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書陳勝世家下一課是什麼

語文書陳勝世家下一課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02 03:26:06

① <<珍珠鳥>>,《陳涉世家》,《沁園春 學》,《最後一課》分別是什麼文體,作者,什麼家

《珍珠鳥》 散文 馮驥才 當代作家和畫家
《陳涉世家》 紀傳體 司馬遷 文學家和史學家
《沁園春 雪》 詞 毛澤東 革命家和文學家
《最後一課》 小說 (法)都德 著名作家
《最後一課》還有鄭振鐸的那個版本,是散文,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

② 語文筆記:《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對》《出師表》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先後輔佐劉備、劉禪父子,為創立蜀漢基業、為「興復漢室」統一天下的大業,北伐曹魏,耗盡了畢生精力。諸葛亮在輔佐劉備、劉禪父子中取得的業績和忠於蜀漢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受到歷代人們的稱頌。而諸葛亮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與其著名的《隆中對》(也稱《草廬對》)的戰略決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隆中對》是諸葛亮對漢末時代風雲觀察的傑作、蜀漢政權立國的建國方略,同時也是諸葛亮善於審時度勢,決策北伐的戰略方針。本文試就此作一探討,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諸葛亮《隆中對》產生的社會背景

東漢末年,由於東漢王朝的殘酷壓榨和自然災害的猛烈襲擊,廣大的農民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無以為生,被迫挺而走險。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在張角兄弟的領導下,爆發了著名的黃巾起義。起義軍用黃巾裹頭,呼喊出「蒼天當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義軍到處,「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川黃巾起義的浪潮迅速席捲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沉重地打擊了東漢豪強地主的反動統治。面臨滅頂之災的東漢王朝為了維護風雨飄搖的統治,急忙調兵遣將,向農民起義軍瘋狂反撲;各地的豪強勢力也趁此機會招兵買馬,加人鎮壓農民起義軍的行列。

經過黃巾起義沉重打擊,東漢王朝已經是奄奄一息,名存實亡了。而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豪傑並起,跨州聯郡者不可勝數。」各地的軍閥勢力紛紛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經過十多年的火並廝殺,公孫瓚占據幽州;公孫度占據遼東;袁紹占據冀州、青州、並州;袁術占據揚州;曹操占據充、豫二州;劉表占據荊州;孫策、孫權占據江東;韓遂、馬騰占據涼州;劉焉、劉璋父子占據益州,唯獨劉備沒有固定的地盤,率領部隊輾轉四方,先後依附於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等。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圖的有利地位。並先後率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割據勢力,佔領了冀、幽、青、並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舉平寧南方,一統華夏的趨勢。

諸葛亮出身名門氏族,少時就才華橫溢,超群出眾。史稱其「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z]《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諸葛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穎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諸葛亮就是在東漢末年的戰亂年代出生成長起來的,他親眼目睹了戰亂給百姓造成的家破人亡的痛苦。特別是諸葛亮隨同叔父諸葛玄南下過程中,沿途那種「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凄涼悲慘景象,更是在年青諸葛亮的心靈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時也為後來諸葛亮立志消除分裂割據,統一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礎。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年方十七歲的諸葛亮就開始了獨立生活, 「躬耕隴畝」於湖北襄陽以西二十里的古隆中。在隆中,諸葛亮度過了十個寒暑春秋。

諸葛亮高卧隆中,「躬耕隴畝」的十年,過的也並非是與那種世隔絕的世外桃源生活。在隆中,諸葛亮認真研讀史籍,總結歷代興亡的經驗教訓;密切注意當時的政治形勢,冷靜地觀察與分析各個政治集團實力的消長和斗爭的成敗。並且經常與當地及因避戰禍而流亡到荊州的名士司馬徽、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縱論時局變幻,交換政見,暢談未來。

他最佩服春秋時期齊國的名相管仲和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將樂毅,並「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立志要象管仲、樂毅那樣,干一番有益於天下統一的事業。為此,諸葛亮高卧隆中,靜觀天下風雲變幻,等待時機,期遇明主,以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偉抱負。

怎樣才能夠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呢?綜觀其時軍閥混戰的結果,到赤壁戰前,只剩下了曹操、孫權、劉備、劉表、劉璋、公孫度、韓遂、馬騰等人。那麼,為什麼諸葛亮不投靠已經平定了北方,並「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或是已「據有江東,已歷三世」的孫權,而要為四處奔走,無固定的地盤的劉備出謀劃策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雖然曹操實力最強,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並先後率軍消滅了呂布、袁術、袁紹等割據勢力,佔領了冀、幽、青、並等州,平定了北方,大有一舉平定南方,一統華夏的趨勢。但諸葛亮深知,曹操的手下有荀彧、郭嘉等一批賢才謀士,如投其帳下,難以其施展才能。同時東漢王朝雖已名存實亡,但在漢末士人中仍有較大的影響。在許多漢末士人的眼中,曹操名為漢承相實為漢賊。道不同不相為謀,諸葛亮自然不肯為其出謀劃策。2.孫權雖據有江東之地已歷三世,但其缺乏統一天下的雄心,而諸葛亮志在結束分裂割據,完成統一大業。況且孫權承繼父兄基業,屬下早已有張昭、周瑜等一批元老重臣。諸葛亮深知如到孫權之處,同樣難以施展其蓋世之才。因此,在張昭薦亮於孫權時,諸葛亮不肯留下,人問其故,諸葛亮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3.劉備在當時雖無立足之地而依附於荊州劉表,但自起兵以來,雖屢經挫敗,壯心不已,為時人所敬重。就連曹操也認為: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諸葛亮審時度勢,認為劉備可以奪取荊州、益州作為立國之基,效法高租劉邦,成就帝業。同時劉備身邊一直缺乏真正的謀略之士,諸葛亮認為自己輔佐劉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實現其抱負。因此,當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欣然應允出山輔佐劉備。

二、《隆中對》躊躇滿志,制定天下三分和北伐戰略

東漢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而此時劉備正依附於荊州牧劉表門下,盡管劉表以宗室之誼對劉備待以上賓之禮,讓劉備所部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但劉備作為一代梟雄並不甘心寄人籬下,急切地盼望壯大實力,以求能實現其逐鹿中原的大志。劉備對諸葛亮其人是早有所聞,據《襄陽記》載:「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風雛。」,因此,當徐庶力薦諸葛亮時說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四十七歲的劉備便迫不及待地冒著隆冬的嚴寒和大雪,三往隆中,向年方二十七歲的諸葛亮請教統一天下的大計。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將「三顧茅廬」描述成了一段十分精彩的故事。諸葛亮認為劉備是與他志同道合,可以信賴的明主,便把自己對當時社會形勢的觀察與分析和盤托出,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的處境,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分天下,建基立國和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這便是著名的《隆中對》。

《隆中對》曰:「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聯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是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 「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

綜觀後來的歷史進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隆中對》的歷史局限

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當時形勢後,又為劉備謀劃了「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建基立業的宏偉藍圖。應該說,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的形勢分析和提出的戰略決策基本上是正確的和可行的,但同時也存在著它的困難和局限,這在後來形勢的發展中逐漸顯現出來,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存在著極大的矛盾。在《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制定了首先奪取劉表的荊州和劉璋控制的益州為根據地,然後「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劉備「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宏偉藍圖。但是,荊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佔有荊州,向南可威懾江南,進而掃盪割據江東之地的孫吳;向北可出兵宛、洛,北定中原。因此爭奪荊州,無論是對曹操、劉備、孫權都至關重要。在赤壁戰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曹操大軍,唇亡齒寒,共同的利害關系,使劉備、孫權結成抗曹聯盟。赤壁之戰曹操戰敗,退出了對荊州的爭奪,而赤壁戰後,劉備與孫權荊州爭奪的序幕就拉開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孫權「以備已得益州,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備不許……(孫權)遂置南三郡長吏,關羽盡逐之。」為爭奪荊州地區,吳、蜀不惜兵戎相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集團留駐荊州的大將關羽率軍攻打曹魏佔領下的樊城,水淹曹操派來援助曹仁的於禁所督七軍,「羽威震華夏」,曹操甚至「議徙許都以避其銳」。劉備集團勢力的發展,不僅對曹魏集團是一種威脅,對孫吳集團也是嚴重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和孫權又暫時結成同盟。孫權趁關羽出兵樊城,後方空虛的時機,命大將呂蒙襲取荊州,斬殺了關羽。

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為了奪回荊州,劉備不惜傾巢出動,沿長江而下伐吳。夷陵之戰,蜀軍大敗,劉備的蜀漢再也不能對孫吳構成威脅,這時倒是曹魏對孫吳的威脅更加顯現。於是,孫吳向蜀漢「遣使請和」,蜀漢與孫吳又結成了抗曹聯盟。由此可見,「跨有荊、益」和「外結好孫權」之間是存在著極大的矛盾,是有一定條件的。

二、荊州的失去,使得北伐的基礎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諸葛亮《隆中對》「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的提法,也逐漸了失去了原有的號召力。諸葛亮《隆中對》認為在軍事戰略上要分兩步走:首先利用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的弱點,不失時機地奪取荊、益二州;然後再以荊州、益州為根據地,等待時機成熟,兩路出兵,對曹魏實施兩面夾擊,以達到逐鹿中原,興復漢室的目的。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形勢也正是按照諸葛亮提出戰略決策發展的,劉備集團先後奪取了荊、益二州。此時真可謂萬事俱備,只欠「天下有變」的東風了。

然而,荊州的失去,使得後來諸葛亮北伐時的條件,已異於《隆中對》中提出的北伐戰略條件。失去荊州,使得蜀漢政權處於偏安一隅的窘境,經濟實力大大削弱,軍事上喪失了「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與「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遙相呼應,兩面夾擊曹魏的可能。

盡管諸葛亮後來與孫吳重修盟好,解除了可能來自孫吳方面的威脅。同時諸葛亮對蜀漢政權在政治上加強治理,整頓吏治,舉賢任能,調整了蜀漢集團內部,主要是隨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和原屬劉璋的益州集團的關系;經濟上則大力獎勵耕戰,務農植谷;軍事上治戎講武,為北伐作準備。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蜀漢出現了「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的局面,訓練出了一支十餘萬人的精兵。為了安定蜀漢的後方,解除北伐的後顧之憂。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經過兩年的准備,親率大軍南征,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迅速平定了南中四郡南夷首領的叛亂。同時,又得以徵收南中地區出產的金、銀、丹漆、耕牛、戰馬等物資以給軍國之用;並挑選勁卒萬人編入蜀軍,號曰「飛軍」,加強了蜀漢的軍事實力。但僅管如此,蜀漢與曹魏、孫吳相比,在經濟上和軍事上都還是最弱的。

為了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統一天下的大業,諸葛亮從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春開始,到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病死北伐軍中,七年中先後五次興兵北伐曹魏。以諸葛亮之才,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卻功敗垂成,收效甚微。客觀地講,北伐的失敗,與其北伐時的條件已異於《隆中對》時提出的北伐戰略有關,蜀漢和曹魏兩國力量過於懸殊,蜀漢以一州之力難以蹈覆雄據九州之地的曹魏,失敗是必然的。唐代大詩人杜甫對諸葛亮十分崇敬,他在《蜀相》詩中寫道:「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對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深感惋惜。

③ 陳涉世家是初中幾年級的課文

《陳涉世家》是九年級下冊新增課文,安排在第22課。

《陳涉世家》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史傳文,列於《史記》第四十八篇,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此文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詳細地記述了陳勝起義的全過程,以及相繼而起的各路起義軍的勝敗興替,描述了起義軍的浩大聲勢。

肯定了陳勝在反抗秦王朝統治斗爭中的功績。同時,文章論述了陳勝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起義領袖缺乏指揮全局的能力,自身蛻化,用人不當,導致起義軍內部離心離德。

全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多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場斗爭的歷史圖景。

詞句注釋

1.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陳勝雖出身雇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重要的歷史地位,列入「世家」。

2.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3.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4.嘗與人佣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佣,被僱傭。

5.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去、往。

6.悵恨久之: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之,語氣助詞。

7.若:你,指陳勝。

8.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9.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10.閭(lǘ)左:指代貧苦人民。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適(zhé)戍:強迫去守邊。適,通「謫」。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④ 求九年級上冊《陳涉世家》原文及注釋,一定是課下注釋,還有是九年級的那幾段,加翻譯,謝謝了

《陳涉世家》
【正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同別人一起被僱傭耕地,(有一天)陳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說:「如果有一天我富貴了,不會忘記大家。」同伴苦笑著回答說:"你是個被僱傭耕地的人,哪來的富貴呢?" 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天鵝)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停駐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戍邊的隊伍里,擔任了屯長(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 誤了期限,按照秦朝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失敗)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陳勝說:"全國百姓苦於秦(的統治)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繼位當皇帝,應當繼位當皇帝的是皇帝的長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秦二世)的緣故,皇帝派(他)在外面帶兵。 現在有人聽說扶蘇沒有罪,秦二世卻殺了他。百姓多數聽說他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有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現在如果讓我們的人假裝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該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這是對的。於是二人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說:"你們的事情都能成功,能建立功業。但你們這件事向鬼神卜問過了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算卦的人要他們)卜鬼的事,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先威服眾人罷了。"於是找人用丹砂在絲綢上寫"陳勝王"三個字(意為"陳勝要稱王"), 放在別人用網捕獲的魚的肚子裡面。士兵買那條魚回來煮著吃,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 本來就詫怪這事了。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到軍隊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晚上用籠罩著火,像狐狸嚎叫一樣叫喊道:"大楚要復興,陳勝要稱王」。士兵們夜裡都驚慌。第二天,士兵中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互相用眼睛示意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都尉發怒,讓都尉責辱他,藉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用竹板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說:「各位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即使僅能免於斬刑,而戍守邊塞十分之六七的人也得死去。 況且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死了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手下的人都說:「願意聽從命令!」(他們)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用土)築台,並(在台上)宣誓,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收集大澤鄉的軍隊,攻打蘄縣。攻克蘄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攻打銍、酇、苦、柘、譙,都攻打下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騎, 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員在城門洞里中應戰。不能戰勝,守丞被殺死,大軍便佔領陳縣。(註:這里,有二個有爭議的地方。原文中第三段「弗勝」並未說明究竟是誰未勝,但通常理解為:守城官員未勝。由於不同版本,也有其他的翻譯方式。因此,這里翻譯的比較模糊。)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 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應當稱王。」陳勝就自立為王(或譯為陳勝被擁戴為王),定國號為「張楚」(這里也有人翻譯為以張大楚國的力量)。在這個時候,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重點字詞:
1 ....者...也:表判斷,翻譯為 ....是...
2 壟:田埂
3 輟:停止
4 嘗:曾經。
5 佣耕:被僱傭去給人耕地。佣,受人僱傭的人。
6 之:去、往。
7 悵:失望。
8 恨:嘆恨。
9 苟:倘使。
10 無:不會。
11 若:你。
12 太息:長嘆。
13 嗟乎:唉
14 燕雀:泛指小鳥。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15 鴻:大。
16 鴻鵠:天鵝。這里用「鴻鵠」比喻志向遠大的人。
17 發閭左:征調貧民百姓。閭: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閭,貧者居住在閭左 ,富者居住在閭右。閭左指代貧苦人民。
18 謫戍:發配去守邊。
19 適(zhé):通「謫」,發配。
20 屯:停駐。
21 皆次當行(há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22 次,編次。
23 會:適逢,恰巧遇到。
24 雨:下雨。
25 度(ó):估計。
26 失期:誤期,過了期限。
27 亡:逃亡。
28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
29 舉,發動。
30 等死:同樣是死。
31 死國:為國家大事而死。死:為.......而死。這里的「死」是「死國可乎」中的「死」
32 苦秦:即「苦於秦」,苦於秦朝(的統治)。
33 苦:苦於。
34 立:立為國君。
35 數(shuò)諫:屢次進諫。
36 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37 故:緣故。
38 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
39 將(jiàng)兵:統率軍隊。指扶蘇奉秦始皇之命和蒙恬領兵北防匈奴。
40 或:有的人。
41 或聞:有的人聽說。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病死於沙丘(今河北巨鹿),胡亥勾宦官趙高、丞相李斯偽造遺詔,逼扶蘇自殺。事詳卷六《秦始皇本紀》。
42 憐: 愛戴
43 誠:果真。
44 詐:假。
45 唱:同「倡」,首發
46 宜:應該。
47 然:是、對。
48 乃:就。
49 行卜:去占卦。
50 行:進行。
51 指意:意圖。
52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53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
54 念,考慮、思索。
55 威眾:威服眾人。
56 丹:硃砂。這里是「用硃砂」的意思。
57 書:寫。
58 罾(zēng):魚網。這里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59 固:本來。
60 以:同「已」,已經。
61 怪:以……為怪,對……感到奇怪。
62 間:私自,暗自
63 令:指使
64 之:去、往
65 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次為動詞 。
66 祠:神廟。
67 篝火:用籠罩著火,這里的意思是用篝火裝作「鬼火」。篝,籠,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用籠罩著」。
68 狐鳴:學著用狐狸鳴叫的聲音。狐:像狐狸一樣。
69 陳勝王(wàng):王,指稱王。
70 旦日:第二天。
71 往往:到處。
72 語:談論。
73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74 目:用眼睛注視著。
75 素:一向、向來。
76 為用:即「為其所用」的省略。
77 為:被。
78 亡:逃走。
79 忿恚(huì):使(尉)惱怒。同義復詞,忿,使……惱怒;恚,使……惱怒。
80 笞: 用棍子或鞭子打。
81 劍挺:劍拔出鞘。挺,拔。
82 而:表承接。
83 佐:協助。
84 並:一齊
85 借:即使
86 第:僅
87 令:使
88 而:表轉折,但。
89 固:本來。
90 即以:罷了。
91 寧:難道。
92 種:血脈相承。
93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94 民欲:人民的願望。
95 袒(tǎn)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志。
96 為:築。
97 而:表順接。
98 盟:盟誓。
99 下:攻下、攻克。徇: 攻佔(土地)
100 比:等到。
101 乘(shèng):輛。古時一車四馬叫做「乘」。
102 騎(jì):一人一馬。
103 獨:只有
104 譙:譙樓,這里指城門。
105 會:集會。
106 計:商議。
107 身:親身,親自
108 被(pī):同「披」,穿。
109 堅:指鐵甲。
110 銳:指武器。
111 無道:指不義的暴君。
112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後來社稷就用做國家的代稱。
113 刑:懲罰。
1. 若為庸耕,何富貴也?
「你被人家僱傭來耕地當牛馬,哪裡談得上富貴啊!」
2.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適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
3.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義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
2.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到邊疆去帶兵。
5.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如今果真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人來響應的。」
6.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用網網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
7.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當中,天黑以後點上燈籠(裝鬼火),裝做狐狸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怕。第二天,大家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地看著陳勝。
8.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使他們惱怒,讓他們責罰他,藉此來激怒那些士兵。
9.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即使僅能免於斬刑,但是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本來也得死去六七個。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
10. 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各郡縣苦於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都懲辦當地的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本文來自《網路文庫》)

⑤ 九年級下冊語文出師表前面一課是哪一課

覺得還不錯要拉到文末點【在看】哦!

每一次【分享】,每一條【留言】,都是您對我的鼓勵!【星標】語文微講堂,就不會再走丟啦!

課文朗讀

23、出師表
音頻:
00:0005:09

視頻講座







電子課本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









知識點

(一)主題探究:

本文是諸葛亮決定出師伐魏,行前給後主劉禪的表文,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後主劉禪要繼承先帝遺志,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也表明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二)文章結構:

出師表
諸葛亮

部分

段落

要點

表達方式



1

廣開言路

寓情於議

2

賞罰分明

3、4、5

親賢遠佞



6

自述本志-三顧草廬-危難奉命

寓情於敘

7

託孤之事-出師大計-效忠心願



8、9

責任分承-寄語後主-臨表涕零

抒發感情

思路

以「出師」 為核心

形勢危急下出師,提出治國三建議;

明確出師理由,表達報恩效忠心願;

請求批准出師,表出師的堅定決心。



三、實詞解釋

(一)重點字詞:

(1)崩殂:死。殂,帝王死亡。 (2)光先帝遺德:發揚光大

(3)菲薄: 輕視 (4)恢弘:發揚擴大

(5)引喻適義:稱引 恰當 (6)陟(獎)罰(懲罰) 臧(善)否(惡)

(7)昭…..之理: 顯示 治 (8)性行淑均:善,平

(9)傾頹:傾覆衰敗 (10)傾覆:兵敗

(11)布衣:平民 (12)躬耕:親自。

(13)聞達:做官揚名 (14)猥:辱這里指降低身份

(15)驅馳:奔走效勞 (16)夙夜:早晨

(17)不毛:不長草,指人煙稀少的地方 (18)庶竭:希望

(19)駑鈍:劣馬;刀刃不鋒利;比喻才能平庸 (20)攘除:鏟除。

(21)彰:表明,顯揚。 (22)斟酌損(減少)益(增加): 考慮

(23)慢:怠慢 ,疏忽 (24)以彰其咎:過失

(25)以咨諏善道:詢問 (26)雅言:正言

(27)臨表涕零:面對 眼淚 (28)危急存亡之秋:時

(二)古今異義字:

卑鄙 古義: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今:指品質低劣。

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 今:指極為仇恨。

開張 古義:擴大。 今:指商店、飯店等開業。

布衣 古義:平民。 今:粗布衣服。

感激 古義: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今:感謝。

涕 古義:眼淚。 今:鼻涕。

(三)一詞多義:

遺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給予)

深追先帝遺(yí)詔 (遺留)

效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任務)

恐託付不效。(成效)

以 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的原因)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用來)

咨臣以當世之事 (拿)

寄臣以大事 (把)

遂許先帝以驅馳 (為、替)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為)

以光先帝遺德 ( 來)

以塞忠諫之路也 (以致)

行 行陣和睦 (隊伍)

性行淑均 (行為)



四、重點簡答題理解

1、作者回憶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大事:

三顧茅廬 臨危受命 臨崩寄大事

2、分析形勢的原因:

指出先帝創業艱難,希望後主發憤圖強,繼承父志,復興漢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於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

(2)指出創業艱難,勸勉後主發憤圖強,復興漢室

4、寫作特點:

(1)以議論為主,陳述意見提出政治主張,兼記敘身世,追隨先帝的原因,以身許國的經過,字字句句蘊含作者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議論記敘抒情相結合。有極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

⑥ 誰能幫我把九年級蘇教版(人教版也行)語文上冊的《陳涉世家》的課下注釋發來急需啊...

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陳勝雖出身雇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他重要的歷史地位,列入「世家」。

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嘗與人佣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佣,被僱傭。

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去、往。

悵恨久之: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

若:代詞,你,指陳勝。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麻雀,這里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這里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發閭左適戍漁陽: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適,通「謫」。適戍,發配去守邊。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

皆次當行(háng):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征發之列。

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逃跑,逃走。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於秦(的統治)。

以數(shuò)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數,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jiàng)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憐:愛戴。

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誠,果真,表假設。

唱(chàng):通「倡」,首發。

宜多應者: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宜,應當。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wàng)」:於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丹,硃砂。這里是「用硃砂」的意思。書,寫。王,稱王。

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罾(zēng),魚網,這里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以,通「已」,已經。

間(jiàn)令:暗使。間,私自,偷著。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里的神廟中。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扎的地方。叢祠,樹木蔭蔽的神廟。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到處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憤怒。

笞(chī):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於斬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志)。

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

蘄(qí):今安徽宿州南。

符離: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銍(zhì)、酇(cuó)、苦(hù)、柘(zhè)、譙(qiáo):秦時地名,銍、譙,在今安徽。酇、苦、柘,在今河南。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

比:等到。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

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於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當地行政助理官。

譙(qiáo)門中:城門洞里。

三老:封建社會里管教化的鄉官。豪傑,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被(pī)堅執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比喻親自投身戰斗,沖鋒陷陣。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後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復興楚國之意。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閱讀全文

與語文書陳勝世家下一課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