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城》課文是蘇教版還是人教版
人教版。《長城》是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
㈡ 長城是說明文還是散文
長城是說明文哦,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㈢ 《長城》是一篇什麼課文
《長城》這篇課文是通過對長城的具體描述,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長城》為什麼不寫為《萬里長城》
「萬里」只是個虛數,這是一篇說明文,用它做題目不合適
㈤ 人教版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人教版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小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第十七課。首先我來談談我對這篇課文理解,這篇課文記敘了詹天佑在修築北京到張家口這段鐵路中,不怕帝國主義的重重阻撓,克服各種艱苦的困難,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英雄事跡。從而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段、句、詞,深刻理解課文內容。
(2)了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理解詹天佑是我們傑出的愛國工程師,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3、教學重點
了解詹天佑修築鐵路的過程,並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
4、教學難點
理解“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討論為什麼說“詹天佑士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說教法】
1、品讀 2、精思 3、感悟 4、演示
【說學法】
1、邊讀邊畫邊想,培養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增強其思維能力。
2、抓住重點詞句品味,體會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3、採取多種多樣的“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說教學過程】
這一篇課文可以設定為兩課時。下面我將具體說一說我對第二課時是怎麼達成我的教學目標的。在教學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將從以下四個環節做起:
一、復習導入,感知課文
對於課文的第一環節,我打算安排兩個小步驟。
1、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板書:傑出、愛國】
2、詹天佑的傑出體現在哪裡?他的愛國又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在修築鐵路中遇到哪些困難?怎樣克服困難?分別在哪些自然段?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板書:克服困難】
【這一步目的是讓學生在復習上節課內容的基礎上引出新課,在老師定向的引導下,一下子能捕捉住課文的重點段,然後再從重點內容入手,去仔細品味、剖析圍繞一個中心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每一個事例,這對全文來說起到了居高臨下,總覽全局的作用。】
二、精讀課文,品詞品句
1、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一節,我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自由去讀,從文中找出答案:
(1)、這段話主要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句話在這里起到了什麼作用?
(2)、詹天佑是怎樣做的?
(3)、詹天佑對工作人員說了些什麼?你怎麼理解?
(4)、遇到困難,他又是怎樣想的?
【這樣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定向閱讀,對中下等學生起到引路作用,對上等學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作用。閱讀能力差的學生,會在書上劃注出現成答案;能力強的學生,會邊讀邊想,准備概括出完整答案。這樣上中差兼顧,既避免了學生讀書漫無目的,走過場的形式,同時也向學生暗示著抓一段話中重點句子理解文章內容的閱讀方法。】
2、引導學生自己交流,先標出小標題,再抓住文中重點詞語進行品讀、理解、感悟。【板書:勘測線路】【這一步,是學懂課文的關鍵,不僅要引導學生完成思考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中的關鍵詞句,評議結合,揣摩作者的用意,體會文中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在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可以運用品讀法來進行。學生通過讀中悟,悟中讀,理解詹天佑堅持完成任務的堅定決心和頑強的意志。】
3、引導學生當堂歸納本段的學習方法:讀──思──議──讀:
【對於這一部分的處理,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時間。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
4、運用剛才的學法自學第5、6自然段。
讓學生默讀這兩段,畫出詹天佑遇到了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再標出這兩段的小標題,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開鑿隧道、設計線路】。為了加深理解我運用演示法,通過媒體出示課件,進行演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兩端鑿進法”、“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在第一課時就安排學生同桌討論,自己再畫一畫示意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有了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在此基礎上朗讀這段文字,就能夠更好的理解了。
【對於這一段的設計,我認為,讓學生先討論,再畫圖,然後讓學生通過演示,從視覺上感知,符合《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的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拓展練習,加深理解
在這一環節,我安排學生學習課文最後一段時,引導學生抓住“不滿”“提早”“有力的回擊”“贊嘆不已”感知詹天佑的偉大,【板書:有力回擊、贊嘆不已】並讓學生討論課後問題: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接著再安排課內練筆,寫出心中最想對詹天佑說的話,全班交流。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品讀、理解、感悟,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此時安排練筆正好升華了課文的主體。】
最後安排作業:就是拓展閱讀,找一些相關的科學家的故事讀一讀。
四、總結課文,升華課文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課文中的文字輸入到孩子的頭腦,使學生真正達到書入我心、我心用書的境界,力爭讓學生在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當然,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設計思路肯定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長城》是人教課標版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組課文都是介紹我國世界遺產的,要求學生能夠認真閱讀課文,想像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本著優化課堂教學的原則,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知道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三、說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與教學相整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以及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信息技術整合法”,以有關長城的視頻、圖片、等信息技術手段來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讓學生多讀,以讀促悟。
五、說教學過程
現在,我重點介紹這節課的教學過程:這節課我一共設計四個環節,首先是: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始,展示長城的視頻短片,[鏈接]之後用富有深情的導語進行過渡,如:剛才同學們看到的那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是什麼。(長城)【板書: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華夏兒女的驕傲!請全體起立!同學們,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登長城,一起去看——(生齊:長城);一起去游——(生齊:長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贊美——(生齊:長城)。【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一開始就把學生引入一種情境之中,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同時以教師自身語言的魅力去感染學生,去刺激學生,去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產生一種“我想學”的沖動。
(二)檢查生詞,突破字詞關,為學文做好充分准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哪些情況?
2、通過一個核心問題:“孩子們,其實作者在寫這些內容的時候,是有一定順序的。你們發現了嗎?”來理清文章的脈絡。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節的學習,學生能從整體上理清文章脈絡,感知文章內容。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長城遠景”教學
在教學長城遠景一段時,通過抓住“長龍”、“蜿蜒盤旋”、“一萬三千多里”這幾個重點詞語【批註】來引導學生領會長城的長、彎、大的特點。並滲透了寫作方法:列數字和打比方【批註】。其間穿插長城示意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使學生知道這樣寫,使文章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表達長城的雄偉壯觀。
2、“長城近景”教學
學習長城的近景時,出示給學生的是整段課文,這樣做,主要是針對中年級學段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段的訓練。
在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高大堅固”一詞,其中,通過句子的比較,【出示句子】體會長城——大,這一特點。向學生滲透寫作中如何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具體,寫生動。然後再利用形象的圖示來理解長城的另一個特點:堅固,主要採用讓學生到前面來進行批註的方法。這一部分教學始終遵循引導學生從整段文字的研讀中入手,去體會長城的特點。
3、“聯想”教學
在作者的聯想這部分教學中,先讓學生放開讀,讀到動情之處批註自己的感受,並以“哪些地方觸動了你的心靈”的形式匯報。如“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學生會用自己的體重來比較。“多少”“才”等詞語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由衷贊嘆。匯報完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並延伸: “同學們,當你讀到這里,你現在還是站在這長城上,請你閉上眼睛,(播放音樂)你想到了些什麼呢?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讓學生藉助想像再次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體會作者對偉大的勞動人民的贊嘆。之後,請學生把自己剛才想像到的直接用朗讀表現出來。這樣,整段的教學就形成了“以讀代講,以讀促情”的一個模式,同時利用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就突破了“展開想像,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一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朗讀,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鳴,然後再讓學生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並且再一次地齊讀課題,這一次讀課題是把剛才前面自己的想像,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都融進去並且讀出來,達到對課文更加透徹的理解。
4、資料補充。
其實,同學們,像長城這樣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在中國還有很多很多,(出示燈片)課文後面的資料袋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中國的世界遺產。請把課文翻到85頁,自己閱讀。當學生讀完之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書上的這些資料,你還想說什麼呢?”相信孩子們會發出慨嘆:“哇,這么多世界遺產呀!”之後出示美國前總統的贊譽(出示燈片)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也使後面的寫話練習變得容易一些。
5寫話寄情
有了前面對課文的理解和學生情感的共鳴,此刻學生的心裡會有好多好多話要說,於是設計了寫話寄情的環節,讓學生將內心深處的情感盡情的流露出來,其實這樣做,目的也是想體現中年級讀寫結合這個訓練點,提高課堂效率。
6、升華情感。
最後,使用聚光燈將畫面定格在長城上,(配上音樂)老師深情的總結:長城,已被寫進了國歌之中,更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根,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中華民族堅韌頑強、不屈不撓的意志。她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設計意圖:這樣,帶給學生一種前後呼應的感覺,讓學生一看到長城便會想起長城的樣子,便會聯想起古時候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是多麼的偉大,那麼,作為龍的傳人,他自己又是多麼的自豪和驕傲!這樣一來,課文會在學生的腦海里根深蒂固。
㈥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長城》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長城同學們可能都知道,但是在情感上是有一定距離的,學生無法去真切感受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艱難。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如何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教學中我的大致思路是先引導學生找出作者對長城作出高度評價的句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然後,以這句話為引子提出問題:「為什麼說長城是一項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接著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作者的聯想三方面理解感悟這個句子的內涵,從而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教完後細細思考,有這樣一些感受:
1、將抽象的數據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
從遠看長城引導學生感受氣魄雄偉時,學生談到了從一萬三千多里感受到長城很長,於是我相機補充了一個在課外搜集到的資料,二十多年前有一個年青人曾徒步走這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花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為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對長城長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又比如在引導學生感受一塊條石有兩三千斤重時,我順勢告訴學生,這兩三千斤重就相當於我們全班學生重量的總和,將「兩三千斤重」轉化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對條石的重量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然後再來體會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不容易也就水道渠成了。
2、創設恰當的教學情境,有利於學生感悟課文內容;
在本課的教學中自己感受比較成功的教學情境創設有兩次,一次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子「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先是選擇了一段曲子,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的描述,「你此時來到了長城腳下,你吃力地登上了長城,走在十分平整的方磚上,沿著城牆上兩米多高成排的垛子向上攀登,你在垛子前方形的瞭望口停下了腳步,蹲下身子去撫摸射口時,你若有所思地扶著牆上的條石緩緩起身」,盡量地通過語調和語速的變化帶著學生進入這樣一種情境,事實證明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成功的,當我問學生:此時的你站在長城上想起了誰?學生答道:「我站在長城上想到了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他們真是不容易」,於是我進一步啟發:是啊!這樣的想法是你們站在長城上,情不自禁地很自然地想到的。有了這樣的一個情感經歷,再來理解之前的那個句子可謂不攻自破了。第二次情境創設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不容易,通過一段音樂的渲染,然後通過我聲情並茂的朗讀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學生當時都比較激動,大部分學生都想到了古代勞動人民是在怎樣的將重重的條石運上山,修築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學生充分想像後我又即時補充了段文字資料(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所付出的代價),在一層層引導學生感悟後再讓學生來朗讀這段文字,這時候的朗讀就非常動情了,接連點的幾個學生都讀得特別感人,學生此時的情感是發自肺腑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干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干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長城》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的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的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於是我設計了從兩方面入手理解這個詞語。一是抓住課文中「從東頭的三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讓學生到地圖上去找一找長城經過的省市,讓他們感受這個數字有多長。二是補充資料,曾經有一個人徒步走長城,共用了508天。這樣這個數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學生心中厚實起來了。
在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時,我通過板畫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的結構,「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干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抓住「條石、城磚」補充澆築的東西來感悟長城的高大堅固。
在引導學生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時,這句話就成了我課堂教學中的中心句。接下來,引導學生從遠看長城、近看長城、建造長城的偉大人民三個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這個句子。在教學中,學生對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層層遞進,朗讀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在課的結尾,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面對這萬里長城你最想說什麼?」學生寫得還是比較精彩的。
:admin 這次聯教課,我們組選了第五單元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長城》。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扇窗口。在教學本單元課文時要將課文的學習和綜合性學習活動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查等活動中,提高語文能力,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
《長城》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以學生朗讀為主,在朗讀中感受長城長、高大堅固及氣魄雄偉的特點,在朗讀中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因此,我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對照插圖,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詞。
2、學習由遠及近,從不同的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了解長城長、高大堅固及氣魄雄偉的特點,感悟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於是我設置的步驟是:圖文對照,逐段學習。
長城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了解了它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聯想教學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再次叩問文本,與文本展開充分的對話。比如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沒有……沒有……」(設備的簡陋);「無數……無數……」、「一步一步地」(條件艱苦)。多種形式反復讀,引導學生體會無數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築長城時付出的血汗,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在充分的讀書後發揮想像,「你站在長城上,想說什麼?」以想像促說、促讀,充分感悟中心句,體會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的情感。由於時間的關系,最後對文本的拓展,我選取了一首詩歌讓學生吟誦,旨在讓學生的激情再一次砰發。但是沒來得及,使整節課不是很完整。
通過這次聯教課,通過黃校長和老師們的評課、議課,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很多的不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多讀,多說,多思,多寫。學生讀書後我應創設各種機會放手讓學生完整地講出自己的感悟,在學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後我再適時指導,不能害怕學生講不出而浪費時間。也就是說這種能力的培養既要有方法上的點撥,但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的實踐,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時間,「在下水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本領」。如果我們教師不多給學生機會,久而久之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樂於不善於思考問題而只會坐等教師講現成答案。這也許就是古人所雲「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吧。
另外語文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教育,應多把語文和我們情感認識更緊密地聯系起來,讓語文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裡。學習完這篇課文後,同學們都認識到了有形的長城的作用是抵禦外強,保衛國家主權。課文中長城的知識點學生也許能掌握得很好了,但長城是令中華民族驕傲和自豪的萬里長城,更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的象徵,我們國歌中就有這個新的長城,但是我沒有利用這個契機,及時恰當地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更與時俱進的愛國情感教育,從而進一步挖掘、引申出文章的更深層次主題──在我們心裡築起一座無形的長城,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保捍衛、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樣才能將課堂提了一個高度,學生胸中回盪的熊熊愛國豪情才根深蒂固,長城的精神才會世代傳唱,永放光芒。
《長城》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覺到,長城對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在情感上,空間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所以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把著力點放在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情感距離上,通過今天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這種處理還是比較恰當的。
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
首先請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長城給自己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學生在讀文後,體會到長城很長,我們討論了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之間需要經過的省份,感受長城之長,然後我又給學生補充資料說,曾經有人徒步走長城,用了兩年的多的時間,這樣把「一萬三千多里」轉化成學生可感知的形象,學生走出文本,又走進文本,一個來回,對長城的長有了具體的感知。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對於這一段的處理,我覺得要讓學生讀懂課文,充分利用課本資源,正好書上有一幅小的長城近景圖,於是我採取默讀的方法,要求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對照小圖,在圖上把長城各個部位的名稱和位置標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在讀課文時,圖文對照,邊讀邊看,讓學生理解文本有了一個依託,在這個依託上又加深了學生對長城的理解。讀懂了課文,對長城的高大堅固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艱辛。
這一點與學生在情感上的距離是非常大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我先讓學生讀這一自然段,說說你體會最深的句子,然後抓住「抬」「陡峭」「無數」「兩三千斤」等詞語,啟發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體會,特別是「兩三千斤」,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那一塊石頭相當於我們多少個小朋友重,有了這樣的對比,學生對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在沒有火車沒有汽車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肩抬手扛著這巨大的條石在陡峭的山嶺上勞動是多麼艱難的事,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
在充分說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讀自己想像,似乎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學生有的說似乎看到了許多人抬著一塊巨石艱難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說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懸崖,有的說似乎還能看到監工用皮鞭抽打著勞工,有的說似乎看到有人眼裡噙著淚,還要在勞動,通過學生的說,我感到學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了。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後結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後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並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禦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麼?」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後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自內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是一組世界遺產專題的課文。這一單元的文章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一扇窗口。其中《長城》是這組課文的第一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長城,感受其宏偉氣魄與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民族自豪感。課文共四段,按人的觀察和思維發展方式進行的:遠看長城——近看長城——聯想古代勞動人民——贊美長城和古代勞動人民。
備課時,我將這課的重點定為:在閱讀中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感受長城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的表達方式。在上課時,我充分藉助圖片,讓學生在充分的品詞悟句中感受長城特點和勞動人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我注重了信息技術的使用,收集了大量有關長城的圖片,音頻,視頻,運用了愛剪輯等軟體。
課文重點介紹了長城兩個特點,遠看像長龍,近看高大堅固。在讓學生學習這兩個特點時,我嘗試先從圖入手,再回到語言文字中咀嚼、品讀。如學習長城長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談感受,再抓住語言文字「一萬三千多里、蜿蜒盤旋」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理解長城高大堅固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了解了長城結構,「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分別在什麼地方?干什麼用?這為學生理解後面「勞動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筆。
在了解了它的特點之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通過讀感受它雄偉壯觀的氣勢。品味語言,由「站」「踏」「扶」這幾個動詞告訴我們,作者親眼見到了長城親身接觸到了長城,由這承上啟下的句子,產生的聯想是很自然的。在體會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個重點句,我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還剪輯了一個視頻插在中間。在體會勞動人民辛勞與智慧之後,我設置了一個說話環節,讓學生來贊美勞動者。最後進行總結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反思這節課,我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學生的朗讀仍需要加強指導。學生在朗讀時不能通過自己的語氣來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問題仍突出表現的聲音不夠洪亮、朗讀比較拖上。
2.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還不夠熟練,今後還得努力學習。
《長城》這篇課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組成,直觀的圖畫和具體形象的散文緊密結合,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教學本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的文章,四年級的訓練重點是讀文章想畫面,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基於這一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看圖、學文、想像相結合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我原本的教學設想是主要通過四步來落實的。第一步是引導學生看第一幅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在你眼中,長城是怎麼樣的;第二步,引導學生讀文中的描寫,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么長,這么氣魄雄偉的長城給描寫出來的;第三步,引導學生思考一下作者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寫長城的長,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第四步,邊讀邊想像文中所描繪的畫面,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落實第一步的時候,學生受課文描寫的影響,加之我氛圍渲染得不好,對他們思維拓展的啟發不夠,學生多數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很長」,「像長蛇」,「像長龍」之類的語句,思維拓展得不夠開。在落實第二、第三步的時候,課上我是把它們糅合在一起的,大多數學生能夠通過自讀,領悟到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列數字和比喻具體形象地寫出了長城的長。而在落實第四步的時候,也是這節課最欠缺的,就是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同時,想像文中所描繪的情景、畫面。這一問題同樣出現在後面品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一句。在指導有感情朗讀,和訓練學生讀寫結合的設計「你還能聯想到當時勞動人民修築長城的哪些情景?」相脫節。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讓學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些都是以後在教學中應該尋求對策,努力探索來解決的方面。
此外,在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個缺失,就是在學生發言時,師生對話缺少配合。班級個別學生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忽略老師的講解。這樣的課堂雖然顯得學生躍躍欲試,自主活躍,但無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思想的體會上有更深一層次的提高及升華。這也是今後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訓練和正確培養的地方。
總之,看圖學文中引導學生讀文章想畫面,師生對話中尋求和諧的秩序,這都需要我去好好努力尋求對策,努力實踐,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訓練。我認為我目前最為重要的是,精心備課,使理論依據、教材文本、學生情況並重,才能在教學中達到師生雙贏。
㈦ 人教版《長城》課文原文
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遺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長城》課文原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長城》課文原文: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長城》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2、技能目標:
(1)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2)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目標力求體現知識、技能、情感的多元統一,挖掘《長城》這一篇課文中的科學和人文內涵。)
二、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據28年前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長城。(板書課題)
(運用名人名言導入課文,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觀察彩圖,了解圖意。(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展示課本兩幅彩圖或直接用掛圖展示)
(1)介紹觀察點。運用教室的布置讓學生理解什麼叫觀察點。
第一幅圖的觀察點在哪裡呢?(在長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圖又是在哪裡觀察的呢?(在長城上)
(2)看第一幅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麼特點?(長、大、彎)再看第二幅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高大、堅固)。--(可以適當地引入遠景圖和近景圖的.概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剛才兩幅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圖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圖與第二自然段相對應)
2、分組討論: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為什麼沒有和它相對應的圖片?(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用什麼方法來描寫長城?(比喻)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註:學生可能無法說出來,老師應當適當地引導。
(2)作者為什麼列舉出一萬三千里這個數據?(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
(1)此景是作者在什麼地方(觀察點)看到的?(作者走在長城上)
(2)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結合課文來說)你知道它們的作用嗎?(根據文意和學生搜集的資料異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子、瞭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情入文,學習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面對這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觸摸著巨大的條石,腳踩著平整的方磚,領略那巧妙的設計時,你會想起什麼?(讓學生暢所欲言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為什麼說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結(提示:凝結是句中的重點詞語。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結成的。是因為:①條石多,多到數不清;②條石重,每塊有兩三千斤重;③沒有先進的運輸工具,就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④山勢陡峭。才在這里表示長城的建成是多麼不容易,飽含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3)再讀第三自然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齊讀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驕傲。
討論: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插圖,結合下列詞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子瞭望口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拓展延伸、開拓思維。
同學們,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徵,是世界偉大的古代建築奇跡之一。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知識,搜集相關資料,以《中國人的驕傲--萬里長城》為題寫一篇文章,介紹我們的長城。准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本文通過觀察彩圖,了解圖意-圖文對應-圖文對照-復述插圖,四次看圖相得益彰,讓學生受到了觀察能力的訓練,從中學會觀察的方法。通過拓展延伸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㈧ 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長城》是什麼代的長城
課文通過現代的視角,描寫了古代的長城。
這篇課文描寫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表現了長城的雄偉氣魄,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㈨ 小學課文長城原文
長城 遠看長城,象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從北京出發,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者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字,垛子上方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者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參考資料:小學四年級語文書課文:《長城》
查看全部19個回答
學習語文,免費全面學情評測,學習沒。
關注語文的都在看
學習語文,掌門1對1擁有10000+教研人員,1對1針對性教學,查缺補漏,快速提升!學習語文,初高中在線1對1輔導,好老師1對1輔導教出好成績。
上海掌小門教育科技..廣告
四年級。停學不停課,一節0元,在線一對一試聽課
關注四年級的都在看
四年級學大-19年輔導品牌,1對1補習/3-6人小班授課。專業老師,馬上咨詢,馬上搶占!四年級,9對1服務,免費陪讀。全國600多補習中心,就近入學。老師有限。
學成世紀(北京)信息..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小學四年級課文《長城》的全文是什麼?
《長城》全文如下: 長城 遠看長城,象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幾十公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者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字,垛子上方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得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侯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者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72 瀏覽11722019-09-13
我要小學中《長城》這篇課文(全文)
長城 長城,它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像一條長龍,飛過浩瀚的戈壁,穿越茫茫的草原,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最後,屹立在波濤滾滾的渤海之濱。全長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建築工程。修築在八達嶺上的這一段,高大堅固,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平整如寬闊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設有兩米高的垛子,一座連著一座。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遙相呼應。遙想當年,這里金戈鐵馬,浴血拚殺,戍邊的將士為固國安邦譜寫了壯麗的詩篇。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舉。登上長城,憑壁遠眺,群嶺起伏,朝霞輝映,長城猶如一條銀色的裙帶飄繞其間,在蒼翠的襯托下,它愈加明麗和壯觀,一股民族的豪情油然而生,不禁讓人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也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雙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它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 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文化遺產。「不到長城非好漢」!如今,長城在政府和人民的關愛下,容顏煥發,成了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它敞開寬廣的胸懷,迎接著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
瀏覽13662019-09-07
人教版第七冊課文 《長城》原文是什
長 城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3 瀏覽2962019-11-01
瀑布小學語文課文原文
瀑布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湧上岸灘, 又好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711 瀏覽64372017-11-27
小學四年級課本(長城)全文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多里就來到長城腳下。這一段長城修築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並行。城牆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台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牆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築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㈩ 四上語文《長城》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閱讀教學《長城》第一課時。
設計說明:
這是一課看圖學文的教學內容。它由兩幅長城圖片和一篇短文組成,表現了長城的雄偉壯觀和高大堅固,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本文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增加有關長城的知識,更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還可以指導學生如何觀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學習本文,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緊緊依靠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來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關鍵處給以點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觀圖品文--局部制畫--評議感悟”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個過程中,成為真正的知識發現者。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學生能感受到長城的雄偉壯觀、高大堅固,了解到長城的建築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學習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學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並能在閱讀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3、運用圖文對照的閱讀方法,學習本文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並學習在觀察中展開合理的想像。
4、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美之情,並能注意背誦積累語言文字。
教學重點:
理解長城的建築特點--氣魄雄偉、高大堅固,體會作者表達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
在閱讀中體會含義深刻的詞語:“高大堅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興趣。
1、師:上課之前先請同學們欣賞這一組圖片。多媒體出示長城的圖片。
2、學生欣賞圖片,師導入新課: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長城,象徵著中華民族的長城,華夏兒女為之驕傲的長城。從秦代到明代,從明代到現在,千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硝煙已經散盡,但長城依舊巍然屹立在中國的領土上。
今天我們從圖片中領略了它的風采,請你們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句子來說說你眼中的長城。
3、學生說感受。(美、長、壯觀、雄偉、氣勢磅礴等)
師過渡:長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吸引著中外遊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走近--(長城),了解--(長城)。
4、板書課題。
師:作者眼中的長城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長城》一課。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這就是批註。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2、指名分段讀課文(4個人),正音。
師:誰願意站起來為大家朗讀這篇課文?
師:看來預習很成功,4個同學都讀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長城是怎樣的呢?課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話,找到了嗎?
3、指名學生交流。
師出示最後一段話: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師:這句話中有兩個新語(描紅:氣魄雄偉、奇跡),指名學生讀准確。
自由讀句子,你比較關注哪個詞語?
氣魄雄偉寫出了長城的特點,氣勢。工程,可見非常浩大,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世界,不僅僅是中國,可見長城威名遠播,世界聞名。奇跡同上。
師:讀懂一句話可以從關鍵詞語入手,這是我們讀書的一種方法。
過渡: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三、細讀品味,積累語言。
1、請同學們再來讀課文,劃出相關的段落或句子。
師:誰先來與大家分享你的收獲?
2、交流。
(1)品“長”,感悟氣勢。
①指名學生讀句子說感受,師出示句子: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感受?
◆長
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多長?
一萬三千多里,同學們,你知道多長嗎?二十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長吧,來讀出你們的驚嘆吧,就讀“長”的這句,指名讀,齊讀。
我們的操場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長城相當於繞操場跑上35000圈,長嗎?來再讀。真是名副其實的萬里長城。一起讀。
(出示圖片)一萬三千多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經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到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9個省市,基本上貫穿了全國。難怪作者會用這兩個詞語來形容它: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出示)齊讀詞語。再讀句子。
◆ 氣勢
請看,這是一張長城遠景圖。從遠處看長城,除了感覺長,還有什麼特點?(彎彎曲曲、連綿起伏)
你們看,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隨著山勢而變幻。遇到陡峭的山嶺,它就直沖雲天,遇到低矮的峽谷,它就俯沖直下。它時而盤旋,時而筆挺,這樣的姿態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紅蜿蜒盤旋)非常正確,齊讀詞語,讀出它的意思。
像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有氣勢啊!誰願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美,這種氣勢。齊讀。(不錯,美中有氣勢。)
②、回歸“奇跡”。
這樣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過渡:我們繼續交流,文中還有哪裡可以說明長城是個奇跡?
(2)品結構,感受巧妙。
①指名讀句子說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寬)
師:是呀,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而且五六匹馬可以並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堅固。
(齊讀這部分)這一段,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構造。
看看作者分別向我們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圈出來。(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請同學們細讀第二段,在上面的插圖中找一找,標一標。
③出示長城近景圖。這是長城的近照,誰上來指著圖片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指名板演)評:真會讀書!你已經讀懂了長城的構造了。
④想像一下,在戰爭中,這樣的設計有什麼作用呢?(城牆高,易於防守;垛子高,躲在後面安全;城台可以讓士兵養足精神等)
這樣的設計讓你們感受了什麼?(巧妙,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長城用它獨特而巧妙的設計,高大而堅固的身軀,一次次地抵禦了外族的侵略,保衛了祖國的領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像這樣的設計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你知道這些的時候,你想說點什麼?
⑤回歸“奇跡”。
讓我們在此由衷地贊嘆--齊讀“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四、總結升華。
1、(出示圖片)長城不僅震撼著我們,也震撼著全世界。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
出示: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美國前總統尼克松)
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兩句話寫下來。
2、出示句式,學生配樂寫話。
長城, 。
3、開火車交流,匯成一首詩。
4、有一個小詩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寫下了一首奇麗的小詩,出示:長城啊,長城!
你像一條巨龍,盤旋在崇山峻嶺,
你如一座堡壘,為中原大地遮風。
你似一座豐碑,見證炎黃子孫的智慧。
長城啊,長城!
我為你歌唱!
我為你自豪!
我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跡之一”驕傲!
學生齊讀詩歌。
教後反思:
新課標提出要轉變教師角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變讓我學為我要學。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努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1、復習引入的方式有所改變。以往開課後教師直接採用提問式分別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詞語和理清文章脈絡。而今我採用學生齊讀課文,整體回顧,再自由匯報的方式,既檢驗了學生預習所學所悟,又發揮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情趣,給予學生更多的展現機會,更有利於新課教學的開展。
2、教學思路遵循人的思維習慣,從整體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後再回到整體感悟的高度,使知識形成體系,情感產生共鳴,思想得到升華。
3、依據教材為例,合理安排學習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內容各具特點,學習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寫長城遠景,文字簡短、凝煉,適宜背誦。第二段描寫長城近景,介紹詳盡,方位明確,最能突出長城設計和建造的精良,適宜研讀、繪圖。第三段抒發了作者登長城的感慨,適於讀中體會。第四段內容是對長城存在的意義進行高度概括和贊嘆,最適於發揮學生的拓展思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此,採用了討論學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