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力量如何轉變為物質力量
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主要兩個方面,一是要內化於心,可以通過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並強化制度保障,形成個體意識、情感認同、信念形成、意志堅定。二是要外化於行。要落實、落細、落小,不尚空談,腳踏實地,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
『貳』 "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出自哪兒
馬克思說:「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在歷史運動中,事物的本質,照我的理解,一是時勢發展的大趨勢,一是大眾心理。把握到這兩條,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出自《思想如何變成物質的力量》
『叄』 物質的力量是如何從思想轉變來的
論文題目:
關鍵詞:馬克思 恩格斯 物質 力量
稍微熟悉馬克思著作的人都知道馬克思的一句名言:「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變成物質的力量。」①這話之所以正確,不僅僅是因為它是馬克思說的,而主要是它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這里的理論,應作廣義的理解,泛指一切來源於實踐而有系統的思想。我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一輯)的「前言」中指出:「凡夠得上稱為思想的,起碼應具備幾個必要的條件:(1)有實際針對性,是針對客觀存在的實際問題而做的思考,不是胡思亂想。(2)有系統性,對問題的發生、發展及其利弊,應對的方法,都提出見解,不是散漫無稽的只言片語。(3)有一定的影響,在社會上不發生任何影響的思想,在思想史上不可能佔有地位。」②
我是研究思想史的,對思想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自然是十分重視的。假如思想對於社會發展不起什麼作用,研究思想史就沒有什麼意義了。西方有學者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話有點誇張,但不無道理。歷史是人創造的,而人是有思想的,人們都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去行動的。盡管歷史所成就的模樣,並不是參與創造歷史的人們事前所預想的那樣,但也正因為歷史的創造者們思想各不相同,所以歷史才和他們每一部分人的想像都不一樣。由此,我們研究歷史的創造者們的思想,即追問他們是為什麼起而行動,又為什麼是那樣去行動,就不是沒有意義的。
思想是為應對現實問題而產生的。能夠產生思想的人,一般來說,不會是那些為求得起碼的生存而碌碌奔波的勞苦大眾,而通常是受過一定教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有比較穩定的生活來源,並可以享有超過一般生存線以上的生活條件的人。當然,即使這樣的人,也並非都能產生合乎我們前述三種條件的思想。思想需要訓練,沒有一定的訓練,很難產生有價值的思想。這就是為什麼迄今在我們所聞和所見的社會中,能夠提供出有價值的思想的人總是極少。至於能夠稱得上思想家的人就更少了。
但重大的歷史運動,總是有很多很多人參加的。那麼,這很多很多人是被什麼樣的思想鼓動起來的,是如何被鼓動起來的呢?在我們上引的那句馬克思的話之後,馬克思又接著說:「理論只要(能)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③在歷史運動中,事物的根本,照我的理解,一是大眾心理,一是時勢發展的大趨勢。把握到這兩點,看準了這兩條,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就能掌握群眾,思想就能變成很大的物質力量。在我國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百業蕭條,外受列強侵凌, *** 日削,國將不國,內部民不聊生,危機四伏。絕大多數人都感到,必須有某種根本的改變才能延續國命與民命。革命黨人和立憲派都看到了必須從根本上幡然改途,否則糜爛而已。雙方取徑不同,但從根本上改變制度、體制之意相近。所以,各能抓住一部分群眾,演出革命與改革的一幕一幕的歷史活劇:或者是屢敗屢起地發動武裝起義,或者是一波一波地掀起立憲運動的 *** 。而到了1910年,立憲運動一再遭挫折之後,立憲派也認識到,革命之危機已不可免。梁啟超發表《論中國國民生計之危機》與《國民破產之噩兆》兩文,表明他已認識到清朝必將滅亡的趨勢。所以,後來立憲派陸續轉變到擁護革命的立場上來,形成兩大勢力聯合,迫使清帝退位。
清末革命與立憲兩大歷史運動,很可說明思想變成物質力量的道理及其機制。由於王朝的政治腐敗,官吏貪庸,官府失去公信力,人民遂有思變之心理。而時勢的發展趨勢是必須做制度與體制的某種變革。這是革命黨人與立憲派藉以發動群眾,吸引群眾參加革命運動或立憲運動的客觀基礎在這種客觀基礎之上,革命黨和立憲派的領袖們逐步提出有系統的革命思想或立憲思想,再利用報刊、演說、相互間的串聯等方式和渠道,加以傳播,以影響和掌握群眾,使其加入到自己領導的運動中來。革命黨人還利用了明季以來深潛於民間的反滿心理,作為其動員群眾最有力的武器。而1910年後,立憲派之態度轉變,他們敏銳地覺察到時勢發展趨勢的變化和大眾心理的變化,及時地修訂其思想、路線和策略,造成清末兩大社會力量的合流,迅速摧垮清王朝。這一點,更有力地顯示出思想變成物質力量的歷史真實性。
但是,人們不應誤解,以為只有正確的理論和思想才有可能和有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事實上,錯誤的、有害的思想及理論也能變成物質的力量,因而造成巨大的社會災難。例如日本軍國主義者為實現其黷武和侵略的野心,也曾提出他們的思想和理論來影響和俘虜群眾,發動侵略戰爭。德國的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人,也曾提出他們的思想和理論以影響和俘虜群眾,奪取權力和發動侵略戰爭。人們何以會接受他們的錯誤的思想理論呢?這是因為,一方面社會時勢的發展並不是直線前進的,有時會發生曲折,甚至逆轉;另一方面,大眾的心理並非總是健全的,在某些社會條件下,人們的心理會發生扭曲。這時,錯誤的思想理論便會借機乘虛而入,在扭曲和病態的心理中發酵,像傳染病似的迅速蔓延開來。日本軍國主義者利用了日本人民對天皇的迷信與崇拜的心理,以及廣大民眾幻想迅速改變貧窮困苦的境遇的心理,發動侵略戰爭,給中國及亞洲許多國家的人民造成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希特勒及其納粹黨人,利用了德國下層群眾對現狀的極端不滿的心理,遂得以奪權上台,並進而發動侵略戰爭,造成世界性的大災難
既然正確和錯誤的思想都有可能變成物質的力量,並造成重大的社會後果,人們就不能不對思想及其後果抱持非常謹慎的態度。而要使大多數的民眾能夠對某種思想有一定的鑒別的能力,最基礎的工作就是提高教育的程度。在教育不發達的社會里,謠言和迷信總是有很大的市場。發展教育就是盡量地縮小這個市場。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應當大力提倡言論思想的批評自由。馬克思說,歷史從矛盾的敘述中清理出來,真理通過辯論而益彰顯。通常,用錯誤的思想欺騙和愚弄群眾的人,最怕公開的討論與辯論。所以,在一個言論思想可以自由討論和自由批評的社會里,錯誤的思想影響乃至俘虜群眾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我們自命可以產生思想的高層知識分子,應當特別注意訓練自己的思想,隨時用事實來檢驗自己的思想,虛心聽取各種意見,在討論與辯論中,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理,用真理的聲音去影響群眾,並在群眾的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思想的真理性。
注釋: ①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頁。
②見《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第1輯,第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③同①。
『肆』 當人們相信一件事物,會有各種理由說服自己 是什麼理論
期望效應,或者是羅森塔爾效應。
其實體現的就是暗示的力量。就是一個人若相信自己,不停的暗示自己能成功,提高對自己的要求,那其成功的可能性會變得非常大。
羅森塔爾的實驗: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說要進行7項實驗。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伍』 思想如何變成物質的力量
理論指導群眾,群眾行動就是物質力量;在革命中可以消滅敵人,在建設中可以生產物質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