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指導學生有效朗讀
「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
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
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像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
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
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讀出情趣
1、朗讀不是簡單地把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感情如何來調度動。
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媒體、音樂、片以及老師的范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
例如: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文章,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秋天美景的片或者布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秋天等,上課伊始把片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贊嘆聲,因勢利導,這麽美的秋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秋天的美麗。
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
2、老師的范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
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
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
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
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准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
而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
所以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
」小學生尤其喜歡贊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贊,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
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如老師的輕聲示範或者是藉助媒體的范讀,但無論是放錄音還是老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
❷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
朗讀是一門藝術,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也是加強小學生 人際交往 能力的基礎。那麼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 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
一、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
朗讀是一門有聲語言的藝術,是朗讀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說明道理,再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創造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讓 文章 "復生"過來,賦予文章生命力。讓文章"復生",所以朗讀時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古人雲:"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 。葉聖陶老先生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 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實際和學生朗讀水平的實際,加強對學生朗讀方法的指導,強化朗讀技巧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是從朗讀方式上講,要讓學生能通過輕聲朗讀、放聲朗讀、誦讀等方式訓練學生對朗讀技巧的感悟。二是從朗讀方法上講,要讓學生在朗讀中能夠注意停頓,聲音的輕重、速度和節奏、語調等技巧來領略朗讀的妙處,提高朗讀的水平。
在朗讀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技巧是必要的。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有效指導體現了一個出色教師應有的素質。然而有的教師為了快速、簡捷、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便直接傳授學生朗讀秘訣:什麼地方重讀,什麼地方輕讀,什麼地方停頓長些,什麼地方停頓短些,什麼地方帶著微笑讀,什麼地方讀出傷心來……這是純技術性的朗讀技巧的灌輸,至於為什麼要這樣讀,教師不加解釋,學生的朗讀便成了"邯鄲學步"。一旦脫離了老師的技術指導,他們就無所適從了。
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千萬不能滑向形式主義泥潭,既要重視技巧,又要不"唯技巧"。"唯技巧"即聲音上形似,而沒有內心的情感依據。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看法和生活 經驗 ,對 句子 的理解體會也各不相同,所以讀出來的感情也就不相同。如果我們不告訴學生應該在什麼地方注意什麼,而是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體驗,獲得真切的感受,擁有情感的體驗,那麼,學生朗讀動情時聲音自然有高低之分,輕重緩急,有了變化就成了藝術。朗讀技巧是為表達作品思想情感服務的,缺乏思想內容的技巧是無水之花,不符合作品感情的語調也只能是無本之木。
二、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進行比較揣摩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課文中有些詞雖然並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並不難理解,但卻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對於這樣的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揣摩品味,挖掘其隱含意義,體會作者遣詞 造句 的獨特魅力,錘煉學生的語感,使其有所感悟。如《月光曲》一課,皮鞋匠兄妹稱贊貝多芬所彈的曲子時說:"彈得多純熟啊!"教師如果把"純熟"換成意思相近的"熟練",讓學生和原句比較,推敲賞析,學生就會品出"純熟"不但表現了曲子彈得熟練,還反映了熟練的程度。另外,教師可以通過對語言文字進行增補、刪除、替換、變序等方式,使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的精煉、形象、細膩等特色,學會准確地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
例如,《秋天的圖畫》有一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為了讓學生體會"掛,露,翻,舉"所描繪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機,體會"秋天的圖畫"色彩的美麗,教師可採用對比的方法,出示"金黃的梨樹"、"紅紅的蘋果"、"金色的稻海"、"火紅的高粱"。讓學生談談哪句好?好在哪裡?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課文的好是因為它寫出了動作,如掛起、露出、翻起、舉起。"然後讓學生做動作表示,並說這里不僅寫出了顏色、樣子,還寫出了植物的生命,就是秋天的勃勃生機,請大家讀出美,讀出勃勃生機,學生馬上就能入情入味地朗讀起來。
三、珍視學生獨特感受,倡導朗讀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人文性。同時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倡導朗讀個性化,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堅持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同一件事的態度是不盡相同的,這取決於他們各自的性格、生活經歷、心境、所處的時空、觀察的角度等。因此,對同一篇作品,對同一個句子、同一個詞語,人們的理解都是不會雷同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們的朗讀感受也決不會雷同。
如在教學《趵突泉》一文時,對以下描寫大泉眼的句子,學生的理解由很大不同:"永遠那麼純潔,永遠那麼活潑,永遠那麼鮮明,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受到疲乏,只有自然有這樣的力量!"特別是學生在朗讀"冒,冒,冒"三個字時,語速、輕重、情感截然不同。有學生讀時由輕到重,由快到慢,字字句句飽含深情。而有的學生朗讀時卻是三字連貫,一氣呵成!他說∶趵突泉充滿青春活力,我覺得只有這樣讀,才能表現出它的巨大力量!"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技巧
1、把握教材,指導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學 語文教材 精選的讀篇大都是名家名著,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朗讀好課文,更有助於學生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於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於學生增強語感,以聲傳情。
名師竇桂梅說:"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力求豐富自己的感情,錘煉自己的語言,積淀自己的文學素養,站在傳承文明的高度,以心向真善美的人文情懷,引導學生大聲朗讀。"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讀熟是關鍵。在朗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幾人合作讀……讀的過程中,可以快讀,可以慢讀,還可以停下來做做記號。總之,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內容,每讀一遍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如《長城》一文中的一段話:"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筆者讓學生們自己讀,然後說出對這段話的理解。一個學生說:"這段話里有一個"單"字,說明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又有一位同學說:我看到了"數不清",說明修建長城用的條石多,還有"一塊""兩三千斤"突出了條石的重量。就這樣,學生們踴躍發言,講出他們通過朗讀後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該注意的地方學生自己都注意了,問題也解決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更透徹了。朗讀就是這樣,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2、方法多樣,樂趣無窮
無論是解決數理化的問題,還是朗讀課文,都要講究方法。好的方法能夠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就會讓學生的朗讀熱情高漲,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比較著朗讀。不是單純地只是教師在示範,學生在那兒聽,也不是學生一直在讀,教師只是在指出問題。要讓師生能在課堂上互動,學生和學生也能在課堂上相互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把自己的朗讀與老師、同學的朗讀進行比較,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新的情感體驗。
再有,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和極強的自我表現的心理,在教學中,讓學生之間比賽著朗讀。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同一篇文章,舉行一次小規模的朗讀比賽,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對方的優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進取性,還能讓學生在這種相互競爭、相互激勵的學習氛圍中,更加有學習積極性,朗讀時也更加用心,用感情。
我們還可利用角色扮演來朗讀文章。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和 記憶力 都很強,在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先由教師進行范讀,讓學生們直接地感受語言,再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在模仿中體驗人物的語氣、動作和情感,然後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的語言得到良好的發展,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 想像力 和創造力。
另外,還可以配以音樂相輔相成等等。朗讀的方法還有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
3、讓學生在誦讀中溝通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真正的閱讀,是與文本作者心靈的溝通與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過程。在教師講解、分析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內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讀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多給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化無聲文字為有聲語言,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才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感悟文章的真諦,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4、評讀促進發展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課堂中,教師們常用"賽"的方式組織朗讀教學,如小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賽,就有評。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的主體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體地位之後而漸漸形成的,有了主體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發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加上閱讀材料本身內涵的開放性,不同的學生對文本會作出不同的"解讀"。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
小學語文指導朗讀方法
一、 讓學生明白朗讀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良好的朗讀慾望
1、首先要樹立學生講好普通話的信心,為朗讀作初步的准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通話讀音準確、規范就會為朗讀打下十分良好的基礎,所以一定要抓好讀音這一關。
2、教師自己范讀課文,經過自己精心的准備,深入地體會作品的豐富的內涵後,教師為學生范讀,給學生樹立一個愛讀書、愛朗讀的好榜樣,學生會十分喜歡模仿教師的朗讀語氣、語調、表情、手勢等。
3、播放錄音,讓學生欣賞別人的「朗讀作品」,從而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有了朗讀的沖動。
二、發揮教師的示範朗讀作用
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字詞,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拿起書憑眼睛掃視來感知成段成篇的語言文字,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示範朗讀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示範朗讀即通常說的范讀。教學中,如果教師只是講應該怎樣讀、不應該怎樣讀,學生是很難學好朗讀的。他們的認識還是很模糊的,並不知道怎樣讀才算表達情感了。但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他們親耳聽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讀起來就有情有意的多。
三、創設情境,擴大朗讀的訓練面
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願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展。但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選擇往往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要通過引導學生、點悟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自主參與到朗讀實踐中,完成對文字元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方式以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感知和領悟。
四、在比賽中激起學生的朗讀慾望,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1、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範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意。
3、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 說說 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並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朗讀的方法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課上5種朗讀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的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技巧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朗讀指導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方法歸納
★ 小學二年級語文朗讀指導方法
★ 小學生語文朗讀方法有哪些
★ 小學生語文朗讀教學方法策略有哪些
❸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方法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 方法 ,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更多小學語文相關內容推薦↓↓↓
小學生語文趣味故事
小學語文常識大全
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指導
小學生語文有哪些自學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方法
第一、帶著疑問去閱讀
在閱讀語文課文時要帶著疑問去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思索問題,做到課文基礎性的理解為佳。
第二、補充閱讀
家長和老師可以根據當前學期課文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適合學生的課外讀物,讓學生從課外讀物中獲取知識的同時,也是提升閱讀能力,還可以作為教學的一種補充。
第三、標注重點
在閱讀課文時,學生們會遇到生字、生詞是再正常不過的。可用標注的方法標記,並針對標記的生字、生詞進行注音或註解,已達到提升記憶的作用。標注,不僅是標注生字生詞,還可以標記詞句重點、中心思想和自己喜歡的語句。必要時可將這些標記的語句進行記錄,作為寫作時的素材,還可以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
第四、默讀的方式更適合
默讀是閱讀方式的一種。優點:閱讀速度快,不易疲勞;更便於集中精神理解、吸收及思考課文內容;在默讀時做到邊看邊想,要把每一句、每一段課文都要看懂。讀完一段想想段落大意是什麼,然後將每段課文大意串連起來, 總結 全文體現的重要內容。
第五、 循序漸進,有層次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課,應該努力讓學生自主讀書,但自主不等於放任,閱讀與訓練是相輔相承的,學生的字詞語言思維等閱讀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長期的訓練。不同的年齡段,學生的閱讀水平是有差異的,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也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准》中有明確的規定。
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如低年級學生閱讀課文,可以按「讀准——讀通——讀懂」這樣幾個層次進行。中高年級也可以按照「讀通——讀懂——品讀」這樣幾個層次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這里強調「品讀」,按照年級的不同有一定的培養欣賞、評價能力,這樣逐步培養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
第六、讓學生廣泛閱讀-----使閱讀成為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的閱讀不僅僅局限於課堂,更包括課外。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項大工程,同樣需要學校與老師的幫助指導。研究表明,中國 兒童 的閱讀量遠遠少於同年齡西方兒童,中國兒童大量閱讀的時間也比西方兒童兒童整整晚了四年,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孩子閱讀能力的形成。
利用學校的資源,自主開發資源,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不僅是對閱讀教學的補充,更是閱讀積累,思想積累,方法積累的有效途徑。方法有:
(1)、學校應該盡可能開放圖書閱覽場館,班級成立讀書角。發動學生帶來閱讀資料。組織好閱讀小組,對閱讀資料進行分類刪選,註明閱讀字數,閱讀時間、提出閱讀任務, 做好「學生閱讀情況記錄」。
(2)、定期不定期的開展閱讀競賽活動。
(3)、成立閱讀小組,組織閱讀測試等。
閱讀能力是孩子的終身能力,必須從小抓起,立足於早,立足於興趣,立足於養成。從小學開始,扎扎實實,讓閱讀變得快樂,變得輕松,變成習慣,讓閱讀教學融入真正有效的高效的語文。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怎麼提高
1、認真把題目讀一遍。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要認真把題目讀一遍,看清楚問的是什麼。
2、帶著問題讀 文章 。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要帶著問題讀文章,一字一句的認真讀文章。
3、把重要的 句子 劃出來。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要把重要的句子劃出來,方便我們找答案。
4、對照題目和文章找答案。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再對照題目和文章,進一步確定正確答案是什麼。
5、一定要用心去答題。做閱讀理解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用心去答題,集中注意力,不要分心。
小學語文培養孩子什麼能力
1、識字寫字
現在的 一年級語文 課本是先識字再學習拼音,把漢語、漢字擺到第一位,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認字讀書的興趣。對課文里要求會認的字要認識並會口頭 組詞 ,對要求會寫的字,必須掌握這些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要求學生能按筆順規則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學生的寫字姿勢要正確,字要寫得規范、端正、整潔,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2、漢語拼音
雖說漢語拼音現在從第二單元才開始學習,但不能忽視漢語拼音的學習。因為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能自主學習漢字,能提前進入閱讀,漢語拼音就是識字的工具。要求學生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並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課內課外閱讀
學生學習拼音後,就要進入閱讀學習了。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在閱讀中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 成語 和格言警句等。對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兒歌、 童謠 和淺近的古詩,能熟練背會;要求背誦的課文必須一字不錯地背會,一是可以積累詞語、語言,二是語文考試中的按原文填空就是考察學生背誦課文的能力。新教材加大課外閱讀量,要求學生海量越大。學生可閱讀 一些淺近的童話、寓言、 故事 等,在讀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中華語言的優美。
4、寫話有興趣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詞彙量有限,鼓勵學生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一兩句話或三四句話都行。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並且把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靈活地運用到寫話中。在寫話時 培養學生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語文學習 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所以最好讓孩子從小學一年級起就打好基礎,養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這對於以後的語文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方法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包括哪些方法
★ 小學語文閱讀基本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方法技巧
★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歸納
★ 小學語文閱讀課文的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短文閱讀方法技巧
★ 小學語文閱讀指導方法整理
★ 小學語文常用閱讀方法
★ 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總結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❹ 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方式指定學生起來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上教師應該採用以下方式指定學生起來朗讀課文:
1、創造文章中的場景。
在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掛圖、錄音和老師的體態語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2、表演讀。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對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都相當的感興趣,有強烈的表演慾望。
3、鼓勵性閱讀。
教師評價學生的朗讀時,要以鼓勵為主,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因為小學生識字數量有限,需要積累,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閱讀中出現的大多數新字要靠拼讀來解決。
這就決定低年級學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讀得非常熟練,只要讀得基本正確、流利,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快樂、傷心、喜愛、厭惡等感情來,就要給他們鼓勵,比如讓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給他們戴一朵小紅花之類的。
小學語文教學准則:
1、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課標目標得到全面准確地落實。
2、識字、寫字教學
要求會寫120字。教學中就難寫、易混淆的字作重點指導。課內要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要提高寫字速度,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3、閱讀教學
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習作的能力。
❺ 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
3、讓學生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❻ 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你示範下抑揚頓挫,告訴他們把自己感情加進去,不要不好意思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在學習語文中有著特殊的功能,它既有吸收課文語言、內容的功能,又有發展語言、發展思維、激發朗讀者情感的功能,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也充分表明了朗讀的重要性。
要想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首先應該做到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只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生才能有語氣、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如果字音還讀不準,還不知道在哪裡斷句,學生就不會讀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體會。在訓練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時,對於一年級學生特別要注意:(1)、停頓。朗讀中的停頓主要分語法停頓和語意停頓,即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還要使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的短暫停頓。(2)、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要作重音處理,以示強調。我認為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以下幾種方法。
1、教師范讀。
教師范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而且為學生樹立了樣板,對於課文中難理解的句段,教師可以分析,講解,但對於朗讀時語言的輕重緩息,光靠講解,學生仍不明白,而范讀則可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聽到了正確的聲音形象,學生就可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出來。范讀,最好是在課堂上面對面地使學生聽到聲音,看到神情,較之聽錄音效果強得多了。
2、創設情境,引發共鳴。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們的想像,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可以用教師的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用表演模擬情境,用音樂烘托渲染情境……學生進入情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
3、品讀與評讀結合。
自讀品味,聽讀評議。自讀時,品味意境,找到感覺從而讀出感情;聽別人朗讀時,可以與自己的體會相比較,指出理解上的正誤與表達上的得失,從而找到朗讀的正確形象。
4、注重教師的評價。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給予適時適當的評價是很重要的,一句肯定可以建立學生的信心,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讀的更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到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5、指導讀好重點詞語。
課文中一些優美的句子中有含義較深的詞語,讀懂並讀好這些詞語才能讀好整句話。這就需要教師藉助一些方法幫助學生,方法(一)藉助動作,方法(二)聯絡生活實際,方法(三)藉助圖片,
當然,在教學實際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朗讀,把對學生的朗讀訓練落實在實處,落實在每一節課,這樣,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恰當地運用各種朗讀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果。
師生對讀,問答讀是一種效益較高的朗讀方式,教師可與全班學生對讀或問答讀,也可以和一個學生、幾個學生對讀、問答讀。問答讀,由教師提問,學生用朗讀方式回答教師的問題,既練習了朗讀,又了解了文章成段落的層次,結構。師生對讀,可由教師讀文中的解釋語,學生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段,由教師讀總起句,總括句,學生讀分述,具體描寫部分,在這種朗讀方式中,教師的讀,起到提示,創設情境的作用,體現了對學生的啟發、指導。
分角色讀,是指導有感情朗讀的常用的方式。特別是在寫人、敘事為主的課文中。分角色朗讀,既可在指導的初始階段,體會和把握各人物的思想感情,語氣語調,又可展示和檢查學生朗讀的效果。分角色朗讀,可以由一個人或一組同學或男女同學集體朗讀某個角色的語氣,教師也可參與充當某個角色,並可互換角色,反復練習,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朗讀興趣。
總而言之,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地讀才可能要求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無論指導正確地讀還是流利地讀,都需要反復練習,因此課堂上要多讀,才會使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從語言文字入手,才有可能深入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進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是體會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僅能以特有的聲與情表達人的內心感受,還具有傳情動人的功效。朗讀方式,除採用一般的范讀、自由讀、齊讀等,如能再採用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新形式,更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從而提高讀的質量。
一、角色假想讀
小學生自我表現欲極強,讓他們體悟到自己親身參與表演的樂趣,有利於對文中情感的體驗。如:讓朗讀的同學把自己假想成電台播音員,在朗讀前,先說一句話:「下面請欣賞課文《XXX》,朗誦人XXX。」促其全身心投入到朗讀中去。又如:在讀寫人紀事的課文時。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當事人之一,在讀寫景狀物的課文時,則讓學生把自己假想成導游,用介紹的口氣讀。
二、手勢導讀
教師范讀後再讓學生體會試讀,這無疑是一種直接指導學生朗讀的好辦法。教師在學生仿讀是時,揮動手臂,像指揮合唱打拍子一樣引導學生入情朗讀,教師示範讀的基礎上以手勢導讀,使學生不僅耳聞其聲,而且目睹其形,進而入情入境地朗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打擂台讀
如:在讀《水鄉歌》一文中描寫水鄉美景,我先用激勵法提問:「誰能站起來,用最高水平來讀出水鄉的美景?」當學生讀完後,我又說:「他已經站在『領獎台』上了,下面誰能比他讀得好就站起來,把他趕下『領獎台』。」接下來讀的同學一個比一個好,也就輪流當王,最後我用齊讀的方式把最後一個同學打下擂台,並適時進行「團結就是力量」的思想教育,使坐下的同學輸的坦然,因為齊讀中也有他們一份。四、推薦讀
如:朗讀《有趣的發現》第三段時,我提出:「你們推薦班裡讀的最好的同學讀。」被推薦者這時成了公認的朗讀明星,他自然要格外投入,發揮最佳水平,不負眾望。也可以讓學生毛遂自薦。用激將法問:「誰敢說自己是班裡讀的最好的?」或者「誰能站起來,用最高水平的感情來朗讀?」在我的「讀的最好」、「最高水平」的懸賞下,有很多勇夫自薦朗讀,爭先恐後,這種形式較好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五、聯絡生活經驗遷移讀。
朗讀前,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情感,感染他們的情緒,根據課文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啟發他們想像人物的神態、動作並加以適當指導,接著讓他們自讀課文,進一步揣摩感情,多讀幾遍「其義自見」。學生也就能自然而然地讀出句子的語氣來。如講讀《烏鴉喝水》一課,按烏鴉口渴找水→找到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著水的順序寫的。全文的朗讀語氣也隨烏鴉的心情變化而改變。所以先要著重體會烏鴉的心情,教學時,筆者先提出了如果你渴了,找不到水喝,心裡感覺怎樣等類似問題。啟發學生聯絡自己的心情來體會課文內容,再要求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後大家一起評論,語氣對不對,教師可這樣鼓勵「讀得不錯,誰能比他讀得更好」。這樣激發學生的興趣,給他們以鍛煉的機會。最後,在學生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烏鴉喝水一課,急切→高興→著急→思考→又高興又輕松的語氣特點,學生自然而然的就能夠繪聲繪色的朗讀課文了。
六、配樂朗讀
朗讀不光要給學生朗讀技巧和方法,還要培養學生朗讀興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使學生養成自覺良好的朗讀習慣。課堂上的朗讀訓練方式很多,針對不同課文進行不同的朗讀,即可以以讀代講播放音樂指導朗讀,入情入境。教學《雷雨》一課時,在學生初步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選放了一段適合音樂,學生邊讀邊想像雨前、雨中、雨後的美麗景象,然後根據音樂的旋律,讓學生在時而凝重、時而清新的音樂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音樂的烘托下,感受到課文的美,興趣盎然聲情並茂的朗讀課文。
有感情朗讀的本領不是一教就成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古語不也告訴我們多讀的必要嗎?在平時還要採用多種方式經常地練習才能鞏固提高所學到的朗讀本領。
一、抓住題眼,把握課文感情基調
課題是課文的大腦,課題中的關鍵詞就好比課文的眼睛。例如,《可愛的草塘》一文中,「可愛」一詞就生動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麗、富饒,深情地表達了作者對北大荒草塘的熱愛之情。緊緊抓住「可愛」一詞讓學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來的景象——荒涼,以及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後的景象——有寬廣的草塘、翠綠的草、洶涌的浪、清凌凌的河水、倒翹尾巴的野雞……這樣,通過對比就可使學生對北大荒產生熱愛之情,從而准確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抓住重點詞語,領悟課文情感
重點詞語往往承載著作者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飽含深情的詞語去品味和思索,學生就會很容易尋找到文章的情感之源,為有感情朗讀打好基礎。例如,《開國大典》中「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一句中的「直奔」就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想參加開國大典的迫切心情。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進而深刻體會人民群眾因新中國成立而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再如,「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台」中的「一齊」一詞,就充分表現了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締造者的心情。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了。
三、揣摩人物內心世界,把握課文情感
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我的心綳得緊緊的……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真實地描述了作者當時的心情——作者擔心邱少雲這個年輕的戰士忍受不了那種無法忍受的痛苦會突然跳起來或突然叫起來,那樣的話,潛伏的部隊就會暴露,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所以「我的心綳得緊緊的」。但是,邱少雲既沒有跳起來也沒有叫起來,而是頑強地忍受著烈火燒身的煎熬,於是作者緊張的心情便變成了難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絞一般,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學生感受到這種心情,就為有感情朗讀鋪好了路,搭好了橋。
四、點撥技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充滿 *** 的范讀不僅可使學生聽准字音和揣摩出讀法,還可帶領學生進入課文創設的情境,促其想像,使其獲得一定的體驗。
有感情朗讀課文時,既要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又要注意各部分的語調變化,例如,《開國大典》從全文來講,感情基調應是興奮、激動、自豪的,但其各部分的側重點不同,語調也應該略有變化,比如第一自然段就應用莊重而平緩的語調讀。
指導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好課文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多讀,在讀的過程中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進而進入情境之中。例如,讀《桂林山水》一文,教師就可以先展示桂林山水的畫面,然後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描繪文中展現的情境,或用悠揚舒緩的音樂渲染情境,以便激發學生的審美感官,把學生帶入作者描繪的美景之中,從而使他們體會到桂林山水的美。當然,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在語速、語調、重音以及「啊」的變音,規律等方面給學生一些點撥。
有感情朗讀課文是學生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不僅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還有利於他們把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邊各寨小學)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培養語感的好方式,同時,也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那麼,何為「朗讀」?據字典解釋,就是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當然,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時,朗讀不是這種簡單的「念」,它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之法,也是語文教學最重要最直接的訓練方式。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開拓思維,激 *** 感。新課程中的朗讀指導,離不開一定的技術指導,但是,「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只有情動於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則情無共鳴。在具體教學中,往往存在著朗讀指導的機械匱乏,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等問題。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在分析、理解之餘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某某的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做法,必然導致「無病 *** 」的窘相,自然也無法將朗讀與感悟熔為一體。有時,教師雖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面的技巧,不重語言環境中的內涵。在具體指導過程中,教師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某一個詞,讀得重些或輕些,把某個句子讀得快些或慢些,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些,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感情更強烈。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禁想到:什麼樣的朗讀才算到位了?葉聖陶先生有句話說得經典,他說:「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換句話說,就是要努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學生領會作者在寫作時的內心感受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指導學生朗讀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一句時,先問學生:「你知道這」又一年「是多少年嗎?詩人陸游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中原已經淪陷整整多天!借用這些鮮明的數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詩句所要表達的情感,之後,教師引讀:同學們,一年過去了,學生接讀:「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師再引導: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六十五年過去了,依次讓學生接讀,運用遞進、排比等修辭手法進行渲染與追問,使學生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並在反復的誦讀中 *** 升涌,融情入境,把詩的意境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其次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設身處地地去讀。教師要藉助多種手段,將學生帶到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去,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王崧舟老師在對《我的戰友邱少雲》的重點段進行朗讀指導時,採用逐層感悟的方法,將學生帶入邱少雲烈火燒身時的悲壯場面中。老師課件出示段落:「為了整個班,為了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地熄滅。這個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有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 *** 。」之後,學生第一次齊讀。教師引導:同學們,邱少雲和千斤巨石之間有哪些地方是一樣的?有的學生說:「邱少雲當時沒有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 *** ,也與千斤巨石一樣。」還有的說:「他的意志像千斤巨石一樣。」接著,教師用抒情式的語言引導:「同學們,請不要忘記,巨石是一塊石頭,是沒有生命的!而邱少雲呢?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人怎麼能夠忍受烈火燒身的巨大痛苦呢?同學們,你們有誰曾經被火「燙」著過?當被「燙」著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回答說:「尖叫一聲,趕緊把手抽回來。」聽了學生的回答後,教師小結:是的,這些都是人的本能反應。可是現在,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血肉之軀,竟然被熊熊烈火整個兒包住了。教師邊說邊播放邱少雲在烈火中的錄影。之後,教師提問:面對這樣的英雄,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藉此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接著教師 *** 引讀:「邱少雲,是什麼精神在支撐著你?是什麼力量在鼓舞著你?誰能用書上的語言告訴我們?」指名學生讀。最後教師採用層層深入引讀的方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邱少雲的精神品質。「熊熊的烈火,就這么無情地燃燒著,燃燒著邱少雲的血肉之軀,五分鍾過去了,學生接讀,十分鍾過去了,學生再讀;十五分鍾過去了,整整半個鍾頭過去了,學生齊讀。老師就這樣從學生的閱讀心理出發,把「聽、說、讀、感、悟、思、情」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和心靈體驗過程獨具匠心地整合在一起,對語言文字進行感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境、語情特殊性的感受,使學生的朗讀真正做到由情而發。有感情地朗讀勝於教師的精講細說,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與作者對話,與文字交流。讓孩子們在讀中悟情,讀中審美,在讀中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甜美、多情。我想這些目標將是我們教師孜孜不倦,努力追求的境界!
要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注意激發學生朗讀時的情感
另外也要深刻理解課文要傳達的意思
有條件就放一些朗讀比賽的視訊,要不就言傳身教。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
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在朗讀前鼓勵他們,先讓他們跟你范讀一次再讓他們有感情朗讀,再表揚,再指導,再朗讀
❼ 語文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朗讀
一、讀悟結合,相互促進x0dx0ax0dx0a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表達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細讀作品,就會感悟到:在小女孩的悲慘命運中也融化了作者的感情,滲透著他自己的生活遭遇。作者把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感受到的辛酸、痛苦和憎惡,通過小女孩的命運抒發出來,使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融為一體。教學時要使這種強烈的感情注入學生的心田,產生共鳴,使其自然地感受到親切愛憐、壓抑、憤懣以及含蓄、深沉的基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感情朗讀。x0dx0ax0dx0a二、朗讀示範,有法可依x0dx0ax0dx0a我們提倡「多讀」,並非放任自流地讀。教師可以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示範指導,無論放錄音還是教師范讀,都要根據課文的特點來確定示範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的語氣、節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懂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範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放緩坡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如:你們聽聽老師這么讀,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為什麼?……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在教師的范讀中學到具體可感的朗讀知識和技巧。x0dx0ax0dx0a三、正確朗讀,技巧指導x0dx0ax0dx0a教學生正確朗讀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朗讀字句。我們要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要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為學生今後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關於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而朗讀,最重要的是個體獨特的感受。對於同一句話,有多少種不同的讀法,就有多少種不同的含義。因而,我們應通過讓學生不斷的練習,來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同時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重音是用聲音來突出重點;朗讀的速度應根據文體和文章內容的不同而分;朗讀的語調是由聲音的高低、強弱和快慢來決定的。我經常和孩子們做這樣的游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准他要表達的意思。比如「你過來」這個句子就有很多種方式讀,分別表達著不同的含義。有高興時的語氣,傷心時的語氣,著急時的語氣等等。通過不斷的練習,孩子們知道了在什麼時候該採用什麼樣的語氣,這樣讀出來的效果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感情等等。x0dx0ax0dx0a四、多種練習,讀有提高x0dx0ax0dx0a朗讀技巧的自覺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採用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教師引讀、個人自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朗讀環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兼優的課文片斷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准讀好文章,還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在課堂教學法中,我們應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功效。x0dx0ax0dx0a五、創設情境,調動興趣x0dx0ax0dx0a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興趣的培養又是多途徑的。在朗讀課文時,可以通過創設美好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讀」的興趣。x0dx0ax0dx0a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一邊展示灕江兩岸秀麗風景,一邊動情地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的風光,待學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優美意境中時,再對學生說:「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甲天下的灕江上,乘著木筏,欣賞著桂林美景。如果能有位朗誦家來上一段就更好了。」這一招非常有效,課堂上立刻洋溢著活躍的氣氛,同學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第一次試讀就讀得有點有聲有色了。x0dx0ax0dx0a總之,激發興趣,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有效指導,提高學生讀的技巧;合理練習,鞏固學生讀的實踐……使讀書訓練因素有效整合,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言語能力,促進學生語感形成,發展學生的智力,增強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思維能力。x0dx0ax0dx0a六、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 x0dx0ax0dx0a 課文字里都蘊藏著作者的情感,也是學生情感的發言地。學生通過想像、聯想、能夠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摯的情感,因此,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要為學生創設課文內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調動起他的想像、聯想、藉助他們已有的生活經歷、經驗感受來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也可以用教師的描繪情境,用圖畫展示情境,這樣學生入情入境,甚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而讀出情感。如:在朗讀《靜夜詩》這首古詩時,學生們在幼兒園時都能背誦出來了,但都是一知半解的。我教這首古詩時,先引導學生讀古詩(邊讀邊聽凄涼的古箏音樂),了解詩人李白被流放到外地,時值中秋佳節之際,天上月圓,人間團聚。而詩人孤身一人在外地,他看到天上的明月,忍不住低下頭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這種思鄉情,經過課文對照,學生們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朗讀面部表情就比較嚴肅了。並通過語氣的變換,朗讀時情景的融合,使學生了解作者一人在外的孤單的場面。通過我對當時情境的渲染,學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瀾,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在進一步的指導,就能通過學生的朗讀把課文的意境展現出來,從而讀得入情入境。x0dx0ax0dx0a七、「讀後評議」是朗讀的良方x0dx0ax0dx0a學生朗讀完後,教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拔,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要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復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好。
❽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朗讀課文
朗讀就是讀出句段的發聲動作,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方式。在小學階段,要想讓學生有效地朗讀課文,歸納起來除了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朗讀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去讀,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
小學五六年級朗讀應該達到的水平: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指導學生有效朗讀的做法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對小學各個教學學段的閱讀教學都強調了要重視「朗讀教學」 ,在這一要求中而且還特別強調要讓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朗讀」就是就是用聲音清晰響亮、正確地把念出來。朗讀也是閱讀的起點,其做法目的和要求就是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對文本語言的品味,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從而體會出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那麼,作為教師該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我認為可以從教師、學生、教材三個方面選好突破口。
一、 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合適的指導方法
1、教師做好范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范讀更易於感染學生,因為老師的聲音相對更有立體感,更能激勵學生,同時教師在范讀時還可以讓學生反復想像、揣摩,這樣就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的相關內容。如教學三年級下冊《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的重點部分時教師就可以發揮范讀的作用。在這篇課文中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具體描述的就是桑蘭面對傷痛和不幸,微笑著承受一切的經過。在課堂上教師如能抓住桑蘭面對失聲痛哭的隊友「沒有掉一滴淚,反而急切地詢問隊友們比賽的情況」,進行康復治療時「一邊忍著劇痛配合醫生,一邊輕輕哼著自由體操的樂曲」等內容進行有感情地范讀就能讓學生能從內心體會出桑蘭堅強不屈的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因為教師的生活經歷相對豐富一些,通過聲情並茂的范讀,學生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此外,為了更好地打動學生,教師在范讀時還可以適當加上一些肢體動作,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結合配音朗讀
要想引導學生有效地朗讀課文,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其次就是可以採取多樣的形式。比如可以自由讀,演讀、甚至是畫一畫、唱一唱等,特別是如今現代化教學手段十分豐富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配音朗讀,或者是先聆聽、欣賞一些優美配音的誦讀片段,感受描寫內容,激發學生表現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朗讀成為他們享受閱讀快樂的一種手段。如教學《珍珠鳥》、《霧凇》、《二泉映月》等一些狀物類課文都可以讓學生結合配音進行朗讀,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體驗蘊含的美感,從而激發 他們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的慾望。
3、練習分角色讀
針對一些敘事性較強,人物個性特點鮮明的的,教師可以多採用分角色來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因為分角色朗讀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還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對課文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大作家的小老師》一文就可以分別讓學生多次扮演英國作家蕭伯納和蘇聯小姑娘娜塔莎,然後讓他們進行表演朗讀,從而體會蕭伯納的謙遜自律、胸懷寬廣和娜塔莎天真可愛。在分角色朗讀中,教師還可以進行分組比賽,讓學生互評,這樣會更有利於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像教學五年級下冊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等類似同樣可以使用這一方法。
4、自主展示朗讀
對於現行教材中要求背誦的課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多次進行自主朗讀之外,還可以讓他們進行朗讀展示。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還可以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學背誦五年級下冊《灰椋鳥》一文的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登台演讀,或分組進行朗讀比賽,以促進全體同學共同參與朗讀,爭取短時間內快速學會背誦。
在課文中,這三段課文寫的是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其中第四自然段寫的是灰椋鳥歸林的過程,第五自然段寫的是灰椋鳥歸林後喧鬧熱烈的場面。按常理來說,鳥兒歸林是為了休息,而灰椋鳥卻不願意過早地「安眠」,它們飛來飛去,翩翩起舞,呼朋引伴……這樣的場面怎能不吸引人呢?在教學中,學生如能把描寫的內容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自然也就等於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他們再進行背誦也就顯得輕松多了。
二、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朗讀效果的評價
學生學習課文雖然能按照要求進行朗讀,但能否做到吐字清晰、發音正確、注意停頓和重音,注意語調和語速,教師的在課堂上的評價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評價中教師應多採用一些鼓勵性的評價,因為這樣更有利與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時教師還要注重與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作為教師教學的任務就是要解決學生的疑難、困惑, 在具體評價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還要因材而異,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只要教師能堅持訓練,時間長了就一定能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一教學要求。
三、教師要通過提高自身水平改善朗讀教學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是化無聲的文字為有聲的語言的閱讀活動。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要讓學生在課堂上迅速提高還有一定難度,作為教師首先就應加強學習,在備課中自己也能多加強朗讀練習,通過以聲釋義,領略的精妙之處,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從而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完成教學目標。在平時,教師還應拓寬自己學習的路子,並能結合不同的文本進行進行鑽研,爭取正確把握讀物的內容。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提高了,教學任何內容都會感覺到有路可循了。
總之,朗讀就是讀出句段的發聲動作,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成有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方式。在小學階段,要想讓學生有效地朗讀課文,歸納起來除了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朗讀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去讀,這樣才能切實提高他們的朗讀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學生朗讀的效果,就需要教師多方面和多層次地努力,不斷地挖掘探索,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和學生共同成長,以便更完美地實現教學目標。
❾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激發興趣,體味真情實感
朗讀是「口耳之學」,朗讀教學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聽」。課文的語言琅琅上口,適於朗讀,其中的古詩、散文等,更是培養學生朗讀的好文本。教師可以通過有感情的范讀,以優美的語言、逼真的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例如,教學《荷花》一文時,教師先以有感情的配樂范讀,把學生帶入美的意境中。之後,在這種意境中進行全文的以讀串講。如在讀描寫「荷花」的句子「落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時,要學生理解「挨挨擠擠」是寫出了荷葉長得多而密;「碧綠」寫出了荷葉的顏色;「大圓盤」寫出了荷葉的形狀,這句話點出了荷葉長得十分茂盛。在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讀出荷葉的這一特點呢?在個別讀、評議、自由練讀中,學生就會發現「挨挨擠擠」要重音輕吐讀,才能突出荷葉多而密,而「碧綠」和「大圓盤」要讀得重些。接著在理解課文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的所見所聞,展開合理的想像,進一步感受荷花開放時的不同美姿。
二、理解課文內容,把握真情實感
一篇感情豐富的文章,如讀不出真情實感,聽者會覺得乏味。學生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課文,體會不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讀不出真情實感。只有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表現的情感的基礎上,正確地運用停頓、重音、速度、語調、節奏等進行朗讀,才能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才會喚起與作者感情上的共鳴,從而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如《豐碑》一文,其中一段文字是描寫將軍感情變化的,當將軍看到凍死的戰士衣服是那樣單薄時大發雷霆,甚至罵人。要使學生讀好這一段,首先要讓學生搞清將軍向誰發脾氣,為什麼發脾氣。一是將軍因埋怨軍需處長失職而生氣;二是突出將軍對戰士深深的愛,正因為將軍「愛兵如子」,才會發這樣大的脾氣。學生只有體會出這些復雜的感情,才能把握感情。將軍發脾氣的幾句話,不僅聲音要讀得響亮,還要讀出憤怒指責的語氣。當將軍得知被凍死的戰士正是軍需處長時,「怔怔佇立了足有一分鍾」。將軍怎能相信這掌握衣物的人會凍死呢?可這是事實。他被這舍己為人、忠於職守的精神震撼了。這里「怔怔」「足」要讀出重音,而且「足」聲音要拉長。將軍向豐碑「敬了一個庄嚴的軍禮」,要讀出庄嚴的氣氛,聲音要逐漸提高。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讀出來的文章才會感人至深。
三、激情朗讀,還原真情實感
《大綱》對小學中高年級朗讀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在掌握了朗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基礎上,逐步地讀出抑揚頓挫和作品的風格,達到能夠恰當表現作品意境的目的。在訓練學生朗讀時,可憑借教材中生動的語言、掛圖以及某種手勢(據教材需要、教材內容教師所做的手勢),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像,使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清晰、具體、鮮明的形象,從而調動學生讀出真情實感。
四、指導欣賞,運用真情實感
無論是教材中還是課外讀物中,都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名句,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些佳作名句指導欣賞和朗讀。如本學期筆者讓學生建立了優美片斷集錦。每周讓學生把搜集到的優美片段摘錄下來,並在班上朗讀。
五、形式多變,掌握朗讀技巧
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朗讀形式,既能不斷刺激大腦神經的興奮,又能使朗讀成為學生理解課文的一種需要。
1.引讀傳情,把握語感
筆者除了設計指名讀、齊讀、散讀以外,還設計了設問引讀和以讀引讀的形式。如《船過三峽》一文的教學,在採用設問引讀時,教師將事先設計好的問題讓學生以讀代替。
2.賽讀激趣,主動感悟
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後,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通過競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對朗讀的興趣。如《燕子》一文,筆者先指名讓學生朗讀課文,然後是集體朗讀。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有興趣投入到朗讀的行列中來,採用「淘汰讀」比賽方法,即按座次順序自動就讀,前一人若有錯讀、漏字、加字、停頓不當等失誤,即被淘汰。後一人接著讀,誰失誤少、讀得多即獲勝。這種競賽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同時促使個別思想不集中的學生能集中注意力,使靦腆膽小的學生得到鍛煉的機會,使全班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逐漸提高朗讀能力。
3.表演朗讀,領會內涵
表演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激發學生興趣,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表演固然也有教師的指導,但主要還是靠學生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自己進行設計:怎樣表演才符合課文內容?怎樣表演才能更好地表現所表演的角色?
總之,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增加,而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語言材料和寫作材料,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