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教學中如何使用語文教參

教學中如何使用語文教參

發布時間:2022-12-31 22:21:39

① 如何有效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這是許6569 小能熊365日寫作計劃的第22篇文章)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覺得我忽略語文課本多年。通過最近聽課,再反觀我自己的課堂,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怎樣有效的使用課文:

一、在正確理解教科書的基礎上,高效地利用教科書

語文課本是進行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教學資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載體。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到教科書的重要作用。,正確理解課本內容,認真發掘其教育價值。

在備課時,我們必須深入教材,鑽研教材,設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而不能僅僅靠一本教學參考書,在不深入理解文本,挖掘內容之時把教參中的內容寫到教案中,上課時再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統一的標准上來,這樣,也就談不上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了,更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們稍顯要把初中階段8冊教科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全面了解教材的結構、框架,然後把握每冊書的側重點,再了解每個單元的內容。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承擔著不同的教學重點,了解了每個單元的重點,才能抓住教學的主要內容。其次,我們還要對每篇文章進行研讀,在不依賴任何參考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自己閱讀,去感受文章的思想內容、明確教學的要點;然後,參考相關的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最後,結合近10年河南省中考語文的命題導向合理安排內容和課時,有效的使用教科書。

二、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合理地使用教科書

1、根據語文教科書中選文多義性的特點,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每個學生由於興趣、愛好、思想、情感、成長經歷和背景的不同,對文章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根據教材的多義性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培養他們自己獨立閱讀、思考並形成自己觀點的能力。

2、深入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充分發揮教材在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訓練閱讀能力等方面的導向作用,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發展。由於學生的性格愛好不同,必要的引導不可少。某日聽課的一個片段現記錄如下(《故鄉》):

……

師:魚怎麼會有腳呢?

生:有!

師:什麼魚?

生:娃娃魚。

師:真是見多識廣!我想跳魚也有兩只腳,你們看到過沒有?

生:沒有。

師:這說明什麼問題?書上怎麼說的?

生:說明閏土見多識廣,閏土心裡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

……

「跳魚有腳」是課本中的一個細枝末節,在教學中完全不必要拿出來討論,可是學生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們那個老師又不能置之不理。她引導的十分巧妙,既幫湖州學生解決了疑問。又有效地發揮了課本的作用。

3、尊重教科書,深入挖掘教科書。

語文課本上的選文具有明顯的教育目的,我們備課的時候不能偏離教科書的本意。

4、對課本進行選擇、加工、改造、運用,充分發揮其例證和憑借作用。

課文是很好的例子,通過一篇文章,實現舉一反三、為我所用,跳出文本,能發揮出語文課本的教育教學價值。

三、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

仔細閱讀現有的語文教材,會發現其有很大的開放性和彈性,所以,我們在使用語文課本時應根據教學中的實際,學生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科書進行加工和重組,最大限度的發揮課本的作用。我在設計《變色龍》一課時按照廣為流傳的「四個學說」設計,李老師設計的教案按照中考對於小說類考題常考的考查內容設計。但都達到了我們預先設定的效果。

四、正確處理教科書與課外學習資源的關系,防止脫離教科書任意拓展

語文課程資源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課本與課外學習資源的關系。課外學習資源應在完成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目標與課內學習資料應保持一致,在難易程度上應與學生的學習水平相適應,不能與教材內容並重甚至高於教材內容資料。所以,我們在設計「拓展延伸」環節和「課堂作業」時應慎重考慮。

② 淺談如何使用好語文教材

語文目標確定以後,教材就是實現目標的載體之一,並且是極為重要的載體。作為語文教師來講,只有認清教材的基本功能,才能用好教材,才能達到使用教材所應達到的高度。 首先,使用教材,必須認清教材的思想政治功能,注重通過教材的使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良好的情操,堅強的意志,健康的心態等等,這些同樣也是語文人文功能的具體化,也是語文教材育人的語文教材素質觀的具體體現。 其次,要重視語文教材的學科功能:葉聖陶先生認為,最要緊的是教者學者都要認清楚:教科書不過是個綱領,是賓,真實的事物才是教學的材料,是主。教明白了教科書,清楚了教科書,算不得數。必須學者真個懂得了真實的事物,方才是教者教到了家,學者學到了家。(葉聖陶:《讀教科書不是最後目的》;《葉聖陶教育文集》第二卷,)在這段話中葉聖陶先生明明白白的論述了教科書不是學科的全部,相反教科書在學科中只是處於「賓」的地位,因此葉聖陶提出了「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論斷,正如他所說的那樣,「課本只能當工具看,當手段看。 通過這些工具和手段,使包含在里頭的種種東西在學生的思想、意識、行動、工作方面起積極的作用,這才是目的,教師要盡責任,就得努力達到這個目的。」《課程標准》同樣指出,「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因此,在語文學科中,語文教材的功能應該是學生學習語文,形成語文素養,具有語文能力的一個教學載體,學習教材不是目的,而應該憑借語文教材這個例子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三、思想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相結合。葉聖陶說:「語文課本是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同時有一項特殊的使命: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在這里,我不大願意說『知識』)這兩者不能偏廢,而且應當聯系在一起……」 ,毫無疑問,任何文選都是有思想性的,但作為語文教學能講,還必須通過文選這一載體,來「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良好習慣」 ,所謂文道結合的原則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教材是例子。比較各個學科,語文課不同於其他的課:數學、物理、化學等課本,材料是一定的,各科的「教學大綱」都規定好了,語文課本的材料是課文,課文實際上是舉例的性質,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舉一反三,絕對不能就教材講教材,要善於引導學生利用文本舉一反三,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形成較好的聽說讀寫能力。 《課程標准》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要。」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③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一、充分開發與利用好教師資源
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選擇和利用,而且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典範,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充分把教師的情感資源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如教《盧溝橋烽火》、《我的戰友邱少雲》、《豐碑》等愛國篇目時,彷彿親眼目睹英雄們或昂首闊步走向敵人的屠刀,或用自己的胸膛勇敢地撲向正在噴射著子彈的槍口,或在敵人嚴刑拷打之下視死如歸的英雄形象,胸中湧出對英雄的崇敬仰慕之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動,才能以這一感動走向學生,激起學生學好課文的情感。
二、充分開發與利用好校園環境資源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合理的校園布局、優美的校園環境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身心的愉悅、美感的熏陶,而且為學生學習語文描繪一幅多彩的畫卷。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內容,也為學生語文學習創設了良好的空間與載體。關注校園文化,品味校園文化,帶給學生的將是無盡的語文養料。一塊標語牌本身就是語言的精華所在,引導學生感悟,使學生體會到語言的精練和表現力;一處處名人名言催人奮進,發人深省;一條條文化長廊是語文知識的海洋,引領學生在語文世界裡遨遊。如《九寨溝》、《三亞落日》等一些優美景物描寫的課文或相似的景物寫作訓練,可以以校園為直觀對象,掌握寫作方法,體會優美景物。
三、充分開發與利用好社會資源
要開發與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學語文,生活是學生學好語文的最好的教科書。組織學生春遊,參觀紀念館等各種校外活動,體會家鄉的優美景色,了解家鄉的自然風貌,懂得家鄉的革命歷史等,從中學到許多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愛自然、愛家鄉的感情。例如:在教《小鎮的早晨》一課前先布置學生進行目的性觀察:觀察早晨的鎮上有哪些人物?有哪些景象?發生了哪些事?要求各選擇一個側重點進行觀察。上語文課時,由於學生有了素材積累,便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交流,交流自己所觀察到的景象,交流自己對此的感想……真所謂暢所欲言,掌聲不絕,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為社區服務,如當讀報員,為身邊的小朋友、老人讀書報;當宣傳員,為社會出好宣傳板報。在宣傳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增長知識,增強能力。
四、充分開發與利用好學科資源
語文學科具有鮮明的綜合性特點,這決定了它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在開發與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時,必須打破僵化的學科框架,完善學科體系,讓學生從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中,利用好學科資源。例如,在教學描寫「春天」的課文時,可以溝通語文學科與美術、音樂學科的橫向聯系,圍繞「感受春天」這個主題,讓學生吟誦描寫春天的詩文,描繪春天的畫卷,歌唱春天的歌曲,促進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④ 如何專業的使用語文教科書

一、對教材進行有效的重組

有效的重組教材,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地把教材中或教材之外的有一定聯系的文本組織起來有效使用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利於開展比較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合作性學習等學習活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有利於促使學生加強記憶和深入思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為教師教學的有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和學生的發展實際,突破現行教材以單元編排的局限,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實效。(1)以主旨相似作為重組依據。從思想文化內涵上的交叉點和聯系點出發,在語文教材中為課文文本找出其他的類似文本,進行比較閱讀。可以按主題整合,並進行有價值的分類。這樣的整合使原本散亂的單篇教學呈現出了新的格局,在一個較小的平台上解決了語文教學零敲碎打的弊病,為初中語文學習呈現的嶄新格局。(2)以題材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整合同冊書「課外古詩詞誦讀」中王維的《渭城曲》、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別詩。(3)以體裁相似作為重組依據。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已經將《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和《滿井游記》編為第六單元,還可與《桃花源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等文章進行比較,進一步了解「記」是古代一種常見文體,可寫景可記事,還可說明和議論。(4)以作者作為重組依據。一個作家的風格自有其穩定的一面,但作家在成長及作品產生過程中都必然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從而打上時代的烙印。因而對同一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會使學生領悟到知人論世的重要性,以培養其正確的思維方式。

二、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整合

整合教材是指在有效的使用語文教材的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據,把教科書這本小書與生活這本大書融為一體,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的聯系,使語文課程更加豐富多彩。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增強開發課程資源的意識,增強課程資源整合的能力。首先,要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語文是一門包容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若能因勢利導,那麼語文課堂將會充滿活力和魅力。正如陳鍾梁先生所說:「語文教學需要『雜交』,教學也是一種生態,遠親繁殖有利於培育良種。」只要教師用心而且有一定能力,學科間的溝通融合就會變成語文課堂教學的現實。其次,語文學科要與生活相聯系。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的觀念。溝通課堂內外,聯系教材與生活。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均是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才能激活學生記憶倉庫中的素材,才能增強學生生活體驗對語文學習的推動作用。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可與校園生活聯系;而《背影》《我與地壇》等就可與家庭生活對接;而《唐睢不辱使命》等則可以與社會生活呼應。在進行教材與生活聯系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努力突破狹義課程教學的局限性。

三、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延伸

(一)利用背景資料豐富教材資源

老師的每一堂課都是創造,不能局限於教材提供的那些信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給學生提供或讓學生去查找、搜集相關材料的機會。利用背景資料可以激發學習情緒,渲染課堂情緒,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奇妙的克隆》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克隆」,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克隆」的資料。在課上讓學生展示相關資料,加深對克隆知識的了解。使學生對當代最新科技成果——克隆有所了解。這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無形中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根據教學目標挖掘教材資源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拓展延伸教材必須立足於教材本身的開放性,以教學目標為重要保證,一切圍繞目標教學。以教材為活動框架,搭建學生合作探究的平台。例如:八年級下冊課文《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都藉助「美味」傳遞出了豐厚的飲食文化,而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到民間采風去」。因此,可以通過這些教材帶領學生去探究本民族、本地區的精神內涵,搞一次《舌尖上的重慶》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語文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樂於參加,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思,挖掘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影響極大。

⑤ 語文老師備課都要用的教參具體叫什麼

《教師用書》。《教學參考書》是以前(大約10年前)的叫法了。
《教師用書》中包含對教材處理、教材內容分析的參考意見。有參考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直接按照裡面的內容授課。

⑥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教參

重點不會時用
課堂上不要用
如果你是老師課堂上可以把教參記下
如果你是學生
就不要用

⑦ 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有效使用教科書

語文教材是課程資源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育行為實施中最常規最主要的媒介和載體。我們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正確地使用語文教材。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是否正確把握和駕馭語文教材的教學,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成敗。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語文教材,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讀、背、寫、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要靈活使用。二、 語文新課程標准強調閱讀的整體性,在教學目標中特別強調「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要處理好整體感知與局部切入的關系,要做到整合教材,重點講解。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該通讀教材,弄清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句段或關鍵詞語作為切入口,來帶動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對文本的結構、作者的情感、表達所用的語言及修辭的研究,甚至段落的切分、標點的運用,一個字、一個詞的推敲,常常會對深入理解整體意義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文學作品的「教學建議」也提出「重視對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感知和把握。這是基於閱讀鑒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的特點而提出的基本原則,是符合閱讀鑒賞基本規律的總體要求。四、仔細分析教材。 把同類的文章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專題研究,我們可以設計成以下幾個專題來教學:現代詩專題,古代歷史傳記散文專題,寫人記事散文專題,新聞專題。五、閱讀教學的實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視野、知識背景和理解能力。 閱讀是對話,對話存在於讀者與文本之間,同時受著讀者和文本的雙重製約,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文本的確定性是對話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敢於引導,善於引導。首先,要創設自然生成問題的氛圍,使學生有「疑」敢「問」;其次,對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及時作出判斷,想一想它有沒有價值,跟文本有沒有關系,與教學目標有沒有聯系,值不值得討論探究,然後作出調整。要重視理解性閱讀,因為,我們初中學生還沒有成長為一個「理想的」讀者、「有能力的」讀者,因此,選擇展開對話的適當層面。六、在作文教學中處理好觀點正確與感情真實健康的關系;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感情真實健康是第一位的。我們應重視課標規定的目標中「書面表達要觀點明確,內容充實,感情真實健康」「表達真情實感,培育科學理性精神」等要求,為此,強調學生要「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有感而發」「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寫作慾望。這樣,自然就把寫作教學的過程看成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寫作心態和良好的寫作狀態,在寫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過程。七、在語言表達上,處理好基本功與有創意地表達的關系; 新課程強調有個性地表達,鼓勵有創意地表達,這與重視語言表達基本功並不矛盾。表達與交流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實際的表達交流能力,具體來說,就是課標「教學建議」中所說的:「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寫作教學要重視表達實踐,把力氣花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實際能力上,善於觀察生活、體驗情感、搜集素材。 八、 處理好課堂內外結合與課外延伸學習的關系; 把課內和課外結合起來。每個單元,都安排專題研究,每個星期,我們都可以安排時間進行課外延伸。可以安排在星期天,也可以安排在早晚讀,這樣就不佔用教學課時了;最後,每個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收獲與同學交流。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能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正確運用教材,正確的進行教學。

⑧ 如何有效地運用教育網路資源學習語文

一、深刻認識網路課程資源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對網路世界是極其感興趣的,而網路資源也是極其豐富的,如果將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能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網路課程資源會給中學生帶來無窮的益處。普通的中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夠局限於自己的學校和一些課外書籍,傳授知識的老師始終只有幾個。網路課程資源共享,它就像一個聚寶盆,可以從中最快地查找學習資料,可以學會更多課堂外的知識,並靈活地運用課內知識,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中學生的創造力。網路課程資源還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在網上接受老師的教育,有什麼問題,也盡可以隨時請求老師的指導。學生在利用網路課程資源進行自學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選擇學習內容,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學習的順序和進度。利用網路課程資源,學生就可以在網上進行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習題指導……這些資源讓學生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二、 正確把握網路課程資源特點
網路課程資源的全面性、多樣性及易操作性使語文教學不再拘泥於課本,拘泥於教參,而是面向社會的「大語文」,由此及彼、以點帶面的擴散性思維是其突出的特點。豐富的信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閱讀對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重點,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與發揮,可以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拓寬了「大語文」教育的天地。不難發現,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利用網路課程資源開展語文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學習理念,已經為大多數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認同。
三、合理使用網路課程資源
網路課程資源的使用給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延伸空間。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當以課堂教學為主,網路課程資源為輔,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思想指導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研究,來豐富教育教學活動,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效。
1.利用網路課程資源讓語文預習更高效
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課文已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的重視。
葉聖陶先生曾對預習做過這樣精闢的論述,他說:「預習的事項無非翻查、分析、綜合、體會,審度之類;應取什麼方法,認定哪一些著眼點,教師自當測知他們所不及,給他們指點,只是實際下手得讓他們自己動天君。因為他們將來讀書必須自己動天君。」由此可見,預習決非一般意義上的通讀和瀏覽,而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它需要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課文,去開展觀察、識記、聯想、想像、辨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去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在已獲得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指導下,利用各種學習條件和途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要「運用自己的心力,去嘗試了解」新的學習對象。
在學習課文《恐龍無處不在》之前,我在字詞、朗讀等基本預習的基礎上,向學生新增了幾點預習要求:(1)你知道哪些關於恐龍滅絕的說法?收集一下吧;(2)觀看恐龍的圖片;(3)你了解到的恐龍是什麼樣的?這些有吸引力的問題讓學生迫不及待地上網搜索,並將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整理,上課時,大家都忍不住興奮地與老師同學交流、分享。思維很活躍,發言也很踴躍。恐龍在孩子們眼裡變得不再神秘,恐龍的那些未知的奧秘激起了他們更強烈的探索慾望。就這樣,使得原本一篇枯燥深奧的科普課文變得淺顯易懂,生趣盎然。
利用網路課程資源能讓語文預習更扎實、高效。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預習,可以把學生的學習推到了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學生通過自奮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課時學生便會拿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相印證,這便會使學生經歷一連串的心理感受,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當他們「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和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
在引導學生預習中,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中的課件,觀看課文動畫,聆聽課文朗讀。精美的動畫,感情的范讀,立馬便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起來了,對學生的自學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同時,在「資料庫」中還有許許多多色彩紛呈的圖片、淺顯易懂的文字以及充滿動感的動畫以及相關網站。學生可根據內容確定瀏覽主題。如《月亮上的足跡》一課,網路資源里有大量介紹月亮的資料,還有許多月球的圖片,學生一點擊進去,就看見了各種美麗的月球圖片,心情激動,興高采烈。網路資源向學生呈現了豐富多採的教學信息,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能縮短學生的認識和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在學生心中喚起強烈的真實感,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凡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濃厚的興趣。」可見,利用網路資源,有效地啟動了學生進一步求知的內因,從而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得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2.利用網路課程資源,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處理資料的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圖書、雜志、電視等媒介雖含有豐富的信息資料,但都不及網路的容量,也比不上其更新速度,利用網路資源搜集處理信息,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既學會搜集處理信息的方法,又培養搜集資料的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我教會學生去搜集、整理和使用資料。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查閱網路課程資源,課堂上交流,實現資源的共享。語文的學習本身就是閱讀、積累、交流、表達的過程,誰能佔有豐富的資源,誰就能獲取語文學習的優勢,久而久之,嘗到了資源的甜頭,自然就會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從而將一本不厚的教材讀厚、讀深。
如:在教《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和《神奇的克隆》這兩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花、克隆技術等,課前我讓學生從網上搜索資料,認識有關花的顏色與克隆技術的神奇之處。學生們都很感興趣也很好奇,所以都積極參與。課堂上讓搜索到資料的學生介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給同學聽。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在無形之中就學會了課文。通過搜索資料認識陌生的東西,學生學起來容易老師也教得輕松,這就是利用網路資源的好處。
3.利用網路課程資源,擴大課文信息量
根據《語文課程標准》教材編寫建議,選入教材的課文應「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古今中外,許多優秀作品能夠跨越時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可是,因為這些優秀作品內容有的距離學生太遠,不能讓學生們很容易地領悟,而豐富的網路資源,可以重現悠久的歷史,可以凝聚燦爛的文化。利用計算機網路這個時代的平台,在閱讀「時差」較大的優秀作品之前可以獲取盡可能多的有用的信息。
如《雲南的歌會》這篇抒情散文描寫了我國雲南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聚集在一起,即興歌唱,互相問答,游戲傳情的生活情景,蘊含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對於學生來說,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民族風情與他們相距甚遠,僅僅依靠課本插圖和課文內容,是無法讓讓他們了解和體會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的。所以,上《雲南的歌會》這一課之前,我先布置孩子們預習,利用網路資源,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我國共有多少個少數民族,他們各自的服飾穿戴、民俗風情、音樂舞蹈、民族語言等有什麼特點。孩子們通過查閱之後,獲取了大量相關信息,有的甚至還饒有興趣地做成了一張民族風情展的小報。這樣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局限於課本上的那一點點東西,而是獲取了更廣闊的知識空間。
可見,多媒體網路便捷的搜索方法和豐富的信息,擴大了課文內容上的信息量,不但使學生學得趣味盎然,而且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⑨ 如何使用教材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理念,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佣教材教」就是根據課程標准要求、教學目的和學乒實際,將教材作為「典型例子」,充分高效地開發扣利用其資源,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至少要做到兩點:首先,具有「用教材教」的教學理念,強化通過教材這一「例子」。教會學生學習的意識。其次,敏銳靈活機智地發掘利用教材「訓練場」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現代教學的基本理念,也是現代教育對教學的基本要求。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是教教材,學生是學教材,考試是考教材,教學內容固定不變,教學模式千篇一律。結果,學生對這一篇篇課文倒是「熟能生巧」,即所謂「學會」,但面對新文本卻又是滿目陌生,一片茫然。即不「會學」。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在於師生只會「教(學)教材」而不會「用教材」。因此,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必須學會「用教材」,才能真正教學生「會學」,培養學生語文能力。
新課程標准明確要求,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教學目的和學生實際,將教材作為「典型例子」,充分高效地開發和利用教材資源,實現教學目標。作為語文學科,教材本身只是「範例」,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於通過這「範例」,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學習」,為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至少要做到兩點:
具有「用教材」教學的理念,強化通過教材這一例子」,教(學)會學習的意識,只有這種「理念意識」的導引,我們的教學才能成為自覺的活動。
靈活機智地發掘利用教材「訓練場」,教給學生語文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進而提高學生語文素質。例如:吳祖湘的《古代小說的發展及其規律》,涉及「從此。小說便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了,但作為史的志怪志人傳統也並沒有中止」,就可以讓學生思考回答,「中止」能否換成「終止」、「停止」之類。為什麼?以培養學生「同義(同音)詞的辨析和選用」能力。張志公的《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涉及「這可並不是說對於什麼樣的人說話可以大模大樣,對於什麼樣的人說話要低三下四」的語句,應該讓學生解釋加點「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因為句中加點成語是活用。不能解釋為一般常用義,而要析解為特殊的「活用義」,進而讓學生掌握解詞用語的基本方法——依據具體語鏡,以訓練他們「用詞」的能力。鄧小平的《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涉及「如果中國把四化建設能否實現放在香港能否繁榮上,那麼這個決策本身就是不正確的」,還可以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把後一個「能否」去掉,為什麼?以訓練他們「語病辯析和改正」的能力。魯迅的《祝福》中有一個刻畫臨死前的祥林嫂肖像的句子:「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可以讓學生思考:「空的」本應在中心詞「破碗」之前,句中為何置後?而後讓學生懂得,這是「定語後置」,意在強調突出「空的」——祥林嫂已被剝奪得一無所有,從物質到精神,從而掌握「句式變換和選用」的基本原則方法:常式句,單句重點在於「主語部分」,復句重點在於「後一分句」;變式句,不論單句還是復句,重點都在於「移位」部分,以訓練他們「用句」的能力。學習《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一文,可以讓學生根據相關內容,給「語言」下定義,進而和學生一同分析總結「定義」的基本原則和形式,以訓練他們「綜合」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李樂薇散文《我的空中樓閣》,用語極為精美,其中「我外出,小屋是我快樂的起點;我歸來,小屋是我幸福的終點。往返於快樂與幸福之間,哪兒還有不好走的路」之類語句,就值得給學生另選題材「仿寫」練習,讓他們掌握「仿寫」的要領:內容符合要求,句式一致,手法(主要是修辭)相同,以訓練他們的「修辭」能力。鑒賞柳永名詞《雨霖鈴》時,就可以讓學生分別以「愁苦」和「喜悅」為重心,擴展「今朝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鳳殘月」的名句,進而與學生共同分析總結「語句擴展」的規律方法,以訓練他們的「聯想想像」能力。教學張志公《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涉及修辭的基本標准「得體」時,就可以進行有關「語言得體」的設場訓練,以提高學生說話能力,進而可以讓學生以「生活中的語言修辭」為話題作文,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寫作水平。教學呂叔湘《語言的演變》,涉及「莊子里說:『哭泣無涕,中心無戚』。可是到漢朝已經指鼻涕了,王褒《僮約》里說:『目淚下,鼻涕長一尺』。」之類時,就可以提醒學生:其中標點用法有無錯誤?若有錯誤,請改正。(因為其中兩處引用語後的句號均應放在後引號內)進而讓學生掌握引號的用法,以培養他們「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可見,諸如此類的語文訓練場比比皆是,隨處可設,就看我們是否有心「會用」。
因此,「學會用教材」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時代社會的迫切要求,對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閱讀全文

與教學中如何使用語文教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