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將如何將語文素養轉化為語文能力

將如何將語文素養轉化為語文能力

發布時間:2023-01-03 02:16:27

A.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

重視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人類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的規范,也是一種文化藝術,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有其特殊的地位。語文教學對這方面能力的綜合培養顯不僅僅關繫到學生語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響到以後的社會生活。因此,語文教學活動的目標是由教師和學生相互協調,共同促進而實現的。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合理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媒體教學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抓基礎訓練,掌握必要的技能。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適當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精典的朗讀篇目,並播放相關的錄相材料,促進學生聽力的提高。有條件的同學可以翻刻翻錄精典篇目朗讀DV和朗讀帶,在課後聽讀。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節假日里注意收看新聞聯播等節目,學習播音員的發聲、發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提高聽力水平。在課堂上,教師運用多媒體整合聽讀材料,並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內容用自己的話完整的、准確的、有感情地表述出來。這就要求學生養成邊看邊聽邊理解、邊記憶的良好習慣,長期這樣堅持,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

二、挖掘課內外語文資源,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語文教材中配設了大量富有兒童情趣的、色彩艷麗的、為學生所喜愛的插圖,在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課內圖片資源及網路圖片資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另一方面,漢語言詞語豐富多彩,精彩紛呈,一些句子形式優美,富含語文美和哲理意蘊,我們可以從書本中學的現成詞語或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還可以從精典篇目及現代美文中尋找詞語或句子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通過長期這樣的訓練,學生說話的興趣就會提高,說話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三、加強閱讀訓練,培養學生「讀」的能力。

1.廣泛搜集材料,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選取閱讀材料時,可以是詩歌、散文、報刊、雜志、格言佳句,也可以是文章中某句優美的言辭或極富哲理性的語句,並利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方式來提高閱讀水平。盡量搜集學生感興趣的材料,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訓練有助於說話能力培養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把讀貫穿於閱讀教學的始終,多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讀,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思想感情。設計形式多樣的朗讀,如分角色朗讀、朗讀比賽等,使學生興趣盎然,從而提高他們讀的能力。

2.讀中講,講中讀,加強學生誦讀訓練。

朗讀是最重要,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中一項最基本的活動,應該貫穿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而誦讀有利於學生積累知識、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可以採用多種途徑優化學生的朗讀訓練,講讀課文前,讓學生帶著課後思考題輕讀思考,既而讀通讀懂課文。講讀課文中,邊講邊指導朗讀,老師再用親切真誠的語氣來范讀,然後再指名讀,再討論理解,最後全班表情朗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四、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培養學生「寫」的能力。

1.聯系生活實踐,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尋找寫話的內容。寫話需要內容,平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關注世界上的熱點、焦點問題,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做過的盡量去寫下來,鼓勵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讓學生懂得,誰的觀察力最強,誰就能寫出最有分量的佳作來。持之以恆的實踐下去,學生寫作積極性就會提高,自然會把自己喜歡的、幻想的、開心的、心存疑惑的事寫下來。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自覺練筆的好習慣。

2.多媒體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應注意把「興趣」二字放在首位,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開展趣味寫作,使興趣成為學生寫作的內驅力。讓學生在興趣中起步,並有意識提高,運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能產生獨特的魅力,多媒體通過以圖激趣,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除理性思維之外,用感性思維去認識世界,就會產生『視覺經驗的詞語化』,可以啟發學生去想像、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和創作精神。多媒體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媒體課堂去觀察、去感觸、去渲染和擴充自己的感觸,去盡情表達。教師則要切切實實去做一個多媒體作文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的作文語言變得豐富生動,有感情色彩,然後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形成一篇打動人感染人佳作。

總之,新課改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是不能分開的,它們在語文教學中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是一個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但只有使學生在這四個方面都養成了良好的習慣,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才能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果,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要真正做有心人。把重視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作為自身教學目標,在聽說讀寫之間找結合點,讓我們的孩子更好的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為母語的傳承和發展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B. 何為語文素養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老師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作為最基層的小學語文教師,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興趣
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於漪老師也曾說:「教師如果有本領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求知慾激發出來,教學就成功了大半,學生學習語文就有了良好的起點,就不以為苦,從中獲得樂趣。」學習的興趣是學習需要的一種表現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動的基本功,是個性積極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著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標,以行動求得滿足。需要越強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動就越有力。如果學生能意識到語文學習的迫切性、必要性,對語文學習就會越感興趣,就會越積極地投入學習。學生學語文的興趣主要依靠老師去培養。在教學中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並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礎。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樹立多學意識
從學生接觸語文學科開始,語文教師就有義務讓學生明確語文學習的任務。語文學習是母語學習,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把語文學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自身修養,因此我們都應該用心學語文,力爭多學。
2.激發多讀意趣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閱讀是一種技能,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而詞彙是語言表達意義的主要單位,在語言學習中有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詞彙,就不能傳達任何東西。當然在閱讀過程中,詞彙對獲取語言信息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不但可以通過閱讀有趣的外文小說或感興趣的專題輕松地擴大詞彙量,還可以通過大量閱讀鍛煉從不同的角度思維的能力。大量的閱讀還可以豐富我們的大腦,增長知識與見識,提高自身修養。由此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在小學階段就著手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趣。
高爾基說:「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於書。」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這一點也體現在教育中。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閱讀教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課內閱讀,一是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指在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閱讀活動。課外閱讀是指學生在課外的各種獨立的閱讀活動。它是課外語文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課內閱讀的繼續與擴展,是閱讀能力訓練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學期,我們藉助省「四項配套工程」的春風,安排學生走進學校圖書室借閱當下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書。能閱讀到新配的圖書,他們欣喜若狂。
葉聖陶老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從閱讀中,我們可以領悟人家的經驗,從寫作中,我們顯示自己的經驗,吐露自己的感情。從讀學寫,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象。只有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學得實,學生說話、寫話才會感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學習不怵不懼,沒有心理障礙、樂學、自覺自願地學,語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
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並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引導他們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課外閱讀資源,才能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服務。
3.提高多寫興味
多寫並不是寫的作文篇幅長,而是注重用筆寫下日常語文學習中的一字一句。從學生開始識字寫詞開始,就要求他們有意注意一些好詞好句好段,主動摘抄並背誦積累。
除了積累別人的以外,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寫語文」的習慣。我在教一年級的學生時,鼓勵他們用對比和聯系的學習方法識記生字。在一年級的下學期,借著識字教學,我開始著力培養學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們在課外預習時整理出來並組詞寫在每一課的生字表旁邊,每次上課我安排三五分鍾反饋他們整理的情況,給予整理較好較多的同學鼓勵,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喜歡這樣的語文活動,並逐漸養成了習慣。到了二年級,他們學會了查字典,我又鼓勵學生在預習時給「生字開花」(擴詞),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邊。每次的第一課時教學生字時,我把它當作游戲安排在生字教學後,語文課增加這一環節,學生們非常喜歡,積極性特別高,每次的匯報他們都是爭先恐後,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課前查字典而獲知的新詞第一時間公布出來。養成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兩年的時間,現在隨便翻開任何一個孩子的語文課本,你都會看到每一課生字表旁邊都有他們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組詞,也有給每一個生字擴的三到五個詞。升入三年級後,我在他們的預習任務中又加了一項:嘗試在預習完字詞之後,在課文的字里行間尋找最耐人尋味和最優美的句子,畫下來並在句子旁寫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個「好! 」字也行。
三年來,看著孩子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日益濃厚,聽著他們動情的朗誦,關注他們學習語文能力的成長,我不禁覺得,平時的多寫,不但積累了他們的詞彙,增加了詞彙量,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語感。堅持多寫在他們的語文學習中留下了痕跡,也為他們以後的寫作奠定了基礎。
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學以致用,寫作水平的高低是語文學習好壞的最好見證。

C. 如何提高語言文字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因此,學好語文對每一個人尤其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來說是最起碼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學好語文?怎樣才能提高語文素養?培養語感是最重要的路徑?

一、從優秀的篇章中感知、積累、豐富語感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最豐富的語言,多讀背一些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篇章,是積累知識、培養語感很重要的途徑。
1、聽說結合,感受語言魅力,培養語感。
「聽話是憑借語言理解說話者所講的意思。聽的言語活動不是機械、被動地接受和簡單重復反映信息,而是積極主動思考,重組語言材料,創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過程。」可見,聽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鑒於此,在語文課堂上,進行課前美文欣賞,在聽的過程中接收優美的語言,經過大腦的加工後,對聽到的美文進行評價,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學習中要積極端正聽的態度,培養多聽、會聽,在聽中積極感知語感。如此經常練習,語感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2、讀寫結合,培養語感。
閱讀是提高人文底蘊、提高語文能力、培養積累語感的有效途徑。多讀、熟讀、讀後深思,能有效地激發語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誦讀的效果。古時的私塾先生們就很看重誦讀,他們要求學生反復讀、仔細讀,做到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便是對誦讀的評價。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誦讀中語調、節奏、語流反復刺激,便在學習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聲音映像」,這種內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語言流便會自然而然地從記憶中溢出。
3、勤記多背,積累知識,豐富語感
「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感知。」顯而易見,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是語感的源泉。由於生活經歷不足,實踐經驗有限,所以,勤記多背,積累知識,將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言語,將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
二、在語文實踐中領悟、分析,培養語感。
由於語感的培養離不開理性思維的參與,離不開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離不開學生的悟性,因此,積極創設語感情境,學會分析、琢磨,從而實現對語言的准確領悟。
「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思維、想像、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對語言材料的內涵及語言組織形式的深層把握,使主體的「神」與客體的「神」融為一體,達到「物我交融」的境界。領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讀精思,分析琢磨」。學辛棄疾的《西江月》時,分析後兩句「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很容易就發現這兩句話與註解的順序不同。這是為什麼?這是強調作用,表示詞人的驚喜之情,因為他找到了避雨的地方,在山野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時心情會是何等欣慰!這種樂趣不是身臨其境的人又怎麼體會得到?從而體現了這首詞的旨意。在學習中積極分析、推敲,讓學生獨立思考,用心用情去體驗去感悟,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揣摩作者的思路、情感,久之,詩歌中所蘊含的「玄機」就會通過有血有肉的語言口中傳出來,這樣語感就會得到進一步的鍛煉。
三、對積累的語文素材吸收、加工、運用,培養語感
這是培養語感的高級層次。積累如吸氣,運用如吐氣,只有吸夠了氣,才能吐出氣,因此它的完成需要通過積累的知識來獲得。除此必須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合理的想像和聯想,藉助思維和審視能力,對語言材料進行品評、鑒賞,從而愜意地抒發自己內心世界的情感。這需要與文本對話,需要與作者在生活體驗上溝通,需要與作者在心靈情感上共鳴。這樣不僅能充分領會語言文字的字面意義,還會領會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從而抒發讀完文本後獨特的情感體驗。

D. 語文教師如何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1、不斷學習鑽研。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重視不斷學習、鑽研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組織性學習,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
2、展開創新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師在創新教學中,應該慎重把握教學策略,結合目標導向策略,使學生在激勵中不斷成長。教師還需要重視創新教學設計策略的展現方式,提升自己的授課能力。
3、認真提升自身文化修養。教師需要擁有獨特的文化修養,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專業的文學創作能力,比如按照主題創作,進一步提升文學創作的能力。注重良好文學閱讀習慣的養成及文學鑒賞水平的提升,努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體現出自己的能力。

E.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本文是小學生的,合適不?)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

一、激發學習興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識修養和人格修養。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三、精心設計預習作業,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經典詩文。

 四、根據課文內容和文體特點,創造、再現課文情境。

五、注重朗讀為主的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經典詩文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1、誦讀精彩文本,培養語感能力。2、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3、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六、藉助互聯網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習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F. 我是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

文學科是基礎學科,只有掌握好了語文,才能在各個學科里有所幫助,因此,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指出,語文教育要達到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何謂語文素養?它是指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有機融合。語文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和一定的語言文化積淀。語文素養是整合的、能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語文素質。語文素養這一時代性的概念的產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綜合素質,就要全面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將成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不懈追求。然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有興趣才有求知的慾望,才有可能培養他們的才氣和靈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自覺學習語文的不竭動力。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以情動人,激發興趣。梁啟超說:「用情感動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容不得躲閃。 所以,情感這東西是人類一切動作的原動力。」文章本是有情物,它反映的人、事、景、物,都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課型特點,利用電教媒體、直觀教具、現場體驗等形式來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加深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樂朗誦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讓學生陶醉於盎然的春天氣息中。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可播放激昂慷慨的《好漢歌》以及《水滸傳》的電影片段,這種情景熏染,讓學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從內心深處激發了學語文的興趣。
其次,體驗成功,激發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興趣來自於「學生在學習中能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眾所周知,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語文素養基礎階段的相對枯燥乏味的部分。比如,字、詞積累,教師可結合猜字謎,成語接龍等活動來激發興趣。又如,朗讀背誦,體悟情感,閱讀理解訓練,教師可舉行詩詞朗誦會,背誦比賽,限時閱讀能力比賽等活動。通過競賽,學生體會到競爭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樂,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濃,勁頭更足了。
二、要努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切實打好語文基礎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學習首先是一種習慣,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的一種體現。其實,良好的習慣無非就是字要規規矩矩地寫,文章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做。就拿寫字來說,現代社會雖是網路時代,但是教學生寫好漢字,仍然是我們母語教學中的重要任務。語文素養的提高當然離不開好的語文基礎。語文學習是講究咬文嚼字的,學科本身就具有工具性的一面。首要問題是學好語言文字,語言文字都沒掌握好,如何和人溝通交流,如何准確表情達意?新課標提出詞語教學要隨文講解。教師應以課文為依託,教學生字詞語。這就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三、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曾明確指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如果說讀書偏重於知識,那麼使用則偏重於實踐和訓練。

G. 教師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一、扎實練好基本功從普通話、鋼筆字、粉筆字、教學語言等方面提高自我要求,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語言教學,「讀」占鰲頭。語文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示範,是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鏗鏘悅耳、有滋有味的朗讀,如大珠小珠落入玉盤,激盪的是學生心底的漣漪,點燃的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因此,語文老師要努力練就標準的普通話,培養敏銳的語感,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語文老師的朗讀水平,應成為語文老師獨具的能力。一手流利漂亮的字體,是語文老師必備的專業基本功;任何時期,電腦書寫都無法代替教師的書寫示範;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強化書寫練習,尤其是粉筆字和鋼筆字,要為學生的漢字書寫做出表率。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一手好字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素養。
二、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學習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話題,教師職業和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學習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途徑。「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學研究,能讓我們的教學走出膚淺,走向厚重;走出機械,走向創新。研究的途徑多種多樣,要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撰寫論文;參加課題研究、案例研究,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盲目的從教,不研究,不分析,不反思,不僅教師個人思想僵化,也會感染學生,導致學生不善思考。我們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要研究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同時,也要不斷地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為什麼一篇課文不同的老師教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是因為每個教師鑽研教材程度不一樣,使用的教學方法不一樣。作為語文教師要審視課文的教學設計,從讀者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要去讀作者,讀寫作背景,讀作者更多的作品。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先讀才有解,不讀無解。要吃透文本,文本解讀有多深,課堂教學就有多美。只有研究學習,才能演繹不一樣的精彩。只有研究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
三、反思與交流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華東師大葉灡教授曾講道:「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沒有思考,就沒有專業素養的提高,如何反思?反思可以再課前,也可以再課後,可以是自己的課堂教學,也可以是他人的課堂教學。可以思考自己的成功之處,也可以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我們對教學的認識從淺到深,使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總之,語文老師要多閱讀,多寫作,多研究,多思考,多一些生活的沉澱,才能磨礪出較高的語文專業素養,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多一些激情,多一些精彩。
四、總之,語文的學習需要興趣,語文的課堂需要激情,語文的教學需要活力,讓我們用激情去點燃文學的火把,用熱情去照亮語文的課堂,通過不懈的努力去培養學生文學的悟性和靈性,以促成高雅的審美品質和審美趣味。

H. 何謂語文素養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概念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要點
高中語文培訓資料語文素養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說它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說它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特別是「思想觀念」,可能有人覺得不好理解。

如何提高:
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
2、加強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審美活動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個體感知體驗,又要重視學生的理性分析、口頭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口頭語描繪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結構、美的語言,分析文學形象的社會意義和得到的思想啟迪。通過口頭表達,使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模糊的、不大鮮明的文學形象,經過梳理後變得更清晰、更鮮明。在分析鑒賞的基礎上,推薦有關評論文章讓學上閱讀,讓學生了解別人對作品的評價,參考別人的見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I.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1、聽:聽一些訪談類的節目,質量要高一些的;聽一些演講;聽別人說話,你會發現表達的精準是一門技術,表達的吸引人就是一門藝術。這也是語文最終運用在生活中的實際魅力,也是語言素養的一部分。

2、說:這是聯系,所有課文里要求的探討,說一說,都可以盡情地表達,只有說出來了,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儲備的知識和素材用,才知道說出去之後別人的反映是什麼,才知道自己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

3、讀:有句話叫作「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十分客觀地表明:書,只有多讀,讀很多遍,你才能逐漸參透其中的內涵,其中的魅力,其中的引申義,才能發現你所尋找的。也只有多讀,你才能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素材。

4、寫:也叫作練筆。其實就是將口語轉化成書面語。但是這其中又增加了,不同形式的語言有其特有的文化魅力,也有其不一樣的規則;同樣,古文與現代文也有不一樣的風格與表達,理解。寫:能夠讓語言,形式,書法有機融合到一起,讓語言和文章各自大放異彩又相形益彰。

5、感悟:單單按照理論上的標注去學一門語言,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當你融入自己的感悟,所有的語言,文字才會真正意義上屬於你,展現你,表達你,延伸你。

J.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教語文和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整體的、能動的、網路式的培養訓練,使學生真正具備能夠適應社會生存的語文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樹立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思想,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線,兼顧課堂課外。
語文能力最簡單的就是表現在交往過程中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新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到的「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是完全統一的」。無論是口頭說,還是平時寫作文、演講,無非是把自己大腦中儲存的語文信息調出來寫在紙上。同時,在聆聽別人講話時,能否聽得懂或在朗讀課文時抓得住文章的要點等,與我們平時儲存在大腦中的語言基礎有很大的關系。
俗話說的好「巧婦難做無米之炊」。學生語文素質下降的關鍵,是缺少語言這「米」。雖然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把學生引導在課堂的「五大」環節(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軌道上,一點不漏,並且反復傳授,學生也銘記在心,但仍然無法把這「米」做出熟飯來。

在語文的教學中,只有在不斷積累語言,不斷熟悉語言,把那些值得我們儲存的「米」——語言的精華,存放在大腦中進行「氧化」才能轉變為自己語言能力的養料,不斷提高語言素養。把語言積累作為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環節是勢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說「不記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要把教學的重點真正轉移到引導學生多讀點書,多背點範文,多寫點文章上來,我們教師的觀念變了,學生的意志就增強了,對祖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進行積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為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麼學生如何有效地積累語言,提高自身語文能力呢?通過多年的實際教學與成效,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
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人才競爭的日
趨激烈,人們對知識與能力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大多數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孩子以後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對他們的學習都較關心,但由於諸多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家長們關心得最多的還只是孩子們的考試分數。他們往往以分數高低論英雄。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形成了是家長、老師「要我學」的意識,他們對學習只是完成老師、家長的任務,而不是一種自我需要。一句話,他們是一種「接受性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知者。」筆者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樂學是善學的基礎,我們要以「樂學」促「會學」,正如托爾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課題,在教學中,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引經據典,當好向導、演員, 深入淺出,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教學語言盡量通俗易懂、生動別致、幽默有趣、有鼓動性,使學生有「學海無涯趣作舟」之感!
如,在教義務教材語文第八冊「14 麻雀」時,有老師是這樣引入課題的:麻雀,一種弱小的小鳥,面對當要吃掉它那更弱小、更無奈的幼兒的龐然大物——獵狗時,它不顧一切的准備著一場毫無勝算的走向死亡的搏鬥,從而使高大、兇猛、可怕的獵狗也從內心感到害怕而
「慢慢地向後退」,甚至連文中的人——「我」也深受感動而「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請問小機靈們,麻雀是以什麼強大的力量做到了這不可想像的一切?請帶著這個問題用心學習課文,幫助老師解決心中的疑團!
長此以往,老師精心創設各種生動有趣、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學生由家長、老師的「要我學」變為「我想學」,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自我需要。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多聆聽,在聽中積累語言
「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所獲得的知識,其中60%來自視覺,20%來自聽覺,15%來自觸覺,3%來自味覺。」聽的作用僅次於看,它是汲取知識,積累口語材料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聽話時,主體必須在一瞬間利用強化記憶儲存信息並依靠快捷靈敏的直覺思維活動,才能在接收言語聲波的同時理解語意並評判話語。由此,要有效運用各種手段讓學生多聽。在課堂上,我們都能做到讓學生帶著疑問聆聽教師的講解、范讀等,使其邊聆聽邊思索,邊領悟邊積累。但對於課外的聆聽、思索則為我們平時所忽視。俗話說:身邊的一切皆學問。平時,讓學生收聽廣播,看電視,聽別人爭辯等,都能促進其邊聽邊思考,
並能從中有收獲,不斷提高語文能力。如有一名學生在家聽見別人在辯論百家姓中的「仇」一字多音讀法是否正確,於是就利用工具書查字典,消除自己的疑惑。這位學生的語文認識能力就得到鞏固、提高。所以,要重視教導學生邊聆聽邊思考身邊的一切「聲音」的習慣,從中獲得提高自己語文能力的信息平台。
三、熟讀多誦,在讀誦中積累語言
廣泛閱讀是積累語言經驗、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有課內、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基礎、是先導,課外閱讀是繼續、是擴大。在課內應該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課外語文學習提供舉一反三的規律性指導。

閱讀是手、眼、腦等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是直覺體悟語言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抓好精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速讀廣覽,這是訓練直覺思維的有效途徑。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有時逐個破譯每個文字元號代碼,而利用直覺思維密切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等手段簡化閱覽過程,從而迅速敏銳地把握作品實質。跳讀、翻讀、猜讀、倒讀等往往是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學生的直覺思維。有了速讀做基礎,廣覽也就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學生閱讀范圍,擴大其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其詞彙、句式的儲備,豐厚其語感圖式。從而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創建語感橋梁。

琅琅成韻的誦讀,是眼、手、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的過程,與閱覽相比,更是直覺體悟語言的一個基本方式。吟詠誦讀可以感悟文章真諦,在不經意間對語言那種抑揚頓挫的語音、錯落有致的節奏與奇特嚴謹的結構擁有深切的體驗,進入這樣一個美妙的境界。

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時,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魯迅先生曾有過形象的描述:「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樣才能釀出蜜來。倘若盯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的確,只有廣泛涉獵,遨遊於書山學海之中,才能使儲備充盈豐富,使見識廣博而深刻,真正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②
四、勤練筆,在寫作中積累語言
熟讀背誦是通過語言的輸入增加大腦皮層的語言信息,作文訓練則是調動
大腦中的語言信息來激發大腦皮層細胞之間的信息回憶、交流、篩選,從而達
到鞏固、運用語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高層次的積累語言。在語文學習中,
學生可以寫出事能感人、情能動人、理能服人的優秀作品來,都是經過無數次
的「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正確的嘗試不斷保留,錯誤的不停的放棄才
能得到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勤奮、不斷地練習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正如許
特立同志有一句名言:「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就是說,在讀書的過程中要勤
動筆,多加練習,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語言材料的積累,而語言材料積累的過
程,既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也是培養語文能力的過程。

五、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水滸傳》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人們常說,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但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綜合 能力的提高,只有綜合能力的提高,才能更進一步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學如果注重從多方面培 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既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又能開發智力,不斷造就創造型的人才。

這篇文章是我從網上幫樓主你搜來的,望採納,謝謝啦。.

閱讀全文

與將如何將語文素養轉化為語文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