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語文部編教材的顯著特點
語文部編教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增加了古詩詞的入選比例,同時更加註重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現在的教材難度越來越大。
『貳』 部編版教材特點
綜合性學習次數有所減少,中心更加突出,主要考慮到綜合性學習是新的課型,十多年前沒有的,這種課型有利於培養口語、寫作等綜合能力,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以及口語交際結合起來,但以前的教材幾乎每個單元都有綜合性學習,實施中有些困難,很多學校的綜合性學習基本流於形式。「部編本」語文教材就在減少綜合性學習的課時的同時,把這一課型做得更實在,每次的主題也更加集中,以提升這一課型的教學效果。新教材的口語教學表面上比以往教材要少,實際上是分散了,在綜合性學習中有安排,在閱讀教學中也有所體現,比如有些習題就設計了課堂的討論,也是口語表達的練習。
「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版塊設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綜合性也有所加強。老師們使用教材時,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幾個板塊的劃分主要是方便,大致上有序可循,但教學實踐中還應當根據各自的實際來適當組合,沒有必要劃分的那樣界限分明。
再說說單元的設置,「部編本」語文教材這方面也有些新的想法。大家會發現新教材的小學低年級段分漢語拼音、識字寫字和課文三個板塊。在實際教學中,漢語拼音教學可以相對集中完成,識字寫字教學和課文教學可以有更多的融合。條件較好的學校完全可以多一些融合重組。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有單元設置,初中也是按照單元來組織教學。
「部編本」語文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按照「內容主題」(如「修身正己」「摯愛親情」「人生之舟」等)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樣給予明確的單元主題命名;同時又有另一條線索,即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等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引或習題設計之中。每個單元都有單元導語,對本單元主題略加提示,主要指出本單元的學習要點。
為何要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是因為現有各種版本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主題單元結構,這是前些年實施課改,提倡人文性的結果。但主題單元結構有問題,只照顧到人文性,而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的規律。選文也往往只顧一頭,只考慮所選課文是否適合本單元主題,難於照顧到本單元應當學習哪些知識,訓練哪些能力。語文教學也就失去必要的梯度。這個問題是嚴重的,教學中大家都不滿意。所以「部編本」語文教材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既適當保留人文主題,又不完全是人文主題來組織單元,有的則是文體組織單元,還有就是適當淡化單元的主題,以便把必要的語文教學的要點、重點,按照一定順序落實到各個單元中。老師們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新教材的單元順序來安排教學,但不能拘泥於人文主題,要特別注意語文知識、能力的落實這條線。還要注意把單元中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等幾方面結合起來。
小學的單元設計非常豐富,一般有思考練習題,單元課後還有語文園地(包括:趣味識字、字詞句運用、展示台、日積月累等,有的還有書寫提示)。此外就是「和大人一起讀」,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
『叄』 小學部編教材五大特點
小學部編教材五大特點如下:
1、雙線組元,既發揮育人功能,又照顧到語文能力的培養。
有利於貼近學生生活, 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增強公民意識和責任感,對社會、對他人富有愛心;讓學生親近、關愛自然,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
2、保持選文經典性的同時,下大力氣開發新選文。
本套教材將經典性作為選文的重要標准。選文以經典為主,可以使學生打破時空的界限,與文學、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以便學生在生命與語文學習的起點就占據精神和語文的制高點,為終身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5、綜合性學習更有語文性,更富操作性。
綜合性學習是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相並列的一個項目,是語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個板塊。它體現為一種學習方式,表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讀寫聽說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四大核心理念
1、立德樹人。
2、語文素養。
3、閱讀體系。
4、多方共建。
『肆』 簡析義務教育新《語文》教科書的特點
為使教材更好體現語文教育的規律,體現課程改革的最新成果,編者在很多方面都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做了精心設計,努力按照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建教科書的新體系,創新教科書的設計和編排。
1.雙線組織單元結構,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
2.重視閱讀能力與閱讀興趣的培養,建設「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3.選文注重經典性、多樣化,文質兼美,尤其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
4.多層次構建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便於學生使用。
5.強調學生自主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在語文綜合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
6.合理安排各種語文知識,隨文學習,學以致用。
7.通過多種途徑,特別是利用新技術手段,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
『伍』 初中統編版教材的編寫理念和特點
二、部編版語文課文有哪些變化
1. 課文數量減少
「部編本」語文教材課文數量和原來人教版作比較,總體來說是有所減少的。
初中原來七上和七下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
數量減少,不等於教學總量減少,而是幾個板塊的內容方式在調整,使教學內容更豐富,也更有效。
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分量。大家使用新教材,要理解課文相對減少,但其他幾個教學板塊又有所加強的用意。
2.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古詩文132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占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這次新教材的更換回到「守正」的立場,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而尚未沉澱的「時文」則相對減少。
3. 體裁更加多樣
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4. 更加強調4個標准: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
部編版教材重新回到「守正」的立場,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和適宜教學。大家會發現,很多經典課文這次又回來了,尚未沉澱的「時文」相對少了。
與此同時,這次部編版的編寫,對某些課文同樣也是做了改動的。凡是改動過的,都在註解中說明。對某些原作做少量必要的改動,並非顯示編者「高明」,主要是為了適合教學的需要,另外,對原作某些顯然不規范的詞句(不是指文學性的表達),也會改動。
三、「部編版」語文教材預示著什麼
1. 更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
部編版教材初中的結構是,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是重頭。另外,每學期有三次綜合性學習,兩個名著導讀,還有兩個課外古詩詞誦讀。
2. 更加註重體現語文知識體系和能力點
在此之前,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是比較清楚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點、知識點,也都比較成體系。但在教學中出現的普遍現象,是考什麼,就學什麼、訓練什麼,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實際上已被應試教育的題海戰術和反復操練所綁架。
這套新教材的編寫一開始就注意這個問題,按照「課標」的學段目標要求來細化那些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訓練,落實到各個單元。有些必要的語法修辭知識,則配合課文教學,以補白形式出現。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3. 更加註重激發興趣和拓展閱讀
部編版教材的「名著導讀」一改以前那種介紹作家作品的「賞析體」寫法,改為「一課一得」,以示範讀書方法為主,每次重點學習一種讀書方法。
4. 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
此次部編版教材最大的變化就是文言古詩文等傳統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編版教材均有收錄。
這在側面上反應了傳統知識文化的重要性,新初一、甚至新初三的考生都應該要注意到這樣的一個變化趨勢,加強文言文、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從而形成語感,觸類旁通!
『陸』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特點
選文方面是一個最直觀的變化,先說一說統編版教材在課文數量上的變化。和原來人教版比較課文數量減少了,比如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漢語拼音的課量也減少了,識字課卻增加了;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為29課。三年級下冊,老版教材32課,新版28課。
課文數量減少,是教學內容和方式的調整,使教材所呈現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加重視口語、讀書等方面內容,也更有利於語文素養的提升。新教材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各格外重視。
二是靈活的單元結構體例
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結構是分單元組織教學,若干個板塊的內容穿插安排在各個單元之中。小學低年級分三個板塊:一是課文,二是識字,三是漢語拼音。在目錄里很明顯就能體現出來。到了三年級,沒有識字單元,每冊有一個習作單元,上冊一個閱讀單元,下冊一個綜合性學習單元。
三是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語文知識體系
「部編本」語文教科書如何體現知識體系和能力點?有四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