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教師如何達到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

教師如何達到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

發布時間:2022-12-30 06:55:33

Ⅰ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落實教學目標的方法

一、語文教學目標的制訂要客觀合理

有效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宗旨,是「靈魂」。要想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就要在總的教育目標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教師、學生和教學設施的具體情況,制訂好客觀合理的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任務,設計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環節,確保在教學中能靈活運用、機動實施,在有限的40分鍾內實現最佳效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全面的發展。

二、落實語文教學目標的途徑――言語實踐

一篇文章都有其主旨,都是圍繞主旨的一個有機整體,有明確的思路、清晰的線索,不是簡單的字、詞、句、段堆砌,而是有機組合。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缺一不可,不能各自獨立,也不能剝離出來孤立理解,要結合上下文的意思,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綜合分析理解。漢語與英語最大的區別就是非常注重言外之意,一個詞語放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截然不同。言語實踐是一種感悟式的、體驗式的學習方式,細細品味語言形式中的豐富內涵。

三、做好語文教學目標評價

素質教育理論下,首先,必須摒棄唯分數至上的思想,要用新的評價工具、新的評價機制,多方位、多角度評價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其次,要積極提倡形成性評價,不唯結果,要注重過程,讓評價激發師生的活力,成為促進教與學的動力。不搞一刀切,要在過程中多次評價學生,讓多次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第三,要提倡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使評價個性化,評價中注重個體的參與,從而促進「自我」的內省與反思。

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一、教師要有親和力,讓學生爭做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強烈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制定一個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教師要放開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放開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於撒手,讓學生自己來學,這樣就會使得課堂活而不亂,活而有序。雖然,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課堂上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

三、教師要運用非智力因素,使學生激活課堂

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使課堂"活"起來。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還可以運用競爭方法,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從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教師要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Ⅱ 教師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一、扎實練好基本功從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教學語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語言教學,「讀」占鰲頭。語文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示範,是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鏗鏘悅耳、有滋有味的朗讀,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盤,激盪的是學生心底的漣漪,點燃的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因此,語文老師要努力練就標準的普通話,培養敏銳的語感,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語文老師的朗讀水平,應成為語文老師獨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體,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專業基本功;任何時期,電腦書寫都無法代替教師的書寫示範;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強化書寫練習,尤其是粉筆字和鋼筆字,要為學生的漢字書寫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一手好字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二、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學習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教師職業和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學習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學研究,能讓我們的教學走出膚淺,走向厚重;走出機械,走向創新。研究的途徑多種多樣,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撰寫論文;參加課題研究、案例研究,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盲目的從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僅教師個人思想僵化,也會感染學生,導致學生不善思考。我們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為什麼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教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是因為每個教師鑽研教材程度不一樣,使用的教學方法不一樣。作為語文教師要審視課文的教學設計,從讀者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要去讀作者,讀寫作背景,讀作者更多的作品。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讀才有解,不讀無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讀有多深,課堂教學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學習,才能演繹不一樣的精彩。只有研究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反思與交流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華東師大葉灡教授曾講道:「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思考,就沒有專業素養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課前,也可以再課後,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是他人的課堂教學。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處,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對教學的認識從淺到深,使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總之,語文老師要多閱讀,多寫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澱,才能磨礪出較高的語文專業素養,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四、總之,語文的學習需要興趣,語文的課堂需要激情,語文的教學需要活力,讓我們用激情去點燃文學的火把,用熱情去照亮語文的課堂,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培養學生文學的悟性和靈性,以促成高雅的審美品質和審美趣味。

Ⅲ 小學語文老師所需要的能力應怎樣培養

小學語文老師所需要的能力應怎樣培養:
所需要的能力有:識字寫字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綜合性學習的能力等。
應該怎樣培養:親歷親為,交給孩子閱讀經驗。
1、讓孩子寫的老師自己先寫;
2、讓孩子讀的老師自己先讀;
3、讓孩子回答的老師自己先回答;
注意:1、老師的親歷親為不但為孩子做示範,起到表率的作用;
2、而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胸有成竹,游刃有餘;
對學生的指導、引導、輔導中起到糾正、補充、深化的恰到好處。
對於其中的某一點,我可以展開講的。只要你覺得有效,有必要,有需要。謝謝。

Ⅳ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教育效果,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課,語文能力的大小可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乃至以後進一步學習深造,甚至以後的工作。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是基礎奠基工程,相應地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多方面的技能.。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近十年,通過學習,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教師的教學技能的重要性。下面就我的的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語文教師要有相當的文史知識和文學修養。

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小學語文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詩歌、散文、小說、議論、童話等各種體裁都有,如果教師缺少一定的文史知識,就很難把課講好。

語文教學的目的大致是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二是語文表達和寫作能力。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也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一方面通過長期的接觸,潛移默化的教師身上受到影響,有時不知不覺中從教師身上受到的影響效果強烈而持久,可伴隨一個人的一生,許多大作家都提到過他們的啟蒙老師。

當一個教師的宿舍里有幾櫥書,他常常在讀書寫作,他的文章常見諸報端,可想而知,學生對這個教師有幾分敬意,無形中學生自覺模仿教師的行動。小學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要有良好的讀書習慣,喜歡寫作,不斷地有新作從報刊電台發表出來,如果教師寫不出東西,怎能教學生寫出好文章呢?

二、小學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

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字知識,還要有比較豐厚的自然科學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甚至還必須了解一點高新科學技術,因為所有這些都會在教學中用到。例如:《黃河像》、〈琥珀〉有考古、生物學知識,〈凡卡〉要有舊俄時代的歷史知識,〈植物媽媽有辦法〉有動植物知識等,《兩小兒辯日》有天文地理、《火把節》有民族風俗等方面的知識。所有這些僅靠語文知識是講不透的。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

吹拉彈唱,能書能畫的教師容易得到學生的喜歡。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尤其重要的是書法,老師的「三筆」字寫得好,學生的自然就好,教師的宿舍是研究室,文學名著、文房「四寶」、名家書畫、名詞名言貼滿牆壁,都會顯出小學語文教師的獨特風格。

語文教學可說是集德、智、體、美、勞、五育於一爐,這就要求執教者有一專多能的過硬本領,對於一個僅有語文知識的教師來說,是不能勝任的,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多才多能,一專多長,具備多方面的涵養,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撰寫教案的理念要創新

多維思考:變「教參套用」為「多元參照」過去的教師在備課時,總是習慣於把教學參考書作為教材教學唯一的參照資源,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來自於教參。不管教參對教材分析的深與淺,不管教參涉獵的參考內容是否都有價值,提供的學習方法是否符合本版學生的實際學情,當然也不考慮生活中和課堂上生成的有價值的教學資源,設計者關注的是教參規定的既定的教學任務,並把能不能按時完成教參規定的教學任務,視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標志。在這種思維定勢下設計的教案,基本上是教學參考書的變本,也即人們所說的「無我教案」。

教參是教師設計教案的重要參考,但不能作為唯一的參照資源。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在領悟課標與教參的基礎上,做多元的教學資源參考,具體說來,起碼要思考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理論思考。主要指新課改理念,如「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綜合性學習」,關注「學生的課堂生命成長」等。二是主題思考。一篇高質量的教案設計,需要一個體現一定教育思想的主標題。通過這個主題可以看出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方法或預想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三是學生思考。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所以學生應是處於課堂教學動態中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思考「本班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風格,所選用的教學方法對本班學生是否適用。此外,設計教學流程時還應對某些教學環節作必要的學情預設和設計說明,以便營造與學生對話的親和環境,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資源思考。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思考除教材教參外,還有哪些可供利用的且有價值的資源,如學生課外生活經驗、教學過程中生成的資源、聲像資源等。五是方法思考。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認真思考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最為適宜,「合作探究法」「討論交流法」等,無論什麼樣的方法,都要有利於學生的主動

五、撰寫教案的過程要創新

新的課堂呼喚教案撰寫過程的創新,即一份有價值的教案不僅僅是在課前完成,而應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即課中的隨時調整和課後的即時反思,提倡二次備課和「一課多案」,給教案撰寫注入活性因子,變「死案」為「活案」,以適應動態生成型的課堂要求。

1.教案——在課堂教學中隨時完成

一般說來,教師總是在上課之前進行備課,並設計編制好教案,然後帶著教案走向學生,展開教學,也正因如此,致使許多教師在上課時過分地依賴教案,上課成了教師帶領學生完成「教案劇」的過程,這正是傳統教案主要詬病之一。實際上,老師即使備課再充分,也不可能預計課堂上出現的千變萬化的事件,真實的課堂生活是動態生成的,有太多的不能確定的因素。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設計好的教案只能是一個預計方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即時的課堂樣態調整教學流程,包括根據學生的情況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目標、選擇新的教學方法、生成新的教學內容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隨時調整原先預設的教學方案,並生成新的教學方案。

2.教案——下課之後才完成的事

按照傳統的觀點,教案主要是課前編織,課中使用,而課後則很少過問了。而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強調課後的反思,也就是說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課前的預設,還包括課中的調整和課後的反思,並且要求教師以教後記的形式書面記錄下來。具體說來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記下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記下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智慧火花等。

從教師的專業成長角度看,教案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是課堂教學的准備,教案作為教師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課前備課固然重要,但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因此,提倡教師在課後結合課前預設的教案和真實的課堂情境以及課後的反思,重新備課,並進行二次教案設計,顯然,這種植根於真實的課堂並輔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寫,對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意義非凡。

3.一課多案的設計是創新教案的有效嘗試

教案,從本質上應是教師對課程內容的一種創造性理解,一課多案,就是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對課文的理解並設計成具體的教學方案。一課多案的設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設計藝術,養成教師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同時使教學更能適應學生的需要。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並不要求語文教師對每一節課都設計出幾種詳案,也並不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都來進行「一課多案」的設計。我們應當從教學科研的角度,從數學藝術的角度,從提升教學修養角度來進行嘗試。

「一課多案」的教學設計,就某篇課文的教學,可以有如下表現形式:設計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詳案;設計出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教學簡案,乃至多種微型教案;設計出幾種教學方案,做到有一篇詳案,其他的為簡案;設計出幾種教學方案,做到有一篇為主要方案,其他的為預備方案;勾勒出多種教學設想,優化其中的一篇,等等。

六、打破「思維慣性」,培養思維的變通性。

思維的變通性,是指思考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不局限於某一方面。敢於提出不同一般的新觀點,從而形成超常的構思。在第五冊有一組全是寫人的記敘文。我抓住這些課文寫作特點的異同讓學生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文章、鑒賞文章的能力。教學時可這樣提問:「《平分生命》、》、《傾斜的傘》、《七顆鑽石》等都是寫人的文章,你最喜歡哪篇的寫法?」「三篇文章在刻畫人物上有什麼不同?哪篇文章著重刻畫人物外貌?哪篇著重刻畫語言和動作?哪篇文章又著重刻畫了神態?這些側重點都是根據什麼確定的?」學生在比較中,認真思考,人人動腦、動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同學們在分析、比較、鑒別過程中,不僅使學到的知識形成網路,口頭表達能力及舉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多提問、提怪問,啟發學生活躍思維,允許學生超過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點燃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從小具有一定的創造力。

記得一位名師說過:」語文課要簡單,朴樸素素,實實在在。上課不需要太多花俏的東西,學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從名師的話語中,我感受到語文教學在反反復復的思索與追尋中開始拒絕百出的花樣,而是通過教師靈活的教學技巧,讓學生通過學文後有了自己的理解,從內心流露出自己的感言讓課堂精彩紛呈,驚喜不斷。創造有活力的課堂。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直接影響課堂的的活力。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努力掌握各項基本技能。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是靈動的、和諧的,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語文課堂的「指揮家「。


Ⅳ 如何提升語文教師教學能力與研究能力

(一)正確地解讀《語文新課程標准》,把握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標准》:「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既要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又要進行人文思想教育,而語文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一個對學生字詞句段篇以及聽說讀寫的訓練過程。只有正確地解讀語文課程的性質才能把握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在認清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時,還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閱讀、寫作、聽話、說話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才能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從實質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學要從語文的工具性入手,讓學生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通過具體的語文活動,多讀,多寫,多積累,多感悟,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二)實施有效的教學准備
1、明確的教學目標
目標是一切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教師在上課前必須設立科學的、簡潔的三維目標。確定了教學目標後,教師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麼、不學什麼,學習中的困惑是什麼,充分的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受、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上做到有的放矢。
2、鑽研教材
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教教材為開發、利用教材。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手段之一。教師吃透了教材就是吃透了教書育人的方向。教師在深入理解了編者的意圖上挖掘教材,這樣才知道學生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這樣才能做到教和學的完善。教師才能靈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適當地調整教學的環節,達到優化教學。要達到最優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進行加工和設計,力求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服務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處理教材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學習,使他們在情感和知識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3、了解每一位學生
《語文課程標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標提出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處於主體地位,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接受能力、語文口味等,設計適合大多數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策略、堂上練習。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好的課堂效果。
4、教學材料的准備與處理
教師要結合語文課程的需要和學生的口味,充分地利用豐富的圖書與網路資源,搜集完善適合學生閱讀與學習的材料,讓學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進入最佳學習情境。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文質兼美,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文本拓展語文課堂,整合好課內外資源,實現多種教材的整合,擴寬學生語文學習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靈活地處理教材和教學材料。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時,教師加一加,補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減一減。
5、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
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呆板走向靈活。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生的知識結構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實施有效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教學組織形式上要靈活。班級授課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師必須用辨證的眼光來看待它,它導致了「教學五中心」。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實施大膽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動手中、在探究中學習。教師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特徵,靈活地採取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大組辯論、同桌學習、幫扶學習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除此,教師要科學地選擇有利於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組織形式,形成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如採取質疑式和辯論式的課堂組織形式。(2)教學方法的選擇、運用、創新上,要以改革學生的學法為核心,促進教法和學法的同步改革。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學習來定教法。一是改革學法,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習的獨立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改變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形成的規律,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以學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觀察發現、質疑問題、合作探究、體驗感悟、實踐運用等有機結合起來;要把教後學與學後教、學中教、玩中教等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法和教學互相配合,以學法定教法,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相長。
6、教師綜合素養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是課堂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端正心態,尊重工作,敬業樂業,從心底感到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一種幸福。作為教師首先要忠誠和熱愛教育事業,這是工作的動力。如果沒有工作的熱情,把自己的勞動視為一種痛苦,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效率。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語文學科知識和綜合知識為教育教學提供堅實的基礎。再次,教師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養,不斷地更新知識,與時俱進,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實施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上。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總任務。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不高,主要指培養出來的學生聽、說、讀、寫的各種能力低下。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訓練。教師要通過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聽教師讀優秀的課文,談自己的感受,學習別人的習作方法,反復地朗讀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和思想美。因此,我們要大力推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進行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Ⅵ 怎樣才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其他各科的成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識字、看書、閱讀、寫作能力,另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精彩的課堂表現,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一、觀念新、素質高的語文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前提。「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一句「至理名言」足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佔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教師教學觀念的新舊、素質的高低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也制約著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課程標准和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觀念不新,素質不高,那是很難與現在的課標、教材相匹配的,預期的教學目標更是很難達到。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理念,體驗新教材,走進新課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還應自覺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語文素質。作為教師,面對新課標,我們應牢牢樹立現代教育的四大觀念:一是樹立新的學生觀,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二是樹立新的發展觀,三位目標整合;三是樹立新的知識觀,選擇、探索、質疑、創新、實踐;四是樹立新的課程觀,開發課程資源。二、實效性強的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實施教學計劃的主要陣地,其質量的高低是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又在於備課,因此教師備課要做到四有:腦中有課標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學生。因為備好課是搞好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花大力氣在備課上,在動筆備課前至少要做到三個明確:明確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每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楚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只是無效勞動而已。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二十一世紀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不能僅靠傳授,關鍵還是要在課上進行訓練,因此,語文課上必須讓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課,巧設計,善挖掘,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在不斷積累語文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語文能力,在任何情況下(包括各級各類的考試)以不變應萬變,切實提高語文成績。教師上課要尊重「四為主」原則:就是以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參與為主環。1、圍繞一條線索:(1)以事情發展順序為線索,就是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的順序。如《落地的紅棗也不能吃》。(2)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就是把事情發展過程中比較明顯的時間寫出來,並敘述在此時間內發生的內容.如《一定要爭氣》,重點記敘了童第周在中學讀書和在歐洲留學兩個時期的事.(3)以地點變換的順序作線索,以寫景,參觀訪問過程為內容的文章一般用地點變化順序作線索,敘述時要寫清每個地點上的事情。如《參觀人民大會堂》不僅按參觀順序來寫,而且以參觀者每到一處的蹤跡開頭,點明參觀的地點,再抓住每一處所見所聞具體描述。(4)以具體的事物為線索,如寫《一個蘋果》把傳來傳去的蘋果作為線索,圍繞蘋果敘述了感人的事。(5)中心事件為線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幹作用,圍繞它來寫一些相關的事,如《養花》圍繞中心事件養花寫了為什麼養花,養什麼花,怎樣養花,怎樣勞動獲得豐收,怎樣享受勞動成果,養花有何樂趣等。(6)以事物特點的幾個方面為線索,如《說茶》一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以及茶具的質地和造型。2、理清兩種方法:一是教法——以讀代講,點撥引導。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現成的知識,強調對完整知識體系的學習和掌握。表現在語文教學中,則是教師過分強調對課文的理性分析,忽視了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的欣賞和感悟,忽略了對學生的美讀指導。一篇優美的文章往往在這樣的理性分析下變得支離破碎,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以讀代講,點撥引導,目的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擺脫無味的理性分析,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好語文。二是學法——自讀自語,教師引導。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的教學也應該遵循這一閱讀的規律,在新的課程標准所要求的范圍之內,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3、確保三個到位:一是課外積累和閱讀教學結合的到位。課外閱讀在學生的閱讀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的文化積累和建構起著重要作用。師要將課外閱讀積累這一活水引進課堂,使課外閱讀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把閱讀與積累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使學生一下子置身於文化氛圍中,激發了學習的慾望。同時也消除了孩子學習的畏難情緒,為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做了很好的鋪墊。如:案例一:馬克俊老師在講《伯牙絕弦》時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時,楚王君臣飲宴伯牙彈《高山流水》一事;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一事。案例二:蘇會勤老師在講《盾和矛的集合》時開頭的故事《自相矛盾》;周鳳萍老師在講《盾和矛的集合》時講到坦克威力時的一段話,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國的索瑪河畔……二是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到位。《語文課程標准》已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基礎,人文性是核心,二者如鹽入水,水乳交融。教學中,老師要多次安排對文本的拓展和想像補充等能力訓練,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詞語運用能力,又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語文課程應臻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它還指出語文課程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基於這樣的課程理念,在鑽研教材時,要特別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教師試圖去繁就簡,返璞歸真,回歸語文教學進行語言實踐、發展語文能力的本位。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發美的情感。案例:馬克俊老師在講《伯牙絕弦》時,啟發學生伯牙還會志在什麼?善聽的子期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學生思緒飛揚,了大膽的想像;仿照文中的句式津津有味地吟誦起來。(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楊柳依依、炊煙裊裊、流水潺潺、白雪皚皚、雲霧蒙蒙等)又如:在感悟伯牙失去知音之痛時,老師又啟發學生想像伯牙當時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想像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三是「傳統教學與新課標理念」融洽的到位。粉筆加黑板,似乎看成是傳統教學,可在這傳統工具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更加生動、美麗、有效。法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兩者只是形式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課堂氛圍民主和諧,有親和力,教師的多次鼓勵,可以促進和改善學生的學習,提高閱讀效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課堂教學提出了「三大理念」,即: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張揚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案例:馬克俊老師《伯牙絕弦》的課堂上,我們聽到了「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能運用文中的句式來贊嘆伯牙的琴聲」「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樣真實貼切的評價。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4、實施四種讀法:一是讀通。認真地把課文讀幾遍,讀准字音,並注意停頓。邊讀邊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檢查自學情況。二是讀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案例:這篇課文用優美、精練的詞語介紹了南沙群島的迷人及富饒。課文構段比較簡單,都是總分結構。本課生字詞很多,還有很多較繞口的詞,要想全班同學流暢地把課文讀出來,還要認真掃除這些「攔路虎」。5、達到五個讀中:讀中有想像:「鳥語花香」「春夏秋冬」等詞再進行大膽地想像,想像詞中的顏色、聲音、畫面、情節、氣味等,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正確理解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讀中有層次:字正腔圓,讀准字音;讀句子通順,注意斷句;讀具有韻味,搖頭晃腦;文從字順。每一讀我都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由易到難,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落實,而達到使學生會讀的目的。讀中有變化:讀的形式要多樣,如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師生配合讀、范讀等,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節律、讀出情感、讀出神韻,從而使學生達到愛讀的目的。讀中有拓展:一篇課文,對學生來說,要讀得透徹,必須有背景資料的拓展。課前預習時,我要求學生進行讀的拓展——查找資料,並讀熟資料的內容。背景資料的閱讀,為學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礎。通過讀中的拓展,使學生讀得明白。讀中有積累:讀懂文課文、背誦課文是對學生的基礎目標進行的落實。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已對內容了解,我再引導學生由默背、全班試背,再到個別背、師生齊背,這樣積累下文言文,使學生達到能誦的目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如一位高明的指揮,又似一名出色的導演,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老師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課文的的意思。教師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美好的境界。這樣的課堂是有著靈動的生命,有深沉的人文內涵的。我想,課堂的精彩源於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源於老師對於語文的滿腔熱情,源於老師充滿魅力的才氣。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做為語文教師更是有必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的習慣、規范書寫的習慣、邊閱讀邊批註的習慣、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仔細審題分析的習慣等等。當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只從表面上、客觀上找原因,還要從學生學習習慣上找原因。有些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沒有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面對今日教育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忽視學生學習習慣是一大失誤。教師所希望的,與學生的實際相差太大了,比如:你希望他們把字寫端正、寫規范,格式寫正確,學生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寫字距正確有多大差距?又比如:你希望他們看書有個好習慣,動動腦、動動手,再書上畫點記號,寫點批語,留下點思考的痕跡,他們做的如何?有多少人能做到?多少人成為自覺做到?多少人是在老師的強調下做到?多少人還置之不理,無動於衷?又比如:教師一再強調,課前預習,課後復習,這種獨立學習的習慣學生做得到嗎?現在的學生有許多應該養成的習慣,沒有養成,有些習慣不應該養成,倒養成了,無休無止。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重大任務。忽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敷衍了事的教育表現,是不成功的教育。所有教育教學活動的著眼點必須是全體學生,這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需要,也是符合「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規律,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因為素質教育的真諦並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統一規格的產品,而是造就充滿活力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人。因此,只有讓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在知識競爭加劇,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要適應不斷變化著的新生活,唯一途徑就是靠自學,靠養成自學的習慣。通過經常學習,自我反省,不斷增長新的能力,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因為我們知道,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Ⅶ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能力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本文從培養創新思維、轉變教育思想和優化教學措施三個方面深入闡述了教師應該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質疑;教育思想;教學措施

作者簡介:劉曉寒,任教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新黔中學。

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是全面創新的教學,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以形成豐富、獨特的綜合素質。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創新能力的提高。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
那麼,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語文課應以導讀為主,以講為輔,大部分課應在教師指導、提示、點撥下由學生閱讀,只選取少量典型課文由教師講解,而不應當從字詞句講到寫作特點。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盡量展示學生思維的全過程。如教學說明文單元時,根據大綱,筆者主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明白事理;抓住事物的特點,掌握說明的順序和方法;學習說明的語言。對照這些內容讓學生獨立完成。說明文雖平淡如水,但可藉助形象風趣的話語解說其中的道理,學生也會百讀不厭。
教師要把學生的活動變為「思維體操」,強調學生「跳起來摘果子」。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質疑或讓學生互相質疑,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思維來自質疑駁問。「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只有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出創新的沖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果教師還是讓學生在自己預選設計好的圈內打轉,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就都會受到影響,思維的獨特性會受到約束。反之,教師如果給予鼓勵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學生認識與表現自我的激情,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思維創新的成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於鼓勵學生質疑駁問,培養創新思維,還要促進學、思、疑、問、悟的有機結合。魯迅先生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生自身思維加工製作的過程。一個善教者正是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學生在課堂上敞開思想,各抒己見。課堂上出現了生動活潑的局面。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創新思維也得到培養。教師在教學中要發展求異思維,對學生因勢利導,不僅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轉變教育思想,提高創新能力
要想改變傳統的接受型教學為研究型教學,教師就要把「灌輸式」、「知識型」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智能型」教學;要讓師生互動中的每時每刻成為創新教育的過程。教師的提問應是富有啟發性的,學生的回答應是打破思維定式的;教師的評價有時應是有彈性的,學生的練習是要能夠遷移應用的;要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大膽走出課本,注重課內課外有機結合,在「大語文」中激活學生潛在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1.注重研究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語文研究性學習在師生間建立了一種新的關系。在這種新的關系中,教師要破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改變以傳授和灌輸為主要方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置身於參與者的位置,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的知識體系傳遞給學生,而是要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在自由自在、豐富多彩而又充滿挑戰的研究學習中得到發展,在平等、寬容、尊重、理解、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相互探討。
2.注重評價方法
創新教育,要有相應的評價方法。教師要改革目前「一卷定分數」的做法中存在的不足,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性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
卷面性的考核,側重靈活性和綜合性,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注重考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力性的考核,要設計靈活多變的考核方法來檢驗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性的考核,更要注重平時考查,把學生日常的創新表現、獲取的創新成果、個人創新思維與專項考核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教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要給予重視。
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提高創新能力,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
及時的鼓勵、贊揚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推動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能力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優化教學措施,提高創新能力
改革語文教學,需要教育的創新。教育創新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措施的創新。優化教學措施,提高創新能力,要充分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激發他們積極思維的興趣,解放他們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他們學習和探究感興趣的問題;要認真挖掘語文課程中的創新教育內容,開辟創新教育的渠道,採取多種方法,拓寬學生視野,加強學生實踐,為學生創造訓練的機會,讓學生從小「成功」中樹立信心,激發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1.精心引疑激趣
興趣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是學習成功的秘訣。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樂趣,依據學生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挖掘語文教材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體驗探知的全過程,體驗教學美;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慾望,推動學習的進程。
2.鏈接現實生活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鏈接現實生活,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創新能力。
學生積極思維後,再引導學生認識愚公這個典型人物是作者取於現實生活,又經過藝術提煉,想像加工而成的,從而逐步調動學生的興奮中心,使其積極思維。
語文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語文教學應與生活相聯系,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原有的知識基礎,將課文中的生活畫面、人物的喜、怒、哀、樂與學生的情感溝通銜接,以使學生產生共鳴,與作者共同感悟生活與人生。如此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學生的認識能力、聯想能力、創新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培養。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同樣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創新離不開想像, 創新必須以想像為基礎,只有豐富的想像,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聯系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敢於想像、敢於創新、敢於打破成規的訓練。而所有的訓練,都必須與實際聯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
鏈接現實生活的訓練,喚起學生豐富的想像,改善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改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轉變教育思想、優化教學措施。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從而提高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是網路知識的教學。這就要求一個語文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面,語文教師在自己的知識結構的建立上要廣泛攝取,而且作為一個開拓型、創造型的語文教師,應該走出教材,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吸取進步的社會主流思想,關注社會的進步發展,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深入生活,深入社會。
語文教學擔負著學生德育、美育的教育。「為人師表」,教師是表率,教師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人格都影響著學生。一個有豐富知識,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會激起學生對他崇敬,繼而熱愛他所教授的學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身教的奧妙就在於此。
一個教師應該有溫醇的愛心。只有對自己的工作有強烈的責任感、光榮感、自豪感,才能具有無私的奉獻。教書以教人為宗旨,時時都應以極大的愛心賞識學生,鼓勵學生,指導他們成長。每一堂課的導語要精心設計,每一篇要背的課文也都能背誦。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揚棄傳統教學方法,要在實踐中增加自己的知識容量,不斷地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時代需要開拓創新的新型的語文教師,現代教育者應該有現代觀念、現代人格、現代氣質。

Ⅷ 語文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1、不斷學習鑽研。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重視不斷學習、鑽研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組織性學習,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2、展開創新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師在創新教學中,應該慎重把握教學策略,結合目標導向策略,使學生在激勵中不斷成長。教師還需要重視創新教學設計策略的展現方式,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
3、認真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教師需要擁有獨特的文化修養,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專業的文學創作能力,比如按照主題創作,進一步提升文學創作的能力。注重良好文學閱讀習慣的養成及文學鑒賞水平的提升,努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的能力。

Ⅸ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

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能力的技巧:
一、重視語文專業基本功的培養

常言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打好基本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了准確、有效地傳授語文知識,教師自身必須具備扎實、良好的基本功,而這些基本功也非片面的,而是要在語文專業的各個領域和教學板塊都有較好的扎實的功底。
小學生還處於識字、記字階段,拼音、偏旁部首等漢字教學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重要板塊之一,這要求教師自身要對所教的漢字和拼音等能有一個准確無誤的讀法,並能用標準的普通話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督促了語文教師不僅要善於翻閱字典,熟悉教材,准確地教授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普通話語言功底,並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講普通話的好習慣。
中華文化是博大精深而源遠流長的,隨著教育的改革,語文學科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地位愈漸提高,語文課本的內容也更加豐富,這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語文和文化知識的空間,更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責任和任務。教人者必先自己對所教知識有著充分的理解,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自己先能達到教材的要求,不能因為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簡單就對自己降低要求。背誦詩歌、成語、文段是最基本的要求,作為教學的引導者,教師還要追求更深層次的東西,除了要掌握課本內的基本知識外,教師還要善於擴展,在教材的基礎上發掘解題技巧、分析課文的方法、記背詩歌的技巧等,教書育人從來都不僅僅是將表面的知識教與學生,而是通過一個個知識點發散相應的學習技巧,如此才能做到教與學的良性互動和共同進步。
二、深入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的孩子,了解學生是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教師才能知道如何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發揮教學的最大成效。
了解學生有許多途徑。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和生活狀態感知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發現性格各異的學生的不同的學習和生活態度;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課內外作業反饋或者實踐活動等,去發現學生不同的學習語文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私下找學生交流溝通的方式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訴求,了解學生對語文學科的態度及對教學的評價。教師了解學生,不僅可以透過學生來發現自己在教學工作上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更重要的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學習能力和態度等方面的差異來設計有層次、有難度梯度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分層教學,以達到教學的最高效。
三、提升自身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
基礎教育中的語文學科教學,是文化教學最重要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語文課堂也是文化傳播的一個縮影和手段。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涵養外,還要注重對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爭做一個全面的、有內涵的、有價值的教育工作者。
在教學的業余時間,教師可以多翻閱文學、教科類雜志,關注文學和教育方面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學習、領悟先進的教學理念,從文學作品中汲取專業和精神養料,拓展視野,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向學生們傳遞更多更好的語文學科相關知識。
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重視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這要求教師自身有一套集聚正能量的對人生的觀點,通過自己的教學和實際行動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生活道路。
四、重視和學習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
科技的發展走在時代前沿,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在教育界也不例外,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的引進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
教師進行教學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學習的過程,除了要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提升學科素養,教師還要不斷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技術,並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自己一步步地摸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法,還可以和同事們一起探究多媒體技術更便捷、更高效的使用方式,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提高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除了能將實際無法展現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形象地展現出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更多關於語文的課外知識。例如經典美文等等。現代多媒體能夠帶給教學的便捷很多,教師要勇於做一個探索者和開拓者,主動去學習和發現其中的奧秘,將越來越多豐富的教學內容和高效的教學方法帶進課堂,帶到語文的教學中。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其專業素養的好壞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成果的好壞。因此,教師提升專業素養是一個亟不可待的需要教師解決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也是多之又多,只要教師認真學習和改變,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深入探究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當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等,為了使教學過程進行得更順利,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豐富,以及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最多最有效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知識,教師要重視對自身專業素養和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教師要力求與學生共同進步,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忘關注和鑽研語文相關知識,多與同行探討教育方法,豐富自己的文化修養內涵,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的德育全面發展。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教師應帶有一個敢於創新、積極學習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

Ⅹ 初中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中學語文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中學教育的一門傳統學科,學習的內容多而雜,初中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學生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科增多,學習任務加重,學習時間也日見緊張,因此,語文教師要在初中階段讓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較大提高,教師必須尋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狠抓初中語文「雙基」教學實施的基本環節,培養學生識記能力

  1. 在備課中計劃。計劃是實施的前提。在備課時,教師要注重整體,顧及差異,在深鑽教材、吃透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後,在考慮學生可接受性和差異性基礎之上,進一步設計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特別是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方面的具體目標尤為重要。例如:在上《春》一課時,可設如下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以練習形式來檢查學生掌握生字詞情況。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標: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培養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引導學生積累課文優美的詞句,培養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對這些目標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學時才不會迷失方向。

  2. 在上課中細化。改變原來單一的接受式學習,倡導有效的啟發式和探究式學習相結合,獨立自主和合作學習相結合,這是新課程所強調的。有時學生能獨立解決問題時就讓他們獨立完成,當他們確實有困難、有合作的需求時才讓他們合作,不讓合作學習徒有形式,因為課堂不能光圖個熱鬧,而應該講究實效。我認為基礎知識內容,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之上,教師要作進一步的強調。比如在每節課的前幾分鍾,生字詞的正確書寫,應由學生自主學習後,教師又作進一步的考查或檢驗。

  3. 在練習中強化。教師的引導是重要的一環,但以「練習為主線」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掌握某一基礎知識內容時,必須要有足夠的練習才能保證獲得鞏固的知識。練習時要充分運用變式,即依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及學生的心理狀態來設計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各式練習題目,也就是要變換內容、形式和角度的練習來強化雙基教學。

閱讀全文

與教師如何達到語文能力培養的目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