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素養是啥意思是什麼

語文素養是啥意思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03 02:52:48

① 語文素養指的是什麼

語文素養是指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很關鍵:

語言的構建運用最明顯的就是選擇題的字音字詞、成語搭配題,和後邊的作文,思維的發展就在閱讀理解和大作業中有突出的體現,審美的鑒賞,一聽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古詩詞鑒賞、包括作文,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體現在文言文、古詩詞等很多方面。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的學習,更加是文化的學習和運用。

從近幾年的高考卷上,我們可以看到,考題題量合理,難度每年以鑒賞類(古詩詞、文言文)和應用類(現代文閱讀理解、大作文)為主要的難點和丟分點。考題的形式更加靈活,不再是刻板的考察,加入了許多新題型和社會熱點的元素。

② 語文素養是什麼

什麼是語文素養?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語文素養的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語文素養的含義

語文素質是指經過教師的培養和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循環往復的吸收和表達的實踐中而長指經過教師的培養和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循環往復的吸收和表達的實踐中而長期形成的聽說讀寫能力期形成的聽說讀寫能力。

語文素質的內容

1、語文素質是指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素質

2、語文素質主要是指人們後天所形成的語文素養它主要包括語言素養、文學素養、文化素養三個方面。語文素質的高低主要表現為知識與能力的高低。

3、語文素質是指運用語文這個工具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平時語文學習中所積淀下來的人文素養而形成的對美的感受能力、對社會和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等。

4、所謂語文素質主要是指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特點、品質及能力的總和。

5、語文素質就是指一個人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接受語文教育而發展起來的語文方面的水平是指一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在言語層面上的整體投影與輻射。

6、語文素質是指以人的先天真賦為基礎在後天的語文環境和語文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學習主體的學習活動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持久的影響人的語文活動的特徵。

語文素質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區別素質教育中的素質,主要是指在先天的生理、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環境、教育的影響獲得的後天的良好的相對穩定的屬性.而語文素質則是指學生個體和群體在語文學習上的內在品質。

語文素質的教育

在蓬勃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促進學生語言表達及閱讀能力的提高實在是刻不容緩的當務之急,就語文學科而言,其主要教學目標應該指向學生語文素質的發展與提高。

語文素養的網路知識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雷實(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華中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雷實認為,“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崔巒(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語文課程標准專家組核心成員,教育部中小學繼續教育教材評審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崔巒指出,“語文素養”是“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

韓雪屏(內蒙古包頭師范學院教授)

韓雪屏(內蒙古包頭師范學院教授)認為,它主要由四個層次構成:一是顯性言語行為,如聽說讀寫;二是支配言語行為的智能因素,如語言知識等;三是參與和支配這些行為的直接心理因素,如語文動機、情感和態度等;四是言語行為的內外背景,如言語主體的思想品行修養等。其中顯性言語行為浮於語文教學的表層,其他三層都隱匿在水下,從而構成語文素養的“冰山模型”。也有人對課程標准提出語文素養這一概念表示質疑,認為“語文素養”的內涵過於寬泛,它的提出會“帶來語文課的自我膨脹”。

巢宗祺(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巢宗祺認為,語文素養”,指學生平時在語文方面的修養,包括對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語言的積累、語感、思維,也包括一些語文能力,如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能力,另外還有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這些都涵蓋在語文修養的范圍內。

王崧舟(著名特級教師。系國家級學科帶頭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王崧舟:我們都認同“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但是,問題的根本不在這里,因為語文素養是一個綜合性的結構,其中涉及太多的要素、太多的目標。這時候,價值思考、價值判斷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語文素養,而是要怎樣的語文素養。而怎樣的語文素養,其實就是一個結構排序的問題。怎樣排序,誰排第一,這才能真正體現教師實際奉行的價值取向。我對語文素養的排序是:第一,基礎的語文情感。喜歡不喜歡語文,熱愛不熱愛語文,痴迷不痴迷語文,始終是衡量語文素養的首要標准,核心價值。一個人,有著再扎實的語文知識、再嫻熟的語文技能,對語文卻是厭惡、憎恨甚至冷漠,那麼,以上的東西全是白搭。第二,基礎的語文習慣。教育就是培養和塑造習慣,這話雖說有些偏頗,但也擊中了基礎教育的要害。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譬如天天閱讀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日記的習慣,等等,是學生可以終身受用的。第三,基礎的語文積累。學文如積沙,語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慢活;學文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沒聽說過腹內空空如也下筆洋洋灑灑的人。第四,基礎的語文技能,譬如誦讀技能、邊讀邊思考技能、列提綱寫作文技能等。第五,基礎的語文知識。排序越靠後的,越容易通過考試加以檢測;考試越容易檢測的,實際教學中越容易被重視。這就是當今語文課程的悖論和悲哀。

錢夢龍(著名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語文教育藝術研究會會長)

錢夢龍在《語文課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的報告中指出,“語文素養”就是“語文的素養”,給它界定時不能無視“語文的”這個限制語的存在。“語文素養”大致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較強的語文能力;對民族語的深厚感情和正確態度;健康的文學欣賞趣味;較寬的文化視野。在上述構成語文素養的諸多要素中,語文能力是核心。而在讀、寫、聽、說諸項語文能力中,閱讀能力又是基礎。只有善於閱讀的人,才能從各種讀物中廣泛汲取精神養料,拓寬文化視野,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一個人如果愛讀書、會讀書、多讀書、讀好書,語文素養也就自在其中了。

③ 什麼是語文素養_提高途徑有哪些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什麼是語文素養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什麼是語文素養,歡迎閱讀。

什麼是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語文素養概念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要點

高中語文培訓資料語文素養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說它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句式、語法、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說它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特別是“思想觀念”,可能有人覺得不好理解。

語文素養詳解

按一般的理解,“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此次課程改革,許多學科的課程標准中都採用了“素養”一詞。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均將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突出地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的總目標中也提出“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程標准中採用“素養”一詞,還有這么兩層意思:一是將“素養”理解為“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二是認為基礎教育中各個階段的“素養目標”是有層次差別的。至於大家為什麼不用“素質”而用“素養”,可能是因為“素養”一詞,較之“素質”更具有“後天的教養效果”的意味。

語文素養淵源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發展的窗戶。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上,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於認知領域的“語文能力”很難全面地概括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語文素養”的概念誕生了。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語文教學和研究走過不少彎路:出於政治的需要,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為了突出思維訓練,把生動活潑充滿感情的語文教材當成了枯燥的思維訓練材料,語文課變成思維訓練課;片面強調語文的實用性,甚至主張不要進行文學因素的教育,課文只要“規范”,不要“典範”,語文課成了日常交際課。改革開放以來,現代化建設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語文學科的地位得到重新確認,語文教學研究空前繁榮,也取得了很多先進的研究成果。但是,由於我們對語文學科的本質和內容把握不準,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教學還是出現了一些偏差。其中的偏差之一就是“能力中心論”的盛行。

在十年動亂後的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之後,“科學的春天到了”,各行各業掀起了科學研究的熱潮,語文學科也在考慮如何“科學化”。當時引進了許多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如實驗法、系統分析法,對語文教學的各個部分進行實證研究。例如,語文學科目標操作化研究,把語文目標分解為一系列的知識點和訓練點,按年級編排成系統化的教學目標操作序列。應該說,這對克服語文教學的隨意性、經驗性,提高語文教材編寫和教學評價的科學性,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這種以聽說讀寫(書)能力要素為框架、以字詞句篇知識為內容、以分項訓練為手段構建的語文教學體系,容易導致教師片面理解語文的教學要求,把語文當作純粹的工具和技能,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忽視語文的整體性、情感性和實踐性,使語文教學走向“煩瑣主義”的死胡同。如,有人提倡閱讀教學100練;有人提出作文教學的108項微格訓練法;有人甚至把學習方法也作為一種知識來傳授,編寫《語文學習方法指導》,裡面提到的方法不下400種。為了培養語文能力,我們對聽說讀寫方面的知識點和訓練點規定得越來越全面、越來越細密,而教會學生做人,尤其在讓學生受到人格和審美的熏陶方面卻越來越淡薄。

語文教改實驗中的“能力中心”傾向就更明顯了,幾乎所有實驗都提出了遠遠超出大綱要求的語言能力目標。如,一項閱讀教改試驗,要求小學生每分鍾的閱讀速度達到2000多字,理解率80%以上;還有一項著名的試驗,要求小學生在40分鍾內寫出1000字的作文,並要做到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沒有錯別字;低段識字教學改革,流派紛呈,在識字量上“你爭我奪”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你識800,我識1000,你識1200,我識1500,恨不得在一年級就完成小學階段3000字的識字任務。上述“深、難、多”的認知教學目標既脫離教學現實,又脫離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如果不在課外加班加點,實現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即使實現了,那種抓住一點,不顧其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以犧牲其他語文能力、其他學科能力以及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為代價的“教改成果”,究竟有多少推廣價值?

20世紀快要走到盡頭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對語文教學現狀產生了“憂思”。1997年底,《北京文學》《中國青年》等幾家刊物發起了一場關於語文教育的大討論,對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積弊展開尖銳的批評。一批文化界的元老、文學界的泰斗、教育界名人的參與,使這場討論引起了上至中央領導、下至普通教師的普遍關注。討論中涉及到語文教學的許多根本問題,例如,怎樣評價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語文教改的成就,語文教學的功能到底是什麼,語文教學如何體現人文性,如何吸取古代傳統語文教育的成功經驗,語文教育如何體現時代性。有些文章盡管觀點片面,言辭偏激,但對活躍氣氛、解放思想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磨滅的。這場大討論是中國語文教學的轉折點,是語文教學現代化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討論中形成的許多共識成了課程標準的立論基點。

其一,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語文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里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

其二,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通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其三,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機械操練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啟發式教學、會話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允許每個學生發展的不同,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

其四,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強調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實踐性。一些新的語言學理論,尤其是文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在語文教學界得到廣泛認同,語文教學要重視傳統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體現漢語教育的基本規律。突出體現在,閱讀教學要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強綜合,突出重點;要重視誦讀、感悟和積累,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淡化語言知識教學要求,減少單項的、機械重復的練習,避免煩瑣分析和形式主義。作文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淡化文體,強化體驗,鼓勵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從“能力”到“素養”不是簡單的詞語更換,而是我國語文教育界對語文學科的性質、地位、目標和方法進行全面反思後的自然結果,標志著語文教學研究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語文素養的六個層次

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提高語文素養途徑

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

④ 語文素養是什麼

語文素養在史記中的表現,往往是對於語文閱讀和學習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吧

⑤ 什麼是語文素質

語文素質是指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素質。
主要是指人們後天所形成的語文素養它主要包括語言素養、文學素養、文化素養三個方面。語文素質的高低主要表現為知識與能力的高低。

語文素質是指運用語文這個工具進行書面和口頭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平時語文學習中所積淀下來的人文素養而形成的對美的感受能力、對社會和人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等。語文素質主要是指學生在學語文、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特點、品質及能力的總和。語文素質就是指一個人在先天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接受語文教育而發展起來的語文方面的水平是指一個人的文化心理結構在言語層面上的整體投影與輻射。語文素質是指以人的先天真賦為基礎在後天的語文環境和語文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學習主體的學習活動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內在的、較為穩定的、持久的影響人的語文活動的特徵。

⑥ 語文素養

什麼是語文素養

課標解析: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知識為基礎,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 知識( 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語言 積累 、語文 能力 (聽說讀寫)、語文學習 方法 和習慣,文化底蘊, 審美 情趣,思想道德、 思維 品質的融合。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 積累 ,培養語感, 發展思維; 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 方法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 能力 ,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 審美 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溫儒敏說:

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比起以前提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涵蓋面要大一些。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陶,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語文核心素養的包括四個方面:

語言建構與運用(知識與能力)

思維發展與提升(過程與方法)

審美鑒賞與創造,(態度情感價值觀)

文化傳承與理解。(態度情感價值觀)

語文素養與雙基的區別

溫儒敏說:

語文素養是包括了雙基的,是在雙基的基礎上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擊的重構。語文素養不是1+1,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 例如:識字教學既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熏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聲稱,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我的理解

語文素養,也就是我在語文課堂上要讓娃娃們學到什麼。

語文知識和能力:具備識字寫字、閱讀寫作、與人交流的能力,可以恰當的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

思維的發展,在語文課堂上發展思維,具備判斷、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五年級下冊了第六單元,思維訓練是做為語文要素被提出來的。

學習的方法和習慣,以語文課文為例,而又不局限於課文。在這個例子的教學中讓學生學會方法,養成良好的的學習習慣。

積累運用,無論哪一門學科的學習,最終的目的都是學以致用。與觀與其他學科不同的一點,恰如溫教授所說:需要長期的過程,一生都在學語文,一生都在語文當中涵游。

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語文學習中了解真善美,獲得啟發,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那麼語文課堂如何落實語文素養?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又到了一年一度七夕乞巧節,這天女兒要穿針乞巧,求得好姻緣。西方情人節似乎太過物質化,相比較起來,中國的節日總是和勤勞樸素的人生智慧結合在一起,總是讓人有份真情讓人感動。

⑦ 什麼是語文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語文素養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也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發展的窗戶。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上,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原先限於認知領域的「語文能力」很難全面地概括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的和功能,因此「語文素養」的概念誕生了。

⑧ 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你知道語文素養的內涵是什麼嗎?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

素養不同於素質。按一般的理解,“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此次課程改革,許多學科的課程標准中都採用了“素養”一詞。課程標准中採用“素養”一詞,還有這么兩層意思:一是將“素養”理解為“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二是認為基礎教育中各個階段的“素養目標”是有層次差別的。至於大家為什麼不用“素質”而用“素養”,可能是因為“素養”一詞,較之“素質”更具有“後天的教養效果”的意味。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語文素養的六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提高語文素養的方法

一、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

⑨ 什麼是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 一、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二、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 2、加強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審美活動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個體感知體驗,又要重視學生的理性分析、口頭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口頭語描繪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結構、美的語言,分析文學形象的社會意義和得到的思想啟迪。通過口頭表達,使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模糊的、不大鮮明的文學形象,經過梳理後變得更清晰、更鮮明。在分析鑒賞的基礎上,推薦有關評論文章讓學上閱讀,讓學生了解別人對作品的評價,參考別人的見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檢舉

⑩ 語文素養的定義

“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中最重要的關鍵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宗旨。你知道語文素養的定義是什麼嗎?接下來我為你整理了語文素養的定義,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素養的定義

概念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要點

高中語文培訓資料語文素養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說它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句式、語法、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說它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特別是“思想觀念”,可能有人覺得不好理解。

詳解

按一般的理解,“素養”是指“平日的修養”,也指“學識、造詣、技藝、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狀況。此次課程改革,許多學科的課程標准中都採用了“素養”一詞。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均將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突出地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的總目標中也提出“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程標准中採用“素養”一詞,還有這么兩層意思:一是將“素養”理解為“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二是認為基礎教育中各個階段的“素養目標”是有層次差別的。至於大家為什麼不用“素質”而用“素養”,可能是因為“素養”一詞,較之“素質”更具有“後天的教養效果”的意味。

語文素養的六個層次

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六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技能,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儒雅的氣質和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歷次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發展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欣賞是一種審美認知活動,遵循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般認知規律。同時它還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它由感覺器官對作品進行感知,再調動生活積累,產生共鳴,再經過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分析,進而領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內涵。通過理解、玩味,得到賞心悅目的、怡情養性的審美享受和思想認識。掌握並遵循這一規律,可以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激發情感,增強感知能力。 情感在文學教育中有特殊作用,教師的教學情感、作品的創作情感和學生的學習情感,三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教師要用飽滿地熱情,真摯地情感,牽引著學生步入文學殿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創設一種和諧美好的課堂氣氛,領著他們登堂入室,去發現美、認識美。

2、加強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審美活動是一種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思維活動。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的個體感知體驗,又要重視學生的理性分析、口頭表達。課堂上,要求學生用口頭語描繪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分析作品美的結構、美的語言,分析文學形象的社會意義和得到的思想啟迪。通過口頭表達,使存在於學生頭腦中的模糊的、不大鮮明的文學形象,經過梳理後變得更清晰、更鮮明。在分析鑒賞的基礎上,推薦有關評論文章讓學上閱讀,讓學生了解別人對作品的評價,參考別人的見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閱讀全文

與語文素養是啥意思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