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二次備課反思

小學語文如何二次備課反思

發布時間:2023-01-07 19:10:24

『壹』 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

集體備課作為當前中學校本研究的重要方式,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與手段,下面我給你分享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篇一

俗話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院。只有搞好集體備課才能從整體上提高教學質量。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

我認為集體備課優點頗多:第一,集體備課集眾人的智慧與經驗於一體,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第二,有利於教師的取長補短,這樣能站在更高起點上發展,加快了專業化成長的進程。第三,促進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營造輕松愉快的工作氛圍。

雖然集體備課對課程改革、學校發展、教師成長所起的作用不可否認,但集體備課在實施過程中的形式化、低效化、教條化現象也日益嚴重,使集體備課流於形式。目前集體備課最主要的問題是教師的積極性、參與度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集體備課應該如何進行才更有效?

集體備課的實施應做到以下幾點:

1、我認為應該在完成這次集體備課情況下,確定下次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內容、中心發言人。

2、要做到“六統一”: 要統一進度;統一目標;統一重難點;統一每一節課授課的共性內容;統一作業(課堂練習題和課後作業題,作業難度分三個層次);統一單元檢測試題。

3、基本程序: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後交流、反思。

4、集體研討 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要提供給本組教師統一的教案,然後由主備教師(中心發言人)說課,說課要涵蓋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

5、修正教案 在集體備課中,中心發言人說課,老師們共同探討、相互補充,使得教案內容更加充實、完善。但教案千萬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否則就沒有創新精神。

6、.教學實踐(重點跟蹤) 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

7、課後交流、反思 。 一個完整的備課過程應有五個階段:准備階段,分析階段,創造階段(編寫教案),提高階段(二次備課,調整和修改教案),總結、反思階段。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肯定優點,指出不足,以揚長避短,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篇二

集體備課,對我們這些來自一線的教師來說當是再也熟悉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學校常規校本教研活動的一種形式,學科組根據學校行事歷安排,每周進行一次集體研討活動,或布置學科教學任務,或研討某一課題,或展示公開課,或進行觀課評教等等,我們理解的集體備課活動大體如此。外出學習的機會,也曾就這個問題和同行們交流過,大家感覺彼此彼此,形式大於內容,這是不言而喻的結論。集體備課活動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呈現方式,又都有哪些可操作的內容?就我的了解,基層的學校與學科組,不是不想做好這項工作,而是缺少行之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方法參照,長期的形式大於內容的所謂集體備課活動,漸漸對一線老師失去了吸引力,僅僅作為簽名點到期終績效考核的依據而已。

有幸參加華師大“國培計劃(2015)——安徽省農村中小學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項目”,看到培訓手冊中羅列的每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那種期待和嚮往,用當塗湖陽初中祖老師的話說“一新”“二爽”。第一次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是在三樓的微格教室進行的。全班50人調配分成5各小組,每小組配備一名博士做指導老師,全程錄像。還是有些緊張,當復印的文章發到每個組員手裡的時候,“我們先讀文本,隨後討論,形成討論後的副產品——

教案(教學設計),下午各組共同研討。個人記下個人讀文本的文本關節點,留待討論。5分鍾時間,開始。”隨著我們夢飛翔組指導教師步博士的一聲“開始”,我初步感受到“集體備課”原來是如此真的“去避”——拋棄一切的文本詮釋解讀,完全是自我讀文本的初步感受,不是照搬教參,或者下載個說明應景啊,重要的是,下午還有5各組同備一課的集體研究討論。組內的發言是激烈的,細節、人物、形象、語言、主題情節、伏筆照應等等等等,每一個人的發言總會有人呼應反駁,每一次反駁總會帶來另一次新的更猛烈的反駁,直到達成共識;要命的是,每一個都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發現了文本關鍵點,可步博士的一句“是自己感知的,還是強加在學生頭上的自說自話,你覺得這些能成為教學終點嗎?”,討論、反駁、補充,直到獲得每個成員認可,達成共識,形成共同備課的副產品——教學設計。8:30到11:30,我們竟然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轉,走出教室,已經是12:10。是的,雖然很累,但我們都覺得很爽,因為我們終於知道集體備課的初步形式,我個人概括為:細讀文本—成員交流—達成共識—形成教案,研學情、定起點—研體式、定終點,外加幾個梯度活動台階。我們期待著下午的“同課異備”的研究討論。

下午的研討活動更叫激烈!按照分組順序,次第上場。每組7分鍾時間發言時間來說明教學設計,一人主發言,一人補充說明,還要美女加野獸!哈哈!組內其他成員等待別人提問,直到你被人問的啞口無言,或者,你的回答讓人心悅口服,多難啊!下午的教室既是口吐蓮花,又是歡歌笑語,既有滔滔不絕,又有佶屈聱牙;五組還沒有進行完,兩個半小時的討論時間就被使用殆盡,哈哈,你說豈一個“爽”字了得,你還得加上一個“新”字!理越變越明,設計越改越完整;備課越充分,上課越從容!這個研討活動才叫真研究,這個備課才叫真備課!主持活動的博士不得不叫暫停,壓縮時間,強求完整。

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每一個成員的智慧;基於學情,明確終點,充分挖掘文本的每一個密碼;真實備課,真實討論,真正落實文本教學內容;這,就是集體備課留給“新”、“爽”。

小學語文集體備課反思篇三

從上本學期開始,我們學校開始實行集體備課活動。通過一學期的集體備課模式,感覺收獲頗多。

集體備課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師的教學智慧,取長補短,為促進教師“共同進步”大開方便之門。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幫助年輕教師迅速成長,對於新上崗的教師更是提供學習機會,可以使新教師在教學中少走彎路,縮短成長周期。另一方面也讓老教師更加謙虛謹慎、嚴謹治學。

個人單打獨斗只能使自己越來越落後,完全不適應時代及新課程的要求,而集體備課為老師們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們進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這既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也利於我們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另外,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畢竟課改施行的時間不長,有些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經驗不足不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使年老教師幫助年輕教師盡快的成長起來。

集體備課還有利於增強教師間的合作意識,凝聚教師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研究氛圍。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不僅適用於學生,也同樣適用於教師。通過集體備課,教師之間學會協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知識含量。集體備課能大力促進教師間的教科研氛圍。目前基層學校的教科研受應試教育的沖擊,搞的不是很好,集體備課使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逐步提高。

『貳』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好好准備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篇1

進入20xx年10月中旬,我們參與遠程研修的小學語文教師進入磨課活動,由郭娟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教學課《長城》。接到通知後,研修組的全體老師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對郭老師執教的這一課教學設計進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進行了課堂觀摩、評課議課。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獲多多。

一、總體感覺

按照三次備課,兩次打磨的要求,積極開展了教學研討專題活動,集中解決教學問題,有效促進打磨計劃的順利實施。郭娟老師認真完成了三次備課(基於個人經驗、基於同伴互助、基於教學反思)的教案;針對兩次打磨情況,老師們整理出個人反思;兩次打磨後,進行了上課,並上傳教學實錄。全組教師認真參與研課打磨、觀課評課等活動;根據分工進行觀課評課,合作完成觀課報告,並已上傳;磨課即將結束,教師們已經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通過這次課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組全體成員的教研水平。其中具體的磨課過程最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廣益。

二、關於備課

基於第一次備課,郭娟老師在研修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執教了這節課。課後,我們召開了備課小組會議,用心聆聽了大家的評課意見和建議:課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縛,教師的評價不及時,面對學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時巧妙地點撥和引導,總怕節外生枝,影響整個教學的過程。於是,根據課堂上的生成,我們對教學目標的設計作了修改,重新確立了教學重難點,調整了部分教學環節,隨後進行了第二次備課並在同組成員的分工觀課中執教了第二次課……

三、關於上課

上課的重、難點把握准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時間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課堂內容中,能清晰、明確重難點操作流程。使「重、難」點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個環節設計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緊緊圍繞文本展開教學環節。並且前一環節為後一個環節做鋪墊,層層展開。環節與環節之間過渡連貫,流暢,整堂課如行雲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結合。

1、 適當取捨,選准教學切入點,以誦讀為本。這篇文章很長,教學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著重抓住「城牆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這些詞語展開教學,從柳樹的外形和生長經歷引導學生直奔重點,閱讀文本、深究文本,層層深入,以誦讀為本,引導學生讀出語言、讀出形象、讀出體驗、讀出情感、讀出方法。

2、推敲詞句,體會語言的內蘊。幫助學生感受柳樹的形象時採用了靈活的方法:有讓學生體會,像「嘉峪關」的高度;跟已有生活經驗樓的「高度」比較,把「長城的長度」跟平時常見的「距離遠度」對比。

3、 漢語獨具的個性魅力也決定了「悟」這一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思維方式。「悟,是一種省去繁瑣邏輯推理過程,在經驗范圍內作出綜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結論的體悟式思維。」(引自董麗芳《我們應該如何感知文本》)通過語言文字品讀,在語言的基礎上,感悟文學,與作品共鳴,觸摸作者受震撼的心靈,進而去感悟萬里長城留給後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去感悟頑強毅力和韌勁與艱難環境作抗爭的人生哲理,最終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啟迪。從而實現師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

四、關於聽課、評課環節。

目的在於共同感受課堂的「精彩」和「困惑」,解決課堂教學的實際問題。聽課時觀課分工要明確,設計觀察量表。評課不僅要評出優點,更要指出不足建議。

五、關於磨課。

磨課是指教師與其他成員圍繞實踐課不斷地切磋——商討——設計——實踐——反思——修改——再設計——再實踐——再總結。磨課的著眼點是讓教師感受到從備課到課後總結全過程的精細化研究,需要教師活躍的思維,豐富的知識儲備,敏銳的觀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學,有敬業的精神,讓教師實實在在體會到教學中的問題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解決的。大家通過反復磨課後,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教學反思。

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實際,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解決現實問題等。教學精彩之處是:

1、精心設計,找准解讀的突破口。「與文本的深入對話。」不是引導學生逐字逐句的品味、咀嚼。而是找准解讀文本的突破口。如教學時,抓住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反復讀、反復體會,感受到青海高原這株柳的頑強的生命力。

2、精簡環節,以讀代講。精簡教學環節,真正的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習重點句子與欣賞精美圖片相結合,通過朗讀理解青海高原這株柳的神奇之處。

總之,我們深刻體會到磨課的過程,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是對課程標准重新解讀的過程;是與同事交流的過程;是分析學情的過程;是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過程;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過程;是課程整合的過程;是教法學法的最優化選擇的過程。就在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們老師的教學理念,優化了教學過程和環節,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更營造出了濃郁的教研氛圍,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磨出了教師的勇於創新、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篇2

在研修中幸福成長-小學語文研修組磨課研討總結 課程標准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理念老師們雖能脫口而出,但真正落實起來卻很難,尤其在低年級。本次我們選取了「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識字寫、字並積累運用語言」這個主題進行研究。在沈教授、張教授、畢校長以及吳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群組所有老師迎難而上,通過對課例進行三次設計兩輪打磨,對研究問題有了很大的突破。整個研修過程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一以貫之追蹤問題,課例改進明顯

首先,本研究專題,是根據新課標理念,並匯集了群組成員教學的困惑、問題後產生的,來源於老師們的教學困惑。然後,以劉小露老師執教的《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為例,多次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辦法。在整個磨課過程當中,緊緊盯著「低年級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如,這篇課文中「我」想變的事物很多,但「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課文的重點,為突出教學重點,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例打磨後,就把第2—4小節的教學合並施教,採用小組合作、練習朗讀和質疑解疑的方式略處理;把教學重點放在第5 小節上,突出了大大的荷葉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情感體驗,同時,進行誰來了,怎麼樣的句式訓練。在觀課、評課環節,觀課點又是圍繞「發揮低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這一問題展開,設計了「學生參與度」、「師生活動所用時間分配」、「教學目標達成」等幾個觀課量表。在課後研討中,又對問題解決的效果做出針對性分析,最後,每個老師針對研討主題中的三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因此,整個課例研究是老師們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聚焦學生,生成學生學習

1、基於學生的問題組織教學 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快樂讀書、敢於質疑、大膽交流。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研究學生是怎麼學的,尋求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備這節課之前我們在思考,如果讓學生們來讀這個文本,哪些地方是他們可能讀得懂的,哪些地方可能讀不懂?為此我們進行了前測,了解了學生的問題,都是對詞語的不理解。為此根據這一特點,在課上老師就安排有質疑問難的環節,引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以學定教。「穿梭」「清凌凌」「嬉戲」等詞語都是由學生提出來的。教師只是鼓勵他們互相幫助,解答疑難。在此基礎上,恰當運用圖片,並作準確簡潔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本課新詞。

2、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活動。

這節課65.9%的時間是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比較好地摒棄了低年級那種看似活躍的一問一答式教學。並且課堂上以學生活動為主,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有個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有合作朗讀、詞語質疑、句式訓練表演、以及猜字游戲等,都緊緊圍繞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識字和朗讀展開。比如,進行第一次試講中,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學習1-4小節時,讓學生提出喜歡哪一小節就來美美地讀這一小節,讀一段學一段,一節課講下來總覺得教學手段重復、單調,而且學生的注意力學著學著就下降了。後來,通過不斷打磨,我們採取了略讀1-4小節,重點指導第5小節的做法,增多學生聽說讀寫的機會,先讓學生們快樂地、自由地讀一讀詩歌,再讓他們提出自己讀不懂的問題,由學生互助解答,再由老師點撥的做法。我們發現,學生的小手更多地舉起來了,小嘴巴讀得更有勁頭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3. 心中有學生,跟進練習到位。如,在讓學生劃出「我想變什麼的詞語」以及「指導書寫」時,都讓學生再次修改、練寫,糾偏改錯,做得扎實有效,不流於形式。

總之,我們根據學情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由不會到學會,學得輕松,學得投入。

三、團隊成員主動參與,在磨課中幸福成長

從接到任務開始,所有團隊成員全身心投入,定計劃、備課、磨課、發貼、觀課,用研究的態度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在研修的這兩個月中,過程是艱辛的,是一個不斷否定自我的過程。我們有過眾說紛紜,彷徨迷茫的的焦灼期,但是群組教師沒有放棄,在不斷嘗試中,硬生生的創出了有我們自己特色的課例設計。執教者劉小露老師從研修開始基本上就沒有了休息日,悶在家裡安靜思考。特別是在第二次教學設計沒有突破的瓶頸期時,劉老師面對試教的屢次受挫,能夠堅韌執著,潛心研究;群組教師也克服了很多困難,對於研修不離不棄,學校春季活動特別多,群組教師基本上都是班主任老師,他們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班級管理任務,放棄自己的空堂休息時間,一起陪著試教老師聽課、議課,錯過了午飯時間都沒有覺察;「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經過近二十稿的反復修改,群組的每一位教師都在「磨課」中得到了成長,教學理念發生變化,教學行為跟進改善。

四、過程比結果重要

記得研修的開始,參加研修培訓的時候,教授就對我們說,這次我們的任務不是追求最後要出一節多麼精彩的課,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我們的任務是要體會一詞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這樣的一次經歷,讓每個老師都參與其中,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如何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現在回想整個過程,有很多難忘的鏡頭,發現問題時候緊鎖的眉頭,共同討論時的激情飛揚和頻頻點頭,解決問題時的會心微笑……這一幕幕都那麼讓人留戀,充滿魔力和誘惑。正是這種發自內心的快樂,讓我們化辛苦為快樂,在艱辛的歷程中,收獲一份快樂而充實的心情。

通過本次研修讓我們站在了一個嶄新的平台上重審語文教學,對今後的語文教學改革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要把所學的教學理念,細細咀嚼,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想,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們一起收獲,一起分享專業成長的快樂吧。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篇3

自從參加了遠程培訓後,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想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有興致,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許多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篇4

磨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否定自我、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是一個反復打磨、反思,讓一顆沙粒變成珍珠的過程。自從制定磨課計劃之後,全組的老師都異常地忙碌,既要備課上課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處理日常瑣事,關注學生的情況,還要參加磨課活動,真個是為伊消得人憔悴,可是衣帶漸寬終不悔。我們重視每一個環節,關注每一個細節,扎扎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

線上教案修改——讀你千遍不厭倦

李老師基於個人經驗,發布了自己的教案。教案發出後,我們一遍遍地閱讀教案,一遍遍地重讀教材,盡量讓教案和教材相契合,然後字斟句酌,展現自己的課堂構思,提出自己的教學見解。

線下磨課研討——刪繁就簡三秋樹

線上教改修改後,在研修組長尹記國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針對李艷榮老師的教案進行了線下磨課研討。大家各抒己見,最後就教學目標和教學流程達成共識。原設計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威風凜凜、優哉游哉、衰老、炯炯有神、浴血搏殺」等詞語,能運用正確書寫姿勢,書寫「搏」字,把字寫正確寫美觀,這一目標刪去。把「繼續練習快速閱讀課文,練習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目標,改為「從課文的相關語句中感受戰象嘎羧的情懷,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原先的教學流程個別環節不流暢,結合修改後的教學目標將流程進行了調整,大致分為四步:

一、直接導入,板書課題;

二、交流資料,了解課文內容;

三、品讀語言文字、走進嘎羧內心;

四、總結寫法,推薦閱讀。

第二次備課——千錘萬鑿出深山

文章不厭千回改,磨課在於千遍磨。根據大家的建議,加上自己的推敲思考,反復打磨,李老師進行了第二次備課,無論是教學環節的設計,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無論是提問的預設,還是學生學習的調控,李老師事無巨細,做到心中有數。

觀課准備——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們組全體成員聚在一起,共同討論觀課的有關事宜。經過商議、討論,確立了觀課的角度。為了觀課更加科學合理、易於操作,我們還制定出觀課表格。主要從教學的目標達成度、教師的課堂有效提問、學生的學習參與度等幾個方面觀察,老師們根據自己的觀課角度,精心做好准備,熟悉操作步驟,做好詳細記錄,掌握第一手資料,便於總結與分析

《語文課程標准》中提出「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感受」。李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注重教給學生方法,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體現出許多亮點。《最後一頭戰象》篇幅較長,李老師用一條主線貫穿全文:從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一頭戰象?學生各抒己見,沒有固定順序,完全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補充、更正、討論,學生沒了約束感,氣氛相當活躍。尤其是小練筆訓練:嘎羧久久的站在江邊凝望著,它都望到了什麼?更是給了學生想像的空間,表達的慾望。精彩的回答源於老師不會強加給學生自己的理解,學生有了被肯定的愉悅感。

經過千淘萬濾的辛苦,才有收獲真金的喜悅。全組老師參加了聽課和研討評議活動,一致認為李老師能圍繞研究主題和學科目標,把握教學起點,在預設中生成,展示了一節精彩的課堂。

教海探航路漫漫,「磨」你千遍不厭倦。「磨課」,是精益求精的教學歷程和反思,更是充滿智慧的教學實踐和創新。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獲,在困苦與彷徨中,在希望與欣賞中,磨去了認識的膚淺,磨出了把握教材的深度和高度;磨去了簡單和粗糙,磨出了課堂的精緻與靈動!

小學語文磨課總結反思 篇5

昨天對東耿王小學的磨課活動已經結束。放學後,名師團的教師、東耿王小學的教師以及聯校的有關領導匯集在一起,對這次的磨課活動進行了總結。

會議上,各位老師、領導都針對這幾次的磨課談了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有很多話至今還在我的耳邊回盪。王士新老師談了葛青老師家常課的上法以及對自己的啟示,家常課就是實實在在的上課,不能搞花架子,要以學生學會為准則,遇見難點、學生不會的地方教師可以停一停,不能像有的公開課一樣不管學生會不會按自己的思路把課先講完為止。劉海芳老師談了對黃瑞和老師的評價,身為一名五十六歲的教師,那種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對新生事物的積極學習的態度,都是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是所有教師的楷模,身為一名年齡偏大的農村教師,在課堂上能熟練的運用普通話進行教學,更是難能可貴的。沈昱老師談了對東耿王小學的領導老師的熱情表示感謝,進到東耿王小學感到心裡熱呼呼的,他們的熱情款待、熱心的幫忙都體現了他們的學習精神,追求上進的決心。聯校尹校長又對教師提出了下一步的要求,希望能在教師不斷的互相學習中提高各自的業務水平。

總之,這次活動不僅提高了東耿王小學的老師的授課水平。而且對我們這些所謂的名師也起到了鍛煉的作用,是自己專業成長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1、網站:www.bbfs.cn.com

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笨梢月穡慷�導噬希�頤淺3?吹降鬧皇牆淌π榛我磺梗�罷嬤饕猓�偕塘俊倍�選=淌ψ蓯怯邪旆ǜ獻叛���杓坪玫娜ψ永鎰輟?br />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後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麼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 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麼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的《新型玻璃》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後向大家匯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於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例如,某教師教學《家》(蘇教版第一冊)時,這樣活躍課堂,進行學科整合:1.白雲、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裡?它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它們的家吧。2.(學生畫畫、展示了十分鍾後)讓我們再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國》,邊唱邊做動作(學生剛入小學,不少人不會唱這兩首歌,教師又是范唱又是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再表演,花去近半節課時間)。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麼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麼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1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好多不足之處。為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成功之處

1、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了扎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上下功夫,使學生盡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學生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5、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學生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3

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4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後,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為主要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我感悟到:應充分發揮評價的兩大主要功能——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做到評價和個性化教育相結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新課改要求以教師為主導、「引誘」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但就「研討課」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下面,我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反思如下。

一、「比讀,讓學生承受心理壓力。」

我首先談一下教師的激勵功能。以往教學中常常在研討課乃至國家級研討課上,聽老師帶有鼓勵性的語言:「誰還能比他更好。」先起來的同學需要有勇氣才能站起來,壓力很大。後起來的同學也必須有比前一位同學更好的本領和更大的勇氣,才能站起來。試問:作為老師將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學的勇氣做底嗎?這看似鼓勵的做法,恰恰給予全盤否定。導致的結果是參與的人越來越少。「朗讀小能手」等的選拔,也恰恰反應了評價應避免的「選優」的要求。我採取的辦法是:讓學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就可以了。評價的時候,只評價哪個地方讀得好,發現每個同學的閃光點,但不盲從。然後有針對性地讀出你的感悟。讓人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每個同學的音質不同、理解不同,允許他們各有千秋。從而進行個性化教育。

二、評價教學中,仍需強調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1、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學生的主動發展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並重。

教學設計要做到「虎頭豹尾」而不是「虎頭蛇尾」。從而激發起學生繼續探索的慾望,達到課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師精心設計「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去細讀、精讀,把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思想通過朗讀、感悟,感悟後再美讀,讀後再談收獲。學生每讀一遍都有新的發現。讓語文課堂學習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

2、課前准備和課後作業也應發揮教師的導向作用。

我課前讓同學做充分的准備,把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展示出來利於教學時,我引導:你是怎麼做到的?學生從他們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搜集、整理資料,不僅能獲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鍛煉,收獲遠遠大於所獲得的知識。這也是新時代小學生必備的素質。

我還利用「日記」,發揮導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寫得好的同學的文章,讓他們讀給同學們聽,包括具體描述、發表自己想法的、摘抄優美片段、警句、讀後想法的。學生明白日記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記錄的用筆來表達自己心聲的。從而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欣賞美。鼓勵學生勤於寫日記,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三、無批評的評價是不完整的評價。

強調評價的激勵功能,有的教師片面理解為一味表揚,不說一個不字,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學生呈現出來的作品並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揚的評價,不能很好的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響鼓還需重錘敲」。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響應的措施。如面對學困生要以鼓勵為主,教師要滿懷激情。用欣賞的目光看學生,降低要求。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的熱情,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樹立信心從而轉差。中等生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中心發言人,不斷提高自己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優等生在肯定成績後讓學生敢於挑戰「權威」,和他們比讀,讓他們認識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勵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討課的課堂教學重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的展示。

有的研討課教師按照預先做好的課件,設計好的思路上的很順利。看似課堂容量大,效果好。實則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沒有真正成為自主發展的主人。研討課上成成果展示課,內容貪多,只展示教學成果,表演意味濃。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課上講求熱鬧,但真正讓學生領悟到什麼?課堂教學應展示教師的引導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一堂好課總會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環節有不足之處。講求一課一得,毋須面面俱到。還經常聽到教師由於時間關系,我們課後再練等之類的話。因研討課老師顧忌多,易束縛教師的手腳和頭腦,往往精心准備卻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教師應「以學定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看哪些是關鍵處、疑難處。在這些地方有重點地讓學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課堂評價過細、過碎,阻斷教與學的過程。

如有的研討課上,老師請小組長課內做記分員。哪個教學環節,誰得了多少分,都要記錄。這樣,不僅隔斷了正常的教學思路,還嚴重影響了記錄人員的學習。

六、教師的誤會也會喪失大好時機。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有心人,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問題。

誠然,研討課,有許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借鑒。但作為新課改理念指導下的教師,應大膽進行教學反思,敢於向自己、向「權威」挑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向著更健康、更有效的方向發展。

總之,課堂評價應本著「省時高效」的目的,「評價」只是手段,目的是促進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5

課改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由學生主持課堂,這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這種模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可也有些許疑問,運用這種模式的最主要前提是需要學生在課下充分的預習,執教課教師也說課下的預習更多的是基於家長的輔導,這就導致預習程度不同,甚至有些未曾去預習,課堂效率必然會受影響。在農村,幾乎百分百的家長對於教育這件事就是一句話:全靠老師啊!曾了解過一些學生,在家裡基本沒人去過問學習,只有偶爾會去詢問一下學習情況;也曾與一些家長交流過,說的最多的是沒時間去管孩子,靠老師多給管理。對於農村的特殊情況,這個課前預習是不是可以讓學生回家後分片集中預習或在學校時間里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去預習,防止有些學生不去預習。

小組合作中的優生幫助差生,四小教師的方法非常好,通過評價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差生更多的參與到整堂課中,使優生越來越好,同時差生也在進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篇6

連續兩天的聽課,我深深地為各位老師優秀的個人素質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所折服。而課後的點評,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語文意識」這個詞。對這個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每天都出現在我們的教學活動和教研活動中,不經意間常常會與其有所交流;陌生的是我始終看不清它的本來面目,往往欲伸手碰觸卻所得甚少。按照我的淺薄理解,語文意識就是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讀語文、品語文、用語文的方法,並將之於日常教學之中實踐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欣賞語文的美,並自覺地運用美的語文。

這次的觀摩課,在語文意識這方面都有比較出彩的表現。如詞語的精準及其情感的體會、朗讀的指導、寫作方法的滲透和練習,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針對這幾節課,結合我所教過的低中年級,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1、教材解讀

從一年級教到三年級,課文都是比較短的,初教學時,常常會有一種課文太簡單、不知從何下手的煩惱。而讀懂教材,又恰恰是引導學生學習的基石,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一個環節。

這次觀摩課,老師都十分重視教材的解讀,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年級教材《船長》的課堂。張老師在大的方面注意到了刻畫人物時採用的兩種描寫手法: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並有意識地將之融入教學之中。先找關鍵詞句,小結出行動描寫的手法;再點出語言描寫的手法,圍繞語言描寫尋找關鍵詞句。雖然只是順序換了一下,卻使課堂很好地連貫了起來,不刻意不呆板。從小的細節來說,張老師對於課文中一些詞句的解讀十分到位。如對「吼」的理解,不僅僅是表面的聲音大而已,在當時特定的語境中,這個「吼」字除了船長要讓所有人聽到他的聲音,還有一種「壓倒」「一切呼號和嘈雜」的力量,一種奠定自己威嚴以冷靜指揮人們逃生的作用。諸如此類,對「整個人群」「命令」「夠了」等詞語的理解,再加上教師極為豐富的語言描繪,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當時人們的慌張和船長的威嚴、冷靜,從而較好地指導了學生朗讀。

聽課後我翻看教材,發現在本課的語言描寫中,出現了多次感嘆號,可以說感嘆號佔了很大的分量。我認為每一個感嘆號都表達了船長不同的感情、表現了船長不同的語氣,教學時不妨也藉助一下這些感嘆號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朗讀。關於杜老師評課時說到的省略提示語讀書的問題,由於剛教過三年級孩子習作中提示語的作用和用法,所以在聽課時我也產生了這個疑問,能夠忽略提示語嗎?(當時看不清屏幕,沒有思考太多)誠然,課文中描述的是「一段簡短有力的對話」,所以船長和洛克機械師的對話,沒有一句提示語,只在前面提了個「威嚴」,可我覺得如果後面船長和奧克勒大副的對話繼續為了體現「簡潔有力」而沒有提示語的話,可能船長「喊」的那一聲奧克勒大副就「聽不到」了。後面放在說話中間的「船長說」也是為區分意思而設,前一句是針對「20分鍾」所說,後一句則是下的命令,用提示語區分一下意思更明確,而且過多的沒有提示語的對話也容易讓讀者產生混亂,甚至沒有思考的空間去體會當時船長的心情。其實,後面的提示語已經很簡潔了,完全不會影響總體上的「簡潔有力」。至於此點要不要在課堂上體現,又是另外一說,畢竟一堂課是要有所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2、朗讀的指導

閱讀教學始終要以讀為主,以講助讀,以各種教輔手段促讀,歸根結底,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出人物的感情和個性,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本次觀摩課上,老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指導學生讀書,優美的語言描繪,特定的情境創設,字詞的情感引導,循序漸進的情感鋪墊,有許多出彩的朗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緯三路小學的孩子。還拿《船長》做例,教師通過自己豐富的語言引導學生讀出發生災難時的危急,學生的語速、語調等閱讀技巧和情感等在我看來是很不錯的。此時老師問學生「你覺得你讀得怎麼樣?」學生竟然還不滿意,認為自己讀得還不夠「危急」,於是再次試讀。後面的對話朗讀,老師採用了體會關鍵詞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由於對課文理解比較到位,最後的朗讀學生完全讀出了對話的「簡潔有力」。

不過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地方讓我看到了我的困惑,在我的日常教學中,往往出現這樣一種情況:我想盡辦法去引導學生,可是,讀得好的學生還是讀得好,讀得不好的也還是讀得不好,甚至無論讀得好與否,教學前後的朗讀差別都不是很大。本次觀摩課也有一些出現了跟我一樣的問題。想來,大概是平時訓練不夠,引導的方法還是不恰當吧。

3、資料拓展

不得不說,老師們為了上好一節觀摩課,尤其是高年級的課堂,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且進行了恰當整合,展示給學生,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鄭和遠航》一課,老師搜集了相當多的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在教學到相應環節時出示,讓學生去體會寶船的雄偉壯觀、鄭和遠航的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和重要意義等課文內容,學生也被這些資料吸引,談出了自己的理解。不過我有一個疑問: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我們三年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在日常教學中逐步學習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方法了,為什麼高年級的孩子反而是直接越過過程享受成果了呢?我沒有高年級教學的經驗,不太確定究竟能不能放手一些資料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去整理呢?

以上,是我聽完課之後的一點點反思。我的教學經驗不多,許多理解和想法都很不成熟,反思寫得也比較淺顯,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教。

『陸』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如何寫

增強小學語文教師的 反思 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提高自身素養、加強交流等方面使教學反思變得更加有效,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篇一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 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准》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3~4年級)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5~6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麼」。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雲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 語文教材 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麼?」「你想怎麼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 學習方法 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慾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全班交流)時,學生匯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於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台,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後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麼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 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麼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篇二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 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 文章 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篇三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面對如何教好學生,如何勝任這份使命?我深感責任之重大。在這漫漫之路摸索,不斷前進中,我覺得,要上好課就應該了解教材、理解作者的意圖、錘煉學生。

開學初,我瀏覽了下新書,根據教材及我班學生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盡可能的體現編者意圖。在備課時,認真研究課文,根據大綱、編者意圖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去追蹤作者的思路,與作者產生共鳴。

上好課的前提是備好課,而要備好課,不能光依賴於「教參」,要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教師先要反復研讀課文,摸清課文的思路、抓住重點詞語、弄清重點詞語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段落,歸納出段意,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方面,我自認為做的還不錯。

其次就是設計好教學環節。我認為,在制定教學環節時,教師要像導演一樣,精心設計出層次性清、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的課堂活動程序。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住教學必須突出的重點和需要解決的難點,圍繞一個「讀」字,做到以問促讀、讀必所思,以議細讀、讀能明理。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齊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必須帶著問題去讀。杜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讀法。課堂設問要有思維的容量、思考的價值、恰當的深度,著眼點要放在文章的關鍵處、作者的精心構思處、事物的聯系處、學生的不意處、情感的發展處以及內容的矛盾處。相信,如果能做到這些,將會是一節不錯的課。而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有太多的不如意。有時明明是A想法,上課時卻變成B法了。越是想上好,越容易出差錯,不成熟,令我汗顏。

有人說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這樣學生就會從中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課堂也將不再空乏,學生也將不再是可憐的傾聽者。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前,我讓孩子在對課文內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搜集有關 故事 情節、故事人物的資料。而在上課時,不僅講授課文知識,還訴說了一些課外的知識,激發孩子課後閱讀《魯迅》的興趣,為閱讀打下伏筆。

一學年以來,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學習相關理論,積極摸索有效的 教學方法 。

課前,從點滴入手,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課上努力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了學生正確的 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鍾要效益。組內每一成員都能扎扎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准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如何寫相關文章:

★ 怎麼寫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呢

★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總結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範文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隨筆

★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

『柒』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既是素質 教育 改革的要求,又是增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 反思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篇一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我們高興地看到,很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意識已發生了改變,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日益發生著變化。

然而,目前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是在課的准備和設計方面比較重視,注重最大限度的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力倡導「質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聽課中卻發現小語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1、對文本主旨的把握問題

教學中要擺好整體把握與局部解讀的關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鐵罐》一課,教師引導學習了陶罐和鐵罐對話之後,問學生:「你喜歡陶罐和鐵罐?

老師緊接著告訴學生: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來看,是讓學生懂得怎樣看問題和想問題,文中有個小泡泡,是這樣問的:讀了這個 故事 ,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允許學生從多方面去談自己閱讀中的感想和啟示。而且本課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謙虛和落後」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煉都是教師解讀文本中要關注的問題。何況這是第一課時,課文還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還沒有講完,完全沒有必要在這里揭示課文的主旨,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覺得教師問題的指向性有所偏頗,對文本主旨缺乏整體把握。教師該怎麼問學生,如何設計問題,在什麼時候呈現問題,都需要進行精心預設,都應該是認真細讀文本之後進行的。

文本細讀,不光需要微觀層面的細膩地讀,也需要中觀層面、宏觀層面的細讀,這三者應該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師在鑽研教師時,既要有字詞方面微觀的細讀,還要有對 文章 結構方面的、 文化 背景方面的宏觀的閱讀。

2、對文本整體感知的問題

整體感知課文,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讓學生對作者如何布局謀篇有個清晰的認識,初步感知文章的結構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 邏輯思維 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長城》一課為例,有一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說說 長城給你的印象?

本應該在學生表述完之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文章的結構出來了,上課的思路也呈現了。可是老師在學生說了「我覺得長城很長」之後馬上就進入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學習。

《孔子拜師》一課、《清澈的湖水》一課,教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後,學習生字詞後就直接進入了第一小節的學習。

《珍珠鳥》一課,自由讀文後,讓學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鳥是怎樣的?

緊接著就從書中找出寫珍珠鳥小的 句子 。然後了解珍珠鳥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樣的教學設計,40分鍾里所關注的都是珍珠鳥,始終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現的主題「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沒有著落。

如果在導入之後,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圍繞「課文寫了什麼」進行自由閱讀。學生可能會說:「課文寫了珍珠鳥很小、很膽小、很可愛、……」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看出學生讀出的還是局部,沒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因此教師的教學不是就此打住,馬上進入下一個點的學習,而是應該及時地給與引導。

教師此時可以這樣導:「是呀,課文寫了珍珠鳥的小、可愛等,那除了寫珍珠鳥,還寫了誰呢?

生:還寫了作者「我」。

師:那寫了他們之間的什麼事情呢?你能將兩者聯系起來說一說嗎?

生:寫了珍珠鳥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護下漸漸膽大,告訴我們……

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麼寫珍珠鳥的?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教師這樣的引導,讓學生懂得閱讀一篇文章之後,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間發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本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中顯現出來,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就是這樣的引導下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學會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師們非常關注文章的結構,一般一堂課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脈絡之後進行精講的。但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卻漸漸淡化甚至丟失了這種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意識。其實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整體入手,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精讀課文之後再回歸整體的傳統教學,依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我們語文教師不應丟棄。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篇二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啊!於是,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究竟應該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我常常在思索著: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我思量著:要把自己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每節課上,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麼大的痛苦與挫折,我都會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我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我的語言、我的眼睛、動作……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學生們學習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學 經驗 非常豐富的老師曾告誡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在我的課堂中,經常會有這樣的問話:「如果你是某某(課文中的人物),你會怎樣說,怎樣做?」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路、家長等多種途徑搜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著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我總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點擊下一頁閱讀更多關於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篇三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 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1. 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於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准》)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 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

2. 你學懂了什麼 。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 撥雲見日 的功力,給人以 神龍見首不見尾 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 零起點 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 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 語文教材 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 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可以嗎?而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教師虛晃一槍, 真主意,假商量 而已。教師總是有辦法趕著學生朝設計好的圈子裡鑽。

4. 你真棒 。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 牛頓 ,夭折了一個 愛迪生 。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 溫柔殺手 。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 你們都有一定道理 你們都很聰明 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 人文性 ,其基點就在於 情感 。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 充滿情感的我 ,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 燃燒的歲月 !

2、尊重 需要 ,注重 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 謎語 、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 我要學 我想學 的積極教學氣氛。 激趣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 變苦為樂 。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 情 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 催化劑 ,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 交流的課堂 。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 交流 。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 交流 的課堂,實現 文本對話 、 師生交流 和 生生交流 。

(三)給學生一個 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 展示自己 。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我在教學 請、清、情、晴 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 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裡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 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

(四)給學生一個 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

在課改實驗中,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處理好以下幾大關系:1.繼承與創新。我們應始終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都決不是另起爐灶,從頭開始。傳統的語文教學重誦讀,重積累,重書面表達,這種 教學方法 源遠流長,自有其合理的內核。當然,由於忽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也造就了不少孔乙己似的迂腐呆板的書生,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認為,繼承和創新,兩者並不排斥,應該可以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堂應重視讀和背,但不是機械地重復,而是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讀出意味情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言語交際的能力,強調以學生主體性、開放式和愉快式積累為主,從而開闊學生的思路,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創造性。2.發散與集中。崔巒老師說: 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 老師應處理好發散與集中的關系。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來歲的小學生,如果光顧發散、求異,忽視求同、集中,會很難形成正確的主導意識。

3.探究與接受。我們認為,兩者不可偏廢。探究不是惟一的教學方式,當不當用,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學生學習知識和發展探究能力同樣重要,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獲得能力的本身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在組織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有效指導,學生理解體會不到的地方,老師應當通過適時點撥、啟發,甚至是直接講授告訴學生,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讓學生都通過探究來獲得所有的知識。

4.分組與合作。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放手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探究,並不是讓學生孤立學習。同樣,合作學習也並不等於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師生互動、同位交流、全班討論,都是合作。它包括學生與學生間的、學生與集體間的、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教師是學生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同樣也是學習上的鼓勵者、支持者,是共同學習的夥伴。檢驗合作是否必要,是否有效應,其標準是 三看 :一看學習內容是否有價值;二看全體成員是否人人投入;三看是否有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

5.誦讀與訓練。學生誦讀,讀中感悟,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但不是全部。學生誦讀,不應忽視教師的方法指導,不應忽視學生對課文語言的品味揣摩,規律發現;學生誦讀,不應忽視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誦讀,還必須兼顧說寫訓練。聽說讀寫有機結合,閱讀教學之路才會越走越寬廣。

一、關於合作學習

新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合作探究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如果過於頻繁,就會適得其反。 好鋼還要用在刀刃上 ,討論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討論的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而且不宜過多。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問題如果過多,往往他們連問題都記不住,還合作探究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筆者認為:第一,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一定難度時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第三,當學生的意見不一致,而且有必要爭論時,不妨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探究,准備與對方爭辯。小組合作學習還應明確分工,主持人、記錄員等各負其責。每位組員既要會表達見解,還要會傾聽意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 整合 功效。筆者還看到有些教師為了合作而合作,把一個完整的句子拆開來讓兩個學生合作讀,如:讀《看花燈》一文時, (一生) 元宵節 ,(一生)看花燈,(一生)大街小巷(一生)人歡騰。(一生)紙糊的金魚(一生)吐泡泡,(一生)紗做的猴子(一生)眨眼睛。(一生) 這是何等地殘忍,優美的詩句被攔腰截斷,語感怎麼培養?

二、關於收集資料

《語文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認為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但是,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問題很淺顯,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還需要合作探究嗎?合作探究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如果過於頻繁,就會適得其反。 好鋼還要用在刀刃上 ,討論要在真正需要的時候用,討論的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而且不宜過多。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問題如果過多,往往他們連問題都記不住,還合作探究什麼?那麼究竟什麼時候需要合作探究呢?筆者認為:第一,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探究;第二,遇到了大家都希望解決的問題,而且有一定難度時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

三、關於整合學科

過去,我們的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所以我們要改革,增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以提高學習效率,但不是說可以無目的地、隨意地整合學科。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無論何時,語文課都姓 語 。都應 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都應 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融合其他學科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表演、繪畫、歌唱 走進 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堂更輕松、活潑,使 語文學習 更快樂、高效。我們提倡語文與藝術 結合 ,但究竟該在什麼時機 結合 ,以什麼方式呈現,仍要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為語文學習目標的實現服務,切不可為了追求時髦,追求氣氛而演一演、畫一畫、唱一唱。

1.及時 總結 、記錄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

2.從瞬間的靈感中給人以感悟

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瞬間迸發出的教學靈感,抑或是學生 思維方式 的獨到的見解、想法、做法,都是難能可貴的。身為教師,在及時給予學生以正面鼓勵的同時,將其記錄下來,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新意。

3.及時對教學行為進行記錄與反思,對課堂教學進行重新設計作為教師,每上完一堂課都應反問自己:今天的這節課上得如何?哪些較為成功,哪些方面處理得不好?成功的原因是什麼,不成功又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對自己教學行為及時寫課後記、教學 隨筆 ,進行課後備課,通過對自己教學中的案例分析,為自己進一步重新設計教學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從而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實現自我提高與自我超越。

4.通過 說課 、 聽課 、 評課 等日常教學活動,與別的教師相互溝通,相互交流,發現自己或別人在教學設計中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別人的缺點對自己也許有很重要的啟發作用,它同樣也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我們設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找到教師反思中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明確教育教學反思的內容,探求教育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從而真正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 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體會

★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篇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三篇

★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總結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範文

★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集錦

★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工作反思

『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1

一、基礎教學

平時的教學工作,可以說大家做的都一樣,我不覺得自己做的比大家好多少,但想到是與大家交流,所以我選擇了兩點來談談我的做法:

(一)字詞

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是語文課的重要內容,三年級更為重要,所以我加強了生字、詞的學習。除了多寫、多練習外,我要求學生每天中午一定要練寫生字10分鍾,可以用生字本,也可用字帖,但內容一定要是課本內要求掌握的。而在睡覺前再把所學的生字讀一遍,加深記憶。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生字詞的練習外,還要培養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習慣。因此,每節課教學之前我都要布置學生自查字典,自學文中的生字新詞,並要求在查字典的過程中記錄有關知識。一學期下來,孩子們對生字的書寫和記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學會預習

三年級是閱讀教學的關鍵時期,課前預習的教學必不可少。但這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的想法是先要讓學生們先了解什麼是預習,於是,在三年級上學期,我給孩子們擬定了一份簡單的預習方案:

1、將課文讀三遍:要求文中的長句、難讀的句子或出現生字、詞較多的句子要反復讀幾遍;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查字典;

3、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基本了解預習後,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了解預習的必要性及其好處。

我在三年級下學期,又重新擬定了一份預習方案:

1、自由讀文二遍,熟悉課文內容(讀的方式可以自定,可小聲的讀、可默讀,也可朗讀)。

2、自由學習生字、詞(不認識的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要查字典弄明白,並在課本上做批註)。

3、讀文第三遍,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課題下)。

4、讀文第四遍,提出自己的疑問?(三個)

5、讀文第五遍,寫出你初讀文章的感想。(於本子上)

現在,課前預習以成了孩子們的一種學習習慣。

二、作文教學

(一)模式教學

提到作文,孩子們都怕,記得我讀小學時,也是一樣,不知如何下筆,總覺得無話可說,也許是因為如此,作文教學是我一直思考的比較多的問題。我覺得小學作文教學還是要從模式教學開始,使學生逐步達到創新進步、作文有成。其實模式,簡言之就是事物的一個樣板、櫃架,很多的人都認為,作文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不應對孩子們要求過多,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但其實,孩子們連最基本的作文知識都沒有,又從何談起說寫作文呢?而三年級又是作文起步最關鍵的一年,所以我覺得應先讓孩子們了解作文的基本的模式,於是我要求孩子們作文一定要分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而在此基礎上,再教孩子們如何將句子寫通順,怎樣分自然段寫。然後,再進一步的引導孩子們怎樣一不一不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

我想可以從現成的模式教給孩子們基本的作文知道,而這個模式就是課文。例:課文《爬天都峰》這篇課文開頭是:「暑假裡,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這里,我就教給孩子們開頭可直接點題。例如《頤和園》這篇課文,結尾:「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玩賞。」在這時,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們在寫作文時,結尾處可寫明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可以說,我在上每一篇課文時都會涉及到作文教學。

(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記得,我受到老師第一次表揚的作文是寫的《我的家人》,而這篇文章就出至於我心中最真實的`感受。現在想想,這也許就是關鍵,只有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你的文章才可以成為受人觀注的文章。雖然三年級還只是作文的起步階段,但我仍要求孩子們寫作文時盡量寫自己身邊最真實的事來寫,而除此,我還有一個要求:每篇作文的結尾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最真實的感受和觀點,而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孩子們能獲獎的原因,或許就是真中取勝吧!

(三)悄悄話和睡前半小時

什麼是悄悄話?這又是一種什麼形式?我想,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這就是自己內心想法的真實獨白,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悄悄話其實就是日記的另外一種形式,不同之處在於,在這種形式中孩子們可以和老師做心與心的交流,可以隨心寫出自己最想說的話,所以孩子們更樂於接受。但如果只是孩子說而我卻無動於衷,那就不叫交流了。面對孩子們心中的高興和煩惱,我會採取不同的方法去和他們交心,有時在本子上直接給孩子回話,而更多的是找他們談心。而從中可以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長。有了老師的迴音,孩子們在寫時就會沒顧及,而寫的興趣也會更濃。還有就是不要害怕孩子對你有意見。要寫好作文,需要大量的積累,閱讀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我制定了睡前半小時的讀書計劃。睡前半小時,就是睡覺前必須讀書半小時,而書籍類型我並不做規定。因為我記得竇桂梅老師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在童年、少年時期,孩子需要的是童話、神話、名人傳記,除此之外,也許沒有什麼可以包袱他的詩意、靈性和慧根,只有孩子們在閱讀著沾滿蜂蜜的書籍,在舒展自由心靈,張開想像的翅膀的閱讀中,才能在真、善、美的世界中走向崇高和智慧。」但這些少不了家長的配合,所以之前我和家長都做了交心談心,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及好處,有了家長的積極配合,睡前半小時的計劃也順利開展起來了。剛開始,只是閱讀,然後家長在簽字本上反映孩子們閱讀情況,隨後,我開始教給孩子們怎樣將好詞、好句積累下來,如何做批三注,這項工作也在進行中。

四、多練

要想寫好作文,無外乎多練。我布置小練筆是很頻繁的,內容大多取之於生活中的小事,或班級中出現的事寫自己的感想。其實,課文也是很好的小練筆的來源。例:學了《槐鄉的孩子》一文後,我便布置孩子們寫出自己的感想。隨後,再連續幫家長做一個星期的家務,再來寫一篇感想。這樣既練了筆,又讓孩子們真真了解槐鄉孩子的了不起。說真的三年級課本中60%的課文我都讓孩子們寫過小練筆,而這樣太多的練筆孩子們肯定會厭煩,所以孩子們的小練筆,我並沒有太多的限制,給予他們自由的發揮空間,字數也不限制,有話時可寫多些,沒話時也可只寫幾句話。但一定要寫自己心中最真實的感想。而這些只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小的看法,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有待以後進一步探究。去年,在楚天杯作文競賽中,我們班有三名同學獲得了一等獎,這除了平時的訓練外,對題型的研究分析也很重要。在考前,我上網查找了近幾年楚天杯作文競賽的題目,以及各種針對作文競賽的評論,隨後對這些進行了仔細的分析,再確定了考試題型範圍為童話和記事類文章,而寫童話的機率更高,所以在考前我專門針對了這類的作文做了訓練。我來學校7年了,而我也是在這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而我的成長,離不開在座各位老師的幫助,在這兒我謝謝大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小小的看法,如果有什麼問題,還望各位老師多多指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2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我回顧了自己在本學期里所做的工作,認真反思,總結積累經驗,希望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是一位班主任,不僅要抓好自身的教學工作,更要肩負起班級的管理和學生的教育工作。

社會、家庭把一個個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孩子送到學校,交給我們老師,這是對我們當教師的多大信任啊,那麼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的教育事業,乃至於愛我們眼前的每一位學生。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有了對班級、對學生的愛,才能憑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入、細致地開展工作,用恰當、靈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養好學生,尤其是後進生。

工作中,我虛心向他人學習,努力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經常閱讀教育教學雜志報刊,學習《新課標》,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備課,教法力求靈活有實效,讓學生自主性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在上好課的同時,細致地批閱作業,並幫助學生及時訂正。課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讓學生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與建設中。與學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教師是一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對於班級管理,我們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建立以學生為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為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關系,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民主、自主的競選後,在班幹部上崗前,要作好崗前培訓,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范圍,以及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學生在工作中總會表現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師去指導、去組織。因此,在班幹部日常管理中,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解決。同時,通過每周的班會和其它渠道,對班級現狀了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亂、嚴而有度,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下一步決策。

柏拉圖說:「教育者的品質為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於言教。我努力從小事抓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低年級兒童缺少自主意識,教室里有時粉筆掉地上或地上出現果殼紙屑,很多學生都不會自覺地去撿,於是我就以身示範,自己撿、自己掃。學生看到後,紛紛跑來幫忙,我就趁機表揚、引導,讓他們意識到維持環境的潔凈是大家的責任,是大家的光榮。以後,學生都能很自覺地保持教室的潔凈。

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卻更需要耐心和細心。我熱愛每一位學生,他們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們,也努力地去了解他們。平常課前課後,盡量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聊天,聽學生反映,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誰進步了,給予表揚和勉勵;誰退步了,給予點醒和鞭策;誰生病了,給予關心和愛護;誰有困難,給予幫助和安慰。讓學生親近自己,使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在工作中,我發現與學生交談,特別是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把握學生心理,運用一定的談話技巧。這一點受自身年齡、教學經驗影響,我還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潛心研讀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教學資料,學習他人寶貴經驗,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上面的五彩斑斕總是慢慢積累,現在的底色將註定其基礎色調。紅則愈紅,黑則愈黑。而我希望我帶給學生的的一片晴空、綠地、清水......這些最純潔、最美麗的畫面擺在我面前時,我會更加努力地邁好每一步。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3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育觀念陳舊

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學觀念過於陳舊,這必然會導致教學內容過於死板,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另外,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過於重視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種教學模式由來已久,想要短時間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2.教學手段運用不當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善於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並且過於追求形式化的教學,沒有從教育創新的理論基礎出發,導致理論與實際相分離,從而無法真正發揮教育的效果。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比較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個性較強,小學語文教學若沒有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學手段陳舊單一,沒有做到因材施教,就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對策

1.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親和力

小學階段教師所面臨的學生年齡較小,對於陌生的環境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而教師懂得運用富有親和力的語言,就會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柔和。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有利於幫助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提高學習興趣。另外,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出發,教學語言盡量採用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詞語。生動形象的語言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的課堂環境。教師可以採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引導教學,使用優美的、親和的語言,將學生帶入學習中來,進而實現知識的傳遞。如在進行《小小的船》一課的講解時,教師可以先用這樣的語言開始:「我們大家都知道船,在電視里也都見過船,那麼同學們有誰坐過船呢?誰能告訴我,船的外形有什麼特點呢?」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回答「坐過」,有的回答「沒有坐過」,這個時候,教師選擇其中坐過船的學生來描述船的特點,他們大部分都會說「船是窄窄的,兩頭尖尖的」等,教師繼而引入月亮與船聯系:「同學們,生活中什麼事物與船的外形一樣或者相似呢?」學生紛紛回答,在討論之後,他們的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時,教師就應該出示多媒體課件,板書「小小的船」。這個案例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出發,因為了解這一事物,所以學生回答十分踴躍,也有力地調動了沒有接觸過船的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語言特性有效地實現了教學的高效與高質。

2.轉變教學思路,引入創新意識

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不斷提高教學創新意識,通過創新提高教學質量,通過更新自身教學理念提高創新能力。如在小學語文《與象共舞》這節課中,教師分別用兩種思路、兩種教法給兩個不同班級的學生上了同一篇課文。一種教學意圖是「以培養閱讀能力為取向,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和積累」;一種教學意圖是「以培養寫作能力為取向,重言語形式的理解、感悟和運用」。這兩節課,都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不同的構思,同樣的精彩,都激發了學生滿腔的學習熱情,贏得學生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3.引入信息化技術,增加課堂趣味性

識字就是低年級的重要教學任務。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們要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認字的興趣,注重讓學生學會認字方法,同時找到識字途徑,堅持把識字和寫字結合,做到讓低年級小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認識漢字,自主學習漢字,在寫好漢字的同時提高他們審美情趣。教師通過正確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小學低年級語文的認字學習更富趣味性,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進行「座」與「坐」這兩個字的教學時,就可通過播放動畫片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個小人坐在一座小山上,這樣可以看到兩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樣形象的表達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還有些生字寫字的筆順不好記,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出示字的筆畫,著重強調易錯的部位,通過生動的畫面加深學習的印象。讓學生體驗到了知識學習的過程,激發起學生模仿練習的慾望,這樣就能讓他們用心地書寫好每個漢字。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運用具有親和力的語言,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注意轉變教學思想,實現教學創新,藉助先進的教學技術,最終實現小學語文課堂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範文4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在反復研讀《課程標准》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

我嘗試借鑒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獲?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准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己是怎樣學習歌曲、舞蹈和當時的心情。在美術課中寫一寫自己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己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茁壯成長。

『玖』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一、注重朗讀訓練

以學生為本,以讀為主線,採用欣賞性的朗讀,品嘗性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欣賞到美麗的秋天,感悟到秋天的快樂,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朗讀充滿了詩意。朗讀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個別讀、齊讀、賽讀、自由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二、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課堂上我能大膽嘗試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比如在教學二、三、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自由分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並在小組中讀讀,還要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雖然低年級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是很好操作和把握,但這樣的設計為學生創作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語文課堂上既要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情感的熏陶,也要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課文大量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疊詞的運用將秋天的美人格化、動態化、具體化。課堂上通過自覺朗讀、動作演示、觀看動畫、游戲對話的環節,讓學生感受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生動形象特點。在疊詞和比喻句的訓練中不僅僅局限於課文中出現,還延伸到課外,發掘學生潛在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也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創造力,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

四、注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多媒體輔助教學應用得當,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像開始的字詞認讀游戲以及讓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欣賞秋天的美景,整體感知秋景。後來動畫演示樹葉「紛紛揚揚」地飄落過程,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課文內容,既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又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小組合作讀、齊讀、男女生賽讀課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通過一遍一遍地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源源不斷、清如明鏡、甜似甘露、美同琴聲的山泉一路潺潺地流淌著,一路歡樂地歌唱著,它樂於助人、樂於奉獻,它為能幫助別人而快樂、自豪、幸福。同學們喜歡泉水嗎?」讀後還讓學生圍繞「是否讀出了泉水的自豪、快樂」進行互相評價。在學生互動交流、互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抓住時機進行點撥,使學生的閱讀感受由表層趨向內部,感悟泉水的奉獻之美。對有感情地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達到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以學定教

教學本課的時候,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然後以學定教,因勢利導,採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讓學生注意學習夥伴給提出的問題,再指名讀學習夥伴的問題,然後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討論,充分發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靈活運用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本課所描繪的畫面很美,課文的語言文字也很美。本節課的教學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如「火紅的杜鵑花」、「美麗的身影」、「明亮的大鏡子」、「靜靜的山谷」等詞語。在此基礎上還通過說話、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里的語言,在運用中積累語言。從而,使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如在課的結束階段,讓學生展開想像,仿照課文說說寫寫「泉水流到(什麼地方),(遇到了誰),泉水說:「。」促使學生學習的遷移,為學生思維、語言的發展提供機會。

總之,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扎扎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歡慶》是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以一首小詩的形式來贊頌祖國,描寫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場景。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重點,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針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中安排了帶拼音識字,詞中識字、文中識字、指導寫字的環節。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進行指導學生識記課題中的生字時,採用自主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並進行全班交流,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做到靈活識字,從而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和識字興趣。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和詞語,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會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喜悅之情,例如重點體會「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一句話,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課件圖片的直觀觀看體會其中的熱鬧場景。在指導朗讀中通過教師范讀、小代表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讀書時讀出感情。

課堂中,我一直努力創造一種民主的氣氛,時時與學生對話,鼓勵激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學生有了良好的表現時及時鼓勵,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通過熱愛和尊重學生的行為,創造出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

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

總結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更深入一些,讓學生的朗讀效果更好。此外,應該加深自身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力爭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到游刃有餘,為學生做好表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里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著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像。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像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松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才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說說」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悅。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說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才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像!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裡,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系。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著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為,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脫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了小學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今年我擔任二年級班主任及語文課程。我們班有50個學生,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50個人一個班班容量很大。聽校長宣布後,我心裡著急很擔心,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把這個班帶好,我是不是能把語文教好。

要帶好一個班首先是抓好紀律。現在的孩子都活潑好動,教室里總是亂哄哄的,我強制性地禁止孩子不要說話,認真學習可是收效甚微。我想教改不是要求少批評多表揚鼓勵嗎?我為什麼不用呢?再次孩子都亂說話時,我就樹立榜樣,誰誰真乖,沒有說話在認真學習;誰誰進步了,這次沒說話;誰誰真是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紀律是學習的保障,沒多久,班級紀律果然好多了。

紀律有了保障還是不夠的,學習還應養成習慣,首先我從寫字入手,本班學生有一個缺點就是書寫錯誤較多,原因是書寫隨意,不講格式,作業做完了就可以了,從不檢查,針對這種情況,我注意強調書寫格式,並要求寫得慢些,寫得工整,讓我看時針對孩子寫的字,給出針對性評價。書寫太不工整時,一律重新做過,過了一段時間,書寫方面有了一定的進步,但是錯誤還是較多,於是我在班上宣布了這樣一條規矩,如果五次連續全對又工整,就發獎品,這樣激發了好學生的興趣,一部分學生是懶習慣了,對此無動於衷,怎麼辦呢?當然還有辦法,每天作業錯了改三遍,再到我跟前背才算過關,慢慢錯誤少了。

50個人不可能一個一個過關,也不可能不過關。二年級孩子小,背得快,也忘得過,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一課生字讓他們背三遍。第一遍,先同桌交換背,再給組長背,接著第二天再復習一遍,老師提問背,最後聽寫一遍。孩子多就要充分利用小組長的主動作用,除了平時給組長背外,還讓組長幫著看作業。二年級孩子較小,由於年齡特點,也不會太認真,然後我就先讓組長看,再讓我看,持時我就會注意哪個小組看得就沒有出錯,及時表揚小組長,其他小組長就會認真一看。

二年級學生應該有一個主動學習的良好好習慣了。孩子們年齡特點也不會主動去學習,我就幫產制定了一系列步驟,每一課都要先背一類生字,生字背完了寫兩遍。寫完之後,可以先用字典查一查二類生字的組詞、字義等,對二類生字有個初步的了解,在講二類生字,孩子們可以說很多組詞。孩子們會覺得自己很棒,下次肯定會更認真查。學習完二類生字就開始讀課文,讀文就要標段,回答課文後的問題。在講課之時,讓孩子有話可說,學完課文,孩子們就可以做練習冊了,做完練習冊可以看看課外書,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把你看到的故事講給全班學生聽。孩子們沒有主動性,我就幫孩子制定好步驟,即使你不布置,孩子們也會按照步驟一步一步做。

這是我一個月來的一點收獲總結,但是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雖說短,但與學生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卻也令我回味無窮。

開學那兩三天,同學們又見到了老師和自己的學習夥伴,雖然都有重新進入課堂的喜悅之情,但是他們的「開學綜合症」又犯了。為了使同學們能較快進入學習狀態,我先和他們一起制定了班級的學習、工作計劃,並督促每個人都遵守,並且注意加強學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隨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障礙,糾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行為。一周之後,學生不再遲到了,上課講話的少了,報告次數也少了。

穩住了學生的「心」之後,接下來是搞好課堂教學這個重要環節了。與一年級的課堂教學相比,一個明顯的轉變就是,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是得到了充分體現。我大膽放手,凡是學生能說的,凡是學生能做的,能自己學會的,我都給他們充分的時間、空間,不再包辦代替。通過合作學習不能完成的,我及時給予點撥,使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比如:在教學《蘋果落地》這一課,在初讀課文之後,我沒有馬上分析課文,而是讓他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學生紛紛提問:牛頓是什麼人?蘋果成熟後落地,這很正常啊,為什麼牛頓感到奇怪?我不明白「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等等,我先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匯報交流討論結果時,各個答案也都呈現出來了,課文重點、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課堂教學之後,我經常對一節課上學生的獨特解法、精彩回答,創新思維以及不足之處等等,進行反思,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使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

;

『拾』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美國學者波斯納也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認為教學反思能夠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更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多反思,多改進,多提高,使自己的教學更富有新意,更能贏得學生的喜愛。那麼對於我們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 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敏銳地提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對之展開調查研究。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積累,課堂上我們經常教育學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老師也應該如此。不僅要多想還要多寫,最好能堅持每天寫,把它當成日記來寫。養成習慣,長期積累下去,沒事的時候再翻翻。會使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從教一年半以來,我堅持每天把課堂上的小問題記下來,沒事的時候我就會翻開邊看邊想。這樣一段時間下來,終於能找到如何去上好一節課的感覺了。
其次,堅持課後教學反思 伯萊克曾說:「反思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使用這種能力的目的是為了以職業知識,而不是以習慣、傳統或沖動的簡單作用為基礎的令人信服的行動。」一堂課下來,教師有必要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小結反思,對教學得失做細致的剖析。課後的反思不僅限於一節課後,而且經常問問:為什麼學生喜歡語文卻不喜歡語文課?想想我們的閱讀教學,許多時候都是在以教師用書、教師對文本的解讀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作文課整個就是用一種模式寫作。這樣的課怎會得到學生喜歡呢?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就是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愛,口能點火,筆能生花」,用我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去激發學生的潛能,用我們語文的理想和熱情去打動學生,這樣的語文課才不愧是語文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多種渠道,了解學生對語文教學的意見,找准教學的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我相信語文教師只有在不斷地自我反思與磨礪中才會永遠在潮頭沖浪。考爾徳希徳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沒有反思,教學將只建立在沖動、直覺或常規之上。「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反思」。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時時反思、事事反思,並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水平,才能不斷地成長。〖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二次備課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