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創新擬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作品非常多,如何讓那些優美的詞句、感人的情節沖擊學生的靈魂?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採用多種有效的手段來實施情感教學,應善於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心理學認為:情感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繪情境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增強藝術效果。而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正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有助於把學生從枯燥無味的學習中解脫出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有助於學生形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
語文課上,老師用滿懷激情的導語感染學生,播放美妙的音樂調動學生情感,多媒體展示圖片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時,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②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滲透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學科,除了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和德育教育外,還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教育。教師上課時,除了要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去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外,還要激發學生的情感,進行情感教育。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盡最大可能去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創設的情感中受到熏陶,並與教材產生共鳴,獲得心靈的體驗。那如何滲透情感教育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 挖掘教材中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情感。
小學教材中有許多課文既有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動人的故事情節,凝聚著強烈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理性。為師生情感思想的參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應該明確地、有意識地把蘊含在文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體驗結合起來,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產生思想的共鳴。如我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通過投影圓明園的全景圖,再配以優美的樂曲,學生的情感就被牽動起來了,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邊聽錄音朗讀,邊思考問題。課文的朗讀在音樂的伴奏中進行,學生的情感已經完全融合在課文所描寫的情境中了,有如身臨其境。在抓住時機問學生喜不喜歡圓明園,為什麼?讓學生結合圖來組織討論。學生此刻已經產生對圓明園景緻的嚮往和對古代勞動人民創造性才能的熱愛。我這時在見機介紹圓明園遭八國聯軍的毀滅性的破壞,這又激起了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 通過飽含深情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許多課文中的情感是通過文中的重點詞語表現出來的。教師通過深情的朗讀來激活歷史人物和事件,鼓動和感染學生的情感。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時,我通過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朗讀,將學生帶進了令人悲痛的氛圍里,學生對總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在這種情感下讓學生去審視這一具有崇高形象的一代偉人,學生的審美快感隨著情感的激發而產生,學生的審美體驗也隨著對總理的愛戴懷思之情而升騰。
三、 根據教材中的精美詞句來激發學生的情感。
③ 淺談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心理學家認為:情感是認知活動啟發、發展和維持的動力,是構成心理素質的重要成分,沒有情感就沒有智力。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視情感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學,必須高度重視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豐富,當他們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一致是,他們會全心全意地投入學習中去,反之,他們對教師的教學便會產生抵觸情緒,教學效果就會差得多。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明確情感教育的地位,探索對高中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發揮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的迫切性也是由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決定的。入選高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這些作品大多是作者情動於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噴涌結晶。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必須引導出文章中渲泄奔騰著的感情的激流,和學生一起體會字里行間跳到著的感情脈搏,想像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1,發揮情感的感染作用,以情動情。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別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條件,以作者之情來打動學生之情,要發掘教材中蘊藏的思想感情。那怎樣發掘課文的思想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相對來說,教師是客體,處於主導地位;學生是主體,處於主動地位。教師在備課、講課時,心靈必然受到震顫,動情於心,激起情感的波瀾,同作者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總而言之,教師要首先進入角色。 2,創造引發情感的情景,營造氣氛。引導學生入情於境是關鍵。如何引導學生入情於境?通過形象的感染,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比如,教《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時,我先提問看到馬克思的肖像後你留下的印象是什麼這個問題。一位同學回答是馬克思睿智的眼神。我分析了睿智一詞的含義,概括介紹了馬克思一生的豐功偉績。面對革命導師的肖像,聯想其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作的貢獻,同學們便會產生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後披情入文,整堂課的教學就處在一種特殊氛圍之中,同學們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語文能力。其二,通過吟誦朗讀激情。對於詩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學,採取這種方法能收到較好效果。其三,通過講述品析激情。對於小說之類的敘事作品,通過精湛的語言,著重再現形象,勾勒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受教。再者,創造情景,營造氛圍的根本目的在於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易於進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體味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3,把握情感的傾向性,調節情緒。情感具有傾向性,面對不同的對象或同一對象,不同的人則會產生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傾向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如消沉可以轉化為振作,討厭可以轉化為喜歡,消極可以轉化為積極,憎恨可以轉化為熱愛。 在教學實踐中,愉快、積極的情緒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活動;而低沉、消極、否定等消極情緒則會阻礙學生積極、主動、自覺的學習活動。學生的情感傾向,如同一把雙刃劍,對其學習行為可以起積極作用,也可以起消極作用。二、語文教學的情感體驗方法 1,大膽創設情感體驗的氛圍。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認為,在文學作品教學中,認識形象,理解形象,受形象感染,學生不步入特定的情景之中,難以有深切的感受。 除了導入的精心設計外,還可以藉助一些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來渲染某種氣氛。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可先讓學生聽一曲《十面埋伏》;鑒賞姜夔的《揚州慢》,可放一段編鍾古樂的錄音,讓學生和著旋律淺唱低吟;品讀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可配以小提琴曲《思鄉曲》這些都是能輔助學生進入作品的特定情景,引導他們沉浸在作品所表現的情感氛圍之中。 2,緊扣作品語言來體驗。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作品情感內容的載體。緊扣作品語言來進行情感體驗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關鍵語句,因為關鍵語句一經點撥,文章精神全出,就會使得學生情思萌發,乘興翱翔,進入作品描述的境地。除了扣住關鍵語句外,指導學生有盛情地朗讀也是情感體驗的一種有效方法。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稱為美讀。他認為。要根據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容的不同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大量實踐證明,通過那細若春蠶吐絲,壯如駿馬奔騰,輕似山泉淙淙,重則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讀,文學作品所蘊含的不同的情感內容,就能教學生真切地體驗出來,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參與體驗。人認識藝術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間接的生活經驗為依據的,要讓學生更深切地體驗作品的情感內容。教師就要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來參與體驗。如有的教師在教學朱自清《背影》一文時,就引導學生聯系他們自己和父母親生活的有關往事,帶著對自己父母親的親昵感和崇敬感去體驗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學生貯藏的生活經驗一被激活,他們就能很快與作品行成最佳的體驗態勢,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內容取得認同,這樣,學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總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方法恰當,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出現這樣一種體驗狀態,正如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描述藝術美的審美心理活動: 當美激動我們的那一瞬間,我們可以感到胸際的一種灼熱,一種劇痛,呼吸的一種顫動,一種飽滿,心臟的一種翼動,全身的一種搖撼,眼睛的 一種濕潤以及除此而外的千百種不可名狀的徵兆。 這種境界,正是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所企盼、追求的。瀘縣一中 李群
④ 語文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特別在語文教學中表現的更加明顯。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每一篇文章均為文質兼美的佳作,無論就文字的錘煉,內容的表達,情感的抒發,都表現出一種至高的神美。特別是在文章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對社會和生活真實的體驗,閃爍著聖潔的人性美。教學中必須抓住這條紅線,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對學生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對文章詞句、結構的辨析,以及內容的深層挖掘,而對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卻如蜻蜓點水,一掠而過,學生很難真正把握文章的脈搏,不能體悟作品的真諦,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正如探幽谷已近勝景卻返,登高山將至絕頂而歸,實為缺憾。
在語文教學中,如充分關注作者的情感,引導學生用心體悟,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聆聽作者的心聲,愛其所愛,憎其所憎,這樣才能輕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進而激發他們那種「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念,從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運用情感教育,引導學生用心審視文章的內在情感,才能讓學生情動於衷,發之於外,導之以行,使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麼如何對作品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師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鑽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挖掘出作品所蘊涵的真實情感,探求作者的創作動機和情感傾向,這樣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懷,細膩情感,憂憤之思,貼切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比如,教師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經歷,愛國熱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難把握《天上的街市》這一課的深刻情感內涵,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無法在教學中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更不能啟迪他們對自己人生的展望與追求。如果教師只教其「文」未傳其「情」,那就無法做到以情動人,情感的彩雲也隨著單調的講讀飄然而逝,只留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遺憾。
因此,教師只有準確地掌握作品的內涵,形象生動地展現作者所抒發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領悟到作品的藝術魅力,陶冶於作品豐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靈體驗。
二、知情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從朗讀中領悟作品的內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獲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的朗讀信心,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通過朗讀把作品中所蘊涵的無形情感轉化為學生內心的真實體驗,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動形象地躍然紙上,讓作者的情感與學生的心靈感受相聯接,更進一步感受作者的心聲。通過有感情地范讀,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心隨作品中的情感變化而怦然心動,體會作品中的苦與樂,憂與喜,思與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讀高爾基的《海燕》,這是一篇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面,作者以海燕象徵英勇無畏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把它當作一把利劍,劃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時空的壯美,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文章所表現的主題思想也通過朗讀初見端倪,學生也很自然進入了作者的思維空間,為進一步體悟作品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礎。因此說,朗讀能使學生觀其文,曉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感悟作品所表現的豐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脈搏,與作者心靈相通,充分釋放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深層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線索,通過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為切入點,激活學生沉寂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實情感與學生的切實感受連接在一起,使學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裡自由翱翔,激發奇特的想像,沿著作者的情感軌跡,迸發出內心的情感洪流,達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終使教師、學生和作者三位一體,產生共鳴。
通過學生情感的融入,使學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滲透出來的情感美,從內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堅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種情感對另一種情感的影響,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使學生所流露的「情」轉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這就是平時我們所講的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萬事基於「根本」。抓住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激活他們沉寂的心靈,讓他們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使學者變為樂學者。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來進行。如採用多媒體、圖片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快樂地投入帶學習當中。其次,具有
⑤ 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愛情觀教育
可以通過講一些古代的愛情故事。例如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告訴學生要好好學習,不要過早戀愛,等到了金榜題名時,自會愛情事業雙豐收。 我老臉一紅
⑥ 如何在語文教育學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語文教學要落實的目標之一。語文教學要重視它們的正確導向,就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導向的重點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要讓學生的認知過程中伴隨著情感過程,讓學生學會分清真與假、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做出價值判斷,從而做出肯定或否定、喜歡或厭惡等不同的反應,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情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
(2)要重視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避免貼標簽式的教育。要善於創設情境,注重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斷、自我教育。比如,要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體現和表現課文中的情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體會人物的高尚品格,領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不要總在理性化的課文分析之後,再加上學了課文有什麼收獲、懂得了什麼道理、舉出了生活中的例子、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等表態式的環節,進行概念化的說教。
⑦ 怎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實質上要求教師調動學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形成和諧共鳴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而兒童的情感比較外露,也容易轉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運用情感這把鑰匙有效地開啟學生智慧的大門,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緒,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效果。
一、挖掘情感因素,以情動人
小學語文教材既似一部小網路全書,又如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使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又要使學生看到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面;還要使學生感受到千姿百態的藝術形象,並且使學生學生體驗到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豐富的情感,充分運用教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
1、挖掘教材中培養情感的因素。小學語文統編教材文質兼美,其中蘊藏著很多培養情感的因素。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掌握教法,去發現和挖掘其情感因素,以便充分發揮好教材的感染力。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其一,從內容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十分豐富,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蘊涵著不同的情感因素。如那些頌揚古今中外的偉人、名人的功績的文章,能夠體現偉大人物的高尚情操;那些表現凡人小事的文章;能夠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美好品質;那些謳歌中華民族光輝歷史的文章;能夠體現出民族自豪感,愛國熱情;那些贊美大自然奇觀異景的文章,能夠體現出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對於這一切,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發現和挖掘,以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美好情感。其二,從語言形式上挖掘。小學語文教材體裁形式多樣,有記敘文、散文、童話、寓言、詩歌等。有的文章結構上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有的在語言方面遣詞造句精闢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感受到它的精湛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如《煙台的海》一文,作者以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激情,用色彩濃重的筆調,描繪出了煙台的海冬日凝重、春日輕盈、夏日浪漫、秋日高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前赴後繼、鍥而不舍……撲向……濺起……發出雷鳴般的轟響」等等,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詞句,進行豐富的想像,不僅激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之情,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和學習祖國優美的語言文字的情感。其三,對文中插圖挖掘。插圖一般是對課文主要內容的生動描繪。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如人物、清潔、場面,同樣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手段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以感染和熏陶學生。如《大江保衛戰》一文中,可以把放大的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中人物的外貌、神態,充分體會人民子弟兵為了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豐富的情感養料,但他不會自然地為學生理解的吮吸,而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作艱苦細致地工作、點撥,幫助學生主動吮吸教材中的情感養料。其一,在理解課文內容中吮吸情感養料。對事物只有先理解,才能認識它,感受到它,進而吮吸其中的情感養料。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一道與學生反復讀書思考,仔細比較揣摩。文章中那些精彩的片段,深刻的語句及至抒情懷的段落等,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體會作者的情感,並把它轉化為自己的情感。如《白鷺》一文,讓學生抓住「精巧」和「韻味無窮」兩個詞來理解白鷺是一首詩,激發學生愛鳥、護鳥之情。其二,在品評作品中吮吸養料。有些課文在學生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對其欣賞品評,傾吐自己對其任務、事件、場景的認識和看法,對其語言形式的理解和體會,進而溝通自己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二泉映月》內容時結合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學生的感受更深,產生出多種情感:有敬佩、同情、贊嘆、以阿炳為榜樣學習……有的課文則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其中某些哲理的爭辯,議論,提高學生鑒別真、善、美、丑、惡的能力。
二、創造閱讀情境,以情感人
情感教育是一種藝術,需要創造一種意境和氣韻。教師所創設的情境要與課文內容協調一致,利用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樂渲染,語言描繪,實物擺設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並激發想像與聯想,讓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產生情感體驗,進而發展認識,陶冶心靈為「動情」到「曉理」打下情感基礎。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感情濃郁的抒情散文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創造了一種氣氛:周總理的遺像佩上黑紗,兩盆鬱郁蔥蔥的萬年青置放在講台一角,片片白花點綴其間。教室里氣氛庄嚴肅穆,老師在哀樂聲中用深沉的語調講述周總理生平事跡。這一切把那種對周總理沉痛哀悼的感情、悲哀的氣氛渲染得淋漓盡致,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之情油然而生。使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由動情到曉理,情感不知不覺地得到了升華。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一文,老師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語言描繪把學生帶入課文所描寫的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軍號聲、機槍聲、喊殺聲……敵人垂死掙扎,窮凶極惡,機槍口噴出火舌,戰士們一個個倒在血泊中。接著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引導分析情境,緊扣「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樣」並想像董存瑞左乎舉起炸葯包,右乎猛地一拉導火索,火光中董存瑞鋼鑄一般的臉,在火光與英雄的閃現中,紅旗迎風飄揚,讓學生體會英雄氣貫長虹,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犧牲的高大形象。小學生的情感特別容易受老師的情感的影響,也容易被課文中具體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所感染、所支配。教師應該積極地去創設情景,影響、啟發學生,激發他們的感情,增強學習的熱情。
三、營造和諧氣氛,以情育人
人們在教學實踐中得出了結論,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能使學生思維活躍起來,並能主動探究,充分發揮學習潛力。反之學生在課堂上情緒緊張,信心缺乏,動輒遭到教師指責,又怎能發揮學習主動性,深入體會課文情感、培養其積極的學習態度呢?因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要善於將自己的心境調整到最佳狀態,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富於情感,表情親切自然;更要善於誘發學生的積極情緒,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並以寬容期盼之情的對待學生。
1、創設情境,情感自然滲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體鮮明的畫面,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往往能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情感也就由心底油然而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1)直觀形象營造情境利用錄音、幻燈及多媒體課件等輔助設施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鮮活生動的畫面,撼動心靈的音樂,聲情並茂的講述。在這種刻意營造的情境中,學生的各種感覺活躍起來,情感上更容易與作者達到「契合」。(2)活躍想像,情感不斷深入情境就是引導學生入境,無論圖畫、音樂或其它教具的運用,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知,使他們能直接與課文中的情感產生共鳴。然而,學生畢竟有他們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如果能激發學生的想像,使學生能挖掘出其獨有的情感體驗,並與課文中的情感相撞擊、相融合,這種情感必然更濃厚,使學生感受更深刻,道德情感摧發的道德認識也必然更牢固地存在於學生心中。小學語文課本第三冊《畫》一課,描寫了王冕畫荷花及雨後荷花的美麗,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通過教師精心製作課件及圖片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教師創設出美麗的情境必然會打動學生的心。此時,讓學生閉目遐想,隨著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學生對雨後荷花有了深刻的認識,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表象,然後再依據生活經歷聯想、想像。學生們紛紛發言。他們彷彿看到了雨後的湖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滿湖通紅,碧綠的荷葉上,清水滴滴,襯托著朵朵美麗的荷花。活躍的想像力使得學生在充分體悟作者情感的同時,將自己的情感也充實進去,以獨特的情感體驗獲得獨特的認識。
2、角色扮演,再現情境敘事記人的課文,其情感要靠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露出來。兒童表現欲強烈,樂於扮演角色。教學中,不必直接告訴學生善惡、對錯,只讓他們依據自己的理解,將課文中的角色演一演,「入境」才會動情,「動情」才會曉理,學生在情境中把自己的活動同真人、真事相比較,通過情感遷移,對自己周圍世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判斷能力。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教學只有輔以必不可少而又形式靈活的情感教育,才能使語文教育日益接近教育家奇美紐斯所說的「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的境界。
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積極的、健康的)去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的良好的情感體驗,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課題 創新擬點
首先,教師要善於創設生動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創 設要有針對性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基於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內容中蘊涵著的能力價值和情感價值,利用這些知識作為情境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只有問題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匹配,才能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才能達到目的。在設置問題情境時,教師應考慮內容、方式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讓學生通過積極思索和探究,解決問題或得出正確結論。無論是藝術欣賞還是藝術創作,觸景生情是最普通、最常見的一種審美的情感活動,這也正是情感的情境性特徵的體現。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恰當的情境能有效地引發、喚醒學生的情感,而且能藉助情境深化學生的認知。因此,有經驗的語文教師往往十分重視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
其次,教師要善於調動、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引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情感具有引動、定向、激勵和強化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及內化。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中小學生都具有向師性,因此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情感具有感染性和遷移功能,教師要善於把課文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傳達給別人,就會使別人為這些情感所感染,也體驗到這些感情。在此基礎上,再把學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對象之中。於漪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要使學生真正在
思想品德、情操等方面受到陶冶,教師自己要進入角色,披文以入情」。教師自己在深入鑽研教材的過程中,心靈必定會受到感染,情感必定會激起波瀾。因此,教師在調動自己的情感後,一定通過言行和聲請等手段,用自己火熱的情感觸動學生平靜的心,從而對他們進行是與非、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的教育。若教師自己缺乏情感,那就無法引導學生的情感流向。 再次,教師要善於營構良好的師生人際氛圍。由於情感體驗的自律特徵,課堂心理環境的安全、自由、寬松就成為主體情感得以順性舒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給學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間,使學生沉浸在一種豐富、和諧、溫暖、疏朗的氛圍中,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情感的引發和展開,而且能夠滿足學生獨立、自尊、理解、信任等情感需要。我的做法是千方百計跟學生結成最佳學習拍檔,讓學生心甘情願地走進語文世界。比如,師生互考。除我考學生外,我常讓學生考我,他們自然是積極性高漲。預習,復習,查資料,互相商討……,學生挖空心思要把我考住,其學習潛能得以充分釋放。我還讓學生互督、互查、互考,結成前後同桌學習同盟。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初一每周不少於三篇,初二每周不少於兩篇,初三寫周記。每周師生共薦日記題目5個,寫在教室後面的黑板上,供學生挑選,每組選三名學生當組長評日記,只評最大優點與不足。我每日抽查,每周總評,讓學生將評語記下並據此改進,並將優作進行張貼。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無論思想認識,還是習作水平均有大的飛躍。在閱讀教學中,結合語文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討論、答問、品評。
再其次, 以語言描繪情境是指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或描繪,或抒情,或議論,以鋪陳渲染、述感追思、評價點撥,把學生帶入與文本相適應的特定情境中去。由於不受時空、物質、內容等條件的限制,藉助語言描繪情境也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最簡捷、最方便、最經濟、最基本的一種情境創設方法。我利用語言描述,創設情境的問題進行了重點關注。通過課堂觀察,
我覺得教師力圖顯現一種精煉、平實的語言風格。這樣做,對於創設情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認為場景有其特殊特點,包含著一種氛圍。所以教師應該使用更多生動形象,極具文學色彩,有一定鼓動性的語言來創設更多情境,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
最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情景等綜合綜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計算機、電視、錄像、投影、錄音等,為學生再現具體可感的情境。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舉、視聽結合、信息豐富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了直接生動的感知,能迅速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並以生動的具象接通學生的生活經驗,啟迪學生的內心情感。以體態模擬情境主要是指教師藉助表情、眼神、手勢、動作等人體語言將文本中的某一特定的情境演示出來。在實際的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往往是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比如語言手段,其實任何一種情境的創設都離不開語言參與。恰當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有效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⑨ 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路,
主要還是鍛煉學生理解能力,
引導學生理解做設身處地。
⑩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情感教育
一、用教材中的「情」感染學生
白居易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陸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愛國熱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凜然正氣等都能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我教學蘇軾的《水調歌頭》時,讓學生領悟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道理,看到詞人雖然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卻對人生充滿了樂觀情緒。正是這種積極樂觀的人生修養熏陶著每位學生,使學生受到教育、啟迪。在《岳陽樓記》中,我通過反復誦讀課文讓學生感受作者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豁達胸襟、偉大抱負,使這種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熏陶學生、激勵學生。教學中,我時刻深挖教材中的這些情感因素,讓學生在學習中如沐春風、身臨其境,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樂、共傷悲,讓學生的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從而在生動具體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是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例如:我在教學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錄音,把學生帶入課文人物所表現出來的不願作亡國奴,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無比熱愛的氣氛中,再聯繫到我國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歷史,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馬上被激發,這就更加堅定了學生不忘國恥、熱愛祖國的信心。教學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時,我以文中「蔣氏」的身份向學生痛訴他一家三代人捕蛇的悲慘遭遇,讓學生聽得悲、聽得恨,為文中捕蛇人悲傷,恨封建統治的殘酷,從而喚起學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設情境,打開學生心扉,讓學生盡情感悟,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用自身的情感陶冶學生
教學十餘年裡,我深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豐富的情感。所以我即使課前心情煩悶,上課時也會極力調整心態,鎮定自若、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台,以充滿活力、生動形象的語言激起學生求知的情感。始終以豐富的情感和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來上好每一堂課,從而使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總之,沒有情,就不會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中,我一直追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始終盪著情感教育的雙槳,引領學生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