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提高語文的人文素養

如何提高語文的人文素養

發布時間:2023-01-07 23:14:12

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是指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說是整個人類文化生活的內在靈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為終極目的。它綜合了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個性、能力等豐富的內涵,是對人自身完善的一種關注與追求。
教育中應該充滿人文性,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滲透人文性。因為語文不僅是人們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個民族的語文是這個民族世代創造的結晶,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全部歷史。所以暨南大學著名教授饒子說:「語文教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是我們的支柱,所以在青少年時代就要給他們墊好人文素質的根基 」 。
筆者結合語文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核心是把人當作「人」
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為人著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麼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語文教學屬於人文教育,產生人文力量,培養人文素質。人文教育的目的歸結為對人格完善的追求,以實現個性的解放;人文的力量既可以培養學生同情、友誼、責任和勇氣等優秀文化傳統中的人格行為,又可以加強誠信、獨立、創新、自律等現代人格行為的培養;人文素質是一切素質的基礎,從根本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因此「人」,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學生,要把學生當作「人」看,這是實現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先決條件。學生是主體的人,有自己的獨立人格,獨立的個性,獨立的思想和主體意識,要相信並尊重他們。但事實上由於父母和老師沒有把孩子當作有主體意識的「人」來對待,父母長期的包辦代替,學校教育多採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導致了學生缺乏思想和主見。這要求我們在語文教育中應該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環境氣氛,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他們每一個人與眾不同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張開思想的翅膀,讓他們看到自己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在思想、感情、想像力、創造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我們在實踐中,強調學生思想的多樣性,要在備課、教學設計體現教學的開放性,隨機應變,因時定教,因人定法,使課堂教學不囿於教師的圈定的方框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了解學生的思維,尊重學生的智慧、傾聽學生的聲音,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如一位教師在上《皇帝的新裝》時,一位學生提出「皇帝不可能一絲不掛地上街遊行,肯定是安徒生在說謊。」這一問題,令師生都感到意外,但這位教師並沒有握殺學生的不同見解,而是耐心傾聽了學生的理由,然後組織大家對這個問題法表看法,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安徒生幽默、諷刺寫作手法及作品主題的認識,起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課文的美。這樣做,特別能直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更能直接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方法的啟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教《背影》這一課時,有的學生發笑,有的學生甚至認為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樣的小事不值一提,學生並不認為朱自清寫得精彩。後來我改變了教法,我先給學生講父親跟自己的關系,父親如何關愛自己,特別是上大學時,年邁的父親親自挑著行李到車站送別我的情景,就不禁想到本來貧困的家庭,為了我能順利上大學,不知年邁的父親又要熬多少苦頭了……。然後,再要求學生講他們被父母的愛深深感動時的情景,學生的極積性一下字被調動起來,發言踴躍,有的甚至含著眼淚講述爸爸媽媽關愛自己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學習《背影》,學生學習就很投入,甚至能夠很深情地表演父親吃力地爬上月台的動作,師生就是這樣在人倫情懷中一起自然地體味學習文章的語言,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而達到教師、學生、課文的和諧統一。這里沒有枯躁的知識傳授與訓練,沒有蒼白的架空分析,學生這時已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知識,而是把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審美教育,受到人倫情懷的熏陶,從而出現了令人盪氣回腸的「人化情景」體現了人文精神。
又如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於勒》一文,如果我們語文教師仍死扣小說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地金錢關系」這一點去分析課文,自然不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因為中國的傳統觀念與西方價值觀有一定的差別。倘若在教學中聯系初中生已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且喜歡評價人的特點,在課堂上開展「於勒是不是值得同情」等話題的辯論賽,或聯系學生的生活用現在的眼光討論克拉麗絲的勢利,或引導學生結合現實生活現象去評價像菲利普夫婦一類的人。這樣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了文本的內涵,既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同時豐富了學生情感,健全了人格。
當然,不僅在課本閱讀中聯系學生生活去處理教材,而且我們還要善於在平時多留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學生的周記、隨筆是語文教師了解學生打開學生心扉的一扇窗,可以結合學生記錄下來的學校班級生活、青春期的朦朧情感、喜歡的音樂、感興趣的影視動漫畫等等,讓他們討論、評判、體驗、內化。通過這些渠道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
三、走出教材,讓學生開拓視野,學會關注社會,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劉國正先生也多次強調,「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學語文的渠道要拓寬,不能僅囿於有限的幾本教科書,而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書。因此,我們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應意識的安排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從中體察社會、體察生活,豐富人文情懷,提高對自身的認識,從而促進自身發展。
例如:多讀名篇名著。我們現在要讀的不僅限於課本,還需涉及各個時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名人作家們留下的經典。讀經典就是讀人生。當今社會時尚文化的功利、快捷、浮華助長了學生的浮躁、張狂的功利心態。多讀一些名篇名著,多與大自然和睦相處,有助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語文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和幫助,如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如教了安徒生的就可以讓學生讀他的《安徒生童話》;接觸了我國吳敬梓的《范進中舉》就推薦讀《儒林外史》;教了《論語十則》《孟子二章》等簡易古文,就讓學生慢慢涉足《論語》《孟子》。此外還應向學生介紹我國四大名著以及外國一些優秀的名篇名著,如:《紅樓夢》《水滸傳》《魯濱孫漂流記》《簡愛》《湯姆叔叔的小屋》《格列佛游記》等。並根據學生的實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積極開展 「名篇名著」閱讀活動。
又如:多關注社會生活,滿足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廣泛了解。像令人毛骨悚然的「9.11」恐怖事件,牽動全球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大大小小從未間斷的戰爭,到神州六號飛船, 2010廣州亞運,2008北京奧運會,到自然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瘋狂造假事件,毒酒、毒奶粉、毒河粉、毒魚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關注也應該關注的事,通過對這些事情的了解、參與、體驗,學生才是我們教育要培養的「人」,而不僅「才」。像早年我國突遭「非典」病魔的襲擊,全國人民都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非典」,關注生命。這樣許多學生開始學會以一種「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我們這個世界,他們有的為社會競爭的激烈而感慨;有的為弱勢群體而憂傷,有的體驗到了社會的世態炎涼;有的感悟到了人間的真情溫暖,有的產生了幾分愛心與同情;這種生命的體驗遠比獲得一點知識來得重要,學生受到了理智的挑戰和內心的震撼,獲得了精神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達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目的。
總之,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結束語:語文教育與21世紀社會發展更緊密的結合已揭示語文教育價值觀的變化,即語文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語文課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它指向的是『人』。」

② 怎樣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教師的人本理念是使學生形成人文素養的前提
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要使學生形成人文素養,教師首先要把學生當人看,而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讓教師習慣了高高在上,不懂得尊重學生的個體需求。語文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感受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養。
1.關愛學生。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應該是由衷的,發自內心深處,這種愛源於對人的尊重,無私不帶功利,不求回報,無比高尚且永恆持久。這種愛至少包括三個層面:欣賞每一個學生,哪怕他的學習成績很差,教師也要用心發現其身上的閃光點,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學生要寬容。學生是在變化成長的,不要過早地給他貼標簽,更不能對他們的一點小錯誤或過失大加指責,要用愛心去感化他們,幫助他們改掉那些毛病;要有對弱者的同情心。一個班裡有幾十名學生,對他們中的弱小者、落後者、不幸者,教師要給予足夠的同情與關愛。語文教師要把這些愛播撒在課堂內外,讓學生在感受教師博大的關愛中體會人與人之間那種純真的關懷和高尚的美德。
2.尊重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篇課文、同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會千奇百怪甚至千差萬別。教師應努力建設開放的語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教學、展現自我的機會。善待每一位學生,允許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來理解文章,給「問題學生」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二、語文課堂是使學生形成人文素養的訓練場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蘊含著人文精神,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養成和提高。本學期我從事初一語文教學,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較好地對學生進行了人文素養的培養。
1.感悟體驗,培養豐富情感
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女子,自幼生活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環境中,他們習慣於向他人索取,不懂得給予和奉獻,嚴重缺乏愛心。新編教材中有不少美文可用來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如教學《母親》一文,我和孩子們探討了如下話題:你知道母親節是哪一天嗎?你知道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還記得母親所做的那些讓你難忘的事情嗎?遺憾的是大多數學生只知道自己的生日,至於那些難忘的事,在他們看來也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只有些許殘存的記憶。針對這種情況,我又設置了如下問題:是誰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是誰辛辛苦苦把你養大?是誰送你們來學校學習風雨無阻?是誰在你生病時為你牽腸掛肚?一連串的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深思。幾分鍾後,有的學生眼淚已經止不住奔流而出。不是我們的學生沒有愛心,是我們忘記了讓他們學會關愛他人,學會感恩。我讓學生們在課下寫一篇作文,主題是:我們身邊的愛。我還要求孩子們回家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感受勞動的快樂和辛苦。
2.閱讀反思,培養業余愛好
現在的中學生業余時間都在做些什麼?看電視,打游戲,玩手機。而這些無異於精神鴉片,讓他們沒有追求,整天無所事事。《社戲》《幼時記趣》等課文展示了作者兒時的一些趣事,充滿了生活氣息。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也設置了問題:你們平時課余時間都玩些什麼?你覺得做這些事給你帶來了哪些好處?你以後准備培養哪些有意義的業余愛好?通過這幾個問題,讓孩子們結合自身情況,明白貪玩的危害性,明確表示今後不再過度沉迷於玩手機和游戲,多培養一些對自己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有益的愛好。
3.欣賞自然美景,提高審美情趣
大自然中的美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可以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培養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懷。初一教材中的《春》等課文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了祖國大江南北的四季風光,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讓他們閉上眼睛把文中的描寫想像成一幅幅圖畫,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③ 怎樣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

如何提高語文教師文素養
教師的人文素養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師的人文素養」是教師是就是我們教師日常生活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操、性格等等各方面的修養,所以作為新時代的老師,我們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以身示範,做好學生的榜樣。1、我們自己
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通過讀書,不斷提高修養。2、我們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與領導、同事、家人和諧相處,給自己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3、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的舊觀念,加強與時俱進。
在教書之餘,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開拓眼見等等。 總之,我相信 教師在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方面有所改變,有所提高,那麼我們在處理教學,師生問題時候也就更加和諧,我們也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很多時候不喜歡聽老師的一大堆道理,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一身說教,我覺得這樣的效果更明顯。

④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人文素養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作者:胡曉娟
[導讀] 語文教育中對於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摘要】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各個領域都獲得長足發展,尤其是教育領域,在國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植下,極大的促進了學校教育和學生發展。小學階段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端正學習態度的關鍵時期,同事也會對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有鑒於此,語文教育尤為重要。而語文教育中對於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重要性 舉措 人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1004-1621(2016)03-053-01
教育是強國之本。一個國家只有將教育提升為國家戰略,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而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學是重中之重。通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也是學習和體會祖國博大精深文化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中國式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國。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不僅需要我們子孫給與繼承,更需要我們發揚光大。尤其是當前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被格外關注。為此,我們語文教師應通過語文教育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只有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的內涵熏陶,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教育本質。人文素養是精神素養的有效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過小學語文教育增強學生人文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全民族文化層次。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夯實語文基礎,進而促使教育良性循環。
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舉措。
1 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了又快又好的提高小學生人文素養,教師應從自身做起。同時,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也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比如:在講解某一課文時,教師在精準把握教材內涵基礎上,通過深化課文內涵,增強學生熱愛周圍環境,然而這種單純的說教難免蒼白無力,此時,我們語文教師應嚴格規范自身言行,從自身做起,愛護周圍環境,通過良好的上行下效,增強學生人文素質。
2 在活躍課堂氛圍中進行人文呵護。人文素養,不僅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的年齡偏小,他們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貫穿於學習過程始末。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有鑒於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我們語文教師應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意識到自身學習主體性。比如:在進行美景題材的課文時,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美的享受,語文教師可以採取競賽的形式進行。由此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通過人文呵護。
3 積極構建適宜的人文情操氛圍。學生人文素養提高除了和教師自身素質、課堂氛圍和人文呵護以外,語文教師還應構建適宜的人文情操氛圍。一般而言,小學課文不是記敘文便是說明文。假如一味的闡述,是遠遠無法實現學生人文素養增強的。因此,語文教師應積極構建適宜的學習氛圍。促使師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引導學生談談自身所想、所見和所悟,由此一來,學生更加深入課文內涵,進而實現提高人文素養的目的。
4 在積極構建發展評價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為了又快又好的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學校應完善評價體系。將小學語文以評比的方式進行。比如:當半個學期結束後,不僅要以當前成績做評比,更要把課堂氛圍和學生綜合能力作為評比內容。由此一來,學生人文素養不僅有效圖稿,語文教學效果也日益多樣化。
言而總之: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年來,伴隨著國家對教育的日益關注,腳掌和社會也開始關注學生均衡發展。這種均衡發展不僅體現在知識數量和技能上,更體現在精神層次和人文素養上,作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同時積極借鑒同行優秀成果基礎之上,特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岇做出以上探析,以期最大程度推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深入化、持續化和健康化進行。
參考文獻:
1杜英麗;;語文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人文素養的要求[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2張祥雲;人文知識視野中的教育探詢[J];復旦教育論壇;2004年06期
3丁松剛;;提升中小學教師人文素養的新途徑--轉"虛"為"實"再化"虛"[J];現代教育科學;2009年02
4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識與人文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6期
5黃孝玉;;隱藏在思想深處的教育理念[J];教書育人;2007年08期
6任珂;論教育學的人文意蘊[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7劉旭坤;在古代詩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肖麗俐;小學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⑤ 小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

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小學語文處在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啟蒙階段,對其人文素養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屬於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教學改革,要採用循序漸進的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探索人文素養的本質。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與重要性,接著從注重情感熏陶、積極拓展資源以及語文課外實踐三個方面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人文素養;培養

對於語文這門學科本身來說,屬於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結合的科目,肩負著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任,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新時期,要全面認識到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的關系,採用積極措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與重要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人文素養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人文知識修養,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修養;第一個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習文學、歷史、哲學等實現,第二個方面是在人文知識獲取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主要是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及思想責任感等方面的內容,包含的有人間真情與生活真諦等等。比如,在《將相和》中,藺相如的那種博大的情懷,還有《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魯迅那種“為別人著想”的精神。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禮儀、人格等等,使其在語文知識學習中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具備堅定的信念,還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學習目標與教學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語文課程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品質與個性,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人文素質教育有效結合了小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發展實際,也結合了語文方面的教材,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因素,以優秀的人文文化來武裝學生的頭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還能陶冶其情操,讓其在知識學習中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對所生活的世界有個全方位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途徑

(一)注重情感熏陶,培養人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熏陶,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具體的教學手段把教學內容的情感傳遞給學生,實現教學方法、教學主體與教學內容之間的統一,來提高教學質量。作者的情感不是貼上的標簽,需要進行充分的挖掘才能得到體現,要找出課文中蘊藏的人文內涵,把其中的審美情感帶給學生。在課文內容教學中,要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作品情境中,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同感,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還能凈化心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為學生學習創設情感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做到“動之以情”。比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美文賞析活動,讓大家一起體會父愛的偉大,明白課文中“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所要表達的情感。父愛無言卻有形,這是學生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最大的感受。運用情感熏陶收到的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父母,在生活中學會感恩,能夠珍惜父母陪伴在身邊的日子,這是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體現。

(二)積極拓展資源,培養人文素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文學作品浩如煙海,這些歷經沉澱的名家名篇中,包含著非常深厚的民族精深,也蘊含著很深的文化底蘊,在教學中可以用這些文學作品來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通過詩文的朗誦,尤其是古詩文的朗誦,能夠給小學生思想上的啟迪。詩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包含著哲學精神,屬於歷朝歷代文化變遷中的精華。優美的韻律與節奏,加上精美的詞句,都給人很深的美感。比如,讀白居易的《草》,其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就要讓學生理解到,失敗和挫折帶給人們的不只是失望或絕望,同樣也給了人們重新開始的機會。學習這篇詩文之後,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擴展資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不同年齡段的'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要對課本中蘊含的人文精神進行簡化,盡量給學生相對比較基礎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其中蘊含的道理。

(三)語文課外實踐,培養人文素養。首先,可以開展早晨詩文朗讀活動,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幾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可以讓那些具備一定的朗誦技巧的學生來進行領讀,之後每星期做一次朗誦活動匯報。開展早讀活動能夠擴展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其文學欣賞水平,能夠促使學生廣泛涉獵文學作品,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其人文素質。其次,可以開展語文活動競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具體活動有班級作文大賽、講故事大賽以及課本話劇表演等等,讓學生在這些比賽活動中感受深厚的文化氛圍。再次,可以開展人文科學知識講座活動。我國有很多名山大川,風景名勝,語文教師可以用講座的形式請一些學生家長、其他學科的老師等來為大家講述游覽過的地方,也可以講述下對某個文學作品的理解,這些方式都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直接感受文化遺產的魅力。

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小學語文處在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小學生人文素養的啟蒙階段,對其人文素養的養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實現智力、情感以及德行等方面的和諧,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成林.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教育藝術,2015(09).

[2]項位明.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突破[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14(11).

[3]胡忻娟.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高[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09).

;

⑥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淺談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教學要立足於人的全面發展,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師范加上"教")的能力,又要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課堂教學追求的一個目標。這樣,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才可能是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格健全、情感豐富的人。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剩餘1423字)

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啟發式教學方法,傳遞人文精神
語文教學承載著傳播祖國語言文化的重大意義,對富有深刻文化韻味的中國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同時擔負著民族人文精神建構以及民族文化傳承的重大社會使命。中職生要想在強手如林、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就不僅要具有聽說讀寫等基礎語文應用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社會交際應變能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中職教學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採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啟發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引導式的符合學科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它的主要教學特點在於「啟發」二字上,主要遵循的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指導思想,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找到掌握知識的方法。例如在學習《亡人逸事》一文時,為了能讓學生在「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中,理解作者對亡妻的愧疚、自責與深摯的思念之情,筆者運用啟發式教學,通過提問,讓學生進行討論、理解。筆者設計了以下提問:(1)請大家閱讀課文,看一看文中具體地寫了亡妻生前哪些逸事?(2)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可以從中分析出妻子具有怎樣的性格、品質,作者對她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呢?(3)既然作者對妻子的情感如此之深,為什麼要距離亡妻離世已經12年才寫文悼念呢?(4)文章又為何要以「一絲幸福的笑容」作為結尾?通過大家的分析和討論,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課文的情節,能夠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國勞動婦女身上所具有的傳統美德,收獲感動,收獲健康的愛情觀。而這也有利於提升學生對人文涵養的深度認識與思考。
二、「輸出式」教學方法,引導人文素養內化
「輸出式」教學是基於要素教育理論的教學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輸出」,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精神內化體現在輸出的作品之中。現階段中職語文教學中採用的「輸出式」教學形式一般包括寫作、口語交際、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這些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精神內化與情感因素的鍛煉,更能夠改善中職生交際能力以及書面表達能力差的弱點。
例如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的教學中,可採用「輸出式」的教法:課文中一共寫了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上的四件小事,讓學生上講台即興表演這四個場景。通過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同時達到理解蔡元培先生嘔心瀝血培育學生君子品格,以及親身實踐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學術自由不畏強權的改革家氣魄的目的。這樣對課文進行「輸出式」的拓展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參與探索課文內在的人文精神的積極性,不僅使得語文課堂更富有生趣,還深化了課文的內涵學習,同時也增加了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使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多媒體教學方法,營造人文環境
現代教學裝置給語文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教師能夠創造更多彩的學習情境,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實踐過程。單純依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口耳相傳,並不能夠充分地表現出教材中所表述的那種情感,而透過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方法,卻能夠達到細化教材情境的作用,能夠更加深入地傳遞人文精神,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教學過程為例,筆者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來掌握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特點,掌握宋詞的鑒賞技巧,品味宋詞的語言。但是如何品味詩詞的風格,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而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更加細化詩詞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容易觸控詩詞中所包含的人文素養和情懷。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開端通過課件展示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播放本文的音訊朗讀,配合課件展示長江波濤洶涌的浪濤聲,讓學生們先行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後教師再細致帶領學生進行詩詞鑒賞。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先進行了主觀的自我認知,緊接著在教師的領導下,對課文有了客觀的認識,對詩詞所包含的人文素養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總的來說,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必須要首先打好扎實的語文知識功底。教師通過不斷地引導、啟發,設立更細致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有更加全面的認知,並通過「輸出式」教學,強化對知識的訓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整體能力上得到發展。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技巧:
一、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指在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話)、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內化優秀的漢語言文化成果,最終在自己身上實現一種新的價值或達到新的水平。
1、反復誦讀,加深理解:
怎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簡單地說就是遵循語文教育的客觀規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語文實踐就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其中對人文素養的提高起決定作用的是讀。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教學時教師的范讀能很快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去,使學生在初步了解了故事的大概情節的同時產生了一個個疑問:為什麼會有雪孩子?雪孩子為什麼會動呢?雪孩子的鼻子為什麼是紅的?……這些問題之所以過於淺顯,是由於學生尚未深入學習課文,因此教師不必急於回答,而是讓學生自由多讀幾遍課文。在多次誦讀中,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以上問題多半會不答自解:有雪孩子是因為課文一開頭就介紹到「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有雪當然可以堆雪孩子;雪孩子會動是因為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讀圖,學生也不難發現雪孩子的鼻子原來是用胡蘿卜做成的,所以是紅的。學生一方面通過誦讀自己尋求到了答案,同時又產生了新的、有深意的問題,像「小白兔家為什麼會著火?」「雪孩子為什麼要去救小白兔?」「雪孩子怎麼會飛到天上變成雲呢?」「雪孩子還會回來嗎?」「他回來後小白兔會跟他說什麼?」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教師仍然不用回答,而是引導學生再次在反復誦讀中自己去尋求答案。
2、體會意境,感受美好: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如此,在加深理解的同時,學生還經歷了情感的體驗,逐漸接受到文化、審美的薰陶:「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房子上、樹上、地上一片白。」這里描寫的是下雪時銀裝素裹的自然美。「看著可愛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興。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開心。」這是小白兔與雪孩子和諧愉快的純真美。「雪孩子從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化了。」這是雪孩子舍己為人精神美,以及雪孩子「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的意境美。《課程標准》要求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閱讀時能「感受語言的優美」,「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顯而易見,良好的語文素養無疑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二、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
一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生命」看成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老師引導學生質疑,再由學生回答的方法。然而,這種「為學習而學習」的「師本位」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本身已經忽略了對學生的關懷,忽視了對個體發展的關懷。要想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應該是人文的。閱讀是一種自主的、多元的行為,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閱讀感受,正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種林妹妹」,教師怎能限制學生的所疑所惑、所感所悟呢?因此我們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可以提問,可以說說自己的感想,還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總之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怎麼說都可以,教師不界定對錯,只引導評價好壞,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另一方面讓學生從老師的評判中體味到如何抓住重點,如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如何更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教學《雪孩子》一課時,有學生就這樣說:「我明白了睡覺時不要把柴堆放在火爐旁邊,不然會著火的」,(很好,懂得了一個安全知識);「雪遇到熱會化成水,水會變成水蒸氣升到空中,形成雲」(不錯,學到了一個氣象知識);還有的學生注意到插圖非常漂亮,細心的孩子甚至發現圖上「雪孩子融化時,連小鳥都哭了」(多麼善於觀察啊!)。這樣,在暢所欲言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被語言文字所呈現出來的情景打動:為失火時小白兔仍渾然不覺而焦急萬分,為小白兔最終獲救感到歡欣鼓舞,也被雪孩子的勇於獻身深深感染,從而感受到生命的寶貴,甚至開始思考生命價值之所在。這樣的教學能較好地體現《課程標准》提出的「關心生命」的要求,把語文課從以往較濃的思想教育中解脫出來,「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還語文課的真實面目──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注重體驗,升華情感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在深入理解《雪孩子》的內容後,許多學生都會想到這樣一個問題: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一遇到火就會融化,他為什麼還要去救小白兔呢?難道他的生命就不寶貴了嗎?這時,我引導學生們把自己變成雪孩子,想像當時的情景:去救,自己會融化;不去,小白兔會被大火燒死……到底去不去呢?能不能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大火無情,已經沒有時間多想了,救人要緊,更何況小白兔是自己的好朋友啊!通過想像,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雪孩子捨己救人的高尚情操,體會出友誼的美好與偉大。課文結尾寫道:「雪孩子哪裡去了呢?他飛到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讀到這里,學生被雪孩子那美好的心靈深深打動,情感得到了升華,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語教材所選用的課文莫不包含著人的各種情感,充滿了對人的關懷,體現了人本主義的價值觀。如果說《雪孩子》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關注,那《小熊住山洞》則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的關注。《爺爺和小樹》很好地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關系,而《借生日》、《平平搭積木》體現的則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不僅課文如此,就連拼音也不再是一個個形狀古怪、刻板生硬的字母,而是充滿了人的情趣:比如,紅紅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啊啊啊──一個多麼可愛的女孩子啊!古詩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變得高雅起來。正是由於語文教材的內容具有其他學科(特別是自然學科)少見的人的情感,是非常感性的,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就應該從語文教材的這個特點出發,抓好學生的情感教育。應該看到,語文學好了,情感也必將得到升華。這是因為在語文學習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被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所感染,心靈受到碰撞,品格得到陶冶,獲得了美的薰陶,加深了對人類的情感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感情變得更加細膩。語文教學應該擔負起升華學生情感的重任。
葉聖陶先生說:「國文教學的目標,在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植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現代社會要求公民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而語言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而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切實的提高。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明顯的人文性質。語文學科要落實素質教育, 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語文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提高認識、訓練思維、陶治情操、凈化情感、完善人格。因此,語文教學是培養人文素養、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徑。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挖掘教材人文內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語文教育與21世紀社會發展更緊密的結合已揭示出語文教育價值觀的變化,即語文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更內在、更深刻的東西——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語文課的目的不是要求學生讀懂課文,它指向的是「人」。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把人文素養滲透到初中語文教學中,讓初中語文教學回歸到人文教育的軌道上,重視對人自身的關懷與完善,從而培養其良好的人文素養,弘揚人文精神。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如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

收藏推薦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育人文素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強調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基本方法是「薰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是在指導學生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之中,不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之外「附加」一個培育人文素質的環節。因此,人文教育的「主戰場」就是課堂。一、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作為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發語文學習資源,不斷地給學生輸入新的血液。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人文學科,我們應該開發和利用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基礎。語文學習資源包括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其中課堂學習資源主要以教科書為主。教師在授課時也要多給學生們講一些我們生活中的例項,真正把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緊密的聯絡起來。

⑦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1、引導學生多讀。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因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貼在文章上的標簽,需要學生遵循一定的路徑才能有所體會。在課文學習過程中要發揮朗讀的作用,在朗讀的過程中,無聲的語言變成了有聲的語言,學生入於眼,出於口,聞於聲,記於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紙面,學生多方面的感知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寫事物的美。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培根說:「讀書在於造成完全的人格。」高爾基說:「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而有台階性的誦讀訓練,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並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

2、抓住關鍵詞句,培養人文素養
馬克思認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人們進行思維活動不能離開語言這個工具,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沒有不表達任何思想的語言,相反,也沒有任何一種思想可以不通過語言來表達的。語言是思想的媒體,在語文教學中必須抓住重點詞語深入講解,使學生能更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注重情感的體驗。 語文課不是思想品德課,同樣也不是自然常識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情感體驗」,「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情

3、「自主、合作、探究」 培養人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准》與以前的《教學大綱》比較,最大的變化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意味著教師必須正確的處理教與學的關系,從教學策略、教學內容、評價方法進行全面改革,以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最佳學習方式。古語說「授之以漁,不如援之以漁」。
首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由的發展,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興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啟迪,感受了審美樂趣。因而,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定會潛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自主意識、合作意識、探究意識本身就是人文素養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自主」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一個人要想做自己的主人是有一定條件的,他必須是一個人格健全、自尊、自愛、珍視自己的生命及創造的人,一個心理有障礙的人是無法做到自主的。所以自主意識體現了人文素養中的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合作」是一個人與別人交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必須學會尊重他人的文化、思想,必須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必須學會認同別人贊賞別人,必須有願意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這種意識體現了人文素養中一個人對他人對社會的態度。「探究」是一個人對未知領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條件,只有培育出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信任,才能保證我們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探究意識」反映了一個人對自然,對科學的正確態度。以上三種意識分別從對自己,對他人,對待科學三個方面提出了人文素養的培育目標。怎樣才能培養三種基本的人文素養呢?實踐證明靠灌輸是無法做到的,學生只有在日常學習中採取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能在實踐中不知不覺的把這三方面的人文素養內化為自己的意識,形成習慣,並用這樣的態度指導自己的一生。因此必須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4、發揮教師作用,培養人文素養 。人文素養的培養,簡單點,一是老師的人格魅力的潛移默化,二是引導學生養成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 人文素養的培養,滲透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點點滴滴之中。 教師是課程的重要因素,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養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示範作用,全面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所以教師以身垂範,為人師表,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加強與學生的思想交流,是寓德於文成功實施的基礎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與學生打成一片,運用自己的影響和感召力,去營造良好的德育智育氛圍,培養和諧、融洽、彼此信賴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吮吸健康成長的甘露,獲取全面發展的營養。 教師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教師的情感就是對於發展主體所具備的「愛心」,是對主體在發展過程中的行為、問題的情感和態度。「心中有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不再是「唯我獨尊」的聖者,而是把學生作為學習語文的主體,自己則作為指揮的啟迪者,並從中受到教育。

⑧ 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魅力和樂趣的語言學科,學會語文是提高人文素養的第一步。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正因如此,在語文教學中,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的靈性就應該是核心的任務。所謂靈性,其實就是感悟力。學生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不僅能讀懂文章的大意,而且要對文章進行深刻挖掘、感悟,只有這樣,才能對文章的主旨有透徹的理解。然而文學是人學,是對現實生活的描述與刻畫,我們不僅要讓學生去感悟文章的深刻含義,更應讓學生藉助於對文章的感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貢獻,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

對於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章,除了讓學生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形式美、韻律美之外,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美。如教讀《廬山的雲霧》一文,除了讓學生反復誦讀文章,還要讓學生藉助文章的描述,想像那優美的意境,然後依文作畫,讓學生感悟大自然的美麗,感悟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態、瞬息萬變,並讓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再現雲霧的美是因為他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熱愛。這樣逐層深入地啟發,引導,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內引導到課外,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思想,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索,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

二、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對每一個人的考驗將是嚴酷的。然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的寵愛與優越的家境,使他們意志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鑒於這一點,語文老師應結合語文課的特點,有意識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

表現人頑強意志的文章很多,但《軍神》一文堪為典範。在講授此文時,我先讓學生反復研讀沃克醫生為劉伯承做手術的細節描寫部分,學生先是流淚,繼而是深思,最後他們終於悟出了堅強的毅力是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重要保證。

另外,針對現代學生喜歡順境,不願受挫這一普遍現象,在講授《卧薪嘗膽》一文時,重點講述了越王勾踐面對吳王的無理刁難而表現出來的忍耐力,並告訴學生這種忍耐力正是他日後成就大業的條件。類是這樣的文章,教師只要善於引導,啟迪思維,點撥得法,自然有助於學生戰勝自我,樂觀向上。

三、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感興趣了,才會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產生愉快緊張的情緒,進入主動的、努力的學習狀態,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為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下面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自學的興趣:

以讀生趣: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以讀激情,使他們通過朗讀,自己去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把握事情發展的脈絡,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去自學課文。如《鳥島》一文,我採用了“以讀激情”的教學方法,並配合採用 “范讀”、“指名讀”、“小組讀”等方法,激發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和情感,教師再對重難點進行適當的點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在經過反復朗讀後,針對課文中的內容,能自己提出問題並能解決問題,那就證明學生真正地把這篇課文讀懂了,是主動學習的具體表現。

四、培養學生與人共處的能力

合作,與人共存是一種進步的理念,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人類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主體之一,它需要博大的襟懷,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備受寵愛,在外容不下人,是多數學生的共同特徵。他們只知道讓別人關心愛護,卻不知道如何去理解他人,關心他人,所以讓學生學會理解,學會與人共處,學會幫助別人也是當務之急。

例如《雪兒》這一課,主要表現自己對小信鴿的精心照顧及與之相處的過程中種種快樂的感受。講授此文時,我引導學生與作者換位,然後談自己的感受,學生談了許多真實的感受,但與作者的感受相距甚遠。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索作者感情產生的前提是什麼,使學生恍然大悟,體會到愛心的可貴,寬容的偉大。

總之,培養學生的種種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語文教學具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優勢,全面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未來的需要。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思考

閱讀能讓我們的心靈總能行走在高原大漠,無論進退都海闊天空;能讓我們不再坐在憂慮或惆悵的搖椅上前晃後擺,而總能在平凡和單調中咀嚼出生活的暖和熱,綺麗和溫馨。文字的魅力是如此地無窮無盡,它就像阿拉伯的神燈一樣,總是能帶給我意想不到的驚喜。它不只會消解人莫名的煩憂,不只會讓你在一個人獨處時也會快樂得笑出聲來,更重要的是,閱讀賦予了我們一雙慧眼,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夢幻羅曼蒂克的另一面,從而不再疲憊和厭倦。閱讀過程是閱讀個體的感悟和體驗建構的過程,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徵。而文本中總是存在著某些“空白”和“不確定性”,因而讀者閱讀鑒賞過程中有著充分的能動性,存在著自由發揮的極大空間;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生活經驗、文化修養、藝術趣味不同,對作品的理解和鑒賞也不同,存在著主觀的差異;其面對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現出的興趣與深度等也都因人而異,其鑒賞過程和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正所謂“看人生因作者不同,看人生又因讀者不同。就如一本《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不同:經學家看見淫,道學家看見《易》,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魯迅語)西方諺語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國古人也有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詩無達詁”的說法。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總之,對文本解讀必會產生“多元”的。那麼,如何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發揚民主教學。

⑨ 如何利用語文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創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激發靈氣。

語文教學本身帶有濃厚的科技色彩,怎樣引導學習作為一門引導的科學,它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創造整體參與氛圍,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以合作共事的方式,感知課文的語言文字,產生靈感,綴合而成理性的認識。這種認識來自於對知識的理解、升華,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脫離具體內容的架空分析所得來的標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能夠是、而且必須是一種解放,解放人的潛在能力,挖掘人的創造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鑄造修身立世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實現教育的人道化和個性化。實際上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是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是思想海洋中充滿生機的激流;而鬱郁寡歡、萬馬齊喑的苦悶心情,則抑制人的思維活動。
從這一點來說,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互相促進的師生關系,創設一個愉悅自信、寬松自如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種氛圍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靈感來自於教師的誘導,來自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積極興奮的、寬松的學習氛圍中,課文內容領會了,語言和思維也得到了鍛煉,通過「發現」會產生成功的愉悅,甚至會產生勝人一籌的自豪。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運用,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又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參與學習、理解、運用。知識上的新發現、思維上的新突破、情操上的新熏陶,這種要素在學生頭腦中積累深厚了,受到吸引、同化的頻率高了,便形成了獨特的見解、創造性的思路。

二、提問中加強發散思維,培養人文素養。

現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從人格的角度,平等對待學生,樂意接納學生,執意幫助學生,真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調動起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活力,達到和諧呼應、時代起伏的感情共振。在課堂教學中,課本僅僅是客體,教師只能是媒體,學生永遠是主體,要通過適當的激勵手段,使學生在理念上、行動上願意並能夠參與課堂教學,增強他們對教學目標的認同和凝聚力,產生內化的學習追求。學生憑著對課文的領悟,以創造的天性,活潑地參與這一過程,追求其不可測的創意。
如在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中,談到了富於創造力的人與缺乏創造力的人的區別在於心態,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增強自信,引導學生樹立創造意識,適時提出問題:「有人覺得創造力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對不對?為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不僅偉人有創造力,一般人也有創造力。如魯班發明鋸子,黃道婆革新紡織技術……甚至幼兒園的小朋也會創造等等。有的說偉大人物也是從一般人開始的。伽利略發現擺的規律時還是一個學生,當時誰也不認為他偉大;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原先只是一個學徒;富爾頓剛發明出來的輪船被大家認為是一個「蠢物」等等。經過同學們的討論,確立:任何人都具備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條件,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為一個富於創造性的人。而在探討的過程中我相信同學們對自己擁有創造力這一點也會堅信不疑。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是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的知識內容與思想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來精心設問、發問;另外,還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心理特點,找出能誘發他們思維的興趣點,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的心竅上。課堂提問的效用,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能訓練、提高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學生在掌握了課本知識後,我們如果引導學生把這些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思考,就能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三、在課堂評價中啟迪心靈,陶冶情操。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課堂評價運用得精妙,對於創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還能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進入初中,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很多學生還缺乏自信,在課堂上躲躲閃閃,遲疑不決。這就要求老師有著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使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才會生氣勃勃。就拿讀課文來說,可以有這樣的評價語:「太有朗讀天賦了�」「你家裡有人做播音員嗎?」「大家都被你感染了」「老師真佩服你,能再讀一遍嗎?」「讀課文就應該大大方方,像這個同學一樣。」……生動豐富的評價語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上,只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努力,積極舉手發言的就要進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給予鼓勵,不要因為答案的不標准或錯誤就冷落他,告訴他,只要努力,你就會和成功越來越近。對於學習的結果就更要給予每個人正確的評價,對優秀的學生要把他們經過努力所取得的成績告訴他們,對差生要對他們經過努力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當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經過努力所得到的成績都能得到肯定,他們會為之感到驕傲,從而產生自己要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讓學生學會評價,學會對別人的評價,學會對自己的評價。這樣,讓學生在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得到發展。
評價形式多樣,無處不在,可以評學習方法,比如在檢查預習時,有的同學會說到書上沒有的文學常識,可以表揚他們認真預習,善於利用學習資料;評學習習慣,對於課上認真聽講,踴躍發言的同學,可以表揚他們「不但課外知識很豐富,而且在課上積極思考」;評學習方式,現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課堂上經常有四人一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表揚他們「這一小組討論得最認真,還及時記錄,我相信他們的發言一定很精彩。」「合作不錯,分工合適。」「團結就產生力量,真是集體的智慧啊!」教學中,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在一次次的驚喜中,學生也會全身心地進入學習,使教學達到令人難忘的藝術境界,從而啟迪心靈,陶冶情操。
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一個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學習心境,使學生求知慾強,思想活躍,他們敢想、敢說、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學生敢於思考、分析、評論、挑剔,有較高的自信力和自製力,這些是創造性人才所具有的人格品質。教師可充分利用課堂這個陣地,讓學生體驗語文語言內在的美,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激情,還可以透過語言材料的學習將知識性、工具性和文化性相統一,挖掘其中的真善美,塑造健康的人格,總之,我們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都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身心的全面成長,注意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和人文素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語文的人文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