被我激發了呢?還是只是在被我牽著鼻子走?比如開課,我給了學生說話的空間,「說說你眼中的春天」,學生也說出了老師喜歡的漂亮答案,「春天山坡上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小鳥在片片白雲中飛翔」……但這些真的是學生自己的感受呢?還是學生另一種形式的背書?因為這些答案明顯並不是建築在學生的已有感覺和生活感受上的,學生只是在「答題」,而不是談話和感知,學生又何來「樂學」呢?
總之,在《特別的作業》教學中,我在試著放手,給學生拓展訓練和展示認知的機會,但敢於放手不代表善於放手,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會在專家和老教師的指導和自己不斷的反思改進下,努力一點點地減少這些遺憾!
批改作業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作業的批改,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了解、評價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在批改數學作業方面,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做法。
一、改變了作業的批改的地點
在辦公室里,我經常看見同行埋首於批改作業中,而無暇於精心備課及教研。而我,不論是家庭作業還是課堂作業,都喜歡在教室里批改,共原因有以下三點:
(1)可以縮短作業反饋評價的時間;(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學生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
具體做法如下:
(1)對於家庭作業,一般是利用第二天的晨會時間,讓每一個學生把做好的作業翻開,放在桌子角上,自行早讀,教師巡迴批改。
(2)對於課堂作業,則在課內最後10至15分鍾,讓學生做作業,早做完的早批改。批改完後交與組長檢查、收齊。
實踐證明,在教室里批改作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
二、改革批改作業的符號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一般來說,錯了的打「×」,對的打「√」我覺得那個紅色的「×」是學生永遠都無法訂正的「錯」,學生每天做作業,面對以前那個「錯」,會挫傷積極性。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於做錯的題,我採取的是「____」這個符合或乾脆不批改,而用口頭提示、及時指出的方式。
例如:學生計算
(1)239×5=1155 (2)367÷6=61
對於第(1)題,我用手指指著十位,對學生說:「要加上進位來的4!」
第(2)題,我則指著橫式問:「這道題有餘數嗎?」
由於教師指出錯誤的明確具體,學生訂正在准確無誤了,訂正時,學生可以擦除錯處,不留痕跡地改正自己的錯誤,再讓我批改一個「√」,並跟他打上一百分,這樣可以極大地保護潛能生的自尊,同時,也可以幫助他樹立信心,失敗了可以重新再來,生活每天對他都是新的!
三、改進評價作業的方式
數學教師批改作業,習慣於對全對的作業,用「一百分」或「☆」予以鼓勵,對中等生一般不評,則寫上「更正」兩個字,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評語對優生來說,固然高興,但對於潛能生來說,就未必。
《數學課程標准》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我們可以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一邊筆批,一邊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語評。例如:對作業做得又好又快的學生,老師可以說:「你很認真!」「你真快!」抑或是一個簡單的「好!」也勝過那個無言的「☆」;對中等生,老師就可以鼓勵說:「如果你速度再加快一點,字寫得更好點,就太棒了!」對潛能生,老師可以邊摸摸他的頭,一邊激勵說:「嘿,不錯,有進步!」「把這道題更正了,就真的是一個進步大的學生了。」「教師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試問:有什麼書面評語能勝過老師面對面的親切語言親切的愛撫?!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尤其是潛能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老師的愛,從而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我們所說的作業一直以來就是寫寫生字,抄抄句子,讀讀課文,做做習題······形式比較單一。我們要想實現學生能力的有效提升,更好的實行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就要用心的去布置作業,布置有效的家庭作業,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性的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既學會知識,同時也提高了能力,實現知識的有效的遷移。
對於綜合性學習的內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調查搜集相關的資料,並且要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地調查,有計劃地搜集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入生活,去看,去問,去找,讓學生參與活動,增加親身體驗經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採集、處理和展示的能力。
如可以根據課文鏈接和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展開輕叩詩歌的大門、詩海拾貝、與詩同行等內容的搜集,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開展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去粗取精。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潛能被激發,他們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知識,在找,問,寫,記,說的過程中,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了成功,讓他們有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合作,同時還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們何樂而不為?
總之,家庭作業布置要想有效,真正起作用,真正起到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需要我們用心,要多途徑,有層次性的去做好。
學期過半,我們的教學進度如期完成,而且還稍有些提前,心裡是略感段考的時間是寬松的,有點小竊喜。臨近段考,我便放慢了教授新課的速度,加重了復習的比重。心想考試應該是沒有多大出入的。
當我改完試卷,我便發現了問題,現實永遠比想像要殘酷的多。我以前認為一次考試的結果,包括了很多的因素,有老師的教,學生的學,還有復習時孩子的狀態,考試時孩子的臨場發揮,孩子的心理素質,可以說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可以調控的便是只有兩點,老師的教,學生的學,其他的和我似乎關系都不大。從這次的段考成績中,我進行了徹頭徹尾地反思,我想到了很多,既有反思,也有總結。我首先想到了,我以前認為考試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其實都是可以在我們的掌控之中的。俗話說,「手裡有糧,心裡不慌。」我們可以向學生提供糧食,除了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點,還要提供各式的「點心」,就是精心設計的作業。講究復習方法,完全可以把考試中的不確定因素變為可掌控的確定因素,學生被訓練得到位了,心理素質提高了,應試的能力也提升了,我想孩子們的考試結果就是可以預測的了。
以前,我聽兩位黃校說過,平時上課要扎實這是其一,平時的作業和題型訓練也要達到精,全,老師要有出題的能力。我剛聽到這句話時,心想,題目是千變萬化的,怎麼可能掌控呢?怎麼可能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呢?也許數學可以,語文完全不行的。為什麼她們的孩子可以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而我們的孩子卻總是出現反差很大的考試結果?這個問題在我失眠了幾個晚上,我有了結論,我們的差別在復習時,我們的方法不得當。只是在機械式地重復再重復。而我們現在的考試題目,機械式的重復相同內容的題目,佔分是相當少的,最多不過三十分。那剩下的七十分,去哪裡找呢?僅僅是靠孩子在考場里單槍匹馬的單打獨斗嗎?如果沒有精當的,典型題目的訓練,他們一碰到拐彎的題目,發散思維的題型,怎能不發懵?心裡又怎能不慌,腦袋能不一片空白?肚裡是倒不出什麼東西的。
我打算下個階段的教學要學習設計課後作業,不是僅僅做些重復的抄寫字詞的工作。這對學生來說,枯燥,乏味,更沒勁,根本提不起勁來,沒有興趣,也沒有學習的動力。
做些形近字,多音字區別練習,近義詞,反義詞的積累等等。把題型做深,做透。我想孩子再考試時,就有考試勝似做練習,感覺輕松,發揮就正常了。
『柒』 如何讓語文作業變得更有魅力
一、作業趣味化、自主化
避免單一、重復、機械的抄寫,絕不能用抄寫詞語和抄寫課文之類的手段來懲罰學生的違紀或偷懶行為。學生作業不做,不願記、背,習慣不好,用罰抄的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會極大增加學生的負擔。在老師的督促下,學生又抄又補的,學校里沒有了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習就變成一件令人難受的事。放學回家還要做家庭作業,孩子玩的天性無處釋放,自覺性又不強,所以往往又重復了前一天的錯誤,學生在罰罰補補中學習的快樂感沒有了,所以家庭作業要少而精,要有趣味性、多樣性。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必做題和選做題,如做感興趣的作業,可以是做飯、掃地、洗衣服等家務活,並說說感受;也可以是畫畫、軟(硬)筆字、小製作等,第二天帶來展示一下你的成果;還可以是下棋、打乒乓球等體育活動,說說比賽時的心情,比賽經過和結果等。
二、作業活動化,活動作業化
孩子與成人不同的是,他們有一顆童心。童心飛揚,不應該束縛在一方狹小的空間里,不應該用單一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同的學科可以組織不同的活動,從而讓學生學得更有趣、更有效。
1.讓作業活動化
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如果這項作業本身就是一項活動、一個比賽,富有挑戰性,學生會感興趣很多。比如學了課文,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給它配上一幅畫,畫得好的可以在學習角上展示,供大家學習。
又如詞語的識記,每當學了一篇新課文,教師總會布置抄寫詞語的家庭作業。其實這樣的作業有兩個弊端,首先教師對抄寫詞語的批改,多數是看學生寫的字是否端正來定個等級,有看到寫錯的就批註一下,基本不逐一檢查每一個字是否寫得正確。這就導致抄錯的仍舊沒有糾正,正確的詞不抄寫也是正確的,也就失去了抄寫的意義。其次,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事實上抄寫一遍或者兩遍就夠了,抄寫多了,也是無用功。因此可以改為先讓學生准備,再由家長配合,讓學生聽寫一遍,並核對訂正。最後交由教師進行評價,因為量少,完全可以逐個詞語檢查把關,把結果通過校訊通反饋給家長。如此一來不但作業量少了,效果也好了。教師根據同學們家庭作業的表現,經常開展比一比、評一評、賽一賽的活動,使學生既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又能獲得成功感,增加學習的快樂。
2.讓活動作業化
本學期我們舉行了很多次活動,如野炊、觀看電影、朗誦會、讀書卡的設計等等。活動結束後,要求學生記錄下感受,因為他們經歷過,所以有話可寫,也樂於寫。
如本學期舉行的「火眼金睛」找錯別字活動,教師組織學生互相檢查,找找錯別字,並且統計哪些字容易寫錯,編訂一本糾錯集。孩子們都很開心,很積極,很樂意去做這件事。作文沒改之前,我也先安排了這一環節,一篇作文至少要被五個學生改過,檢查出錯字,畫出好的句子、詞語,還可以寫上評語。學生的有些評語甚至比教師寫的還好呢!
又如同學之間薦好文章。學生之間互相看作文,互相看日記,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尤其對寫作興趣不大的孩子,幫助很大。讓學生把認為好的習作推薦出來,抄在一張漂亮的信紙上,貼到教室後面的學習園地中,供大家一起學習。這樣既鼓勵了寫作好的學生,又給習作較差的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機會。
再如,組織多種多樣的戶外活動。一次野炊可以讓孩子歡呼雀躍!有學生聽到我的消息宣布以後,有感而發寫道:「我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野炊了,昨晚高興得睡不著覺!」「這個願望提前一年實現了,昨晚在睡夢里都笑醒啦!」接著就布置家庭作業:買菜,學做一道菜,寫寫收獲,記錄感受。學生不知不覺中已經完成了多項作業:做了家務,體驗了生活,完成了多篇習作。有了實習以後,自己分組,定好組長,設計好表格,分好工進行活動,活動後又是一篇篇佳作誕生了,何樂而不為呢?大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解放兒童的大腦,要解放兒童的雙手,要解放兒童的時間,解放兒童的空間。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獲得知識的發展,更有能力的發展,情感態度的發展。
三、作業精細化、隨堂化
作業隨堂化已經不是什麼新理念了,它對於學生來說真是福音,既減輕了課余負擔,又提高了作業質量。但真正這樣做的老師卻不多,總覺得上新課的時間都不夠,甚至還要拖堂,佔用學生下課的時間,哪還有時間花在這個作業上?
事實上,老師完全可以少講幾分鍾,在教學設計中安排時間讓學生寫寫字、做做題。課堂上完成的作業,學生往往做得特別認真,字寫得特別端正,上課聽得特別專心,因為當堂有作業,當堂反饋檢驗,更不會因為急著想去玩而完成任務了事。特別是一些主觀理解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在各抒己見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取捨,大大降低了錯誤率,不需要一次次訂正,可以省下更多的課余時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對於一些中等生和後進生的意義就更大了,避免了抄襲現象。課堂上完成了作業,有了更多的課余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生會不喜歡嗎?不是一舉數得嗎?
總之,作業要適量,作業內容要新穎一些、有趣一點,作業的呈現方式要多種多樣,不應該只有書面作業。減輕負擔,增加快樂,我想只要教師多花點心思,學生就能學得輕松一點、快樂一些。
『捌』 2020論文(4):談談如何有效設計小學語文作業
作業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是課堂內容的提升和綜合,是學科知識的應用和遷移。合理的語文作業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進而使學生在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並形成樂於探究的思維習慣,從而全面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目前,各類學科教學進行深入改革,如何有效的對小學語文作業進行有效設計呢?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實施:
一 、作業設計要突顯趣味性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迫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的慾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出發,選擇有利於學生生存需要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趣味性作業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趣味性作業應該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實施:
1、在游戲中做作業
對小學生來說,游戲是他們每個人特別喜歡的一項活動,我們嘗試可以把語文作業熔鑄在學生的課外游戲中,讓孩子通過玩游戲從而有效地完成作業。比如,學習如何找近義詞,可以設計「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通過在給定的幾十個詞語中,快速找到要找的詞語來,這種方法,不但可以培養孩子敏捷的思維能力,而且讓孩子從樂趣中愛上語文。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學習其實就是教師如何開啟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2、在繪畫中做作業
語文這門課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好多老師產生一個誤區,認為語文不應該布置繪畫類的作業,這是有偏見的。比如,一首古詩學習後,為了拓展詩人的寫作意境,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繪畫類作業,即根據詩句意思畫一幅畫,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不得不對詩句意思及整首詩的意境進行回味。繪畫類作業對小學生來說,直觀性強,孩子特別喜歡。
3、在情景中做作業
有些課文故事內容便於學生進行話劇表演,我們可以讓孩子回家後和爸爸媽媽或者和爺爺奶奶演一演。比如學習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後,可以布置分角色表演的作業,讓孩子回家後和家人演一演。
二、作業設計要體現生活化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語文這門學科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在語文作業的設計中,特別要體現語文的生活化特質。
1、注重生活的直觀性
孩子的世界特別簡單,我們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要側重於生活的直觀性。比如,學習了《慈母情深》一課後,我們可以給孩子設計這樣的家庭作業:(1)媽媽為了我,做了那些事讓我刻骨銘心?(2)從媽媽所做的這些事情中,我該為媽媽做些什麼事?(3)寫一首童詩,體現慈母情深。通過這類作業,讓孩子從自己身邊特別關注媽媽的辛勞和付出,從直觀行為中感受母愛。
2、強調生活的豐富性
現在的語文教學特別注重於大語文觀,即語文回歸生活觸及社會。有些人認為不應該把孩子及早地帶入社會,但我覺得可以讓孩子了解周圍一些簡單的社會現象。比如,學習了《太陽》一課後,我們就可以給孩子布置一些關於太陽知識的調查習題。「太陽表面溫度是多少?太陽體積有多大?太陽為什麼看起來那麼小?太陽和地球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假如沒有太陽,世界會是什麼樣子?你還了解到有關太陽的那些知識?」這些問題的設計,促使孩子上網查閱,有些需要孩子向長輩請教。通過這樣的學習,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作業設計要具有層次性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學習的差異性。」不錯,一個班級有幾十個孩子,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異性是在所難免的,我們在對孩子布置作業時必須要有層次性。我平時給學生布置作業,分為三類,即難、中、易。班級的尖子生就做難題,拓展他們思維的深度;班級學困生就做容易做的題,以便培養這類學生愛學習的興趣。中間學生適宜做中等偏上的作業。作業分層設計,有利於班級每一個學生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和發展。
作業設計的層次性,特別要注重以下兩點:
1、查閱審批要到位。不同層次的作業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本來一次性就可以把作業訂正過去,現在作業分層次了,老師就不得不分層次訂正。這里,我們可以採取以優補差即讓尖子生批閱學困生的作業,中間那部分學生的作業老師就可以批閱。這樣學生帶學生,有利於學困生向尖子生學習,老師的工作量隨之減輕。
2、習題設計要科學。我們有的老師總是怕麻煩,設計作業時不研究,不是學困生做得題太難,就是尖子生做得題過於簡單。這就需要老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精選習題。
四、作業設計要彰顯實踐性
我們一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在生活中去應用,應用當然離不了一個實踐問題。語文作業的每一次設計,我們從理念上必須要突出一個實踐性特質。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有用,只有這樣,我們設計的作業才有效。在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彰顯實踐性,必須抓住以下三點:
1、以語文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語文實踐性作業由於沒有基本的模式約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集體智慧自由地完成作業,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和自主探究的實踐過程。豐富的實踐過程中,蘊藏著眾多的創新因素,學生必須創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這樣就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提高,創新潛能得以挖掘。比如,教學《少年中國說》一課後,我們就可以帶領孩子們去參觀紅色革命基地,尤其特別深入地查閱有關梁啟超這個人的歷史,從而激發孩子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學習,成為祖國有用人才。
2.以語文實踐性作業為學生開發自由探索的空間。實踐性作業因其形式的多樣、內容的廣泛和可伸縮性,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能力與生活經驗,結合自身的條件選擇練習的內容。在靈活、自主的氛圍中,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特長得到發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勤於實踐、善於生活的能力。學習《四季之美》一課後,讓學生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特點,從而為解讀本課主題思想做好鋪墊。
3.以語文實踐性作業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傳統的作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而實踐性作業需要進行觀察、操作、製作、調查、分析、歸納和整理等等,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同時,語文實踐性作業具有很強的綜合性,一次語文實踐活動可能要涉及許多語文以外的知識,並需要合理地運用這些知識實現實踐活動的目標。另外,由於語文實踐性作業已經跨出了課堂,僅僅依靠思維能力是無法完成作業的,還必須通過與人交流、尋求合作等活動方式來完成,因此,能夠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五、作業設計要強化針對性
由於小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不強,我們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之前,必須要明確本次作業訓練的目標。據我觀察,有好多老師給孩子布置作業隨意性很大,這是不利於孩子知識系統建構的。語文作業設計,這一次和上一次不能雷同,不要總讓孩子重復做作業,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愫。在語文作業設計中,強化針對性特別要注意以下三點:
1、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一個「新」字。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老師,他每次布置語文作業,總是抄寫生字三遍,詞語三遍,比如上到第十課了,還要求學生抄寫第一課的字詞,當我問他這么做的理由時,他說「熟能生巧」嗎,反復抄寫自然就會熟記於心。一次,我親自看看孩子們的抄寫情況,倒讓我大吃一驚,錯別字很多。看來,抄寫次數多了,不一定就書寫熟練。這里,我就悟出一個道理:語文作業的設計要突出一個「新」字,也就是有針對性地就當天教學內容設計作業,作業設計的跨度不能太大。當然,過一兩個月回頭重溫還是可以的。
2、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一個「實」字。有的老師擔心家長有意見,給孩子們設計布置作業時,華而不實,我們布置作業,在有針對性的前提下,根據孩子的學習情況,設計作業。作業練習是為了解決問題,布置作業不要貪多,而要精選習題,題題擊中問題的要害。讓學生的作業成為孩子反饋學習的晴雨表。
3、作業的針對性要突出一個「活」字。抄寫生字五遍,這類作業就很死板。如果把抄寫生字設計成填空題或者摘桃子、找朋友的游戲活動,這就要比抄寫有效的多了。據我多年體驗,一些老師之所以做不到作業之「活」,關鍵存在於一個「懶」字擋道。作業設計活用,要做到手腦並用,從作業的趣味性、靈活性中突出作業的「活」的特質。
『玖』 小學語文的作業改革
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老師的課業負擔是非常重的,我調查了幾十位語文老師,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節課,花費三小時,大部分老師還兼代別的課(社會、思品等)而批改作業最少時也得花兩小時,再加上語文老師大都帶班主任,還有許多繁瑣的班級事務要處理,老師們都埋怨有判不完作業,連備課的時間都沒有,好多老師都帶著作業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調查一下語文學科作業的種類,先不說留的量多少,光說種類就讓人發怵:田字本、注音本、大橫格、讀寫筆記本、日記本、考試本、練習冊、考試本、作文本等,別說學生抱怨作業多,光老師批改就得花費多少時間。這樣看來,老師們的時間都花費在批改作業上,哪裡還有時間去鑽研教育教學,哪裡還有時間去鑽研語言文字之美,這是語文老師的悲哀呀。我試圖去研究更為輕松新穎的作業。以下就是我幾年來進行語文作業改革的一些心得。
一、語文作業要重質減量
針對語文作業種類繁多的問題,我首先作出歸類分析,按他的功能劃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橫格3項作業合成一項,這三項作業基本上都是字詞句的認知訓練,就都集中在大橫格上,字詞每個兩遍,要求背誦課文抄一遍,很多人問:那麼少的量,學生能記住嗎?其實,學生能記住與否,跟他寫多少遍的關系不大,有的同學記憶力好,或記憶的方法好,或許在上課時就記住了,再抄5遍10遍只會增長厭煩心理,記得我小時候,老師讓把字詞寫10遍,我們就學會了投機取巧的辦法,手握3、4根筆,握成一豎行,一次就相當於寫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樣的。而到了考試的時候還得再記,真是重復浪費資源了。與其逼迫學生學會投機取巧,還不如化敵為友,留少些作業呢。至於學生能否掌握我還有對策,我與學生立下條約:當天學完的字詞或課文必須當天掌握,第二天早自習考,全會的可以免去這些作業,錯個別的可單改錯字即可,全軍覆沒的則甘願按原來的`量完成作業。如此堅持幾天,大家都看到會的同學享受的優待及帶來的種種好處,便都自覺學習生字詞了。再加上同學們看到別的班同學作業多,自己作業少,心裡就覺得很美,還能增進向師性。如此,學生可減輕一半的作業量,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老師也省下許多判作業的時間。
二、重視個性興趣發展,減少整齊劃一的作業
人和人的個**好,能力是有差異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狀元,就是因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發展了,所以語文老師的職責在於傳播知識,讓學生學語文,愛語文,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但沒有義務把每個學生都教成語文家,從而遏制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發展。
原來我們留的作業都是抄某些詞或某篇課文,每次一留作業時,學生總是垂頭喪氣,把它當成一種負擔,何時能讓他們把作業當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會即將開始時,我一進班級,發現大部分學生擁在黑板前,搶著給黑板配畫,塗色,我一下子想起班裡的美術、書法愛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夠他們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業中加上這些提高興趣的項目呢?恰好當天學了兩首古詩,我便留了一項作業,讓學生為古詩配主題圖。同學們很興奮。作業交上來之後,我為學生的想像力和繪畫技能所驚嘆。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覺。我無法用對鉤來評判,把我的感想以幾句話的形式寫給學生,學生的個性得到肯定,既驕傲又高興,更願期待在下一次作業中有好的表現了。就這樣我時而布置一項為課文配插圖的作業,時而布置為課文配樂或找主題曲的作業,時而讓大家搜集圖片或文字資料舉辦展覽,時而編排課本劇等等。學生覺得每次作業都很新奇,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才智,也增加了同學們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識,我也不再為枯燥的作業所包圍了。
三、引導學生正確閱讀,讓學生走進書的世界
經過上述改進,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沒有了,學生自己的時間多了。但不是就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導他們大量閱讀,走進書的世界,去那裡挖掘語文的魅力,學習文學知識。
我自己是怎樣喜歡上語文的呢?記得五六年級時,和哥哥搶金庸小說看。在這之後,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飛躍,詞彙量猛增,想像豐富,思路開闊,作文還在學校及教育處獲獎,這也許就是課外書給我的最初啟蒙。第一次知道了語言文字這么神奇,這么有魅力。所以,我一直深信,讀有益的圖書室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在這個思路指引下,我經常指導學生閱讀大量書籍,從一、二年級的童話,到三四年級的寓言、兒童故事,到五六年級我就慢慢引導他們讀名著,看《讀者》。我發現真的是受益匪淺,我班部分學生作文特別有深度、有思想,這都是他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動腦生成的,而且根據學生選擇書籍的傾向看來,喜歡童話集想像類的,寫作文時故事情節特別生動,喜歡文史類的,事例很典型,喜歡美文的,用詞很優美,喜歡哲學類的,思想很深刻。這樣,學生的個性也很鮮明的顯現出來了。
四、作文題目要能觸到學生敏感處
學生在遇到自己感興趣的作文題目時,往往能有話可說,暢所欲言,可遇到認為沒意思的題目時,便無話可說了。我選定作文題目是一般都是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到他們近期的思想動態而定出的。如:班裡男孩、女孩搞分裂,對立了,我就定作文題目為《瞧,這幫男(女)孩子》,讓他們發表看法,寫出對方的優缺點,邊寫邊理性思考,既寫出了真情實感,又加深同學間的相互了解,而當我們齊心協力在拔河比賽中取得第一名時,打破了我們班零的突破時,再寫《拔河比賽》,同學們便直抒情感,旁徵博引,講述團結的道理。在學完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時,同學們寫完讀後感,我覺得感想很真實,真有必要讓家長一同感受,又布置了家長寫讀後感。家長在看完課文後均覺得是一篇很好的家教文章,再看學生的讀後感對自己的平常的言行進行自檢,不僅讓家長學會了教育方法,還增進了兩代人之間的交流。這種作業學生們還願意多留一些。
五、依學生能力分層次留作業
老師留作業最頭疼的是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的問題,遇上有不寫作業的人是老師最易動怒,是學生最易恨老師的時候了,而不寫作業的人歸結原因大致有這么幾種:一是學有餘力的同學,認為重復的作業很枯燥的;二是學習不太好的同學可能有很多題不會做;三是一些個性懶惰的同學看到作業多就產生畏難情緒。所以,沒有層次性的作業會讓部分同學不愛寫作業。
針對這個問題,我每次留作業都分為兩種:一種是A作業,為難度較大的,如寫些心得感想或編排課本劇等。B作業則是掌握基礎知識及加深印象的作業,如多讀一遍課文,抄寫一段優美段等。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各得其樂,不交作業的人慢慢就少了。
六、增加語文社會實踐性作業
學是為了用,另外學也不能光從書本課堂中學,還要讓學生從生活中學,在生活中學以致用。課改後教科書也很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如:社會實踐課《尋找生活中不規范用字》。在這一課中,學生通過親自調查,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不規范用字現象,並且把自己的發現拍成照片給大家展示。有的同學還親自幫人家改錯。我班還有個同學看到《必備古詩80首》〉中是吾家洗硯池頭樹而教科書上是我家洗硯池頭樹而產生疑問。立即給課本編輯寫信並收到答復。這樣的作業既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用語文,也增加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我一直將上述的改革方法貫穿於我的語文教學始終,在這些方法的影響下,我所帶班級學生在個性發展上得到較好的發展,好多同學的作文和書法、美術作品在處教育報發表,並獲得國家級獎項。我自己也有時間鑽研教育教學了。
『拾』 做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作業就像孩子頭上的「緊箍咒」,不管做什麼,都得想著還有份任務需要完成。督促孩子順利完 成語 文作業,家長都能做點兒什麼。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做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現象一:不知道著急:動作拖拉
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每次都要磨蹭到晚上8點半,甚至是9點以後才開始寫,上學尚是如此,假期就更加更加喜歡拖了。
經常會說明天再寫吧,等到了明天,又不想寫再推遲,直到開學前幾天,才開始夜以繼日的趕。
孩子的小心思:假期這么長,我先玩幾天再寫也來得及!大不了最後幾天多寫點。
現象二:人在心不在:注意力不集中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寫了,可是心思完全不在作業上,最多堅持15—20分鍾,然後就一會出去倒杯水,一會去上個廁所;家裡來客人了,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然就放個手機在旁邊,拍個自拍發個朋友圈……完全沒有時間概念,能2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是被拖到了5個小時。
孩子的小心思:寫作業好無聊啊~好煩啊~我把這道題寫完,玩一會兒游戲,再寫吧。這樣才有動力。
現象三:質、量難兼顧:答題不走心
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不敢怠慢,因為寫不好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可暑假不一樣啊,老師不會每天都盯著你作業質量,於是孩子答題非常不規范:不寫題號;數學應用題也不寫「解」,得出結論後也不寫「答」;格式混亂,解題過程跟草稿紙上的演算一樣龍飛鳳舞。
還有的孩子對橡皮或者塗改液有嚴重的依賴,稍微有一點點小瑕疵,就擦掉重寫,不僅效率低下,書面不整潔。
解決 方法
一、制定作業完成計劃
首先,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明確其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倘若要出去旅遊,那麼在出行前和出行後,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業的完成計劃,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學習狀態。」
1關注孩子暑假作業進展
家長可以每天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進展,確保孩子在按照規劃的進度前進,同時確定孩子沒有將學習習慣全部丟掉。「每天花幾十秒鍾粗略翻看即可,不必要過問是否正確或者是否有全部完成。」這樣一來就可以規避孩子找代寫和馬虎應對的可能,也不會給孩子造成「被監視」的心理壓力。
2通過「獎勵」督促孩子
對於學習自覺性較低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業,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及時表揚並兌現承諾。這樣不僅可以規避代寫,還可以避免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夕為了應付老師而出現抄作業的現象。
二、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責怪孩子。
其實,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候家長的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
建議做法是
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
1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
孩子讀低年級時
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而是說出大體范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你再看看。」或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己改。孩子找出來了就及時稱贊鼓勵。
2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
孩子讀高年級時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己確認。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三、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也做半天,怎麼辦?
1「限時法」糾正
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自己估計一個完成時間,然後征詢孩子,如「語文40分鍾能做完嗎?數學30分鍾能做完嗎?」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無需干涉,畢竟家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有拖拉的行為,父母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已經做了15分鍾了,加油!」
2「中途安撫法」糾正
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這時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相信你很快會做完的,爸爸/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為,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3「直接要求法」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換這種方法試試:事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多,用20分鍾可以做完,數學稍多點兒,用35分鍾時間可以做完。
那麼,父母要說到做到,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讓孩子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系,請老師做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 教育 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1.營造安靜的做作業環境。不要在客廳或者店鋪做作業,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書桌。孩子做作業時不接打電話大聲喧嘩。
2.鼓勵孩子做完作業再去玩。
3.回到家可以先吃點小點心或者放鬆一會兒再開始做作業。不可以邊吃東西邊做作業,更不可以邊開著電視在做作業。
4.做作業速度比較慢的孩子可以給每一項規定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作業可以相應休息幾分鍾。
5.愛思考,家長可以引導啟發,不要馬上告訴答案。任何知識經過大腦思考記住的才會持久。
6.家長不一定坐在旁邊陪讀,但是必須每一項對照檢查。家長在家看見孩子寫字做作業要多提醒坐姿。
7.孩子書寫不在多,超過記憶的遍數反而成了機械的重復。關鍵在於記住字形並且寫工整。
8. 作業不規范,或者態度不認真本子的作業可以撕掉叫孩子重做。
9.每次做作業前看看前面的格式就不會寫錯了。
10.養成每次抄作業的習慣,記住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任務,不是家長幫忙記住或者家長找老師問作業。
做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相關 文章 :
★ 做語文暑期作業是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 三年級語文工作總結改進措施
★ 2020一年級語文教師工作心得總結
★ 語文期中教學檢查總結大全
★ 三年級語文教師個人工作小結
★ 一年級下冊語文重點難點
★ 初中語文反思總結
★ 語文期中教學檢查總結2020最新範文
★ 2019語文期中教學檢查總結5篇
★ 有關語文教學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