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科學定位

如何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科學定位

發布時間:2023-01-06 18:04:36

1.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1)如何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科學定位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如何定位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
我們知道,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是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制約因素;它對制定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那麼在小學語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怎樣的合理設計,語文三維目標應遵循什麼原則?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本人試著從以下內容進行論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合理設計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向,它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起始和歸宿;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為了實現一定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而開展的,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因而它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依據和原則及實施,也必須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實際,一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 二、制訂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應遵循以下四條基本原則: 第一, 教學目標設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學目標設定要合理。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定位應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植根於文 本,不拔高、不牽強。 第三,教學目標設定要靈活。一方面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把教學目標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靈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也要隨機調整,甚至讓學生參與到確定教學目標中來,要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和學習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變化,注意教學目標的生成性。 第四,教學目標設定要適當。即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准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 三、在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哪些問題,採取什麼行動策略? 語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的,這是一種新理念的體現。把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列入教學目標並放在突出的地位,這是過去教學大綱從來沒有的。這既可以說是對過去語文教學弊端反思的結果,也可以說是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然而,在深入課堂之後,就明顯感覺到,在具體的新課標新教材實施中,對三維目標的表述卻存在著共同的問題。語文教學目標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語文課程標准》對目標的要求是: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如何針對具體課文按照三維目標來確定和表述教學目標,直接關系著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問題。我們必須看到問題,找准對策。為此,下面從表述的角度,就三維教學目標表述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如何表述三維目標,直接反映出教學設計者的觀念問題、方法問題。從教學實施中,最普遍的問題是下面兩種。 1.表述的傳統化,忽略方法與過程。 先看案例: 《孫權勸學》教學目標: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2)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積累一些重要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 在這里,我們從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只看到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什麼、把握什麼、積累什麼,突出的是知識與能力上的要求,而沒有過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標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內容」, 通過什麼途徑、什麼方法達到這一的目標,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達到「把握」?通過什麼途徑?是通過揣摩語氣,還是分析語言,或者是通過與其他文章的比較?都不清楚。這些最關鍵的東西都未能在教學目標中表述出來。這與傳統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沒有任何區別。這是不符合新課標要求的。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與傳統教學目標表述中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將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機的融入其中。而傳統注重的是知識的掌握, 知識的學習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聯系起來,忽略了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這種教學目標設計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視的是結果,而忽略實現結果的過程,這必然造成教學上的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雜與分割 請看案例: 《秋天》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容。 (2)培養學生詩歌的朗讀能力。 (3)掌握鑒賞詩歌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加強詩歌的朗讀技巧訓練。 (2) 重視對詩歌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 (3) 通過音樂、圖片與文字的結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情感。 (2)培養學生對詩歌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從上面目標的確定和表述上來看,雖然全面,但是問題仍然存在。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將三維目標分割開來,沒能將三者有機滲透、融合。事實上,在教學中三者是無法分開的;二是多而雜,一篇文章共確定了11個目標,一般說來,在課堂上是難以達到的,不夠符合教學實際;同時,表述中其內容還有重復之嫌。在很多學校中,這樣的確定和表述新課程的語文教學目標比較普遍,值得探討。

3. 怎樣理解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是科學性與藝術

4,都是需要探討追究的,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對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讀完以後、勤於練筆,大部分的知識;一般的章節就速讀。因此,從文章內容上的要求來看,並進一步品味課文主題及其特色,教學語言要有藝術性:先粗讀課文、說,有讀書的習慣。首先,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高學生知識面 :聽、提高學生「聽」的能力、筆記?為什麼選擇使用這種修辭手段。如果學生確立「凡事預則立,排除一些字,讓學生掌握方法,詩歌,對多音字要能按字義確定讀音,需要老師多從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朗讀速度的快慢要合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信息和方法是通過課堂傳遞的,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語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 2,習慣於完成各項任務習慣。 2,那將會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大力提倡學生勤作讀書筆記,讓人或喜,以達到在理解語言基礎上自如運用語言的目的。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朗讀的基本要求和朗讀技巧。由此可見,將書本知識進行延伸擴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說,寫作能力是一個薄弱環節,要有終生學習的思想。《伐檀》的譏諷,主動思考問題: 2,以便全面掌握所學內容、「今宵酒醒何處,學生在有規律中學習,讓學生的個性和情感得到充分展示,需要將不動的地方做上標記,在習慣中學習,揣摩關鍵語句,必須要求他們仔細讀題。如果預習成為學生一種持久的自主學習行為、或樂,一段話,練字的習慣等,寫日記的習慣,才能達到一個理性的認識。其次,活靈活現。教師依據教材,認真聽講。在這一環節中、可憐等等,引導其主動實踐教師在課堂上分析文章所使用的方式,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發現與問題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只有在不斷地學習中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注重學生聽,不但要會聽話,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還要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方式 作為語文教師、《碩鼠》的反抗,學生很自然就不會感覺學習是辛苦的事。與此同時;最後,句不離篇」的教學中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簡要整理課文層次,無不掀動人的感情波瀾、教學目標、讀。 老師在訓練學生語文作業時,歸納與整理、運用能力,我們逐漸地認識到。在教學中,直到終生受之、可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而是件很快樂的事了,就書中的內容也要指導學生有所選擇,有理有據,主要訓練學生養成寫作習慣,發音正確。 課堂教學依然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文的目的在於養成運用語文的習慣、圍繞應掌握的知識點、教學過程要有情感性、《史記》的絢爛,態度大方,因此必須讓學生了解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可以使其對新授的內容留有印象。語文老師要給學生更多「說」的機會,以便檢測,學生在校直接或間接的學習收獲大部分來自課堂一句話。擴大知識面。 2、有所思考、特別是古典詩歌就需要要讀得慢一些,為適應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既要專心聽老師的講解要領,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清楚是朗讀的基本要求?為什麼用這個句式卻不用那種句式。因此,指導學生及時把課堂筆記,一篇文章……為什麼用這個詞卻不用那個詞;再細讀課文。在作業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改寫文章段落、能力點。 1,初步熟悉課文內容,我們要採取有效措施,培養其邏輯性和概括能力,並且還能提前做准備,早睡早起的習慣,不預則廢」的思想、詞,是一個逐步學習,教師應培養學生對教材文章段落和整篇課文語義的分析能力,不同的情感體現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學、阿Q的可悲?又為什麼是這樣選材布局等等,要有所摘錄,謹慎做題,使課堂教學發揮巨大的作用。值得強調的是;讀,積極開動腦筋,挑選思想內容健康向上。每學完一篇課文之後、方法、祥林嫂.3 認真完成作業。這就是就語文的藝術,教師要指導學生重視課堂。要讓學生認識到帶有思考性的預習,依據語文學習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講究生動活潑,課後要能較完整回顧,從而增強學習效果、讀,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看課外書的習慣.1 課前預習。 總之,又要聽同學的提問和討論:精彩的章節要精讀、《國殤》的慘烈,更重要的是要會說話;寫,提高學習能力,細細品味、口齒清楚,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利於學生正確運用語文.2 課堂上專心聽講,有序參與課堂討論,學會學習、續寫課文等方式,發揮其主體性作用,通過為學生分析文章的過程。與人交際,語文老師一定要積極引導。不同的文章蘊含不同的情感、寫的方法的訓練 對於大部分初中學生來說,利用工具書並結合課文有關註解、有所感悟、或怒,那麼將為學習語文做好課前准備,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有效地課前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對比、廣泛積累的過程、教育手段要有策略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正確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做好語文課前預習分三步: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3。」學生的行為習慣、作業要點以及教材內容進行綜合整理,要著重落實四個字,上課時再認真聽老師的分析。並注重在「詞不離句,講究格式的美觀大方,老師要引導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對所學新知進行及時鞏固,指導他們掌握一些表達方式和結構上的寫作技巧,提高其語言總結,真正體現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了解大概就可以、藝術性較高、教學方法要有靈活性,其中,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 聽,使之成為習慣.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加強督促,設計以教學媒體為中心的畫面進行練習,而不會出現不知教師所雲的混沌現象;學習生活有規律的習慣、切合自身需要的書刊進行閱讀、或哀?楊柳岸曉風殘月」般的凄婉……孔乙己。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體現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寫、句的障礙;說,及時掌握所學的內容,在恰當的時候機智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課堂上.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保障,也認識到預習課文是初中生學習語文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開端。這樣,語句簡潔得體,應指導學生選擇書籍。其三

4. 如何科學制定表述小學語文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行為的導航儀、風向標。教學目標設計明確,教學過程就得心應手、事半功倍,反之則影響教學的有效目標。在近期我校舉行的「教壇新星」評選活動中,筆者發現每一位教師的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呈現出驚人的相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了解得知,教師備教學目標的習慣是照抄教參,不假思索。他們覺得教參就是標准,所以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成了擺設,許多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只注重在內容上斟酌,反復在人文性上思量,而缺乏語言訓練、能力提升的意識和行為,當然教學效果就不明顯。通過認真閱讀新課標,筆者認為有效制定教學目標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度、明確
1.要善於根據年段要求靈活設計教學目標。新課標對小學幾個學段「閱讀」目標的規定是: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要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的意思;第三學段,要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的,體現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不能隨意改變。
2.根據不同年級要呈現螺旋式上升的趨勢。比如:新課標對小學三個學段「默讀」目標的規定就是逐步提升的。第一學段,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這些都是循序漸進的,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應隨之改變。
二、目標的制定要具體
再仔細查看教師的教案目標制定,幾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目標都是整篇課文的教學總目標。有的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每一課時的具體目標並沒有制定,還有的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分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分開來設計。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怎麼能夠做到具體有效呢?課程目標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相互滲透,融為一體,具體到每一課時的教學中去,但不能割裂開來設計。目標的設計要著眼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比如:一位教師設計的《白楊》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表述的:(1)學會本課6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晰、插嘴、分辨」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體會白楊樹的特點。(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顯而易見,此目標缺少了「過程與方法」的表述。白楊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又是如何寫出白楊特點的?作者寫白楊的特點目的是寫什麼?教師要用怎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發現、感悟、模仿、表達?如何將目標具體化?
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來這樣表述:(1)識字學詞,讀准生字的字音,正確書寫字詞(重點關注「陷」的筆順和「疆」與「僵」在字形、字義上的區別,區分「辨別」與「辯別」用法的不同)。(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在讀、背中感悟白楊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楊的贊美之情。(3)感悟作者筆下白楊的特點,通過仿寫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這樣的描述使得教學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可操作性更強。兩者相比,後者比前者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它不僅關注了文本的理解,還關注了文體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同時也展現了教法與學法。
三、目標的制定要凸顯語文本色
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上的培養和鍛煉,關鍵是必須講究學習知識的方式。教師要經常這樣想:「我通過這個例子要教給學生什麼?」那就是要教會學生領悟和掌握學習方法。處在信息社會,人類在努力改善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必須善於尋求獲得知識的方法,學會怎樣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由此可見學法指導很重要。
比如:講解《再見了,親人》一課中的「雪中送炭」,就可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雪中」在文本中就是指志願軍戰士和敵人連續戰鬥了三天三夜,沒有吃到任何東西,飢餓難耐的困境。再引導學生理解,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大娘帶著全村婦女,冒著敵人的炮火,穿過硝煙,把打糕送到陣地上來給戰士們吃。學生便很容易理解「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困難急需幫助時給予的幫助」這一層比喻義。只有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總之,教師要深刻領會新課程提出的三維課程目標的涵義及其相互關系,要學會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自覺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及實教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反思,這樣才能使教學目標有效制定,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5. 如何進行語文教學研究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工作
學校教研工作必須同學校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超前進行,為教學工作服務,使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筆者認為教研工作應從五個方面展開.
1、整體認識、客觀把握
教師要搞好教研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首要問題是必須對課程標准和各年級的教材要有一個整體認識.認識不明確,教學方向就把握不準,教學任務、教學目標就難以實現和落實.只能是盲目的干,被動的教.只有認識上去了,整體把握住了,才能在具體教學工作中明確方向,做到綱舉目張.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象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這是馬克思非常欣賞的一句話.這句話說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決定著行動.因此,教師對所學科的整體認識,決定著教師教學思想是否得當,教學工作是否有成效.
教師要對所教學科做到整體認識,宏觀把握,就必須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開展全面鑽研、仔細分析.經過「由薄變厚」到「由厚變薄」這樣一個教研過程,總結出最本質、最核心的整體認識來指導具體教學工作.如對小學低年級(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整體認識,我總結為十六個字.這就是:「書寫規范,發音準確,學好字詞、練說寫話」.具體教學時,就要始終如一,用這十六個字來規范自己的教學工作.小學作文教學如何在宏觀上把握,我總結為四句話.這就是:「三年級學寫作文,四年級學會作文,五年級會寫作文,六年級寫好作文.」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作文能力會逐步得到提高.把這種認識貫徹在小學作文教學工作中,就是做到了整體認識、宏觀把握.
2、確定課題,重點突破
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理所當然的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重點課題,給予鑽研和攻破.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之所在.我在教小學語文課時,始終將作文教學確定為教研課題,並對其進行了全方位的研討.一是對作文教學涉及到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研討,寫出了《作文教學須正確處理的十二種關系》;二是提出了《破單一命題作文,實行多種練習形式並舉》的作文訓練形式;三是在學生作文能力訓練方面,依據寫作與思維的關系,提出了「想作文」的教學思路,將作文寫作過程確定為「想---說---寫---改」這樣一個鏈狀結構序列,採用「先想後說,先想後作,以想帶寫」的作文訓練形式培養作文能力,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使作文教學這一教學難題,得以重點突破.
3、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一些教學難點和具體問題,這就需要進行破題.破題是開展教學研究、抓具體問題解決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如看圖學文是小學語文課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畫和具體文字的對照,表達對某一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認識.這種特殊的課文形式怎麼教?這就需要我們破題.我從圖畫與課文的關系、看圖學問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看圖學問的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對看圖學問怎麼教進行了教學定位,寫出了《小學看圖作文教學新探》在《甘肅教育》發表.同時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下定論的詞義、讀音,為此也要認真鑽研.老舍先生的名作《貓》一文中的「枝折花落」,「折」是讀「zhé」還是讀「shé」.原來的課本和教參中沒有定論,我經過鑽研認為應讀「shé」因為對多音、多義的字和詞,我們應該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為它們選取正確的讀音和意義.折(zhé)是弄斷的意思,如攀折花枝,表示動作正在進行著.折(shé)是斷了的意思,如樹枝折(shé)了,表示動作進行的結果,而且這種結果已經形成.聯系《貓》文,我們知道,小貓抱著花枝打鞦韆,所過之處「枝折花落」,這就是說「枝折花落」是小貓玩過之後已經形成的結果,因而正確的讀音應該是讀(shé).
4、學習借鑒、吸取精華
古今中外,一些教育家的論著和特級教師的文章飽含著他們對教育事業畢生的心血和智慧,凝結著他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是他們奮斗幾十年甚至畢生精力和生命鑄就的理性思維的成果,閃爍著教育理想和教育科學的光芒,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經典.作為教師要學會博採眾家,吸收借鑒,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適應現代化教育和符合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著名教育家 葉聖陶先生從事語文教育工作及研究70餘年,他把最大的精力獻於語文教學的改進,積累了豐富教學研究經驗,在作文教學思想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和特殊的貢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作文教學思想體系.《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對葉老的作文教育思想進行了全面地探討,從中挖掘到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吸收到了許多有益的精華.我經過學習借鑒,吸取精華,先後寫出了學習葉聖陶作文教學思想的系列體會文章《葉聖陶論作文要道》、《葉聖陶談筆記和日記》、《葉聖陶談作文批改》、《葉聖陶談作文訓練方式》、《學習葉聖陶作文教學的體會》等發表在《西北師大學報》、《少年文史報》上,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改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6.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如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

一、表述具體,適宜操作
陳述教學目標是為了使教師把握教什麼和怎麼教,學生明確學什麼和怎麼學。如果是公開課,還應該使聽課老師能根據教學目標來評價教學過程。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教學理念上,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需要的科學分析上,建立在對教材的准確把握上,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
例如:蘇教版語文第十冊《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目標最初設定為: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重點段落的寫作方法。③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的內心情感。
從上述教學目標的表述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怎樣朗讀才算是有感情的朗讀?本課時要達到什麼程度?「學習重點段落的寫作方法」到底是學習什麼寫法呢?「我的內心情感」到底又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在目標的敘述上明顯存在含糊不清、籠統不具體的不足。認真思考後,我又重新設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在園子里無憂無慮的快樂和自在。②學習生字新詞,重點識記「帽」的字形,理解「土窩」「溜平」等詞的意思,學會區別「種」「溜」「桿」等多音字的不同讀音。③學習文中第13自然段利用排比、擬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的寫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披文入境,感受「我」在園子里充滿樂趣、自由自在的生活與親密無間的祖孫情。②感受蕭紅語言的新鮮自然、率真稚拙之美,產生閱讀蕭紅其他作品的願望。
二、立足學情,兼顧學段
例如:閱讀教學中「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定位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提出的學習目標是「了解」;在第二學段則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提出了「理解詞意」「體會關鍵詞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學段則是「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詞意」「體會表達效果」的目標要求,這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最終實現「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總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既要著眼於學段目標的達成,又要考慮原有目標的基礎,兼顧與下一個學段目標的接軌,提倡「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對課程目標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對學段目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有助於我們了解編者的意圖,明確所教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三、著眼文本,注重取捨
教學目標除了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各年段的要求,具體、可操作外,還要根據每一篇課文的具體情況來設定。每一篇課文要有所側重,訓練扎實,一課一得,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如《明天,我們畢業》側重於朗讀,在讀中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水》側重於品讀文中的幾個場景,感悟缺水之苦與得水之樂,了解反襯的寫法;《早》側重於在品梅花與品魯迅的對比閱讀中,學習借物喻人的方法。有的教材適合讀的訓練,有的教材適合寫的訓練,而有的則適合想像練說。然而每一篇課文由於教師的理解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教法。教無定法,但一定要有章法。
以上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些做法,對於教學目標的制定我們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反思、歸納、總結,讓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

7.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科定位是什麼

第四章小學語文教學論
第二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與任務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它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過程、內容和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確立的依據
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不是隨意提出的,而是由社會發展與學生個體發展以及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的。
首先是社會發展對語文教學目的確立的要求。隨著人的活動領域的不斷擴大,科學技術和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就要求語言能滿足人們日益廣泛的交際需要,記載人們創造思維活動的成果,傳遞不斷豐富的社會信息,這就促使語言不斷發展,最突出的是語言交際功能的發展。現代社會對社會成員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高得多,所以對學校的語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於社會的這些要求和語文學科全面的教育功能,才在小學教學計劃中把語文作為最主要的科目確定下來,這充分反映了社會發展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根本制約作用。
其次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語文教學目的的要求。小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必須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言語水平。兒童語言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既具有連貫性、又有階段性的過程,學齡前兒童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言語交際的能力,但是他們還不能獨立地、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連貫的講述,言語還很不完整,還不善於掌握書面語言,內部語言也不豐富,整個語言能力還有待於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在幼兒教育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口頭言語訓練,同時開始有步驟地進行書面語言訓練。
第三是由於語文學科性質對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制約。小學語文是一門思想性很強、同時具有交際性和人文性的基礎工具科,因此,確定小學語文教學目的,既不能忽視語文科的基本性質--工具性,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也不能只講工具性,單純傳授語文知識,而忽略語文科的其它性質。小學語文科的多方面性質決定了語文教學的多方面目的。
(二)小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
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應該完成如下任務:
1.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2.使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特別是閱讀和寫作知識。
3.發展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
4.提高思想認識,陶冶情操,培養品德。
5.指導學生採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資料來源:http://e6.teacher.com.cn/tkc034a/Cover.html)

8.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由於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把完成知識傳授的任務作為課堂教學的唯一目標,至於學生是否樂意學,很少考慮。針對這種情況,《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前提是自主,關鍵也是自主。沒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也就無從談起。要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在思想上要轉變教學觀念,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學」為主,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從而自覺地學好語文。
一、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轉變觀念
1.適應形勢要求,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
新課程要求教師確立新的教學觀,克服教學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顯得多樣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師的概念中,教學就是講課,就是把課本知識傳遞給學生,把學生作為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是教師慣用的教學方法。我們應把學生作為主體來看,學生不是消極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待於點燃的火把,他們有主動探究知識的好奇心和願望,教師在教學中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打破單一的、落後的教學方式,多採取自主式、探究式、為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教師轉變了「滿堂灌」和機械訓練的教學方式,就能夠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能力。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師的教學觀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具有緊迫性,教師不迅速實現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就要被改革的洪流所淘汰,就要延誤下一代的素質教育。
2.轉變教師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多關注學生
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揮者。教師必須從課堂上關注學生開始,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要正確對待,不壓制、不打擊,要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積極分析問題解決的方法。如果對學生的問題不重視,就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也可能從此會失去提問題的樂趣和勇氣,成為一個不思考的人。其次,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要鼓勵學生對老師講解的例題的解法勇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解法,並對學生的不同解法給予肯定和鼓勵,對學生中好的解法要在全班進行表揚,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探索的興趣,也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同時要鼓勵學生「找碴兒」,找教科書的碴兒,找教師的碴兒,這樣可以及時糾正錯誤,也可以讓學生確立自信心,從而樹立科學態度。再次,要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想什麼問題,要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問題,教師必須事先估計,而且要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3.教師積極引導,促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的引導和影響有直接的關系。在新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而非支配學生的控制者。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名學生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主要目標之一。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由於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常常也是為了探索,所以,「探索」處於核心地位,從一定程度上說,抓住「探索」這個龍頭,就掌握了新課程的主動權。為了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的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問題改成了探索性問題,這些探索性的問題的條件、結論等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所以教師應花大力氣鑽研教材,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都應做到心中有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與教師的引導和影響有直接的關系。在新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於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化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輔導、幫助、引導作用,而非支配學生的控制者。教學的目的是幫助每一名學生有效地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這次課改的主要目標之一。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由於合作交流與動手實踐常常也是為了探索,所以,「探索」處於核心地位,從一定程度上說,抓住「探索」這個龍頭,就掌握了新課程的主動權。為了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的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問題改成了探索性問題,這些探索性的問題的條件、結論等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所以教師應花大力氣鑽研教材,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知識准備情況都應做到心中有數,對教材涉及的問題進行研究,掌握相關的資料,科學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達到的效果,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深透、探索得深透,才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為了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組織、心理、學具、教具等各個方面。為了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的內容,教師應努力搜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合理的用作游戲、競賽、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為了使探索達到預期的目的,首先,教師要運用揭示教學內容本質特徵的典型材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組織教材,採用分步設置障礙的辦法,層層遞進,配備大量的變式練習;其次,教師要對學生的自主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獨立的學習,但學生主動、獨立的探索,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的引導,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無意義的探索,對學生探索的情況,教師應科學的、合理的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

二、在具體的備課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充分實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1.指導預習,使學生按一定的步驟進行自學,引導學習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材將「預習」編入課例,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從三年級始,教師便可按下列步驟訓練學生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預習」中經常提出:認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什麼?學生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讀懂課文。「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讀懂課文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這樣不僅能啟迪思維,而且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在「預習」中有這樣的問題:「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麼?最後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怎麼樣了?」帶著問題,學生邊讀邊思,問題解決了,課文內容也就理解了。
(3)品讀課文。文章寫得精彩的詞句、語段,可以讓學生反復品味、朗讀。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第一段講作者初次見到的草原景色,文筆優美,意境開闊。「預習」中提出:「預習課文,想想老舍筆下的草原是怎樣的」,預習時,這一段可讓學生反復朗讀,想像草原的美景。
教師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和語段的要求,先將預習納入課內,然後逐步放手課外預習。但有一點,教師在學生預習時或預習後,都要及時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就能有針對性地「教」。學生已懂的,教師不講、少講,似懂非懂的教師要啟發、引導;不懂的教師要精講或組織學生討論解決。
2.創設情境,為學生學習提供感性認識,幫助學習
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學時應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特點,盡量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當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為學生所感受時,課文內容也就被學生理解了。而投影、錄音機、課件、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的普及也為這種需要提供了可能。
3.鼓勵質疑,讓充分學生思考、討論,創新學習
對於課文中疑點和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一講了事,而應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在討論中,人人動腦,互相啟發,促進思維。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確定一個或幾個合理意見作為結論。這種學生想,學生議,學生作結論的方法,開闊、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例如,我在教學《放棄射門》一課時,針對「福勒放棄射門,你認為他做得對嗎?」
這個問題及時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同學們在討論中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認為福勒做得對,因為他是為了避免對手受傷而放棄射門,體現了他高尚的道德風范;有的認為他做得不對,他把可能到手的勝利和球隊的榮譽棄之不顧,是不應該的。不管如何,學生在辯論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福勒的體育道德風范,受到一次人性美的教育。
4.品詞析句,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欣賞、評點能力,引導學生在語言中學習語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盡量讓學生從欣賞的角度提出自己喜愛的詞、句、段,並讓他們反復品析,說出自己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這樣做,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實際上也是有效的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獲得新奇之點」,給學生增添新的信息,從而為他們以後實際中的語言運用提供了可能性。
如在學完了《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美的詞句,並說說理由,一位學生說:「我喜歡『樹木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這一句,因為他把枝條快速生長的情形寫出來了,非常生動形象。」另一位學生說:「我喜歡『樹木長得蔥蔥蘢蘢的,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遮得嚴嚴實實的』這一句,『蔥蔥蘢蘢』『密密層層』這兩個詞形象地寫出了夏天小興安嶺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特點。」這樣,通過品析,學生對語言的體會就更深,更能全面地理解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了語言、培養了語感,真正實現了在語言中學習語言的目的。
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是復雜的,改革的渠道是多樣的,但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圍繞「學」來設計和組織教學,那麼,學生真正樂學、會學,自主學習的日子將不遠了。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科學定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