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作文是先選材還是先立意
審題。
立意,選材語文是一門基礎文化課,相對於數學、英語這兩門文化課來說,語文是比較容易學的課程,但是大多數人在語文考試中很難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是什麼原因呢?結合從教幾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我在此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份語文試卷,題型可能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無非是兩大項:一是基礎知識部分,這包括書本上學的知識和與書本有關的課外知識;二是作文。
很多學生在學習、復習語文時,往往注重的是基礎知識,把老師課堂上講的、寫的全部記下來,那麼在考到這部分內容時,就很少在這上面失分;而對於作文卻不加重視,認為不就是寫一篇文章嗎,東湊西拼就成了。其實,這恰恰是本末倒置了。
在語文試卷中,作文總是單獨列為一項,分數在整份試卷中的比重最大。有的學生在基礎知識部分做得好,但作文不一定寫得好;相反,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前面基礎知識部分通常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近幾年來,試卷中的作文大多數是話題作文,這往往是為考生展開聯想、想像提供一個既有開放性又有約束力的「話題」,考生在寫這類作文時,發揮的餘地較大,但要寫出一篇有水準的文章,也不是一件易事。雖然這樣,但話題作文並意味著可以隨便寫。
出題者依然有一個評判標准,因此考生也不能任意去寫。也就是說,不管出題者還是寫作者,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較大的自由性。
乍一看,這兩個特點似乎矛盾,其實不然。出卷人的限制性在於不能胡亂命題,不能不考慮社會的因素和考生的情況;而自由性則表現在命題方式可以靈活多變:給材料或給題目,考記敘文或考議論文,考一篇或考多篇。
寫作者的限制則相對多一些,話題、考場、時間等都是限定和制約寫作的因素。當然,考生也不是一點自由都沒有,寫作角度的確定、材料的選擇、技巧的運用等,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自己敲定的。
下面就平常作文教學中學生在寫作時出現的一些情況,談一談如何寫好話題作文。練習或考試中拿到作文題時,千萬不能不加思考動筆就寫,必須要有正確的步驟。
雖然寫作一篇文章是困難的、復雜的,幾個步驟相互交叉,但仍然可以切分為審察題意、確立題旨、選擇材料、謀篇布局、運用技巧、連綴成文、復看修改等環節。認識和掌握每個環節的特點和規律,可以加快寫作速度和提高寫作質量,現將幾個步驟簡要說明如下。
一、審題審題,即審察題意,弄清命題對寫作的要求,揣摩命題的意圖。學生在拿到作文題目或文字、圖畫等材料時,必須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命題者通過這個題目或這則材料究竟想考自己什麼。
大多數人拿到題目,並沒有仔細閱讀題目,或只看到表面的內容,而沒有用心體會命題者的深意,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也就走題了。要做到審題准確,必須懂得審什麼和怎樣審。
1、辨明體裁即看命題要求寫什麼樣式的文章,是應該寫記敘文、說明文,還是應該寫議論文。其方法有二:一是看命題有沒有提出體裁的限制。
有的命題已經指明是寫議論文,那麼你就只能照此辦理。二是看題目中有沒有表示體裁的字眼。
記敘文常帶「記」、「憶」、「游」、「一件」、「一場」等;說明文常帶「介紹」、「自述」、「怎樣」等;議論文常帶「論」、「說」、「小議」、「有感」、「啟示」等。2、確定范圍這里所說的「范圍」,是指所寫文章內容的寬窄。
比如寫人,是寫自己還是寫別人,是寫一個還是寫幾個;寫事,涉及的時間、地點要具體、清楚。3、把握重點就是掂量一下要寫的重要內容。
對於給定的題目,要抓住關鍵字眼,即所謂「題眼」,要善於進行語法成分分析,短語的附加成分和句子的謂語成分,一般是寫作的重要內容。對於自己擬題目的作文,要能圍繞自己所擬的題目寫出主旨。
有些材料作文,可以確立的論點不只是一個而是多個,那麼一旦你確定了一個中心論點後,就要對此進行充分論述,不能圍繞這個中心論述後,再圍繞另一個中心論點,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肯定是「多頭多腳」。二、立意古人雲,「意在筆先」,即在動筆之前要確立好文章的題目。
如果寫記敘文,就要確定其主題思想;如果寫說明文,就要確定說明的主要內容和說明的意圖;如果寫議論文,就要確定中心論點。正確、積極、深刻、新穎,是對立意的基本要求,而立意正確是最重要的一條。
其方法是:就題立意。同一個題目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寫,立意的方法是大致相同的。
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是抽象,即把材料的具體內容的意義推而廣之,上升為一個普遍性的道理;而不能抓住材料的片言只語、細枝末節而不及其餘,也不能只停留在表象上不作理性的概括,否則,不是失之膚淺,就是若即若離,甚至不著邊際。三、選材即選擇適合於主旨的好材料。
一篇文章的主旨確立後,就要考慮有哪些材料可以用到文章中。有些學生寫的議論文,從頭到尾都是事例,從不考慮是否每個事例都符合主旨,而且事例與事例之間沒有任何語句銜接。
那麼什麼是好材料呢?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新鮮感的材料就是好材料。所謂針對性,即文章中心與材料具有一致性,材料能表現或證明中心;所謂典型性,就是選用的材料有代表性;所謂新鮮感,就是盡量迴避別人用濫了。
一、審題,即分析題目,理解題意。
1.讓學生弄清題目的意思,特別要注意題中難懂的詞語的意思。如:《課餘生活的樂趣》,先要弄清「樂趣」是使人感到快樂,有趣味,題目是說課餘生活帶來的歡樂,趣味,此文要著重寫課餘生活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快樂。
2.讓學生弄清題目要寫的重點,即找出題眼,即題目上的關鍵詞,寫作特點。《有趣的小實驗》,「有趣」是題眼。
《我愛家鄉的大白菜》,「愛」是題眼。有兩個以上要求的題目,主要的要求是題眼。
《記一個勇於實踐的人》,數量是一個,對象是人,勇於實踐是主要的要求。是題眼。
重點是寫勇於實踐。有的題眼是暗示的,需要指導學生認真思考,把暗示的題眼補充出來。
如:《一個夏天的晚上》,只在季節,時間上做了限定,題眼沒在題目上,在題目的延伸位置上,即,一個夏天的晚上發生了有意義的事。再如,《傍晚的農貿市場》,題目只交代了時間、地點,題眼沒有寫出來,也在題目延伸的位置上,即,傍晚的農貿市場真熱鬧,題眼真熱鬧是暗示的,使學生寫出傍晚時分農貿市場熱鬧繁忙的景象,以顯示農貿市場的重要作用。
3.讓學生弄清題目要求的寫作范圍。 有的題目要注意時間范圍。
如,《暑假多愉快》暑假這個時間范圍不能不注意。 有的題目要注意地點范圍。
如,《發生在校園里的一件事》,題中的校園里是個重點的地點范圍,可寫教室可寫操場,但《操場見聞》只能寫操場。 有的題目要注意數量范圍,如,《一件感人的事》只能寫一件事,寫兩件事就離題了。
《小學生二三事》寫一件事就不行。《課間十分鍾》,時間就短;《快樂周末》,時間就較長。
有的題目要注意內容範圍。如,《我克服困難的一件事》,克服困難是事的內容,只寫我克服困難的一件事即可,過去的,可以,現在的可以;校內的,可以,校外的也可以;學習上的,可以,生活中的也可以。
4.讓學生弄清題型。 有的題目是補充型的,即半命題的,給了一定的限制,又留有選擇的餘地,要注意先補充完整,再寫。
有的需補充前頭的,如,《 真有趣》;有的需要補充後面的,如《我學會了 》;有的需要補充中間的如,《一個 的同學》;有的需要補充兩頭的,如,《 教我 》。 有的題目是組合型的,即把作文與閱讀結合起來的,如,先閱讀《月夜》一文,分段,總結中心思想,然後寫《讀(月夜)後想到的一個人》,或是寫一篇讀書筆記。
也有把作文知識與作文結合起來的,如,先填寫有關書信的知識,再《給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寫一封信》。 5.讓學生弄清提示。
即認真分析題目下面的附加條件,(以提示或要求或注意的方式寫在題目下面)。如果只看題目,不看下邊的說明,往往要弄錯的,如《關懷》,提示要求:寫你的長輩在校外對你關懷的事。
如果不看題目的說明,寫老師在學校關懷自己的事,那就離開了題目的要求。 6.教師要引導學生區別比較字面上相似的題目。
如,《記一次比賽》《記一次家務勞動的比賽》《記釘鈕扣比賽》這三個題目同是寫比賽活動的,但范圍明顯有區別,第一個題目最寬,第二個題目限定在家務勞動范圍之內,第三個題目限定寫家務勞動的一種。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一組題目要求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也就明確了每個題目的寫作范圍。
二、立意,即確定中心思想。 老師要引導學生明確中心思想的重要地位,中心思想猶如軍中之帥,無帥則軍隊成為烏合之眾;多帥,軍隊也無法統一行動。
無中心或多中心都不是好作文。 老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確定中心思想的要求。
中心思想要正確,集中,鮮明,有積極意義。引導學生作文之前跟據文題確定好中心思想。
三、選材,即選擇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的材料。 1. 老師要指導學生圍繞中心思想選擇材料,材料要為突出中心;表達中心服務。
2. 老師指導學生選擇真實材料,不能主觀擬造。 3. 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選擇突出的事例,選擇有說服力的事例。
4. 老師要指導學生選擇新穎的材料,選擇新鮮的與眾不同的材料。5. 老師要指導學生區分重點材料和一般材料。
對文章中心密切相關的能深刻表達中心的材料確定為重點材料。要詳寫;對表達中心有一定作用的材料定為一般材料,簡略地寫。
要引導學生重視材料的積累和選擇,審題立意之後,材料選擇的優劣直接關系文章的成敗。要通過實例教會學生選擇以一當十的材料,為表達中心服務。
四、布局謀篇,即組織材料,為文章搭個好架子,解決好怎麼寫的問題。 要以閱讀課的教學為依託,引導學生明確有了材料還要善於組織安排,要在寫文章的過渡與照應,安排好開頭和結尾,學會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事情,學會按空間位置的轉挽記敘事情,適當練習倒敘、插敘的方法。
考場作文如何選材 何為選材?選材就是對已有的材料進行一番選擇。
學生步入三年級起,便應對其選材能力進行逐步培養,以便他們在高年級時能夠有話可說、有材可選、主題鮮明,為內容表達的進一步提升打基礎。 如果說文章的中心是靈魂,結構是骨架的話,那麼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選材,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血肉為表達靈魂而服務。選材的得當意味著作文蓋好了堅實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
在考場作文中,選擇好的材料更是得取高分的一個重要因素。考試時,先要充分審題,再要根據作文主題與中心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達出真情實感、且能吸引讀者、打動老師的材料。
那麼,在考場上究竟如何選擇寫作材料呢?筆者認為,選材技法有三點。 一、選材要適當 這是選材的最基本原則。
適當指的是材料要緊緊圍繞主題,切忌跑題,並注意不能胡編亂造,要選取自己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寫。有的學生為了讓立意很有特點,去編造自己根本沒有經歷過的事情,自己還滿心歡喜,事實上,有經驗的老師一眼便可看出這是編出來的。
所以,請同學們一定選擇自己經歷過的事去寫,避免胡編亂造,你們編得很辛苦,老師看著也哭笑不得。另外,一篇寫人或記事的大作文,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來講,一到兩個事例就可以了,五六年級的學生要求可高些,兩到三個事例,注意詳略得當即可(即詳寫其中一到兩個,不用面面俱到)。
二、選材要有意義 大部分同學都明白選材要有意義這個道理,但是能真正掌握其方法的並不多。這里的意義指的是你選取的材料的內涵,即你想表達什麼主題,並非材料的大小。
不是說塑造一個很高大的人,或寫一件很偉大的事才叫有意義,如「捨身救人」之類的題材。事實上,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的生活也很平凡,身邊很多很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視,也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品質的。
如,一位同學在寫《我敬佩的一個人》中,選取的人物是一位冬泳的老爺爺,表現其堅韌的品格,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這個切入點很好,並且材料很有意義。 三、選材要新穎 好人好事就一定是扶老奶奶過馬路?表現老師的奉獻精神就一定是帶病上課?反映同學互幫互助就一定是去醫院幫他補課?這些未免太俗了吧,沒有新意。
照搬別人用過的題材叫拾人牙慧,別人用過的材料我們盡量不用,自己選取新的材料,避免重復。試想一下,一個閱卷老師判一百份卷子,其中五十位同學寫同樣一件事,那麼,除了第一張卷子看著有新意的話,其他試卷都雷同,你還會得高分么?顯然,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了。
所以,選擇材料要有新意,不要寫別人寫過的。 另外,在材料的選取上不一定都選擇正面材料,歌頌某某品質或反映好的社會現象,適當選取不好的一面予以批評指正,也是不錯的角度,讓人看後會有所啟發。
何為選材?選材就是對已有的材料進行一番選擇。學生步入三年級起,便應對其選材能力進行逐步培養,以便他們在高年級時能夠有話可說、有材可選、主題鮮明,為內容表達的進一步提升打基礎。
如果說文章的中心是靈魂,結構是骨架的話,那麼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選材,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文章的中心,血肉為表達靈魂而服務。
選材的得當意味著作文蓋好了堅實的地基,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半。在考場作文中,選擇好的材料更是得取高分的一個重要因素。
考試時,先要充分審題,再要根據作文主題與中心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容易表達出真情實感、且能吸引讀者、打動老師的材料。那麼,在考場上究竟如何選擇寫作材料呢?筆者認為,選材技法有三點。
一、選材要適當。這是選材的最基本原則。
適當指的是材料要緊緊圍繞主題,切忌跑題,並注意不能胡編亂造,要選取自己經歷過的、印象深刻的事情,才容易下手去寫。有的學生為了讓立意很有特點,去編造自己根本沒有經歷過的事情,自己還滿心歡喜,事實上,有經驗的老師一眼便可看出這是編出來的。
所以,請同學們一定選擇自己經歷過的事去寫,避免胡編亂造,你們編得很辛苦,老師看著也哭笑不得。另外,一篇寫人或記事的大作文,對於三、四年級學生來講,一到兩個事例就可以了,五六年級的學生要求可高些,兩到三個事例,注意詳略得當即可(即詳寫其中一到兩個,不用面面俱到)。
二、選材要有意義。大部分同學都明白選材要有意義這個道理,但是能真正掌握其方法的並不多。
這里的意義指的是你選取的材料的內涵,即你想表達什麼主題,並非材料的大小。不是說塑造一個很高大的人,或寫一件很偉大的事才叫有意義,如「捨身救人」之類的題材。
事實上,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的生活也很平凡,身邊很多很普通甚至微不足道的小視,也可以表現出人物的品質的。如,一位同學在寫《我敬佩的一個人》中,選取的人物是一位冬泳的老爺爺,表現其堅韌的品格,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這個切入點很好,並且材料很有意義。
三、選材要新穎。好人好事就一定是扶老奶奶過馬路?表現老師的奉獻精神就一定是帶病上課?反映同學互幫互助就一定是去醫院幫他補課?這些未免太俗了吧,沒有新意。
照搬別人用過的題材叫拾人牙慧,別人。
⑵ 語文:兩篇文章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從選材,結構上,語言上三方面比較。怎樣做這樣的題目。
選材就是指文章應用的例子或事件,語言就是修辭手法,結構就是文章表達方式,是正敘,倒敘或是插敘等等···說得簡單了點,希望能幫到你
⑶ 初中語文考場作文的選材
現在以記敘文為主。要求是生動,具體,真實。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二)立意要專一
三)立意要新穎
四)立意要深刻。
五)立意要巧妙
記住這么幾點應該能寫好作文了希望對您有幫助!
⑷ 初中語文作文如何選材
有人曾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將文章的立意、結構和內容三者之間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人的靈魂、骨架和肌肉。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結構再好,如果沒有內容(即材料)去體現,也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說文章的選材十分重要,決定著文章的成敗,也決定著文章水準的高下。中考時,怎樣才能使文章的選材別有洞天呢?
一、擷取時代「浪花」,選材鮮活典型
考生要及時捕捉到那些新生事物,敏銳地擷取時代的「浪花」,選擇鮮活典型的素材。考生也可根據對社會的觀察,選取具有時代特點的人物事跡,選取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選取不為人知的新鮮事物,選取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使文章內容能牢牢吸引讀者的眼球。
二、選取動人鏡頭,選材真實感人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最能撥動讀者感情的弦,引起讀者的共鳴。所以考生在寫作時,要根據寫作需要,認真選擇那些能震撼人心的精彩瞬間、動人鏡頭和感人畫面。
三、大膽轉換視角,選材新穎別致
「乾花不如鮮花美。」選材要與時俱進,具有時代氣息。由於考生生活閱歷淺,不是每個考生都能捕捉到新的信息。這時,可以大膽轉換視角,棄故納新。有些內涵豐富的材料,即使不是新的,若能巧妙地轉換視角,從新的角度來挖掘,必能出奇制勝,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避開人雲亦雲,選材獨特創新
人人皆知的材料,眾人都關注的材料,用這些材料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考場作文選取的材料越典型越獨特,文章就越能產生強大的說服力。考生如何在選材上做到典型獨特,言他人所未言,選他人所未選呢?這必須要經過「放棄——選擇——再放棄——再選擇」的過程。要放棄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選擇突出自己體驗的材料,經過幾輪精心的篩選,留下那些典型獨特的材料,則能使文章在選材上「以一當十」,收到震撼讀者的效果。
真題再現
⑸ 什麼是作文中的切題、立意、選材、結構和語音
「文以意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題。它是文章的核心與靈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關繫到文章的選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話題或材料作文,沒有明確的標准,如何立意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作文有了主題思想,文章才有靈魂,選擇材料,安排結構,運用語言,也才有依據,那麼怎樣指導學生立意呢?這里就自己作文教學的幾點感悟為例談談。
1、正確,有針對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正確與否是評價文章好壞的根本依據。話題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題目要求,切題才算真正的正確。表達出來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要健康、積極向上。此外,還要有針對性。選取人們最感興趣的、最能反映人們思想感情的作為主題,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響。
2、思想要深刻
意不僅新,還要力求深刻。這就要求我們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去挖掘其內在的本質,思考出對人生,對社會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能在一般人認識上再進一步,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那一點,並能給人以啟示。初中學生寫作,在立意上難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於淺嘗輒止,沒有深入開掘。所謂開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質的東西來。
3、立意要新穎
如果文章主題一般化,不新穎,大家都雷同,就難以寫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穎。好文章的立意應該是「從意中所有,從語中所無」。也就是說,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達出來,讓你給寫出來了,這就是新穎,這就是獨創。
立意的獨創性並非憑空而來,也不可隨意杜撰,它是從生活中來的。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和體驗周圍的生活,善於從常見的事物中認識到新的東西,領略到新的涵義,寫文章就能出新意。不能看到生活一點現象就拿起來塗塗抹抹,而是在觀察和研究生活現象的基礎上獨辟蹊徑,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發現。而立意做到新穎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獲得新感受。
4、簡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簡明、集中是對主題的要求。相反,主題分散想面面俱到,卻面面不到,是立意之大忌。要做到「簡明」,就需要高度的概括力。思維不進行概括,表象就無法升華為本質,認識就無法實現理性的飛躍,思想就不可能達到簡明、集中了。
「簡明」要求思想內容上單一集中。這樣可以集中精力,寫得深刻,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
總之,好的立意就是文章成功的一半。讓我們指導學生作文前圍繞上述幾點來考慮主題,定能寫出思想發光的好文章來。
⑹ 中考語文半命題作文如何選材
可以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例舉一些世博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