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的集體備課
新課程改革在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於是,集體備課應運而生,並逐漸成為各個學校教科研的一大「亮點」。必須肯定的是,集體備課在發揮集體智慧,貫徹新課標理念,彌補教學不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列出當今集體備課中的不合理現象。
現象一:集體備課成了「集體復制」。備課是每位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對備課本的檢查歷來是學校各項常規檢查的重點。於是,各個備課組為了應付檢查,在「集體備課」的名義下,將教材的各章節分配給同組的各位任課教師,而各任課教師更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在網路上「成功下載」,裝訂成冊後謂之「集體備課材料」。這種「一勞永逸」的做法,雖然大大「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壓力,卻嚴重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集體備課」成了一種最簡單的抄襲,沒有了各任課教師的參與討論,「集體備課」成了「集體不備課」。
現象二:集體備課只關注「備課」,而忽視「反思」。作為一次完整的教學活動,備課和反思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我們的教師在進行集體合作時,往往只關注集體備課,而忽視集體的反思。於是,理論和實踐脫節,集體備課的意義被大打折扣。
二、集體備課資源
(一)備課程資源
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②因此,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且也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要實現新課標這一要求,使學生對語文能學以致用,語文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時就要注重對課程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課程資源不僅僅包括書本、教參、練習冊等課堂教學資源,也包括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等課外教學資源,還包括每個學生所生活的社區、家庭等環境資源等等。
語文教師應通過大小語文的溝通交流,把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環境等作為課外教學資源,先「引進來」再「走出去」。歸納起來語文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可從以下三方面備環境資源:
1.具有適應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需求的教學空間。
力求讓學生得以在各種機會和場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可能在「學中做」。這種教學環境主要在對談式教學、課堂討論、研究性學習中創設;這種教學環境的創設,在教師在集體備課時主要應注意的是「小環境」的設計和現場處置,如談話線索和導向、問題預設和答問應對、合作組織的活動、選題評價、學習方案建議等等。
2.具有利於學生與周圍進行交互作用的場景。
學生在學習中與各種信息、與他人、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經驗共享、協商討論等交互作用,以加強在對學習內容的意義理解,並在這一基礎上更新自己的學習經驗,充實自己的學力。這類場景的特點是群體活動、相互協作、資源共享,是通過學習者群體的智慧與思維成果促進學習個體完成意義建構的。語文教學中的這種場景,主要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和社團活動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就要商討、交流應該怎樣創設這些場景做到恰到好處。
3.具有提供各種信息資源支持「學習」的情境。
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各信息資源(包括各種類型的教學媒體和教學資料),這些媒體和資料主要的並非考慮教師輔助自己的教學,而是考慮如何用於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學習經驗的豐富。在這方面,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除了討論怎樣安排、引介、設計相關的資源支持外,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使用和控制信息資源。在語文教學中,信息資源情境的設置主要應加強的是:學生應獲取哪些信息的指導,信息獲取渠道的開拓和指引,信息利用方法的輔導。其中信息利用問題最為關鍵:語文教學的相關資源的來源渠道較為復雜,資源內容有時真偽、良莠混雜,對資源的文化品質高下、雅俗、正誤的篩選、判別水平往往決定著資源情境的效應。這就需要老師在集體備課時提出、判別和選擇了。
(二)備課件
21世紀是一個計算機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信息溝通、交流。教育這一行特別是課堂教學,利用網路資源製作高效精美的課件,是現代教師必須具備的現代教學技能;同時課件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手段。一個好的課件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以前要用兩個課時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有了課件輔助後,一個課時就能完成的很好了。語文教師應該把搜集了的相應的課程資源,通過課件合理有效地製作呈現出來,使課件充分發揮其輔助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
備課件時,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的觀念,持有生活處處皆「語文」、社會在在皆與語文課程習得有關的資源眼光。要把在生活化的備課中隨時積累的素材性資源,同時結合網路資源靈活地引進課件里。具體做法是老師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在網上搜尋盡量多而且對教學有用的資料,借鑒一些優秀課件,但絕不能照搬照抄,就算是集體備課時中心發言人製作出來的課件,其他老師也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教學風格和學生的特點愛好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修改,才能更好地發揮課件的作用,更能突出自己的教學風格,達到最優的教學效率。如我去實習的那所學校,人手一台手提電腦,要求老師上課時要用課件上課。但那些老師為了節省時間,貪圖方便大多都是在網上直接把課件下載下來很少做修改,甚至不做修改就拿去用來給學生上課了。這樣就達不到有效地輔助教學的真正目的了。
總之,教師只有切實領會新課標精神,做到一切以學生發展為本,才能備好課,上好課。而備課雖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教師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又不應拘泥於事先的教學設計,而應該視具體的學情進行綜合把握,及時做出相應的調整。
(三)備知識的呈現形式
教師在備課時的角色,應該把自己定位成「知識型的參與者」。作為知識型的參與者,教師當然要「備知識」,充分地佔有多種資料;還要備「知識的呈現形式」。這里的知識不是孤立靜態的知識,因為新課程標准已「不再刻意追求教材內容呈現順序和形式,可以實施因材施教,大膽處理教材」。老師不光是讓學生在「教室里」看「標本」、仿「標本」,還要讓學生到「動物園」去看「活本」、明「活本」,更要讓學生到「社會生活」中去「親歷」、「體驗」,從而「活用」。這是知識的活呈現形式,生活化的呈現形式。要以這種形式呈現知識,單靠老師個人閉門造車很難造出一輛近乎完美的轎車,要使學生能敞開心懷駕駛到舒服的高質量的轎車,要想把「標本」盡可能完美地活化集中每位教師的智慧——進行集體備課能把知識呈現得活靈活現。同時,老師在集體備課時要強化在言語實踐和技能訓練中學習和運用相關的語文知識,使語文知識的掌握過程「活動化」、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生活化」、語文知識的價值體現「切身化」、語文知識的意義認同「『功利』化」、語文知識的習慣經歷「趣味化」,以期使語文知識教學長期以來的「應試原料」性質和「死呆」狀況得到改變。
當然,除了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很多呈現形式也能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的,這就要求老師在集體備課中多想辦法,力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備學生的「可能」
語文教師在集體備課時只備好上述三點是不全面的,因為備課有三要素——「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課標和教材一經確立就相對穩定,所以備學生永遠最關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筆者以為,從教學過程的啟動階段——集體備課開始,語文老師除了備知識,備教法,備環境,更要備學生的「可能」。一些老師在集體備課「重教輕學」,教師只重視如何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與探索。教師要研究如何運用教法,學生如何運用學法去突出重點、突出難點;同時也要從學生的角度分析、認識可能出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
在集體備課時,老師一定要一起研究預設學生在學習此課文時由於一些什麼因素,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哪種可能,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如很多課文學習完都要讓學生談談感受體會。對於積極向上的體會,應該怎樣讓學生學習;對於有些學生談了些不健康或不那麼正確的體會,又應該怎樣去指導他們等等。這樣備課就較胸有成竹,做到運籌帷幄,不至於在課堂上遇到突發情況,一時不知所措而出現尷尬場面。
2.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
一、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習得,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我認為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有什麼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是否能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是否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等。總之,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那麼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二、解讀並超越教材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進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鑽研、解讀和思考,否則,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師就只是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知識的「販賣者」角色,而沒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難將課上出新意和深意。長此以往,教師的思想必然僵化,學生必然厭學。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聖陶語)。既然是例子,說明教材並非是教學的全部,教師要擯棄那種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義,靈活變通教材中與學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滯後於學生發展的內容,及時關注時代發展的新動向,吸收生活中鮮活的素材,把它及時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學中。總之,教師在備課時,既要鑽進教材之中仰視解讀,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審視並超越教材。只有這樣,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三、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強調課堂教學的生成並不是說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僵式地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有教學方案的設計,還要在教學方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下時間和空間,為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他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教學設計重全程關聯式策劃,重從何處開始,如何推進,怎樣轉折等。這樣的設計,較以往精細的提問、預定的標准答案,寫下教師上課的每一句話,計算好教學過程每一環節所需時間的教學方案來說,留下了很多的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可變性,才使教學貼近每一個學生的實際,使師生積極互動,發揮出創造性來。
3. 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
導語: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有效備課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4. 初中語文如何備課的好呢
1、教學目的要明確
教師在備課或授課之前,應當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本節課將引導學生做什麼?應該達到怎樣的預期效果,這就需要研究教材,確定適合本班學生學習狀況的目標,如情感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德育目標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對教材本身的研究來確定,需要強調的是確立目標一定要於課堂教學相一致,這樣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重難點要突出
要確定重難點,首先教師要仔細揣測編者編排教材的用意;其次,教師應根據�0�0標准�0�3中對同類題材或體裁的文章的學習要求來加以確定;再次,教師還應根據自己對教材的認識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來加以確定。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是關乎到教師能否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之所在。
3、方法要靈活多樣
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不但要善於運用教學方法,更主要的是學會創造和總結方法。教學方法的種類很多,如朗讀法、默讀法、背誦法、復述法、揣摩法、摘抄法、列提綱法、分解法、綜合法、探究法、提問法、問題法、訓練法等。面對這么多的教學方法應該怎樣靈活選取呢?這主要取決文章的題材、體裁課堂組織形式等。比如上散文,適用朗讀法,時空拓展等方法,記敘文則適用復述法,概括法等。當然,每一篇文章不一定用一種方法,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教學方法,只是教師要根據題材、體裁、教學實際等來確定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力爭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
4、設計的內容要全面
上課或搞教學設計之前,教師應該對教材所涉及的知識有充分的認識,即備課要扎實。雖然每一篇課文因教材、教師的不同而不同,也不一定全都給學生講或全都要求學生掌握,但教師必須對那些不講的東西要熟悉,做到科學的預見性,不能等到學生提問時,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關於「扎實」,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應設計講析部分,講析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課文所做出的示範,使該文章中凝聚重難點或知識點較多的一個段落。在本段中應主要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等。此外,最好能設計有關提高學生聯想與想像能力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的類比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其次,應設計綜合討論部分。新課程教學推崇自主性的參與式教學,而這種參與式的學習主要包括思考與實踐(動腦於動腦)。在這個小環節里,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導讀、合作探究、文段閱讀(訓練)等三個更小環節。其中問題導讀的設計是將學生引入文章,讓其掌握和了解文章內容。合作探究是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互助合作能力。文段訓練實際上是課內閱讀訓練,在這個環節了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解題技巧。
第三、課前的預習指導也非常重要。預習是學生進入學習角色的首要環節。為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前,應該科學的設計預習指導,可以包括資料的收集、字詞的預習、課文的復述、入門問題的設計等內容。其中入門問題的設計對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設計一些難度不大卻容易引導學生深鑽的問題。
第四、開展拓寬訓練,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教師在備課時,可根據現有的文章或寫作素材,訓練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此外,也可以指導和幫助學生搜集與所學知識有關的素材,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第五、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
本著對學生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考查與訓練的目標,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貼近教材實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實際的原則,設計適量的、科學的、有效的作業,以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正確的評估。
最後,教學設計中還應注意板書的作用。板書是教學中的小結和脈絡,學生通過它,可對文章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為此,板書的設計一定要科學合理,並且要有趣味性和概括性,要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並且能順利的引導學生加深對文本結構和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5. 初中語文怎樣搞好集體備課
(一)確定單元教學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如何確定?作者的側重是一方面,編者的側重更重要。具體來說,編者把包含同一知識點的若干篇課文編入一個單元,目的無非是想讓學生對此印象更為深刻,從而更快地掌握、運用這一知識點。如上文提到的《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托物言志」手法的運用,第四單元的「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注重單元教學,不能人為地把單元里的若干篇文章割裂開來上。然而語文教師大多有這種經驗,備一篇課文都覺得很辛苦,不要說備一個單元。集體備課在這時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利用集體的能力、智慧、手段等,幫助備課組的老師從這種勞累中解脫出來,使備課更加輕松,更加有效,同時也讓學生能共享全體備課組老師的知識、智慧,因此確定明確的單元教學目標在集體備課中是首要的。教參上雖然有現成的單元教學目標,但過於繁瑣,如此多的目標不說學生掌握困難,老師也很難將其一一實現。如此,研究單元中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系則至關重要,找出課文間的共同點,大家討論確定目標,不必拘泥於教參,目標不可過多,從人文性和工具性角度出發各設一個即可。
(二)劃分課文主次:課本已將課文劃分為講讀課文和自讀課文,並按一定順序編排,這為老師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但老師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好惡自行調整文章順序,這種行為一方面源於各人對文本認識的不同,更主要的是對單元目標的不明確。集體備課便要解決這種各自為陣的問題,語文知識體系異常龐雜,語文知識點異常繁多,因此語文教師切不可各自為陣,需要精誠合作團結一致。另外語文課不是文學欣賞課,課文無論是否經典均只是例子而已,有時一個知識點在經典篇目中不一定典型,而在非經典篇目中卻很典型,那麼,非經典篇目就該詳講。總之,語文教學要依據教學目標開展,集體備課便能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確定哪些課文應詳講,哪些課文可略讀。必要時可考慮調整篇目順序。
(三)准備參考資料:上一堂語文課,當然可以只看教參,但要上得精彩,拓展或延伸必不可少。但個人的閱讀量畢竟是有限的,相較其他老師而言,語文老師的閱讀或許更兼收並蓄,但仍不能保證上任何一篇課文都能做到舉例信手拈來。教學參考資料在教參中當然可以找到,但每個老師的人生閱歷不同,閱讀習慣不同,掌握的知識范圍也各有不同。有些老師愛讀古詩,他對古詩知識了解可能較多;有些老師愛好歷史,他對作品的背景掌握可能較多;有些老師愛好自然科學,在備說明文時舉例更能順手拈來;有些老師愛讀散文,他對語言可能比較敏感等。而這一切愛好大部分人不會共有,因此當一位老師備到他不熟悉的內容時必須去搜集他並不感興趣的知識,效率必然低下,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集體備課便能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備課組成員應毫無保留地提供本單元教學中可能用到的資料,以提高整個年級語文水平為己任,不宜偏私。
6. 如何抓好初中語文的課前備課環節
首先,要認識到備課是一門藝術。科學備課是一種充滿激情和活力 地創造性勞動
1、教師備課要備教學內容。盡管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 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甚至教學參 考書都是固定了的,但是並不等於教師只要對上述教學內容按圖索驥、照本宣科就行了,相反要求教師在這 種固定的模式下,對各種教學因素,科學地選擇,巧妙地組合,有輕有重,有主有次地進行程序,隨機應變 調整和最佳最好的教學效果等等,這既表現了教師的科學頭腦,也體現了教師的藝術風格,是教師心靈的一 種創造。
2、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語文教師的教學活動,面對的不是物, 而是人,是一群活生生、有血有肉、豐 富多彩的青少年個性。要教育他們,就必須充分了解他們。從他們的年齡、個性、心理和原有知識的特點出 發,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得到全面發展。這就為教師備課提供了一個任你馳騁的藝術天地 ,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做,單單學法上的指導,也就夠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地勞動了。
3、教師備課還要備自己。備自己, 有兩層含義:一是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進行教學,才能揚長避短,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二是教師備課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要有隨機應變的 能力。比如在教學中,教學內容、學生、教師三者要做到有機結合,和諧搭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這就要靠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如何發揮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了。
其次,還要認識到備課藝術從根本上來講,乃是一種課堂教學設計的藝術。課堂教學設計藝術和其它的 設計藝術一樣,除具有創新、求美、靈活等特點外,還有獨特性、科學性等方面的要求。這就是說作為一種 設計的藝術,將對上述「五性」展開自己的追求。
1、創新性及其要求。所謂創新性, 就是指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發揮自己創造性的才能,使自己的備課 ,既不同過去的備課,也不同於別人的備課,突出一個「新」字,創新是追求備課藝術的首選目標,因此, 許多有經驗的優秀的語文教師都十分重視備課的這個特點。然而要做到「創新」,卻是非常辛苦和艱難的。 因為它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擺脫舊思想,探索新的途徑,這種開先河的工作要求語文教師付出比平時更 多,更為艱辛地勞動,甚至要到廢寢忘食,嘔心瀝血的地步,才能做到超凡脫俗,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2、求美性及其要求。所謂求美性是指在備課活動中, 始終要「美」進行不懈地追求。不僅要追求內 容的美,而且還要追求形式的美;不僅要追求環節上的美,而且還要追求整體美;不僅要追求教師個性風格 美,而且還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按照美的規律得到全面發展。要使備課具有美的特性,需 要教師進行多個方面的努力,比如備課要有新意,教案要合理搭配,講課要生動有趣,板書要美觀大方等, 使美的旋律流淌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3、靈活性及其要求。所謂靈活性是指備課時要多設計幾套方案,多考慮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這樣做: 一是便於選擇最佳設計方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效果來推進語文教學之車順利前進。二是一旦發生突發 事件時,備有應急方案和挽救措施,不至於驚慌失措。把握備課藝術的靈活性,還要求教師備課時既要准確 又要敏銳,不能太離譜,也不能太呆板,要根據教材、學生和自己的特長來靈活備課。
4、獨特性及其要求。所謂獨特性, 是指在備課過程中所形成不同於他人的「個性風格」。盡管在統一 的教育制度下,許多語文教師都在同一教學內容進行著預先設計,但是每一位教師都有著自己的認識特點、 情感特點、意志特點,有著不同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以及不同等層次的能力特點,這一切都必須要在 備課過程中表現出來,而且以獨特的方式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這就是備課的獨特性。可以說沒有了獨特性, 就不能構成備課的藝術性。備課的藝術性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師的「精神個性」和工作個性上。獨特就是不 同,不同便包含著個性藝術。
5、科學性及其要求。所謂科學性是指備課不能馬虎了事, 隨心所欲。要具有目標的無誤性,內容的准 確性,程序的合理性和效果的最佳性。比如備課前要知曉備課的目標是什麼,做到有的放矢,在分析歸納教 學內容時要注意知識語意的准確性,不能出現常規性的錯誤。另外還要合理設計教學程序,先上什麼,後上 什麼,什麼時候板書,什麼時候演示,什麼時候講課,都要有一種合理地安排,才能使教學過程和諧有序地 進行。最後備課的好壞還要經得起教學實踐地檢驗,教學效果好,證明備課是成功的,為今後繼續提高備課 的藝術性,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有益經驗。教學效果不好,證明備課失敗,也為今後備課提供了改正的方向 和有益教訓。備課藝術就是這樣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證明,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更新而逐漸完美起來的。
最後,教師要掌握實現備課藝術的一些方法和技術。由於備課藝術實質上是一種課堂教學的設計藝術, 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按下列步驟和方法來進行。
1、理解、研究的藝術及其實施方法
由於備課是一種預先地設計,所以備課的第一步是要對備課的對象進行理解和研究。目前語文教學界提 倡教師備課時要做到備大綱、備教材、備教法、備教具。下面以備教材為例,來說明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如何 對備課對象進行了解和研究。
首先是通讀教材。通過通讀了解教材大致內容、體例安排和來龍去脈。
其次是精讀教材。通過精讀理解教材上每個字詞句的具體含義和內部聯系,領悟其中的思想性、科學性 、藝術性的真諦,以便向學生傳授。
再次根據不同的段落層次和性質特點,將語文課中的基本知識,基本特點,思想教育因素進行初步地分 析、排隊,找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點難點基本線索,層次系統來。
總之,理解和研究教材要求做到懂(弄清每個字、每句話的讀音和含義)、透(對教材的謀篇布局結構 層次乃至微言背後的大意,潛台詞等,都必須做到透亮明白)、化(教師的教學思路,教材的編寫意圖和學 生的理解水平要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只有把這三者化為一體後,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2、選擇取捨的藝術及其實施方法。
教師在掌握了材料和了解了學生的基礎上,必須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部分和次要內容,教學的方法 、手段、目的、效果、詳略、進度等都有所選擇和取捨,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和完成教學任 務。這種選擇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必須進行多次,才能形成有效勞動。如果從一次性選擇角度來看,在 語文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選擇取捨主要有:
教學目標的選擇取捨。語文教學目標取捨選擇是指每節語文課必須達到的具體要求和質量標准,它既是 行動的指南又是預期的結果。比如在講述《扁鵲見蔡桓公》一課時,其教學目的一般作如下選擇:①理解課 文內容,認識對待缺點和錯誤,必須防微杜漸,切不可諱疾忌醫的道理。②分清文章層次,學習按時間和事 態發展的順序層層深入的記敘方法。③整理學過的「通假字」,了解關於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識。
教學重點的選擇取捨。所謂重點是指教學中最基礎、最重要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語文基礎知識。再以《 扁鵲見蔡桓公》一課為例,其教學的重點必須從下面三點上作出選擇:①贊揚扁鵲的高超醫術。②告誡人們 不要諱疾忌醫。③思想上的毛病應該早些醫治。應該說本文的重點既不是放在表面上,也不能運用到引申義 中,應該放在引導學生弄懂故事的基本寓意上,即以防微杜漸,切不要諱疾忌醫為其教學重點,不必添枝加 葉。
教學難點的選擇取捨。教學難點是指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有關內容。由於這部分的內容,或者抽象, 或者復雜,或者深奧,所以造成教學上的困難,突破難點也就意味著教學取得了成功。因此,突破難點是語 文教學中的攻堅戰,攻克了它,勝利之花就會遍開在這次教學過程中。再以《扁鵲見蔡桓公》為例,教學的 難點不應和教學的重點重合為一,因為諱疾忌醫的道理,通過教學層層深入,學生是不難理解的。困難的是 了解古字「通假」的初步知識,掌握通假的初步規律。這就必須將已經學過的通假字整理出來,並且分類排 隊,找出其共同特點和基本規律來。
教學方法地選擇取捨。教學方法地選擇是課堂藝術的體現,比如講《扁鵲見蔡桓公》一文,有許多教學 方法可供教師選擇,如果教學方法選擇恰當,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由於授課教師考慮到學生在學 習本課前已學過十多篇文言文,本課除了個別比較生僻的字句外,其餘不少文言虛詞、實詞和句式,學生已 經粗知,因此教師選擇了以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完 成了語文教學任務,可謂是「畢其功於一役。」
3、調整組合藝術及其實施方法。
語文備課在做了一定選擇取捨之後,就要對所選擇取捨出來的東西進行調整組合,形成有序。調整組合 是一種極有豐富內蘊的藝術。如果調整組合得好,就能使語文教學如一幅賞心悅目的圖畫,讓人獲得美的享 受。語文教學的調整組合內容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對講授內容所進行的調整組合。包括那些內容先講,那些內容後講,那些內容詳講,那些內容略講,那 些內容合起來講,那些內容分開講,那些內容要做補充,那些內容只消簡單復述教材內容就行了等等。
對講授的層次進行組合調整。語文課的內容往往具有多個層次結構,需要我們進行清理、展示乃至重新 組合,前者還只是做一種剝筍見肉的工作,後者就是一種極富開創意義的事,因為重新組合後的層次就具有 不同一般的藝術魅力了。
最後是對已有教案的調整。教案是教師上課前編寫的計劃和藍圖,一般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形成的。 無論教案編寫得如何完美,但是影響教學的諸種因素是處在一種經常的,捉摸不定的變化之中,當出現這種 變化時,原有的教案就不能適應需要,應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這種調整分為教學過程開始前的調整,教學 過程進行中的調整和教學過程後的調整。無論那一種調整,都是對備課中的不足進行匡補,使美的因素更加 濃烈和迷人。
4、整體構思藝術及其實施方法。
所謂整體構思藝術,就是要對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有計劃地科學地安排。比如,什麼時候講,什麼時 候議,什麼時候練,什麼時候提問,什麼時候板書,什麼時候演示,什麼時候終課等都要設計得很科學、很 妥當,使課堂教學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既有頭有尾,環環相扣,完整連貫,順理成章,又疏密相間,錯落 有致,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既有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又無首尾失衡,生硬臃腫之嫌。在進行整體構思 時,教師應特別注意一些主要環節地設計和連貫:一是要有一個好的開講,開講就是開場白和導言,不鳴則 已,一鳴驚人。因此,小說家要精心設計小說的引子;音樂家要苦心編排協奏曲的序曲;語文教師則要在講 課的開場白上下功夫,因為它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著溫故而知新的作用;起著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起著第 一次反饋課堂教學信息的作用,語文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設計好開場白。
二是要設計好自己的教學思路。所謂教學思路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思維上的邏輯順序,即教師講課 時,思維活動條理性、規律性的一種體現。比如,有的教師是從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為自己的教 學思路;有的教師則以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為自己的教學思路;有的教師則從基本練習——綜合練 習為其教學思路。這些教學思路各有其優點和不足,採取什麼教學思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 點來定。好的教學思路應該是將教材的思路,學生的思路和教師的思路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然後再設計出 一條符合三者需要的一條思路來。
三是巧妙發揮教學環節的作用和功能。比如板書,既是知識傳授的提綱,又是頗具匠心的藝術展示,有 時候板書的好壞,決定了一堂課的成敗。因此,有經驗的語文教師不但十分重視板書地設計,而且也十分講 求板書的書寫,無論是問題提出的先後順序,還是對字詞書寫的一筆一畫,都要精心設計和認真考慮,使板 書確實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整體構思的藝術,一是講求完整統一;二是講求環環相扣,前後相聯。只有這樣才能使備課在整 體上有較高的藝術性。
7. 談談初中語文備課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語文教學中常見這樣的情況:辛辛苦苦准備了一堂課,滿腔熱忱進課堂,但學生聽課時卻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厭倦感。備課時花了大氣力,應該是種瓜能得瓜,種豆能得豆,為什麼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呢?其中原因很多,但最為重要的可能是教師備課時沒能真正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對所教的內容、所採用的方法等心中無譜,取捨不當,實際教學時自然就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了。為此,我結合自己的從教實踐淺談怎樣做好初中語文備課。其一、怎樣備課。首先要明確教什麼,達到怎樣的目的。《語文課程標准》是語文教學的准繩,其中規定的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要落實到各冊教材、各個單元及各篇課文之中。每篇課文要教給學生什麼,須認真仔細地推敲。任何體裁的課文都是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統一體,從語文知識的傳授到語文能力的培養,可教的東西很多,教師備課時要勤加鑽研,盡量做到全面透徹地理解課文。但要注意,千萬不能把自己的鑽研所得傾囊相授給學生,應有盡有,西瓜芝麻一把抓,課不然是模糊一片,重點消失,學生難以掌握。每篇課文的教學,每堂課的教學,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教學內容應根據教學目的作一番認真的剪裁、取捨,要確定重點,突出重點,把握難點,分解疏導。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可教的內容、寫法、語言十分豐富,但放在初中教,重點在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線索,對一些關鍵句子的深意能理解和感悟,至於怎樣選材、怎樣剪裁、語言的風格等等,就不作探討了。有所為,才能有所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取捨。一個單元,一篇課文取什麼,舍什麼,教師不能主觀臆斷,要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來作決斷。教材特點不是一般性的說說,而是要深入研究,掌握它不同於類似文體、類似題材的個性。學生已經掌握哪些語文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具備得如何,教師心中要有底。在同一水平上重復教學,學生是絕對不歡迎的。比如景物描寫,從小學到初中,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教,說要抓住特點,要仔細觀察,學生就味同嚼蠟。如果深入研究,找出景物描寫的個性——如有的是勾勒,氣氛悲涼;有的是工筆細描,細膩入微;有的是油畫,光感、質感清晰,等等,學生就會興奮,感到求知的愉快。教師不能被教材牽著鼻子走。在備課時要弄清文本的來龍去脈,深究底里。准確深入的掌握教材,目的不在於教學時循著文章的寫作思路走,亦步亦趨,而是要根據所制定的 教學目的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要明白:教材要拿來為我所用,從學生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方法,啟發、引導、組織學生開展語文活動。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可以匠心獨運,但前提必須建立在把握教材個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能憑主觀想像,違背語文教學規律,要把實際效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搞形式,或異想天開。第一、從宏觀到微觀——系統備課的幾種方法所謂由宏觀到微觀,就是教師備課從程序上要「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所謂「由大到小」是指備課的范圍,要按照全冊教材→單元教材→課時教材的程序來備課。「由粗到細」是指備課的深度,即教師對所教課程,要反復推敲,深入鑽研。宏觀備課有方向性、計劃性、超前性,是微觀備課的指南。而微觀備課是對每一課時,從知識到方法的逐一設計,是對宏觀備課的具體落實。從宏觀到微觀,教師備課應掌握以下幾種方法。1、常年備課。也就說教師備課不能局限課前的幾個小時,他應包括教師平時的對現實生活素材的留心地觀察,包括教師對各種教學資料的積累。這就是說的常年備課。2、學期備課。學期備課是指教師在課程標准指導下對整冊書的鑽研,學期備課可粗一些。學期備課後可編出《學期教學進度計劃表》.3、單元備課。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或一個課題的教學之前進行備課,單元備課擬出單元的教學計劃.4、課時備課。課時備課是根據單元明確的教學目的、任務、要求、重點、難點及其相應教學方法,進一步從每節課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和解決單元備課各項計劃的具體落實。5、課前復案。這是在上課前教師對教案內容再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6、課後備課(課後反思)。這是教者課後回顧,反思總結的過程,可以寫教學後記。第二、從感性到理性——課時備課的三個階段課時備課就是以課時為單位、設計出具體的教學方案。顯然,要完成單元的學期的教學任務就是要靠每一個課時教學計劃逐一落實。所以課時備課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全單元和全學期教學任務的完成的好與壞。那麼,怎樣才能搞好課時備課呢?我們可以把這個過程劃分為:吸納(收集備課信息)——構思(設計教學方案)——輸出(編寫教案)三個階段,分三個步驟來操作。通常教師備課之初不應急於編寫教案。一要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翻閱教學參考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努力從方方面面搜集吸納備課信息。因為理性認識是建立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備課信息吸納的愈多,愈有助於對備課內容和方法的理性認識,愈有助於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二是對備課信息進行構思加工,設計教學方案,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敢於大膽地對教材進行處理,以便以簡駕繁,化難為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三是編寫教案。教案編寫應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有操作性。一份好教案總是反復修改得以完善的。當然,以上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相對的,不是截然分開的。如吸納備課信息中有對信息的加工,在加工信息中也常會伴隨著對備課信息的吸納。尤其是在編寫教案過程中,有時既是設計教學方案的信息的加工,又是信息輸出的物化過程。不過,教師按三個步驟三個階段來考慮備課將會更有效提高備課的層次和質量。第三、從網路到課堂——知識信息的取捨過濾網路世界中繽紛蕪雜的信息就像「三千弱水」,如何備課,重點就是在這「三千弱水」中,「取哪一瓢」給學生「飲」的問題。 學生們雖然通過網路搜索與瀏覽,可以獲得和教師相同的信息,但他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展開閱讀,並且也缺乏在這眾多信息源中及時捕捉住那些最具導向意義的主流信息的能力。因此,這項提前閱讀、合理篩選、優質供給的任務,就成了教師備課的首要任務。那麼,哪一瓢「弱水」,才是學生最需要「飲」的呢?最能適應學生的知識積累需要、能力培養需要和身心發展需要的就是教師備課中需要准備的那「一瓢」。從知識積累的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摒棄那些單純識記類的簡單信息,而代之以 「路標」性的信息資源。網路時代的課堂教學,將是由未知走向已知,由已知走向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未知,由知識走向能力、由現象走向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讀,就如同知識旅程中的無數的岔路,每個岔路都通向著不同的目的地。備課的作用,就是要在這旅途的每一個岔道口處設置一個有價值的路標,然後用這路標引領著學生沿著教師提供的最有價值的那條路繼續行走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信息利用的最大化,才能在此後的教學中辨偽去妄、直達目標。從能力培養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勢必要依照欣賞思維發展的需求,適當提供用作比較、拓展、批判的信息,這是備課中必須要取的「一瓢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置於學生的理解力所能夠達到的程度,過分艱深或過分淺易都沒有價值。因此,備課中,精心挑選這些材料,十分重要。從身心發展需要出發,網路環境下的備課,要求教師必須要能夠吃透文本,解讀文本的深義。這就迫使教師在備課中要在閱讀借鑒他人的同時,在信息資源中納入自己的價值取捨。也就是說,教師對於各種信息的把握,不僅要「廣積糧」,還要「深挖洞」。並把「深挖洞」之所得,轉換成淺易的、形象的、可感知的材料,教師「深入淺出」,才能學生「淺入深得」。 其二、備課還應注意以下五個方面一、備教材——做到五個弄清。課本,課本,一課之本。實踐證明:大凡成功的教學都與教師深刻理解和恰當處理教材有關。為此教師在課時備課時,必須要認真鑽研教材。1.弄清《課程標准》精神。各科的課程標準是國家根據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科書和進行教學的基本依據,是檢查教學質量的主要標尺。它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確定了教學實施的原則、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指導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實踐教學的方式、課內與課外如何配合等,它對教學工作有直接指導意義。2.弄清教材體系。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明確本學科教學任務,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編寫意圖,透徹理解教材的精神實質、內在聯系、縱向關系及廣度深度。最終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3.弄清教學重點、難點。我們知道,在任何一本教材里,都有一些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內容,這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也有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這就構成課堂教學的難點,教師備課時就要找出這些重點和難點。例如有一位老師說:「每個假期我總把課文通讀二至三遍,了解重點難點。備重點時,我要反復細細體味,記下許多零散筆記,然後歸納總結,再去琢磨教法。有時,一課書在我頭腦中孕育許多天,設計多種教案,我總是要反復推敲才定下教案。」這種精神是很值得學習的。教學難點與教學重點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重點是對教材而言的,是知識的關節點,在知識結構中起著紐帶作用。它具有基礎性、規律性、全局性,因而占教材知識總量的比例較大。教學難點是對學生而言的,多數處在教學重點之中,少數處於教學重點之外,它們占教材知識總量比例較少。教學重點容易被確定,而教學難點不易被發現。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把重點與難點混淆起來。教學難點具有有限性、差異性、局部性的特點。4.弄清教材特點。教師在研讀教材時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注意分析教材的特點。如小學數學有的內容偏重於數量關系的分析;有的內容偏重於演算;有的內容則偏重於聯系實際等等。從中學語文來看,對記敘文的分析,要從人物事件入手,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散文則要抓住境和意的血緣文脈,洞察作者心頭的感情;而議論文則要抓住事與理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找出作者的論點及其論證方法。由於教材的特點不同,選擇的教法就不同。教材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教法的選擇。教師在研讀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點則有助於有的放矢地去選擇恰當的方法。5.弄清教材疑點。所謂疑點,就是課堂上學生混淆不清,容易誤解且產生疑惑的地方。語文的同音字、形近字,如「胄」字,胄與胃的不同這就是疑點;數學的除法性質、分數性質和分式性質,除數和被除數、分母和分子同乘或同除一個數,其大小不變,這個數必須強調「零除外」等。教師在備課中,要去分析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上質疑,以便給以釋疑解惑。二、備學生——做到六個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什麼當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想的是什麼更是千百倍重要。一位老師就有這樣的體會: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辛辛苦苦地備了課,教案寫得詳,課講得細,可學生聽了感煩生怨。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了解,是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從這位教師的體會可以看到,教師要上好課既鑽研教材,又必須去了解學生,掌握學牛的學習情況,做到目中有人。否則,對學生的基礎、學習態度、需要等情況若明若暗,一無所知。即使教材備得滾瓜爛熟,也容易因為脫離學生實際,而造成教學的失敗。教師備學生應做到以下六個了解。1.了解班級基本情況。教學班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教師應該對班級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級的學生構成、特點、風氣、智能結構、學習情況、學習興趣,以及多數學生對自己教學所持的態度,班級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意見,班級中各正式閉體和非正式團體的構成等。2.了解學生個體自然情況。一個班級是由每一個學生個體組成的。教師要對全班學生做到了解,還應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體自然情況。個體自然情況包括:學生姓名、年齡、視力、聽力、身體狀況,同學和老師關系,家庭教育環境等。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包括班級的整體的學習基礎,學生個人的學習基礎。優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講授新課前,教師又要了解學生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1.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學習新知識的准備知識;2.新課可能產生的困難和障礙;3.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4.了解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意見。教學的科學與藝術,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又體現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要經常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方式方法的意見。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方法適應,哪些方法不適應,喜歡什麼樣的方法,不喜歡什麼樣的方法等。5.了解學生個性品質差異。個性品質包括學生的觀察山、記憶山、想像山、思維力等智力因素,還包括學生的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學生是有很大個性差異的:教師要從通過各種渠道各種力式來了解學生興趣愛好、氣質類型、性格特點、智力差異,從而為因材施教提供依據。6.了解學生的變化與進步。要全面准確地了解學生,教師不僅要從靜態上了解學生,還要從動態上了解學生;即及時了解學生的變化和進步。例如學習情緒、學習積極性的變化,組織紀律、興趣愛好的變化,作業情況、課堂表現等:還了解受到老師的批評或表揚產生的變化,同學之間鬧糾紛吵架後的變化,在家裡受到叱責或打罵後的情緒變化,考試成績下降後的情緒變化等,針對這些變化,教師要及時了解和發現,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尤其在教學中,教師特別要注意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都要及時地強化引導,使之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產生鞏固自己成績的力量和繼續前進的願望。三、備資料——掌握四項原則。教材是教學的依據和根本,教師必須吃透,但是,如果教師上課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這勢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樣,讓學生感到一點油、鹽、醬、醋的味道也沒有。怎樣才能把課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學參考的恰當利用,教學參考資料的學習吸收,生活經驗的觀察積累。給教材「添油」」加醋」,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這就會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合理取捨,死課活教。那麼教師怎樣去學習和吸收各種教學資料呢?應掌握這樣幾項原則。1.博覽精選,厚積薄發。作為語文教師應是—個學識淵博的人,他不僅要精通本學科的知識,同時對教育學、心理學、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識都略知一些。2.消化吸收,貴在創新。對學習積累的各種教學資料要科學取捨,不能機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賓奪主,重在消化吸收,貴在創新運用。如對教學參考書不能照搬,而作為開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去發揮,去創造。3.凡引入教學內的資料中的觀點和事例必須科學可靠,要避免錯誤。4.引入教學的資料應盡可能是新鮮的,要避免陳糠爛穀子。四、備教法——掌握教改動態。備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什麼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1.單一性教學方法。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2.綜合性教學方法。這是一種廣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都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時論→設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上海育才中學總結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教學法等都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方法,一方面要熟悉掌握一些傳統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備課中應重點學習掌握教學改革中優秀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創造出來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多半是綜合性教學方法。五、備學法---掌握學法指導內容與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學」,而且要讓學生「愛學」「會學」,這是當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教師備學法指導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學法指導的內容。通常教師指導學法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確定學習目標,分配學習時間,選擇學習方法)2、五環節常規學習方法(預習方法、聽課方法、復習方法、作業方法、小結方法)3、學科學習方法(以各科教師特點為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學習語文的方法,學習數學的方法,學習外語的方法等)(二)學法指導的原則。教師的學法指導要想卓有成效應遵從以下幾項原則: (1)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2)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3)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4)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5)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三)學法指導方法。學法指導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這樣幾種形式。 (l)滲透指導。這是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2)講授指導。這是開設學法指導課,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3)交流指導。這是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4)點撥指導。這是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5)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多安排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最忌諱把課堂變成教師演講的講台,學生無須動腦筋,無事可做,處於被動狀態,學習潛能受到抑制,就不可能精神振奮的學。 語言不是無情物,詩和文都是情鑄成的。教師備課時要深味文中情意,受熏陶感染,有真切體會。文字不是無生命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能給人以啟示、以鼓舞、以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教師先被文本感動,領悟、品味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高尚的情操,才能帶著感情教,領著學生閱讀、思考、咀嚼、體會,學生心田得到滋潤,主動學習語文的勁頭就會倍增。 學習是十分艱苦的事,尤其是語文學習,不可能立竿見影,靠的是持之以恆的日積月累。因此,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十分必要。青少年學生好奇、好勝,對新異的刺激物特別有興趣,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心理特點,千方百計的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要精心安排整堂課的總體布局,每個教學環節的內容;要精心設計導入課文的語言以知識吸引學生,尋找探討問題的切入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訓練語文能力。同樣的內容,不同的組織,不同的設計,效果會大相徑庭。心中有學生,處處從學生的學考慮,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備課,在某種意義上和作文一樣。詳細解讀文本以後,要確定教學的方向,然後把細讀中呈現出來的的琳琅滿目的素材依據確定的中心進行取捨。與主題相關聯的留下,相距較遠的舍棄。教師在備課中只有敢於取捨、善於取捨才能讓教學不至於成為一棵掛滿鈴鐺的聖誕樹,體態臃腫不堪。也才能達到線條明晰,結構干靜,簡約而豐滿的境界。
8. 小議如何有效備好初中語文課
怎樣上好初中語文課?這個問題對語文教師而言,我想是一個不斷摸索、不斷研究、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教師駕馭課堂素質——「備、說、講、評、輔、批、改」綜合能力的展示;更是一個立志於三尺講台,「衣帶漸寬終不悔」忘我追求的寫照。我以為要上好初中語文課,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著眼於「三維目標」的落實
一堂好的語文課,首先應依據學習者不同年齡的身體和心理特徵,確定好「三維目標」,理清重點、難點。其次就是「三維目標」的落實,這是一節好課的關鍵。只有三維目標落實的有效、合理、到位,教學目標才能達成,學生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如在《背影》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朗讀糾錯,讓學生自主正音。通過合作、交流、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賞析、品讀文本,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及塑造的方法,體味深厚而動人父子之情,激發了學生對父母的愛心。
第二、著眼於「多媒體」的合理應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被引進了課堂教學,這大大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的效率。但我認為只有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才能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為課堂教學服務。在執教《沁園春.雪》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首詞的優美意境,我藉助課件(音頻)配樂詞朗誦和(視頻)傅抱石以本詞為素材繪制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給學生設置情境,激發其想像力,讓他們彷彿置身於那銀裝素裹的北國之中,充分的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和詞人豪情壯志。
第三、著眼於「教育資源」的儲備
新課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生動活潑、血肉豐滿。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不能只靠一支粉筆、一張嘴,而要靠多渠道的收集和積累「教育資源」。只有「教育資源」的儲備豐厚,教師才能「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合理的設計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血肉豐滿。在教學《老王》一課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能真正的同情、關愛、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我從自己的資源庫里,調出了四張反映弱勢群體不幸生活遭遇的圖片(網路上下載的),用投影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展開討論:生活中總有幸運與不幸,面對那些生活困難的人,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面對不幸者的遭遇,學生們暢所欲言,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第四、著眼於將「課堂時空」還給學生
教學的質量在課堂,課堂的質量在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學的目的在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暗藏的「契合點」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儲備,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獲取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生長智慧,創造奇跡。在採用學案,教學《陋室銘》時我於探究課文內容這個環節,設計了五個問題: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是如何引出的?2.作者是如何描寫陋室環境的?3.找出陋室不陋的句子,並概括陋室主人交往和生活的特點。4.作者是怎樣證明自己的陋室不陋?5.本文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托何物?言何志?表達了怎樣的情懷?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梳理,然後全班交流,最終完成了預設目標。這樣做既把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五、著眼於「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的最高追求就是要把「大語文」理念——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貫穿於學語文的始終。生活是語文的源泉,生活是語文的老師,生活是語文不竭的動力。只有沖破課堂的牢籠,融入生活,我們的語文教學才能繼承發展,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創造經驗,我經常組織學生做一些社會調查活動,如調查街道兩旁店鋪招牌的書寫是否規范?廣告用語是否合理?去長者家裡,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到農場、工廠、礦山參觀學習,收集他們在工作中喜、怒、哀、樂的信息等等,這些都是引導學生參與社會,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總之,要上好初中語文課,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將諸多因素進行有機整合。必須為了「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必須有獻身事業,「衣帶漸寬終不悔」執著追求。
9. 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備課
建議你先了解說課,說課就是敘述你如何來上好一節課。
我備課有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這節課你要達到什麼目的
2,教學難點:課程終於到的問題,例如生字詞,引用的古詩句,等等學生不好理解的困難問題
3,教學過程:你打算如何教,如何引入課文,實物展示,師生互動,課堂提問,分組討論,如何讓學生掌握,如何提升學生積極性,如何升華內容。
4,課後作業,讓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學以致用。
其實你只要記住如何上好這節課,就好了。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你需要讀懂課文,讀懂學生。
10. 語文如何備課
語文備課很重要,一定要有以足夠的知識儲備量,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看一看你的課,與學生相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