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
你好,親眼所見的景象遠比書本中的詞句更為生動,一次大雪中的嬉戲,不但讓背負學習壓力的孩子得以喘氣,還教會了他們在書里感受不到的東西,也會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老師暫停早自習讓學生看朝霞、老師暫停晚自習讓學生看紅色月亮,類似新聞的出現,說明一些老師正在打破死板教條的規定。教育不該局限於書本。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才是有溫度、懂情懷的教育。在某些特殊時刻,學校不妨在沉重的學習里,給學生們開一扇自由的窗。多少孩子在心智還未成熟時,會因為一個態度,一個關心,一個小小的自信愛屋及烏,潛移默化的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激發孩子的興趣,無比重要。多少孩子,會因為語文老師讀到李白那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時帶入的情感而愛上品味語文、品鑒文學;多少孩子,會因為數學老師說起那句「幾何幾何,想破腦殼」那句從學生角度出發的溫馨玩笑而不再害怕數學;多少孩子,會因為英語外教老師的那麼一句關心和溫暖的笑容,克服對未知的恐懼,敢於「慢慢開口說英語」;在如此大的課業壓力下,孩子的興趣像珍珠一樣寶貴,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愛上一個學科」,這是孩子們最美好的地方。美育教育並不難,身邊就可以做起。在這個世界上,很多美好都是這樣,如曇花一現稍縱即逝;很多的美景也都只能偶遇不會重現,但如果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美就無處不在,人生才會在你的「眼裡」真的變得更加美好。
祝你玩雪快樂!
B. 怎樣讓一年級的孩子喜歡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非常信奉這一句話.在實際工作中,我也是從培養學生的興趣著手,來進行最初的語文教學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鼓勵孩子多看、多聽、多讀課外書,是孩子喜歡語文的前提.1.開學第一天,我就在《給家長的第一封信》中,給了家長一個任務,在孩子的新書包里放上一、兩本圖文並茂並含有拼音的兒童讀物,使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到書,讓他知道書將是自己的終生夥伴.接著,我就鼓勵學生課間時看自己帶來的書,看完了就與別人交換著看.這樣,不僅給學生創造了一個互相認識的良好機會,而且,還可以盡早的在班上形成了一種良好的愛讀書氛圍.2.中午讓學生看圖書角的書,並且要求他們要大聲的說或者讀書中的內容,讓學生感覺到只有在語文課上多學到讀書的本領,才會讀書.3.因為書中的語言是優美的,對提高學生今後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是有幫助的,所以每逢星期一、三、五的中午,我就親自給學生讀世界著名童話故事,而且要求自己一定要繪聲繪色、吐字清楚、全文照讀.讓學生感受到故事好聽,但經過老師這么一讀就變得更好聽了.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漸漸喜歡上讀書了.4.每次第二課堂,能力好的學生都被挑去活動了,我呢就讓剩下來的學生自己上台來講故事.不管他們講得好與壞,我都會表揚,而且問:「你們是怎麼知道這個故事的呀?」他們有的說是聽媽媽說的,有的說是媽媽從故事書上讀給他聽的,有的說是自己從故事書上看來的,有的說是自己編的……雖然答案不一,但大都離不開書,在潛意識里,學生明白了,只有多看書,知道的故事才多.5.學生在學校呆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期中家長會時,我在《給家長的第二封信》中,我又給了家長一個任務,每天給孩子讀一個簡短的經典故事(這是從陸校長教子一事中受到的啟發),讓孩子在家中也能享受到書中優美的語言.
二.欣賞語文課本,讓學生喜歡語文書.
當我剛把嶄新的《誦讀》和《閱讀》書發到孩子們手中的時候,就開始了愛讀書的第一次教育.我帶著孩子們輕輕地把書一頁一頁的打開,那有趣的插圖以及陌生的漢字立刻引起了同學們的新奇和興趣,我就因勢利導,告訴孩子們:「書里有許多好聽的故事,有趣的童話,優美的兒歌,韻味十足的古詩.這就是我們今後要學的內容,只要我們好好學,書里的故事,童話,兒歌,古詩就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三.講究教學藝術,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讓學生愛上語文課.1.老師的課堂語言是學生愛不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美的語言往往能吸引學生,所以我要求自己上課一定要用規范的語言,既要簡練優美,又要有催化劑的作用.比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就先用美的語言介紹了廬山瀑布,讓學生在學課文之前就通過老師生動的描繪先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氣勢磅礴,產生了學課文的強烈慾望,自然讀詩,背詩就一氣哈成了.2.留堂、作業多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曾經就有過這樣的教訓).所以,我一直告戒自己不能留學生的堂,作業量不能超標.所有該做的都在四十分鍾里完成.本學期我只留學生一次堂,這唯一的一次也只是為了整頓紀律.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同類型的課文所採用的教學形式也不一樣.分角色、小表演、個人、小組、男女……
四.人都喜歡聽好話,孩子表現的尤為突出.所以在課堂上我從不吝嗇我的表揚,能表揚的一定給表揚,可表揚可不表揚的轉個彎給表揚,不能表揚的想方設法的讓他得到表揚,批評在我的課堂上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表揚.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學生覺得學語文輕松、快樂,喜歡上語文課.我班的申嘉欣,是個膽小的女孩子,她不敢發言,就是讓她發言,那聲音也只有她自己聽得見.有一次,我請她起來讀一首學過了的詩,她照例小聲的結結巴巴地應付了一首.按要求是不能表揚的,嚴格來說應該批評她一頓,她呢更是不好意思的低著頭,等待著老師的說法.我呢卻走到她面前問她(實際上我是說給全班學生聽的):「欣欣,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你看有多少同學都舉著手,想站起來讀呀,可是老師就是相信你,覺得你一定能讀好,你難道想放棄這個機會嗎?」她不甘心的邊搖頭邊說:「不想,」我馬上抓住她的心理,對她說:「那你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重新大聲的讀一次,證明你能行呢?」欣欣不敢相信的望著我,然後點點頭響亮地說:「能!」這次她讀得既大聲,又流暢,而且還很有感情,更是博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我即刻獎給她一個大「蘋果」
,她心裡甜滋滋的,自豪極了.現在申嘉欣站起來讀書再也不會扭扭捏捏的了.
經過近半個學期的教學實踐,感覺學生確實愛上語文課了.
C. 怎麼讓孩子愛上語文課
如何讓孩子們愛上語文課 現在我所擔任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作為孩子們的啟蒙老師,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一年級的課本教學任務相對高年級來說可能要簡單一些,而對於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就更為重要,如何讓我們的學生真正地愛上語文,我想這是在我們的學生剛剛接觸校園生活時最值得我思考的問題。以下只是我的一些個...人想法或是做法的總結,其間的不當之處還請各位指出。 1、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情況:喜歡哪位老師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他(她)所教的那門課,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老師給他們留下的印象。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抹快樂的微笑都能夠深深地吸引我們的學生,潛移默化中會使學生對老師產生一種崇拜感,也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所以,只有時刻注重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才能使一個語文教師具有一種人格魅力,這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的最直接的動力。因此,我始終認為讓學生愛上語文,教師的作用是相當關鍵的。 2、語文課堂上教師的表現。微笑的表情會令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表揚學生的時候,可以摸摸學生的頭、握握學生的小手、或者對學生豎一豎大拇指,這些都會讓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大增。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課要有激情,要在課上抓住學生的心。講課的語調要有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對於一年級的學生甚至要語氣更加誇張一些,貼合這個年齡的學生的語言特點。在課堂上,語文老師還可以藉助朗誦課文的方式,先把學生吸引住。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范讀課文,我發現,在我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往往會聽得聚精會神,有的小朋友甚至會閉上眼睛想像畫面,顯然,學生們被打動了,接下來再進行教學就會簡單多了,因為學生們對課文的興趣已經產生了,學習也就成了快樂的事。 3、讓學生愛上「讀」。好像有一句話是說,如果能讓學生愛上閱讀,那麼,這語文老師已是一位成功的老師。讓學生愛上閱讀,教師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比較小,所以每當雜志或是報紙發下來時,我總要選取一些比較優秀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小故事讀給他們聽一聽,讓孩子們在聽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漢字的重要性,以及書本的魅力。目前,班級已經成立了圖書角,利用課外閱讀課鼓勵孩子閱讀,現在看來,學生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大家都樂於借書閱讀。
D.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 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有很強的指向性,引入環節位於一節課的開頭。引入環節設計的好,就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畢竟: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上課時,根據學生情況以及課文內容,或講一個笑話,或講一個故事,或提一個問題,設計一個懸念,或講一則奇聞趣事,或展示一幅畫面,或做一個演示……總之,力求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例如:講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就先放錄音,讓學生欣賞《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創設一種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共鳴,激勵學生進入新的教學境界。通過「境」來表現「情」,再通過「情」來深化「境」,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進入作品的意境。又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採用了以舊帶新法和直觀演示法。把初中學過朱自清的《春》與《背影》起來,再用多媒體演示「荷塘月色」的優美畫面。通過復習舊知識,從而巧妙地引入新課的學習內容。這種導入,既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又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基鋪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便於學生新舊知識的,便於學生頭腦中形成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直觀演示,能把教學主要內容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了感性材料,能引起學生尋求探索的積極性,為學生架起了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這種以舊帶新法與直觀演示法,同樣可以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於漪老師說:「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上。」實踐證明:精心地設計課文的導入環節,採用恰當的方法去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發掘教材的意蘊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精心地設計課文的導入環節,採用各種激發興趣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確實能收到很好效果。然而語文課篇目繁多,語文知識紛繁龐雜,豈可每課如此,方法雷同。激發學生興趣的、最好的方法,還是認真鑽研教材,發掘課文深含的意蘊魅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以達到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如講 魯迅小說《祥林嫂》一課,對於祥林嫂的死:有人說,祥林嫂是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有人說,祥林嫂是被魯四老爺之流逼迫死的;也有人說是柳媽這一類人害死了。那麼,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劇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由於我注意發掘課文深含的意蘊,又精心地巧設情境,引導學生發掘豐富的想像,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提高了教學實效。 三、 用富於情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上,教師注意語言表達藝術,語言生動、形象、富於情感,往往能感染學生,給學生以強大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例如講授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時,我飽含深情地朗讀了幾個片斷,學生們被我的情緒感染著,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很好地掌握了課文的重點。一般情況下,學生總認為文言文枯燥無味且難學,盡是「之乎者也」,還要背誦,一提到上文言文內容,他們便「怕」,字當頭。針對這些情況,我注重用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蘇洵的《六國論》,我先把六國滅亡的前前後後,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進行了講述,從而調動了他們的興趣。教學中用濃厚的富於情感的語言組織教學,對激發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同樣有效。 四、 鼓勵學生「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話是人類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說」在場經濟的社會里,顯得尤為重要。同學們終究要走向社會,以學得本領為社會服務,我們不但要通過閱讀來認識社會,而且還要運用語言反映社會,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種種看法。我們教的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心理素質大多不太好。脆弱、怕羞、膽小,課堂上不善於發言,缺乏自信心。這些現象在他們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要學生們養成自覺地「說」,如果不採取一定的手段是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開始我硬性規定每個學生都要到講台上進行1-5分鍾的發言。最初允許學生頭天做准備,第二天開始表演,從復述故事開始,直到學生掃除了心理障礙,之後便加大難度,提高要求,我當堂出題,由學生即興發表觀點、看法。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學生由當初被逼上講台到後來爭著、盼著,自覺地、坦然地上講台,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不能不說是一種對語文發生興趣的最好表現。正如魏書生老師說:「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良好的習慣,就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自行運轉了。」
E. 讓孩子愛上語文的辦法
1、親其師,信其道
要提高孩子學習語文的興趣,首先得讓孩子喜歡語文老師。
在小學里,語文老師一般都是班主任,對孩子的接觸比較多。小學的學習重要的是習慣的培養,老師也特別喜歡習慣好的孩子。家長也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多得到老師的肯定。
家長要努力維護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在老師面前多提提孩子在家的一些的優點,在孩子面前,也多誇誇老師,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老師的缺點。
平時要多跟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情況。與老師溝通的時候也盡量迴避孩子,以免談到孩子的一些缺點時,傷到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尊重、信任、佩服老師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地聽這位老師的課了。
2、榜樣是最好的老師
語文的學習是需要榜樣的,這個榜樣可以是孩子的同伴,也可以是家長。
如果家長每天晚上都是看電視的,那麼孩子也會跟著家長看電視。如果家長每天晚上都是看書的,那麼孩子也會愛上讀書。
家長和孩子之間親密相處的時間,差不多到小學六年級為止,孩子到了初中,獨立意識加強,而且初中基本都要住校了。希望家長們為了孩子,把家布置成書香家庭的樣子。電視機都藏起來,換成書櫃。每天晚上不要追劇了,不要刷手機了,捧一本書吧!
小學的六年,是家長給孩子做榜樣最好的時間,好好利用這六年,跟孩子一起成長。
3、不要吝嗇你的贊美
贊美,猶如冬日裡的陽光,能溫暖心靈;贊美,猶如夏日裡的涼風,讓人神清氣爽。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長,肯定對孩子是贊不離口的。家長對孩子要始終有一種欣賞和期待,哪怕孩子學得並不好,你也要相信他總有一天會變優秀。
語文的贊美,不應局限在語文考試的成績上。孩子平時說話中冒出的成語,說的一句恰如其分的話,都應該得到家長的贊美。
孩子每次的語文作業,你都要努力發現閃光點。孩子的回家作業,如果是家長批改,也盡量不要打叉,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讓孩子愛上語文,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
4、親子共讀一本書
親子共讀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還能給家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我們家寶寶現在快二周歲了,我一直沒有給他看電視,也不讓他碰手機,他最喜歡的玩具就是書。因為每天晚上我會跟他一起看書,我指著畫面,一邊說,一邊做著動作,孩子也會跟我一樣手舞足蹈。
等孩子讀一年級後,我還是會跟他一起讀書的,那時候,我會跟孩子一起探討書中的故事。
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發現故事的美,讓孩子喜歡上讀書。
5、感受漢語的美
漢語的美,要從國學中找。我現在每天晚上都會給孩子聽半小時的《聲律啟蒙》,孩子雖然聽不懂什麼意思,但是語言中的韻味他是可以感受到的。古詩和詞的韻律很美,可以多讓孩子聽一聽,背一背。
漢語中值得把玩的還有字謎,一些有趣的字謎會讓孩子對文字產生興趣。還有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神話故事,都可以講給孩子聽。
還可以帶孩子去參觀書法展,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F.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堂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G. 如何讓高中生愛上語文課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即使備課,有時還教得不怎麼樣,不備課就更無把握。要想向40分鍾要質量,教師就一定要深研教材,吃透教材,備好課。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握好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握好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能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
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經過我們精心的備課,上課講什麼?怎樣講?心中早已有數了,又怎能不把課講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呢?
二、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依然全憑教師的肉嗓子,加黑板粉筆這種最原始的教學手段來傳遞信息,這不僅傳遞的信息量小,速度慢,質量低,而且大大落後於學生的生活實踐。如何改變這種現況呢?這就需要教師藉助於某一形式,將教材中的美展示給學生。我對此較依賴多媒體教學。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有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了強烈的慾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探索的過程。如在教學《阿里山兩日游》一課,我就多處用到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習「黃昏雲海」這部分內容時,我先出示大量的阿里山雲海圖,學生對這些圖片表現出了極濃厚的興趣,都全神貫注地欣賞著。雖然我們的學生沒有機會去實地旅遊,但通過教學課件的演示,學生彷彿真得置身於阿里山雲海之中了。當學生陶醉於美景之中時,他們便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鑽研課文。學習「玉山日出」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繼續演示課件,這個課件是我根據課文內容特意製作的日出的整個過程,那形象逼真的動畫效果,再加上課文錄音,讓學生如同親臨此地,和作者一共觀看日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課程結束時,我再次藉助多媒體課件出示了大量的阿里山精華景點場面,伴隨著悠揚動聽的《阿里山的姑娘》,優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再一次把學生帶入美麗的阿里山中。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自由地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阿里山的熱愛之情,課堂氣氛再一次推上高潮。
三、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眾所周知,以往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一切都是由教師來主宰,其上課的方式都是填鴨式的「滿堂灌」,這就是學生不喜歡上語文課的一個根本原因。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正式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必須改掉過去那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有關要求,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營造師生合作學習的氛圍;精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大膽質疑,提出問題,收集資料,探討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打破教材的束縛,嘗試運用多種途徑進行閱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藉助同學互動、師生互動進行質疑、解惑,讓學生在課堂上快樂、主動地尋找探究新知識。如在教學《窮人》一課,講到桑娜為什麼會忐忑不安時,教師先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朗讀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交流:從桑娜的心理活動中,你讀懂了什麼?讀著讀著你又從哪些語句讀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桑娜的心中為什麼會如此的忐忑不安?通過交流討論明確:由於桑娜家境的貧窮,由於桑娜的善良與淳樸,所以才會有如此復雜的心理活動,同時明確:雖然桑娜的內心復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接著,我再讓學生了解省略號的作用。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一步體會桑娜的崇高品質。
四、憑借教師的語言魅力,像蜜牢牢粘住學生
語文教材中的佳作感染力強,容易吸引學生,為什麼學生還會感到語文課枯燥無味呢?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教師的課堂語言。俗話有說:「言為心聲」,無論是簡單的直觀教具,還是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都必須藉助教學語言才能發揮其作用。富有魅力的教學語言能使人愉快輕松、精神振奮,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相反,若教師語音不準、詞彙貧乏、語無倫次、枯燥呆板或聲嘶力竭,是不可能清晰明快地表達豐富而深刻的教學內容的,也難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甚至會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教師要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體形象、詩歌朗誦般的激情,才能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五、藉助激勵評價,讓學生學得主動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如「你說得很好,如果聲音再響點就更好了」「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你再讀一遍會更棒。」「你讀得很有味道,分析得也很有道理。真不錯!」「你說得真好,理解得也很透徹,你能把這種理解帶進朗讀中嗎?」„„這些激勵性評價用語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
總之,要想讓語文課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採用多種方法,讓語文課堂更生動形象,真正做到讓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H. 如何讓初中孩子愛上語文
想要讓孩子喜歡上語文課,那麼我認為教學方法要引起孩子的興趣,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和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慾望。這是我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原則。
教學中我是既「勤快」又「懶惰」,「勤」是指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主旨,同時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果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那麼「教師在課堂上還要學會偷懶。」這個「偷懶」意味著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多參與,少一點教師的包辦代替。這個『偷懶』意味著教師課前的精心設計,也取決於教師能否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例如:剛剛教過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孩子們問我,老師圓明園為什麼能被毀滅呢?我並沒有急著給出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查找資料思考這個問題,然而當學生們匯報時的情形現在還讓我記憶猶新:當時班級的氣氛特別的緊張,當時孫佳俊同學眼裡含滿了淚花第一個站起來說,老師,英法聯軍是強盜,我要好好學習,我們每一個孩子都要好好學習,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再不讓別人欺凌我們的祖國。一語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整節課在孩子們慷慨激昂的陳詞中結束了,相信這一課孩子不但對學習有了自信,還學會了學習方法,也給孩子們的生活指明了方向。真正的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保證學生認真思考的前提下,我的課堂要求特別寬松,學生想說的時候就可以站起來說個夠,可以不舉手就回答問題,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老師的都知道孩子越是到高年級越不愛回答問題,課堂氣氛十分沉悶。是孩子不會么?不是。只是孩子怕自己說錯了,所以十分謹慎。如果讓孩子回答問題時要求寬松一些,在自己想說的時候就站起來就說,孩子就不會特別的緊張了,就克服了心理障礙。因此也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I. 語文老師,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一、活用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課堂充滿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認為最為持久的是教師必須善於發掘語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語文教材與其它課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語文課本中每篇課文都是經過精選的,而每一篇好文章,總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摯的情感來打動讀者,從而激發讀者心靈深處閃光的東西,使讀者的感情受到共鳴而得以升華,變得更加純潔、高尚。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既能講清文章的理、又能講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來教育學生,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採用現代化教學,多層次調動學生的興趣1、讓學生自己錄音朗讀課文讓每個學生備一盤磁帶作為語文預習之用,每上新課則布置預習,要求是將所規定課文段落製成朗讀錄音交教師,每節課用幾分鍾在全班同學面前抽查一、二個學生的錄音,當堂播放,評論、打分,學生聽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我的聲音,其樂趣無窮。此時學生又儼然成一個欣賞者,自己去體會作者語言的感情色彩及分寸,去鑒別自己的朗讀與作品原意符合不符合,去評判自己的勞動成果,而老師給的成績是與付出的勞動成正比,且是學生本人早已可估的,學生勞動收獲的歡愉可想而知了。 2、引導學生看電視、聽廣播模仿心目中的最佳播音員的朗讀,讓每個學生留心播音員的講話、姿態、聲調等,讓其模仿,然後課余讓學生各自表演一位心目中播音員形象,這樣學生在看電視時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注意播音員的朗讀,揣摩他們是如何把握住文章內容,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的,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起來,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當然聽廣播同樣也能收到其效果。 3、利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和電影如《水調歌頭》等古代詩詞被編成了歌曲,可以把這些歌曲播放給學生聽,並讓他們跟著學唱,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使學生在學唱的同時背誦了課文,並體會了詩詞的內涵,真是一舉三得啊!因此,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和使用新的教學設備,使語文教學與科技發展同步。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這個課堂用語的精,包括語言上精煉,講授上的精當,知識上的精要。語言上的精煉,就是在課堂上不說空話,不講套話和閑話,用經過精心設計、反復提煉的課堂語言,變深奧為淺易,用准確簡約的話語,講述有較大容量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反復修改教案,越精煉越好,在課堂表達時要注意恰如其分,這就是講授上要精當,在設計教學語言時,要能抓住精華,突出重點。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有變化。高明的教師能從文章的具體特點出發,尋求恰當的教學形式和採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力求做到因文而異,靈活多樣。對不同教材用不同的語言表達,避開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採用多樣化的語言風格,如講郭沫若的詩文可用氣勢磅礴的語言,講茅盾的小說用細致入微的語言,講巴金的散文則用猶如耳邊絮語的語言,而同樣是小說,有的可以突出講述心理描寫,有的可以重點講述景物描寫。總之教學語言是隨課文的變化而變的,教記敘文則運用敘述和描寫的語言為主;教抒情散文和詩歌,則以運用描寫和抒情的語言為主;教說明文,則運用說明性語言;而教議論文,則運用邏輯嚴密的論證性語言。同時再隨著語言基調的不同變化,急與緩、輕與重、長與短、快與慢等,力求使變化的語言去真實、清晰、明白、親切地表達好課文的思想內容。最後,教師的語言要注重啟發。想方設法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點亮,如可以設計課文的導入語,用激疑問難的啟發性問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門戶。總之,要想讓語文課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採用多種方法,讓語文課堂更生動形象,真正做到讓語文課堂洋溢著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