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優化整合語文課程資源
Ⅱ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進行資源整合淺談
課程整合已經在我校如火如荼地進行了兩年,而我,做為一名南奧新人,也正奮力走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盡力追趕課程整合的步伐。
而《初中語文整合教學研究》恰在這時出現在了我的面前,使一籌莫展的我猶如在沙漠中看到了一片綠洲,帶來無限生機。
通過閱讀該書,我明白了課程整合是未來教育的趨勢,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而我校卻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端,已經進行了兩年多的實驗探索了,看到此,不由為我校領導者的前瞻意識而折服,更為自己能搭上這一課改的列車而欣慰!
那麼語文教學資源整合的優勢體現在哪裡呢?語文教育的目的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多功能性;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決定了語文閱讀內容的多樣化特點;語文教學文本的豐富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跨學科性。無論是語文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還是語文教學的文本都為語文課程整合提供了基礎。
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最好最有效的課程整合體現在閱讀教學上。在教學過程中,可將閱讀教學與人類文明教育整合:(1)與人文歷史整合。「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識,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巧用歷史知識教學,嘗試整合歷史教育、整合時政教育,以尋求共贏空間。例如在講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作品時,可以與歷史老師配合,背景介紹可由歷史老師講解,既清楚透徹,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2)閱讀教學與道德教育整合。「文以載道」的一篇篇文章,總是「文」與「道」交織在一起的,教學時可以通過介紹作者的生平及思想變化及作品所體現出的人物身上的優秀品質,啟發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崇高精神。例如《散步》《鄧稼先》《偉大的悲劇》等作品教學時便可與道德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3)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中學語文教材具有多樣性、人文性、時代性等特點,很多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真、善、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向上態度。《再塑生命的人》《心聲》等課文教學時便可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對待生活。
同時,在閱讀教學中還可與藝術教育整合:(1)語文閱讀教學與影視文化整合。借用影視的課堂閱讀教學能夠以真實逼真、生動活潑的形式,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教學中的一個亮點,讓學生真正成為資源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任何教科書和其他多媒體課件所無法代替的。例如中外名著的教學上,可適當選取相關電影片斷引入課堂,可更直觀的理解課文。(2)語文閱讀教學與音樂藝術整合。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引入音樂,讓音樂流動的觸角去撥動學生靈感的琴弦,不僅讓學生感受了作品,而且他們的人格也得到陶冶和升華。教學《秋天的懷念》《音樂巨人貝多芬》時可適當播放背景音樂,通過音樂的渲染去打開學生的情感之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3)閱讀教學還可與繪畫藝術整合。詩歌講究畫面感,因此在教學詩歌時,可嘗試與繪畫藝術相結合,讓學生將文字表達的東西運用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
其實,語文閱讀教學還可與自然科學教育整合。語文教材中為數眾多的科普類作品,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美、數理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可與自然科學等學科結合,引導學生熱愛科學,運用科學。
總之,語文學科的綜合性、社會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使得語文教學時可與多學科、多領域整合,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與各領域的有機結合,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前進,尋求語文學科的整合方式,達到最優教學效果。
Ⅲ 如何上好一節語文整合課
上好一節語文整合課的方法:
一、駕馭教材的高超能力
深入鑽研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把握課文的整體結構,才有可能從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的辯證關系出發,把知識、能力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確定一個質與量統一的整體性的教學目的;才有可能設計出恰當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推進教學過程,使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精神落實到每篇教材的教學中,教材才真正地發揮「憑借」作用。教師只有擁有駕馭教材的本領,有」一覽眾山小」的宏大氣勢,在教學語文課的過程中才能信心百倍,氣勢恢宏。教師用這種恢宏的氣勢才能更好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學習好語文課,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二、扎實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有的人說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書法家,應該是一個播音員,應該是一個作家。當然這話說得有些太嚴重,但是我想其實這就是讓所有的語文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執教的幾位老師專業知識扎實,普通話發音準確,上課語速適中、聲音響亮;並用適當的動作姿勢助說話,使語言形象生動、高低抑揚有致、感染力強。有的甚至巧用修辭,典故、古詩名句。語言幽默風趣,妙語連篇,聽了簡直是一種享受。教師教態自然親切,富有表情、感情,語言循循善誘。三筆字工整規范,對教材熟悉,運用多媒體設備嫻熟自如,得心應手。如果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不過硬,不會教出好學生來,也不會有如此精彩的課堂。
三、主動參與的全體學生
新課標所倡導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先進教學理念.教案並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設計,學生都還未參與進來,怎能完全確定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一定會是什麼樣?如果課前就能預設整個教學過程,寫好詳細的教案,那學生就成了教師手下控制的機器了。幾位老師在課堂上,始終都能關注學生的學情,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設計,因此,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每一節課都顯得生機勃勃。這樣的教學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好的語文課堂,是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給學生,真正實現平等、民主、和諧交流的過程。一堂課如果僅僅是老師在忙碌,而學生很少參與,老師的水平再高,對學生自身而言也沒有得到發展,這樣的課就不能稱之為好課。
四、激情飛揚的學習情境
作為一個老師,首先我們得十分明確,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兒童」(雖然他們比兒童要大點,但我仍想把他們歸為一類)。人小情多,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並不誇張。兒童的情感會形成一種驅動的「力」,聰明的語文老師應該利用學生的情感,使其成為他們主動投入、參與教學過程的「力」;責任心強的語文老師更應該培養、發展學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運用孩子們的情感,使他們把情用在課上,情到深處課自優。
許雲藝老師在教學《慈母情深》時首先通過三次讀題使學生在上課之初就入情;接著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做到以情感動學生,讓學生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入情」「動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移情」,也就是通過自己的感受來理解課文中蘊含的情。這時,許老師就通過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從而實現了移情。
聽一節好課是一種享受,聽好幾節好課是一種震撼!我決心以這幾位老師為榜樣,精心鑽研教材,認真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Ⅳ 語文整合教學框架
趙老師新教育知行合一080:
宜陽縣董王莊鄉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單元整合是一個正確的道路,特別是其中的整合思想,是他的核心思想。整合使教學從零散的狀態走向了系統的狀態。
雖然關於單元整合的思考,現在還不夠明朗,但是把模糊的思想表達出來,可以進一步理清思路,為下一步的思考奠定基礎。
語文單元整合,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1.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2.語文單項能力的縱向整合訓練。
3.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橫向整合訓練。
4.學習方法的整合。
5.人格養成整合。
6.語文與生活與班級活動以及新教育十大行動的整合。
一、語文單元整合訓練。
語文教材都是按照單元編排的。在對教材進行二次研發時,不僅僅要看到一篇篇課文,更要從一個單元的角度進行考慮,要考慮單元目標,單元的語文能力訓練重點,單元的人文教育因素,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安排學習方法的訓練,安排能力的初步訓練,安排熟練運用的訓練,安排能力復習的訓練。只有具有單元整合思想,才能有效的把語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位。
不僅要具備單元整合的思維角度,還要從更長時間的角度,從一冊書的角度考慮,也可以從一個學段一個年級來考慮。總之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思想。在這樣的思路下,語文的能力訓練和人文訓練都變得系統化,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語文能力單線的縱向整合訓練。
在語文的訓練中,語文能力的訓練,無疑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沒有良好的能力,語文就是一句空話。
原全國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能涵蓋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
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做到「六個一」。
三是提升閱讀素養。
四是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要能質疑,愛探究,會發現,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
每項中,還有更為細小的能力。
每一項能力訓練,都要經過一個學習方法,初步運用、變式應用、熟練運用、綜合應用、層次提高這樣一個過程。
每一種能力都是和其他的能力在綜合訓練中形成的,當我們考慮單向能力的時候,就處於一種抽象的狀態。
但就我個人來說,錯誤的認識是,認為能力是在一節課之內,最多一個單元中就可以形成的,沒有考慮到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可能是因為一些教研活動往往以一節課為單位來進行。對一個單元的訓練,一個學期的訓練,或更長的時間段,考慮的比較少。一個能力的形成,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達到成熟的程度。在一節課之內,一般僅僅能完成初步的知識認識和簡單的運用訓練、變式訓練。但是更為重要的綜合運用、熟練運用和高水平的提高,卻需要更長的時間段內才能完成。這一點常被我忽視。只有能力形成了,快而准,已基本自動化的時候,這才標志著語文能力的基本形成。
能力的訓練,要在較長的時間內完成,這就必須考慮,每一堂課上除了新的能力外原有的基本能力的訓練。必須保證每一堂課上語文的舊能力訓練的時間和內容安排。而且對每一個時間段所著重訓練的一些語文能力,有清醒的認識。它出現的形式往往是幾種能力綜合在一起進行。
在較長時間內,圍繞一個語文能力進行訓練。這是一種時間的整合考慮,整合思維。
三、語文多種能力綜合運用的整合訓練。
只有在抽象思考的狀態下,才有語文能力的單項訓練。在實際中能力的訓練,都呈現出一種多種能力整合在一起進行訓練的狀態。
第一種情況是新的能力訓練。除去復習課以外,幾乎所有課他都要關注一個新的訓練點。這個新的訓練點,當然是這一課的重點內容,但是他必須在其他能力的基礎上產生。必須要考慮這一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整合訓練。
第二種情況,就是一些原有能力的訓練。屬於能力的熟練和提高狀態。每種能力,都是在與其他能力的綜合訓練中完成的,根據每一種能力所達到的一些狀態,決定各種能力訓練安排的輕重大小詳略。
四、人格養成的整合。
語文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合。在小學,人文性的熏陶,有多種形式,比如說思想感情體驗,他們整合為人格的養成。失去了這種人格養成,工具性的訓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在小學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雛形時期,思想感情體驗的積累,慢慢的為人格的形成積累素材。各種素材在小學主要以美的培養表現出來。美有豐富的內涵,有價值觀,有思想,有感情,有具象。他是一個比思想情感形象等等還要大的一個概念。在很多教育家的論述中,美都被作為重要一極提了出來。美的培養,為人格養成塗上了底色。
這裡面有四個方面,1.挖掘課文內容的本身的美感因素。是學生感受到課文中的自然之美,心靈之美,社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2.李吉林情景教學中提的幾個方面,要把學生身邊的自然之美與語文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
3.補充一些美的詩歌,美的短文。並把閱讀感受寫作結合起來進行。
4.把社會之美與語文教學充分的結合起來。
通過各種各樣的美的點滴積累,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
五、學習方法的整合。
以上能力的訓練都是就語文本身來講的,但所有的學習活動,都要在一定的學習組織形式中展開。
學習的形式,主要有兩個方面,學生的自學和小組的學習、教師指導學習,三個方面整合起來。
在自學方面,應該採用有指導的自學,以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充分的自學。經過充分的自學,在小組內進行展示交流和糾錯。老師要參與到整個過程中去。
六、把語文學習,與生活與班級活動與新教育十大行動整合起來。
課內的學習是一種精確的學習,課外的學習是一種浪漫的學習。語文本身它具有整合性和實踐性。語文是一種母語,在生活中有寬廣的用武之地,而且母語也要求達到非常高的水平。語文學習必須要把實踐的運用,充分整合到語文的學習中。重點表現為各種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和熟練運用,形成高度自動化的水平。
第一方面是與生活的整合。要有意識的養成一種閱讀寫作交流的生活習慣。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的運用語文能力,在家庭中家長要有意識的給學生創造一些語文讀寫交流的機會。 學校中老師要有意識的結合實踐活動,給學生創造一些讀寫交流的機會。生活也是學生的人格素養展現的舞台和形成的舞台,學生的行動表現和學生讀些什麼內容,說些什麼內容,和與別人交流什麼,都源於他的人格雛形。
其實在學校生活中,任何一項活動,幾乎都不能離開交流讀寫。我們在進行每一項活動的時候,把這語文能力充分滲透進去,這樣就可以創造大量的聽說讀寫思交流的機會。每一項活動都在展示學生的人格素養,是人格素養的新的鍛煉機會。從而給學生提供廣闊的能力綜合運用的平台,給學生創造語文能力達到高度自動化程度的條件。
新教育實驗推廣以來,倡導過一種幸福完整的生活。他的每一項活動都要依靠聽說讀寫交流這樣的能力。尤其他有專門幾項活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培養卓越口才,聆聽窗外聲音,這幾項活動專門指向學生的讀寫思交流,都指向學生人格的形成。很多榜樣學校和榜樣教師,他們結合這樣的活動開展了海量閱讀、海量寫作、海量交流,把學生的閱讀寫作交流的能力,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教育把學生的語文核心能力,推向了一個極高的高度,為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任何學科的學習都要以語文核心能力為基礎。為學生人格的形成塗上了底色。
語文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整體性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所以整合思想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他牽涉到了語文的方方面面,自覺的靈活運用整合思想,處理教材,安排教學,就一定會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Ⅳ 如何進行語文教學資源的整合
整合主要是綜合、融合、集成、成為整體、一體化等。對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的過程可以視為語文教師、語文教學資源、學生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終實現其「一體化」。
Ⅵ 怎樣整合小學語文教學
每一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而來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將給我們的生活注入美麗,有時甚至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題記
推行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這里所說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指的是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課堂上,教師通過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信心,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是師生生命活動的構成,教學流程應該充滿生命力。作為滲透於教學流程每一個環節的評價,同樣也應該充滿生命力。語文課堂評價應該豐富而生動,以真實打動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以真誠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成為學生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一個永恆的瞬間」。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我以為我們教師的評價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一、評價要回歸真實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在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評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與鼓勵,這樣就能為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獲得更大價值的生命超越和個性發展 。
教師在評價用語中所反映出來的對某種行為的褒貶會對學生再次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課堂評價中,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因素,及時評析學生行為中的成敗,為更多學生的再次實踐提供經驗或教訓。我們的評價里應該充滿真正實在的內容。
對於學生正確的言行,我們的評價中應該有肯定、有鼓勵。比如「周全」這個詞用得很准確。比如,有一天上課,交流<爺爺的氈靴>最後一句話「世間萬物終有盡時,一切都會消亡,唯獨爺爺的氈靴永世長存。」的體會時,何佳恆同學有大段的發言:永世長存的不只是爺爺的氈靴,更是對世間萬物的珍惜,比如對生活的熱愛,對親情的珍惜,對資源的珍惜等。我馬上給了他一個微笑,示意他坐下。
對於學生錯誤的不當的言行,我們的評價中應該有批評,有引導,有指導。一個眼神有提示作用,拍拍肩也有提醒作用,雙手扶一扶有引導作用。比如,吳家楓老師在學生發言說到主人公做事很有條理時引導說如果換成「有計劃有安排」就更好了。在聽了一個學生的發言後對所有的學生說,如果大家都像她這樣抓住文中的關鍵詞深入思考學習效果會更好。
我們來看下面兩段評語:
1.「你讀的真好,大家鼓勵一下!」
2.「瞧,他的朗讀不但有感情,還帶著表情呢!」
同樣是指導學生朗讀中的贊揚,前者只是肯定了學生的朗讀,至於何處出色,毫無涉及。聽到這樣的評語,讀的學生雖然知道自己讀得好,但何處好,不知道。聽的學生也只知道別人讀得好,但是,自己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讀,應該注意些什麼,還是不知道。後者在肯定了學生的同時,指出了學生朗讀的成功之處,有利於全體學生在再次朗讀中學習提高。
記得聽到這樣一堂一年級語文課。具體的內容我印象不深,但在課上老師對學生發言的評價給我印象很深。一個男同學起來讀一段課文,讀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順。於是,老師說:「你很有勇氣,很高興聽到你的朗讀,但有幾個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師指出錯誤)你願意再讀一邊嗎?」生又讀一遍,錯字、漏添字情況好多了。「你讀的有進步了,聲音要再響亮些,讓每個人都聽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樂意地讀了一遍。「讀得好,響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頓、掌握語氣,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讀了一遍,讀得非常棒,「讀的真好,掌聲送給你!」師帶頭鼓掌,孩子開心地笑了。…… 這是一次真實有效的的充滿藝術感染力極富激勵的課堂評價。
當然,要想及時、正確、有深度的對學生的行為做出評價,教師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還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敏銳的洞察力,快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些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注意錘煉 。
二、評價要飽含真情
要體現評價的真實,就必須時時處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還記得牟莉老師在和我討論<我喜歡>一課的教學設計時說過一句話:一堂語文課要能夠輕輕而又自然地撥動學生心靈深處的那根情弦,那才是真正的好課。印象深刻所以至今記憶猶新。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帶著我們的一腔真情去喚起學生的真情。
特級教師賈志敏在面對一個讀書聲音細小的學生時是這樣評價的:「你讀得真好聽!老師要感謝你爸爸媽媽給了你一副好嗓子。不過,你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好了。不信,你試一試!」激勵的話語如同甘露流進了孩子的心田,成為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細細品味,不難體會出名師胸懷的寬廣及對孩子的拳拳愛心。「你讀得真好聽!」一下子讓學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體驗到了被肯定的快樂,同時激起了學生積極向上的願望。「你要是加上表
Ⅶ 如何整合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內容
小學三年級語文主要分為:基礎、閱讀、作文.所以整合也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基礎可以從生字生詞、形近字,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等.閱讀即從一般的閱讀技能或者分類做閱讀的訓練.作文,從三年級學生剛入門的特點出發,主要是詳略得當、字詞語句流暢等方面做適當總結即可.這是我個人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