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如何引發學生思考

語文課堂如何引發學生思考

發布時間:2023-01-05 09:46:49

『壹』 論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摘 要: 提問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無論教師提問的角度多麼准確,提問的設計多麼有啟發性,提問的形式多麼巧妙多樣,提問的語言表述都必須准確清晰,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本文認為要從問題設置的目的性和層次性、問題設置的技巧性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方面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
課堂上適時適度且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能促進知識內化為語文素質能力,這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此,語文教師應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有自己特色、適合學生口味的提問藝術風格,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古人雲:「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高效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思考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是高效學習的助跑器。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開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是我們培養學生的重要目標。
一、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新課程改革規定語文教學目標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然而,目前語文課程教學部分的目標設計表現出兩極化傾向。在學校教育實施中,教師及教學設計者對教與學的目標進行設計時傾向於認知領域。他們更加關注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用可預測、可操作、可控制的行為目標代替「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字、詞、句的積累與語法的學習絕對是教學的核心,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科學性、工具性的理性思維。這種語文教學設計觀是片面的。《教育目標:幫助或阻礙》指出:「行為目標沒有考慮一些重要的教育目標,這些重要的教育目標可以用文字敘述,但不能用行為的或操作的目標來敘述。」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問題難易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消除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和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口子」開得小一些,思維方向要比較明確。而在難度方面,應考慮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學生跳一跳能解決的問題。如果實在需要提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考慮分步進行,考慮設計幾個解題的抓手。同時,找個學生帶好頭。舉手也需要互相帶動,老師可以找幾個代表主動舉手,鼓勵別的學生模仿,但選代表時不能只選成績好的學生,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應該選,從而真正起到作用。另外,老師講課風格的不斷變化更新也會調動學生舉手的積極性。
三、問題設置要有一定的藝術性
提問要講究策略,注意對學生啟發誘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切忌單刀直入,或是自問自答,可以採用啟發性提問,這樣能指明正確的思維和方向,使學生找到問題的本質,或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系,從而理解、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古文時,我利用古漢語中的同義詞啟發學生總結古文中的實詞和虛詞用法,結果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它們的規律就被學生總結出來。另外,可採用先提問後叫人的方式,留一些時間給學生思考,有時叫舉手的學生,有時叫未舉手的學生,鼓勵與督促相結合。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可見課堂提問與教學的關系是如此密切。設計良好的提問,能開拓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優化教學效果,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在銀川聽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上的《荷花》一課,整堂課以「美」為主線,設計三個部分:在呈象感形中發現美、在品詞悟情中感悟美、在移情入境中意會美。課堂設計應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表象的美到意會的韻,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發現、感悟、意會美,用自己的情感和語言創造美。整節課一氣呵成,重點突出,在看似簡潔的教學環節中包含豐富的內容。
四、問題設置要盡量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在實際教學中,有時只有少數學生在積極思考,很多學生都在被動地接受知識,我們常常感到很無奈。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提問,只重視導入環節,創設情境,很少讓孩子質疑,即使讓學生質疑了,也是讓學生步入自己設計的教學軌道,學生的質疑被老師的問題覆蓋,孩子的提問沒有實效。因此教師應相信學生的能力,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反饋,並對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學生每當看到自己的同伴因提出問題而受到老師的表揚時,自然也不甘落後,會努力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見解。只要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會逐步增強,提問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其實,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給予及時恰當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教學氣氛。評價的主體可以是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的結合使用,要以表揚為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老師應該注重多鼓勵、不批評,技巧性地指出學生答題中出現的問題,努力做到既指出問題所在,又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貳』 如何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何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除了要突出語言基本訓練外,最主要應把語文的語言訓練與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在一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掌握和運用知識之目的。對此,葉聖陶先生在致范守綱的信中強調指出:「再溯到根源,語言與思維分拆不開,語言要說得正確有條理,其實要頭腦想得正確有條理。因此,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同時並舉。那麼,在語文課堂中,如何「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同時並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呢?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一、拓寬學生知識范圍,豐富學生思維源泉。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從一定意義上說,知識也是進行思維的依據和源泉。思維活動是在一定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試想一個知識貧乏、視野狹小的人,他的感知對象也必然少,那麼怎能建立起豐富的形象思維呢?那他就根本談不上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了。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應積極引導學生像蜜蜂釀蜜一樣,行千萬里路,采億萬朵花,廣泛地博採、提煉,獲取有規律的知識,建立起知識庫,並以這些知識庫為憑借,開發智慧的寶庫,豐富學生思維的源泉。
二、抓住課堂中「教」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學會怎樣思維。
從教育理論觀來說,語文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師的「教」主要是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動腦筋,給學生以「點石成金」的「手指頭」。而學生的「學」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通過自己的思考、比較、研究,主動參加「知識生產」,經過消化、吸收,把知識轉為能力,從而促進自身的思維向前發展。
這樣,教師在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學會思考,養成良好的多思善想的習慣,具有強烈的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其次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進行思維,從正向、平面到異向、立體,從形象到抽象地進行思維。如指導學生閱讀一篇課文可採用「五步法」進行自讀,即一問「寫什麼」,二問「怎樣寫」,三問「為了什麼」,四問「有何特點」,五問「有何感想」。這樣層層遞進閱讀,使學生不僅從文章內容、結構、思想等方面把握了文章,而且推動了學生的思維由感性認識(形象思維)向理性認識(抽象思維)發展,更重要的是在閱讀訓練中,自己學會了怎樣思維。

『叄』 課堂教學中怎樣引發學生思維

一、興趣調動法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濃厚的興趣是思維興奮的最佳催化劑。心理學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材料不感興趣,則思維就會處於抑制狀態;反之,思維就會處於興奮狀態。據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首先設法激活學生的興趣,然後用這個激活了的興趣去啟動學生的思維。

二、情感渲染法

如果說,興趣是學習的先導,那麼,情感則是學習的動力。語文學科從學科屬性講,屬人文學科的范疇,其自身擁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性。因此,同其他學科相比,用「情」啟「思」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的條件。教學中,教師如能運用得當,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

三、信心鼓勵法

信心是一個人學習取得成功的堅強柱石。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一個人,只要他堅信自己能學好,並且充滿必勝的信心,那麼,他的思維就會高度活躍。這時,不論學習什麼材料,均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三、信心鼓勵法

信心是一個人學習取得成功的堅強柱石。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一個人,只要他堅信自己能學好,並且充滿必勝的信心,那麼,他的思維就會高度活躍。這時,不論學習什麼材料,均會取得驚人的效果。

五、慾望激勵法

慾望是比興趣更為強烈的一種學習動機。上課開始,教師若能採用有效的方法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即將學習的知識,變成學生的一種內在渴求,那麼,學生的思維便會十二分的興奮。

六、知識啟動法

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同化」理論,引導學生以舊知求新知,對啟動學生的思維,也很有效。在課堂教學中,這種方法運用的十分普遍,且形式也十分多樣。

七、問題啟動法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開頭,教師如能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找答案,則學生的思維會很快進入活躍的狀態。這就是問題啟動法。

『肆』 語文課堂教學如何激發學生思維

1.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態度和習慣。良好的思維習慣、態度是提高思維品質的前提,所以必須在教學中及時發現並幫助學生排除不利於積極思維的一些心理障礙。如,習慣於教師講,不愛發言,形成惰性心理;有了問題完全依賴教師、同學和參考書,張口就問,翻開書就抄答案,依賴心理嚴重;人雲亦雲,有從眾心理;自卑膽小,怕人笑話,有畏難心理;機械記憶,學而不思,守舊心理;「熱鬧是他們的」,沒興趣,心理封閉。這些心理障礙,都直接導致了學生不願思考,不愛思考。「學而不思則罔」,關注並糾正不良的思維態度,有助於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存在於學生大腦中的思維,對於教師來說,是看不見、摸不著、沒法掌控的,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訓練它,就需要找到一個載體,一條「傳輸帶」。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它同思維有密切的聯系,是思維的載體、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課堂思維的訓練,往往要通過語言「對話」的形式來完成。依據思維規律,有目的地反復訓練,不斷矯正學生不良的思維習慣,使思維主體逐漸形成主動探究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對話」型課堂教學就是以思維為主線,以對話為思維載體的閱讀教學新課型,充分體現了「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這一教學策略。
這里的「對話」是多方位的,正如《課程標准》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這個過程,使之「和諧高效」,真正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呢?首要的一點在於精選、優化對話方法,這樣才能保證「思維對話」的扎實有效。
1.自主閱讀法。《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與文本對話的第一步就是要把閱讀文本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自主閱讀,在讀中去感受情、領悟意、把握文本思想。「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充分的閱讀才能為思維品質的發展提供足夠的沃土。
2問題閱讀法。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能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是思維敏捷和靈活的結果。恰當的問題可以激發興趣,訓練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教師可以採用以下方式來引導學生:(1)連環發問。連環發問如擊鼓傳花,目的就是通過激勵,促使學生全員緊張、興奮起來,激勵思維活躍,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2)精當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提綱挈領的問題可以把教學的重點難點帶動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設計問題時,要准確分析學生的思維現狀,找准問題的切入點,設計難易適度、有自由度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有路可循,能較快開展邏輯性思維活動,並促使思維向縱深發展。

『伍』 語文課堂如何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文本的美感,洋溢著文字魅力,時而嚴謹,時而歡快的課堂。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要講究一些策略。

課堂時間寶貴,不是提問多就是好課堂,問題是為了引為了導,為了拋磚引玉而存在。


教師的職業看似枯燥實則充滿挑戰性,因為每一天都是未知的。而真正要把這些方式的提問用在課堂上也非易事呀!加油哦!

『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引發學生思考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
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
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
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
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
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
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柒』 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捌』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主要在兩個方面下工夫:一是多給學生自主表現的時間和空間;二是要創設民主學習的氛圍。而要達到這兩個要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意願和選擇,又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課堂上允許學生插話插嘴,質疑問難,並有意識地鼓勵學生敢於猜測、敢於求異、敢於創新。教師用激勵性的評價幫助學生相信自我、充分自信,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逐步得到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會迸發、閃爍。

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階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怎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階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 *** ,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
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
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
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2、向權威發問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裝置,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
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
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資訊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
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專案,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開啟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如何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創新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英語學科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尤為重要。打破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不再是為了應試而針對性地傳遞知識,不再是千篇一律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模板形式,不再是「填鴨式」和無啟發式的教學,而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創新思維能力。作為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結合英語新教材的特點以及初中學生的年齡、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將創新教育貫穿於初中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策略,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利用生活資源,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應該結合教材的具體內容,利用生活資源,適當擴充套件教學內容,從而達到啟用學生思維的目的。例如,筆者在字母教學中,就逐步擴充套件到學生在現實生活經常可以看見的一些耳熟能詳的縮寫詞(CCTV、DIY、KFC、PRC、GPS、PC、KTV、WTO、WC等等),這樣不僅可以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練習字母的發音,而且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思維創新打下良好的鋪墊。另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還利用英語俚語、英語諺語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推進學生的思維創新活動。
二、 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學習英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在課堂中,教師可從詞彙、語篇、語法等方面來引導學生們進行發散思維。在初中單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以多種方式記憶,如聯想記憶、音標發音記憶等。在語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設計一些能喚起學生共鳴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集思廣益,讓學生發散思維,多方面思考問題,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
三、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理念認為,好學生對老師的話要言聽計從,學習成績好則是老師喜歡的型別,而與那些好學生 相反的學生,教師們則不會喜歡。若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生雖然會給老師帶來不好的印象,但是他們的舉止是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徵的。因此,在教師教課的過程中要更新教育的理念。其次,要放大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樣可以鼓勵他們對新鮮事物和知識進行充分的想像。只要更新教學理念就可以正確地引導同學們的思維,從而給學生們更多的創造思維的空間。
四、 以合作學習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思維往往既要發散又要集中,然後再發散、再聚合,經過多次迴圈往復,才能提出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案。「水本無華,相盪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這種能讓創新思維的「火花」自由綻放、交相輝映的大秀場。「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觀點沖突會引發討論和爭論,可以促使新問題和新觀點的產生,引導學生超越給出的資訊進行思考,這為學生發展創新思維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觀點與觀點的碰撞往往會引發新的資訊產生、新的知識形成,這對於拓展學生的創新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大有幫助。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不能操之過急,應由淺入深,逐步設計合作學習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指導、傾聽,不能匆忙下結論,要等待學生的觀點自然生成。

設法激發學生的想像和思維 想像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是創造的基矗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離不開想像。我們可以用圖形、表格、模型、語言描述、提問等,去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所以,開展創造性思維訓練,首先需要營造一種有利於激發學生創新精神

中學英語課很難有創新思維
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
主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滿意,請點選採納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首先,物理本來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只是點本身就很專業,所以如果一板一眼的按課本教學,確實很枯燥。
但是,物理又是一門很實用的生活科學,物理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案例,老師可以將要講授的知識跟生活聯絡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形象,而且可以啟發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擴散聯想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自然而然就訓練出來了

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 保證時間,營造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2. 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 開發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4. 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5. 運用反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保證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另外,教師還要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通過引發、組織、示範、釋疑、激勵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拓展空間。 二、用求異思維和求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新穎性、獨特性、多樣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位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課時提示如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如果三天之內江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結果會怎樣呢?草船靠近操軍水寨時,如果操軍出來返攻,又會怎樣呢?如果魯肅事前把諸葛亮的妙計告訴了周瑜又會怎樣呢?教師這樣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 求異固然是創新,但是求同也是創新。求同思維是指採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圍的思維形式。科學家模仿蝙蝠夜間飛行探路,發明了雷達,你能說這不是創新嗎?有位教師在教《十六年前的回憶》這一課時,指導學生討論: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麼聯絡?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麼?你還讀過哪些像這樣開頭、結尾的文章?教師如此精心鋪設求同路徑,引導學生有方向、有范圍地去思考,有效地落實了創新思維的培養。 三、開發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力開始的。」想像與創造性思維有著密切聯絡,它是人類創造勞動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創造需要想像,而想像是創造的前提。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創設時機,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例如,可以指導學生續編故事;可以結合課文中的插圖,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由想像,培養他們的想像力。有位老師在課堂上指著自己問學生:「我是誰?」學生立刻搶著回答說「是老師」,「是男人」,「是爸爸」,「是爺爺的孩子」,「是爸爸的朋友」,「是媽媽的同事」……學生思維一經開啟,想像力極其豐富。可見,讓學生多進行想像力的訓練,能促進他們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四、打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先對不同問題提供同一思路來解決,之後提出個別條件的變化,要求用新的思路解決,以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勢,使思維靈活而富有創造性。教師在指導學生思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找出學生在解決某一具體問題上的思維定勢;二是善於借鑒表面上與本問題無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和資訊,可變角度去思考問題。如一位老師在教《詹天佑》這一課時,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討論:鐵路要經過很多高山,不得不開鑿隧道,其中數居庸關和八達嶺兩個隧道的工程最艱鉅,詹天佑分別採用了什麼方法來解決?鐵路經過青龍橋附近,坡度特別大,火車怎麼才能爬上這樣的陡坡呢?能用「開鑿隧道」的方法解決嗎?詹天佑又想出了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難題呢?通過以上問題,打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勢(開鑿隧道),用新的思路解決問題(設計「人」字形線路)。教師這樣精心設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五、運用反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即拋開教材提供的條件和思路導向,進行反方向思維,培養學生在特殊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反向思維有逆向性、批判性、新奇性三個特點。運用反向思維的關鍵,一要明白原有的思路導向;二要掌握反向思維的特點,找准思考路徑。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創新教育。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創新思維去聽、說、讀、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到有趣有力。

『玖』 初中語文怎麼引導學生思考

創設氛圍,啟發思考 教學中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置於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氣氛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教師還應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實實在在地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甚至批評。正確看待學生的答錯、寫錯情況,對待學生要多寬容、鼓勵和引導,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激勵過程。 提出疑惑,誘發思考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即使不合適,只能正面的引導,而不能徹底否定,更不能挖苦、諷刺。因為能提出問題,最起碼說他們動腦筋思考了,思考總比不思考好。一節課的知識,能讓學生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獲取,那才是成功的課。因為他們既體驗了知識獲取過程,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是最牢固的。 如果學生們有越來越多的疑問,那麼我們就會看到學生的進步。當今世界,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僅有在學校老師教給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他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課堂上,我們老師應該力求講少、講精,而不是要講多、講透。一節課的知識講完了,一堂課結束了,如果學生們的思考沒有結束,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 操作探索,引發思考 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了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前台,並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方法。操作中出現的種種現象自然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同時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思考,學生不但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放手發現,促進思考 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首先要捨得「浪費時間」,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絕不能急於求成。作為一種評價機制,如果只拿成績來作為唯一的杠桿,那麼在實踐中我們難免又要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追求學生的分數了,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將變成一句空話。 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做到:凡是學生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放手讓學生面對新問題獨立嘗試,可以促使學生自覺聯系舊知識進行問題轉化,並提高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激發興趣,自發思考 知識的編排,一是從生活實例出發引出新知識;二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引申發展。針對這一特點,教師的教學一要准確把握教材特點,做到從生活實際出發,以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實際事例,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以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大膽實踐。這樣,學生的思維能一次次被激活,並逐步走向深入。我認為,現在我們有些老師在課堂上全講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你所講的未必是學生最想聽的,你每天只是一廂情願地去講每一堂課。學生沒有興趣,所以他們就學的很被動,因此也就不會思考,不會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學習知識要勤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這句話正說明了思考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幫助孩子掌握思考的技能,使他們走出單純的知識記憶而善於聯想、敢於判斷、勇於創造,從而學會學習。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如何引發學生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