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文,語文素養來自生活。議論文
語文素養來自生活
現實生活里,每個人都免不了要與語言文字打交道,或表達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訴求,等等,從出生之後的咿呀學語,到學校里的語文課,再到進入社會後的語言、文字學習和水平提高,語文讓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誰都不能等閑視之。
語文從生活中來,又服務於生活,語言素養說到底還是來自生活里,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實踐中提高。課堂是我們生活的關鍵部分,從課本上「依葫蘆畫瓢」,當然是必須的,校園里朗朗讀書聲,見證著我們對語文知識的飢渴、熟練掌握語言技巧的執著;但課本知識終究只是基礎的,有限的,要真正豐富語文功底,提高語文素養,就不能不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書當然還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首選,甚至可以說是捷徑,畢竟,善於學習、接受間接經驗,才可以讓我們更迅速地適應生活、提升自己。從高爾基「愛孩子,是母雞都會的事兒」,我們可以真切地領略到來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動、貼切;從李白「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日得秋霜」,我們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語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達的境界……
閱讀,是學習,是積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語言、個性文字,當然不能總是嚼別人吃過的饅頭,而必須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體驗、嘗試、磨煉,追求自己的原創、個性、風格和高度,否則,就永遠只能停留於別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進步,不可能適應發展了的情境,體現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從這個意義上說,提升語文素養,最關鍵的一點或許就是熱愛生活。
語文素養來自生活里,生活永遠是語文知識不竭的源泉。愛生活,我們的語文水平才不至於貧乏、干癟;愛生活,我們的表達和創造慾望才更強烈、多維;愛生活,我們也才會真正體味到語文素養帶給我們的種種精彩。
❷ 語文教學核心素養論文
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那麼關於語文核心素養論文應當怎麼來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相關文章,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語文核心素養論文
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社會必須有相應素養的人才跟進,國民具備怎樣的核心素養,關系我國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這是當代教育界面對的課題。因此,在新一輪的教改進程中,國家對學科課程標準的修訂、對核心素養的梳理非常必要。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關鍵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語文學科,其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方面:
1.語言建構與運用
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語言是一種關系。”語言的產生是因人與人之間存在著社會關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語言文字恰好實現了這種關系與需要,這才顯示出語言的價值。語言的建構可以理解為構造一個合乎語法的句子,說出一句在一個語言集團中能被理解的句子,這是一個具有語言資質的主體所必須具有的能力。具備語言的建構並不意味著就能恰當實現運用。語言的運用實際上是以相互理解為目標的。語言必須滿足一些語用學、商談倫理等規范才能實現交往的意義。
從語文學科角度出發,“語言建構與運用”這項核心素養,可理解為“出於真誠對話的願望,准確理解對方的話語形式與話語意圖;精確妥貼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以進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維發展與品質
思維最初是人腦藉助於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童年期思維的發展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比較穩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維的發展過程中抽象邏輯思維逐步占優勢,辯證邏輯思維得到發展。思維品質,實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徵。思維品質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統性六個方面。優秀的思維品質來源於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為什麼要以思維發展與品質為核心素養?因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多項綜合的實踐能力。而要在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本身就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漢語的內部結構、包含的各種信息都很復雜,這項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思維的發展。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徵以及思維發展的特點來改進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抓住初中階段是從初級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進行有效的教學,培養好學生的思維品質。
3.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漢語中的字詞很多都帶有傳統文化基因,有的明顯有象徵意義,比如“長江”“黃河”“月”“紅梅”等,有的會自然引發某種聯想,如“柳”與“留”、“青”與“情”等等,只有解讀、理解並傳承這些文化密碼,我們才能讀懂漢語的豐富意蘊。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文化史是多民族發展的共生體,中國古代經歷了數次民族之間的戰爭,漢語無形之中經歷了多民族的激變、融合,這些因素影響了漢語文化的傳承積淀。如在蘇武牧羊、昭君出塞、岳飛抗金等史實中留下了很多精神文化,千百年來為人傳頌不已,很多詞語的背後都蘊含著一段歷史典故。再如,滿漢兩民族之間利益的爭奪對文化的影響更具典型,遵循“農耕”文明的漢文化與“游牧”滿文化發生尖銳沖突,繼而又互相吸引、融合。漢語中有很多滿語跡象就是證明。有些漢語方言來源於滿語的詞彙,它們仍然存在於北方漢語特別是東北方言和北京方言中。在口語中,末字常改為輕聲。例如:埋汰(臟)、餑餑(糕點)、個應(使反感)、薩其馬(一種小吃)、的瑟(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磨即(即磨蹭)等等,這些文化信息需要在學習漢語之後才能理解。中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碼,就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信息造就了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理解並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養,就成了關鍵的一項核心素養。
4.審美鑒賞與創造
什麼是審美鑒賞?美,是人類的正常需求。人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就是於飲食男女等生理需求之外還有更高尚的需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美,就是對形式的觀照。當我們看待生活中的事物時,拋卻了它的實用價值而專注於事物本身的形象,發現其中有一種超越現實的內涵,一種內在的精神,你感覺它觸動、感染了你,豐盈、滋潤了你的內心,令你愉快,這便是在以一種審美態度去欣賞外界。當我們深入其中,反復玩味美的道理時,我們就進入了審美鑒賞的層次。每一個人在這世界上都是獨特的這一個,心靈的敏感是與眾不同的,因而每個人在審美鑒賞過程中都有創造性的獨特發現,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語文學科是漢語與文學的復合體,打開語文課本,我們就會閱讀到一個個文學文本,文學作品就是藝術化地組織語言的一種作品,語文教學以“審美鑒賞與創造”為核心素養,其宗旨就在於滿足人性的需求,讓學生體驗到文學帶給人的愉悅、情趣,喚醒學生對文學的渴望與熱愛,在審美鑒賞過程中培養個性創造力。
二、基於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願景
語文學科的四項核心素養的提出使當前教改更加科學化,也是教改的靈魂所在。這四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猶如金字塔的四個底邊,只有根基扎實了,才能創造令人仰視的輝煌。只有在教學的不同階段有意識地把握其中的聯系,有重點、有方法地加以發展、提高,才能使教學思路更加連貫,從而真正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作用。
較理想的語文教學,當時時圍繞核心素養,以科學理論做引導,不斷反省、不斷優化。例如教學中要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形成豐富、多元的語文教學供給側結構。
“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由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經過實驗提出的,該理論給出了不同學習方式下的學習效果模型。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學習效果是最低的,兩周以後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第四種,是“示範”,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最後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從教育現狀看,國外的孩子學得輕松,但國外的優秀學生並不少,原因在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尤其是語文、歷史這類文科的內容,更需要孩子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全部感官。我們的許多孩子雖然腦瓜聰明,解題能力強,但往往口才不佳,動手能力差。反思原因,刻板的文科教學方式難辭其咎,因此新時期的教學方式必將趨於更加豐富、多元化,教師必須多給學生創設有選擇地、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加強活動型課程再造,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辯證地看,“學習金字塔”只是提供了不同模式的學習效果比照,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中,我們不能因此否定或拋棄聽講、閱讀等傳統學習方式,因為這些方式在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語言習得有漸悟性特點,需要大量的閱讀實踐,呂叔湘先生曾指出,一個中學生一學期要閱讀80萬字才能培養起閱讀能力,而現在的中學生遠不能達到這個要求。
在對待“審美鑒賞與創造”這項核心素養方面,教師尤其需要掌握正確的鑒賞知識與方法,並將它傳授給學生,學生需要認真地聽講之後再去實踐。如怎樣運用現代小說觀鑒賞小說?散文寫作的重心在哪裡?解讀散文應遵循什麼原則?有的地方教改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我們也要多思考一下,讓學生做主體,教師是不是做個主持人就行了?教學中更要格外慎重思考:追求審美認識的開放,感悟是不是可以跟著感覺走?開放是不是就可以隨心所欲?學生怎樣答都是正確的嗎?顯然這樣做是錯誤的。在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方面,有些大學教授的理解都出現了問題,更何況中學教師。例如,一位權威教授寫了一篇《<<詠柳>>賞析》,指出這首詩的幾種好處,其中有一項好處是:“二月春風似剪刀”歌頌了創造性的勞動。這個可笑的錯誤按照孫紹振教授分析就是:“這樣的闡釋,和經典文本可以說八竿子打不著。一個唐朝貴族,他的腦袋裡會有‘創造性動’嗎?‘創造性勞動,是權威教授自己心理圖式中固有的,是他從20世紀50年代蘇聯式的文藝理論的狹隘社會功利論中衍生出來的。”
因此,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需要正視語文學科的規律,比如語言習得有人文性、實踐性、漸悟性、隨意性等特點,語文學科四種核心素養無法排出誰先誰後,我們的母語——漢語本身就不具備完整的體系。在教改進程中要恰當地運用“學習金字塔”理論,一方面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另一方面不忘在教學中努力進行多角度活動課再造,使教學形成形成豐富、多元的語文教學供給側結構,建設語文學習金字塔,讓學生能隨時擁有主動選擇權,發展自我。
語文教學核心素養論文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是小學語文的主要教學目標。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正是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主要渠道,通過思維的鍛煉,可以加強其他課程的學習應用能力。教師要注重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基於核心素養教學下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個性化教學實踐。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入手,提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方案。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在學校的核心教學理念中,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通過全面發展素質教學,培養出一批批性格積極向上、具有一定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才能更加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需求。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貫徹的是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素養培養主要是指提高一個人的素質修養,包括思想道德品質、個人的言行舉止以及知識水平能力等方面。教師將核心素養教學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素養教學的范圍不僅局限在傳統的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還是一種擴大的目標教學,通過一些優秀的文化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修養。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性互動活動較多,容易提高學生的投入程度和知識吸收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具有一定的高效性和可實踐性。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實踐方案
1.發散性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教學在不同的時段有著不同的教育模式,在現代的小學教學中,教師會更加註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生態化的教學課堂,就能有效提高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從學生年齡特殊性進行分析,語文學習的過程較為枯燥,所以,教師在關注學生的現時學習情況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培養,激發他們學習小學語文的動力和熱情。例如,在設計《烏鴉喝水》的教學方案時,教師要從語文知識的角度鍛煉學生的感悟能力。教師可以列舉出具有相近形狀的字組,如“鳥”和“烏”這兩個字,引導學生對字形的認知能力,可以進行相關聯想解釋,“烏”的意思是黑色,而烏鴉是一種黑色的小鳥,諸如這種解釋,並利用相關的圖片進行解析,就能夠加深學生對字形和意思的印象。隨後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在課文中找尋相近字形,並且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更加深入鍛煉思維能力。
2.多媒體應用教學課堂
對於如何建立小學語文“以生為本”的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力,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模式起著關鍵的作用。基於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下,對小學語文課堂引入多媒體進行教學,能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自身能力。
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人類對圖形信息的吸收能力遠高於對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小學生也是如此。開展動態化的多媒體應用教學模式,就可以將一些語文知識融合到圖片資料或者視頻資料之中,用較為直觀的模式展現在學生眼前。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印象的加深,在加深理解後,學生還可以有效地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李時珍》這篇課文的時候,小學課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對該人物形象無法有個良好的認知,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動畫小視頻,或者課文中涉及的草葯相關圖片資料,作為輔助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擴展性的知識講解,從而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以及課文內容的理解,在不斷擴展課外知識的同時,學
生也會提高相應的自主學習能力,會更加渴望了解到其他領域的知識。
3.協作式教學模式
在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小學語文課堂上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情感素養和協作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設置具體的任務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設置語文學習相關的任務,讓小組成員一起完成小組任務,比如通過課文話題探討,不斷地在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和情感素養的培養,又或者通過小文章撰寫、實物製作等形式,促進學生對語文課文內容的應用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漸提升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致。教師在課堂結束後,將小組合作完成的作品進行階段性的實物展示,這既是一種教學成果的檢驗,通過成果展示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單純的理論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實人才培養的需求了,教師要實踐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有著許多不同的途徑,但不管是什麼方式,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都要充分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行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明確簡潔的教學理念,遵循學生的思維模式,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多角度地進行教學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學生能夠多思維化地進行知識吸收,實現素質培養需求。
語文核心素養論文範文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在正確認識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要圍繞一個中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主抓兩種能力:自主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落實三項技能:識字寫字、閱讀、寫作。
目前各國都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如法國的“共同文化”、德國的“關鍵能力”、美國的“核心知識”、日本的“基礎學力”等。而我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2011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
新課程改革以來,倡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做事。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就是盡可能多地引導與培育學生生命成長與發展的核心素養,引導陪伴學生最好地成長與發展。這樣,我們才能利用學科教學活動載體,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有溫情地創新地促進學生健康優秀的發展。個人認為,初中語文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圍繞一個主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
現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以主題分單元,人文類篇目大都涉及責任、愛國、奉獻、善良等重要精神、道德修養。如果僅以教師的講解與分析讓學生被動接受文本中心,學生未對文本作真正的探究理解,那麼這些文本的精神主旨就很難深入學生心底,更別說形成深刻感悟而指導學生思想與行動實踐。所以,對此類文本的處理應以學生精讀細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以討論研究為學習方式,用寫作感悟來鞏固學習成果,從而對學生實施文本的閱讀習慣、語言品析和主旨探究能力訓練。可將語文教學和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節日節氣時開展各種活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及傳承發揚。可將以下節日(節氣)——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驚蟄、春分與春聯、琴棋書畫、筆墨紙硯、字謎、歇後語、中醫、剪紙、風箏、京劇、圍棋等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開創多元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素養。
二、主抓兩種能力: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學生是社會的人,語文關鍵能力就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可整合到語言能力中,因為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載體,它們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而語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發問、會發問,並與老師互動起來。我的每一堂語文課都是提問領先:學生在預習時必須提出兩個以上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人人有機會發言,就以小組為單位,輪流發言。發言要求聲音洪亮、語句流暢、條理清晰。有時為了激發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辯論一番。
當然也有“敏於行訥於言”的學生,怎麼辦?每天課前《三分鍾新聞播報》,摘抄並大聲朗讀新聞,先消除羞怯心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一學期後基本上能大聲地闡釋問題了。
三、落實三項技能:識字寫字、閱讀、寫作
識字寫字是最基本的技能,小學就在培養,為何到初中依然寫錯字?可採用探究詞源法。學生將“蕭蕭班馬鳴”的“班”錯寫為“斑”,《說文解字》中講到“班,會意,從珏從刀,中間刀左右玉,像用刀割玉。本義:分割玉”,而這恰是一首分別詩——《送友人》。《課程標准》要求初中三年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如何做到的呢?
1.每學期教學中,開展“日讀一萬字”的活動:學生准備B5大小的名著閱讀筆記本,每天讀名著30分鍾,記錄日期、頁碼、字數、內容梗概(90——100字),家長簽字。一周一檢查,定期進行小測試。
2.寒暑假,布置學生就一部作品製作書簽、腰封、手抄報、思維導圖等,進行創造性閱讀。
3.每兩周開展一次讀書心得分享會。
寫作是綜合能力的展現,最能體現學生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技能。在教學中常進行情景作文訓練:與教材內容結合仿寫,如朱自清的《背影》仿一篇《父親的手》;與名著閱讀結合寫人物小傳,如《林沖小傳》、《虎妞小傳》等;與背誦篇目結合寫回信,如《公輸班不義》、《寫給歐陽修的信》。指導學生寫作形式,如人物小傳分三層寫,要層層清:第一層姓名、身份、性格簡介;第二層主要情節加評價;第三層全面評價。初中三年基礎知識要扎實,閱讀要寬厚,寫作要源於家庭、社會,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覺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是能夠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能解釋生活現象的。
❸ 如何提高語文素養作文
一考生
語文學習是一種終身學習,語文素養的提升也貫穿著每個人的一生,那麼對於中學生來說,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是什麼?我認為主要是課堂有效教學。課堂教學教什麼、提升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是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首先,「聽」這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貫穿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始終。聽老師講解《沁園春·長沙》,我們感受到了偉人的氣魄和胸懷;聽鮑國安先生朗誦《赤壁賦》,我們感受到了蘇軾的豁達和豪邁;聽同學們探討《記念劉和珍君》,我們感受到了青年的熱血和執著。聆聽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解,欣賞名家感人肺腑的朗誦,我們提高了審美情趣,增長了欣賞水平,語文素養在傾聽中慢慢提升。
其次,「說」在語文課堂上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成為提升語文素養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在《再別康橋》的朗讀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不舍情思;在《中國夢》的演講中,我們體會到了祖國的繁榮昌盛;在「能否以成敗論英雄」的辯論中,我們體會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說中悟,在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再次,「讀」作為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手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比重最大。我們對《荷塘月色》進行品味和鑒賞,感受語言之美;我們對《拿來主義》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思辨之強;我們對《宇宙的邊疆》進行閱讀和理解,感受著自然之神秘。通過這些優秀篇章的賞讀,我們全面提高了語言鑒賞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升了語文素養。
最後,「寫」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重要方式,心靈的觸動、情感的共鳴、理性的思考都可以在寫作中呈現,沒有「寫」,語文素養就無法從根本提升。我們寫作《難忘的瞬間》,表達生活的感動;我們寫作《霜葉紅於二月花》,描繪自然的美景;我們寫作《我心中的孔子》,贊美先賢的智慧。寫作完成了語文素養的提升。
這四種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了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這是正在接受學校教育的中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最有效的途徑。當然,除了課堂有效教學之外,課外的大量閱讀和社會生活實踐對提升語文素養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滿分作文如何使用素材
主題是文章的靈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能否優化運用往往決定文章等級的高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寫作文的時候並不是沒素材,而是缺乏對素材的思考和發現,有「貨」不會用。
下面是近幾年高考滿分作文優化運用素材的9種方法。
1、凝縮
就是「擠干」素材中與主題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水分」,或捨去細節而概述總體,或捨去總體而取一細節。這種「凝縮」就內容的涵蓋面來說,可分為兩大類:
①典型凝縮
如陝西高考滿分作文《請讓我們「摔跤」吧!》中的一段:
前人由敗而勝,由逆境而到勝利的頂峰者,往往不勝枚舉。越王勾踐可屬一成功的範例。春秋之時,列國征伐不已,烽煙不斷。孱弱的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與氣勢正盛的吳國交鋒,結果損兵折將,臣服於吳國,勾踐本人也充當了吳國的奴僕。這一跤對於越王來說,可謂沉痛不已。心懷大志的越王,數十年如一日,勵精圖治,卧薪嘗膽,奮發進取,積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訓中,勾踐沒有溫情的關照,沒有舒適的環境,但雄心卻在日益增長,宏圖在不斷擴展著,越國的金戈終於沖進了吳國的都城。假如沒有那一場亡國的慘禍,勾踐將如何,誰也難以預料,歷史最終多添幾個平庸的姓名而已。
這段文字中的典型舉例的素材源於課文《勾踐滅吳》,原文較長,聰明的作者緊扣話題「摔跤」,捨去了「勾踐滅吳」中的許多「細節」,「凝縮」了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故事。「典型凝縮」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當十。
②列舉凝縮
還是上述那篇滿分作文,隨後的文字是這樣的:
不僅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一場場艱難險惡環境,中國人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險阻,但這些都沒有壓垮中國人的脊樑,我們在奮斗中成長著,在困難中成熟著。直到今天,中國人已經可以堅強地站立起來了。
這里對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運用,可謂惜墨如金,點到而已,文章內容簡練而不簡單,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說「典型凝縮」是「點」的話,那麼「列舉凝縮」就是「面」,點、面結合,能使文章內容既充分又簡練,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2、擴展
有的作者常常由一物,一景,一個動人的故事,一絲心緒的牽掛,一個喜悅的預感等,根據話題、主旨,遵循生活的內在規律,引發聯想,或補充引申,或添枝加葉,豐富發展,使平淡無奇的事件變得光彩照人。
如山東考生滿分作文《母親手中的稻草繩》一文,便是作者根據話題「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的內涵,以「稻草繩」為線索,引發聯想,補充引申,豐富發展,把眷眷的母愛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連起來。這里,稻草繩既是母親愛的寄託,又是作者的象徵,還是作者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
素材的擴展生發,常常遵循著由小到大、由點到面的思想軌跡。
3、量裁
就是量體裁衣,根據話題、主旨或內容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塊布料,剪裁師傅根據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縫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裝。高考命題千變萬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則素材寫出不同的優秀作文。
如「感動中國人物」中「邰麗華」這則素材,在河南省高考優秀作文《成長路上的跌倒》中被用來闡述苦難中的成長,在湖南卷滿分作文《談意氣》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氣」的精神品質,緊扣話題「意氣」來敘述、分析、評價,有力的論證了「人有意氣,才能壓不垮,錘不彎,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這一觀點。點題語明確,素材與主題接榫自然。
以上兩例告訴我們,「材不在多,會用則靈」,主旨不同,同一個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組織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奧妙。其實,從感動中國邰麗華的素材還可挖掘出「樂觀」、「永恆」、「奇跡」、「堅韌」、 「美麗」、「人生定位」、「戰勝困難」、「逆境與成才」、「缺陷與完美」、「命運在自己手中」等內涵。只要你對所寫的話題、命題、材料作文有全面、准確的理解,對文章主題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與主題的契合點,找到表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便可自如地運用各種方法來敘述和分析素材:或藉助關鍵詞語句來引申,或藉助合理想像、聯想來拓展,或採用原始素材中的相關內容,加進自己的讀解和感悟。
4、剪輯
如果說「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話,那麼「剪輯」則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質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關聯的幾則素材,按照一定的話題或主旨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豐厚而多彩,意蘊綿長。
如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分別以「一個人的天空」、「三個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為小標題,精心「剪輯」了叢飛、為救孩子而犧牲的父母、微塵這樣三則素材,靈犀共啟,層層推進,將「愛的天空」拓展到了極致。
再如安徽高考優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體部分便是對屈原、陶潛、李白等經典素材的「剪輯」:利用三個詩意靈動的小標題,恰當地評價了屈原、陶潛、李白的一生,讀懂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人格修養,段末點化主題。
雖然屈原、陶潛、李白三個人物是常見的,但是,作者並沒有簡單的「剪輯」,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進行敘述和議論,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場作文。
5、巧借
就是活用經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讓老樹生新芽。這種技法不是偷懶,而是為了更好地創造;不是無奈,而是有意為之的奇思妙得。如河南考生《少年中國說》便是以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為行文脈絡,結合作文所給圖畫的寓意,寫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國說》。這種舊瓶裝新酒的文體形式,既讓人感到親切,又讓人感到新穎。
6、獨白
原指戲劇、電影中的角色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的話,這里指巧將素材中的第三人稱改用為第一人稱的自敘、自辯的寫法。如廣東考生優秀作文《聖火的自白》,作者巧妙運用「奧運聖火」的素材, 採用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來寫,利用了自述文的敘述優勢,把奧運聖火的曲折歷史化為幾個聖火傳遞的鏡頭,把奧運精神的傳遞通過聖火的獨白表達出來,感情真摯,感染力強,甘肅考生的滿分作文《落紅》也是採用的這種技法。
7、妙引
就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或俗語、諺語等。這種「妙引」因題而異,相機引用,能使文章崢嶸、高遠、耐人尋味。如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中的妙引:
理想是第一層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是理想點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塵埃,是理想讓我們一眼望斷天涯,開始追尋之旅。……
奮斗是第二層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收獲是第三層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三段巧妙地把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人生三境界」作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處。「妙引」有明有暗,有詳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來,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較深刻,整體上一氣呵成,顯得大氣而老到。
8、引源
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頭,融入真摯情感。
如湖南高考滿分作文《詩意地生活》通過敘述農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現家庭的和睦和溫情,詮釋生活的詩意,表達自己對詩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寫的是身邊小事,表達的是真情實感,說者誠懇,讀來親切。人物的語言細膩真實,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畫面彰顯,詩意盈溢:
「於是,無數個炊煙梟梟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畢畢剝剝聲響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
作文題無論怎樣設計,都不會逾越我們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經歷。
9、兼用
是指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技法的綜合運用。
如河南考生《少年中國說》一文,就活用素材的思路、技巧來說,是「巧借」;而文中那段對「一路跌倒一路向前」的少年李肇星的概述,卻又是「凝縮」。
再如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主體部分的技法是「剪輯」,剪輯中的經典素材「叢飛」、「父母」、「微塵」又是源於同學們所熟悉的「源頭活水」,從這個角度說又是「引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這些方法在使用時都必須緊扣話題,緊扣主旨,深入進行挖掘。
❹ 議論文:論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很多高中生都很頭疼語文有的是感覺不知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提高有的是覺得下了很大功夫但也沒看出很明顯的效果還有更多的同學認為語文就是咬文嚼字沒有學習的價值。總之學生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認識語文學習的價值內心存在的一些錯誤觀念阻礙了語文成績的提高。 我們要想使語文成績獲得穩定的提高必須從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有些同學總認為語文素養是個大而空的概念其實不然。語文素養雖然是個抽象的概念不過要想提高還是有路可循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實實在在的細節方面的努力來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現在從基礎知識的積累、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古詩文的把握和作文的提升幾個方面來談談語文素養的提升。 提高語文素養最基本的要求是對字音字形和字義的准確把握。有不少同學認為字音字形之類的都是小學生時期的任務到了高中時代對這些不屑一顧。其實高中時期要求識記的常用字范圍跟小學初中是不一樣的這個階段需要掌握的字詞很多都是同學們不熟悉或者不曾見過的所以對於字音字形還是要扎扎實實得點滴積累。有些同學認為字音字形的掌握沒有多少技術含量完全靠死記硬背都是「雕蟲小技」。這是種錯誤的觀念。試想一個出口就說錯字音寫點東西就錯字連篇連國語都掌握不好的人能稱之為高素質人才么就整個語文能力的提升來說字音、字形、字義是基本這些掌握得好掌握得豐富能從根本上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在積累字音字形字義的過程中對語言的感觸會更細膩更敏銳無形中就提高了語感。語感並不是空洞的說辭而是對語言的一種准確的直覺把握。在做題的過程中有不少同學有這種體會你讓我來詳細地分析說出個所以然我做不到但是我就感覺這個成語用在這種語境中不合適或者這個句子讀起來別扭應該是有語病。答案出來後發現還真做對了這其實就是語感的功勞。語感就是這么神奇你可能無法做理性分析但是卻能在它的指引下抵達真理的彼岸。說到這許多同學也都感覺到語感的重要性了但是如何使自己有良好的語感呢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入手那就是字音字形字義。對字音字形字義的把握也可以拓展到對熟語的准確運用上。能否正確運用熟語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正確運用熟語不僅僅是要了解熟語的意思還要考慮到熟語運用的語境。對字義詞義的准確理解是提升語文素養的基礎性的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學們不能眼高手低對這些細節方面的東西不屑一顧要扎扎實實地積累。 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中心環節也是個最重要的標准。閱讀理解能力跟人的悟性很有很大關系但悟性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這也是需要訓練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加大閱讀量。一個人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後就會視野開闊境界提升思維方式發生變化。這樣再進行閱讀的時候已有的知識儲備會影響到新的閱讀從而達到思路靈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最根本的是要加大閱讀量但是高中生時間緊張各科學習任務都很重所以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來閱讀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時候要全神貫注盡量避免回讀的次數。有不少同學有閱讀障礙讀的時候看到字不能夠快速反應這與閱讀心態有很大關系。閱讀的時候要保持平靜的心情不能急躁不能急於求成。其次閱讀的時候還要注意整體感知要快速把握文章的結構這樣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許多同學在閱讀的時候「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從文章的一個細節想當然得生發開去脫離了真實的文本由此造成誤讀。要擺脫這種閱讀困境就要培養閱讀的全局意識。最後還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比如圈點讀書法「知人論世」法——從對作者生平和社會背景的了解方面入手深入理解文章內涵等等。很多技巧也是需要深厚的文學常識、文化背景的積淀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多關注這方面的知識和信息。如果再功利些為應試教育服務的話同學們還需要對各種題型的提問方式、解題思路、答題模式有所了解熟記一些答題術語這樣更有利於答題的規范化。 古詩文的理解是很多同學的弱項。高中生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學習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文言文被列為「三怕」之首由此可見許多同學對文言文存在著畏懼心理。不只是文言文難許多同學的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低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古文功底差對詩歌的意思不能准確理解。如何提高古詩文的理解能力要從基礎性的工作做起那就是要大量積累重要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許多同學在這個問題上存在錯誤觀念總認為文言實詞、虛詞太多自己能記住的只是九牛一毛對於提高文言閱讀能力沒有太大幫助。其實文言實詞、虛詞雖多但是要注意抓重點。在一篇文言文中不熟悉的文言實詞可能不少但造成閱讀障礙的並不多許多實詞的意思完全可以通過上下文的語境或者它在成語及現代漢語中的意思推斷出來。而我們需要重點記憶的就是那些造成閱讀障礙的詞。同時我們還要運用遷移能力把握詞語的引申義在文章中進行大膽的猜測和合理的推論。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對一些文言句式進行熟練掌握。除此之外要對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識、生活常識有所了解。古詩詞同文言文相比有自己獨特的文體特點所以要對古詩詞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技巧要有所了解同時還要積累一些重要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個性特點及語言風格等。 最後就是作文的提升。我們都清楚寫作水平的高低同閱讀量有很大關系。「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只有具備了一定的閱讀量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才能對什麼是好文章有感性的認識和理性的思考。許多同學正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閱讀量才造成詞語貧乏認識水平膚淺思想境界不高的寫作窘境。要想提升作文水平得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但也有的同學讀的東西並不少寫起來還是很青澀。我們確實得承認作文水平跟一個人的語言天賦是有一定關系的不過有些同學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在閱讀的過程中缺乏思考只求量不求質只求博不求精這是一種比較浮躁的學習態度。我們說要提升作文水平必須要有細膩的感受力、敏銳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同時還要嫻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些都要求我們踏踏實實的努力。 語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但我們不能因為短時間看不到效果就失去信心,心若在夢就在努力在成功就在眼前!
❺ 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1、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要點
高中語文培訓資料語文素養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說它包含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說它包含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特別是「思想觀念」,可能有人覺得不好理解。
如何提高:
拓展視野,塑造健康人格。
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幾乎遍及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它的內容無不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文學對人性的塑造和對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優秀文學作品表現出來的高尚的理想,堅強的意志,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真善美的心靈,無不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相比的。它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對塑造健康的人格都有重要作用。
通過積淀,增強文化底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的高低,關鍵在於個人對語文主動積淀的厚實程度。當語文積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在人身上形成一種富有個性的文化底蘊,而積淀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和識記背誦。在重視廣泛閱讀的同時,還要重視識記背誦。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記誦,把它作為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學生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多讀多背,熟讀成誦。歷代的文學大師,無不滿腹經綸,具有很好的記誦功底。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拋棄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過分強調理解,輕視識記背誦。我們的改革並非要改掉傳統教育中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閱讀,識記背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質,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
❻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論文
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於一些事物已經有一個大致簡單的判斷力,同時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規范化的課本。這一時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時期,結合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加以培養,可以使學生在這一階段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思維觀念和價值觀念,為語文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培養。
一、注重積累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核心
調查顯示,提升語文素養應該建立在學生平時大量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注意平時積累。學生只有平時注意不斷地積累和進行大量的語言匯總,才能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同時,平時的積累可以使語言行雲流水、汪洋恣肆,流暢地表達。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語言、提升素養的關鍵時期,大量的語言積累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提升文學修養。那麼,平時的積累應該是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相結合,只有將課內課外相結合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1.課內積累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課內積累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教育學生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課上良好閱讀習慣的同時還應教會學生積累大量優美的句段。教師可以將這些安排在課本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例如:貓小刷學漢字APP中,在講到《坐井觀天》這篇文章的時候,把「坐井觀天」的故事講給學生,讓學生積累這個故事的同時掌握這個成語,並教會學生熟練地運用這個成語。
2.課外積累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語文觀念」,應該將課內、課外的知識聯系在一起。對於學生課外的積累來說,語文作為語言的基礎在任何場合都能夠用到,它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找到一些適合學生積累、易於學生掌握的優美詞段。教師要想樹立良好的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日常生活的接軌。
例如:在一些重要的事件爆發之後,教師可以講給學生聽,讓學生進行積累,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了解一些時事。其次,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課本中沒有的文章或古詩句,對一些優美的有用的教師應該教育學生進行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學生加強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之間的聯系,有利於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