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新的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突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教學不僅影響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而且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發展。長期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直存在著「走形式、輕感悟、少興趣、低效率」等問題。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的教學觀念正在發生著質的變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的意識正在逐步得到認可和實踐。但要想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我們繼續潛心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體驗來說說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認真解讀文本,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師在備課時的,如果對文本進行深入的鑽研,能夠真正的解讀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語言的運用等,那麼就可以輕松地駕馭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正是精心的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反之則不然。
我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仔細地研讀了作者季羨林的經歷及當時的心境,明白了他對外國人民的敬意和懷念。因而,教學時,很好的拓展了季羨林大師的寫作目的。當我把一首寫給季老的頒獎詞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邊讀邊悟,從心靈深處領會了這篇文章的深遠意義及作者的高尚人格。同時,學生的認知有限,不聯系背景的話,很難准確把握課文主旨。
二、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本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針對語文課堂教學,尤其是我校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低,閱讀習慣不好這樣一種現狀,該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從以下幾點嘗試:
(1)每天利用課前5分鍾的時間,讓學生講故事或背成語。
(2)課外閱讀課時幫學生選擇一些容易理解且感興趣的閱讀書籍。
(3)給學生展示的機會:在班內開展一些朗讀小競賽等。
(4)精心設計導入語
一段好的導語,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將他們不知不覺的帶入到教學中。
我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設下了疑問:你眼中的美麗是什麼樣的?文中又是什麼樣的美麗能跨越這么久?你想知道是誰能做到嗎?我們趕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吧。學生帶著懸念走如了文本,傾心與文本對話.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導入新課時,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為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的開了好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會得到提高。
三、提倡個性化閱讀,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中特別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目標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讀是語文教學的必經之法,沒有讀,就不能產生語感、不能理解主要內容、句子的含義、語言的運用方法等等。然而,現在的語文課,很難聽到學生用心去讀,學生讀的權利被教師剝奪了。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許多不同的體驗正是在多樣化的閱讀中得以生成的。
例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學生自讀、互讀後進行交流。他們不但說出了侵略者的罪惡行徑,也體會出了當時統治者的無能,還了解了祖國有珍貴的文化遺產等。學生也按照自己的理解,採用不同的語氣去讀、去悟,課堂效果比預期的還好。
四、巧妙提問,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藝術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提問,可以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同時有利於師生間的交流增,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認為課堂上要巧妙提問,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科學有效。可以採用一些方法
1、觀察法
通過看圖或實驗來向學生質疑,讓學生通過觀察去尋求答案。一般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圖上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些什麼?有什麼感受?這類問題一提出,學生很容易結合畫面來回答,此法適合低年級教學用。
2、聯系實際法
學生的學習來源於課本知識,也來源於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學習語文時,許多問題的認識都可以結合實際來理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設計的問題: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會說些什麼?你想怎樣幫助她?她會凍死嗎?
3、抽絲法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些課題的題眼就適合提問,例如《童年的發現》。還有文中的一些重點句子,也可以提問。
如《草原》的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教學時可緊扣詩句,逆向尋因,將部分內容與結尾的詩句進行聯系,弄清作者布局謀篇的思路,體會其詩句「牽一發而動全篇」的妙用,從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4、環環相扣法
如:第十冊《宴子使楚》我設計了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宴子到楚國去見誰?遭到了楚王的什麼?楚王幾次侮辱宴子,是怎樣侮辱的?宴子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國家的尊嚴
『貳』 如何讓高中語文課生動有趣
事實上,語文課更應該用輕鬆快樂的課堂來營造屬於我們文化的基礎氛圍,高中階段尤為特殊,因為此時學生的認知和想像力水平並非一個教師直接的知識傳遞可以掌控的了滴,所以本人提出幾點直白滴建議,以供參考:首先,是性別問題。如果是一位男教師,請保持課堂上微笑滴面孔哦,這也是幽默的基礎,語文課給人的感覺是一種舒緩也許又帶有女性滴柔情,感受的是一種溫暖,當然也需要適當的調侃,因為你不能保證學生的想像力在你的范圍之內,「微笑」帶著你親和力和你滴莫測,拉近學生的距離而又有神秘未知之感,興趣問題自此開始,當然女教師就不說了!其次,是能力問題。已然成為語文教師就不要再懷疑自己的能力和職業愛好問題,要做的不斷豐富自己文化基礎知識和學科教育知識,這才是你傳遞知識含量的前提,站在這樣一個位置就能做好位置上該做的所有事情
『叄』 怎麼上高中語文課讓學生感興趣
一、讓教師在課堂中「活」起來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所以教師是課堂活躍的關鍵,由於傳統教學的慣性束縛,許多教師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個性與活力,變得一本正經,嚴肅死板,導致了語文課堂如潭死水。新課程標准為教師們指點了迷津,我認為教師至少應從這四方面去努力。
1、更新觀念,激活課堂
一個人的思想直接影響到他工作中的種種觀念,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只有人的觀念的現代化,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一位教育家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童趣還給學生,把自主還給學生,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變教師單一的講解發問為師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這樣就能使課堂真正地「活」起來,讓學生的思維在寬松的精神中任意馳騁。
2、語言誘惑,激活課堂
語言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是反饋信息的中間媒介,是溝通感情的橋梁。蘇霍母林斯基說過:「教師語言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緻的鑰匙。」因此,課堂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誘惑力。教師的語言可能會成為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的「興奮劑」,也可能成為學生懨懨欲睡的「催眠曲」。教師的語言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興奮劑」而不是「催眠曲」呢?筆者認為應具有以下特點:
簡潔性:語言精煉,不講廢話。
條理性:邏輯嚴謹,條條是道。
形象性:富有變化,繪聲繪色。
趣味性:生動有趣,不忘幽默。
3、賞識評價,激活課堂
賞識教育強調的是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蘇霍母林斯基說過:「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他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慾望。」輕鬆快樂的課堂能激發起學生的積極情緒,能激活學生的大腦細胞,從而激發起學生想表達的慾望。即使是平時比較沉默的同學,也會受到集體情緒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難,戰勝自我,會情不自禁地有了「老師,我想說的」涌動。這就需要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開放、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專心注意時,教師投以贊許的目光;當學生發言精彩時,教師豎起大拇指。課堂上多用「你真聰明!」「你的問題提得真妙!」「我喜歡你!」「說得好!感謝你」「誇誇你,你真棒!」等語言。哪怕他們說錯了,也要對他們的勇氣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讓他多得些認同,少些失落感、失敗感。這樣,課堂上學生不再拘謹,踴躍參與,使課堂活躍了起來。
4、不斷學習,激活課堂
要使教學上有特色,課堂上有生機,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學生步入學校,對教師持有敬慕心理,教師就是他們的引路人,是他們的榜樣。為師者如果不能讓學生折服,學生心裡就會產生「不過爾爾」的想法。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其豐富的人文性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現代社會的語文教師光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而應該是一個「自來水家工廠。」這樣教師就能在課堂上縱貫古今、橫貫中外、天文地理、科學技術信手拈來,語文課也必定能左右逢源、活力四溢。
二、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1、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需要教師營造營造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是課堂氣氛活躍的前提和保證。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參與、多邊活動的場所 ,學生主體參與是這種多邊活動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 ,而師生間民主、合作的和諧關系 ,則是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 ,教學氛圍不寬松 ,要想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那是不可能的。這種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的形成 ,要靠教師。需要教師樹立素質教育思想 ,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的基本目標 ;需要教師 ,廢除「師道尊嚴」的思想 ,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式」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放下架子 ,主動親近學生 ,把外在的權威轉化為內在的權威 ,注意塑造以淵博知識和高尚的師德為核心的內在的具有親和力的人格形象。教師要從知識傳播者過渡到教學活動的指導者 ,進而成為學生活動的鼓勵者。
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還必須用 「情感」為教學開道。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2、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當成負擔,而且會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地去干。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去尋求知識和從事工作的一種內驅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獲取知識的強烈慾望,在這種慾望驅使下,能夠輕松地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自然地由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甚至把艱苦的學習看成快樂的享受。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興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太土,而這種態度就會帶來疲倦。」如此看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徵。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復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慾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特級教師於漪在談教學體會時說:「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緊密相碰,在學生心中彈奏的時刻,教學藝術的明燈就在課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課文內容以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我先引導學生以《我心中的樂園》為題,把自己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心中的樂園有現實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後直接引入魯迅先生描寫的兒時的樂園——百草園這一重點文段。讓學生通過分析生動、具體的描寫,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愛的動物透出的歡樂天真的稚氣。體會描寫中准確的形容、生動的修辭和清晰的層次。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兒童時代輕松自由,充滿情趣的百草園生活,與三味書屋單調陳腐、枯燥無味的讀書生活作對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殘害兒童身心健康發展」這一深刻主題。進而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生活、感受生活、豐富積累,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內容的趣味性。
3、調動學生的想像,激活學生的思維。
通過想像力的發揮來激活課堂教學,這是由語文教材的內容所決定。語文教材的大部分內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要深刻領會這些教材內容,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發揮其想像力。葉聖陶先生曾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來說明閱讀文學作品時應展開想像的必要性。他說:「要領會《海燕》這首詩,得在想像中生出一對翅膀來,而且要展開這對翅膀,跟著海燕『在閃電中間,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地飛掠』……」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可以精心設計開講語,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思維,和他們一起在海浪間穿行;使可以有效利用多媒,讓孩子們感受,海燕在閃電中飛行無所畏懼;可以採用舞台劇的形式,使孩子們成為真正的小海燕,體會那飛行的暢快與意氣風發。通過以前種,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想像力,從而達到激活學生思維,使其真正融入語文教學的目的。 總之,新課程指導我們,教育應該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學生不是配合教師上課的配角,而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必須把課堂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掌握,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維參與學習活動,並成為教學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新突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充滿生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充滿活力。
『肆』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得很有趣
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得很有趣?語言是義務教育的基本學科。它具有強烈的人文和工具。小學語言的目的是鞏固學生的語言基礎,以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使用語言知識。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如何使小學語言課程成為「滋養」,成為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語言類必須充分反映語言教學的特徵。它必須有一種語言的味道。在教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讓學生鼓勵,發現,體驗文章中的情感美麗,藝術美容和文字美的美麗。老師應該把語言作為教學點,引導學生品嘗文章,培養學生的文學意識,引導學生了解意見,體驗情感,感受,讓知識成為智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首先,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品嘗文章,讓學生足夠的時間閱讀文章,讓學生在作者之間完成了情感對話,體驗了文章中的美好情緒,深思熟慮情感很大;其次,老師希望將文章用作身體,讓學生將從多個層面的文章中欣賞和理解文章,多個觀點,與個人情緒相結合,加深文章的感受,以及品味的美麗,美麗,美麗和美麗,形象是美麗的,語言很美,美麗受到贊賞,產生創造和養護,更加愛傳統文化。
另一個例子是一些教師的個性,許多專業人士,看看有多少知識廣泛,教導教學的綜合症,並善於通過開放和啟發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言識字和知識願景。個人品味是老師的個性和風格,老師擅長在教室里使用自己的知識和個人優勢,使課堂生動,有趣,品味。
語言紀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接觸,文學創作本身起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所以教師在特定的教學中,將生活元素滲透到課堂上,引導學生了解和覺得生活中的文章給教師帶來了生命力生命力,解釋文章的潛在含義,提示學生學習生活,了解生活和感受生活。首先,教師必須積極尋找文章中所載的生命元素,抓住文章和生活的教學,開展教學,刺激學生的閱讀和學習熱情;二,教師必須關注社會的搜索語言材料,將教學中心從學校轉移到社會,並以個性化的方式開展教學,使用中國教學資源豐富的社會,深化學生的語言感知識;
『伍』 如何上好高中語文閱讀課
一、轉變閱讀教學的目標觀:變「一維目標」為「三維目標」。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知識和能力」這一層面上的目標,這樣做不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其實,語文閱讀教學 應該實現三維目標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提出,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改革必然趨勢,同時也為高中閱 讀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的。 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例如,可以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態度的變化入手,實施三維目標; 可以從誘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入手,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豐富他們的內心體驗,實施三維目標;還可以從交流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入手,讓學生運用自己喜 歡的方法,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在閱讀中享受探究和創造的樂趣,使三維目標得以落實。 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採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例如,對「知識和能力」的評價,可採用常規的口頭和書面的測試方法進行評價。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 價,一是可以採用觀察的方法,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判斷學生對這一目標達成的程度。在課堂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學生有各種 各樣的情緒表現,或活躍、高興、激動,或痛苦、冷漠、無動於衷,這些情緒表現都是我們評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達成度的依據。二是可以採用訪談的 方法,教師採用簡要的開放性的問題,與學生進行個別訪談、團體座談、公開討論,從中了解他們情感態度的變化,判斷他們對這一目標的達成程度。 二、轉變閱讀教學的價值觀: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干擾,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讀」已成為當今高中閱讀教學的主要價值取向。教師按照「教參」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讀 課文,並設計相關的問題,學生順著教師預設的問題理解課文。這種異化了的閱讀教學,不僅不能促進學生閱讀素養的提高,而且泯滅了學生的個性。針對這個問 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具體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 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這就要求我們對傳統 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進行重新的審視,確立新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也就是要變「一元解讀」為「多元解讀」。讓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 提高閱讀的綜合素養。 第一,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和思想的解放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多元解讀」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涵進行不同的情感體 驗的方式及結果。學生在多元解讀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個體在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感悟能力、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因而他們在對同一文本的解讀過程 中,必然會出現豐富多彩的答案,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紅樓夢》「紅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 事。」對此,教師一方面要構建安全、民主、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熱情鼓勵學生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另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多層次、多角 度的傾聽,面對學生的「眾多聲音」,教師既要聽出「雜音」,分辨對錯,也要聽出「高音」,分清認知水平的高低,還要聽出「奇音」,覺察出見解的獨特的與新 穎。在傾聽的基礎上,教師要善於捕捉多元解讀中出現的有價值的爭鳴問題,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第二,要正確處理好「多元解讀」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與標准導向的辯證關系。在語文課程改革的實踐中,我們發現,目前對「多元解讀」的理解存在著兩個誤區: 一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價值觀」。例如,在多元解讀的新理念的指導下,學生對一些約定俗成的成語賦予了新的意義。如「濫竽充數」中的南郭先生是個 「審時度勢、善於把握時機的人。」「狐假虎威」中的那隻狐狸成了「聰明、機智,化險為夷」的楷模。對此,一些教師不但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反而對這種解讀大 加贊賞,給學生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閱讀與鑒賞」的第一條中明確指出:「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 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對於正處於成長發展階段的高中生來說,他們尚未完全形成自己正確的 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試想,如果社會上真的涌現出這么一批「聰明機智」的「狐狸」和「把握時機」的「南郭先生」,那麼,我們 的社會將會出現一個什麼樣的局面?二是把「多元解讀」誤解為「多元標准」。例如,有些語文教師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採用「放羊式」教學,讓學生 用個體對文本解讀的結果來代替文本原本的意義,對文本意義的理解缺乏大體統一的標准。教師甘當學生的「夥伴」,而忘記了自己「教」的專業角色。因此,我們 在引導學生進行「多元解讀」時,必須明確:盡管「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林黛玉」,但畢竟還是林黛玉,而不可能是薛寶釵。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在解讀文本時沒有 一定的標准可言,讓學生任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我們的閱讀教學將會陷入混亂、無序狀態。尊重個性差異,倡導多元理解,是建立在一定的標准或共識的 基礎之上的。
『陸』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總結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 方法 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課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備課時教師只考慮自己教什麼,而不考慮課堂上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是自己把教案讀完,這節課也就結束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是否願意聽,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進來等問題,導致很多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在素質 教育 下的今天,我們必須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 文化 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還要備學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立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論教,以學促教。常言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站在教育崗位上的一線教師,一定要備好課,方能成竹在胸;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確保每一節課都是有效課堂;才能上出自己的風格。
2、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寫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出色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藝術魅力,發展 想像力 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於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要尊重學會表達個人的見解。」閱讀是一個人自我體驗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本交流的過程,每位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 思維方式 等都有各自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課文不是教師用來提問的,但目前大量的語文課堂中,「碎問碎答」式 教學方法 仍然積習難改。有些教師明明告訴學生開始自主閱讀課文了,可嘴裡仍在滔滔不絕的講著,或者在學生正聚精會神的閱讀期間又在講閱讀要領。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課文,不要對課文內容進行無休止的散亂提問,而是要在細膩、多角度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字詞認讀、朗讀背誦、歸納概括、精段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並依託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淺談
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序言中寫道:「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力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出現。有效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步和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交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個性 愛好 探究性閱讀階段
這一階段適用於高一學年,主要講閱讀個性。也就是說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對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幹涉,即由著學生「性子」選擇閱讀對象。這種個性興趣探究性閱讀,目的是錘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性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後深入地自覺地學習語文錘煉基本功。在這一階段,特別需要教師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於「放手」,敢於放開。2007年高考我校的鷹潭地區語文狀元曾燕萍同學曾說,優異的語文成績主要得益於自覺廣泛的閱讀。
當然,說是由著學生「性子」閱讀,並不等於放任自流。閱讀進度,專題選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師精心策劃,最終要求學生形成閱讀專題論文或 總結 (字數大約為2500字)。否則,閱讀會成為「放羊式」閱讀,高興而起,無果而終。
3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小說
1.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
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性比較強的題材,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一波三折的 故事 情節,曲折動人。讓學生學會閱讀小說,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小說,讓學生掌握小說閱讀步驟。明白小說閱讀的三要素,即小說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還要搞清楚小說的主題是什麼。這是分析閱讀小說必須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讓學生牢牢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才能做好小說的閱讀。第二,要讓學生對小說裡面的人物作分類。學生閱讀小說的時候總是被小說的故事情節所深深吸引,隨著故事情節的變化和發展,人物的形象也隨之發生變化,人物的命運也發生了變化。當學生慢慢地喜歡上故事情節中的人物時則會隨著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而讓自己的情緒有所變化。或許開心,或許感傷,或許哀嘆,或許沉思。那麼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學生就能夠給小說中的人物做一個分類。第三,理清思路,把握小說的主題思想。這樣,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就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鑒賞的明確目標。把握了小說閱讀的步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全方位閱讀小說
學生掌握閱讀小說的步驟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全方位地閱讀小說。很多學生閱讀小說只是為了好玩,對小說的內容淺嘗輒止。有時候只可以做到把一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但是卻沒有深刻的認識,淺嘗輒止。要做到全方位閱讀小說,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小說的結構。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之後,才能做到全面閱讀小說。高中小說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為了讀小說而讀小說,還要培養學生的一種自我分析能力。只有這種能力形成了,老師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引導者,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成長。
3.讓學生學會鑒賞小說語言魅力
教師在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把學生視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小說是一門藝術,小說的語言具有藝術性的特點,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品味小說語言的美。小說語言美要靠學生自己細細地品味 ,老師的講解是無法替代這個過程的。
比如,我們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時,描寫林黛玉的 句子 : 兩彎似蹙非蹙?I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這段人物描寫,透過字里行間,學生就可以知道林黛玉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也可以感受到林黛玉的嬌美,如同林黛玉就在我們身邊一樣。這樣就可以帶動學生的情感和思緒,引導學生咬文嚼字,揣摩語言的美。
引導學生學會小說的閱讀,除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方法,在課堂上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做到課內與課外充分結合,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博覽群書。
4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應考探究性閱讀
第三學年直接為高考服務,要求學生把已錘煉到手的探究性閱讀本領,針對高考閱讀題進行探究性閱讀訓練。高考閱讀試題的答案雖然是開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 文章 思想內容、作者觀點態度的限制。因此,必須要求學生依題意答題,並且總結出一套解題「程序」,尤其是對解題思路的總結尤為重要;且使其答題逐步趨於科學化、規范化。規范閱讀和規范答題可以說是高三學年的主要任務。當然,後兩學年也並不排除個性興趣閱讀,最好是能把兩者有機合理地結合在一起。
就探究性閱讀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來說,它應該是合作探索型課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個步驟:(1)明確問題,確立閱讀目標。用有一定涵蓋性、綜合性的問題為閱讀定向,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目標;(2)自主探索,篩選目標信息。由學生自主獨立進行相關信息的採集、分析、綜合、提煉和重組;(3)切磋問難,提高閱讀效能。分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加以啟發引導;(4)交流評價,反饋閱讀質量。由學生主體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反駁、完善,教師評價。
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提問會很多,師生問答不能是簡單的對錯判定,而應該是平等協商的討論;所以,學生正確的提問方式應該是:先陳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再詢問老師的看法並與之討論;如不同意教師的意見,要進一步質疑,再討論。
當然,這些程序和方法的實施對老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里,教師不再是知識倉庫、權威和真理裁判官,而是學生學習的服務員、協助者和合作夥伴,並且應有很強的智慧駕馭能力、組織協理能力和開放、民主、寬容、合作、平等的教學心態。同時學生也應該主動積極,樂於探索;潛心研讀,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互動合作;善於發現,注重總結。
『柒』 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欣賞品位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中指出: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感,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可見,「培養審美的情趣」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貫穿審美教育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需要。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呢,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情境教學是通過圖畫、攝影、音樂、動作和文學語言描述形象的內容, 再現語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作品刻畫的人物,抒發的感情,闡述的哲理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化難為易,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美的情趣,從而受到美的熏陶。比如,觀看錄象,感受形態美;走進文本,感受色彩美;古詩聯想,感受聲響美
二、品讀語言,鑒賞美
《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讓學生在自主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1]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朗讀中體驗美,我認為可以這樣做:引導學生精讀文本,品味蘊涵在語言文字中的美;品讀文本,認識語言形式美。
在精讀課文時,還應認識品味語言文字表達形式上的美,如用詞的精確、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變換,與所表達的內容聯系起來,使學生體會到課文內容美與表達形式美的統一,這也是一種美,是語言文字的美。
三、拓展思維,升華美
所謂的升華,就是在各種因素激盪下,產生一種奮發向上的感情,感到自己的渺小、卑瑣、平庸,從而強烈地要求凈化自己的心靈,學習、趕上、超越對象,或者辨清對象的卑劣、愚魯、丑惡,萌發出遠離它、鏟除它的迫切願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感知的主要對象是語文教材中那些情文並茂,文質兼美的典範文章。「文章不是無情物」,就其思想內容講,既有對真理的追求、對未來的嚮往、對英雄的贊頌、對祖國的熱愛,也有對謬誤的批判、對現實的針貶、對邪惡的詛咒、對敵人的憤恨,師生共同浸潤其中,心靈必然會受到程度不同的感染,並相應地作出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或褒或貶的情感反映。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總是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心理的催化劑和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喚起的那種感覺,是類似我們當著親愛的人面前時所洋溢於我們心中的那種愉悅。」語文教學就是要善於喚起學生心中的 「那種感覺」,並利用「那種感覺」,所引起的「那種愉悅」去優化教學情境,逐步實現知能培養和人格教育的目的。怎麼喚起「那種感覺」?沒有想像和聯想,便不能喚起特定的情感態度,不能產生富有個性的審美感受,也不能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拓展。
「美往往憑借形象,激發情感,潛移默化地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達到培育全面發展、人格完善的人。」(《美學理論》)審美地組織課堂,把認知、理解、文字訓練本身枯燥的學習過程同游戲、活動、比賽等有趣的感性過程相結合,通過聯想、想像使教材具體、鮮明、生動,成為學生的審美對象,從而化學習過程為一個審美過程,化理性為感性的形象,憑借情感感染、觸動學生,調動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以美導真,以美傳情,以情導知,讓枯燥的求知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味,才能激起學生的想像力、表現欲、創作欲,達到對人的全面素質的培養。
四、結合生活,創造美
美育的目的著重使人們審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訓練,鑒賞水平得到提高和創造力得到培養, 使人的個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展。朱光潛在《談美書簡》中說:「世界上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這就是說美是一種再創造。
綜觀我們的語文教材,所有的內容來自生活,然而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偏離於學生生活實際,學生說的、寫的不是他們心裡想的。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活動就會漸漸消退,主體意識就會逐漸泯滅,創造美的能力自然也會逐漸消退。事實上,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美的自主創造實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智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如在引導學生作文過程中,首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觀察、調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敏感度,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這種發現的驚喜必定會激起學生強烈的主體感受,再去進行一個又一個新的發現。在引導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同時,要珍惜學生偶爾露出來的智慧火花,及時予以表揚激勵給學生以創造美的喜悅。
以上這些教例,雖然超越了教參、教案和教材,但這正是學生通過學習,積極動腦,進而思維活躍,求知慾增強的結果,也是學生獨特的審美感受充分表現的結果,這是何等可貴!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得整個語文課堂更顯得生機盎然。
審美,給一塊土壤它就萌芽,給一縷陽光它就燦爛。
『捌』 怎樣將高中語文講得生動有趣
高中語文,若是講解文言文,要點在於『延伸』。單純的翻譯與互動是不夠的,一定要在備課時准備好材料。例如在課堂開始時先介紹課文中人物與背景,在翻譯過程中對於有些詞語的出處給予解析,最後在通讀全文後也可以找同學總結歸納。課堂中較好的手法有:找同學扮演文章中人物角色,然後進行對話,這樣有利於同學切身了解課文,也可使課堂充滿樂趣。
若是現代文,其實以我看來高中語文必修的幾套書跟初中有很大不同,不像初中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們去了解去分析,高中的現代文只需同學們自己通讀便可。
『玖』 怎樣提高高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能力
(一)增加課堂閱讀量
教師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閱讀材料,例如:時事政治、國家新聞、小說、哲理性文章等,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做一些關於閱讀方面的題,再由老師講解答案,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這方面的能力如何,學生再針對自己錯誤的題再進行自行理解,是時間不夠導致的錯誤?還是對關鍵信息的掌握不正確?這主要培養學生快速閱讀以及對重要信息的提取掌握。經過長時間的課堂訓練,學生對這方面能力也有所了解。想要在課堂閱讀中有較高的效率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時要專心致志。2.看到長篇的文章心裡不能浮躁。3.要有相對安靜的環境。4.要規定一定的時間。
(二)加強對學生課後閱讀管理
對於我們教師來講,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除了要用一部分課堂時間講解閱讀,也需要用其他的課堂時間講解一些別的東西。所以僅僅靠課堂時間來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肯定不夠的,我們應加強學生課後閱讀管理。例如,布置關於閱讀的課後作業,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學生也可以對老師上課講解的不懂的知識進行課後消化,不懂再去問教師,這樣可以節省很多課堂時間,當然這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製力。
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我們教師除了要管理性的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之外,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也同樣重要。學生如果對閱讀不感興趣,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得再精彩也是沒有多大的作用。相反,如果學生很喜歡閱讀,老師也不用管理太多,他們自己就會去閱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開展各類有關閱讀的活動
學校可以多組織類似讀書節這樣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例如:詩詞大會,成語峰會,愛閱讀的學生們就可以參加這樣的活動,使自己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展現,讓他們知道閱讀是有許多好處的。學校開展這樣的活動的同時也營造閱讀了的氛圍,全校都在閱讀,不愛閱讀的學生們受其感染,漸漸的也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二)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
對於學生來說,高中生活是忙碌的,因為他們需要面對高考,高考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所以大多數高中老師側重對課本的解析,往往忽略了對課外閱讀的培養,學生每天學習枯燥無味重復相同的課本,可能就不會對閱讀感興趣。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去看看課外書,特別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書。
(三)學校鼓勵,獎勵學生閱讀
獎勵一般對學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對於愛閱讀的同學來說,有了學校的鼓勵,他們會閱讀越來越多的作品,對於不愛閱讀的同學來說,學校的鼓勵再加上獎勵也會多少去閱讀書籍。
三、進行開放式授課
中國式的教育,老師站在講台上講課,學生認真做好筆記,這樣的課堂很枯燥,學生們被動的聽老師講課文,閱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開發,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開放式授課。
(一)討論式
教師拋出問題,由學生們自行閱讀課文找出答案,與同學討論。在這樣的討論式學習中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他們在互相交流,碰撞中交換彼此的觀點,提高了他們在閱讀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們也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的快樂,從而促進學生們對閱讀興趣的培養。
(二)自學式
教師把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行學習課文,再由各個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台講解課文,讓小組之間形成競爭,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自行閱讀課文的能力。
開放式的授課不同於中國傳統式的教育,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它不僅有利於學生們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對時代的發展有一定的好處,現在中國也注重對高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高考中加入關於快速閱讀和迅速掌握關鍵信息類的題,還有閱讀理解等。從學習,工作,社會,國家方面看來,閱讀在我們生活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從培養閱讀興趣加強學生閱讀管理為主要方面,再加上開放式授課為輔佐。教師在培養高中生閱讀能力方面起著引導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師應加強自身對閱讀能力的培養,再去指導學生,所以老師的任務不僅僅是講文章授課,教學生們閱讀,更應該是注重對學生們能力的培養。
『拾』 如何做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現狀分析:從當前高中語文閱讀課教學的現狀來看,高中語文閱讀課出現的普遍現象是,教師教得沒信心,學生學得沒樂趣。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還是教師和學生。就教師來說,部分教師對新課標理解不夠深,把握的不夠准,上課不是按新課標來上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感覺來上。就學生來說,部分學生對語閱讀重視的不夠,認識的不深。低效甚至無效課堂隨處可見,語文幾乎快成了可上可不上的科目。這種現狀急需改變,每一位在一線的語文教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積極研究探索一種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的內涵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序言中寫道:「新世紀的高中語文課程面臨著新的要求,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這就要求一線教師上課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力求有效、高效,避免低效甚至無效的課堂出現。有效的核心就是教學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進步和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交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二、高中語文閱讀課有效教學應如何開展
1、課前要做好充分有效的備課工作
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在過去教師備課就是寫教案,就是把教材變成講稿。備課時教師只考慮自己教什麼,而不考慮課堂上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教師在上課時,往往是自己把教案讀完,這節課也就結束了。教師很少關注學生是否願意聽,學生的思維是否被調動起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進來等問題,導致很多課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在素質教育下的今天,我們必須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目標。《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和相關的課程資源還要備學法、教法、等,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立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論教,以學促教。常言道:「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為站在教育崗位上的一線教師,一定要備好課,方能成竹在胸;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確保每一節課都是有效課堂;才能上出自己的風格。
2、課堂上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寫道:「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編者、文本(作者)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優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藝術魅力,發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教師既是學生的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要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優化的環境,提供良好的條件,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於批判質疑,在討論中發表不同意見;要尊重學會表達個人的見解。」閱讀是一個人自我體驗的過程,是學生語文本交流的過程,每位學生的個性,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等都有各自的特點,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獨特的感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安靜的閱讀環境,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的對話。課文不是教師用來提問的,但目前大量的語文課堂中,「碎問碎答」式教學方法仍然積習難改。有些教師明明告訴學生開始自主閱讀課文了,可嘴裡仍在滔滔不絕的講著,或者在學生正聚精會神的閱讀期間又在講閱讀要領。因此,語文教師要學會充分運用課文,不要對課文內容進行無休止的散亂提問,而是要在細膩、多角度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提煉出字詞認讀、朗讀背誦、歸納概括、精段閱讀等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並依託這些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
3、課堂上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准》對「閱讀與鑒賞」的要求是「發展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主,要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要為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提供機會,而不應該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學生的感受,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話的理解,讓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效地呵護學生的認知情感。新課標規定,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一切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教師要為學生服務,而不能以自己的閱讀體驗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也能趁此發現學生思考問題的不足和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的偏差,從而能夠給予及時有效的引導和點撥。有些教師在交流對話過程中,以自身的話語霸權剝奪了學生的表達機會,導致學生缺少個性表達的空間;有的甚至並不希望學生有不同的思考,而是希望課堂按照自己預設的思路發展。這樣的教學是為了完成任務的教學,而不是發展學生的教學,應該予以及時糾正。
4、做好課後閱讀指導工作
高中語文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兩個部分,內容十分豐富,只靠課堂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語文課堂只是交給學生學習方法,語文課本只是師生共同探討學習方法的憑借。這也正印證了「語文功夫在課外」的這句話。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承載民族文明的書籍浩如煙海。我們只有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才能更好的傳承中華民族的文明。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對學生的閱讀要提出科學合理的要求,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例如對十二篇名的指導,我讓學生每個假期讀一本名著,並做好筆記,開學檢查。其餘六本我就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閱讀。平時我在每節課結束後都給學生布置一篇文章,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並做好摘抄工作。
閱讀課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重中之重。《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前言中寫道「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通過優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可見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探討更為有效的語文閱讀課的授課方法,是每位一線高中語文教師的責任也是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