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初中分層教學實施方案
俗話說:只有懂得分層飼養的養雞場場主,才是優秀的養雞場主。同樣的道理,只有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師才會是優秀的教師。因為學生學習也像雞仔爭奪食物一樣,水平高低各異,能力迥然有別。鑒於此,我也大膽地在學生中實施分層教學,具體計劃如下:
1、答問分層次。
提問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方式有三:①簡單問題由低層到高層。這種方式可以喚起低層次學生的參與意識,
回答的對,自己受到鼓舞,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得到更大激發;回答得不全面或不對,還有其它同學補充、糾正。②有難度的問題先高層後低層。高層次學生示範性回答,中低層次的學生嘗試回答。③有爭議的問題各抒己見。
2、評價分層次。
老師的評價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文、考試等活動中,教師應根據不同標准適當地評價不同層次學生。應善於肯定低層次學生的進步,防止高層次學生的自滿。
3、訓練分層次。
語文教學離不開訓練,低層次學生側重鞏固基礎,中層次學生適當注重提高能力,高層次學生注重發展較高的綜合素質。
4、指導和輔導分層次。
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進行指導和輔導。要加強學法指導,加強學生思維訓練,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適時調整分層。
學生始終在變化發展,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變化,適時調整分層以保證各個層次學生都擁有不絕的競爭力和不滅的進取心。「層次」採取動態管理的方法,一般每學期調整一次。
一、分層教學提出的背景
由於招生形勢的變化,我校的生源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在校生中有正取生、擇校生以及鎮鰲生,他們無論是認知水平、智力水平還是學科成績的差異都非常大,以前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現在的教學,只有針對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使學校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教育資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長和變化,如何使我們的教育教學適應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步與提高,個性得到最優發展,課堂教學效益得到提高,是當前教育教學普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分層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成為優化單一班級授課制的有利途徑。
分層教學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按照最優化教育理論進行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它從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條件的實際出發,通過班級組織與教學形式的變化,創設「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環境,教師通過分層組織教學、改革教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是適應生源現狀的一種有效對策。
教育的起點在於: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並按差異施教。
二、分層教學的思想來源
1.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存在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三種差異:一是認知發展的個別差異,二是認知風格的個別差異,三是智力的差異。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決定其學習方式各不相同,學習的進度有快有慢,學習的程度有深有淺。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向教育提出了必須有針對性和因材施教的要求。
2.對學生「分層」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天賦素質或生理條件,是構成人的差異的物質基礎,在各自不同的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環境中,接受不盡相同的影響,從事不盡相同的社會實踐活動,決定了每個人具有不同的興趣、性格、能力等特點。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其發展雖然經歷共同的發展階段,但發展的速度、水平以及發展優勢領域則是千差萬別。其表現:一是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既便是在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水平也各不相同;二是同一學生在不同方面發展的相互關系存在差異。
3.對知識結構「分層」的合理性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明確指出:「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是青年人的年齡和心理力量所許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適合學生的能力」。這就是說教學內容的安排首先考慮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展示始終貫徹「可接受性原則」。原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性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上,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素質教育的要義在於「全體性」(全體學生要有所發展)和「全面性」(每個學生要全面發展),並要求「教有特色」、「學有特長」,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學生分層的同時,必須做好知識結構的「分層」。
基於上述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分層教學思想,其關鍵在於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首先要建立「多元教學目標」體系。這不同於「抓中間、帶兩頭」的思想,也不同於「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的思想。而是時時處處在全教學過程要始終建立面向全體,關照個體的教學思想。
所謂「分層」,就是在承認學生個性發展差異現狀的基礎上,按照智力結構、情商、智商、學科成績等綜合標准測量,對學生大致分成不同的層次,在共同的培養目標下,提出不同的要求,實施針對性教育。因此,「分層教學」就是學校以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為前提,教師有區別地對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群體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課程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教授方式、確立評估體系,從而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學習的環境中求得最佳發展。是解決統一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個體差異這個矛盾的教學策略,它是實施以全體學生發展為本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三、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
1.我國教育原則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
我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認為人是有區別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個別差異(《論語·雍也》),在基礎上有「入門」「升堂」「入室」的不同進度(《論語·先進》),在學習上有「知之者」「好之者」「樂之者」不同態度(《論語·雍也》),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我國教育經過幾千年發展,在學習上人的個體差異已經得到確認,「因材施教」已經作為教育學上的教學原則之一。由於學生在生理發育、心理特徵、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接受知識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2.教育家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曾經對不同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教學實驗。實驗的最後結論是:「在恰當的條件下,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為優等生。」布盧姆說,「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找到這樣的策略:既考慮到個別差異,但又能促進個體的最充分的發展。」;「只要提供足夠的時間與適當的幫助,95%的學生可以達到教學規定的要求,其差異僅在於掌握的快慢,而不在於能否學會。」
3.心理學家迦納德的「多元智力」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迦納德認為,人類有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較弱,卻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驚人的潛力,這些智能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是不均衡的。七種相對獨立的智能是:①語言能力:對文字和詞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邏輯—數學能力:處理連鎖推理及識別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樂能力:對音節、節奏和音調的敏感性。④身體活動能力:身體靈活的運動和靈巧的操縱物體的能力。⑤人際關系能力:理解人和處理好與人關系的能力。⑥空間感知能力:准確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創造或改造世界某個空間的能力。⑦探索心靈的能力:認識感性生活的能力,並以此作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評價都不應該是單一的、模式化的,教育應該根據個體智能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
4. 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認為:每個學生都存在著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二是潛在水平,它們之間的區域被稱為「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美國學者卡羅爾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夠的時間(或是學習機會),再具備合適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環境,那麼,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達到既定的目標」。
四、分層教學的主要措施與策略
教育學家的理論運用於分層教學的實踐主要從學生個體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作業、輔導、評價六方面來展開。
通過學情分析按照學生的差異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析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各段組織召開以班級為單位的學情分析會,會診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深入了解學生自身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具體分層標準是:A層學生基礎好,接受能力強,學習興趣濃,成績好;B層學生基礎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緒不夠穩定,學習成績中等;C層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困難大,學習積極性不高,消極厭學。分層結果由教師隱性分層,學生分層的目的是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是實施教學分層備課計劃和教學目的分層計劃的前提。
1.教學目標分層。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指向和歸宿點,也是評價、衡量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確立明晰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是實施分層教學的保證。組織教學內容、明確教學方向、確定教學重點、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過程等起著重要的導向做喲個。可供發展的教學目標,起到教學定位、導向和激勵作用。
「彈性要求」、「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分層教學的基本要求。分層教學在認知目標和能力目標上,對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據課程標准、教材的要求及內容,綜合班級各個層次學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制定與各個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的分層教學目標,並在「分層講授新知」前使學生其明確學習目標, 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功能。同一知識點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雖有差異,但目標之間應配備拾級而上的「台階」,講授新課之前讓學生有所認識, 並在教學中逐步分層認知。
教學目標分層的目的在於: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來設置各個層次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不同學習目標,從而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不同層次水平的知識,以便和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應。因此,分層教學在目標設置中要注意因勢利導地使各層次學生的能力、素質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展。
C層學生使用基本目標,但必須能夠達到《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所規定的「基本要求」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會考標准》中的「識記、理解」要求。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通過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讓學困生易學。
2.教學內容分層。
「一個課時一個教案、一個層次一個教案」,教學設計要作到四個清醒認識: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水平有清醒認識;對教學的知識點在學科知識體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認識;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有清醒的認識;對學生的個體輔導和個體激勵的方法有清醒認識。
分層課堂教學應堅持先預習後學習,方法重於知識,過程和興趣重於結果的原則;分層課堂教學應該堅持重視學生的信息反饋,並注意培養其學習的獨立性、創造性的方法;分層課堂教學中,始終貫徹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對教學內容的難度、進度進行適當調整,對C層次學生採用低起點、補台階、拉著走、多鼓勵,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情景創設、問題設計、教學策略、作業布置等都要圍繞C層次學生的學情來設計。
教學進度分層。難度降下來,進度不降。教學難度降低並不是降低要求,低難度、高要求。教學難度降低到連考綱要求都達不到,所以無法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這樣不但使學生不滿,而且讓家長不滿,這不是我們分層教學目的。
3.作業分層布置,運用的是階梯原理,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步驟,只有分層布置作業才能進一步鞏固學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學習成果。
對C層次的學生一定要單獨設計作業,可以是做課本後面的作業,也可以是練習紙,但必須全部由教師自行精選、編印,內容以本節課必須掌握的知識點為主,難度主要以識記、理解為主,即要求學生記憶、簡單理解和一步到位的運用,以通過會考要求為標准。A、B層次的練習可以合起來,但一定要分別對待,指明B層次哪幾道可以不做、選做。
4.分層輔導學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各層次學生可以利用老師輔導的機會及時解決自己頭腦中的問題。
確定分層輔導的目標。要改變過去「一刀切」的做法,對C層次班級學生要採用低起點,先慢後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辦法,把教材的訓練目標分解成有梯度的連貫的幾個分目標,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一步或幾步逐步達到大綱的要求。為此,老師在制定輔導目標的時候,既不能過高,增加教學難度,加重學生負擔,使學生消化不良,喪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綱要求,完不成教學任務。老師應較好地去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加強學習方法的輔導,可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等幾個方面。C層次班級學生大多沒有養成這些好習慣,老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提醒他們在哪些方面努力,並與其他科 任 老師和學生一起幫助他們。比如,學好地理,要學會看地圖,就要掌握讀圖的方法和步驟:第1步要看圖的名稱,了解題目考察的地理知識、第2步要看圖中的圖例、第3步要看圖中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更多的獲取圖中的有效信息,提高答題的正確性,從而提高得分率。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是學生鞏固和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對差生採取個別輔導的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講解;對中等生採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進行提高性輔導;對優生採取個別點撥,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後,成立「興趣小組」,採用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的辦法進行學習,培養其優良品德和合作。同時,還要做好反饋信息的收集工作,這樣便於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修改教案,從而更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5.分層評價學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原動力。
分層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採用動態評價、縱向評價和綜合評價3種方式。動態性評價,每個層次班學生學習水平是動態化的,考試評價也應使其具有動態性和選擇性與之相適應。縱向評價,主要是通過不同階段的和平時的課堂提問、談話、作業等評價信息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主動性等信息通過縱向的比較,而做出的評價。綜合評價,評價內容要多元化,不能僅以考試成績為標准,要注意學生學習主動性、主體性和主體精神品格的提升。評價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堅持自評和他評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分層教學要求教師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無論什麼層次的學生,在評價時都應遵循及時性、客觀性、激勵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和激勵功能。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評價應有所區別,對A類、B類的學生所取得進步應採用競爭評價,高標准、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奮進,對於C類的學生的點滴進步應採用激勵評價,鼓勵他們努力向高一層次發展。
在縱向評價的基礎上,按月對每個學生進行動態評價,期末集中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並進行必要的層次調整。
(1)考試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在月考、年級統考等環節,合理設計試題,體現不同層次的要求。C層次的考試試卷要求單獨命題,A、B層次的試卷可以合在一起,但可以附加題的形式進行分層要求。
B、C層次學生要想進入A、B層次,報名參加A、B層次的考試,採用A、B層次試卷。不以一考定輸贏,幾次重要的考試每次佔一定比例,最後合成一個總分,確定學生能否進入A、B班。A班也確定一個方案,後面的學生流動到B班。
(2)評價分層——包括對平時練習、月考、統考成績等評分,以鼓勵肯定為主。對各層的評價方法應該不同,多鼓勵學生,即使學生學習水平提高甚微,也要適時進行積極肯定。讓學生從成功中得到經驗,得到成功後還可以再做更高層次的題目。
五、分層教學的管理與評價
1.分層教學的組織與管理
(1)成立定海一中實施「分層教學」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領導小組
組長:陳興浩 副組長:虞碩銘
組員:李瑩呂薇 夏邦國 洪偉方 姚如康 林雅紅 傅嘉平 高宏彬 沃維林
定海一中分層教學工作小組
組長:虞碩銘 副組長:姚如康 林雅紅
組員:顧苗章 潘微 陳躍文 陳志軍 黃明才 葉教科 柴曉敏
(2)教務處負責分層教學方案的制訂、分層教學的監控與檔案收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檢查,著重檢查教學常規各環節中分層教學的安排與落實情況、分層教學的質量情況。
(3)年級段負責分層教學的具體實施管理工作以及分層教學的協調,做好分層教學的實際操作。一要分別制定三個層次班級的教學目標;二要修改常規檢查辦法,在原有常規檢查的`基礎上,把分層教學內容作為重點,定期進行檢查,看老師們在常規教學過程中,是否落實了分層教學;三要向教務處推薦在分層教學中成績突出的教師和學生,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經驗交流會,並對作出成績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4)任課教師負責分層教學的實施與信息反饋,教案上看得到,課堂上聽得到,作業上查得到。
在教學管理中以備課組工作為抓手,促進課堂的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加強對備課、授課、作業、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節的檢查,堅持進行質量跟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
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意形成良好的班風和班貌。尤其是對於平行班,特別要加強行為規范教育,在學生中樹立榜樣的作用。年級段要關注各層次班級的狀況,為各層次的教學提供保障。
2.分層教學的監督與評價
從評價對象看教學評價包括教師教學評價(指在課堂教學或課外活動過程中,對教師教的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是課堂教學評價)與學生發展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變化和學科學習水平進行評價)。對教師的評價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
堅持以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為主,避免以終結性評價代替過程性評價的不良做法。通過評價,掌握教學反饋信息,改變教學過程中的不良環節,激勵教師修正、調整改進教學工作。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實現教學目標。
堅持對同一年級同一學科的教師進行群體評價,把全年級全體學生在某一學科的發展作為評價該學科教師群體的標准。這不僅有利於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而且有利於該組教師的學科教學共同價值觀的形成,有利於全組教師的團結合作。
(1)及時檢查,注重各個工作環節的落實。例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反饋、評價分層教學;加強對教案、課堂教學、作業、輔導、測試五大教學環節的檢查。
(2)多渠道獲得學生反饋,掌握一線現實資料與信息及效果,了解情況,聽取意見,調整方案及時調整相關策略;
(3)年級段、教導處及時溝通,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4)A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中學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考、高考的平均分與上一類大學的比例;C層次的班級以舟山二中的平行班為參照,比較統考、高考的平均分與上二類大學的比例。
實施分層次教學,既要通過輿論宣傳,提高教師的認識,以形成共識,產生合力;又要合理地進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勵機制,調動老師積極性,以產生動力。對擔任不同層次教學任務的教師,要根據他們的工作數量和質量,確定合理的課時酬金分配辦法,保證及時、足額兌現。貫徹「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建立起校內利益分配和激勵機制。
六、其他
1.分層教學的課堂管理。
班級教學難以覆蓋班內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課堂上的分層教學仍然是教師面對群體的一對多,對每個學生都施以及時有針對性的反饋糾正是不可能的,推行學生之間的分組幫教、爭創全優組,可以最大限度地彌補這一不足。分組幫教,以固定分組為主,按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性品質進行合理搭配,混編組,突出以優輔差、生管生、生教生。每組2—3名學習好、責任心強、有組織能力的骨幹作為教師的助手,分組之後排位,注意層進性以達到「以好帶差」和互相取長補短。這種做法,既有利於差生學習,也有利於團結學習,共同提高,班內各科學習情況,通過「小助手」或「疑難問題徵答」迅速反饋給各類教師,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和輔導的重點。
2.班級內分層教學的思考。分層教學不但是班間的分層,還要做到班內的分層。
課堂教學的「分層互動」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策略。這里的「分層」是一種隱性的分層。首先,教師要通過調查和觀察,掌握班級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知識水平、特長愛好及社會環境,將學生按照心理特點分組,形成一個個學習群體。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和成員之間的互幫互學形式,充分發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激勵,為每個學生創造整體發展的機會。特別是學生間人際互動,利用了學生層次的差異性與合作意識,形成有利於每個成員協調發展的集體力量。
班級內分層教學法,還可採取「全班教學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針。根據備課要求,授課主要著眼於 B 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後輔導兼顧 A、C 優差兩頭。具體做法是:上課時合為主、分為輔;課後則分為主、合為輔。做到對 A 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 B 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 C 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 A、B 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准,上課以 A、B 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要注重層次性,具有啟發性,及時點撥,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讓學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課堂教學形式也要靈活多樣,積極引發各層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3.學校分層教學採用重點推進、分步展開的策略,先以容易分化的數理化等學科重點推進,然後在各個學科中逐步展開。但其他各科教師一定要有分層教學的概念與意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加以貫徹。
學校將對教師實施分層教學的情況進行檢查與監督,主要通過學情調查、座談會、隨堂聽課、檢查教案、上交並檢查作業與試卷
㈡ 分層教學該如何實施
引言: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先天素質和後天環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學生的智力存在著個別差異。心理學和教育學明確指出,教師必須針對個別差異,分層施教。一方面在教學的廣度、深度、進度上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須考慮學生個性特點,尊重個別差異。成功教育表明每一個正常學生,只有採用適宜的教育手段,都會獲得發展,取得成功。
分層布置作業是實施分層教學的有效途徑。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各層學生得以提高和發展,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對B層學生,作業的分量較少,難度較低,以模仿性、基礎性為主,盡可能安排一個題目考查一個知識點的練習;對A層學生則可減少一些重復性作業,適當增加一些靈活性較大的題型,以綜合性、提高性為主。
㈢ 中學語文應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
課程改革雖然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時間,然而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是屢屢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講的津津有味,頭頭是道,學生卻聽得一頭霧水,作業一片空白;教室里看似氣氛活躍,師生雙邊活動熱熱鬧鬧,配合默契,課後反饋學生卻所學甚少;忙忙碌碌一節課到底重點是什麼學生茫然不知,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方面卻是一片空白。教師並沒有交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於閱讀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語言,學習多種寫作的技巧,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受到熏陶。 例如對於初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新課標作了明確要求,重在考察學生記誦積累淺顯文言文的過程,人教實驗版七年級上冊文字淺顯的傳統精品篇目,如《論語十二則》《智子疑臨》《塞翁失馬》,可以讓學生整篇背下來。另外,文言語法方面,例如詞法、句法等文言知識,新課程照顧到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初中階段不要求過多涉及,學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即可,教師不能像對高中學生那樣對詞法、句法作過高要求。 因此,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真正讓學生逐步學會閱讀、會學閱讀,這樣才可能讓師生從繁重的閱讀教學中脫離出來,輕松閱讀理解。
當然,要想使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的教學必須有方法。 「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愛閱讀.還要會閱讀、為此,教師要注重閱讀方法的教授.教給學生有所選擇,區別閱讀,使學生學以致用,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方法讀,才能提高閱讀效果和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的方法有:
默讀。可以加快閱讀速度;
預讀。適用於閱讀長篇文章,也就是先看開頭的兩段,接著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後將最後兩段逐字逐句讀完,這樣可以避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
略讀,也叫泛讀.用最快的速度先瀏覽所選擇書目的前擊『和內容介紹等,了解其大概內容即可;
精讀,對一所學課本中的重點單元內容、範例、篇章或精彩語段須認真閱讀,反復留神研讀、品味;
對比讀.即閱讀時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時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體裁,又是類似內容的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讀,看有何異同點,有什麼創新,從中學到新的知識;
整體認知讀,就是瞬間辨認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句子,整體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讀,注意搜尋作者用來強調信息要點的標志,例如,搜尋段落之間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和過渡句,搜尋在「綜上所述」、「總之」、「由此可見」等之後所作的簡單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體會,可供大家參考。
一、做好範例,讓學生有樣可循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完成好這一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並對文章內容的准確理解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
指導學生學習朗讀不僅僅是聽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幾遍而已。教學中的重點應該是認真評價和指導學生的具體朗讀。在學生展示朗讀的過程中除對他們的音準、節奏、停頓、語氣舒緩等進行優劣評價外,更要指導其中朗讀不恰當、不合作者意圖的地方,並做好示範朗讀,讓學生知道該怎樣讀效果才更好。
二、.分層閱讀,讓學生對比。
閱讀目標確定了,課堂的教學內容也應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閱讀的難易度,以適應各層次學生的水平。在閱讀教學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課文,我們還適時引入貼近學生生活,文字淺易的課外讀本,或學生的優秀作文。不同層次文本的共讀,各層次學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由於文字艱深,理解力差的同學很難有什麼大的收獲。我們讀學生寫小學生活的優秀作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了,優秀的學生經讀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學也可借讀淺近的內容。加深對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後的同學也可在淺近文本的閱讀中有著不少的收獲。
三、閱讀輔導分層
我們在課堂上應該是盡量以發展「學困生」和中等生的閱讀能力為主,那些優等生剩餘的學力怎樣充分利用,讓他們也同樣盡其所能的發展呢?我們根據多年的經驗,讓優等生一對一的輔導學困生的閱讀。並且還在每周一設一節語言趣課,20分鍾,專門輔導閱讀和寫作。同時積極鼓勵他們參與作文競賽、語文基礎知識競猜。實踐證明,這確為他們找到用武之地。
四、資料類,盡量讓學生去找
閱讀文章中經常涉及作者、作品、時代背景等相關資料,這些東西要讓學生去找,教師的任務是要布置相應的要求,提供尋找資料的信息、渠道,並作必要的檢查。
有些資料可能學生難以找到,那就必須由教師提供。不少教師的做法是投影相關資料,讓學生過一遍。我總感覺這種效果不太好。我認為不如印發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閱讀,這樣不僅積累了資料,也不至於象投影一樣過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會更好些。同時,教師應對資料中需要記憶的東西明確指出來,讓學生永久掌握。
五、基本的知識技能,放手讓學生去做
閱讀教學中一些基本知識。如字詞的注音、認讀、記憶,一些詞語的理解等,學生可以藉助工具書或參考資料也大多能完成。之後必須有檢查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方法,以便查漏補缺,完成教學目標。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關鍵。比如讀書時一定要「做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具體來說,有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可作摘抄、編提綱、寫體會?作卡片,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斷、佳詞妙句等寫在卡片上,以隨身攜帶,隨時翻閱、背誦 。 「厚積而後薄發」,閱讀積累對於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閱讀、善於積累的讀書習慣、積累的方法一是背記,多背些好詞好句好的語言片段,擴大詞彙量;二是摘記,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指導學生積累成語、名言 、警句、歇後語、好詞好句、優美片段、經典文段等。另外,教師還要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以身作則.帶頭讀書,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擴大讀書的范圍,使他們走進社會,養成在生活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習慣,從而提高語文能力。 閱讀教學是書籍、生活與心靈之間的一道橋梁,是學生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幸福、表達自我的過程。做到精讀與略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致力於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感受、體驗、實踐中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進一步發展。
㈣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模式
一、目標教學模式 ( 適用於初中教讀課文教學 )
語文教學每個單元分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 ( 課內自讀與課外自讀 ) 兩種教讀課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在語文單元教學中起著展示教學目標和重點的關鍵性作用因此教讀課文的教學很適合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教學模式的總體結構,包括目標的編制與設定、目標的實施與達成和目標的檢測與反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目標的編制與設定
第二階段,目標的實施與達成
第三階段,目標的檢測與反饋
目標教學模式操作全過程是 : 定標、示標、學標、導標、測標和補標
二、自讀嘗試模式 ( 適用於自讀課文教學 )
自讀課文的教學很適合採用自讀嘗試模式。它的基本觀點是「學生能在嘗試中學習,而且能成功」,基本方法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在教讀課文的示範教學之後,學生領會並掌握了閱讀的要領和方法,完全能夠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中加以運用,長此以往,獨立閱讀的讀書習慣和自學能力可以得到培養,從而真正實現葉聖陶先生所期望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自讀嘗試模式的基本結構要體現出「自」和「試」兩個特點具體操作程序包括以下五步 :
第一步定向這一步有三個環節,一是學生通過閱讀單元提示、課文前的自讀提示,嘗試提出本課文的學習目標;二是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匯總比較,師生共同歸納認知、能力目標和重點;三是教師按照閱讀習慣和方法培養的系列提出本課文的養成要求
第二步自讀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方法要求,自讀課文自讀過程大體三個階段,一是通讀課文,標出自然段落,圈出不識的字並查字詞典,劃出重要語句,理清結構思路,整體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二是細讀課文,圍繞學習重點,嘗試提出問題,聯系課文的語言因素和閱讀因素,開展思維活動,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三是精讀課文,進一步研究課文重點語段,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第三步討論這一步有三個環節 : 一是小組交流學生自讀過程中已經解決和尚未解決的問題;二是小組代表發言匯報經過歸納的問題答案,提出請教的問題;三是教師根據交流情況和課文學習目標,提出重點問題啟發討論,進一步讓學生嘗試解決
第四步點撥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適當講解歸納答疑點撥
第五步檢測教師根據課文實際、學習目標和閱讀方法要求,設計檢測題,在自讀嘗試的最後階段,要求學生當堂獨立限時完成,並隨即檢查反饋,及時糾正錯誤,鞏固知識,遷移能力
三、趣疑導練模式 ( 適用於初中教讀課文 )
採用趣疑導練模式是基於對語文教學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提出的,長期以來,語文課時最多,但教學質量和效率並不令人滿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學生對學習語文不感興趣。這固然與語文教材中有些篇目缺乏現代意識和活力不無關系,但語文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方法手段陳舊,不能吸引學生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醫治語文教學的病症,還是要從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內驅力,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觀點,也是改進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突破口趣疑導練模式正是攻關突破的一種有效的實踐趣,就是激發興趣,引進情趣,改變語文教學呆板機械的八股程式,增加語文教學的生動性;疑,就是生疑激疑,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思維,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性;導,就是導讀導學,精講點撥,體現教師的主導性;練,就是動眼動口動手動腦,訓練能力,及時反饋,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趣疑導練模式的操作過程大體可以歸納為四步 : 激趣,生疑,導讀,練習 ( 反饋 ) 四、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模式
「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是:
一、自學質疑
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提出帶有針對性、啟發性的自學提綱,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自學引導和有效的思維點撥學生在此基礎上,認真細致地閱讀理解課文內容,根據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去選擇、去綜合、去感悟,並從中發現問題 。
二、篩選問題
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各自發現的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對這此問題進行歸納、綜合,從中篩選出有共性、最符合教學內容要求和最富於求異、創新的問題,來作為師生共同進行探討的重點問題
三、合作交流
問題篩選後,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查找資料、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創設開放、民主、自主、愉悅的學習氣氛,讓學生針對篩選出的問題去自由地探尋、自由地討論、自由地交流,在合作交流中馳騁思維、感悟知識
四、反饋歸納
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和教材的重點、難點及時進行點撥、解惑和歸納學生的疑難,教師要充分了解其性質、類別,同時要考慮是當堂解決還是課後解決,是個別解決還是集體解答,是讓學生解決還是教師解決以及解決的思路教師根據實際應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已學知識,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把問題分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解難,或啟迪學生轉換思維角度去解疑。
五、深化創新
在解決了學生疑難之後,教師或學生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化小結可由學生嘗試著將所學內容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或由學生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或由學生提出提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可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幫助學生記憶、綜合和掌握;形式上可板書、讓學生筆記、口頭表述等教師可放手讓學生進行,使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感悟樂趣,激發熱情,發揮想像
五、「六環節教學法」教學模式
「六環節教學法」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是:誘導激發——自學質疑——釋疑答難——教讀課文——綜合訓練——歸納總結
一、誘導激發
課堂教學開始,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採取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導入方法,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和慾望通常的導入方法有:設疑導入法、謎語導入法、名言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歌曲導入法等等
二、自學質疑
每學習一篇課文,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教師稍作簡要的提示,交待課文的學習重點,提出自學思考題,介紹自學的具體方法,要求並鼓勵學生提出疑難問題,然後讓學生讀課文,查字典、詞典,自己注音釋詞、分段、思考、圈點、批註等,使學生通過自學初步了解全文的內容,並能口頭或書面提出疑難問題
三、釋疑答難
這一環節是教師檢查自學和吸收反饋過程,也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討論、相互學習的好機會注音、釋詞等一般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對於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也並不是有問必答,有的作出明確解釋;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線索,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答案;有的讓學生討論切磋,統一認識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是隨問隨答,而是將問題納入自己的教學程序之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全體同學共同研究解決
四、教讀課文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特點、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難點問題,有所側重地講解一兩個問題或分析一兩個段落、層次,讓教師的教讀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讓學生從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這一環節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幫助學生不斷向知識的深度廣度進行探索教師的講解分析應點到即止,切忌條分縷析,更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師的講代替學生的練 。
五、綜合訓練
綜合訓練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使知識具體化,形成新的技能,促進學生的能力和智力發展的環節教讀環節過後,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作圍繞教讀內容精心設計的讀寫聽說的訓練訓練的主要類型有:鞏固性訓練、運用性訓練、評價性訓練、辨析性訓練等等
六、歸納總結
六、「五步和諧教學法」教學模式
「五步和諧教學法」教學模式構建的宗旨是:運用一些科學、藝術等手段,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其操作程序是以「和諧」為基礎的課堂教學的五個環節:出示目標——指導自讀——組織討論——引導深化——強化訓練
七、「主體引導六步創新法」教學模式
「主體引導六步創新法」教學模式,是將較復雜多變的教學過程分解成簡單的六個過程:引入、設問、自探、歸納、練習、應用該模式也可具體表述為速投入、頻活動、多層次、有梯度、強反饋、共矯正其具體的操作程序如下:
八、 「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
「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三」即課堂教學三個步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和課後拓展延伸;「四」即課堂教學四個基本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有效訓練;「五「即初中語文五種基本課型:閱讀教學課、寫作評改課、測試講評課、專題復習課、專題探究課各課型教學步驟和操作要求如下:
九、杜郎口中學「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的前「三」為該模式的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所謂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分配給每個同學、每個小組來完成,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小組的集體智慧,展示模塊就會有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流;
所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各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辯論、小品、課本劇、詩歌、快板、歌曲、繪畫等等;
所謂快節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學習目標和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的效果。
後「三」為自主學習「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
預習模塊主要任務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點、難點並初步達成學習目標其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預設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並對自己找出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為展示課做准備有了這樣充分的預習課,展示課上學生的表現就不足為奇了
展示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並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本階段的基本形式一般為: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回顧預習情況,進行組內、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過形式多種多樣的師生、生生的互動學習、感受交流,根據學習進程,不斷生成新的學習目標
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的課進行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進一步檢查落實情況,能否達到三維目標這一環節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六」,即展示模塊「六大環節」,分別是: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和「明確目標」:明確目標的環節,可以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即教師口述將本節學習任務平均分到小組內,一般情況下每組只完成其中一項即可; 展現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自己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等;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現情況把自己組沒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或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十、洋思中學教學模式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人們常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八個字來概括。其6個主要環節如下:
1.提示課堂教學目標(約1分鍾)
2.指導學生自學(約2分鍾)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約5~8分鍾)
4.檢查學生自學效果(約5~8分鍾)
5.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約8~10分鍾)
6.當堂訓練(不少於15分鍾)
十一、初中語文自學輔導教學模式
自學輔導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即啟、讀、練、知、結
1、「啟」就是啟發誘導,即在開始上課教師先面向全班啟發學生,以明確學習要求和自學方法
2、「讀」就是讓學生自定步調去閱讀課文
3、「練」,就是學生按教材或教師提出的要求完成課堂上的練習,接受各種課文能力的訓練
4、「知」就是在全班學生完成規定的自學任務之後,讓學生當堂知道自學的結果,肯定正確的,糾正錯誤的
5、「結」就是最後小結一下這次自學的經驗教訓,明確在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上應該發揚什麼,克服什麼
十二、魏書生六步教學法
1、定向確定本節課的學習重點魏書生教學的重點是由學生提出的
2、自學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保證各類學生都有所得
3、討論學生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前後左右四人一組互相討論
4、答題分組討論仍沒有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解決
5、自測學生根據定向內容,擬出一組十分鍾的檢測題,自測、互測,搶答
6、自結學生口頭總結本節課的過程和學習收獲
㈤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分層教學
1、教學目標的分層。
目標分層,即確定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協調的分層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三個層次,我們確定了三個層次的長期目標指導思想:對後進生採用低起點,補台階,拉著走,多鼓勵;對中等生採用慢變化,多練習,小步走,抓反饋;對高等生採用小綜合,多變化,主動走,促能力。每課的目標分層,教師要按班級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大綱來確定。
2、課堂提問的分層。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課堂上教師要施以不同的問題進行提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對屬於基礎知識性的,比較簡單的問題,可讓學困生或中等生回答,讓他們通過努力得到提高,達到基本要求;對於難度比較大,比較抽象的問題則要求優等生來回答,讓他們得到充分發展。
3、教學方法的分層。
通過觀察、實踐,我發現小組合作確實可以增加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但是好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者的角色,學困生卻成了聽眾。在平時的教學中,每到小組合作交流時,總會看到有幾位學生坐在那兒不出聲,聽著別人發表意見,自己不發表任何意見,甚至做其他事情,似乎小組交流與他無關。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生中獲得信息。這樣大大阻礙了這些學生的發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