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語文課外閱讀是指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之外,以學生自己的閱讀為主,以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的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我們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了資源共享。
我們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乃至出色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一面牆壁,都浸潤著 文化 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1)選講 故事 。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的和適合少兒年齡、心理特點的故事做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
(2)樹立讀書榜樣。榜樣能使學生產生向上的心理。平時,我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毛澤東、老舍、葉聖陶、冰心等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裡喜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在班隊課時,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教室內設計「讀書角」。我經常從網上找出一些課外資料貼在上面,讓學生一有空就去看看,開始是一些名人故事,如:《周恩來的故事》《十大元帥的資料》等等。現在,「讀書角」上已貼了許多的課外資料:古典詩詞、名人名言、 諺語 、著名作家簡介等,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會讀
(1)指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讀什麼書,什麼時間讀,要有長計劃,短安排。制訂長計劃,是為了有一個長遠的目標;短安排,是為了適應可能隨時變化的情況。有了閱讀計劃,就能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2)摘錄與積累。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往往過多注重於書中的故事情節,對於語言積累收效甚微。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對於一些精彩片斷中的好詞佳句,進行圈圈點點,完成《閱讀 報告 》。
報告中「本書主要人物」、「我學到的詞彙和佳句」、「情節簡析」、「我最喜歡的段落」、「我配的插圖」等欄目使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不知不覺中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背誦與隨想。背誦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閱讀能力,鍛煉 記憶力 ;還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文中用詞 造句 、布局謀篇的方法,培養和提高 作文 能力。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於研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而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
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可見,背誦是閱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要求學生把摘錄下來的詞句及片段背下來,廣擷博採並內化吸收,還要求每讀完一本書要寫下 讀書心得 或隨感等。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不僅要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2)創造口頭交流信息的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3)「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 讀後感 的形式對 文章 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要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出色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說,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
2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一、重視興趣激發,促進有效閱讀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培養閱讀的持久性,提高閱讀興趣。
特別是對於初學閱讀的學生,應該成功地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我們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學生簡介要讀的文章內容,以激發其閱讀興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緊張、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1.榜樣激勵 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鼓勵學生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語言營養,精神食糧。
2.賞析激趣 教師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向學生朗讀,或介紹文章的開頭、結尾,來激發學生對 文章閱讀 的興趣。
3.活動激趣 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如《寫一處自己熟悉的地方》,課前讓學生大量閱讀寫景 散文 ,摘錄 好詞好句 ,揣摩作者謀篇布局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減輕作文的壓力,以課外促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獲的喜悅。
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 手抄報 賽、 成語 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4.成果激趣 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們採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
小小的袋中有學生摘錄的好詞好句好篇章,有學生在故事演講賽中的錄音帶,有學生自製的手抄報……我們定期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二、指導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二、構建閱讀平台,發揮閱讀效能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搭建課外閱讀的平台,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1.創設班級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3.開展閱讀活動 學校、班級經常開展有關活動,比如組織朗誦會、圖書節、故事會等,創造條件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
4.科學選擇讀物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 興趣 愛好 和 教育 需要 ,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
課外讀物的選擇應以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閱讀為標准。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
三、強化閱讀指導,注重閱讀質量
興趣雖然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但是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憑興趣毫無目的。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正確處理課內與課外閱讀的關系
小學生閱讀主要有兩種極端現象:一是有部分學生只注重課堂學習,課外不看書或極少看書和報刊。二是完全沉湎於課外書中,不重視課內學習。這兩種現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陣地,課堂閱讀是課外閱讀的基礎,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以課外豐富課內。
譬如學了《寓言兩則》就可指導學生看《中外 寓言故事 》叢書,學了《三打白骨精》可以指導學生看《西遊記》,學了《三顧茅廬》就可以指導學生看《三過演義》……這樣就會處理好課內、課外閱讀的關系,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2.正確處理選擇與鼓勵的關系
課外閱讀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內容不同,有的壞書籍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教育他們要有選擇的讀書,不光要多讀書,更重要的是讀好書。
3.正確處理閱讀與學習的關系
古人雲:'文貴自得,書忌耳傳。'只有利用一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才有助於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無盡的樂趣和快樂。著名文學詩人郁達夫年青時每天在閱覽室就要看五個小時以上的書,為他在以後的文學創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正確處理統一與變通的關系
課外閱讀是不在教師直接幫助下的閱讀,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對學生閱讀態度、方法和習慣上的指導。因學生情趣不一,自學時間的差異,對學生的指導方式也要隨之而變。我們可以採取個別指導,集體指導,開展討論會,交流對書籍內容的理解、體會、評論等。
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1 「為有源頭活水來」――激發強烈的課外閱讀慾望
1.1 滿足需要。孩子們大多喜歡看精彩有趣、緊張離奇的書,如童話、科幻小說、寓言、故事等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的作品。從性別上說,女孩比較喜歡讀童話、 民間故事 、 神話故事 ,男孩則喜歡讀科幻小說、人物傳記、 歷史故事 等。
從年齡上說,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熱衷於讀的書也有所不同。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從滿足需要入手,有意識地引領他們閱讀一些自已喜愛的讀物,從中激發強烈的課外閱讀慾望。
1.2 實地感受。教師可有意識地把學生帶進圖書館、閱覽室、網路教室,讓他們置身書海世界,暢游網路空間,領略書的豐富奇妙、知識的學無止境,享受讀書的快樂。
1.3 樹立榜樣。對小學生而言,榜樣在他們幼小的心裡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據此,教師可向學生講述一些中外名人小時候多讀書、讀好書的典型故事,讓學生充分了解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使人受益匪淺的事實。
還可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如當學生口中蹦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句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別的孩子不甚了解的 科普知識 時,教師就要抓住時機,給予大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身邊樹立了活生生的榜樣。語文教師更是學生最好的榜樣,在孩子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我經常給學生講述自己的讀書歷程和讀書心得,以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2 「春風又綠江南岸」――營造濃郁的課外閱讀氛圍
2.1 現身說法。教師可把自己喜歡的並估計孩子們也喜歡的文章在他們面前繪聲繪色地朗讀,饒有興趣地講評,讓他們受到感染,產生共鳴。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已喜歡的文章讀給大家聽,並談談讀後的感受, 說說 自已的收獲。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和肯定。
這既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他們會主動相互傳閱好文章,又促使學生學會思考,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2 多管齊下。「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若能以身作則,課余多抽些時間,經常與孩子們一起讀書,這對孩子將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教師閱讀時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強烈地感染著孩子,他們在這濃濃的讀書氛聞中,體會到教師時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為了讓孩子在有限的閱讀空間內,獲取無限的知識,可以讓每個學生自帶兩三本深外讀物到校,在班級開設「圖書超市」、「小小書架」。這樣學生就可以自由選擇、自由閱讀。規定每月換書一次,使學生擁有的圖書能合理流通,給「圖書超市」和「小小書架」時常更新品種,以此吸引更多的讀者。
還可以利用 黑板報 ,開辟「書海拾貝」、「小小智多星」等欄目,平日則多帶孩子上閱覽室閱讀。
3 「萬紫千紅春滿園」――開展豐富的課外閱讀活動
3.1 以課內促課外。課內抓根固本,課外大量閱讀,結合教材內容配套拓寬、延伸課外讀物。教師應以教材為基礎,以教材為引線,由點及面,向課後延伸,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運用、鞏固、補充知識。
3.2 以說促讀。經常、不定期地組織開展「故事會」、「詩文朗誦會」、「談天說地」、信息發布會」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比賽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學生對閱讀的渴望,大大激發了閱讀動機。
3.3 以寫促讀。在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同時,就應多鼓勵學生勤寫 讀書筆記 、勤記讀書心得,並用展評的形式進行評議。評議時,既要講「量」,又要重「質」,並把評定結果與學生語文成績掛鉤,作為期終閱讀成績的一部分。
這樣,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激發閱讀興趣,調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4 「 兒童 急走追黃蝶」――追求詩意的課外閱讀境界
4.1 自由選擇。教師特別要注意對孩子的課外閱讀不能限製得太死,學生愛讀什麼不愛讀什麼,應該讓他們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充分尊重其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給他們一定的自由度。
進人中高年級,孩子的讀書能力增強了,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童話、科普讀物、人物傳記、歷史故事等,再讓他們自由選擇所喜愛的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把讀書當做生活中的一部分,讀書成了一種精神享受。
4.2 怡然自得。沒有規范的閱讀姿勢,沒有規定的閱讀時間,更沒有特定的閱讀方法,讓孩子們在一身輕松的狀態下,主動積極地閱讀,啟動思維,激發情感,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4.3 自我超越。教師還應具備三棱鏡的「色散」意識,善於發現孩子閱讀時所隱含的各種色彩和閃光點,並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還應有意識地多創設一些讓他們發揮才能、表現自我的情境和機會,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潛能,讓他們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4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方法
1.以身示範法。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外閱讀中教師必須以身示範,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
課下教師一般沒有陪伴學生讀書的時間,但是可以選擇一些課上時間完成,比如可以和學生一起看書,就是靜靜地看書,彼此不打擾。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就可以現場給予指導,如果學生的閱讀比較順暢就應該指導學生記錄一些關鍵性的內容。
只有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學生,才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閱讀、愛上課外閱讀。
2.讀書筆記法。
讀書筆記法主要是讓學生積累。在讀書筆記法中學生有三方面的內容要積累:一是積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主要指向理解性閱讀材料,對於這類文章學生們記住主要的內容即可;二是積累優美的篇章、詞句。
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能力都比較弱,但是我們不能揠苗助長,而應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讓學生從最簡單的內容開始,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更好地閱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厚積薄發;三是要寫下自己的 心得體會 。我們常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確實是這樣的,不管是學生還是成年人,如果看過一些文章而不寫一寫自己的心得,那麼文章就白讀了。
其實,為了更好地督促學生讀書,可以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製作讀書卡,從而規范學生的讀書行為。我們舉個例子看看讀書卡的製作和應用。
有了這樣一張讀書卡,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方便多了,可以有目的地閱讀、記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適當嘗試。
3.閱讀指導法。
學習內容都是有法可循的,同樣,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也是這樣的。到了六年級小學語文的課外閱讀逐漸增加了一些議論性文章,對於這樣的文章學生閱讀起來感覺很吃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就要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在指導學生閱讀議論性文章時,首先要追根尋「理」。
因為 議論文 的閱讀著重點在於透過這個表面現象,探尋作者的真正意圖,即作者從這個內容中引發出怎樣的思考,因此在閱讀中我們要找到這個「理」,其次要延展悟「理」。
要找尋到文章的「理」,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將思緒從文本中延展開去,延伸到生活實際中,並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地積極思考匯總,加深對「理」的認識和感悟,並由此產生獨特的感受,獲得思想的啟迪,這樣才能抓住作者的真正寫作意圖。
4.讀書活動法。
為了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鞏固課外閱讀的成果,教師應該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活動。這樣的活動有很多,比如讀書演講、朗誦比賽、讀書心得交流、板報展示、讀書競賽等。在課堂上,我常用的方法是故事法和朗讀比賽,因為這兩種方式容易控制,學生也容易完成。
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鞏固了課外閱讀的成果,還拓寬了視野,真可謂一舉兩得。
B. 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有哪些
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礎、最根本的內容,讓學生有效地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是一項重要任務。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課外初"相識",拓展詞彙空間
擴大詞彙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閱讀課外書籍,這已被眾多教師認同。許多積累作業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邊閱讀,邊摘錄 好詞好句 。教師很少參與其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檢查、批閱。我認為這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小學生的識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較差,詞彙積累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只是記在紙上。所以教師要做恰當的引導。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詞彙的分類整理.例:寫人類可分外貌、動作、心理、語言;寫季節可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寫物類可分色、形、味.其次教師在學生課外摘抄的基礎上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選擇出一些詞彙,或寫成講義,或寫在小黑板上,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彙的印象,以備課堂上提取。
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個訓練點:一是看實物運用課外詞彙,描寫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寫瓦尼亞臉紅的一個比喻句;三是動補結構的句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外積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詞語,描寫紅顏色的事物以及描寫恐懼心理的詞語,分類抄於卡片上。
二、課內再"熟悉",強化詞彙學習
課外的積累,如果沒有經過長期的提取、運用,其鞏固率是相當低的,我們不能忽視這種現象;有些學生很喜歡看書,也很聽話地做了摘記,但是他 作文 里的詞彙還是那麼貧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詞沒有經過及時消化、強化,被遺忘了。
這是很可惜的.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語境,讓學生回憶課外獲得的詞彙,再加以運用,那麼日復一日,所掌握的詞彙量就相當可觀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學中,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看圖用詞。將一幅逼真的李子圖掛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我先讓學生仔細地觀察李子,然後說出李子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由於課外的鋪墊,學生的學習難度已相對降低了,學生一下子就說出紅艷艷、紅彤彤、黃里透紅、又大又圓、圓溜溜、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學生通過運用課外所學詞語對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對李子的認識,這對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亞偷吃李子這一情節也無疑起到了過河搭橋的作用。
(二)比較用詞一。課文第三小節,描寫瓦尼亞難為情的表情,用了一個比喻句:"瓦尼亞的臉紅得像大紅蝦。"我出示大紅蝦的圖片,請學生找出大紅蝦和瓦尼亞的臉的相同點,通過比較,學生一下子說出兩者的共同點是"紅",然後請學生根據這紅的特點,瓦尼亞的臉還像什麼,學生馬上就說出了紅蘋果、紅櫻桃、紅辣椒、紅石榴等十多種物品,這樣,既鞏固了學生詞彙,加深了學生對比喻句的認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
(三)體會用詞。課文第四小節描寫瓦尼亞聽了媽媽的話後,非常害怕,用了一個動補結構式:他嚇得臉色發白,我先讓學生體會瓦尼亞此時的心情如何,從哪個詞上可以看出瓦尼亞很害怕。然後請學生思考一下描寫一個人害怕,除了臉部表情外,能否用共他一些與身體部位相關的詞語來表達,接著引導學生說出"頭皮發麻、兩手發抖、渾身是汗"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調整,大大激發了學生課外積累詞彙的興趣。
(四)多種形式用詞。將以上所學的詞彙製成卡片,在課堂上適時貼在黑板上,給學生直觀印象, 總結 課文時,以比賽游戲的方式再鞏固一遍。課後,又將卡片貼在教室的"學習園地"上,確保這些詞語在學生面前的再現率。
通過課外積累和課堂識詞相結合,使學生擺脫了積累詞彙的盲目狀態。每個詞語經過信息編碼,貯存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強化了詞彙學習。
三、作文里交朋友,內化詞彙學習
作文是語言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體現.用詞是否精確、豐富、生動,可以檢驗出學生對詞彙的內化程度。同時,作文里的詞彙運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彙的理解。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給學生呈現他們學過的詞彙,幫助他們從無意識狀態上升到有意識運用狀態。
所以每次作文教學,我都向學生呈現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詞語,請他們自由選用.學生自己選用的詞語超過了我所呈現的范圍,則給予表揚和鼓勵。經過課外-課內-課外幾次反復,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運用詞語了。經過一階段的訓練,學生不僅在習作時不會覺得無話可說,而且對積累詞語、運用詞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激發個人興趣出發積累詞語
(一)小學生尤其喜歡到生活中辨識日常見到的各種 廣告 詞、標志名稱,於是我將識字與積累詞語結合,幫助學生人人建立一本"商標薈萃",將各類廣告紙、 說明書 、玩具卡上的字、詞剪下來,如"娃哈哈、百事可樂、米老鼠、唐老鴨、甜果凍"等貼在本子上,課余及"展示台"活動中互相介紹、拼讀。
學生興趣濃厚,五彩的畫紙讓他們認識那麼多課堂里沒有學過的字,心中充滿一種成功的自豪感,初步嘗到了"積累"的樂趣,逐漸喜歡上積累。
(二)小學生隨著會寫的字增多,學生逐漸不滿足於剪貼。我趁機鼓勵學生建立一本"詞語采蜜"本,親手記下自己願意積累的字詞。經過大家討論,每兩天記一種珍稀動物的名字、一位偉人的姓名,由老師在黑板上開辟一欄,每天寫一個。
因為這樣既積累了詞語,還知道了許多珍稀動物,會認偉人的名字,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增加了對偉人的了解。之後,我們還陸續記下了校園各 種植 物的名稱、原始古老的動物名稱、奇特古怪的動物名稱、動物建築師等。
2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以 課前預習 加強初步積累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對其今後學習各方面的知識都有極大益處。尤其對於已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新課文,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例如學會在 文章 中做標記,標出生僻的字詞;藉助字典,學習生字拼音,理解新詞在字典中的釋義;勾劃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等。
通過課堂僅有的40分鍾,學生根本無法深入學習知識,因此,課前預習就極為關鍵。有效的課前預習不僅能使學生提前知道一些生詞的大致解釋,還使他們累積很多美詞美句,同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對詞語的理解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也有明確要求,即「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而這一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階段就可以達到。通過課前預習,不僅會使學生養成主動翻閱字典、查閱資料的學習習慣,更激發了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達到了優美詞句的初步積累。
二、以貫徹學法深化積累內容
要想正確運用詞語進行表述,就必須先理解詞語的意思。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使學生能夠運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教師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
1.替換法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將其替換為其他詞語來幫助理解。比如特級教師李衛東在講授《微笑著承受一切》一文,指引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詞語「不幸」時,他是這樣問學生的:「何為「不幸」?可以給「不幸」換個詞嗎?」學生換成了「倒霉、災禍、禍患、災難、厄運」等詞語。
接著他又讓學生將這些詞語帶入文章,重新閱讀,體會換詞之後的改變。這樣的方法不僅使學生領會了文中「不幸」的意思,更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桑蘭的悲痛與堅毅勇敢,由此更加深入地領悟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替換詞語法,不僅能夠使學生及時地復習舊知識,同時體會到作者對於詞語運用的獨到之處,更可以啟蒙新知識。
2.表演法
通過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表演,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國家特級教師於永正老師在教授《小稻秧脫險記》一文時,就通過師生共同表演來讓學生對「一擁而上」「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不由分說」等詞語加以理解。
由學生飾演雜草,教師飾演稻秧,師生從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入手,進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這幾個詞的涵義。表演法,既可以讓學生在活躍輕松的氛圍中理解詞語的意思,積累新的詞語,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領悟。
3.結合文章理解
結合詞語所在的前後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是閱讀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課程標准》第二階段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有些詞語,學生通過閱讀前後文就可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也就不需要進行查字典等繁瑣的步驟了。
4.結合實際理解
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內涵也是詞語學習的常見手段。有位教師在教授《學棋》一文中「能手」這個詞時,是這樣進行的:首先讓學生劃出含有「能手」一詞的 句子 ,然後,讓學生想一下實際生活中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為「能手」。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多個答案,如: 捕魚 能手、教書能手、電腦能手等。
由此,學生快速地理解到「能手」一詞的涵義在本文中表示棋藝高超,對於下 圍棋 十分精通。教師還可以 教育 學生要一心一意地學習,才能在將來成為「能手」,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達到統一。
除了以上所介紹的方法外,理解詞語的方法還有想像法、分解組合法、電教演示法、以舊帶新法、聯系插圖法等。而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授予學生,使學生理解詞語,強化對詞語的積累。
三、以學用結合夯實積累
讀書不能僅限於讀,還要學以致用。謝覺哉先生曾說:「學和行本來是有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採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找准學、用的結合點,讓學生能夠用積累的詞語說話、寫作,將學習的詞語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達到夯實積累的效果。
學完《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後,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第四段的內容,感受作者在描述「原野熱鬧非凡」這一場景時所運用的技巧,並試著自己描寫一段景物;學完描寫人物的文章後,可以讓學生試著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等。
夯實積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活學活用課文中的知識。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說:「所謂獨創的能力,就是經過深思的模仿。」教師可以培養低年級學生時常用已經積累的優美詞句仿寫段落,學用結合,達到積累的最佳效果。
四、以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教師在實際詞語教學中加強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是極為重要的,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引導學生理解課內的詞語,更要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常用的 名言 警句、 歇後語 以及電視廣告的廣告詞等,並且摘抄到自己的積累本上,鼓勵學生多寫 讀書筆記 ,摘抄優美的詞句、表意深刻的詩歌等。
3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多看課外書積累詞語
多看課外書是一種很好的積累詞語的方法,因為‘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我們手中的語文課本和課外讀物,詞語豐富,我們應該多看書,當看到自己喜歡的詞,很生動的詞不妨多看幾遍,多在腦中停留些時間,並自己試著琢磨一下,如何用於自己的文章。
積少成多,日久天長,何愁詞語貧乏?我們也可以背誦一些好詞好句,因為小時候背的東西往往可以記一輩子,而且背得多了,對一個人的 文化 功底甚至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上學習的課文盡可能的背出來,此外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各取所需,自由積累,背誦精彩的片段或絕妙的語句。」 摘抄也是擴大積累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要注意把平時看到的好詞摘錄下來,隨時進行適當的歸類。
在 造句 、作文的時候,經常翻閱,適時運用,這對我們掌握詞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很有幫助。」
二、做生活有心人,在生活中積累詞語
我們生活在現實中,每天都跟周圍的人、事、物接觸,每天都接受到眾多的語言信息,尤其是老百姓的口頭語言,都是語言中的精華,是我們平常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如俗語、歇後語、 諺語 。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電視廣告,餐廳 標語 中去吸取出色的語言,這也是積累語言的好機會。如許多出色的廣告詞,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做得更好!」「讓病痛下崗,讓健康再就業。」等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材料。
三、在運用中鞏固詞語,做到記憶猶新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我們要引導學生積累的東西必須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領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因此,要努力為學生創設運用語境。
如通過一些活動,展示一些場景,讓學生 說說 聯想到的警句名言;帶領他們置身蒙蒙春雨中或是爛漫的春花中,讓他們說說想到的有關詩句;在興趣課上組織 成語 接龍;利用午飯後,與學生閑聊時,讓學生說說上學路上、校園清晨等的所見所聞,引導學生使用積累的詞語,如陽春三月,在上學路上便會「睹景生詞」:春光明媚、春風吹拂、春暖花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多少個詞語彷彿遠在天邊?忽一下飛至眼前,彷彿原在沉睡之中,猛然間被喚醒來,這又是一個積累詞語的大好時機,信手記下,揣摩加工,一篇小文就問世了。
作家冰心說得好:「一塊積木擺不出東西來,兩塊就有了對立面,三塊就可以搭個過門,四、五、六塊就更好,可以擺個比較復雜的東西了。拿詞彙來說,你沒有積累到相當多的話,就沒法挑選,因時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適當的地方。」有付出就會有收獲,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看、多記、多用,相信在寫作文時就不會詞窮才盡了。
4小學語文積累詞彙的方法
一、模糊意會法
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並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 確切。
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並由模糊趨向清晰 .教師教學時採用意會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激發他們自我探求的興趣。
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不約而同」一詞,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時站直了身體的意思」(這是模糊理解);經過查字典 知道是「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這是規范清晰的理解);最後經過深入閱讀課文,又漸漸領悟到 :這就是人民群眾送別周總理時同樣的悲痛心情,以及對周總理無比愛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現。
通過這種對詞的 分步體會,學生就可領會課文的中心。教學實踐證明:把這種詞語的理解方法教給學生,有利於促使學生在認真閱讀中領悟詞義,提高品詞解句的水平,也有利於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提高閱讀的速度。
二、比較琢磨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並不深奧,卻用得准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 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中「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鍾頭才漸漸熄滅」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戰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從發起沖鋒到戰斗結束才20分鍾」一句中的「才」則是表示時間短。
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琢磨加以理解,從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運用相同的 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 握上來。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三、互換教學法
閱讀時,可用互換詞語的方法理解詞義。換詞不但能聯系舊的知識,啟迪新的知識,還可以學到作者運用 語言的獨到功夫。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的「飛舞」,教學時,教師可指導學生 進行換詞訓練。
學生把「飛舞」換成「飄落」,然後通過比較,並聯繫上下文深究詞義,知道「飛舞」的落葉 除了有「飄落」的意思外,還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飄飄悠悠的姿態,從中體會作者用「飛舞」的特別含義 ;知道有些詞既有近義的特點,更有程度深淺之分。
通過這種換詞練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准確用詞的高 明之處和獨特的寫作技巧,體會到文章顯得生動、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實驗法
詞語理解最容易也最讓學生感興趣的方法是演示實驗。例如教學《烏鴉喝水》時,寫水「漸漸地升高」一 句中的「漸漸地」,教師可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詞義。指名讓學生把事先准備好的小石子往裝有半瓶水( 稍帶紅色或藍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水面的變化。
當學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漸升 高的情景時,教師稍加點撥,學生馬上就會領悟到「漸漸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動作釋義法
比動作也是一種理解詞語的好辦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動作的句子,教學時,教師可通過比動 作讓學生領會動詞的意思。例如《鸕鶿》一文,在描寫鸕鶿捕魚和漁夫取魚的情景時,作者運用了一連串動詞 :鑽、拍、跳、抓、擠、甩。
這些動詞把鸕鶿捕到魚的歡樂、漁人取魚的利索勁兒寫得十分生動、形象。教學 時,教師讓學生通過想像,比一比「鑽、拍、跳」的動作,做一做「抓、擠、甩」的動作。學生就不難領會漁 人熟練的動作與歡樂的心情,而課文描繪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學生腦海中。
六、電教演示法
使用現代化電教媒體,可以將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直觀地再現在學生眼前,便於他們准確地理解。如《趙州 橋》這樣描寫橋上的 雕刻 藝術:「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相互纏繞的龍,嘴裡吐出美麗的水花; 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句中生詞較多。
教學時,教師可用 投影把千姿百態的龍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互相纏繞」、「互相抵著」、「遙望」 等詞語的意思。
C. 小學語文古詩詞方面該如何做積累
雖然小學六年來一直強調古詩的積累與誦讀,但對文言文的學習目標並沒有涉及。從數量上看,文言文是四篇,而古詩詞是48首,雖則難易不同,但二者的積累很不等同。可見,對於小學生來說,特別是即將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首要的缺憾就是古詩文的積累,文化積淀淺薄。縱觀我們的做法,古詩從一年級就開始積累,但文言文在低中段積累顯然不適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只有到高段才比較可行,但二者的積累顯然是一體的。那麼,在課外,我們該為小學高段學生古詩文積累什麼?又該如何積累?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操作:
一、隨風潛入夜——時間:化整為零、零散滲透
誦讀古詩文是一項潤物細無聲的工程,它應該如春風化雨般的慢慢滲透,而不應該是疾風暴雨式的硬灌。古詩文的積累要滲透到學生每一天的生活中去,但學生大量積累古詩文,必然佔用有限的課余時間,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要引導學生適度適量開展古詩詞積累,合理安排時間尤為重要。如:每日一句「名言警句」,我事先讓學生按學號輪流,每天傍晚抄在黑板左上方,再利用每節語文課的第一分鍾,由那位學生領讀三次,到下午一點前的五分鍾,由那位同學再次領讀三次後講解其意思,最後默寫,同桌互改;每周三的早自修誦讀,我要求語文課代表領讀一首課外的古詩,大致講解詩意,背誦後默寫。每周五的早自修誦讀,推薦大家讀簡短的文言文。這樣常規與特定時間相結合,化整為零,讓學生達到「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如涓涓細流滋養著學生,積少成多,集腋成裘,又不增加學生的在校學習負擔,一學期下來,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會有較大的提升。
二、潤物細無聲——內容:化大為小、以點帶面
積累的內容,大致來說可分為四方面:古詩詞、簡短文言文、名言名句、優秀篇章。但「要使知識系統化,那麼就不可缺少梳理的過程。」學生大量的背誦,如果只是背,而不整理,那麼頭腦中就會像個雜亂的大倉庫,非常散亂。引導學生歸類梳理,歸類記憶,則可事半功倍。所以,對於古詩文的積累,教師心中應該有一個統籌的安排。我們應將繁多的內容分散在平時的教學中,化大為小,化難為易,以點帶面,讓背誦量呈螺旋上升的趨勢。我不但隨時注意幫助學生歸類,也讓學生自己學會歸類整理。通常的做法有分類積累和分層積累,兩者都遵循「用課內一篇,帶課外一組」的原則。
1.分類積累
(1)按作者的不同分類積累,以點帶面。當教材中出現某個古人的作品時,要引導學生以這個古人為專題,收集古人所寫的詩詞,並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對比,整理體現作者風格的詩句。比如李白之詩清新飄逸灑脫,杜甫之詩沉鬱頓挫,陶淵明之詩沖淡平和,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蘇軾、辛棄疾之詞豪邁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詞婉約含蓄。了解作者的風格,有利於學生體會詩詞的意境,把握作者在詩詞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課後,讓學生收集積累李白寫的詩歌,如《秋浦歌》、《望天門山》、《贈汪倫》等,當學生在大量地閱讀、對比分析李白的作品後,一定會感受到他大氣磅礴、飄逸灑脫的詩風。這樣,學生在大量詩句的體驗中,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豐富性,從而積累古詩文。
D.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指導與 教育 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 方法 ,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
要滿足學生不同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應為學生准備大量的閱讀材料。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閉路電視教學網,從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本的、網路的、視聽的課外閱讀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書櫃上豐富多採的閱讀材料,其閱讀的慾望自然就會由然而生。此外,還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使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購買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並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興趣。
要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成就感的生成。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時,他的人格就能正常發展。
同樣,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並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自己再去廣泛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如此往復,學生便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構建起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
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積累,展示自己的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周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
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 讀書筆記 、寫 讀書心得 、 故事 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 辯論 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
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
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4、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習慣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率,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 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2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1、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
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於某些重點 文章 ,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元程端禮說:「每句先逐字訓之,然後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連作去,明理演文,一舉兩得」這是傳統的三步精讀法。它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
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而採用速讀法。
4、摘錄批註法。
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後的 作文 准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讀與思共,思與讀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著用自己的閱歷和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及時記下自己讀書的感受和疑點。總之讀書要做到「手腦並用」閱讀才將會變得更精彩、更有實效。
3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學生的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名人名言、經典詩文,乃至出色學生的讀書自創「小名言」。
如:「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一面牆壁,都浸潤著 文化 氣息,飄溢著濃濃書香。我們學校早已把課外閱讀列入課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節課外閱讀課,它已成為綜合活動的主要課程。
二、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1、「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嚮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 童話故事 、 成語 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慾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側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 讀後感 、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範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3、「賞識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我們還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願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讀書方法,讓學生會閱讀
1、在閱讀中積淀閱讀方法
我們應當教會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發展多種思維,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以下介紹三種:
選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對於一本書中的重點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裡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地進行課外閱讀的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註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速讀法。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慨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
摘錄批註法。此閱讀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做到讀與思共,思與讀隨。
2、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地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
為了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展開各類讀書活動,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薦家」、「我是小小評論家」、「我是小小創作家」、「我是小我輯」……,還可以是讀書 經驗 交流會,與作家面對面等,這樣一系列的活動開展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活動中礪煉閱讀品質,提升閱讀品位,從而進入閱讀的兩良性循環。
3、在評價中培養閱讀情感
閱讀到一定的程度,學生也會在 日記 中有所表達。因此,鼓勵學生在習作中運用積累的語言特別重要。對學生作文中的 好詞好句 ,教師在修改文章時,用紅筆標出並加以好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慢慢體會到正確應用積累的語言的方法。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運用語言、評價同學的語言。
在辯論會上,在小記者會上,在演講會上,對學生在表達時應用的好詞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級制度中,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交流所積累的語言,積極進行展評,從而給學生一個舞台,讓積累騰飛。
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創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
「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積累方法
一、營造氛圍,激發讀。
對於孩子來說,讀書是需要氛圍的。沒有濃厚的讀書氛圍,貪玩好動的小學生是很難培養起捧卷閱讀的興趣的。如何營造氛圍,讓校園彌漫書香氣,是課題研究首要解決的問題。課題之初,我校舉辦了以「書香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師生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在師生中積極倡導「書香為伴」的思想。
其次,在「紅領巾廣播」中設置「書香 心語 」。開辟宣傳欄,以班級為單位選送名人讀書故事、好書推薦、讀書隨想等方面的稿件及作品,讓「多讀書,讀好書」的觀念深入每個孩子的心靈。
第二建設校園文化。學校提出了「熱愛書籍,享受閱讀」的總 口號 ,隨後,各班也都設計了自己的讀書口號,張貼於各教室的醒目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聲朗朗,伴我成長」……一句句口號鼓舞人心。
各班還設立了圖書角,號召每個學生參與「存二讀百」活動,班級書櫃里圖書琳琅滿目,每個書櫃都設計了自己響亮而動人的名字,「知識屋」「智慧泉」、「書香閣」、「金鑰匙」、……每個書櫃的名字都意蘊深刻,飽含著濃濃的書香,充分顯示了小書櫃的大作用。
「好書推薦台」,「每月新書排行榜」、「好書大家讀」、「讓我告訴你」等主題的閱讀專欄也在每個班學習園地中閃亮登場。第三、引導家庭文化。我們利用一切機會將書香氣息帶給家庭,通過發家長報、編印相關材料等形式,將學校營造書香校園的信息傳遞給家庭。
在家長會上,我們大力宣講課外閱讀的意義,要求家長配合學校督促孩子,堅持每天半小時左右的課外閱讀。
二、選擇文本,優化讀。
書的世界有各種元素,如何發揮課外閱讀的最大效益,書目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以實現閱讀的指導性。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從以下四個途徑為他們選擇文本:
1、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也就是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閱讀,既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又擴大了知識面。
2、選擇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如低年級學生注重讀物的趣味性,提供的書目以故事、童話類為主;中高年級則需要文質兼美、知識性、人文性稍強一點的讀物,為此,我們推薦經典的國內外名著、科普讀物、 兒童 文學等讀物。根據年齡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有階段性又盡量保持連貫性。
3、選擇富有文化內涵,形式多樣的文本。選擇富有文化內涵的文本,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在選擇文本的過程中還要兼顧作品題材、體裁、風格的多樣性。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世界是五彩斑斕,豐裕深廣的。
4、選擇古典經典類的文本。余秋雨先生說得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名著奠基可以激發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我們根據學生的文化基礎,相繼推出部分經典名著,引領孩子邁進經典的文學殿堂,讓經典名著給予孩子精神的滋養、文化的熏陶。
基於以上原則,課題組經過認真研究,精心挑選,制定了《廣華二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表》,其中包括各年級 必讀書目 及選讀書目。
制定了閱讀書目,該如何推薦給學生?如果像布置常規作業那樣,要求學生讀這讀那,勢必難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何推薦?怎樣把握推薦時機?採用何種方式推薦?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課題組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
把握推薦時機。我們的做法是:
1、結合閱讀教學來推薦。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結合教材適機遷移,向學生推薦課外讀本。如在學習《草船借箭》一課時,教師順勢推薦《三國演義》;學了《長征》推薦學生讀一讀毛澤東的其他詩詞,或者有關長征的其他作品。
2、結合重大節日推薦。比如在 清明 節來臨之際,推薦學生閱讀有關革命烈士的小故事; 國慶節 時要求學生讀一讀歌頌祖國的小詩歌等。
3、 結合時事推薦。比如我國嫦娥二號衛星發射時,我們組織學生觀看實況錄像,激發他們對天體宇宙、大自然等未知領域的好奇心,抓住這一時機向他們推薦《動腦筋爺爺》、《 十萬個為什麼 》等科普類書籍。玉樹發生地震以後,組織學生閱讀《防地震小常識》《自救小常識》等 安全知識 類書籍。
4、結合活動推薦。學校、班級、社區經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可以結合各級各類活動,推薦學生閱讀相關書籍。
5、利用好書推介課進行推薦。我們開設好書推介課,課上可以是老師推薦,也可以是學生推薦;可以推薦一本,也可推薦幾本。
推薦時採用何種方式能夠更好的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的做法是:
1、用書籍本身推薦。一些高品質的書籍印刷精美,集趣味、品味於一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馬小跳」系列,封面輕松活潑,色彩對比強烈,富於動感。又如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網》等一批圖書都是採用手繪插圖的形式,隨手一翻,讓人愛不釋手。教師可以發揮書籍本身的優勢,向學生展示讀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設置懸念推薦。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述書中的故事片斷,當孩子們聽得入迷,渴望知曉真相的時候,教師嘎然而止,來個「欲知後事如何,且自讀原文」。
3、榜樣示範推薦。教師的閱讀行為是最有力的推薦。平時,准備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讓學生自然地、隨意地發現老師在閱讀這些圖書,之後可「有條件」地借給他們閱讀:如與學生交換閱讀的圖書,或作為對學生的獎勵等,可較好地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4、利用激勵推薦。比如,學生在認真閱讀時,給他一個微笑,輕輕地點一下頭,親切地撫摸一下他的小腦袋,有時只是走近他,翻一下他所閱讀的書名,把他正讀的書名輕輕地說出來,這些細小的動作、神態都是一種有效的激勵,也是一種最好的推薦。不但使他們閱讀的勁頭越來越大,也能帶動其他同學爭相閱讀。
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對閱讀內容的選擇具有更廣泛的自主性、獨立性,他們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及 興趣 愛好 ,有選擇地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實踐。但是由於認知水平的限制,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他們往往會只顧自己的興趣指向而忽視必要的價值取向。所以教師要教給學生選擇書籍的方法,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
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應該選擇什麼。1、要選擇能夠加強課內知識學習的書籍: 2、要選擇有利於形成合理知識結構的書籍,廣泛地閱讀文學、科技史地、天文、傳記等各個門類。3、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一般說來,經過努力能理解其內容的60%-80%的讀物,都算難度適中。4、要選擇印刷質量高的書籍。
其次,要教會學生「怎樣選擇」。我們引導學生用以下五種方法選擇書籍:通過閱讀選本來選擇,通過聯系課文內容,通過詢問師長,通過同學間的相互交流以及通過瀏覽來選擇文本。
E. 小學語文作文注重平時積累有哪些途徑
注重平時積累有哪些途徑
小學生學習語文要注重平時的積累,要多讀多寫多記,掌握方法才能取得顯著效果。那麼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下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如下:
一、上課認真聽講:上課時,我們的思維要與老師同步。認真做好筆記。二、溫習與預習:下課或放學後,把上課做的筆記拿出來多加鞏固。順便預習下將要學習的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子劃出來,作為上課聽的重點。三、背誦:語文最重要的是靠記憶,背誦的重點就是老師上課劃出來的重要詞、句和文言文。四、課外閱讀和摘抄:在考試中,作文是一項佔分最多的題。作文的分數直接關繫到總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閱讀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五、考試技巧:我們在答卷時,盡量要保持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會相應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題一定要仔細,做完後盡量留時間檢查一遍,千萬不要馬虎!這些都是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以上為小學語文學習方法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對小學語文學習方法已經有所了解,要抽時間多與老師交流。老師會幫助你一起發現你的不足之處,及時給一些適當的建議,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從而取得進步。
F. 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寫作源於生活情景,作品也可以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反映,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對 作文 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國家大事進行關心,好創作出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 文章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 作文素材 積累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1.基於生活實際,豐富寫作內容
寫作的基礎、合作的源泉就是生活,這是大家在長期的生活時間中所 總結 出來的,連葉聖陶先生也曾經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這樣的話。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用心對生活進行觸碰,感受生活的氣息,從而基於生活實踐,對自己的創作內容進行豐富,作為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之源的生活,學生在進行創作的時候,就要對生活中的事與情進行體會和應用,要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對生活更加的熱愛,並且觀察我們的日常生活,學會用心感受生活,並把生活和寫作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對周邊的人和事進行觀察和體會,深入生活、貼近生活,才能夠創作有質量的作文。
以此有效的對自己的寫作文章的內容進行豐富。
寫作源於生活情景,作品也可以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反映,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國家大事進行關心,好創作出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文章。我們生活的世界每天都在不斷地進步,經濟、科技、政治、國防等方面都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就要對這些時事政治進行應用,反映出時代發展的特徵。
比如,我國神州七號發射成功、奧運會的舉辦、留守 兒童 基金的創立、環境的逐漸污染等方面的社會 熱點 ,教師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都可以予以應用,讓學生在創作時對自己的情感進行表達,對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進行闡述,有效的豐富文章的內容。
2.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這個方面來完成,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大綱中得到了明確的提出,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閱讀,科學的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和發展。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對課外書籍進行廣泛的閱讀,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培養起來,以此來把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行開拓,課外閱讀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豐富,還能夠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得到一定的豐富,學生就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對作文進行創作,從而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的是讓學生合理的進行書籍選擇,課外書籍有五花八門的選擇,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差,並不是所有的書籍都適合學生閱讀,有的書並不能夠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反而會讓學生誤入歧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書籍。
例如,在對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課進行學習之後,就可以推薦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讓學生進行閱讀,或者是讓學生通過對《三國演義》進行閱讀來加深對《草船借箭》的認識,這樣科學合理的進行閱讀,學生就可以對自己的知識面進行擴展。
3.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充分發揮創造性
教育 改革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就是所謂的創新,在現階段的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把創新進行貫穿,引導學生在學習作文創作的過程中對新穎的主題進行創設,對獨特的思路和觀點進行闡述,能夠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述出一個主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創新,「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這句話是黑格爾曾經說過的話。
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像,通過想像把獨特的事物描述出來,就能夠寫出別具一格的作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生要善於通過學習對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行開拓,從而對自己的聯想力進行培養,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以獨特的思維進行創作,這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要求的理想目標。
教師可以通過看圖的方式來根據圖片進行聯想,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對一些特定的材料和情景進行提供,讓學生可以通過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來進行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創作意識也會被有效的激發。
教師還可以通過 故事 續寫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先講授半截故事情景,讓學生根據已有的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對剩下的故事進行編寫,學生能夠活躍的進行參與,從而發展自己的思維空間。
比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圓形,讓學生通過觀察展開想像,思考黑板上畫出的東西是什麼,有的學生會說是氣球、有的會說是氣球,通過這樣的猜想,學生的 想像力 就會得到激發。
2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一)學會觀察,勤寫小練筆
1. 從小處著眼,記班級 日記 。對於小學生來說,光是強調要「善於觀察」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有意識指點所要觀察的事物,觀察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對於那些尚未養成觀察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讓他們從小處著眼,逐步學會觀察。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四年級我們開設了「班級日記」活動,鼓勵每個學生記錄班級最近發生的大事小情,同時也可以抒寫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問、煩惱,與其他同學一同分享。
我對日記本身的質量要求並不高,記學生自己感受到、觀察到的都行。
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段落,一份 隨筆 ,一次感動或憤怒……我都給予鼓勵和支持。於是,漸漸地,我在日記里看到了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世界。
「今天我們檢查身體,老師叫我們偷偷地挑選班裡一位同學來觀察。我選擇了李斯加,他平時上體育課總說我偷懶,這次我倒要看看他的膽量如何!
輪到李斯加抽血了,只見他慢慢地擼著袖子,臉色發白,嘴唇微微地顫抖,眼睛看著老師,像是要哭的樣子,身體扭向一邊……哈哈,你們真該看看我當時的表情,絕對不亞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上學的路上,我看到路邊的小花開了,老師告訴我們那是迎春花。放學後,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迎春花分白色和黃色兩種,每一棵都有很多莖,向四周伸展著,每根莖上開滿了花。老師說這是春季里開得最早的花,我想:春天一定就快來了。
周六那天,我和許露、鞏毅、依眉一起去 游泳 館游泳了。周一一到學校,陳思亮就問我們周未怎麼過的,得知我們一起去了游泳館後,他說:『沒什麼了不起的。我根本不喜歡游泳。』但我知道,他嘴上雖這么說,其實心裡卻羨慕極了!」
「班級日記」的形式較個人日記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評閱的熱情,從而調動作文的積極性。當作文數量和質量達到一到程度後,我把學生觀察的視線由班級轉向校園外,於是,班級日記中的主人公也逐漸由同學、老師變成了交警、服務員、天橋上的賣藝人、航空飛行員等等。
孩子的眼睛有時比成年人更加敏銳,更加獨特,一旦打開了視野,他們所包容的東西就會越來越真實,貼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讀起來自然就真切而生動。教師有計劃地組織「小練筆」活動並適當給予點撥,就能順其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閱讀,記 讀書筆記 。在作文中,不僅要有好的材料,還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閱讀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彙,豐富表達的方式。
小學生讀書的特點往往是看的時候興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卻很弱,當時記得快,轉眼也忘得快。因此,培養小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尤為重要。當然,基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讀書筆記的要求不能太難,但要看什麼書,該記錄哪些內容,怎樣歸類,這些都需要教師詳細的布置。
一般,我把讀書筆記的內容歸為這樣幾類:
(1)詞彙積累。如美麗、美不勝收、景色迷人、風景如畫……如果能摘抄相應的段落或背誦相應文章則更好。
(2)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
(3) 名言 警句。
(4)詩歌摘抄。
(5)常識積累。這一項主要通過讀報或聽新聞來做記錄。如,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健兒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共奪得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名。
(6)書籍記錄。記錄閱讀過的書籍和簡單的感想。
讀書筆記一般不作硬性的時間規定,過多的要求易成學生負擔而適得其反。一般鼓勵學生互相借鑒,互相抄閱,比較誰積累的量最大,力求從學生自身的求知慾上激發學生積累知識的樂趣和興趣。
(二)充分利用 語文教材
語文教材和 語文學習 的關系極為密切,在學習中卻常被忽視。有效地利用語文教材來積累作文素材,既方便又實用。
首先,教材中的選文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出色 範文 ,在語言、文字和內容上都更規范且適宜兒童閱讀。因此,背誦和摘抄教材的課文和段落,對兒童詞彙的積累大有裨益。
其次,教材上的課文都是教師講解過的,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思想內涵把握得比較好,在此基礎上對現有課文進行改寫、仿寫、續寫或寫 讀後感 及點評等,既把教材變成了素材,又能培養學生的聯想力、思辨能力,訓練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創設情境,積累素材
文學是自我情感的獨特表現,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傾吐和渲泄。《毛詩序》中這樣寫道:「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足故永歌之。」可見,當學生處於某種情境或氛圍中,往往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觸動,而產生表達的慾望。蘇聯教育家贊可夫也曾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潮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
因此,教師應善於營造作文的情境。多數情況下,作文素材不是隨手可及的,而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布局、步步為營,創設出來的。
1. 開展游戲,打開思維局限。在小學階段,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就是游戲式教學。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活潑輕松的學習氣氛,學生往往能夠熱情地參與,在不知不覺中打開思維的局限,從而改變作文內容的模式化。
對於第一、二學段的學生來說,由於作文剛剛開始,適宜採用比較簡單的游戲來引入作文教學。比如,對班級的某個學生進行觀察描寫,抓住其主要特徵,然後讓大家猜,最先被猜中的說明觀察得最成功。
在這個簡單的游戲中,學生輕松地完成了人物的外貌描寫,學會了抓主要特徵的作文方法。再比如,對某些職業的人進行觀察描寫,讓大家猜,如,下面一篇四年級學生的例文。
他總是穿著一身墨綠色的工作服,騎著自行車,在每天上午的同一時刻到達學校的傳達室。一到目的地,他就迅速將車停靠好,然後在車子的後輪邊,從一個大大的綠袋裡掏出一疊信件和報紙,快速地放在傳達室的門口,又跨上自行車飛一般地消失了。
游戲教學的方式很多,有些教師用傳統的游戲展開作文教學,比如,摸鼻子、 成語 接龍,雖然游戲很古老,學生卻百玩不厭。還有些教師用表演、創作的游戲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時游戲和教學本身並沒有聯系,而僅僅是作為作文素材,而有時游戲則帶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為作文教學的一部分。
在游戲中,學生再也不會感到作文是一種痛苦的事,在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後,學生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游戲活動既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作文素材,又提升了作文的樂趣。
2. 音響作文,打開聯想之門。作文素材的積累不僅僅憑借語言和文字,還需要調動各種感官去領悟和聯想。學生一旦打開聯想的空間,獲得由此及彼的通感,就會在無形中擴大作文素材的數量,作文的內涵和深度也隨之增加。
在教學中,我借鑒寧波楊琳老師的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音響作文的訓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過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聲音效果,讓學生聯想到樹枝搖曳,落葉狂舞的場景,進而想到那些在風雨中不屈不撓的人物形象和畫面,最後感悟到「陽光總在風雨後」的美麗境界。
音響作文的成功,意味著作文素材可以從多種角度去開發。既然聲音可以引導學生的聯想,那麼味覺、觸覺也同樣能為學生敞開另一道大門,開發更大的作文空間。一、二年級由說到寫的訓練,由圖畫至文字的練習,就是很好的例子。
3. 走出課堂,打開自然空間。作文要從生活中汲取養分。嘗試著走出課堂,讓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步驟地帶領下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在自然和社會生活中尋找作文的素材。
我們在五年級開展了一次有計劃地采訪本校教師的活動。事先先讓學生找好采訪的目標,預約采訪時間,接著准備所要采訪的問題,然後帶好錄音機、筆和本子開始采訪。學生對這樣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許多問題設置得直率、活潑。
而通過這樣的形式,師生間有了真誠的溝通和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
采訪過後,師生間的感情更融洽了,學生們彷彿忽然間長大了許多,很多學生發自內心地感慨道:老師們原來都很辛苦,他們是真心為我們好的。於是,大家自願寫了采訪作文。在作文中,我深深感受到的是那一份平實與坦誠、真誠和感動,跟過去那種編排故事、捏造情感的「假話」作文有了很大的不同。
有些學生把采訪的感受寫成詩歌,語言朴實、貼切,配上一曲舒緩的音樂,達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當冬天的第一場雪光顧北京的時候,學生們大都會在教室里躍躍欲試,恨不得飛出教室去雪地里打個滾。外部的干擾最容易對小學生造成注意力的轉移,在這種情況下,索性就來一次課外學習,布置好觀察內容,分好學習小組,開展一次雪地紀實。幾乎每年的那幾個「第一次」,教師們都面臨這樣的尷尬。
這次,我們索性利用這樣的「意外」,把它變為素材積累的資源。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與玩的結合,學生在玩中獲取了作文材料,也就捕捉到了作文的靈感。
(四)在其他學科中尋找資源
正如語文的學習不能是孤立的,作文素材的積累也不應只局限於文學本身。作文是人們進行交際的書面語言,因此,它必然同各個學科產生交叉和融會。在小學階段,各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交融、緊密相連的。比如,製作一張新年 賀卡 ,在上面寫一段祝福的話,或是寫一份環保話題的作文,亦或是科學幻想習作等就需要藉助美術和科學兩個學科的知識。
而像音樂和數學的書寫符號也常給語文教師以啟發,被借來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展開作文教學。勞動課更不必說,各種剪紙、小製作向來是小學生的最愛,而這種動手實踐恰恰是作文的最好資料。下面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勞動課後的記錄,也是一篇很不錯的 說明文 。
3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1. 從小處著眼,記班級日記。
對於小學生來說,光是強調要「善於觀察」是不夠的,教師還要有意識指點所要觀察的事物,觀察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對於那些尚未養成觀察習慣的學生,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導,讓他們從小處著眼,逐步學會觀察。
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鼓勵每個學生記錄班級最近發生的大事小情,同時也可以抒寫自己的感想、趣事或疑問、煩惱,與其他同學一同分享。記學生自己感受到、觀察到的都行。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個段落,一份隨筆,一次感動或憤怒……都給予鼓勵和支持。漸漸地,孩子們的日記里就會呈現越來越豐富多彩的世界。
「班級日記」的形式較個人日記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評閱的熱情,從而調動作文的積極性。當作文數量和質量達到一到程度後,可把學生觀察的視線由班級轉向校園外,於是,班級日記中的主人公也逐漸由同學、老師變成了交警、服務員、天橋上的賣藝人、航空飛行員等等。
孩子的眼睛有時比成年人更加敏銳,更加獨特,一旦打開了視野,他們所包容的東西就會越來越真實,貼近生活的原汁原味,讀起來自然就真切而生動。教師和家長要有計劃地組織「小練筆」活動並適當給予點撥,就能順其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
2. 充分閱讀,記讀書筆記。
在作文中,不僅要有好的材料,還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閱讀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彙,豐富表達的方式。
小學生讀書的特點往往是看的時候興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卻很弱,當時記得快,轉眼也忘得快。因此,培養小學生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尤為重要。當然,基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讀書筆記的要求不能太難,但要看什麼書,該記錄哪些內容,怎樣歸類,這些都需要教師詳細的布置。
一般,讀書筆記的內容歸為這樣幾類:(1)詞彙積累。如美麗、美不勝收、景色迷人、風景如畫……如果能摘抄相應的段落或背誦相應文章則更好。(2)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3)名言警句。(4)詩歌摘抄。(5)常識積累。這一項主要通過讀報或聽新聞來做記錄。(6)書籍記錄。記錄閱讀過的書籍和簡單的感想。
讀書筆記一般不作硬性的時間規定,過多的要求易成學生負擔而適得其反。一般鼓勵學生互相借鑒,互相抄閱,比較誰積累的量最大,力求從學生自身的求知慾上激發學生積累知識的樂趣和興趣。
4小學語文作文素材積累方法
一、現實生活,不竭的作文素材源泉
「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發現。」筆者常這樣告訴我的學生:「生活是萬花筒,生活中處處有素材,關鍵在於你是否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是否有一顆細心靈性的心,數不清的生活小事、校園故事等都是我們作文素材的源頭活水。從生活中尋找題材,就能解決學生的「無米之炊」。
其次關注關注農村鄉情,悟民俗民風。每個村莊、每個家庭、每個村民都有自己的故事。農村人鄉里鄉親感情深厚,熱情好客,走家串門是常有的事。
我們讓學生做「小記者」走村訪戶,一篇篇的隨訪日記、一個個身邊的故事就是小作者作文的好材料。而農村婚喪嫁娶的的禮節、家鄉傳統的節日: 春節 、 端午節 、 清明 節應該與城市不大相同,引導學生去了解,找出特色,可以讓平淡無奇的材料深刻起來。
如有一位同學寫的《掃墓》,就反映了當地 清明節 祭祀祖先的風俗,文中敘述了作者跟隨爸爸去掃墓時,乘爸爸燒紙之際,偷吃了幾個作為祭品的餃子,結果被爸爸發現了。爸爸看了一眼碗:「餃子怎麼少了?」我說:「讓祖宗吃了。」爸爸笑著戳了一下我的額頭:「讓小鬼吃了吧!」語言風趣幽默,也反映了兩代人對這些傳統習俗的態度。
再次體驗農村生活甘苦,品生活大道理。指導學生真實地感受生活,用心去參加節假日的生產勞動,主動承擔的家務,積累了的豐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寫日記,談感受,同學們的習作不會再「干癟」,而是「飽滿」的。
二、語文課文,無盡的作文素材寶藏
當我們的眼睛只顧在前方尋找風景時,卻不知身邊的風景就很迷人,對於作文素材積累貧乏的學生來說,手中的課本何嘗不是寶庫,教材中的選文都是經過嚴格挑選的出色範文,可以說篇篇都是精品。教師如果能在講課文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適時地找准切入點,認真挖掘課文內涵,你會發現,每篇課文都是可以挖掘的素材寶藏。
對課本內容的巧妙引用、獨到分析是我們積累作文素材的捷徑。比如,寫一篇關於小動物的作文時,我們可以舉學生學過的內容,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小蝦》、《松鼠》這兩篇課文時,介紹小動物的特點時都是按照總分順序圍繞中心句寫。因為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飼養 家禽,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回家觀察後,按照這種寫法寫。
學生們寫起來得心應手,樂在其中。例:《母雞下蛋》片段。母雞下蛋是最有意思了!「咯咯噠、咯咯噠……」聽,母雞開始叫了,好像在說:「我要下蛋了,我要下蛋了」。過了一會兒,母雞就開始行動了,只見它慢慢站起來,臉紅紅的,好像不好意思似的。從它的屁股里「噗哧」一聲響,蛋掉進了窠里。
「哈!雞蛋終於問世了!」下完蛋,母雞還用嘴巴輕輕地在蛋上磨來磨去,才依依不捨地離開它的「小寶寶」。「咯咯噠、咯咯噠……」它又大聲地叫了起來,好像在說:「我已經下了蛋,快來撿呀!」
三、課外閱讀,繽紛的作文素材花園
書,是生活的底片,透過它,我們可以品味五彩繽紛的生活。閱讀對於學生開闊眼界、充實知識具有重大的作用。為了開掘作文素材,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訂購一些刊物,組織學生成立「讀書會」,鼓勵學生課外閱讀,讓書籍把他們帶到冰天雪地的南極,與蹣跚而行的企鵝交友;把他們送上清幽的廣寒宮,與悔偷靈葯的嫦娥相識;把他們帶入殺聲震天的古戰場,與揭竿而起的義軍為伍。
鼓勵學生將積累的俗語、 諺語 、 名人名言 拿出來互相交流;把英雄 事跡 、名人軼事分類整理,在故事會上講故事,談感受。多讀課外讀物,積累素材,學生寫起作文來自然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四、巧設情景,俯首拾起的作文素材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曾說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潮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教師應善於營造作文的情境。多數情況下,作文素材不是隨手可及的,而是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布局、步步為營,創設出來的。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設計游戲式教學,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活潑輕松的學習氣氛,學生往往能夠熱情地參與,在不知不覺中打開思維的局限,從而改變作文內容的模式化。
游戲教學的方式很多,有些教師用傳統的游戲展開作文教學,比如摸鼻子、成語接龍,雖然游戲很古老,學生卻百玩不厭。還有些教師用表演、創作的游戲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時游戲和教學本身並沒有聯系,而僅僅是作為作文素材,而有時游戲則帶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為作文教學的一部分。
G.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那麼,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積累,認為從以下幾方面來做比較有效。
一、教會學生在聽中積累語言。現在電視、廣播、網路、MP3、MR4、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說是沒有任何負擔,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了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
二、熟讀背誦在背誦中積累。語文教學要抓語言,語言教學要抓語感,語感教學要抓誦讀。古語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和背誦便是完成語言強化的必由之路。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為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這種讀書方法看起來非常笨拙落後,其實,這正是符合漢語特點教學的高妙之處。很多專家都痛心於語文課堂很少聽到琅琅書聲,一些範文佳作,雖經語文教師二、三課時口乾舌燥的講析,但仍有學生不能熟讀課文。我要求所教中、高年級學生有選擇地盡量多背,或記住大意復述課文,並且根據學校安排把小學生應該背誦的80首古詩詞落到實處。巴金先生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蓄在我的腦子裡面了。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的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謂『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巴金先生的話給我們的啟發是很深的。
三、增加學生課外閱讀,在閱讀中積累。呂叔湘先生說過:「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得之於課外閱讀。」積累語言材料光靠課內加強對課文的朗讀和背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外引導學生廣泛地進行閱讀。如果讓學生多讀點,多積累些,天長日久,待到自己說話作文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許多文字上有造詣的作家、學者總結自己成長經歷時,總少不了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即便是班上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也常常是對課外書刊情有獨鍾。因為,只有博覽群書,才能給大腦皮層形成多側面的語言刺激,而且,在閱讀過程中,能再次強化大腦皮層已有的語言信息,使大腦中已形成的聯系系統更為完整、嚴密。基於此,我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盡量擴大自己的課外閱讀面。我為學生列出了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有選擇地多讀、廣讀。我堅持做到以下四點:1.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給學生留出閱讀的時間;2.在課堂上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使其會讀會摘錄。如就全書來說,往往以瀏覽性的默讀為主,對那些語句優美生動的段落,應反復誦讀,摘錄文中的成語、名言警句、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式、含有關聯詞的句子等,還可寫一些體會文章;3.提出語言積累的具體要求,對所摘錄的好詞好句好段,要求學生每兩周進行一次自我梳理,歸類「入庫」,每學期末進行一次較為徹底的「翻箱倒櫃」,使積累的語言文字不至於「發霉爛掉」,從而提高積累的長久性。4.每周定時檢查,並作好統計,在班上公布,給認真的學生加星。這樣做,促使了學生更自覺,更認真地進行閱讀,保證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平時,我了解到學生對某些作家、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強烈的自主閱讀心理,就圍繞這些熱點舉辦專題講座進行指導,這樣不但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課外閱讀如同吃飯、睡覺,不可或缺,還能對正確選擇閱讀,科學指導閱讀產生明顯的正效應。
四、放開手腳讓學生多說,從說中積累語言。毛澤東說過:「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說話是對語言材料的一種使用,它能讓學生一方面運用積累的語言,另一方面進一步積累語言。說話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動態過程中,其終端就是所謂「內部語言」。說話在其建構過程中不斷向「材料倉庫」提取合用的材料,並不斷前行,由含糊變得逐漸清晰起來,按照一定的順序,用一定的「所有」語言表達出來。為此,我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如開展課前五分鍾系列演講訓練,讓學生按座位順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備自己課外閱讀的精彩片段;每周舉行一次好詞好句欣賞會,讓學生將自以為優美的詞、句、段與同學一道仔細品味;每兩周舉行一次故事會,或詩歌朗誦會、好詞好句接龍比賽、辯論會等。活動中,人人必講,這不但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讀書積極性,促使學生讀相關方面的書,而且鞏固並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這些活動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舞台,設計說話情境,讓學生暢所欲言,有條理地說,倡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閱讀中獲取的知識,談收獲,議看法,評瑕瑜,讓學生一方面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另一方面在「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況中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與渴望,同時也在說話中幫助學生積累了新的詞彙、短語、句子,掌握了新的語言結構,既提高了學生說話的技能,又達到了鞏固平時學習的語言材料的目的。
總之,培養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途徑很多,這需要我們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我相信,只要我們願意去尋找總有適合於你和你的學生積累和發展語言的途徑。
H. 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學生豐富生活 經驗 、積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養的一個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就目前情況來說,其實小學語文的閱讀是不容樂觀的,很多家長和老師並不重視語文的課外閱讀,認為學好了課本的知識就夠了,其實不然。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社會發展非常迅速,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需要的是專門性的人才,而現在我們需要的就是綜合能力很強的人才。
縱觀如今社會上的成功人士,他們無不是熱愛閱讀、熱愛學習的。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豐富他們的閱讀知識,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就非常重要。所以,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建立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對於激發學生的讀書慾望有一定的作用。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的圖書室,鼓勵學生把家裡的藏書都拿到學校來和其他同學分享,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意識,不僅實現了圖書室自給自足,而且也實現了資源共享。我們要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和古詩詞,用 文化 的氛圍來熏陶學生,用飄溢著的哲理來浸潤學生閱讀的心田。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把每周固定的時間作為閱讀課程,讓閱讀形成一種固定的課程,深入學生們的內心。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讀書
1、誘導法。現在很多小學生不喜歡讀書,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好動愛玩,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閱讀的功能。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利用各種機會,用舉例說明的 方法 來告訴學生讀書的樂趣和作用,讓他們明白讀書能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和作用。當他們明白理解之後,我們還要使用一定的對策,比如給他們講解一些 成語 故事 或者中外名著,講到精彩部分的時候戛然而止,就像是我們成人聽評書一樣,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慾望,激發他們閱讀的能動性。
2、語文教師以身作則。古語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筆者以為,在每周的固定閱讀時間,我們就要以身作則,跟小學生一道參加閱讀。語文教師也要和學生一起來讀書做筆記,寫 讀後感 。這樣對於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很有用處,當看到老師還要閱讀的時候,他們也就沒理由自己不參加閱讀了。
3、激趣法閱讀。俗話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各種 教學方法 來對學生進行激發,對於他們身上的一些「發光點」,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要不失時機地去贊美他們,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時,他們一定會沾沾自喜,今後會更加努力地參與。另外,班級內還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比賽,把學生閱讀到的內容進行展示,通過更多的途徑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傳授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
1、在閱讀中 總結 閱讀方法
讀書要有一定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學會如何來讀書,對於我們學習有幫助的內容,我們就要精讀細讀甚至研讀;對於一些和教學內容關系不是很大的 文章 ,我們就可以快讀,這樣有助於鍛煉學生快速掌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思想的能力,使他們在短時間迅速捕捉到作者的寫作意圖。
2、在閱讀中培養自己的情感
閱讀一定要注意積累,通過積累,我們不僅僅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詞彙和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升華自己的情感。在每閱讀完畢之後,我們都要求學生來寫一些閱讀的感受,或者用自己的話來總結一下文章的大概意思。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累積寫作的語言是非常實用的,對於他們今後的寫作會有非常明顯的幫助。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語言實踐中去累積 好詞好句 ,通過一定的活動比賽,來鍛煉他們把累積的好詞好句表達出來,訓練他們的表達能力。
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有一句話說得好,「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立足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加強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的培養,讓他們形成自己的閱讀習慣。
1、創造口頭表達的機會。上面說過,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說出來,要學生在交流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2、「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及時寫下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和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2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激發興趣,培養課外閱讀的情趣
1、 創造閱讀條件。
積極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條件,在日常的學校管理中,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我們為學生開設了開放式閱覽室,那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里暢游,閱讀各種信息,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2、 及時表揚鼓勵。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能把自己課外積累的知識在課堂中進行發表時,哪怕是一個詞語、 句子 ,我都會及時表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對表現好的,立刻大力對他進行表揚,請他交流為什麼表達得那麼好,並隨即鼓勵大家要向這位同學學習,多讀書,多積累。學生在獲得表揚後,課外閱讀的興趣會更高,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而其他學生也會學有榜樣。
3、 用好課本資源,提高閱讀水平。
在閱讀教學中,由於理解課本的需要,必要時就需要進行課外資源的有機鏈接,這樣會有助於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一方面強化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激發起對大自然的興趣;另一方面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書內引向書外,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4、 廣泛開展讀書競賽。
小學生的好勝心理比較強,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利用讀書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的興趣。
二、幫助選擇,推薦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搞好課外閱讀,很重要的一環是選擇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如何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在實踐中發現,可以通過以下兩條途徑:
1、 教會學生自主選擇。
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標准可以概括成三個字:趣、廣、適。"趣"是有趣。對於小學生來說,有趣的書他們會更感興趣,而有了興趣就會投入更多的熱情,並能化為自覺自願的行動。"廣"是廣泛。魯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這樣告訴青年人: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專看文學書,也不好。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博覽群書,厚積薄發。"適"是合適。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較弱。而如今的課外讀物是良莠不齊,並不都適合小學生閱讀。"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有利他們身心健康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拓展知識面的同時,使心靈也得到潤澤。
2、 教師推薦閱讀材料。
小學生求知慾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想狀況、閱讀能力、 興趣 愛好 ,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如學習《猴王出世》之後,可以向學生推薦《西遊記》;學習《三顧茅廬》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注意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不同時期、不同作家、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書,同時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無聊,甚至不健康的書刊,使學生真正在課外閱讀中受益。
三、教給學生必要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是完成閱讀任務的途徑和手段,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教師把好的閱讀材料推薦給了學生,還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結合課文的閱讀,逐步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習精讀、略讀、瀏覽,學習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路等查閱資料,培養初步的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結合讀物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必要的閱讀方法,加快閱讀速度,加大閱讀信息量;可以精讀與泛讀相結合,動腦與動 手相 結合;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摘抄、批註等。
四、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自動化的行為,一個人一旦形成某種習慣,將會長期影響其行為。在閱讀指導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所以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愛護書報的習慣、用眼衛生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等。這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不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注重興趣培育,讓學生愛好讀書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求,特別對那些初讀的學生,更應大力激發其閱讀動機,讓閱讀與樂趣相連。
1、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介紹讀物的主要內容,以此激發興趣,也可就故事中緊張、精彩、感人的情節創設懸念,讓學生產生尋根究底的好奇心。比如,上學期期末,我向學生推薦《小王子》,當時我讀了幾個片段。讀完最後一段時,教室里一片寂靜,不少孩子眼裡淚光盈盈的。我想,那個柔軟的傷情的時刻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中。我們的 教育 需要喚起、恢復孩子的柔軟。試想,學生對「小狐狸」的渴望,對《小王子》的渴望!
2、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一個重要途徑
學生在課堂中對所學課文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師就應充分利用這一契機地,激起學生讀書的慾望。比如,在學了課文《爭吵》,我就不失時機地推薦作者亞米契斯的小說《愛的教育》,一部被各國公認最富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學了《草船借箭》一課,向學生推薦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主要內容,擴大了視野。
二、注重閱讀指導,引導學生讀好書
1、選擇讀物
由於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鑒別能力差,面對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因為好奇,或因信手拈來,可能會讀到一些不利於孩子健康的書籍。因而,教師既要廣泛閱讀,推薦與學生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相符的書籍,同時又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的權利,題材也應廣泛。如:童話、科普作品、小說、詩歌都有。具體書目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唐詩三百首》《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前六章及《精選(論語)三十課》等等,裡面有大量的成語及 名言警句 。
2、閱讀方法
學生閱讀興趣被激發後,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知道了怎樣去讀,才能使閱讀成為人生中的一大要事。
閱讀方法包括默讀、輕聲讀、誦讀、瀏覽、略讀、精讀等。略讀可以粗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捕捉信息,此方法在課外閱讀經常運用。對於有反復咀嚼價值的段落,我們就可以精讀,把握結構,用詞嚴謹。如:《西遊記》第一回「猴王出世」中「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這樣的句子,讓學生明白一流作品與二流作品的區別,往往只差幾個字。而品味語言、重視積累、培育語感才可採取誦讀,此法是我國傳統讀書法之一。
三、注重閱讀積累,增加學生讀書量
我認為,閱讀的訓練,貴在堅持,難以速成。只要我們巧妙地利用好零碎的時間,組織好有趣的形式,每個孩子上午閱讀十分鍾,下午閱讀十分鍾,間周一節的閱讀課,有時語文課挪出幾分鍾,加上學生在家的課余時間,堅持六年,奇跡就發生了!同時,我還製作了閱讀跟蹤表,登記書目和讀書的大約字數以及 讀書筆記 本,督促學生養成習慣,定期在班上交流展示,發現典型,評出優秀,擴大影響。
4怎樣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和愛好是獲取知識的動力。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引導學生走進知識寶庫的大門。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根據學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點,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知識。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老舍、葉聖陶、冰心等名人熱愛書的一些故事,讓學生搜集名人 讀書名言 ,這種「名人效應」所產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要讓學生愛讀書,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多讀書。
課外時間,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閱讀時,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教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的進行閱讀活動。經常給學生講自己童年是怎麼閱讀的,有哪些閱讀收獲,與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並給學生絕對肯定的啟示便是:閱讀非常快樂。這猶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劑,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一旦興趣培養起來,不僅眼前受益,還將伴隨整個人生。對學生的閱讀要多鼓勵,在閱讀課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 科普知識 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二、推薦材料
1、學生合適的課外書。當學生讀自己喜歡讀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裡,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讀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雲。因此,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推薦時課外書要考慮以下幾點:一是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適時選擇一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動人的篇章讓學生閱讀,學生就會熱情高漲。如果當一篇文章能使閱讀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話,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而且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
二是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的故事。 童話故事 具有幻想性,故事裡面的人物是虛構的,環境是假設的,情節、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實有的,但幻想中卻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們內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對於孩子們來說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說不僅具有幻想性,而且還帶有一定的科學性,是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體現,和童話比起來,更具有現實意義。人們想戰勝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來的童話里便出現了不老的仙人、不滅的生靈;而科幻小說里則出現了神奇的新葯,發明了新的醫療器械。這一切都是孩子們所希望的,所以他們喜歡讀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孩子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總想問個「為什麼」。
他們喜歡讀一些探險和科幻的書籍,就是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所以像《太空歷險記》、《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魯濱遜漂流記》等作品都能引起他們的極大興趣,值得推薦。三是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結合我校開展的「讀千古美文、做當代君子」的活動,讓學生廣泛涉獵千古傳誦的經典 範文 ,此類文章文辭優美,能直通學生的精神世界,學生讀這樣的文章,語言和精神的修養都會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詩宋詞」等,要讓學生多讀。
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較高的使用頻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詩句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心靈世界很接近,容易產生共鳴,應多選一些含有這些語言的文章讓學生閱讀。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3、拓展課外閱讀的 渠道 。當今世界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應讓學生明白要通過各種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們的課外閱讀也不能限於書本。除了班級圖書角里的書籍和學生訂閱的雜志以外,還可以學會用各種途徑進行廣泛閱讀。雖然沒有上網閱讀的條件,電視中一些優秀的欄目等也是獲取知識的好渠道。
三、適時進行方法指導,使自主閱讀事半功倍
1、摘抄畫句法:向學生提出摘錄和畫旬的要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摘,或妙詞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識哲理,或問題答案,分門別類地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摘畢,要寫清什麼時候、摘於什麼刊物、作者是誰。
2、批註「挑剔」法:要求學生在閱讀中,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發現疑難之處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課文的書頁空白處進行批註,發表個人評論意見,對錯誤、消極的敢於「挑剔」。
3、反復閱讀法:要求學生對一些重點文章或重點章節段落,要反復閱讀,閱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養「真讀書」的本領。
4、質疑問難法:能提出問題,是讀書中思考的收獲。教師要指導學生讀書時學會處處設疑,於探究中釋疑、解疑。「一番覺悟,一番長進」。
5、讀寫結合法:這里所說的讀寫結合,主要指兩種形式:①寫提要,對讀物的內容、要點、基本情節等進行歸納縮寫。②寫心得,寫出自己的感想、收獲和評價。
I. 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怎麼樣進行積累呢
語文學習的主要學科,語文取得理想的成績,說難不難但也不簡單。小學生需要明白,語文的知識源於生活,學習語文就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
語文需要從讀、說、寫三方面去學習,去品味,去發揚,讀就是要去獲取知識,去欣賞。學生應該利用空閑的時間去練習寫作,多寫才能提高,才能真正把文章寫好,學生需要學會運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取的知識,將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
J. 2020年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新課標提倡學生增加閱讀量多積累,但積累卻不是單純的記憶和背誦。作為教師應該從積累的內容和 方法 上引導學生學會積累。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供大家參考。
1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1、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學校讀書環境是一種語言,良好的讀書環境的能夠激發師生的讀書慾望。把班級布置成一個小型圖書室,開展了「自給自足」式的補充圖書方式,進一步規范了圖書角的建設,課外書籍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牆壁展出 名人 名言 、經典詩文。
要滿足學生不同的語文課外閱讀需要,應為學生准備大量的閱讀材料。為此,在實踐過程中,要注重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室、閉路電視教學網,從多種途徑為學生提供適合其閱讀的文本的、網路的、視聽的課外閱讀資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學生一進教室,就能看到書櫃上豐富多採的閱讀材料,其閱讀的慾望自然就會由然而生。此外,還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等,使家長提高認識,為學生購買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並在家中形成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
2、培養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慾望增強,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主動去了解、研究,漸漸培養學習的持久性,提高讀書能力,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興趣。
要關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成就感的生成。實踐證明,當一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的自我體驗,同時又得到他人肯定時,他的人格就能正常發展。
同樣,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教師適時組織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並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學生就能從中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從而激發自己再去廣泛閱讀,使自己的認知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此往復,學生便在自我不斷提高的過程中,構建起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環時,還要有教師、學生、家長的協調配合,為學生提供可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其次,在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組織多種活動,通過合作閱讀、相互交流、分組討論、正反爭辨等形式,讓學生充分釋放自己的積累,展示自己的收獲,感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成就與快樂,從而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外閱讀氛圍。
同時,在合作、交流、碰撞的過程中,產生思想的火花,獲得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積累,使自己躍上新的高度。再次,要有一定的檢測方式,使學生產生相應的壓力。平時,每周給學生規定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使之有任務感。
對課外閱讀的檢測方式很多,如查 讀書筆記 、寫 讀書心得 、 故事 演講等,還可以採用辦小報、展示知識卡片、平時交流以及 辯論 會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促進學生自覺地去進行課外閱讀。
第二、學生知道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具備了一定的鑒別和選擇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還有必要在學生日常的課外閱讀指導中,通過一定的「強制」,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給學生規定相應的課外閱讀任務,通過一些必要的手段,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監督。
通過適當來自於教師或家長的外部強制,逐步使學生過渡到自我「強制」,即強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課外閱讀態度、方法去閱讀。
第三、嚴格要求,持之以恆。在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視抓好開端,由易到難,逐步養成。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身心特點,向他們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做到有計劃地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一旦提出某種要求,就必須堅定不移。尤其是在個別學生身上表現出不良傾向的時候,更須嚴格要求,毫不放鬆。再次,教師要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特別留心去發現學生中由於好的課外閱讀行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給予積極的正確的評價,讓個別學生的成功成為良性的刺激,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的形成,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4、幫助學生養成積累習慣
學生學習的時間不能無限擴大,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 渠道 作用,改變以往唯教材獨尊的想法,把學生當成主體,為學生而教,努力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教給積累方法,提高積累效率,才能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豐富閱讀,擴大語言的積累。
在教學中採用多種 教學方法 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學生積累語言更主動健康。
2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加強朗讀
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復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里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
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復實踐,精於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
重視誦讀,是傳統語文 教育 的寶貴 經驗 ,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於讀,則功莫大焉。這些真知灼見,揭示了 語文學習 的內在規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
要落實以讀為本,首先要以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即以讀的訓練為主線,並對朗讀流程的各個層面有明確的指向:初讀要求該准讀通讀順;細讀要求理解內容;精讀則要抓住重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人情;熟讀則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
其次要保證讀書時間,加大讀書的實踐。一般來講,一節課中學生讀書的時間最好不少於1/2,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要給全體學生有足夠的試讀、練讀和評議的時間,體現朗讀對語言學習的診斷和激勵功能,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再次,讀書形式要多樣,指導要得法。朗讀有多種形式,如范讀、分角色讀、齊讀等等。教師要根據年級、學情和教材特點,區別各種朗讀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適用范圍,合理運用,並要加強指導。
二、加強背誦
積累語言,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學習興趣,都有賴於背誦。背誦還具有發展學生思維等多種功能。
尤其重要的是,小學階段是人生中 記憶力 最旺盛時期,小語教材中的課文又大多文質兼美,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並從背誦中領悟體味作者謀篇布局、遣詞 造句 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至背誦。
當然,在理解基礎上背誦最佳,但有些讓學生「死記硬背」也未嘗不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學生在自悟、反芻中將自然理解消化當初背誦的語言材料。
修訂後的「大綱」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內外閱讀量和背誦篇數,注重語言的積累:小學階段背誦出色詩文不少於150篇(含課文),並在「大綱」後面附有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80首,以此把積累語言落到實處。這反映了對語文教學本質認識的深化,必將有助於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
三、廣泛閱讀
多讀多寫,是獲得語文能力的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其實也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葉聖陶先生強調指出: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可見大量閱讀的重要。
修訂後的「大綱」在規定背誦篇數的同時,第一次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引導教師拋棄繁瑣的課文內容分析的教學方法,改革並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旨在用規定課外閱讀總量的辦法,引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較大的閱讀量來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
可以預見,學生在小學階段有一二百萬字的閱讀量,腦子里裝著上百篇 文章 ,八十幾首古詩,有了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寫能力定會增強。因此,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瀏覽、泛讀、速讀、精讀四種不同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文體、不同讀書目的以及自我需要,採用不同的讀書方法。
在當今時代,尤其要注意速讀能力的培養,快速高效獲取有用信息。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寫讀書筆記,既積累語言;又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激發興趣,增強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只有培養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1.榜樣激勵。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老師可以有意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更可以在班中樹立典型,讓學生之間相互激勵,使學生逐漸認識並努力多讀書,並且對書籍產生熱愛之情,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食糧。
2.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有趣、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以課外促課內,相得益彰,體驗收獲的喜悅。還可以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 手抄報 賽、 成語 接龍賽,.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3.展示成果,激勵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們採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
小小的袋中有學生摘錄的 好詞好句 好篇章,有學生在故事演講賽中的錄音帶,有學生自製的手抄報……定期在班級內部向學生展示他們的課外閱讀成果,定期在學校展示全校學生的課外閱讀成果,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課外閱讀,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正確合理的選擇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確的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獲。
1.做好讀物推薦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作為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在讀物推薦時,重點是要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四個途徑向學生推薦書籍:
(1) 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賣火柴的小女孩》,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草船借箭》,可以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
(2) 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小學六年,跨度較大。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級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 兒童 科幻小說》、《 十萬個為什麼 》等書籍。
(3) 從時空結構上推薦有關內容:在實踐中,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 廣告 、 標語 等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容。如:今年神州五號飛上太空,振奮人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 相關報道 ,了解事件始末。
2.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根據閱讀目標的不同,我們又可以把略讀分為游覽式讀書法和篩選式讀書法。培養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應用課堂中學到的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後精讀品析,最後評議摘錄。只有正確的方法才有正確的讀書體驗。
3.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
感想型:再讀完一本讀物後,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像型:主要是續編故事,改寫故事,發展聯想和想像能力,從而培養 創新思維 。我們要通過提示範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三)落實檢查,深化課外閱讀
只有通過檢查,不斷地改進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所獲,有所得。
1.家校互動:學生的課外閱讀一般都在家中進行。一定要爭取家長的配合,督促、檢查子女的閱讀。
2.建立讀書 報告 制度。每天中午10分鍾,安排一個同學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餘同學評議。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借同學的口,開拓其餘學生的視野。
3.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能讓老師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檢查,互相提出修改意見,來自同齡人的幫助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和補充,極大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徜徉在書海中,在書的海洋中去積累語言,親近母語,陶冶情操。
4小學語文閱讀積累方法
一 、多讀書
學生要積累好詞 好句好段 ,首先就要多讀書。教師在課內應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使學生在讀懂理解的基礎上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如學完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陸游的《示兒》後,教師可通過指名讀、齊讀、小組讀、比賽讀等各種形式讓學生將古詩牢記於心。
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報刊和課外書籍,擴大閱讀面。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例如學完六年級上冊的《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讀課文後面的資料袋,了解《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通過閱讀寫出 讀後感 ,這樣的積累算是真正達到目的了。長此以往,學生的積累就會與日俱增,「出口成章」也就指日可待了。
二、勤摘抄
讓學生摘抄好詞好句好段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寫作、口語交際時能夠有話說。富蘭克林讀書時,總是勾勾畫畫,圈圈點點,把最精彩的字詞句段摘抄下來,這是以名人的做法來激勵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同時要讓學生明確讀書摘抄的好處,摘抄要有針對性,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適時積累,寫作時鼓勵學生用上積累的詞句,在評講時把他們 作文 中有些引用得特別精彩的部分當作範例來讀,讓同學們講講自己是從哪裡積累到的,讓其他學生真切地體驗到讀書摘抄積累的妙處。
學生摘抄好詞句的方法需要教師指導。我的做法是:每遇到一篇作文,都會有針對性要求學生搜集有關的好詞句。在筆記上摘抄時要分類,例如有關「勵志」的,可分為「理想篇」、「奮斗篇」等;有關美景的,分為「春夏秋冬」四部。只有分類明確,學生運用時才不會出錯。
同時我們學校也為學生定製了讀書卡,讀書卡上有生字詞的積累,好句好段的積累,還有讀後感。學生閱讀後通過填寫讀書卡就會有所收獲。要想學生養成勤摘抄的習慣,教師還應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再定期評比,平時多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那麼他們一定會在知識的發現、尋找、記錄、梳理、運用等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三、多背誦
小學生還處在具體思維階段,豐富語言材料的主要方法是背誦。背誦的內容主要為:課文中要求背誦的語段,文字優美的語段以及富含哲理的好 句子 ,常用詞語、 名言警句 也是積累的重點。學生完成課文要求的背誦後,我會挑選文章中的妙語佳句、精彩片段讓學生熟讀成誦。
每學期學生用書都配套有《語文閱讀》、《古詩詞背誦》。每天我會抽出20分鍾時間讓學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背誦,博聞強記。久而久之,學生對語言積累的運用就得心應手了。
四 、多運用
學生積累最後的落腳點是學會靈活的運用。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積累所得的途徑有很多,最方便最常用的就是在課堂中運用出來。設計各種各樣的情景題、仿句、變換句型等。例如學習了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老舍先生的名篇《草原》,可以讓學生模仿寫家鄉的美景。
我們班一位同學寫道「夏天到了,門前的翠竹隨風擺動,翠色慾流」。這樣活學活用,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知識,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駕馭能力。
半年的堅持,效果非常明顯。我們班學生的作文在措辭上有了明顯的進步,語句富有變化,能夠運用多種修辭來駕馭語言,內容也較之前豐富許多。這使我進一步理解到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讓我堅信積累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此,積累更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