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智動教室如何備語文課

智動教室如何備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3-01-05 07:31:49

A. 小議如何有效備好初中語文課

怎樣上好初中語文課?這個問題對語文教師而言,我想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研究、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教師駕馭課堂素質——「備、說、講、評、輔、批、改」綜合能力的展示;更是一個立志於三尺講台,「衣帶漸寬終不悔」忘我追求的寫照。我以為要上好初中語文課,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眼於「三維目標」的落實
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應依據學習者不同年齡的身體和心理特徵,確定好「三維目標」,理清重點、難點。其次就是「三維目標」的落實,這是一節好課的關鍵。只有三維目標落實的有效、合理、到位,教學目標才能達成,學生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如在《背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糾錯,讓學生自主正音。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賞析、品讀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及塑造的方法,體味深厚而動人父子之情,激發了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第二、著眼於「多媒體」的合理應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被引進了課堂教學,這大大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但我認為只有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才能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課堂教學服務。在執教《沁園春.雪》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首詞的優美意境,我藉助課件(音頻)配樂詞朗誦和(視頻)傅抱石以本詞為素材繪制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給學生設置情境,激發其想像力,讓他們彷彿置身於那銀裝素裹的北國之中,充分的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詞人豪情壯志。
第三、著眼於「教育資源」的儲備
新課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生動活潑、血肉豐滿。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能只靠一支粉筆、一張嘴,而要靠多渠道的收集和積累「教育資源」。只有「教育資源」的儲備豐厚,教師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合理的設計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血肉豐滿。在教學《老王》一課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能真正的同情、關愛、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我從自己的資源庫里,調出了四張反映弱勢群體不幸生活遭遇的圖片(網路上下載的),用投影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展開討論:生活中總有幸運與不幸,面對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面對不幸者的遭遇,學生們暢所欲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第四、著眼於將「課堂時空」還給學生
教學的質量在課堂,課堂的質量在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的目的在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暗藏的「契合點」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儲備,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獲取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生長智慧,創造奇跡。在採用學案,教學《陋室銘》時我於探究課文內容這個環節,設計了五個問題: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引出的?2.作者是如何描寫陋室環境的?3.找出陋室不陋的句子,並概括陋室主人交往和生活的特點。4.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托何物?言何志?表達了怎樣的情懷?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梳理,然後全班交流,最終完成了預設目標。這樣做既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五、著眼於「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把「大語文」理念——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貫穿於學語文的始終。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生活是語文的老師,生活是語文不竭的動力。只有沖破課堂的牢籠,融入生活,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繼承發展,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創造經驗,我經常組織學生做一些社會調查活動,如調查街道兩旁店鋪招牌的書寫是否規范?廣告用語是否合理?去長者家裡,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到農場、工廠、礦山參觀學習,收集他們在工作中喜、怒、哀、樂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總之,要上好初中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將諸多因素進行有機整合。必須為了「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必須有獻身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執著追求。

B. 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導語: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C. 小學語文備課的基本方法

課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扎實與否取決於一個老師對課標、教材、語文知識積累的程度。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備課的基本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備課的基本方法 篇1

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聽、說、讀、寫的訓練,那我們要求學生做到的,在我們的備課中同樣要體現出來。我把自己多年的備課經驗加以整理,把備課的過程梳理成五個字:讀、研、聽、說、寫。

一、讀

(一)讀課文。一篇課文擺在面前,先做什麼?朗讀是鑽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們每備一課,都應該從讀開始,或朗讀,或默讀,在吟詠中促使自己盡快進入作品之中。還記得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老師說:「我在備一課書時,總要先放聲誦讀,一絲不苟,反復吟詠,口誦心惟。」「教一課書必先爛熟於胸,熟讀成誦,否則我不能走上講台。」所以我們應該「開口備課」,因為朗讀是「活」的,它可以躍出紙外,可以賦予作品以生命。

(二)讀作者

教師備課必須要與作者對話,讀懂作者,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是備好課的前提。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對文章的妙處和特色理解了,成竹在胸了,課堂上便會自如地引導學生去感悟。老師畢竟是老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我想,只有我們教師讀懂了作者,心有所動,然後帶著教材走向課堂、走向學生時,才會出現教師、學生、文本的互動,文本作者的情感、思想、智慧、精神,才有可能化為學生心靈的體驗和內心的感悟。

(三)讀學生

聽過很多不級別的公開課,陌生得老師所對地是陌生的學生,走講課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上課一開始,學生似乎都會了,都懂了,但教師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備了很詳盡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來,讓學生「假裝不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備課時忽視了對學生原有的學習現狀的正確分析,這說明教材中規定的教學起點不一定是學生的真實的學習起點。其實,現在學生的學習渠道越來越寬了,他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有了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實踐積累。

備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力求全面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和興趣態度,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了解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以利於因材施教,提高教學實效性。

(四)讀自己

有時候,我們老師在課前作了大量的思考,自己對教學內容理解得很透徹,但是卻不能將其條理清楚的給予學生,那我們的課堂註定是失敗的,所以備課中讀自己是很重要的,所謂讀自己就是自己應該怎樣把握好教學的思路,怎樣將自己的思考的過程清晰的梳理出來,本人認為最重點的就是怎樣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互助學習,怎樣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梳理成一個條理的授課流程。

一堂好課,當然需要有好的設計,但好的設計更須以教師精深的底蘊作支撐。上課表面上看是教學「技術」的「度量表」,實際上卻是教師「內力」的「試金石」。語文教師,除提高自己的教學設計能力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不斷鍛造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如果每個教師都能讀好書,那我們的課堂必定會是書香四溢的。所以我們在讀好自己的同時,要不斷地武裝自己,提升自己。

二、研

對我們語文教師來說,要回歸語文,練好內功,就應該重視對文本的深入鑽研,盡可能正確、到位地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感情,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

(一)研文本

通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過程,著重把握教學內容在整體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和突出重點,適當分散難點,做到內容、目標心中有數,合理安排。

在新課程理念的熏染下,我們的教師對課堂教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師生關系、學習方式給課堂面貌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品評課堂教學時總覺得遺憾頗多。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深究起來,大都與教師理解把握教材不到位有關。這種偏離重心的現象與老師研讀文本是否用心以及自身研讀能力有關。

應該說,研讀文本,鑽研教材是語文教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

(二)研教參

我們教師要重視對《教師用書》的研究。它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具有參考性的鏈接性的知識點,但我們不能依賴於教參,很多東西還需要我們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葉聖陶先生說,「教參是鴉膏」,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長期只看教參,只是滿足於教參對課文的分析,形成的是一種思維的惰性,缺乏的是一種對文本的深度的、獨立的思考,沒有讀到文本的內部去,讀到作者的心裡去,導致的是自我的思想蒼白,語言的幼稚不堪。這應該是語文教師的一種悲哀。我們雖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高更遠,省去很多的無用之功,但是我們只是提倡借鑒,創新、創造才是我們每個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是研讀教參,而不是依賴於教參。

(三)「研教案」

在編寫教案前對整堂課的教學應有總體的設計,這是個頭腦預演過程,是精心設計教學方案的前奏,很有實際意義。總體思路應考慮目標、內容、條件等各因素彼此協調平衡,要考慮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結構的合理組合,要有彈性,便於整體把握。教案,為我們的教學更好的理順了思路,拓展了思維,但我們絕不能人雲亦雲,照本宣科,因為我們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與風格。

小學語文備課的.基本方法 篇2

備足課,備透課

備課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基本功,而基本功的扎實與否取決於一個老師對課標、教材、語文知識積累的程度。作為一線語文老師,人教版的老教材、課標版的新教材我完整地使用過一輪,課改前的備課模式、課改後的備課模式我也一一經歷過,我也曾經有過拿起書本就上課,抄抄現成教案、簡單在書上標注就了事的備課過程,也有過徹夜不眠地跟教研員和幾個老師一起為一節課而反復修改研討的備課經歷,在和大家一起磨課的過程中,在上課收到很好的反饋以後,我發現備課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而備足、備透一節課更不是看看課本,翻翻教參的問題。

要想備足、備透一節課,首先要把課標上對這個年段提出的學習目標爛熟於心,然後解讀本學期所教課本的整體學習目標,最後再掌握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我們人教版本的教材都是以單元主題組材的,在每個單元的開始,都有單元導讀和單元訓練目標,有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直接進入單元學習,其實,單元導讀是一個單元學習的指揮棒,我們一定要在課前認真解讀,尤其是在我們學校,學生有預習作業,如果讓學生在預習前把單元導讀預習一下,他就能整體把握住這個單元的訓練點,按照目標要求去有針對性地進行課時預習。清楚了單元學習目標以後,再看本課的學習目標,針對目標設計學生的學案。也就是老師備課最起碼要清楚:課標年段目標要求-----本冊書單元目標要求-------課時目標要求。只有把這些目標爛熟於心,才能有方向地去備課,才能備對課。

其次,備足課,還需要我們老師大量地拓展閱讀和文本有關的內容,例如,在五年級下冊,有一個走近名著的單元,呈現出四篇文章,如果只和孩子們分享學習這四篇文章就能夠說孩子們學過名著的話,那就遠遠違背文本呈現的本質意義和課標的要求了,這四篇文章作為例文,是讓名著的魅力吸引孩子們對我們的經典文學產生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如果單單只放在學習內容,讀讀書,寫寫中心大意的基礎上,而沒有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到名著的經典魅力,沒有產生閱讀慾望,這就肯定是沒有完成學習目標,而老師想讓孩子們產生閱讀慾望,僅僅四篇怎能夠呢?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拿出來,想辦法,或播放精彩視頻片段,或通過激情朗讀,或通過講故事等把更多的經典拿出來和孩子們分享,試想,這樣的結果又會是怎樣呢?備一節課,需要教師廣泛收集同步資料,通過反復和文本對話,內化資料,找出其中的內在聯系,想好如何在上課過程中使用好這些資料,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課前備進去的,

最後,備透課。我們都知道,課堂永遠都是一個充滿許多未知的戰場。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我們不能用一種學習模式強加在所有的孩子身上。也不能用自己備下來的有限知識去傳授給孩子們。課堂永遠存在缺憾,課堂中創新的臨時生成會讓課堂變得更加有價值,所以,在我們備課的時候,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預設,在預設各種生成的過程中,我們要不斷深化對文本的理解,不斷否定自己,才能在課堂上應對各種生成。在2013年的全市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中,我作課《伯牙絕弦》,課前,我和縣教研員吳老師還有我們學校的米老師、秦老師幾個人反復琢磨教材,研讀相關資料,對課堂進行了幾十種預設,可第二天一見學生,預設全用不上了,人家講完這篇課文了,我當時有點蒙,沉不住氣,咱們都知道老師上課最難上的就是已經上過的舊課,於是,中午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我們又重新進行了設計,拔高了學習目標,調整了學習思路,最後,課上的非常成功,當時,我最大的感觸就是:有備無患。上課就是這樣,准備的足,就能游刃有餘,准備不足,就常常不知所措,不知所為。當然,我們的常態課不可能像優質課那樣,但不管是什麼課,我們都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

上「好」課

課堂是我們的陣地,上「好」課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把課上好,目標達成度比較高;二是上「好」課,不能說每節課都是精品課吧,至少每堂課都是有效率乃至高效課堂。我的語文課堂比較簡單,而且我善於上閱讀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和我平時注重閱讀教學分不開的。記得北京市特級語文老師吳瓊曾經說過:「語文基礎知識,也就是字詞的識記與積累,在小學階段能識記,把字寫工整、寫漂亮就行了,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不能要求孩子們一口吃個大胖子,識字需要時間和過程,寫字很關鍵,插手開始就要寫漂亮,但是我們許多老師在低年級卻把孩子們禁錮在抄寫天地里,只求寫對,不求寫好,只求多寫,不注重多識字,口語表達、朗讀訓練統統流於形式。高年級老師抓不住訓練點,學生已經認識的、會寫的字還在課上喋喋不休、一筆一劃地指導書寫,忽視了閱讀教學,孩子們現在不會寫、不認識的字,隨著年齡的長大和認知能力提高,將來就會認識,可是閱讀能力一旦落下了,年級越高就越難跟上。」這些話對我啟發很大,這些年,一直在高年級進行教學,我的閱讀課上的越來越順手,尤其是每堂課的閱讀方法指導,我都讓孩子像做數學題一樣,給他們搜集更多的同步閱讀資料,進行舉一反三的揣摩練習,記得在五年級下冊學習人物描寫一組的單元學習時,為了讓孩子們多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及怎樣運用,我搜集了大量寫人物的片段,讓孩子們用各種方式讀,感悟,再讀,我一直認為語文里有很多東西是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有時候孩子們讀的多了,不需要你講解,他就能試著去運用。像《父親的菜園》一文,在孩子們反復朗讀以後,我問孩子們文中哪個段落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說:「最後一個自然段」,有的孩子就說,老師,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可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比如寫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鄉等,我便趁機趕緊指導孩子們寫作文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是典型的按時間順序來寫的文章,然後拋開課文沒講,直接開始讓孩子們練慣用這種寫作順序、用上文中的好段落進行練筆,我一直沒有特地給孩子們上過專門的作文指導課,都是一邊學課文,一邊進行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小練筆,上課就閱讀,閱讀就表達,表達就記錄,這是我一貫使用的方法。

說到閱讀,我想這是我們小語人都比較關注的問題,我們學校作為縣城裡一所窗口學校,圖書資源不缺乏,缺乏的是我們怎樣利用這些資源,班級圖書角的建立給我的閱讀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以前,我主張學生課下閱讀,可是堅持了沒一年,我發現閱讀的效果幾乎為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學生有閱讀興趣,可是這些興趣慢慢就會被發達的現代科技所削弱,電腦和手機對孩子們閱讀興趣的沖擊力最大,一個平板電腦在手,盡知天下事兒,有聲有色,那白紙黑字的書籍就很難再入孩子們的眼睛,沒有閱讀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一個孩子從小沒有受到過書香的熏陶,那他的人生一定有缺憾。再就是家長的能力水平參差不齊,家庭環境也不盡相同,所以課外閱讀越來越難推行,於是,我下了狠心,拼了命,把閱讀搬到了課內,只要我上課,只要我進教室,我就先讓孩子們閱讀十分鍾,可以盡情朗讀,可以默讀,書籍的種類很多,剛開始是沒有規定,自己選擇,後來,圖書角有了以後,我規定用一個學期的時間讓每個人都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圖書角中的任選,再後來,針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我讓他每天課前十分鍾就讀作文書,分類的最好,這十分鍾,前八分鍾閱讀,後兩分鍾用心想一想、畫一畫文中的佳句和片段,十分鍾不用多讀,就讀一篇文章,如果是整本連載書,就讀三頁,時間不到,就再讀一讀,想一想,在書上做做標注等,第一個學期,孩子們的作文水平有提高,但不是太明顯,第二學期,孩子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一大截。在閱讀方法指導上,我常常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指導孩子們,平時我們要求孩子能美美地讀書,能把文章的感情讀出來,這在小學低段進行語感訓練非常重要,但在高段,在以後的應用中,在以後的考試中,孩子們見到一篇文章總不能一看文章就開始搖頭晃腦大聲美美朗讀幾遍就能提取信息了?孩子們看到一份報紙,也不能就大聲朗讀提取信息吧?所以,我一直告訴孩子們,當我們拿到手一篇文章或者看到一份報紙、閱讀一份資料的時候,你也必須能用很快的速度就能把文章閱讀完,當你把文章讀完了,你應該能很快地就提取出你所讀的文章的關鍵信息,這就涉及到了孩子們閱讀速度和方式的訓練以及提取信息、概括能力的培養,所以一文在手,先能讀懂文章的大意,能把長課文讀短,能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我們高年段學課文或者閱讀資料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管文章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出現,我都要先進行這樣的訓練,所以現在,我帶的學生,你給他一篇文章,他就知道第一件事兒就是先看看文章主要寫什麼,甚至一開始讀就開始思考怎樣簡單地告訴別人這篇文章的大意,然後再讓孩子們直擊文章的重點部分,讓他們反復朗讀,一遍有一遍的獨特體會,一遍比一遍的學習深度要增加,最後從文字的揣摩、到感情的感悟、再到表達方式的領悟我都讓孩子們在重點段中挖掘出來,最後,再找類文進行練習,有時候是閱讀訓練,有時候是寫作訓練,這樣孩子們就能很輕松地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語文課上成這樣或許太無章法,但語文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表達和寫作,而表達和寫作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我們每次上課都要教給孩子們,如果每次語文課上就是讀讀課文,學學生字,把文章的內容分析個天翻地覆,挖地三尺地讓孩子們背點東西,那樣的語文課就真正把語文的魅力遮蓋了,語文課就上成了大胖子,沒有靈魂的大胖子,也就是說語文課堂要實現從課文內容的'分析教學向學生學習策略導向的美麗轉身。

常整理

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本的教材,這本教材最大的優點就是以單元主題組材,同主題或同類型的文章放在一個單元集中學習,無論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還是閱讀寫作的訓練,集中起來學習都是比較容易的,基於這一點,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都是每個單元必上一節單元整理課,根據文本的類型進行系統的整理,例如,寫景的單元,在整理的時候,我從寫法上,優美段落積累上、重點句子、詞語的揣摩使用上去進行三方面的整理;寫人物的單元,我就從人物的描寫手法上,文章的結構方式上以及構段方式上進行整理。但是這些整理比較凌亂,我就在每次學完所有的課文之後再來一次分類整理和系統整理,分類整理主要是對基礎知識進行整理,對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的做題方法進行整理,最後的系統整理是各個章節重點知識和易錯內容的整理,總之,每學期,我要進行三次整理,單元整理、分類整理和系統整理。上學期,我們的許校長一直提倡讓我們教給孩子們畫知識樹,一開始,我沒有自己的想法,後來許校長又讓我們聽了一次清華大學一位主任的簡短講座,從中給我一個很大的啟發,於是,上學期我稍微做了嘗試,把整理的東西用這種結構方式呈現出來,孩子們一看一目瞭然,到去年寒假,孩子們自己對各個學科進行了知識的梳理,用結構圖給我做了一個全面的展示,大家可以翻一翻孩子們做的這些,我們或許從中能看出一個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也不能小看這幾張簡單的結構圖,試想,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圖能夠清晰的呈現出來,需要知識在孩子的大腦內反復進行整理、內化、再整理,才能以這種形式呈現,當這些知識都形成系統存在於他們的大腦了,他們的知識能不牢固地掌握嗎?一位老師,如果能讓孩子學會及時整理、善於整理,常常把知識進行內化,這樣的過程難道不是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嗎?所以,我很佩服我們許校長的遠見。

備好課、上好課了還要對學生進行管理才能取得好成績,我們學校採用活力課堂模式進行教學,雖然這種模式在我們學校還有待完善,但我們不能否定的是這種模式中的「師友互助」,許校長一直提倡兵教兵,兵帶兵,這種「師友互助」正是這種理念的體現,在學生的分組管理上,我有自己的獨特分法,有老師喜歡強弱組合,有老師喜歡強強組合,我選擇的就是強強聯合,弱弱結合的分組模式,一個師傅帶兩個徒弟,在平時的管理中,我採用即時輔導的方法和集中突破的方法對後進生進行輔導,尤其是臨近考試,優秀的學生不用刻意輔導,只需課上關注即可,然後讓優秀的學生對後進生進行督促和輔導,老師進行分組考核鼓勵,建立組與組之間的競爭機制,讓小組進行競爭學習,這樣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模式能很快提高後進生的學習成績。有中考、高考這些指揮棒存在,我們有時候就要做「現得利「型的老師,輔導後進生是我們提高學習成績的必經之路。

在閱讀教學方面,我沒有很好的方法,我只不過是把語文放得更開,在寫作方面我也沒有特殊的教學方法,我只不過是讓孩子們養成了一閱讀便動筆的好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在備課方面做的比較扎實,上課時我用十分鍾進行閱讀,然後我向三十分鍾要效益,課下我常常先進行知識的整理,然後再系統整理整本書,讓整本書的內容以知識樹的形式出現,學生既便於掌握又梳理了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語文教學是一潭深水,需要熱愛她的同行者去不斷努力和探索,行走在小學語文的路上,一路風景,一路收獲,讓我們攜手共同守住這方麥田,辛勤耕耘吧!

D. 備好一節課要備哪些要素

教師的本職是教學,說到底必須業務要過硬,台上一分種,台下十年功,一定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節課,必須備好一節課。因為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和保證。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語文課,必須在五個方面下功夫: 一、在鑽研教材上下功夫。 備課前,先不要看教參,靜下心來,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像教學生讀書一樣,劃詞語、劃句子、作批註,整體感悟,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有的老師在備課時,先看教參,再看課文,甚至有的這樣想,課文就幾句話、幾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麼可讀的。如果在我們的課後,有好多問題連自己還沒有弄懂,如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談不上自己的感悟。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教育學生學語文要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必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動別人。有一篇文章叫《斑羚飛渡》,讀完後我覺得第一件是就是要向學生推薦一本雜志《讀者》,因為這篇文章就是曾經刊登在《讀者》上的。當年我看了以後就頗有感悟。果然在上課前我先談了我對這群羚羊的團隊精神佩服,學生果然對這個故事充滿了好奇,急著去讀課文,課堂上學生還談了自己的感悟,最後我向學生推薦這本雜志,我說《讀者》是本好雜志,一個好故事,改變你一生。後來果然有很多學生嘗試去閱讀這本好書,並且從中獲益匪淺。 二、在鑽研課標上下功夫。 語文課標對中學語文不同學段教學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謂課標,就是教學的標准,教學的依據。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確把握教材的訓練要求,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抓准情感目標的滲透點,才能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才能把課講實、講活。目標不清楚,搞課改,只能花里胡銷,結果遠離根本;目標清楚,萬變才會不離其宗。每次我在反復研究課標後,確定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三、在鑽研單元目標和教學參考上下功夫。 課標是一個學段的目標和要求,單元訓練是對一個單元、一篇文章的目標和要求,是對課標階段目標的分解。單元訓練的目標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課文的訓練點。即使課標要求弄清楚了,單元目標不清楚,也照樣吃不透教材。吃透單元目標的同時,再看看教參。教參教參,只是參考,不要完全當作教學的要求。要學會分析、比較,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四、在了解學生上下功夫。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例如,根據學生的程度不同,備課時設計適當的問題提問適當的學生,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有的學生連生字都還沒能掌握,我就上課時只讓他回答一些最簡單的問題,不給他下馬威,以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初一的孩子,和初二初三有本質的區別。在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合理意見,改進教學方法,使之更切合學生的需要。 五、在教學環節上下功夫。 教學設計像蓋房,不僅要架起房梁,而且還要進行精緻的裝修。對於每個教學環節的巧妙設計,就是對於教學設計的精裝修。老師每一句話該怎樣說,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個段落的教學都要有層次,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充滿藝術性。對於某一個重點段落的教學,首先要確定這個段落描寫了什麼?有什麼樣的寫作手法,表達方法?我要通過這一段落訓練學生那些技能?這些都明確之後,進行教學層次的設計,第一次讀干什麼?有什麼意圖;第二次讀讀什麼?這樣的教學層次清晰,把對於這段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以上五個方面的功夫,是老師必須做且應認真做的。我稱之為備課五研讀:即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研讀課標,讀出教學的目標;研讀教參,讀出編寫的意圖;研讀學生,讀出教學的方法;研讀教學環節,讀出教學的層次性。這五個功夫下到了,才算真正吃透教材。 總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備好課是關鍵環節之首。在抓備課環節這一關時,目的要明確,要求要具體,措施要落實。要注意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練習的多樣性,明確教師「教」的任務,學生「學」的方向。力爭在備課環節的優化中做到教與學的結合,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要切合實際,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徑。一節課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現在學校又提倡集體備課,我們更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集思廣益,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把我們的課備好,因為只有把課備好才能把課上好,把課上好,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因此,我們在備課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學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E. 如何備好一節語文課

(1)備課標。這里我所說的備課標指的是教師首先應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語文課程標准」中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了解本冊教材的編排體系和指導思想。如果課程標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學就可能出現盲目性。吃透課標,才能抓住教學目標,抓准教材訓練點。只有根據目標對教材進行處理、加工、設計,才能把語文課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語文課程標准」,熟記於心,備課時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數,收到預期效果。
(2)備教材。備教材主要是指在鑽研教材上下工夫。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工具,教師只有憑借教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因此,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我認為老師在寫教案之前就應該先別忙著去看教學參考書,而應靜下心認真地讀課文,反復地讀課文,勾詞句、作批註,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師卻做不到,或者乾脆不這樣做。語文課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育別人,必須首先打動自己。要教育學生對語文有獨特的感悟,我們自己就必須先有獨特的感悟。自己若沒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動別人。
(3)備學生。備學生即要摸清學生底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新知識將從這里產生,要恰當選擇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起草切實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學生融為一體,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知道同樣的教材也許會因為學生地域差異、環境差異、性格差異等而影響學生的接受效果。我在教學《竊讀記》這一課時,由於作者生活的年代不同,如今的新華書店都是開放的,想讀書不想買書只要進書店,想看什麼書都行,而作者林海音卻沒有現代孩子這樣優越的條件,所以,渴望讀書的她只能選擇偷偷的讀,如今的孩子是體會不到她讀書的辛勞的,為了幫助他們了解課文內容,感受「竊讀」的滋味。我在備課時就以文本為主,本文以「竊」字為主線,找出文中能體現她為了讀書所吃的苦的語句和詞語來幫助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如:第一自然段的幾個動詞「轉過」、「看見」、「聞見」、「聽見」、「急匆匆」、「飢腸轆轆」、「腿真酸」, 有時,一本書要到好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我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讓學生從這些詞和句子中來體會到「我」為了竊讀是如何忙碌以及心理和外界承受著哪些恐懼,以次來拉近學生和作者的距離,達到情感共鳴。(4)備過程。備過程就是設計教學過程,它是在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的基礎上對一節語文課的程序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布魯納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第二個是轉換,使所得的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適合新任務;第三個是評價,即檢核與估計知識的正確性。三個過程,它們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具體步驟我是這樣安排的:①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兒歌、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②教法。孔子早有訓語:為師者要「因材施教」。我們教師都知道「教無定法」,教育學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要照搬模式,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要靈活,能誘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這主要講究一個「活」字。我在教學《鯨》這一課時遇到這樣一個問題,課後,我讓學生寫《鯨的自述》一個學習較差的學生在文中提出,「老師,我怎麼沒看到鯨的奶(方言)」,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感到欣慰,該孩子不僅明白了鯨是哺乳動物,還聯想到既然鯨是吃奶長大的,那鯨的奶究竟在哪兒呢?問題的生成,就意味著學生已和文本融為一體了。③板書。板書是簡便、有效、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極有效地輔助教學。板書設計沒有定法卻有規可循,即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布局合理,便於總結,緊密結合教材。板書應著重體現一個「精」字。④練習。練習要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明確訓練重點。設計要適宜合理,練習量要適中,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5)備教案。教案是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閱讀探究的方案,它的設計直接關系課堂教學的質量。在這個環節,我認為教師應該在前面四個環節的基礎上,安排好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之間的先後順序,理清教學思路,重視結構安排,優化教學過程。教案在明確了「教學目標」以後,應以「教學的內容和步驟」為主。我們提倡教學要有個性,寫教案同樣應有教師的個性,有見解、實在、實用。在寫教案的時候我們可以借鑒和吸收別人的教案。俗話不是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嗎?一份優秀教案,是教師智慧心血的結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之處。但我們應注意的是,借鑒不是生搬硬套,重在借鑒教學方法的設計,否則會適得其反。
總之,教師在備課上所花的工夫多少將直接影響授課質量,同時也影響到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每一堂成功的課,都凝結著教師的心血,正是「幾番心血一堂課」,「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F. 如何備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有人說「數學教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雖然這話不是特別貼切,但也能道出語文學科的浩瀚與沉雜。《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試驗稿)》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是新課程對教師備課的要求,如何將「教材教活」、「活用教材」、「用教材教」,都需要教師靜下心來,研讀教材,備出有效的課來。一、正確把握課標與教材是備課的基本 教材是新課程的重要載體,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它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預設的基本線索。沒有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沒有對文本的正確把握,我們的教學就會偏離方向,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也就會不知所雲,喪失學習興趣。所以,我們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鑽研教材上,正確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做到真正吃透教材,進而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審視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一是把握課程標准。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准,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只有理解課程標準的實質,才能與時俱進、居高臨下的鑽研教材、確定目標、探索創新、指導教學。我們要從整體上認識教材,並用聯系的觀點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懂教材,通過反復閱讀教材並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全冊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主要特點,結構體例,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邏輯結構和編排意圖,了解全冊教材的所有知識點在各單元的分布情況,確定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把握教材內容。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教師拿到教材後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對話。教師只有研究教材體系,明確教學任務,弄清教材的基本結構、指導思想、知識技能、編寫意圖、內涵外延和深度廣度,才能最終明確教學目的與要求。才能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創造性地開展好課堂教學。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 三是把握重點、難點。教材內同類知識中分量較大,處於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內容就是教學重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難的內容、技巧就被確定為教學難點。教學重點在知識結構中起紐帶作用,是教學內容的知識核心。教學重點因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全局性和規律性強而在教材知識總量中占較大比重。教學難點除少數處於教學重點之外外,大多數則包含於教學重點之中,在教材總知識量中比重較小。它的特點是有局限性、差異性和局部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鑽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小學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其規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後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二、了解學生,找准學生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成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堂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學生群體不是一個模型,他們有自己自身的特點——基礎,習慣,方法,心態等等,無一不是教師要關注的要點,那麼這里就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過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須重視設計每個學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須讓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二是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要求,主要表現為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勤於思考、善於探索、長於合作、追求真理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只有找到了學生需要和社會需要的結合點,找到了學生學習的基點,找到了學生學習動因,教學才可能成功。 學法指導在備課時就要充分考慮好,每節課的學習都要讓學生學會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師將作怎樣的指導,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我們在這方面下些功夫,學生就能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習的效率就體現出來了。四、精心梳理過程,是達到高效課堂的關鍵精心梳理過程,它是在研讀課標、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一節語文課的程序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布魯納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是新知識的獲得;第二個是轉換,使所得的知識整理成另一種形式以適合新任務;第三個是評價,即檢核與估計知識的正確性。三個過程,它們都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能主動地去學習課文知識。根據這個原則,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知識、接受知識的特點。各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應有序,合乎邏輯,合乎學生的實際。具體步驟我是這樣安排的:(1)導入要引人入勝。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從一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這一節課的上好做下一個良好的鋪墊,並且會給這節課增色不少。那怎樣才算一個好的導入呢?一首兒歌、一張圖片、一段樂曲、一條謎語,乃至教師刻意安排的一個動作,只要教師善於把握教學時機,隨機應變,就能恰到好處地發揮作用。為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慾望與激性。(2)教法應深入淺出。孔子早有訓語:為師者要「因材施教」。我們教師都知道「教無定法」,教育學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要照搬模式,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下面列舉幾個有效教學的片段:片段一 創設情景。一位老師在執教《完畢歸趙》一文時,他就創設了一個情景,讓學生表演藺相如為了和氏璧與秦王周旋的情節。他提醒學生表演前要盯清和氏璧在誰的手上。只見一個學生扮藺相如,手捧和氏璧(道具——一本書),小心翼翼地交與另一個學生扮演的秦王。秦王半個字也不提拿十五座城交換的事,只顧和大臣觀賞議論和氏璧去了。怎麼辦?要吧,要不回來,搶吧,秦國當時最為強大,況且這是在秦國的大堂之上。於是藺相如計上心來,就對秦王說:「這塊璧有點瑕疵我指給你看。」於是和氏璧又回到藺相如的手中,他就舉起和氏璧對秦王說「您如果不拿城池交換,我今天就和玉一塊兒撞死在這柱子上。」只見扮演秦王的學生連聲說:「藺愛卿、藺愛卿、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千萬別摔壞了寶貝,我拿城池給您就是了。」這回改該把和氏璧給秦王了吧。誰都知道秦王根本沒有誠意,只想強占豪奪。於是藺相如借故要秦王准備一個接交意識,以顯示兩國的誠意。秦王無話可說。之後,藺相如叫手下連夜抄小路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藺相如的連環計就清清楚楚了:先以騙治騙,再借慶典拖延時間,最後開溜。通過學生的表演,藺相如這樣一個智慧的形象是如此地鮮明、高大。在教學中情景表演的方法更通俗易懂,活潑有趣。提高了教學效率。片段二 填補空白一篇篇文章,作者總會有意無意地留下一下意猶未盡的地方,一些形式上的、思維上的空白,引發讀者去多元解讀。而這些地方,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的地方。一位教師在執教《麻雀》一文時,不僅僅抓住了老麻雀的動作、神態,並通過填補空白豐富了麻雀的語言。當老麻雀從絕望的尖叫到聲音嘶啞,從扎煞起全身的羽毛到身體發抖去保護幼兒時,教師就啟發學生想像「從這尖叫到嘶啞的聲音中,你彷彿聽到它在說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彷彿聽到它在對獵狗說:「把我惹毛了,我就跟你拼了!」有的說:「要吃你就先吃掉我吧,別吃我的孩子。」有的說:「你要吃我的孩子,我就啄瞎你的雙眼。」從學生真切的語言中,老麻雀的聲音如此豐富與高亢,如此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老麻雀明知斗不過龐大的獵狗,卻要殊死一斗,明知送死,卻要落在孩子面前先死。這種愛如此閃耀,亘古不變,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教師這種填補空白的設計,既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又升化了主題,深深地陶冶了學生情感。片段三 反復見面我在教二年級語文時,發現每天學生的識字量特別大,平均每天最低要認8個字,學生學著學著就沒興趣了,教師也越教越累。而且前學後忘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隨著識字量的增加,許多同音字、形近字攪成了一鍋粥。怎麼辦?於是,我把前一天認的字做成卡片,第二天早自習時找幾分鍾讀,早晨上課時利用幾分鍾復習,中午時抽空再認,一天見了三次面,總有些印象。一個單元學完後,把幾篇課文的字合起來再來認。一個月後兩個單元在總起來讀,這樣反復見面,多次在腦海中碰撞,就認得更多、更准。有些教學方法看似簡單,重在堅持,效果才好。片段四 鋪橋搭石一篇課例,總有重點、難點所在。教師理解了,學生未必會明白,教師體會到了,學生未必也會感悟到。那麼如何將這些環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傳授給學生,教師就要藉助恰當的方法、手段。一位教師在講《草原》一課時,巧借例子,就起到了鋪橋搭石的效果。當作者老舍初次見到草原時,「既想高歌,又想低吟一首小詩,既想極目遠眺,又想近觀。」作者的心情高興之極,連看到的「大牛與駿馬也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在這里,如何將文中這種「由景生情,移情於景」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呢?教師就舉例:「當珍珍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泰迪熊時,高興地跳起來,她覺得連飛到耳邊的蒼蠅也吹著小喇叭在歡唱;當珍珍把心愛的筆袋弄丟了,低著頭傷心時,蒼蠅在耳邊飛,她覺得連蒼蠅也在嘲笑。」那麼,因為作者第一次到草原看到這么明麗、清新的景色,心裡當然無比高興,所以他覺得牛馬跟他一樣高興。學生經老師這么一點撥,馬上也就懂了。正所謂:「霪雨菲菲,滿目蕭然」時,「感極而悲者矣」;「風和日麗,把酒臨風」時,「其喜洋洋者矣。」(3)板書要簡明、直觀。板書設計沒有定法卻有規可循,即條理分明,重點突出,內容簡明,布局合理,便於總結,緊密結合教材。板書應著重體現一個「精」字。(4)練習要適宜適量。練習要強調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明確訓練重點。設計要適宜合理,練習量要適中,能夠促進思考、拓展思維,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備課時要從備課花哨走向備課有效,從備課於形走向備課於心,從手中有案走向心中有案,從心中有案走向心中有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在書寫教案時,我認為重點要寫教學過程。要詳寫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對學生的預設;板書的設計。這樣的教案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知識的生成,培養了學生的能力,課前的預設是對學生個方面的了解,也能讓教師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達到高效作用。

G.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備課是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如何備課,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篇1

一、備課備什麼?

備課就是老師在上課前對整個的一堂課所做的精心准備和進度安排。它一般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教案等四個方面的步驟和內容。

二、如何備課?

備課分學期前備課和課前備課兩種形式。

(一)學期前備課,必須全面研究本學期的教學內容。其中,包括新的課程標准及教學參考教師用書,明確本學期總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以及單元備課在整冊書中的分量和作用,把握備課的關鍵、重點、難點,了解所任班級的學生情況,列出學期的教學進度規劃。內容一般包括學生的簡略分析,本學期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措施,以及教學內容和時間的具體安排。

(二)課前備課。是教師對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的准備;擬出一篇課文的、一個課時的授課計劃,寫出教案。課前准備可分為幾個步驟進行: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其核心。

2、研究教學目的、重點、難點。

在對教材進行精讀分析、掌握課文內容、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後,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現實情況和學生實際,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確定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

3、撰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在講課前准備的具體教學的實施方案,是謀章構篇的實施意見。一篇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幾個內容:

(1)課題。

(2)教學目的。要分別寫出思想政治教育和語文知識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

(3)教學重點和難點。對教學中學生不能理解的和關鍵部分在備課中做到心中有數。

(4)教學時間。註明學習這篇課文所需的課時才能順利完成。

(5)教學步驟和內容。這是教案的主要的、具體的部分。

三、備課中的注意事項

(一)教學步驟。按上課首先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的主要內容、方法等寫出來。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第一課大體是:准備談話、講解題意、教師范讀、字詞教學、試讀課文、課後討論;分析課一般的教學步驟、檢查預習、分段講讀課文、鞏固復習、安排作業,最後一課時還包括總結全文。

(二)將德育教育設計到語文教學情境中來。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教育。因為語文教材中字字句句皆是作者心血的結晶,皆滲透著作者的情感。

1、注重思想教育。青少年時期正處於一個人之中變化發展的,影響極為深遠的特殊階段,生理上正發生著急劇的變化、身體外形的劇變,內部機能等,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對學生注重思想教育刻不容緩,作為語文教師的精心備課中,既不能像備政治課那樣,說些條條款款,直接了當給他們講道理,明確告訴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又不能脫離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將德育滲透在教學情境中,一點一滴的去塑造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成長。

2、要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教師在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既要言傳,又要身教。教師歷來為世人敬仰,原因在於有博大的胸懷,奉獻的精神,如母親一樣的溫柔,如父親那樣的威嚴,學生在校學習,他的思想的形成,品格的鑄造,有許多成分來自教師言傳身教。

3、「一碗水」與「一桶水」的問題。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乃至有一條源遠流長、永不幹涸的溪流。教師在備課中才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需要用到知識就是順手拈來、游刃有餘,為此,隨著社會進步教師應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忠誠於教育事業。

教案的設計與寫法,沒有固定的樣式。誠然!備課總的來講要效果顯著,語言精練,方便教學,掌握教材多想方案;只有在備課前做好充分的各項准備、有明確的思路,才能備出師生互動效應好、層次結構清晰的優質課。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篇2

如果可能,我是很願意當學生的。特別是在學校那麼優美的校園,又有孜孜不倦為上一節好課而努力的老師們。那確是一種幸福。要備好一節課必須有特別重要的思想:

一、貫徹「新課標」的精神

1、樹立正確學生觀

2、明確教師角色定位

3、密切與生活的聯系

4、改善學習方式,自主探索,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範文網

一節好的課是適合學生的學習的。

二、關注新教材的要點

1、教師理念得到更新

2、選取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又讓學生感興趣

3、改變內容呈現方式,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4、重視培養數感並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5、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

6、注重體現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7、尾形練習設計新穎,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三、備課是老師上好課的關鍵

1、一輩子與十五分鍾

2、關注「為何而學,學習什麼,怎麼學,學得怎樣」

3、課後作業有針對性,層次性,綜合性。

最有體會的一點:備一節課是一輩子的准備與十五分鍾的事,讓人真的感覺到教育者應該做個有心人。

最有實效的討論:繼續教育學習後,安排了一個小學的一個課題「一億有多大」的教學討論。

雖然只有十幾分鍾的准備,但有些討論充分體現了老師們的高度。有人從細微處著手,結合思想品德教育,環保教育。有人認為從課本體現的最主要是一種類推的思想,要重視這種思想方法的滲透,更有人認為這節課是讓數學實際化一點,因為其實1億並不能感知,我們只能通過1億張紙或1億滴水或1億粒米來感知。

學習是很有用的,學習讓人成長!

小學語文如何備課 篇3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

(一)教材中心的提煉技巧

備課前,應該先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頭萬緒。蜻蜓點水的結果只能是淺輒止。下面介紹幾種提煉中心的主要方法:

1.題目分析法

一篇文章的題目常能反映該篇文章的重點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題目的含義(當然要結合課文內容),尤其是抓住「題眼」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教學重點就自然突出來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記敘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輪車工人主動送「我」去醫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詞來分析:「背影」為什麼「高大」?它「高大」在什麼地方?教學重點就突出來了。

2.篇中揭示法

有些教材一開始就揭示出該篇的中心,有的則在中間用中心語句來提煉教材的中心,有的則篇末點題,抓住這些詞語就能夠提煉文章的中心。

3.歸納總結法

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層次,根據各部分或層次的主要內容,進而分析他們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二)備課「六忌」

1.忌簡單照搬

2.忌千頭萬緒

3.忌閉門造車 教師備課時,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能力等全然不顧,勢必降低教學效果。

4.忌瑣碎設問 有的教師一問到底,不管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在不該設問處濫問,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

5.忌盲無目的 教學目的不明確,備課時毫無目的,課堂上隨意發揮,學生只會茫茫然,所得甚微。

6.忌程式定勢 根據小學生好奇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教師備課時,必須因文而異,教法富於變化,努力尋求新穎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單調乏味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三)備課的「模擬講授」環節

模擬講授或訓練,作為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教案完成了,是紙上的東 西。紙上談兵不一定能取得實戰效果。要進行兩個飛躍,一個是把紙上的東西變成腦子里的東西,成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變成形象,融化在腦海里,形成意識。第二個飛躍是把意識變為行動,也就是能夠按教案的設想進行實際操作。有的教師,寫完教案,要看幾遍,邊看邊想在課堂上如何動作,甚至對著鏡子演示一番,像演員排練節目一樣,如發現紕漏,及時修改補充教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寫了教案就擱置一邊,到了課堂上在臨場發揮,就有點草率了。導入設計的基本原則

導入新課和設計導語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的導入,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導語。不要使導語游離於教學內容之外。

第二,根據授課的內容設計導語。

備課時可以從教學內容中抽出有概括意義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將其與學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聯系在一起,設計出獨出心裁的導語。由於每節教材內容有其豐富而廣闊的外延,涉及許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識和事物,課堂的起始設計,也可以從他們的關聯中尋找線索。

第三,導入要言簡意賅或短小精悍。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使人有喧賓奪主之感。

第四,導入的形式要豐富多彩。

任何一種形式的,一定要靈活運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產生呆板之感,導入導語也不例外。

導入技巧的運用

提問議疑導入。緊扣課文設計一兩個問題,最好能總領全文,或從側面入手,對理解課文起關鍵性的作用。例如:《司馬光》一課,一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時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時候,他不小心掉進了一個盛水的缸里,你有什麼辦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來?今天要講的課文中的司馬光,就想出了一個非常好的辦法。

敘述故事導入。小學生愛聽故事,通過講故事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課,老師就可通過講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萬只箭的故事導入新課,學生興趣一定會很濃。

歌謠導入。歌謠,特別是兒歌,在兒童教育方面的作用歷來備受重視。課堂教學中也引進一些兒歌,並加以引導,可發展兒童的想像力,是符合「寓教於樂」的教育原理。

謎語導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讓學生猜一個謎: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有謎語導入對「眼睛」的學習,過渡自然,學生興趣濃厚。

游戲導入。小學低、中年級宜採用這種方法。

圖畫導入。通過圖象導入新課,可以增強教學效果。如教《鵝》這首故事時,教師一筆畫出了曲頸高歌的白鵝。無疑此時被畫震驚了的孩子,情緒是異常振奮,精神會格外專注,思維也會空前活躍,各種理解想像乃至靈感都會奔涌而至。

音樂導入。多用於音樂渲染氣氛的課文和直接是音樂歌詞的課文。如《鳥的天堂》,教師可先放《百鳥朝鳳》等民樂。如上作文課,作文題為《我所喜歡的一隻歌》,教師可在學生動筆之前先放幾只優美動聽的歌曲,並加以適當的點評。點評要生動。

導入新課的藝術和方法還有很多,如笑話導入法、成語導入法、表揚導入法、觀察導入法、詩詞導入法、珍聞導入法等等。切記生搬硬套,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無論運用哪種導入方法一定要緊扣教學中心。

H. 智慧教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充分應用智慧教室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對智慧教室系統中所包含的海量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有助於提升課堂教學形式的趣味性,給學生帶來歡樂的學習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需求,隨時隨地利用智慧教室平台鞏固語文知識,因此這一先進教學模式充分應用的過程中,對於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智慧教室實現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教學導入

課堂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可以實現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強化教學效果的目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用智慧教室,有助於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特點,引入趣味性資源,實現高效的課堂導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網路平台這一媒介進行充分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將智慧教室的功能全面發揮出來,通過搜索海量的教學資源,合理進行教學課件的設計與製作,同時,為實現資源對接的目標,還可以對雲盤進行利用,可以保障小學語文教師對相關教學備課課件進行搜索和引用,還能夠對課件主要內容以及課堂導入環節的流程進行觀看,在這一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有針對性不斷對自身的教學課件進行完善。

閱讀全文

與智動教室如何備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