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說理性文章該怎麼上

小學語文說理性文章該怎麼上

發布時間:2023-01-04 15:19:30

小學語文第一課時應該怎麼上

從現在起應該注重閱讀教學了,還有語法修辭等等,還要認真對待每一個作文,那麼你就會越教越輕松的,孩子的語文也會越學越好的。字詞可以挑重點講,相信我,沒錯的。

②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方法有哪些

閱讀水平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到了高年級,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瞻前顧後」法:

所謂「瞻前顧後」具體是指聯系 文章 前後文的 句子 明確詞義,在具體語境中揣摩詞義的變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其實解釋詞語的方法有很多:找近、 反義詞 ;抓住關鍵詞解釋等,在基礎部分復習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基礎字詞的掌握。

二、理解句子的含義,談談自己讀句子的體會——「字面+中心+生活實際」法:

所謂「字面+中心+生活實際」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釋句中的關鍵詞語,連詞成句;再聯系文章前後的內容來解釋句子,聯系文章中心來理解句意;最後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感受:作者寫文章的目的肯定是要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說明一個道理,希望與我們達到共鳴,這就要求我們要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概括段意(內容)的方法:

1、組合法:將每一自然段(層)的意思疊加起來,就是這一分段的意思。最好用「誰做什麼」的語句格式來表達。

2、摘抄法:找到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總起句或者 總結 句,來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幫助你進行概括段意,圍繞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每一段的中心詞,與文章中心句掛鉤聯系,用拓展的方法來概括段義。

4、概括段意的要求:

(1) 從文章內容的角度出發,不能直接從寫法和中心出發,如寫《盧溝橋烽火》,不能寫成:本文用對比的方法敘述了我軍和敵人在盧溝橋打仗的清況。

(2) 不能寫成提綱式,如:這段寫了盧溝橋烽火的戰爭起因。

(3) 用陳述句的形式表達,不能用疑問句的形式寫,如:這段話寫了我軍為什麼要和日軍在盧溝橋開戰。

四、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寫人是為了表達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自己讀文章的時候用幾個詞語通俗的表達一下,提醒自己這幾點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能忘記寫。

2、寫事情的文章,主要表達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讀時要多想幾點,盡量考慮周全,從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問題。

3、寫景的文章多半是表達自己的情感,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或者懷念。

4、寓言、童話多半是說明一個道理,一定藏在文章中,自己要好好領悟。

5、詩歌閱讀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誰抒情,根據不同的對象抒發什麼樣的情感,表達要清楚。

6、說明的閱讀多半是事物、事情的說明,提醒我們該怎麼做,今後要注意什麼,相對來說簡單明了。

五、回答問答題的方法:

1、回答「從哪裡看出來……」的題型:

首先找到問答中的關鍵詞語,就是「抓手」,然後在文中勾畫出來,再在這個關鍵詞語的前後找語句回答,回答時記住:一定要先把語句抄下來,接著再寫出自己的理解。

2、回答「為什麼」的題型:

回答時要寫清楚:因為……所以……。這是答題的要求,也是答題的習慣,一定要記住。因為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文章本身內容所顯示的原因,二是文章中心所揭示的原因,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慮兩點以上,或者記住文中有幾個人物就從每個人物身上找出要點去回答。

3、回答「怎麼理解……」的題型:

首先從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這句話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說一遍——可以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也可以給這個句子作出解釋;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再理解這個句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可以聯系生活再延伸開來說出一些道理。

六、閱讀 說明文 的方法:

說明文的考核一般都是考核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使用說明方法的好處。這樣的閱讀題答案其實就那麼幾個,孩子們掌握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只要細心就能很快又准確的完成閱讀任務。

2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 快速閱讀 的基本技巧

1、避免發聲。出聲閱讀是影響閱讀速度的重要因素。實驗統計表明,朗讀的速度最快每分鍾只能達 到200字,而默讀每分鍾可達800字左右,是朗讀的4倍。因此,提高閱讀首先要學會默讀。

默讀的關鍵在於避免出聲,有的人在讀時雖然聽不到有明顯的出聲 現象,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他的唇或舌在動,說明其閱讀仍有不易覺察的潛在發聲現象,這仍會影響到閱讀的速度。在實際閱讀訓練中,要有意識地克服唇動、舌動的現象。

2、減少注視點。閱讀過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運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眼跳運動的時間只佔 10%,而眼睛停留在各個注視點上停頓的時間佔到總時間的90%。可見,眼睛主要不是靠眼跳的運動,而是通過眼跳中的注視停頓來獲取信息。

這樣,減少一行乃至一頁文字中的注視點,也就相應使得視覺幅度擴大,每次眼停獲得的信息增多,從而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提高閱讀的效率。

3、縮短眼停時間。眼停時間是指眼睛在每個注視點上停留的時間。減少停留的時間,也會相應提高整體閱讀的速度。

4、避免回視。回視是指眼跳經過某一注視點後又重新返回。回視的次數越多,閱讀的速度就會越慢。因此,必須努力克服回視的毛病。一般來說,回視的出現是由於注意力不夠集中、閱讀缺乏自信,總擔心沒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視,就應從這些方面多加註意。

二、快速閱讀的主要方法

1、瀏覽法。瀏覽法是指對一般不需要細致了解的書籍,只是從總體上粗略掌握書中大概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廣泛地了解信息,有助於開闊視野,是博覽群書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瀏覽閱讀主要是重點注意文中的一些關鍵位置:

一是篇名,包括文章的題目和書名,題目是文章的眼 睛,往往集中概括了全文的主要論點、主要論題或是主要內容等。通過研究題目,可以對文章或書籍有一個總體的認識。

二是目錄、序言、提要、索引等,這些將會幫助讀者對文章或書籍大體框架、基本思路有所了解。

三是正文,這一部分瀏覽的關鍵主要是開頭、結尾以及中間各段落起首的中心句。將這些關鍵部分瀏覽完畢 後,會對文章或書籍形成總的印象,如果經回憶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或有值得深究之處,可再作必要的重點補閱。

2、掃讀法。掃讀法是指對文章內容一目數行、一目十行地掃瞄,以大容量獲取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掃讀法不像傳統閱讀方法那樣逐字逐句地來讀,而是將眼停的視域盡可能擴大,將幾行文字、一段文 字甚至整頁文字作為每次眼停的注視單位,在快速掃視中獲得對文章或書籍的總體印象、整體理解。這種方法最快可以由數行掃讀達到一頁一頁掃讀,逐頁掃讀的方法又稱為面式閱讀法。

由於擺脫了個別字句上的語意糾纏,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閱讀速度,而且並不像有些人擔心的那樣會影響理解程度,很多時候甚至比逐字逐句 閱讀更能夠把握文章內容的精髓。

掃讀法閱讀的速度非常快,但要熟練掌握這種方法必須經常專門訓練,比如經常做一些視力擴展訓練,在平時閱讀時要注意克服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有意識地擴大每次眼停的視野范圍。利用舒爾特數字表等進行專門的視力擴展訓練,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3、跳讀法。跳讀法是指跳過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而直取讀物的關鍵性內容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跳讀與掃讀不同,掃讀是逐頁掃視,而跳讀則是有所取捨地跳躍式前進,只停留在那些最有價值的內 容上閱讀,其他次要內容則大段大段甚至整頁整頁地略過。所以,善於運用跳讀法閱讀,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能夠很快抓住關鍵,把握文章要旨。

跳讀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可以抓住標題、小標題、黑體字等關鍵處跳讀,這些往往都是文中主要內容、中心題旨所在;可以根據關鍵詞語的提示閱讀,有關鍵詞語的地方大都是同閱讀者所關心的內容或問題聯系最密切的;可以重點在篇章的開頭、結尾,文中段落的首句或尾句跳讀,這些常常是議論性文體的主要觀點或論據要點的所在;

可以沿著情節發展線索跳讀,如在 記敘文 體中情節之外的純景物、人物的大段靜態描寫可直接略過;可以根據語法結構的提示跳讀,通過結構詞語的幫助來把握書中 的思路,如「由此看來」、「總之」等就可提示讀者很快找到關鍵性的總結句。

4、尋讀法。尋讀法是指為得到急需的有關資料,在眾多相關書籍資料中搜尋查找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

尋讀法是日常工作和學習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快速閱讀方法。我們在辭典中查閱某個字詞的意義或讀 音;在報紙上查看當天的重要新聞;在電視報上了解想看的電視節目;在產品 說明書 中查訊某個故障的排除方法;在某本書中通過目錄提要尋找自己最感興趣的內 容;在寫作中搜集需要引用的有關資料等時,都會自覺不自覺地用到尋讀法。

尋讀時,要在快速掃視書頁的過程中,能夠很快地對自己所要查找的某些問題的細節如人名、地名、事件、年代、概念術語等,作出識別判斷。這種快速篩選識別信息的能力,需要在閱讀實踐中不斷鍛煉提高。

5、猜讀法。猜讀法是指在讀書讀文章時,以所了解的題目或已看的前文作為前提,對後面的內容預作猜想,然後將其與後文實際內容進行印證比較的一種閱讀方法。

猜讀法使讀者角度轉換為作者,為作者設身處地地考慮作品內容的安排,這就使閱讀活動始終處於高 度活躍的積極思維狀態,有助於鍛煉提高讀者的認識判斷能力、創造能力。隨著猜讀准確性的提高,讀者在閱讀中領會把握作品內容的時間就會大為減少,因而猜讀的能力對提高快速閱讀能力也會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猜讀法最常見於情節類的作品閱讀中,如《老人與海》中在讀到桑提亞哥剛遇到鯊魚之時,讀者便可以猜想作 者會怎樣寫他與鯊魚的較量?最後結局會是如何?其他類型的作品,也可用猜讀法閱讀。讀議論性文體時,可以先由題目設想作者怎樣提出論點,採用哪些論據,用什麼方法來具體論證。

運用猜讀法時需要注意,猜讀要以原文的某些材料作依據,不能毫無依據地憑空亂想。猜想之後,要 在原文的相關處重點閱讀,將猜想與原文的內容進行對照,一致便說明自己較好地准確理解了作品,不一致則說明自己的理解或作者對內容的處理有問題。

在不斷的猜想、比較、總結中,猜讀能力會不斷提高,思維能力與創造能力也會得到很好鍛煉。

三、快速閱讀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快速閱讀不只是求速度,還要求達到理解的程度,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難保證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對內容理解,更談不上對內容的記憶和掌握。因此,閱讀的速度越快,就越需要讀者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這對於保證快速閱讀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提高整體識讀的能力。閱讀速度的提高,與閱讀者的整體識讀能力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逐字逐 句讀書的習慣使注視點增多,眼跳次數增多,勢必影響閱讀的速度。而如果將許多字詞、一句或數句甚至一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識讀,就會大大減少注視點和眼跳次數,使每次眼停的閱讀視野擴大,閱讀速度也會成倍地提高。

因此,在閱讀中注意養成整體識讀的習慣,也是提高快速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正確處理好閱讀速度與理解、記憶的關系。我們所說的快速閱讀,當然是在理解、記憶基礎上 的閱讀。如果拋開了對所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而單純追求速度,那這個速度即使再快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提高閱讀的速度,一定要處理好速度與理解、記憶之間的關系。

快速閱讀必須以一定的理解水平、記憶掌握能力為前提。一般來說,快速閱讀的理解率應保持在70%左右的水平。

3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第一步:理解字詞在文章中的意思

1.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含義。

2.根據要求,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選用合適的詞表情達意。

3.能對某個詞運用的好或差進行評價。

小學生語文閱讀技巧基本功之——理解 詞語意思 ,領會文字魅力

如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聯繫上下文,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二、結合特定語境,分析詞語含義。

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應該先找出該詞語所在的具體的語句或段落,然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特定含義。

三、聯系時代背景,理解詞語意思。

四、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詞語意義。

很多詞語富含感情色彩,但詞語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帶什麼感情色彩,常常取決於它所處的語言環境。

五、結合修辭手法,理解詞語意義。

理解"重要詞語",一定要弄清詞語的比喻義(要搞清其比喻的對象,即本體)、引申義、雙關義(諧音雙關還是語意雙關)、象徵義(象徵的對象是什麼)、反語義以及色彩義(褒貶互換)等等。需要提醒的是,找出之後,一定要代入原文中進行檢驗,確保理解到位。

最後需特別指出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總體上把握語境,切不可脫離語境。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

第二步:理解文章的表達技巧

1.學會分析文章的敘述方式及其作用;

2.學會分析描寫(描寫對象、描寫角度)及其作用;

3.學會分析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寫作特點,閱讀一篇文章,除理解主要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外,還要領悟是怎樣表達的,這樣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一、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順序。

好的文章,表達順序的安排,有利於表現文章的內容,有利於表達思想感情。常見的表達順序有:從記敘文敘述角度看有: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分敘。

1.順序,是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敘述,也就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後敘述。這種敘述方法容易把文章寫得條理清楚,脈絡分明,利於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倒敘,是把事情的結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寫,然後再按事情發展的順序進行敘述。如《月光曲》、《燈光》等。倒敘可以造成懸念,引起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突出重點,造成強烈的印象。

3.插敘,是在敘述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插入一段有關的事情。例如《凡卡》一課,在敘述凡卡寫信的過程中,插入了凡卡對爺爺的回憶,對農村美麗夜景的回憶和與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回憶。

4.補敘,是對敘述的任務、事件、情節等做簡短的補充說明,如《小英雄雨來》一課,鬼子走後,人們找雨來的屍首,沒有找到,發現雨來沒有死。之後對雨來沒有死的原因做了補充說明。這一補敘,突出說明了雨來是機智勇敢的孩子。

二、描寫

正面描寫:正面描寫,又稱"直接描寫"。文章的描寫手法之一,與"側面描寫"相對。它主要是指對人物的肖像、心理、語言、行動以及對事件、環境、氣氛的直接描繪。

側面描寫: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描寫方法。

自然環境描寫,又稱景物描寫,是對人物活動的自然景物進行的描寫。

三、修辭手法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比擬:根據想像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前者叫做擬人,後兩者叫做擬物。

3.排比: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片語,排成一串 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誇張: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誇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 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7.引用:為了完整地表達某個意思,把 名言 、史實、資料、熟語、詩詞、 典故 等,有選擇地安插到自己的文章中,這種修辭方法叫做引用。

第三步:分析文章句段的作用

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根據要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句子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並能對精彩句子作一點賞析。

理解句子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也是現代文閱讀題中的必考題型。如何准確理解句子,正確解答這類試題呢?下面分別從試題題型和解答方法兩方面進行講解。

一、理解句子類題型

1.理解句子含義

所謂理解句子含義,指的是既要說出句子的表層意思,又要說出句子的深層意思。

2.理解句子表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表達作者對生活的看法或情感,作者是通過文章中的詞語、句子來表達基本意思和情感的。

3.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類句子多是文章的論點、觀點、議論句、抒情句、主旨句等,多以主觀題出現。

4.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

這類句子多是在文章結構中起著關鍵作用,比如過渡銜接、前後照應、揭示主旨、升華主題等。

5.指出句子運用的修辭方法及作用。

二、理解句子解題方法

(這個知識點在六年級秋季班已經重點講過,本講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即可)

1.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

在理解句子時,先抓住句子中的重點字詞去理解,重點字詞理解了,整個句子的意思就弄明白了。

2.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理解這樣的句子,不能把它們單獨抽出來,脫離文章孤立地去理解,而應該把它放到文章中,聯系全文的內容來理解。

3.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

有的文章要與當時當地的情況聯系起來才能理解。如"趕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料想四年以前該不會有這些東西吧"四年以前是什麼時候呢?文章寫的是解放初期農村面貌的迅速改變,農民的生活的不斷改善,從而歌頌了領導好。

4.緊扣文章的主旨來理解。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就是作者的觀點、態度和看法。它是用來回答"為什麼要寫"。用文章的主旨進行牽引,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句子的含義。

三、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句子處於文首,起著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作鋪墊)、設置懸念、總領全文的作用。

2.句子處於文中:起承上啟下、總領全文、總結上文的作用。

3.句子處於文末: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4.句子對於上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

5.句子對於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6.句子對於上下文來說:承上啟下。

第四步:把握文章內容,領會文章中心

1.學習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

2.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在掌握方法的基礎上,概括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作者的寫作目的一般有:通過文章反映人物思想品質;揭示某些事件意義;說明道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等。我們要歸納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段意或課文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從審題、課文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等部分入手來概括中心。

4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理解方法

(一)突出情感因素

這是閱讀內容的情感性決定的。語言是一種工具,這是人們的共識。但是我們更應該強調語言工具的功能本質,即表情達意。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各類文章,特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其中無不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強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觀態度,無不以情動人,以情寓理,這是語文閱讀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與數理化等其他學科教學的顯著區別。

欲使語文閱讀教學生動活潑,富有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願望,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必須在閱讀教學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動人,教出情味。

不論是教寫人的還是記事的文章,擬或是教說明文或 議論文 ,都應該引導學生領會、體驗課文的語言形式所傳達的作者的憎愛之情,褒貶之義,使學生在情感體驗過程中理解字詞句篇的含義和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勵思維

這是閱讀思維的情境性所決定的。閱讀教學過程中 思維訓練 的規律與其他學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學科的思維訓練只是把語言作為媒介,通過對本學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論、觀點的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抽象、概括等活動來實現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則是直接通過語言訓練來實現的。

用語言教語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表現形式,語言本身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媒介或憑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學內容。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像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當然,閱讀教學也離不開 抽象思維 ,也不應忽視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歸納等抽象思維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中,一般教師往往只注意課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視了蘊含於字詞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結果是:本來極其生動、情感強烈的作品,經過肢解、剖析,只剩了乾巴巴的幾條筋。

這種單調枯燥的情緒體驗,又怎能不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最終喪失學習語文的動力呢?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的方式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鍛煉思維能力,這既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閱讀教學藝術的生動體現。

只要這樣才能將「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將「不會學」變為「善學」。所以,有 經驗 的語文教師總是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和學生實際,想方設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開啟學生思維,象導游一樣,一步步將學生引向柳暗花明之處。

(三)聯系生活,激勵學習

作為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合稱的語文,是聽說讀寫的工具,以語言文字為表現形式的課文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 語文知識 和語文技能與人們交際的需要密切地聯系著。所以,閱讀教學藝術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也應該是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使其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並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

如一位教師講《落花生》一課,針對學生普遍感到 作文 選材難這個問題,自始至終圍繞作文選材進行講讀,使學生認識平時留心觀察和勤於積累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一堂課講得生動活潑,學生學得津津有味。

(四) 講究口語藝術

這是閱讀教學語言的示範性對語文教師的起碼要求。前蘇聯 教育 家馬卡連柯說:「同樣的 教學方法 ,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蘇霍姆林斯基也曾強調:教學語言「在較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是教師以自己活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

即使在現代化教學手段普遍應用的時代,語文教學這一基本方式和特點也是不會改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永遠都是語言運用的藝術。

閱讀內容的情感性和閱讀思維的情境性要求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准確、鮮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又具有清晰嚴密的邏輯性,能夠再現作品中的形象和畫面,成為作品中的語言文字所敘述、描寫的形象、畫面的藝術再創造,從而能夠引起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幫助學生理解作品。


③ 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

關於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1

一.讀為基礎

語文知識是在靈活的課堂教學中被學生認知、吸收的,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閱讀感知能力是教學的關鍵。由於小學生對科普知識具有較大的認知差異,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具體情況。

讀作為語文學習的基礎,對於各個學段的教學都極為重要。小學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之文學作品語言客觀嚴謹,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普遍反映科學術語較為拗口,難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存在斷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地引導學生通過讀體會規范言語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讀懂科學知識,讀准科學語言,讀透科學感悟。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多種讀的方式充分認知文本。初讀整體感知文章大致內容,理清文章行文邏輯順序,如質疑—舉例論證—總結,精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說明對象的特徵,了解文章所使用說明方法的表達作用,在整體回顧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品味語言准確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理解其「管中窺豹」的表達效果。

如在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一文,如何讓學生能夠准確理解「孿生兄弟」的意思,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就火星和地球之間相似的地方進行比較,以科學證據來肯定科學家的推斷,教師要注意進一步加深其對文本的語言的准確性和內容的生動性,如能否將說明文中作者所使用的「大多」、「很少」、「大概」等詞語刪去,引導學生說出原因,體會刪去後文本意思的改變,從而加深學生對說明文用詞嚴謹規范性的。

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列數字、打比方、舉例子等說明方法的使用,讓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文中語句,形象地感知文中的說明方法。

二.思為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將說明文知識簡單地灌輸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直接通過文本閱讀獲得知識,忽視學生在文本感知閱讀過程中的個性化思考,可能進一步導致師生之間的知識落差。「所謂知識落差是指教師傳授的知識量與學生可能接受的知識量之間的比差。

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優化教學過程,追求課堂教學容量,使學生在聽課中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另一方面要通過客觀分析學生的基礎現狀及接受能力,來確定恰當的知識落差。」根據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選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說明文語言較為形象簡明。

教師應當在引導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採用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根據說明文的表達方式的不同,分為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記敘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實用性說明文,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多以事物說明文、科普說明文為主,學生通過嚴謹規范的語言獲得對說明形象的認知。

學生在品讀具有文學趣味的說明語言的同時,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當學生把握說明語言的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對課外知識內容進行重新分解組合,從而提出其他問題,這就是動態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生成問題。

說明文教學過程中,由於小學生知識背景的差異,容易生成各種臨時性的動態問題,這種問題的生成恰巧是學生個性化思考的結果。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及時轉變自身的角色,及時補充科學知識,與學生進行平等互動的交流,讓學生能將文本教學中的疑惑充分化解。

在小學說明文教學中,師生的思考極為關鍵,教師的思考能夠為預設教學提供基礎,學生的思考能夠為教師的及時總結反思提供基礎,兩者之間互為因果。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進一步將新課標的理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課堂學習中獲得感性知識,與自身的背景知識進行雙向結合,真正地激發學生自身嚮往科學、熱愛科學的內部情感。

教師一方面要充分地預設說明文教學。關注於傳授科學知識和培養創新技能,有效地聯系三維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重視學生的質疑,敢於正面教學目標的落差。

另一方面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帶領學生探究說明文中的科學價值,分清主次、重難點教授知識,切勿將說明文文本的字詞篇章知識、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一鍋燴,進而偏離說明文教學的初衷。

再者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自主感悟,以課堂互動對話的方式,進行平等對話溝通,真正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在說明文教學中真正地改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成為科學知識探究的小主人,教師成為啟發點撥作用的引路人,合理引導教學活動。

三.行為反饋

說明文以科學知識為基本內容,教學時具有自身的規律,教師不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識重點,帶領學生學習表達方法和語言文字,還應當將課內文本知識拓展遷移到課外,讓學生通過掌握的學習方法,一方面能舉一反三地對同類型的科普文章進行有效地解讀,為自身的寫作技能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轉變已習得的知識為實踐技能,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向壁壘中積極課外觀察、實驗操作、記錄數據、科學反饋的方式,開發利用說明文文本中所涉及的知識。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小學說明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實驗,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性。

關於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2

語文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學課程,是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學科。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1.設置懸念,激趣導入。例如在教《種瓜得豆》時,可以這樣導入:「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可以做到「種瓜得豆,種豆得瓜。」這靠的是什麼技術呢?下邊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種瓜得豆》,了解這種現代高科技知識。

之後,舉辦一個「種瓜得豆」新聞發布會,為了把「種瓜得豆」這個新聞發布會開好,請同學們認真閱讀這篇課文,為「新聞發布會」的順利召開做好前期准備工作。」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就被調動了起來,為了知道種瓜得豆的奧秘,認真地閱讀起來。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興趣。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圖文並茂的,在《種瓜得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介紹的有關現代轉基因技術科學知識,並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具體的圖像向學生展示現代轉基因科技的相關成果。

然後教師引導學生深思:什麼是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上是如何應用的?在醫學上又是怎麼應用的?通過這些情景和理由,引發學生對轉基因技術的進一步了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二、了解說明策略,品析語言文字,提高能力

1.品出讀的趣味,整體感知。在教學生學習說明文時要能抓住要點,了解說明策略。在我們教師教研時,教師們也一致認為必須關注這一要點。但仔細分析《新程標准》提到了「說明策略」,只是要求學生「了解」,並不是「理解」!顯然了解是較低要求,理解才是高要求。

我們教師習慣地認為,學說明文必須講說明策略,否則就沒有講透課文的特點,就沒有完成教學目標,不符合課標精神。這樣一來,原本就沒有情節故事和發散思維點的說明文,就被大家肢解得只剩下知識的條框。這樣的課堂,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文章內容缺乏魅力,科學知識缺乏生命活力。

2.品讀語言文字。大部分說明文往往通過因果、連鎖、比較、分合等邏輯關系來構思組篇,揭示事物間聯系規律,說明事物的特徵、理由等,結構嚴密,邏輯性強,既是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教材,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的範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要重視語言的積累,這點在教學說明文時也不例外。

三、揣摩表達順序,理清文章脈絡、表情達意的邏輯性

科普說明文的語言確切、簡潔、通俗,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每個句子的內部甚至句與句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識語句之間邏輯關系的嚴密。

在教學過程中,科普說明文除了要讓學生弄懂文章中涉及的科學知識,還要理順文章的寫作思路,領悟作者寫作手法的精妙之處,提高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四、進行有效拓展,加深理解文本,實現科普讀物的課內外結合

轉基因技術、基因工程對我們來說曾經是那麼陌生、那麼神秘,作者運用打比方與舉例子的說明策略為我們作了形象而生動的介紹,使我們在閱讀時感到通俗易懂且富有情趣。我們在感嘆科學技術的神奇與偉大的同時,不得不佩服作者寫法之高明。

但由於篇目的限制,科普說明文所介紹的知識往往是有限的,為了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適度地拓展是必要的。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相關的科學知識,如轉基因蔬菜、轉基因水稻。

關於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3

一、 依託教材實例,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閱讀能力

1. 有效探究,實現學生智力發展和知識學習的辯證統一

閱讀教學的載體――文本是最直接形象的材料,也是提高學生探究和思維能力的最好材料。如果說明文的教學意義只是讓學生了解文本中的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假如教學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精神愉悅,進而喜歡說明文,喜歡語文和閱讀,並最終形成一定的語文與科學素養,那才真正地實現了教學的意義。

在豐富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通過調整課堂設計,安排合理性的師生互動活動,引導學生樂於探究文本的內容,才能令其習得科普文說明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精心設計問題、有效引導探究將一直伴隨教學的設計,教師設計的問題決不能落後於孩子的思維,教師的高度和思維決定了課堂的高度和思維。

學生在什麼時候覺得沒有勁,那就說明設計問題的挑戰性不夠!在短短的40分鍾內,問哪些問題以及怎樣呈現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反復衡量。

如教學《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第一課時),可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重點探究:

(1) 課文為什麼把火星和地球稱為孿生兄弟?第一自然段是如何表現這幾個方面的?

(2) 嘗試把第一自然段中的四個「同樣」換成另外一種說法,進一步感受排比句的表達效果好在哪裡。

這樣的設計,既沒有鋪天蓋地的「問」,也沒有水到渠成的「答」。通過簡化頭緒,把握住文本的整體,設計具有支撐力和牽引力的問題,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的思維參與到文本的解讀上來。IBSTPI(國際培訓、績效、教學委員會)20xx頒布的教師能力標准中指出,「提出清晰和恰當的問題」尤為重要。

好的問題能幫助學生鞏固、深化、運用知識,能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培養他們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語文素養。因此,教學活動的有效程度,與問題的有效程度、學生的參與程度呈正相關。教師只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的思維過程,才能有效生成教學目標。

2. 有效涵泳,開發整體品讀和關鍵感悟的均衡能力

相對於人文性較強的文章而言,說明文在表達上有其更為獨特的方式,在語言的准確性、趣味性、條理性上更具優勢。課文中一些語義豐富深刻的重點詞句,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和感悟。

比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一文中有句話:「可以預料,21世紀人類的餐桌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蛋白食品來自海洋。」句子中「預料」是一個模糊而不確切的詞語,看起來似乎不太「科學」,也不太「嚴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對讀比較,看看能否去掉這個詞。

在反復涵泳中讓學生體會:這看似含糊的詞語其實就是作者用詞的精妙所在。長此以往,可以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敏感性,並培養學生品讀文本及准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這篇文章的第三小節中還有一個詞――「喜怒無常」,作者藉助此詞表達了人類對海洋既「熱愛」又「敬畏」的復雜心情。如果在教學中能傾情關注,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依託科普讀物,激發學生科學精神和閱讀慾望

1. 利用新穎的形式,實現拓展的有效性

採取拓展閱讀,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科普說明文知識性很強,與文本相關的課外讀物也較多。相應的,針對傳統的閱讀方式,在課外閱讀指導課中,教師可採用更新穎靈活的閱讀方式:小組合作、師生共讀、親子閱讀、讀書會等,培養學生迅速瀏覽、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20xx年,筆者參加了南京市第三屆課外閱讀課賽課,執教課題為《走進科普世界》,閱讀主題是指導閱讀課外科普雜志。筆者指導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整合課文《變色龍》的文本信息以及《小哥白尼》《發現號》等科普雜志中有關變色龍的信息,給一段外文視頻配音,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學效果,得到專家好評。

這樣設計的出發點在於,一方面,學生課外閱讀文學類書籍較多,較少涉獵科普性讀物。加之目前圖書市場上此類讀物適合小學生的較少,個別經典的科普書籍由於知識性較強,又不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閱讀慾望。

讓學生讀科普雜志,旨在激發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另一方面,結合《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查找資料、引用資料」「默讀速度」等方面的要求,培養學生運用略讀的方法,拓寬閱讀的渠道,開拓自己的視野,實現拓展的有效性。

2. 搭建連接的環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生在課內學的是方法,課外求的是發展。如何做到學以致用?教師既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根據課文內容搜集相關資料,也可以抓住文本的一個點,拓展輻射開去。適時地利用閱讀資料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能使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並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在最大程度上開發語文課程的資源。

小學語文科普說明文的教學方法四

1.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科普說明文憑借著生動活潑的文字給小學生講述了一個個科學故事,讓他們了解科普知識,增長見識,感受到科學的無處不在。通過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仿生學方面的知識,激發他們探索大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2.了解說明方法,品析語言文字,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一篇篇科普文都是圖文並茂、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課堂上,若能引領孩子進行細細品味,了解科普文的說明方法和語言文字的獨特之處,就會提升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提高閱讀這一類文章的能力。

3.揣摩表達順序,理清文章脈絡,知道表情達意的邏輯性。

科普說明文的語言確切、簡潔、通俗,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每個句子的內部甚至句與句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認識語句之間邏輯關系的嚴密。通過致力於從整體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說明文的內在邏輯結構,對學生今後有條理地表達大有裨益,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好的依託。

4.重視讀

在教學中著力去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再通過朗讀傳遞作者透過文字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讀的問題:(1)讀懂科學與知識;(2)讀出准確與生動;(3)讀出趣味與感悟

5.巧妙寫

在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巧妙地把「寫」擠進課堂,使學生進行個性化創造,學生既可以掌握知識,又能在充滿語文味的寫、說課堂中輕松穿行,自然是興趣高漲、興致盎然。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有利於教師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6.誘導說

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進行閱讀是解決新問題、獲取新知識的需要,從而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激活探究思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他們的探究激情才能被激發。

④ 怎樣寫作文才有條理性

我們知道,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體現,是綜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須的語文能力,也是一個人語文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古人科舉應試「一篇文章定終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學作文教學旨在培養學生初步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方面基礎打得如何,將影響學生一生。

一、確立正確的作文教學理念

1、進一步明確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小學生作文的性質是練筆,是習作,不是創作。課程標准規定,低年級寫句子、寫話,中高年級習作。作文一點也不神秘,只要會說話,會寫字,就能寫文章。高玉寶、高爾基等人沒上過多少學,卻寫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證明。「作文就是用筆寫話」「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種點綴,一種裝飾,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樣,成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它能夠使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充實。明確了小學生作文的性質,就不會要求過高、急於求成,就不會讓所有學生的習作向「優秀作文」看齊,揠苗助長。

2、重視激發習作興趣,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只要在教學方法上「打開創作的源泉」,就能使詩人的琴弦發出美妙的樂聲。從低年級寫句子、寫話開始,就要激發興趣,使每個學生在練筆時,都有一種慾望,一種沖動,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這樣,寫話、習作成為一種樂事,而不再是負擔。各年段教師,都要重視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並想方設法將習作興趣長久地保持。這是教師要花心思的經常要做的工作。

3、明確求真、立誠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習作要「有真意」,說真話,說自己的話,不說假話、空話、成人話;立誠,就是「誠實地說自己的話」,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誠於中」才能「形於外」。為人真誠,才能說真話,吐真情。這既是作文的問題,又是做人的問題。我們要通過作文教學,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斷提升學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視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對小學生來說,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誠,就要有作文內容。作文的源頭活水是充實的、鮮活的生活。「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想習作不胡編亂造,不搞「五子登科」——動輒就是推車子、抱孩子、領瞎子、撿票子、讓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現實生活,開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勤於思考,不斷有所發現——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於發現的眼睛。

4、作文是一種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訓練。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空講文章作法是無濟於事的。一定要勤動筆,少束縛,要放手讓學生寫,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思路寫自己想寫的內容。要把練筆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各科學習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學期幾次習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強的作文能力的。作文還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靠歷練。當種種好的習作習慣一旦養成,必然具有很強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師要把習慣培養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貫穿於習作教學的全過程。各個年級的教師根據年段要求,注重落實以下習慣的養成:勤於觀察體驗的習慣,積累生活材料和語言材料的習慣,想清楚再寫的習慣,勤於讀書、樂於動筆的習慣,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規范、工整書寫的習慣。

5、確立「寫作基於閱讀」的思想。習作能力的根,是閱讀能力。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一是說,「怎樣寫」,大多是從閱讀中悟到的,憑借課文這一個個例子,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既不斷熟練閱讀的技巧,又不斷習得作文的技巧。就寫論寫,往往捉襟見肘,以讀促寫,才能海闊天空。二是說,「厚積才能薄發」。既要加強和改進閱讀教學,重視讀中悟寫,讀中學寫,體現讀寫結合;又要加強課外閱讀,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開闊眼界,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增加文化和語言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勤於讀書,大量閱讀,必能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要體現快樂作文、放膽作文、生活作文、個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訓練從寫句子、寫話到寫片段再到寫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低年級主要練習寫句子、寫話。包括: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觀察簡單事物或圖畫以後寫幾句話;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簡單圖畫)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製賀卡);能寫條據(如,留言條),能寫簡單的日記。低年級最重要的是「對寫話有興趣」,樂於通過寫話,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從什麼時候開始讓小學生寫句子、寫話?既要依據教材的編排,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只要學生有這方面的願望,就要積極引導(有的實驗區一年級學生,入學一個多月就開始寫話;二年級就堅持寫日記)。

中年級側重引導學生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寫片段的練習以外,素描、童話、書信的習作,應當引起重視。素描是寫記實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養觀察事物和用語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級學生天真爛漫、富於想像,喜歡讀童話,也有編童話、講童話的興趣。在培養想像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級可以練習編童話、講童話,中年級可以進一步練習寫童話。在應用文方面,中年級適宜學寫書信,並鼓勵學生以書信交友,用書信和他人溝通與交流。

高年級要求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寫常見的應用文,在「綜合性學習」的目標中,還提出了寫簡單研究報告的要求。

三、觀察、思維、表達三種能力結合起來培養

習作首先要有內容,很多習作內容源於生活之中,需要在觀察中發現;有了內容,要想寫好作文,還要靠精心地安排、組織材料,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哪裡要平鋪直敘,哪裡要畫龍點睛,都要想清楚;心裡有了「譜」,要想最終寫成一篇好作文,還要看語言表達的功夫。因此,平時進行作文教學,觀察、思維、表達都不能忽視,三者要結合起來進行訓練。正如葉老所說,「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的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准備功夫。」「養成推理、判斷都有條理的習慣,又是一種功夫。」「還有一種功夫是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葉老在這里強調,要想寫好文章,就要有敏銳的觀察力、縝密的思維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先說培養觀察能力。誰的觀察能力強,誰善於發現,誰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葉老十分強調觀察對於寫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說:「初學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觀察能力的培養。」一要培養細致觀察的能力。小學生精細觀察的能力不強,要悉心培養。二要培養按一定順序觀察的能力。三要培養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能力。四要養成熱愛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對身邊事物總保持一種新鮮感:別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別人知道個大概的,自己觀察得很仔細;同一個事物,每次觀察都有新的發現。寫觀察日記(可定點觀察,可移步觀察,可連續觀察)是提高觀察能力的好辦法。有個小學生,學了課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隻壁虎放在密閉的容器里天天觀察。過了幾天,他發現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這個同學根據觀察中的發現,寫成了觀察日記。

再說培養思維能力。葉老說過:作文無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可見構思對於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麼?不外乎想為什麼寫(文章主旨);寫哪些,不寫哪些(文章內容);哪些先寫,哪些後寫(敘述順序);怎麼寫(語言和表達方法)。想的過程,就是把思想、語言、寫法合在一起思考的過程,熟稱「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氣呵成寫下來。訓練小學生「想心思」,可以指導他們擬提綱,用提綱幫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條理。

最後說培養表達能力。這里主要指語言的表現力。這要靠兩個積累:一個是語言材料的積累,一個是語言範式的積累。一定要多讀多背,還要在課內外閱讀中給學生「點化」。厚積必能薄發。多讀多背多練筆,學生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容的能力,一定會越來越強。

四、作文指導從內容入手,作文講評重在激勵

先說作文指導。以往的作文指導,公布作文題目之後,大講寫法,然後讓學生扣住題目循法而作,限制過死,束縛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作文指導,如果能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使每個人都有內容可寫,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就是很大的成功。至於寫法,不宜灌輸,在作中指導,比較有效。

在作文指導課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發興趣,打開思路。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才能產生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打開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無拘無束地漫談這次習作都可以寫什麼,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別想寫的內容。

接下來,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圍繞本次習作內容,都寫些什麼。最好有新的內容,新的角度,新的認識。比如,很多同學都寫過《介紹自己》一類的習作,我們可不可以換個角度,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學校和在家裡的不同表現,寫寫雙重人格的《兩個我》,觸及自己的內心世界,寫出一個真實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再比如,寫《我的父親》《我的母親》一類的作文,我國小學生往往想想便寫,搜腸刮肚,閉門造車。我們可不可以學學外國,讓學生采訪與父母關系密切的人:他們的父母、親人、同事,獲得第一手材料再動筆習作。這樣寫出的作文,內容更具體、更真實。

作文指導,一定要從內容入手,首先解決寫什麼的問題,打開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寫、要寫的內容。一上來大講寫法或用範文、例文開路,容易束縛學生。開始宜「放」,使學生感到想寫的內容很多,教師指導學生從中選擇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內容來寫。正如扶學步的小孩走路,立足於他自己走,「雖小心扶持,但時時不忘放手」。至於怎麼寫的問題,在打開思路、選擇要寫的內容的過程中滲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過程中指導,不外乎習作目的是否明確、內容是否具體、順序是否清楚、選詞用語是否合適、是否表達真情實感等幾個方面。

⑤ 孩子上小學了,語文作文無從下手,該怎麼辦

孩子上小學了,語文作文無從下手,該怎麼辦?

一、日常生活中,可以多鍛煉他們描繪一樣事物或者詳細敘述一件事情。

一般情況下,小學生寫作文大多從敘事作文開始,很多學生都會寫成流水賬,沒有條理性,這是很普遍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其實,寫作文跟平時說話是一樣的,所以可以通過鍛煉他們平時說話的條理性,來提高寫作文的水平。當發生一件事或者看到一件事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對此進行描述,當然,描述的過程應該盡量有主次,一次說不好,可以再說一次,這樣也可以讓他們不會因為刻意寫作文而有壓力。

⑥ 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准時的登陸表演》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冀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學習這課文的目的是體會仙企鵝准時登陸的奇觀和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知道大自然的好多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懂得尊重大自然。

2.總體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建立起仙企鵝登陸的表象,並能用語言表達文章主要內容和仙企鵝准時登陸的奇觀。

(2)切實體會到仙企鵝准時登陸的神奇,能從內心對這種登陸感到驚訝和贊嘆。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秩序井然、如醉如痴、贊嘆不已」一般詞語的意思,和「准確無誤、奇跡、奇觀、紳士、步履蹣跚」這些詞語的內涵。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准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贊嘆。

(3)了解仙企鵝准時登陸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鍾現象。

B、能力目標:

(1)能在老師引導下搜集企鵝、生物鍾的資料。

(2)會在學習中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

C、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2)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和諧,懂得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4.教學重點: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准時登陸奇觀的由衷贊嘆。

5.教學難點:把對仙企鵝准時登陸表演,感到的神奇、驚嘆讀出來。

6.課時安排:2課時。

7.教學准備:CAI課件;安排學生課前搜集有關企鵝、生物鍾的資料。

二、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和合作探究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同時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方法上我主要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通過抓重點段落、詞句,組織並引導學生探究和體驗仙企鵝准時登陸表演的神奇和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

在學法指導上,我主要採用了課前搜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課前搜集有關企鵝、生物鍾的資料。質疑問難:有對文章題目的質疑問難:誰做登陸表演?怎樣的登陸表演?真的那麼准時嗎?有隨文閱讀中的質疑問難:仙企鵝的絕技到底怎麼樣?它的登陸表演真的是准時無誤,一分不差嗎?為什麼仙企鵝會准時無誤的做登陸表演呢?

學生在疑難問難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課文,自主探究,解決疑問,深入領會課文內容,並在自主探究中合作交流閱讀獲取的知識和感受。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第一個步驟:提示課題,質疑問難,激起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誰登陸?怎樣登陸?)

第二個步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在隨文閱讀中解決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包括4個小環節。

(1)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讀,正音,了解學生讀課文情況。

(3)檢查生字,認讀、書寫和對一般性詞語的理解,培養並提高學生隨文認讀生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

(4)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教師給出的提示性詞語即要求學生理解的那些詞語敘述課文的內容,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條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第二課時

第一個步驟: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學習第25課《准時的登陸表演》,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你印象中的企鵝是什麼樣子?而文章介紹的仙企鵝又是什麼樣子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第二段。

由此進入教學的第二個步驟,反復讀,抓重點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

1.提問:仙企鵝什麼樣子?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從「小巧玲瓏、飄飄欲仙。」兩詞中,你獲得了什麼感受?這一提問目的是引導學生對仙企鵝的樣子有直觀表象,即體態小巧,不笨拙,走起路來很輕盈,有一種飛的感覺,很討人喜歡。

課件出示句子:它們不僅走起來飄飄欲仙,有一個很優雅的名字,而且能准時無誤地做登陸表演,天生一身絕技。

讓學生反復閱讀,提問:從這句話中,你獲得了什麼知識?你是從哪裡感知的?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從「不僅……而且……」這個關聯詞中,感知到仙企鵝准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和樣子相比,絕技更吸引人。

2.仙企鵝准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到底什麼樣兒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內容,並將介紹仙企鵝准時無誤做登陸表演的絕技的詞語勾畫出來,進入第二個教學步驟的第二個環節,抓重點詞句,反復讀,深入體會仙企鵝准時登陸的奇觀。

(1)「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南部的菲利浦島上,每天都有一大群遠方遊客被小小的仙企鵝吸引到海濱。」從這句話中,你感知到了什麼?

(2)看到海邊的告示牌上寫的「本月仙企鵝登陸時間為下午8時5分」時,你心裡怎麼想?遊客的心情和表現又是怎樣呢?

(3)當手錶向人們報著八點零五分來臨時,海面上出現了什麼奇跡?

(4)第四段主要講什麼?

(5)仙企鵝准時登陸的神奇從哪裡看出來?(引導學生從准時、秩序井然、步履蹣跚而又整整齊齊的樣子三個方面感受仙企鵝准時登陸的神奇。)

(6)「白胸黑翅的仙企鵝,彷彿身著燕尾服紳士,步履蹣跚,卻又整整齊齊。」從「紳士」一詞,你獲得了什麼感受?(白胸黑翅的顏色搭配,不搶灘登陸的禮貌,都像紳士。)「步履蹣跚」一詞在說仙企鵝走路是什麼樣子?(走路搖搖擺擺的樣子。)

(7)什麼使遊人如醉如痴、贊嘆不已?「奇觀」一詞是什麼意思?

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提問,理解重點詞句意思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體會仙企鵝准時登陸的神奇,對這一奇觀感到由衷地贊嘆,突破教學重點,結合學文體會,運用反復朗讀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3.「小傢伙這么守時!是有誰在暗中指揮著它們嗎?」由提問引入第三個環節的教學,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生物鍾現象的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第三個教學步驟是:課外延伸:設計海報為仙企鵝做宣傳。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結合課文的學習把學生引導到課外的語文學習上來,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領域,也體現語文學習的開放性。

板書設計:

25、准時的登陸表演

小巧玲瓏 飄飄欲仙 (形態)

仙企鵝 如期而至 秩序井然 步履蹣跚 (神奇)

生物鍾 (原因)

設計目的:用主要詞語提示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蘊涵了寫作的指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學習目標

我從課程目標的三個緯度出發,提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憑借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通過讀、思、悟,提升情感,感受劉備三請渚的誠心誠意。

2、在讀、說寫等拓展性的言語實踐中,發展語言。

二、設計思路:

以「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目標為綱,尊重文本的價值取向,從學生對劉的「求賢若渴」等的體驗中提煉出「誠」這條主線,在初讀課文中發現成,在反復朗讀中感悟成,表達成,通過引入《出師表》這一拓展資料,讓學生感悟豬這一人所後來回味到留的成,最後讓學生與劉對話,從而來贊美成,升華成。

設計理念:《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依據「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維開放,向學生的情感開放,向學生的未來開放」的教學理念,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培養創新意識為抓手,打破歷史故事「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將其設計成先讀再編後演的開放性語文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進行全身心的感受,讓學生的個性在生動活潑、自由開放的學習中飛揚。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隨文理解「仰慕、謁見」等詞語的意思,簡要復述課文。

2、體會抓住人物言行、環境烘托以及通過人物之間的彼此襯托來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3、初步學習根據範例合作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時安排:三課時完成教學,每課時的重點分別為讀、編、演。

教學過程:

一、緊扣「誠意」,質疑導讀

1、題質疑,初知大意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質疑。(可能提問:誰三顧誰的茅廬?為什麼三顧茅廬?結果怎樣?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的問題,而後用一句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說得完整、連貫、有條理。「三顧茅廬」是一個成語,在現代生活中常指什麼意思呢?(明確:泛指誠心誠意一再邀請。)由此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2、重點質疑,讀中感悟

(1)自由朗讀全文,用符號在文中畫出表現劉備「誠意」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些詞句。

(2)圍繞「誠意」,品讀明意。哪些詞句體現出劉備邀請諸葛亮的誠意呢?把你的學習成果與同學交流一下。(學生思考後交流學習成果,教師隨機指導)

△可從劉備的語言方面來探究:如稱孔明為「大賢」,自稱「謁見」等,反映出劉備態度謙恭,很有誠意。教學時重點抓好朗讀,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讀好劉備的話。

△可從劉備的行動方面來探究:「叫人立即備馬」「下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門台階下等孔明醒來」「趕緊下拜」等詞句著重表現了劉備的「誠意」。△可從環境描寫方面加以探究:「數九寒天」「冒雪」等詞體現出劉備決心大,心意誠。

△可從張飛的態度方面加以探究:張飛的魯莽反襯出劉備的謙恭與誠意。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將清代笑話集《笑林廣集》中的一則笑話自然地結合於師生對話的場景中,同時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蘊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於樂。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兄弟倆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爭論怎麼吃大雁,還找路過的老人評理,最後大雁飛走了,兄弟倆再也射不著了。這一部分在敘事中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失射雁的時機。第二部分,主要寫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的感想。這部分借文中的學生之口說理,幫助學生感悟理解並產生共鳴,從而深入領會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課文,能講講這個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准備

1、教學掛圖

2、生詞卡片(特別指出:不要布置預習)

【說教法學法】

1、從讀到講要達成「講講這個故事」的目標,必須讓學生將課文語言材料「內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因而。應符合學生從讀到講,由「外」而「內」再發乎「外」的語文學習規律。那麼,引領學生實實在在地讀通,「批文入情」地讀好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

2、從讀到悟有感情地朗讀,就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在讀這篇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文章時,更要促學生之情去感悟,引學生之理而共鳴。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情感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閱讀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從讀到悟的經歷,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揭題

1、老師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好嗎?師講《爭論的故事》(課文2—3自然段)。

2、故事講到這兒,老師想請你們來講下去。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呀?

3、那麼,這個故事的原著中結局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到課文《25。爭論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題。

(聽故事?好啊!)

上課伊始,教師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接著,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學生放飛想像,任思維天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結局?就在課文中?快讓我讀吧!)留下懸疑,讓學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這種激發學生讀書興趣的手段雖已沒有新意,但使用起來可真的有效哦!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合作學習,讀通課文

1。找身邊的小夥伴,一起讀課文,互相正音。

2。畫出自己覺得讀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互相幫一幫、考一考。

3。檢查反饋:(1)哪些小朋友願意合作讀課文,開開小火車呢?其他小朋友注意聽,這列小火車開得怎麼樣。(2)學生評議,教師相機板書學生朗讀中讀錯的詞,指出讀破的句,引導學生復讀。

(二)理清脈絡:(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盛老師講的故事?其餘的自然段寫了什麼呢?(2)交流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要讀懂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通是第一步。為了達到激趣效果,課前沒布置預習,因此,初讀這一關一定要扎實,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但又要注意採用學生喜歡的新穎的形式,避免枯燥、機械重復。讓學生樂於閱讀,使先前激起的閱讀興趣得到保持。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一)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既然是爭論,就應該讓故事中的兄弟倆爭論起來。同桌分角色朗讀,讀出爭論的語氣與樣子。指名同桌讀。評一評,再分角色讀讀。讀評結合,師生互動。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處地方,體會人物爭論時的心情,從而更好地把握朗讀時的語氣、表情等:(1)看插圖,啟發想像當時的情景;(2)理解「不以為然」的意思;(3)突出幾個反問句。(「再好吃的東西,一煮還有什麼味道呢?」「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麼好味道?」「鴨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嗎?—— 為什麼大雁就不行呢?」)

2、兩個人合作能讀出爭論時的不同語氣,那麼,誰有更大的本領,一個人也能把人物爭論時的不同語氣讀出來?試一試。

3、兄弟倆的爭論分出了勝負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爭論不休」的含義。選擇「休」的意思。(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勸阻)

4、引讀第4、5自然段。指點學生理解「兩全其美」的意思。

5、你能用上這些詞,講講這個故事嗎?(充飢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爭論不休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葉聖陶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當時心靈相通。」在精讀這一段時,從分角色朗讀,到一個人讀出不同任務的不同語氣,再到講講這故事,引導學生不斷的深入體驗,揣摩人物心理,從而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達,為理解第二部分課文打下了基礎。

若講故事安排在第二課時,可以讓學生聽寫括弧種的詞語。

(二)學習課文6—11自然段1。聽了這樣一個「爭論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2、課文中的同學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你欣賞哪一種想法呢?

3、難怪盛老師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呢!你知道「贊許」是什麼意思嗎?盛老師贊賞的是什麼?從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麼?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強了感受,促使學生領悟到其中的道理。「從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麼?」使學生感受到要像文中的同學一樣,自己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實現「超越文本」。四、總結

1。總結,這堂課你有什麼收獲?

2、現在,你能說說「爭論」是什麼意思嗎?(兄弟倆、同學們都是在爭論嗎?從比較中領悟「爭論」的意思:必須是各執己見,見解不一致才構成爭論。)

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是本冊的教學目標之一,適時地利用訓練點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作業:

(1)在《名言警句錄》上添寫幾個警句,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自己總結概括。

(2)搜集幾個蘊含著道理、讓人得到啟發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在於讓學生「內化」課文,還在於引導學生拓展視野,進行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善讀樂寫,以利於語文素養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說理性文章該怎麼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