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什麼是語文課例研究

什麼是語文課例研究

發布時間:2023-01-08 11:34:29

⑴ 觀課議課---中原名師李艷平小學語文工作室課例研究

2019年10月9日下午,工作室成員李會娟老師在第3錄課室執教《搭船的鳥》,工作室全體成員和三年級部分老師,認真觀課議課,深入思考,對特殊單元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搭船的鳥是三年級上冊的一個特殊單元習作單元。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展開。

上課開始李老師就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由此讓學生明晰本單元的學習目標, 學有目的 。

李老師由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向學生提出來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做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並且給孩子提供了學習提示。 讓學生學有抓手。

在圍繞目標進行學習時,學生有自學,有小組互學,在學生進行展示老師通過不斷的追問,問學生怎麼就能夠看出來作者做了細致的觀察。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經過老師的點撥,學生慢慢總結出來,觀察的方法。

語文學習重在實踐,重在運用。課文的學習只是一個例子。進行課文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用學到的觀察方法。

李老師,巧妙的運用觀察記錄單。讓學生在填寫觀察記錄單的過程中學習課文中用學習到的觀察方法。 讓學生學有方法。

課後,李校長和黑玲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和部分三年級老師進行了評課議課活動。對特殊單元的教學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

一、關注單元要素,明確教學目的。

要想教好,首先得精準把握單元中提供給我們的材料,明確材料在教學時所承載的語文要素以及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本單元的篇章頁明確告訴我們本單元的單元主題是「留心觀察」,語文要素有兩個: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二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方法寫下來。也就是說本單元的所有材料都是聚焦「留心觀察」,且對我們留心觀察提出了兩個學習要求,其中第一個指向閱讀,要學會怎樣留心觀察,即學習觀察方法;第二個指向習作,將運用觀察方法的觀察所得表達出來。接著是兩篇精讀課文,初試身手兩篇小片段,兩篇習作例文。且這三部分內容都十分有特點,都是一篇寫動物、一篇寫植物。這樣的體例安排,提示了我完成學習觀察方法和表達觀察所得的范圍,那就是以觀察一種動物和一種植物為抓手,來進行訓練,不可貪多。

那麼再來看,落實到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這些教學材料所應該承擔的教學任務。第一課《搭船的鳥》聚焦的觀察方法是抓住動物的顏色和動作,《金色的草地》聚焦的觀察方法是植物的變化情況和變化原因。習作例文則是在初試身手片段觀察的練習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目的就是供給孩子們以借鑒和模仿。可以看出,每一篇課文的使命和任務不同。

根據這樣的從整體到部分的分析,本單元的起始課《搭船的鳥》的兩課時就可以這樣來安排了:因為本文中聚焦的觀察方法有兩個:眼看和心想。且眼看的有第一、二、四段,第三段是心想,也就是側重眼看的部分比較多。所以就安排,第一課時聚焦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第二課時聚焦心想這種觀察方法。同時因為第二課時內容相對較少,就可以將第一課時後的觀察記錄單拿出來反饋、完善,並進行大部分的生字教學。

二、主線不散,細節豐滿,聚焦觀察方法。

習作單元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一篇出色的習作,怎樣完成?就是在一節課一節課、一種觀察方法一種觀察方法累積的基礎上,由扎扎實實畫好一個點,再連點成線,最後才畫線成面的,這個點就是一種觀察方法,線就是運用觀察方法所完成的一個觀察片段,面就是完整的一篇完整的觀察文章。可見,這個點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要在主線——留心觀察不散之下,將細節——這個點畫實在、畫豐滿。

《搭船的鳥》的第一課時的點就在於用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的學習,即觀察到了什麼,觀察了哪些方面。

所以接下來的《搭船的鳥》的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可以這樣進行:

首先,課堂前置一部分:試著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先在觀察記錄單上填寫你用眼的觀察,再根據自己的觀察單,寫出來一篇日記。

第二步,學習篇章頁,讓學生也明明白白知道貫穿這單元的線,以及相應的學習要求,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根據課後第一題「讀課文,想想作者對哪些事物作了細致觀察,說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進行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聚焦眼看這種觀察方法,來重點學習第二、四自然段中抓顏色和動作的觀察方法,體會作者觀察的細致。在這個過程中,也解決了課後第二題「注意加點的字,想像翠鳥捕魚的情景,」事實上,是怎樣把觀察到的准確地寫出來。

第四步,如果你是作者,也有這樣一個觀察單,會怎麼填呢?讓孩子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讓孩子們參與進來,課堂上學會填寫觀察單。

第五步,填完之後投影對比一個學生的記錄單和日記與作者的記錄單和課文,談發現。孩子們會發現:抓住顏色和動作就把鳥寫具體、生動了,也就細致了。接著,引導孩子們:看來,我們學到的觀察方法很好,何不用一用?我們一起來幫助這個孩子想想辦法讓他的文章寫細致?孩子們也會試著用抓顏色和動作來完善。

第六步,課下運用觀察方法,完善自己的觀察單,並再次觀察。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註:如論如何學習觀察方法、習作方法,生字也是基本要素。可以課堂前置,可以讓學生。在板書時,或涉及到生字時,也要關照到。如「翠」,不能割裂生字和習作,習作也需要寫字。

這樣,這節課的主線——留心觀察——貫穿始終,細節——眼看的這種觀察方法,抓住動物的顏色和動作——就可以處理得扎實。

在教學統編教材時,對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室所有成員和三年級的老師在聽課議課中不斷的理解著、思考著、困惑著、進步著。

⑵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

參考資料: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1
源自:人民教育
2010

21

編者按:當前,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都面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新的困惑、新的挑戰,而要真正
解決這些問題,一味靠原有的經驗已經不能奏效了,需要藉助於研究找到新的途徑與方法。

課例研究是一種教師所擅長的、基於實踐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課例研究中,教師用自己的研究方式
將方法與實踐聯盟,對教學活動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實現教學的改進和精神的成長。

作為一種合作共享的研究方式,過去
10
年是課例研究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獲得廣泛推廣的
10
年。實踐
表明,課例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教學變革邁向成功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以教研組為主體的學校教研
體制自上世紀
50
年代初設置以來,雖已存續半個多世紀,但其行政性、事務性、隨意性的運行狀況距離
專業化、規范化和常規化的開展目標仍有距離,因此以課例研究為載體,使學校教研組織發展為一種專業
研究組織,實現「教學與研究的一體化」就成為學校變革的重要使命之一。

從本期開始,本刊將陸續推出華東師范大學副教授安桂清及其課題組成員的系列研究成果,希望能為
學校課例研究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借鑒,實現課堂教學的持續改進。

安桂清
:
課例研究主題的確立

傳統的教研活動多是「就課論課」,研討的主題往往並不明確,甚至極為泛化。與之不
同,課例研究作為一種分享的研究方式,旨在通過研究化解教學難題,改進教學行為,提高
教學質量

在課例研究中

教師通常要經過疑問—規劃—行動—觀察—反思的循環過程

「疑
問」呈現的是大家在教學活動中共同面對的困惑或難題。因此,明確研究的主題就成為課例
研究的起點

實踐表明

圍繞某個主題所開展的課例研究不僅有利於提高研究的效果和品質,
而且共同的研究目標和研究意願更有利於課例研究小組結成研究共同體。

一、研究主題的特徵。

1.
源於現實。
課例研究是教師對真實的教學問題所開展的合作性研究,它專注於教學實
際問題的解決,因此其研究的主題不是來自某種現成的理論,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學實踐。
也就是說

課例研究致力於以科學的研究手段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

由此,

諸如「個體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的關系如何」、「腦科學對課堂教學的影響」等從理論
出發的問題是不適合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的。而教師日常教學中的言行舉止、具體教學場景
中的切身體會、教師與同伴對教學疑難問題的真誠討論等就成為課例研究中問題的主要來
源。如師生、生生的互動問題、教師的提問藝術、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
等等。實際上,面對現實的課堂教學,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教師去思考,進而通過研究來提升
自身的專業判斷和實踐智慧。

2.
始於反思。
教師雖身處現實的教學情境,但能否確定切實可行的研究主題還取決於其
是否具備深刻的反思能力,是否善於捕捉和提煉真實的課堂教學問題。課例研究的問題可以
是共性的也可以是個性的,但無論如何都是教師基於教學反思所發現的自己的問題。因此,
課例研究主題必須能喚起教師的反思精神和問題意識。沒有困惑就沒有成長,當教師處於懷
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頓的狀態時不必感到焦慮,這證明自己正處於反思狀態,這種狀態
恰恰是教學研究所需要的。

比如在一堂語文課上,授課教師按照慣常的方式問學生:「讀了文章標題,你有什麼疑
問?」

學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但這些問題顯然通過閱讀課文就可以回答。正在此時,一個
學生發出了不同的聲音,他認為同學們是明知故問,因為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在早自習預習課
文時都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對教師觸動很大,他對這種常用的教學方法產生了懷疑:是否
不應該再用了呢?

經過反思,他認識到方法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
題。於是他以「如何在語文課上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作為研究主題,開始了極富意義
的課例研究。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2
3.
具體可行。
在課例研究的初期,教師的選題往往過於寬泛,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
性」、「建設對話的課堂」、「開發語文教學資源」等。因無法聚焦問題,這些泛化的研究
主題必然導致教師對研究內容的解讀浮於表面,而且這些問題無法引導教師深入探究,對教
師教學行為的改進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研究的問題范圍很大,但研究的時間卻很短,結果
只能是浮光掠影,不了了之。

因此,課例研究主題的選取必須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從小處、細處、實處捕捉問
題,

選取具有較強可操作性並具備研究條件的主題加以「小題大做」。待教師全面、徹底解
決這些問題後,再研究其他問題。例如一位英語教師有感於課堂教學語言的重要性,試圖以
「課堂教學言語分析」作為研究的主題,但經過與研究小組的討論,他意識到這一主題涉及
的范圍太大,通過觀看和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錄像,他認識到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語言過於單
調乏味,經常使用的就是「
good

verygood

excellent


等。為改善這一狀況,他把自己的
研究聚焦於「課堂教學中教師評價語言的多樣化」。可以想像,因為問題的聚焦,研究的可
行性以及這一研究所能達到的深度和取得的實際價值將會大大增加。

4.
答案開放。
課例研究是通過深入反思課堂現象與總結教學經驗來實現教學改進的。由
於實踐問題受多種因素的制約,紛繁復雜,研究問題的解決往往沒有已知的、明確的、唯一
的答案,很可能存在多種解決方案,而且只能從歸納中生發。因此,我們可以從答案是否開
放來判斷課例研究的主題是否恰當。比如,一位數學教師試圖以「數學探究學習的要素」作
為課例研究的主題,然而有關探究學習的要素或環節的探討已有共識,如何在實踐中加以組
織才應當是研究的重點。之後,該教師確定研究的主題為「數學探究情境的創設」,探討把
學科內容轉化為探究情境的方式和方法。因為探究情境是與具體的學科內容聯系在一起的,
其創設方式必然具有多樣化和開放性的特點,因此值得作為課例研究的主題深入開掘。

二、研究主題的類型。

課例研究是教師與教學情境的持續互動過程。在一輪輪的研究循環中,教師有可能遇到
各種各樣的實踐性問題,從歸納這些問題入手,我們可以概括出課例研究主題的大致類型。
實際上,課例研究既是教師解決實踐性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積累實踐性知識的過程,透過
對課例研究主題的類型分析,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課例研究主題的選取重點。

1.
與學科內容有關的研究主題。
對所教學科的深刻與靈活的理解是教師的基本功。學科
內容涉及對學科本質的理解以及關於學生學習哪些重要內容等,它決定著教學目標的取捨、
教材及教學策略的選取、學生評價的內容與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實踐。因此,理解
並抓住學科的本質就成為課例研究的重點之一,

這類研究對學科教學而言具有統領性的意
義。比如,在一次初中的心理健康課上,教師與學生一起探討「青春的美麗」這一話題,通
過講解和組織學生游戲、討論等活動,教師不斷強化學生接受「內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這
一觀念。在課後研討時,聽課教師大都感到課的方向有問題,似乎把一堂心理健康課上成了
思想品德課

顯然

教師對這一學科內容的理解存在偏頗

於是大家開始思考「

青春的美麗」
這一具體的學科內容對於學生的價值是什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這一價值。大家圍繞「『青
春的美麗』教學主題的意圖及設計」進行課例研究

重新確定將「讓學生悅納自己」

作為教
學目標,從而彰顯出該學科內容對於學生的真正價值。

2.
與學習者及其特點有關的研究主題。
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指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的,

課例研究應重視對學習者的研究,不了解學習者及其特點,便不會有好的教學。學生是
如何學習的,對某一課題他們有著怎樣的理解和誤解,不同個性或水平的學生存在怎樣的相
互影響,等等,這些都是課例研究所應關注的主題。

事實上,對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研究有時是確定教學起點的重要基礎。比如,一個課例研
究小組圍繞「學生在學習水的三態——固態

液態

氣態轉化時的前概念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這一主題進行研究,從而發現了學生很多有趣的想法。許多學生在學習「水變成水蒸氣」時
認為,氣體是被包在水中的,當它受熱,就會被一點點擠出來。而在學習「水的凝結」時,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3
他們認為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罐裝汽水,其表面的水是從罐內滲出的或從冰箱帶出來的,而
不是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形成的。基於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把糾正和轉化學生
的這些前理解設為教學的關鍵環節,從而使學生獲得了科學的概念。此外,學習者的具體表
現有時也可以作為教師檢討教學成效的依據之一。

3.
與課程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傳統意義上,課程知識主要是關於教材和其他可用於特
定教學的各種教學媒體和材料的知識,以及學科內特定課題如何在橫向和縱向上組織和結構
的知識。今天,課程知識所涉及的范圍更加廣泛,教師不再是課程方案的簡單執行者,作為
課程開發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承擔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重任。基於此,有關課程知
識的實踐課題,從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落實到教材內容的調整、充實、改造和創生,再到教
學中技術知識和其他教學資源的合理使用等,都可以成為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在這方面,
一所學校的數學教研組所開展的課例研究給人以深刻印象。這個教研組為在數學教學中體現
民族特色,先後開發了對聯中的數學、成語中的數學、詩歌中的數學、笑話中的數學、小說
中的數學等主題,並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的實際效果對上述主題所涉及的內容進行合
理取捨,精心編排,最後形成了一系列頗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數學探究內容。在課程改革的過
程中,諸如此類有關課程知識的課例研究必然有著很大的探索空間。

4.
與教學法知識有關的研究主題。
教學法知識是特定主題教學策略和表徵的知識。有效
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入的理解,而且需要教師在面對特定的學科主題
時能夠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最佳方式表達出來,即以適合學生的思維與學習特點的方式重新表
達學科知識。盡管我們可以通過理論書籍或教參上的教學建議熟知不同的教學方法,但在面
對具體內容的教學時,真正的學科教學法知識則是教師個人獨一無二的教學經驗,是否具有
在不同教學方法之間轉換的能力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這一點可以通過教學研究在實踐中獲得
積累。因此,有關教學法方面的主題就成為課例研究的重要內容。舉例來說,一所學校的英
語教研組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但是在實施中他們發現了一個令人頭
疼的現象,那就是個別優秀學生經常掌握話語權,以致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只是被動接受。於
是他們開展了以「分散話語權,促進組內平等」為主題的課例研究,

最終找到了有效的解決
策略。

三、主題的確定過程。

實際上

發現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只是課例研究主題確定的第一步

在發現問題之初,
教師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模糊的,有待進一步釐清。因此,從問題發現到
主題確立還有一個不斷精緻化的過程。

1.
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
在課例研究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理論學習融入主題確
立的過程。雖然課例研究側重解決教學的實際問題,但沒有理論作為教師思考與行動的「框
架」

在其內部發揮作用,課例研究只能限於經驗總結層面,無法提高到實踐性理論的生成高
度。通過搜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教師可以對教學實踐問題作進一步的梳理。以上海市
北郊學校幾位外語教師開展的「小學中高年級英語
survey
(調查)教學模式」的課例研究為
例,

這幾位教師試圖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英語課堂,從而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英語
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素材。在開始教學前,他們認真研究了有關研究性學習的部
分權威著作和文章,對英語學科中運用這一方式進行教學的難點進行分析,而後在充分考慮
可行性的基礎上,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與難點——如何把教材的相關主題轉化為學生
進行研究的課題,而後再通過搜集和分享這方面的資料展開教學。可見,對文獻資料的搜集
有助於我們明晰已有的研究成果,從而在此基礎上明確核心概念的內涵,確定研究的重點與
難點,

為後續研究作好充分的理論准備。

2.
對問題的核心概念進行界定。
在分析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對所研究問題的相
關概念進行界定,最好是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操作性的描述,以便教師所研究的問題及其展
開過程更加清晰。以上述北郊學校的研究為例,通過討論,研究小組對「
survey
教學」進行

「教師如何做課例研究」之一

4
了操作性的描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一個特定的語言情境,從而把教材的相關
主題轉化為學生可以進行研究的課題,通過質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後經由實地調查搜集
各方面的資料,並通過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分享和觀念重組,最後在組間進行交流,讓學生表
達各自的觀點。」顯然,通過這樣的陳述,教師們對「
survey
教學」這一核心概念的特徵就
有了清晰的把握。「
survey
」的主題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關。同時,調
查的結果用於小組分享,以此實現語言交流的目的。課例研究透過對核心概念的界定大致確
立了研究的范圍,使教師有明確的研究方向,也比較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有助於研究
落到實處和取得成效。因此,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可以避免在研究中四面出擊,虛張聲勢。

3.
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
在問題界定清晰後,教師還應通過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
初步設想。沒有假設的課例研究,目標含糊不清,過程無所依循,所得到的研究結論也會是
不完整的或不關鍵的。因此提出明確的基於問題的假設是課例研究主題確立的不可或缺的環


比如

在上述「
survey
教學模式」的研究過程中

研究小組為學生設計了「情境進入——
提問質疑——實地調查——小組討論——表達交流」的學習過程,並根據實際的效果對這一
過程不斷修正,最後形成一個完善的教學模式。可以說,課例研究中一連串的指導假設為教
師提供了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成為導引後續研究的方向。比如,用什麼樣的視角去分析
教學,如何分析和說明課例的相關資料,並從這些資料中引申出相應的對策等。研究小組在
著手研究之前,就要對此有所准備,並對所做的假設加以探討。好的假設會為問題解決提供
清晰的思路,不好的假設則可能混淆或偏離問題解決的方向。假設越是清晰,研究的成效就
會越好。反之,忽略研究前的假設,即使分析階段的步驟很詳細,也往往不會獲得理想的效
果。

四、研究主題的系列化。

作為微觀層面的教學研究方式,課例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但這並不
意味著課例研究放棄主題系列化的追求。一方面,將課例研究較為微觀的研究主題納入宏觀
的研究框架中,經過整理和概括更有利於生成教學的實踐性理論,從而擴大教學研究的指導
范圍,

提升教學研究的指導水平;另一方面,教學知識的創生是在教師個體與教師群體之間
以及不同教師群體之間教學知識的共享和轉化中實現的,研究主題的系列化有助於擴大教師
教學知識的共享范圍,加深教學知識轉化的程度,從而促進教師合作共同體的構建與形成。

比如,一所學校為促進學生在雙語課上對教學內容的深度理解,各個教研組圍繞雙語教
師的教學語言展開研究,確定了不同的課例研究主題:信息技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概念講
述活動化的研究」,藝術組負責「雙語課堂中中英文使用比例研究」,數學組負責「雙語課
堂中英語課堂用語的多樣性研究」,科學組負責「雙語課堂中學科用語的准確性研究」。一
段時間後,

學校對各個課例研究小組的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並概括為一個大的研究主題:
「促進學生理解的雙語教學語言研究」。上述案例反映了學校范圍內的課例研究所實現的主
題系列化。這不僅有利於校本教學知識的積累,而且對其他學校的雙語教學也有很好的借鑒
作用。實際上,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課例研究小組都應有此追求。

⑶ 語文課例怎麼寫

「課例」即課堂教學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種特殊形式。一個課例就是一個包含有疑難問題的實際教學情境的描述,是一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從以下方面認識:
(一)課例與教學實踐相關
(二)課例和教師職業責任相關
(三)課例蘊涵了教學問題的復雜性
三、課例的類型
(一)按課例的內容或主題分類 1、意外式課例
1)界定:這是反映師生巧妙處理教學中發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發事件的課例
2)特點: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問題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節不復雜,但能使人由小見大、深受啟示。 第二類,主題式課例
內涵是師生圍繞一定主題而展開教學活動的典型實例。
這一類課例的特點是:主題鮮明,內容新穎;注重專題研究,富有學術價值。
突出功能是,可啟發和促進廣大教育工作者探索與落實課堂教學的新主張以及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第三類,綜合式課例
這是師生運用教材中的一課或一節內容進行教學的典型實例
綜合式課例有三個突出特點:(1)體現教學活動的整體性 ;(2)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 (3)強化教學的精彩場面。
功能。其一,有助於大家探討新課程的實施和開發;其二,便於中小學教師參與科研和教改。
第四類,課題研究式課例
這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按課題展開自主研究的典型實例。這種課例基本上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活動開發的。
主要特點有三:(1)學生的學習以研究為主。通過課題研究,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獲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經驗,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2)學生的研究具有很強的自主性。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把個人的自主探究與小組的合作研究結合起來。(3)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通過參觀調查,學生可以接觸各種社會人士。
這種課堂大、教師多的教學組織形式極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這類課例的開發,對於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規律,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二)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分類
按課例研究的深度,可將課例分為情境型課例、經驗型課例和理論型課例。
(一)課例的基本結構
1、標題。一般地說,課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標題,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題定標題,反映課例的主題。
2、教學背景。關於課程、教材、教學、教師、學校、學生等教育環境信息。
3、基本教學過程。在觀察、記錄和實錄的基礎上,對課堂進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師學生的言語;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⑷ 請用課例研究的方式,談談怎樣從教語文課文到教語文課程

提起語文課要「用課文來教語文」相信大部分的語文老師都會表示贊同,課文只是教語文的材料,是「載體」,就像葉聖陶先生說的只是「例子」,語文課就是用課文一「載體」或「例子」來教學生學語文。然而,雖然我們的老師們認可了這一理念,但真的走進我們的語文課堂卻依然是在教「課文」,教學目標主要指向課文思想內容的討論,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們能總結的最多也是課文的思想內容或人文情感方面的收獲。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內容分析式的教學模式說再見,對於大部分的語文老師來說還是一件難事。因為我們語文教材所提供的只是一篇篇的課文,至於老師們究竟要教什麼,除了課後的生字詞之外,老師們真的是無從把握。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是上海師范大學吳忠豪教授主編,採用專題行動研究,根據國培班小學語文骨幹教師的研修內容,圍繞著語文課如何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這一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結合小學各年級具體課例匯集的12個研究課例。這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一個個課堂的熱點問題,大致分成四類①閱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②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③如何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④基於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實際上,在這四類問題中,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或許是當下老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關於這一方面,吳忠豪教授認為,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拼音、漢字、常用詞語、常用句子,標點符號,簡單的修辭,常用的文體等;(2)語文學習方法:理解詞語句子,領會文章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達順序,各種文體的閱讀,除了讀的方法,還有寫的方法和聽說的方法等;(3)學習習慣:預習,使用工具書,積累摘錄詞句,質疑提問,收集資料,細心觀察生活,收聽廣播電視,看書讀報等。當然語文課程內容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教育內容,好在現在每篇課文對人文教育內容規定非常明確,不需要我們進行太多的思考。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選擇課程內容。吳忠豪教授用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來形象地說明這個問題。「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其應有水平,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美國的奧蘇貝爾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為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吳忠豪教授也選擇了一個個前後對比的生動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我們知道了,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僅僅從課文的特點出發,不能局限於教師對文本的主觀解讀,也不能只考慮年段的目標要求,而是要以學生為本,要嚴格按照兒童認識規律來確定,要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

但實際上我們也清楚地知道,要想讓老師們能夠有效地選擇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直接與老師們的個人水平有關,與老師們的備課深度有關,與老師們的教學態度有關。在當下的課堂上,老師們的教學還是在跟著感覺走,跟著教參走。如果連我們的教學參考書都無法准確地說出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如何還能要求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個人的教學經驗中來確定出有效的教學目標呢?實際上,不只是我們的一線教師,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國培骨幹班的骨幹老師們也無法做到這一點,雖然每個案例我們都能看到老師們的改進、進步,但要知道的是,這可是在專家的直接指導下才有的改變,如果沒有了專家的指導,這些骨幹教師們又能否做到如此巨大的進步呢?答案可想而知。

在書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教學案例,執教者上的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稱贊》一課。教師在按照常規思路寫好教學設計即將實施時,發現即將授課的班級已經上過這一課了。權衡再三,執教老師許曉玲決定仍上這一課,但是推翻原有教學設計,上了一節單純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具體到這節課,許老師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連續關系句群的內在規則,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教學中,老師首先出示課文中的例句,幫助學生認識到例句中的兩句話句序不能調換。然後告訴學生「這些句子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連接在一起,句子的前後順序是不能顛倒的,這樣的一群句子我們把它叫做連續句群。」之後,老師出示一些課文以外的句子讓學生判斷哪些是連續句群,又讓學生進行排列句子順序的練習,最後是創設情境,讓學生學寫句群。

這一教學案例在國培班學員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贊成,有反對,有疑惑。反對者認為「把語文課上得像數學課一樣,太機械了,不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指導專家唐懋龍則堅信「讓學生擁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是對學生最大的人文關懷」。究竟孰是孰非?難以下定論。但值得質疑的是:跟二年級學生教授「連續句群」這個概念是否合適。關於句群的概念應該說是比較復雜的,如果教師自身概念不清,會不會對學生產生一些誤導呢?此外,像這樣的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如果把握不好訓練的度的話,很有可能會把學生拖入「題海」之中,讓語文學習變得寡然無味。這節課基本上脫離了課文教學,甚至可以說課文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雖然從課堂實錄來看,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但這樣一個特例不足以說明語文單項技能訓練課存在的必要性,客觀地說,這種課型還有待檢驗。

從這一案例中,我們也可以明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是何其難!試想,連我們全國的骨幹教師們都無法做到的事,又如何能奢望我們的一線教師能做到呢?此時的我也不禁慨然長嘆: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再遠的道路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這探索之路上,只有學習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燈,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答案才能瞭然於心。

相信,只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在不斷的更新理念下,我的語文課堂終究會實現美麗的轉身。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語文課例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