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師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的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我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B.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一、教師的問題缺乏吸引性;聽課中,不少語文老師習慣於自己提出問題,學生解答或老師代學生解答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這樣,老師不了解學生有哪些疑問而去提問,會導致教師問的學生無疑問,表面上學生在思考問題,實際上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容易使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知識的「窄化」和思維的「僵化」。
二、教師課堂中提問過多;滿堂問,是「滿堂灌」的表現形式之一,為問而問,提問不加選擇,其結果是提問有餘,解疑不足。課堂氣氛看似熱鬧,學生卻受益不大,或者有的時候問題過多,這樣只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問題厭倦症」,實質上師生之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話。
三、教師提問的問題缺乏針對性; 教師的提問過於隨意,類似於口頭禪,使得問題數量很多,線索不清,重點不明,非常盲目。
四、教師提問的問題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提問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有些提問過於急於求成,有些教師發問後,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思考時間就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等等
五、教師提問的學生范圍有限,不能全面的掌握學生的了解情況;有些老師在上課時,沒有提問循序性的意識,問題過難或過易,沒有適當的鋪墊,讓學生不知從何答起。
六、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是否做到以鼓勵為主再給以點評。有時在課堂中,提問後,一位學生答不出或答錯,還未請他坐下就急於叫另一位學生回答。這就挫傷了前面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只注意學生回答的結果,不重視學生回答的過程。其實,把不正確的回答引致正確,把不完善的回答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其他同學的幫助加以完善的過程正是課堂精彩所在。有的教師在學生回答之後,就讓「坐下」並立即轉入另一項活動,有的甚至不「請」其坐,使學生處尷尬境地,坐立不安,學生到底回答得對不對,好不好,只有教師自己知道。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分析不足,課堂語言組織能力很有限,對學生的回答評價很空洞,僅是對與不對,是與不是,想不想看一看,美不美等,這些無意義的評價。
C. 小學語文薄弱原因及分析
小學語文學習困難的原因與對策
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時,發現有時無論怎樣引導學生,學生的學習效率始終不高,比如學生對基礎的語文知識學習不進去,拼音、漢字等出現錯誤,教師給學生糾了好幾次錯,學生還是記不住;學生不肯多看書,也不願意看課本,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他們就感覺像「懸梁刺股」一樣的痛苦;學生的作文寫得尤其差,比如教師帶學生去春遊學生很開心,教師說春遊回來後每人要寫一篇作文,學生立刻哀聲一片,連春遊也不願意去了。以上的現象都是因為學生感覺學習語文很困難。教師引導他們學習語文時,就要針對學生覺得學習困難的原因仔細分析,並找到相應的對策。
一、小學生的邏輯思維不成熟
中國的漢語博大精神,每個漢字都有極深的內涵。比如一個漢字,它可能不止有一個拼音、不止有一種用法、不止有一個意思。對語言積累有一定程度的初中生和高 中生來說,因為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他們學起來還不是太困難,但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等於是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學的還是最艱深的漢字,學生感覺很困難。小 學生的心理特點又決定他們只會感性思維,不能用理性思維的方法分析比較,突然要他們學習和記憶這么多知識,學生感到很困難。有些學生努力的記背知識概念, 有學習時應用錯誤了之心理就很緊張,如果還受到斥責,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大受打擊,認為自己怎麼這么笨?
教師在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時要注意到學生邏輯思維不成熟的特點,要用感性的方法去鼓勵他們學習語文,而不是要求他們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語文。教師在引 導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運用縱向比較的方法而不是橫向比較的方法,比如學生每天比以前進步一點,就要給學生更多鼓勵。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到,考試只是為了檢測 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如果學生學得還不夠好,只要努力突破、天天向上就可以。對於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教師可以用兒歌或順口溜的方式幫助小學生記憶。比 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時,有些小學生常常不知道u和u的用法,一用起來就錯,學生學得很沮喪,自信心非常受打擊,教師可 以教他們唱兒歌: 「JQxu小淘氣,見到魚眼就去挖。」學生通過唱兒歌,很快就能理解這四個字母後面不可能跟著u字母。教師通過鼓勵的方法、引導學生用感性的方式學習,能 讓學生學習不太困難。
二、小學生不喜歡枯燥的閱讀方式
隨著科學的 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小學生的生活面對著很多比閱讀更有趣的事情,這些都是讓學生不能安心閱讀的誘惑。比如小學生喜歡看電視劇,他們覺得電視劇很有趣,特別 是動畫片,又好看又好笑;有些學生很小的年紀就開始玩手機,玩計算機,他們覺得網路的世界也比閱讀有趣。大量的閱讀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如果小學生的閱 讀量不夠,那麼學習語文時就會倍感吃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大語文閱讀量才能讓學生學好語文。
可是有些教師認為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學生愛好閱讀,讓學生走進實踐是引導學生閱讀的好方法。小學生的心理年齡決定他們性格活潑、對很多事都願意嘗試一下、他們天性里有探索的精神,所以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放下種種誘惑走出室外去體驗生活。比如教師要與學生的家長溝通,讓家長每天跟學生一起閱讀、給學生講講故事; 讓家長帶著學生一起做家務事、有機會帶學生出去郊遊等。學生只有體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與書中的作者描寫的各種生活共鳴。
三、小學生討厭寫作文
小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文時,很多學生都感覺到非常痛苦,。他們覺得寫作文就是在浪費時間,就是逼他們湊字數,他們提起筆寫作文就覺得簡直就像要他們的 命。寫作文是對語文知識綜合應用的一種能力,也是對語文知識應用的一種綜合檢驗方法。如果小學生能寫出一手好作文,那麼毫無疑問,他們的語文基礎知識非常 扎實,反之,如果學生寫不好作文,就代表他們語文基礎知識欠缺或語文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很欠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寫作文的方法全方位地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小學生寫作文寫不好,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部分語文教師評估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時有偏差。教師有時拿初中生或高中生的語文水平來衡量小學生的語文水平,認為 小學生不把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就不是好文章,小學生只好去找些範文借鑒。如果學生不能用自己的心去體驗生活、記錄生活就難以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教師 在引導學生寫作文時,就要認識到自己的教學目標是不是出現偏差。
小學生語言學習困難的原因,主要與以上三點有關,教師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突破,找出對策,引導學生學好語文。
D. 小學語文聽課優點缺點和建議
小學語文聽課評課評語
1、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2、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3、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准,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系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4、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5、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6、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7、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8、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9、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E. 小學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新課程推行以來,教師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行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變,教學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了。但是,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反思,需要解決。
一、拼音教學效果差。部分教師依照長期形成的教學習慣和個人經驗,不僅要求學生熟練地拼讀音節甚至於直呼音節,還強調背誦默寫聲母表、韻母表、整體認讀音節表。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分開,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濃,被動接受學習。
二、識字教學被削弱。識字教學方式強調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自主識字,通常以記、讀、背、寫為主,課後很少引導學生實踐、積累漢字,學生學習漢字回生率高,識字遠離生活。有的學生大量運用網路語言。
福特銳際 風尚高性能SUV
廣告
三、閱讀能力不強。部分教師對教材還處於條分縷析現狀,課堂上基本上是教師問,學生答(且很多是無效問題);教學目標的制定脫離學生實際,甚至於直接照搬教參書上的目標;學生閱讀量小,教師忽視學生積累等。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忽視了積累。
四、表達能力較差。現在部分學生不能積極、大膽、主動地與別人進行交流,或不敢說,或說不清楚,口頭表達能力較差。課堂教學中缺少運用口語進行交際的情境,激發不了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F.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教學目標模糊、虛化,教學效率不高。
解決策略:
1、要把對《課標》的研讀作為校本教研教師業務學習長抓不懈的內容,並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
2、綜觀課標學段目標,把握好學段教學重點,明確各學段的階段目標,才能把握好階段訓練重點,避免盲目教學。
3、統籌考慮教材編排體系,把握單元訓練重點。每一個單元都圍繞一個主題,要把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情感方法、習慣態度等融為一體,進行整合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研讀課文,了解學生,把握每課教學目標。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目標要求准確確定教學目標。目標既定,課堂教學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為實現達成教學目標服務,教學的重點要深究精練濃墨重彩,與目標關系不大的則可捎帶而過輕描淡寫。
在教學中把握住了學段重點、單元重點及每課教學重點就能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對重點處不惜時間精力進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二、備課設計教學時,教師對文本細讀感悟不深入不透徹,對文本蘊涵的情感體會膚淺冷漠,不能准確提煉設計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訓練的內容,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往往既沒有學生情感熏陶感染升華的心靈感動也沒有扎實的語文知識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解決策略:
1、教師備課要克服照搬照抄現成教案設計,過分依賴教師教學用書的弊端,要樹立「細讀文本才是最好的備課」的思想,通過細讀體味文本情感,通過細讀品味語言。
2、閱讀教學中精讀感悟是最重要的環節,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運用積累都在這一環節體現,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也是貫穿其中,而抓哪些詞句進行品析感悟,品析感悟出什麼只有細讀才能明確;「讀什麼、怎樣讀、讀到什麼程度」等等,教師在細讀文本中都要明確這些讀的目標和定位,教學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3、在細讀文本中把握教學重點,設計有價值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引領學生展開有效閱讀。
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導致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得不到發展。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讀書時間不充分,學生參與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生參與學習的面不夠寬等。
解決策略:
1、進一步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要致力於「學」服務於「學」。教學中要還文本於學生,還讀書權於學生,還讀書時間和空間於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享受讀書快樂。多讀是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整體形成和諧提升的最有效途徑和手段。
2、學習方式的靈活變化影響著學生語文能力的訓練與提高。低年段適合於朗讀表演式、情境體驗式等,隨著年級的逐步升高,要培養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根據教材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如「探究」式閱讀、「推想」式閱讀、質疑式閱讀、辯論式閱讀、讀寫結合式等等。
3、教學中要創設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促進學生自覺學習的關鍵。要和學生平等對話,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各性,讓學生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關注每一個孩子,讓所有孩子都有興趣參與學習中,都有表達展示的機會。
四、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關系處理不夠得當。
解決策略:
1、把握語文教學的根本和實質,語文課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是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能力的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課。
2、克服重人文輕工具的做法,既要關注對人文內涵和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更要抓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等基礎知識的夯實,在借鑒文本語言,掌握組織語言的方法,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學習文本表達方式寫法,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能力。
五、教學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處理不夠得當,教學反饋和評價能力不強。
1、教師在備課進行教學預設不但要深入研讀教材,更要關注學生的學情,用學生的眼光去思考,用嚴謹的預設和扎實豐富的知識積淀對生成的「意外」巧妙做出應變。
2、發揮評價的作用,評價要有示範作用、導向作用,有針對性、有啟發性。能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和熱情,更要引領學生學習的正確方向。
六、教師的語文底蘊和積淀不夠豐厚,語文教學的基本功和教學技能不扎實。
解決策略:
1、教師要加強學習,加強讀書,和學生一起讀書,增強文化底蘊,提高語文素養,一個語文素養高的教師本身就是最鮮活的語文教材,是對學生最直接的學語文用語文的示範。
2、教師要積累背誦名篇佳句,首先熟讀教材,特別是要背誦教材中的好篇章、好片段,和學生一起積累,既對學生言傳身教,也加強自身對教材的熟悉掌握,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習作等的指導就有了源頭活水。
3、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朗讀能力急需提高,要發揮教師示範朗讀的作用,提高教師習作指導的能力,教師要勤於動筆,堅持寫下水文。
G.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字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例項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
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
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知道一些,什麼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我只注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同時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你的回答非常正確-
你的回答有深度,是懂了腦筋的-
你的回到真棒!
你的答案不全面,需要再想一想。
.......
最好可以帶動學生的好奇心,
多和學生玩一些簡單的文字猜謎游戲,
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活動總結,我們都已經寫啦。我們都是這樣寫的:先寫這次活動我們是怎麼開展的,因為我們老師先是叫我們去學校的圖書閱覽室界有關詩歌的書,然後摘抄自己喜歡的詩歌,我們還舉了詩歌朗誦會,所以就主要寫了活動的收獲。這是我的活動總結:為了很好地進行本次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老師特地帶領我們去圖書閱覽室借閱了有關詩歌的書回來,讓我們用心品讀。老師告訴我們:詩歌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甚至一個世界文學界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所以說:我們務必要認真讀詩歌,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多收集詩歌,還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為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里,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像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2.聯絡生活實際3.想像畫面4.各種詩歌做對比。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了放飛想像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這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一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1、正確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2、課堂容量增加以後,課變得粗、淺、薄。
3、如何進行有效閱讀還值得深思。
4、整體性閱讀與語言實踐問題。
學生不能夠理解老師的意思,更多的是學生的識字量不達標以及生詞的意思不能夠理解,對課文的內容比較陌生
小學教學工作開展的有效與否,對於小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開展的質量高低,對於我國社會文明的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更為嚴格來說是我國民族文化繼承的重要環節。小學語文教學作為我國語文教育體制中的重要一環、基礎一環,不斷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結合實踐工作經驗,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
H.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基礎性學習階段,良好的小學教育能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現階段我國對於小學教育不再僅僅看中對學生應試能力的發展,改革傳統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課題。語文是我們的母語,由於這門學科知識量大、知識結構復雜的特點,在這門學科的教學中就需要格外注重教學方法。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灌輸性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較過去也更為豐富起來。面對從小就有的升學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對課本知識的灌輸性教學,很少講究教學方法。即使實行了較短一段時間的現代化教學方法一旦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會缺乏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和不斷地改進,由於是對語文這一需要長久積累知識的學科。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僅僅是在教學生,而沒有起到培育的效果,這對正在處於學習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後期語文學科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二)缺乏對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很少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作為課堂的主要控制人,沒有將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進步的機會。同時在課堂活動中也很少開展實踐課堂、討論課堂性的課堂活動。小學語文不僅是一門記憶性強度大的學科,也是一門理解分析強度大的學科,這樣的偏差性的教學,致使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促進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
(三)教師備課草率沒能突出教學重點
現階段由於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量大、知識結構復雜等特點,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於缺乏系統的語文教學方案,致使在備課過程中困難性較大,時常抓不住重點。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量也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備課,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消化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一些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的實踐經驗,也沒能掌握小學語文的考核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未能形成一套完備的教學方案,致使在備課中吃力、教學中重點無法突出,使學生無法抓住考點、重點。
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為有效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如下解決措施:
(一)增加課堂課外實踐活動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開展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例如在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以通過課堂活動上每個學生對於教師的描述,教師通過對學生對自身描述的語言概述成人物描寫的核心要素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實現對寫作技巧的掌握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教師通過這類課堂實踐活動也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更好地掌握,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更容易找到學生寫作學習的症結所在,並提供有效的輔導。學生通過這類的課堂實踐活動或者討論活動也能夠增強對寫作的興趣,有助於後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對於課堂實踐活動也可以發展為自然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接觸去了解和觀察大自然的自然狀態。例如組織學生參與郊外踏青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切身實際的感受去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難忘的經歷等,讓學生通過自由表達的形式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形象力。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活,才能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也會更有利於語文的學習。
(二)採用多種類別教學方式,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1)在閱讀能力提升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詞彙量的積累。語文教師可以在每一周,或者是一段時間內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篇文章中喜歡的段落或長句子進行背誦。首先,讓學生通讀全篇文章,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找出文章的優美的句子,劃出一些有文採的詞彙,對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熟讀,進行分析。這樣做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別人的文章來加強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他們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
(2)在寫作能力上注重對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採用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例如:成語接龍比賽,寫作文比賽,論文徵集大賽。通過這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們漸漸地熱愛寫作,養成寫作習慣,最終實現逐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單純的應試性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上應當適當開展一些課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升語文水平。
I.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呢?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苦了老師,害了學生。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全盤否定,而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與課程標准之要求、與經濟發達地區小學語文改革之形勢存在突出矛盾之現狀的真實反映。那麼,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呢?
閱讀教學硬性灌輸。閱讀教學方法陳舊、呆板、滿堂灌、注入式,老師講,學生被動聽的情況在不少班級仍然普遍存在。沒有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朗讀、感悟、寫作訓練;課內閱讀背誦的機會少,文學教育不突出,語感訓練不到位。課文上完了,學生還不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甚至整整一節課也聽不到教師的范讀、看不到教師對重點語句、難讀語段的指導性朗讀與感悟。許多語文老師上閱讀課就是講內容,講思想感情,講語言知識;把好好的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講解得味同嚼蠟;學生圍繞老師設置的問題,或舉手回答,或小組討論,或看著「語文課本詮釋」之類的輔導性材料回答得十分准確、完美。講課幾乎佔用了全部課內時間,課外時間又幾乎被大量的訓練題擠滿。課內學習不僅不能與課外閱讀 有機結合,反而硬性切斷與課外學習的聯系。學生原本具有的閱讀興趣與好奇,在這種冗長的閱讀教學中喪失殆盡。
作文教學脫離實際。教語文難、教作文課大為其難,這已經是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究其原因,是作文的命題往往不能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又不能直接從課本的範文中得到借鑒。平時的指導既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寫作時過細過嚴的要求又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作文量練習不足,又沒有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師批改反饋不及時,這些都挫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導致了學生作文水平低下。課文中優美的詞彙、語句,不能與學生生活經驗和大自然相聯系,也很少在習作中出現。寫《媽媽的愛》就一定是「我病了,媽媽冒雨背到醫院,媽媽出了許多汗,媽媽暈倒了……」寫《我與同桌》,就一定是「先有矛盾,後又重歸與好……」同時,學生閱讀量遠遠達不到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要求,學生的文學語言積累匱乏,對生活素材的理解、整理、加工、利用,缺乏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習作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寫作之難、背誦作文、抄襲作文就不足為怪了。
J.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造成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經常在課堂上講紀律,但學生不聽。是因為老師對每位學生太重視。
課文選材不當是主要問題,例如小學課文里選用的翻譯作品多數都很不恰當,例如紀伯倫的東西、雨果的東西,很多很多所謂名家的東西。由於翻譯的緣故,帶有翻譯文章洋式表達法,對於兒童形成典範的中文表達非常不利。還有一些政治正確表達拙劣的作品例如「劃了一個圈」之類,還有似是而非、觀念偏執的《少了一個馬掌釘》,《一枚金幣》,還有看了讓人毛骨悚然而語言牙磣的關於捐眼角膜的那篇。這么糟糕的教材怎麼教啊。
扔了草帽就可以躲過轟炸,消滅敵人,還要分析其中的智慧。讓人想起清朝的大臣認為英國人的腿不會打彎,摔倒了就怕不起來。何其智慧!!
問題:太亂,太吵,課堂效果不佳
原因:上課的時候有好多同學講話、起鬨
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提一下些低年級,並且非常容易的題目給他們做,然後不用舉手的方式去向一些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回答,答對後大力的表揚,鼓勵。以後題目慢慢的加難,就算他沒有回答的出,你也不要去批評他。與此同時:逼! 對一些必須掌握的字詞要求每個學生都能讀和默寫出來。並規定一定的處罰措施。對一些經常性偷懶,屢教不改的給予適當的處罰,並告之父母,要家庭配合。上課時使用分組討論法會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