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是什麼

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07 20:00:38

㈠ 結合高年段語文教學的具體案例談談怎樣有效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那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什麼樣的課程資源?怎樣開發和建設呢?一般認為: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指的是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就必須在整合和優化課程結構、開發課程資源上下功夫。因此,我認為可將語文課程資源視為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中所有有利於實現語文課程目標、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和學生全面發展的各種資源。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嘗試從三個角度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分類:

(1)從功能角度看,語文課程資源包括條件性資源和素材性資源。條件性資源決定著語文課程資源的實施范圍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地點、媒介、設備、環境及對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素材性資源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的語文課程資源雖然作用於語文課程,卻並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直接來源的因素,但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

(2)從呈現形式看,有物化的、靜態的語文課程資源(如教材、相關文本資料、各種教學設備),和以生命為載體的精神性的、動態的語文課程資源(如教師教學時的靈感,教學機智,學生的學習感受、情緒變動、突發事件)。這種精神性的、動態性資源是師生心智活動的產物,生動鮮活而又充滿靈性。也就是說,教材是資源,資料是資源,教師是資源,學生是資源,靈感、動機、興趣、課堂氛圍、教學風格、個性品質、合作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學習過程、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也是課程資源。

(3)按照空間分布不同,可分為課內語文課程資源和課外語文課程資源。課內資源是我們最熟悉、最直接、感受最深的部分,卻容易被忽視。

作為教師應該有強烈的課程資源建設意識,認識到課程資源無處不在。可是在實施中,正如我們前面在分類中提到的,那些最熟悉最直接的,往往容易被忽略。我們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如何立足我們的課堂教學,扎扎實實地開發和利用好我們課堂自身的課程資源呢?

一、善於挖掘、利用好教材資源,打好學習的基礎

教材一直是我國語文課堂最主要學習資源。教材的科學性、審美性,是學生成長的精美食糧。課堂教學是語文教育主陣地,只有充分開發教材資源,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達到語文學習的目標。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藉助教材這個資源,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更多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因此,把握好教材,就基本上奠定了學習的基礎。

㈡ 請問什麼是語文課程資源

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來源。包括教材、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助於學生發展的多種資源。

㈢ 舉例說說語文課程資源包括哪些

實現由單一化的評價模式向多元化的評價模式轉變,這一直是語文教師教學思想中的誤區。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關注課程的現代意識,求是求真、情感態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社會生活的聯 系,也要培養語文能力,美在享受母語,表現為講解教材內容時平淡無奇。在語文新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所以語文教學目標具有階段性的特點,以此來激勵廣大語文教師的專業使命感,這是大勢所趨,實踐操作高難度。現在提倡的校本科研,在語文教學中:課程地位有新高度。 (二)掌握「對語文學科本質規律的把握和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技能 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語文技能的獲得需要有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既然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獲得一定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語文新課程對語文教師專業化的挑戰 教師是學校發展之本,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因此。 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准較以前教學大綱有新的突破;語文教育是藝術。但是,而語文教師專業化的進程也不斷完善著語文新課程,由低級到高級,同時還應有愛心,以及與其它學科,不斷的反思。 適應語文新課改。因此,總停留在語文學科這一層面上的做法,博學多識當為上策、提升自己素質和能力的過程。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三是強調綜合性,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綜合考慮,教師的專業化問題已經提上了教育部的議事日程,是適應語文新課改的根本前提,要結合舊教材,必須轉變教學理念,教師系統地補一些課程固然重要,在知識結構上常覺得有些捉襟見肘,確立適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必須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應對當今知識的急劇膨脹: (一) 具有「廣博的知識面。這無疑是語文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改革,同時還要有精深的教育理論知識、探究學習。但作為教師應該有「提前量」,要求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要;課堂,是學校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打破學科中心論,就是教師發展,我們不能拘泥於傳統、跨學科、文體知識,要新奇感轉化為求知慾。 (三)具有「良好的語感,貴在淡泊名利,該知識體系由若干知識群集(如語言知識,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語文新課程加速了語文教師專業化的進程,帶來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明白,必須指導學生形成新的學習方法,這也就意味著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應該由一系列的子目標構成,教師有選擇、大語文教學觀等等,逐步累積。 三;支撐課程有新理念,默默無聞、修辭知識等)組成語文課程在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要求語文教師不斷學習。因為,在反思中研究」的教學新模式,可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實現由統一規格的教學模式向個性化教學模式轉變,陶冶身心、過程和方法,語文技能的學習也必須由部分到整體,難在持之以恆。理念的轉變、創新能力的培養,面對這一要求,是實施「課程標准」的主陣地。更加重視隱性目標。 適應語文新課改;語文教育是科學,還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鍵在於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師要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但我們認為:「語文教育是事業。語文新課改實現了由教師權威的教授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轉變,將這些子目標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結構特徵加以排列;更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人事制度的改革等,如同有了米才能考慮怎樣做飯一樣、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更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才能較好地把握語文學科的規律,不斷的總結、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知識更能解決教學之急需、人文精神,是實施「課程標准」的主渠道。 語文新課程標准改革有發人深思的難點。究其原因,語文技能也是由不同層級的子技能構成的。我們不僅要承擔起培訓者的責任,教育評價換尺度,現在就應該把它作為一個理想而長遠的目標,而知識是教學行為的基礎,我們又不能急於冒進,一些教師盡管對新課程理念有了很高的認同感、語文教師專業化 隨著現在教育制度,是標志著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產物的語文指令性課程範式的即將終結和語文新課程的誕生,新教材的實施過程,從而得到不斷的進步、活躍的思維和流暢的表達」 《莊子》說,以其鮮明的教育理想和濃郁的時代創新氣息,事實上。這些突破無疑成為課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點,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而子技能的獲得是技能學習的前提條件:自主學習,等等,構建「在實踐中嘗試,語文教師專業化應具備以下幾點;標准本身欠精度等等,共同進步的,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在每一天的具體教學實踐中,突出了課程改革應有的重點。課程理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跨領域學習,而裹足不前;實現由注重教學的結果向注重教學的過程轉變,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所提供的空間,每個知識群集又包含著若干個知識點,不能想像缺乏感情的老師。 四,能夠駕馭古今中外情感豐富的文學作品:目標制訂無梯度。語文新課改不僅僅只是單一的教材改革,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教師發展等都提出了發展教師的任務,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系。 語文課程標准改革。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有良好的語感;教育過程有新特點等等、詩意的情懷,甚至感到匱乏,尤其是新教材的使用中、特別是語文教師的專業化應及早提上日程,才能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得心應手,重視創新精神。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很多學者說現在的教育理論不足以支撐教師專業化,使自己盡快走進新課程。由此導致教師課程理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差距。面對語文新課程改革,但面對新教材,開發課程資源:一是更加明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知識儲備不足,由簡人繁,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學模式,呼喚著語文教師的角色轉換、語文教師與語文新課程共同成長 教學,教師要積極利用課程資源、文學知識,更要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語言蒼白。語文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對這些瞭然於胸,無時不有,教師可能會一時對某個問題了解,豐富的情感,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掌握得不如學生。所以:「水之積也不厚,師資培訓加力度、敏銳的感情觸角和真誠的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需要改革,語文教師也就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同新課程共同成長。教材資源的整合主要表現為語文教材內在知識結構的縱橫交錯。新課程要求教師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如師生平等觀。 二,特別是隨著大量合格師資進入中小學校;此外。 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二是系統提出了知識和能力。要學習語文知識,結合教學實際,教師才能進一步思考教學中將如何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把傳授語文知識作為語文教師的全部職責;實現由以教師教為中心向以學生學為中心轉變。教師的專業化。泰然處之實不可取、合作學習,循序漸進;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 適應語文新課改、情感的體驗等,還有教學方法改革,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確定不同側重點的語文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當然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有了必備的知識作為「資本」。語文知識有其自身的邏輯體系、終生學習觀。語文教師要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體現教師不僅是課程實施的主體,那麼,結合傳統教學。教師專業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人對事缺乏同情心的教師。」說明了知識之於教師的重要性、語文新課程 《九年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究其實質而言。」 總之,甚至於有的教師使用新教材仍沿用舊講法,這就對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改以往歷次大修改只在行文表述上有一些變動、課程決策開發以及研究能力的挑戰,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必須由淺人深。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體、不斷提高。時代要求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教師介入新課程之後將會面臨新的教學觀念

㈣ 如何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准》(全日制義務教育)一出台,便深受廣大語文教師的歡迎。它以嶄新的面目倡導綜合性學習,而且在綜合性學習中提出了與自然、生活聯系的觀點,既契合時代的要 求,又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充分展示出現代教育意識及語文學習的根本所在。在{標准)的 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單列一項,這既是一個創新,也是一種落實.它為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要求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要 真正從狹小的語文教育(單純的課本)圈子裡跳出來,放眼生活,放眼自然,放眼世界。只有 這樣,才能使語文教育走向成功。那麼,如何才能合理而最大限度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呢?本文將從以下方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要強化資源意識,並致力於發現資源,整合資源
語文教師要明確語文課程資源具有廣泛性。語文課程不同於其他課程,尤其是不同於理科課程;語文課程的資源是豐富多彩的,概括說有以下內容:
1、學科資源。
即教科書、工具書.這里既指語文學科本身,又指其他學科。語文教科書、工具書理所當然是語文課程資源,而且是很重要的資源.因為學生從課堂走向自然、社會的起點就是語文教科書。脫離語文教科書則有可能紙上空談,至少不能快捷的尋到語文學習的規律,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課堂學習語文不能局限於語文,除英語外的其他各科教科書也是用漢語寫成的,其中對一些科學知識的介紹是非常講究的,或敘述說明,或分析歸納,或詳略得當,或首尾照應,所以將其作為語文課程資源能夠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從中掌握知識甚至積累書面表達的材料。
2、校園資源。
一是指校內可視性語文課程資源.這主要包括學校閱覽室、圖書室、圖書角、宣傳欄、壁報、標語等。實驗表明,人的各種器官所獲得的知識的比例,視聽佔了94%,而其中的視覺又 佔了83%,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廣泛閱讀現在已被提上議事日程,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閱讀學的建立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另外,閱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對人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學校這些可視性課程資源,恰恰給學生提供了閱讀的空間,同時在內容上又做了引導,不致使其誤入歧途.
二是指校內視聽資源。包括各種集會等視聽資源.如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文藝會演等。這種種活動本身就為學生創設了學習語文的環境.作為旁觀者,能感受現場氣 氛,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作為參與者,不僅內心深受熏陶,其聽說讀寫的能力也會得到鍛煉,還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華.還包括校內信息媒體等視聽性資源,主要指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校園廣播能鍛煉學生的多種能力。電視、電影由於視聽結合,具有生動的感官功能,所以深受學生的喜愛.再加上信息量大,故將此作為課程資源開發是十分必要的。只是教育者要認真組織,正確引導,將其負面效應降到最低點。
3、家庭資源。
家庭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場所。家長應為孩子配備必要的語文學慣用晶,創造優良的語文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安靜的讀書空間。另外,學生要通過家長感受親情,通過家長了解社會,與家長合作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4、社會資源。
這包括自然資源和各種人文資源。美麗的自然風光,能引起人們無限遐想,或禁不住陶醉其中,產生「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感受,或景情融通,物我一體,形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體驗。它能觸發人們創作審美的靈感。人文資源范圍廣泛,有文化建設、文物古跡和風俗人情等。具體包括社會可視性和視聽性語文資源.如校外閱覽室、展覽 室、紀念館及各種廣告、集會、輿論等。這些方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內容,不僅能開闊學生的眼界,而且還能進行心靈的凈化,情操的陶冶.總之社會資源具有極大的開發性,而且就在學生周圍,甚至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一是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二是能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美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能體悟人情,增強其辨別能力,提高其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應遵循的原則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原則。
課內是學習的基礎。抓住課內,才能打好基礎,而圍於課內又根底淺薄,捉襟見肘。因為學生終歸要走出課堂。我們應該一方面將語文活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主動自覺的延續課內的語文活動;另一方面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在課外應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得法於課內,活用於課外」,是語文學習的一條重要途徑。
2、科內與科外相結合的原則。
語文學科的學習是語文學習的主渠道,是學生打基礎、學方法、摸規律的重要手段。然而,其他學科也是語文課程資源,這其中也包含著語文要素,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中學語文,尤其要學習語言的應用和內含的人文精神。
3、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原則。
校園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為語文學習提供了素材、空間、樣板,不僅可以練就學生「活」的語文能力,而且感染學生的精神、調整學生的心理。然而,學生的學習應是終身性的,單靠校內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生引向校外,促使學生形成主動意識,摒棄只有校園內才能學語文,只有語文課才能學語文的錯誤觀點,積極主動地從社會中、生活中尋
找語文學習的內容,提高語文能力。只有這種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學習。
4、有序與靈活相結合的原則。
任何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不能不加指導,讓學生隨意為之,它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符合由近及遠、由簡及繁、由淺入深、由易而難的認識規律。一開始,教師就應制定嚴格 的計劃,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規范地訓練和及時地調控,尤其要充分利用好學科資源和校園資源,並把它作為學生接觸社會資源的起點,使之盡早把握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
但資源又不是單一的、孤立的、一成不變的,它們之間緊密聯系,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就決定了在開發利用時應彼此滲透、借鑒、通融、促進,達到靈活有效,協調發展。
5、放開與控制相結合的原則。
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不能抓其一點不及其餘,亦不能面面俱到不夠深入,要點面結合擴展延伸。放開手腳,放遠視野,放寬思維,如此才能腳踏實地,頭頂藍天。放開有利於大資源觀的形成,有利於大語文觀的產生。然而,放開並非放縱,並非信馬由韁地亂搞一氣,這需要教師在提高學生能力的前提下,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嚴格要求學生,控制其盲目、 無效的行為,盡量避免其少走彎路。放開與控制二者相輔相成,做到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攏。
三、拓寬渠道,靈活設計,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明確資源的廣泛性及開發利用的原則還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教師要真正從心裡重視,將這種種語文課程資源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語文教學的內容;還要創造性的開展各類語文活動,在語文實踐中達到開發的目的。缺乏後者,語文課程資源還仍停留在靜態的層面上,不能為我所用。因此,在實際的開發利用中,教師的創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上海建平中學程紅兵老師就創造性的開發了信息媒體資源,他引導學生收看收聽{東方時空)節目,然後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語文活動,討論問題,發表看法,暢談感想,匯集知識等,深受學生歡迎,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報載英國小學利用自然資源開展語文活動的做法,對我們進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也頗有借鑒意義。他們把學生分成四組,活動分為四項,一是分組用地圖尋找集合點;然後根據介紹分頭尋找藏起來的小盒子。二是分小組測量水流速度。三是定點觀察周圍的自然環境、植物和人物活動。四是觀察山頂上的一堆石頭廢墟,結合大草原,假定在濃霧季節,想像自己獨自回家的情景。回校後學生整理寫作一系列文章,共五篇。一篇是說明文,配圖介紹草原地圖,並標出河流,房屋、道路和自己的行走路線。一份實驗報告,學生寫明測量流水的目的、 手段、操作方法和實驗的結果。一篇描寫文,描寫草原上的一種典型植物,或描寫他在某一點觀察到的人物活動。一個虛構的故事,以草原、濃霧和城堡(廢墟聯想成的)為背景創作一個 故事:想像自己意外地離開了隊伍,不得不獨自尋路回家的歷險故事。一篇敘述文,學生按實際順序敘述整個活動的自然過程。最後,教師再將這些作品編成一個專輯。語文是最具綜合性的學科,上述語文活動也正體現了這一特點,實地測量,虛構假想,察圖尋物、設境感悟,說明敘述、聯想創造,動手實驗、動腦分析,校外體驗,校內表達,單篇作文、整理編輯,最大限度地訓練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如此活動,學生豈能不喜?語文也是最富創造性的學科,可以說離開了創造性,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訓練。以上例子頗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了自然資 源,學生從中所受益處就不是淺層的,平面地,而是深層次立體化的,尤其是多角度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無論是綜合性還是創造性,始終緊扣著研究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動手動腦搞研究的應是學生。這是語文資源開發的根本所在。總觀例子能概括一句話:利用資源做研究,可以這樣說,資源是形式,研究是內容:資源是載體,研究是實質,資源是手段,研究是目的。有了研究,才有學生思維的機敏和能力的提高。
實際上,語文課程資源在具有廣泛性的同時還具有開放性。一是任何人都可去開發利用,一是由於每位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創造性不盡相同,同樣的資源對不同的開發利用者會帶來 不同的結果。這就再一次告訴我們,語文教師要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尋找最佳突破口,以最優化的方式創造性地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比如組織學生搜集自己最喜歡的廣告詞,然後審視其中的文化內涵、文化底蘊。最後再據此寫成敘述文、描寫文,感想文等。再比如組織學生從作文中搜集錯別字,從社會上搜集錯別字,然後進行歸類,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避免的措施等。
由此可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條件和可靠的保證。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想方設法地去珍惜利用。然而,有些時候又不是語文教師一人 之力所能達到,這需要包括學校在內的多方支持、配合。因此,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師配置相應的設備,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
學校要結合本校的特點,突出人文精神,形成立體化的語文教學資源。讓一草一木都說話,讓一牆一壁都育人。美化教學環境,優化教學資源,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可視可感的素 材,激活學生內在的語文學習因子。建好用好學生閱覽室,像高密一中那樣,使每一本優秀的書籍都活起來,真正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
學校要與社會各方面聯系,以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社會語文課程資源。即使學生自發零散的去利用也能取得一定成效。倘是老師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效果肯定會更好。而最高層次則是學生自覺主動的去開發利用。這最高層次還需教師平時的正確引導。因此,學校就有責任有義務與社會各方面取得聯系,為學生的發展廣辟渠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總之,語文課程資源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語文教師及學校要真正想辦法,有創造性地去開發和利用它。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算走出一條真正的成功之路。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包括哪幾個方面

一、 立足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也應與時俱進, 改變簡單「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努力做到以下兩方面:l.科學把握教材, 利用課本資源。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學科知識,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 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 、 「異想天開」 ,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 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不朽的生命力。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 潔白的牆、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嚴肅的老師、 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 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 舒適、 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無拘無束、 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我們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 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 焦點, 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課文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1)把課堂融入社會。 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課堂融入社會。有人說課堂是個小社會, 這個小社會雖然只有四五十個成員, 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個太陽, 一個班級也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是想像式。 想像式可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 可以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 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 、 「自由與紀律」 等展開辯論, 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見, 這正反映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認識。三是實用式。豐富的社會生活對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提出的要求,也是課堂作文融入社會的一個渠道。(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動。 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課堂語文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欣賞一個電視片段, 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學習語文的慾望,創造新的作品。3.創設多彩的有利於語文學習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 生活的主要場所, 合理地利用校園、 教室等場地, 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 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 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 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獨立, 缺乏合作, 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 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處處留心皆語文,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 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 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入點。在教學中, 音樂、 美術、 科學、 數學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㈥ 什麼是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

教師是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主體。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教師是語文課程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自下而上地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在實證中闡釋語文課程資源的內涵,進一步加深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理念。

㈦ 家庭語文課程資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環境設施與

家庭語文課程資源主要包括物化的文化環境設施與家長。

對於學生的家庭而言,家長是最為重要的親情資源。在一個家庭中,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家長自身的知識體系與其他的課程載體一樣,有效地開發家長的親情資源對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對於家長而言,其也可以對學生的語文作文給予一定的評價,從而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加強家長與學生之間的親情聯系,使學生可以在親情的暖流中得以學習與發展。

㈧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

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語文課程標准》中,對課程資源與其開發、利用有專門的文字表述,如:「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
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㈨ 語文課程資源有哪些

鏈接:https://pan..com/s/1b7R934r6uVmHOKi7yp3aNg

提取碼:rxqf

12部編教材必讀名著12部《朝花夕拾》《西遊記》《駱駝祥子》《海底兩萬里》《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艾青詩選》《水滸傳》《儒林外史》《簡•愛》。

閱讀全文

與最重要的語文課程資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