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怎麼講出自己特色

語文課怎麼講出自己特色

發布時間:2023-01-12 03:04:45

A. 如何能講好一堂語文課

怎麼樣講好一堂語文課:
一、認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和基礎.備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教師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知道學生的頭腦不是容器,而是需要點燃的火把;要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獨立獲取知識的本領.在備課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大綱的精神,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這樣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把准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才能把准教學內容的實質、重點、難點,才講得准、講得透.其次,要根據學生實際,巧妙設計教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深入探索,利用原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思維加工以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再次,要備教法.在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考慮用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如何創造條件去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其學到該學的知識以提高綜合能力.
二、精心組織教學
良好的教學秩序和高 質量的教學水平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體現出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創設教學氛圍.
1、導入.好在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或進入新的學習狀態時充滿熱情和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導語的設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的干勁,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
2、設疑、導思、點拔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大進」.疑能使學生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突動進而拔動思維之弦,以求個「水落石出」.教師在導入新課後把素先設計好的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深入閱讀,尋求答案.「牽一發而動全身」只有讓學生的思維真的活動起來,才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話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表揚、鼓勵、信任可以激發一個人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肯定,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生創設了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從成功的喜悅中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悅納自我,為下一步的成功增強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緒,營造課堂氣氛.教師要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讓學生大感到致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像,深究課文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於質疑,敢於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慾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此外,教學還要注意課堂語言、板書的精練、簡潔.

B. 談如何創建小學語文特色課堂

要讓課堂重新煥發生機,真正地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課堂之路。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強調: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可見,課堂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心理學家認為,當某種事物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並能立刻創設這種能滿足學生興趣的情境的時候,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會充滿激情的。因此,在課堂中,我經常鼓勵學生有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或者有效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積極的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在目標達成上,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現有水平制定出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讓他們都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情緒;在能力訓練的活動中,我常常創設不同層次的訓練項目,體現課程的選擇性,適應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盡量滿足他們合理的需要的基礎上,配以教師的價值引導,讓其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自由的構建、快樂地發展!例如,我在教學《秋天的雨》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學習要求,然後讓學生根據學習要求學習課文,先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劃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通過這樣的訓練,能促使學生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安排小組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更多機會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象,使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創設這樣的教學氣氛,那麼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揮作用。」學習,是一項繁重的腦力勞動,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並不是一件輕松事。因此,要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教師應該帶上甜美的微笑走進教室,讓微笑感染每一個學生,帶給他們一個好心情。課堂上,學生大多怕老師,對老師存在膽怯的心理,因而不敢大膽發言,暢所欲言。因此,老師應該把話語說得親切些,和藹些,富有感染力,拉近彼此間的距離,讓學生樂於親近你。這樣,學生就能克服膽怯心理,敢於大膽發言了,令課堂更富生氣。如果學生發言不正確,教師千萬不能指責他,否則,課堂上也許再也聽不到他發言的聲音了。如果學生上課違紀,教師最好能用眼神制止他,不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最好課後找他單獨談,問清原因。如果學生回答問題雖然不是很准確全面,但不乏獨到之處,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學生稍有進步,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另外,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最忌諱的就是教師把壞心情帶進教室,動不動就對學生發脾氣,沒有耐心。這樣的課堂,只會令學生討厭,更談不上什麼趣味了。
三、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里流淌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范圍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因而,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會語文課堂的趣味,教師要善於創設情景,去吸引學生,調動形式的情感體現,從而引導學生進入情感,從情中品味。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展現小興安嶺的美麗,把學生設計為遊客在美麗的小興安嶺漫步,欣賞美景,收獲物產。個個興趣泱然,妙趣橫生。在優美的音樂中,情景交融,學生有了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有些知識本身就枯燥無味,如果我們還採用中規中矩的方式,呆板高深的學術講座式授課,未免會造成「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的後果。相反,如果我們換一種方式,給他們講一些笑話,或者讓學生講一講他們平時所知道的故事,他們就會很自覺地學習。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如同「興奮劑」,讓課堂一下充滿了輕松的愉悅的氛圍,使我們的課堂充滿人性的生機與智慧的力量。讓興趣在課堂里流淌,這也應證了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的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我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 「每堂課都應充滿學生的笑聲」的主張,達到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四、 讓學生在課堂里行知統一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二三件事。我們都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可見,教學做的統一,有利於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中獲得真知灼見。這里所說的「教學做合一」就是行知的統一。所以,我們在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在 「生活中教,游戲中學;教在有心,學在無意」。比如在課堂我就經常穿插「辯論會」、「演講會」、「知識搶答賽」、「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成語接龍」、「歇後語我來補」、「小謎語大智慧」、「你送我一言我還你一語」等活動。這樣,不失時機地整合教育資源,讓我們的課堂不斷豐富和精彩,成為知行的海洋,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吸取到更多的知識營養。課後還組織學生收看《百家講壇》、《對話》等電視節目;辦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欄等;同時還組織了藝術、體育、閱讀與寫作興趣小組;在班上舉辦文化藝術周等,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學生就會在這濃郁的氛圍中充分展示才華,知行並用,享受著語文學習的真諦。

C. 語文課如何上出語文味

近幾年來,由於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不再追求熱鬧而無效的教學,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語文課姓「語」。「要把語文課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語文味來」。語文味是什麼?「語文味」是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實踐,在把握語文這一最為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特色,一種整體美,也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那麼,語文課如何體現語文味呢?我覺得楊麗芳老師說得好:「在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同時,要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盪,喚起童真童趣。」
一、語文課要有琅琅讀書聲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要做到這些,必須注重讀書。讀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我們都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偷。」只有「熟讀」才會「精思」。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的最直觀表現莫過於一個人的語感如何,特級教師於永正說:「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誦讀。」
(1)讀正確,讀流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它的讀都是以此讀為基礎。宋代教育家朱熹對於讀書不僅強調讀准,還強調讀的遍數要多,他說:「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頌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如一位老師教的《金色的草地》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感悟蒲公英會變色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採用不同形式反復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讀,要求讀准確,讀通順;然後小組檢查讀,接著指名比賽讀,最後一起朗讀。學生有了讀的基礎,再思考「讀了這段話,你發現了這是
(2)口頌心維,
「心維」指的是讀書時,思維處於活動狀態,或感受,或理解,或疑惑……「口頌心維」簡單來說就是邊讀邊思考。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崔學古也說過一句話:「得趣全在涵泳。」讀書不「涵泳」,就不能「得趣」,「涵泳」指揣摩、玩味,即「精思」、「口維」
。因此,「口誦」與「心維」要統一。讓學生用心地讀,認真地思考,這樣才能喚起學生內部已有的經驗,通過聯繫上下文,真正做到讀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產生新的疑惑。然後通過教師、學生、教材三方面的交流,把語文學深、學廣。為了讓「口頌心維」成為學生的讀書習慣,我設計兩種訓練:①在布置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反復頌讀課文,然後向同學們提出三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是自己不懂的,也可以是自己已懂,但很有討論價值的。),這些問題有可能成為課堂上探究的問題。學生為了顯示自己提的問題最有探討價值,能讓老師採納給同學們討論,都很仔細讀認真思考。有的從內容上提,有的從思想上提,有的從寫作上提,有的還從遣詞造句上提,有的還從標點上提……有許多問題正是老師在備課想到的、要引導學生探討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閱讀仔細,而且會思考,會質疑釋疑,對課文的理解就深了,閱讀不再是膚淺了。②在課堂上,帶著任務讀。如我教《鳥的天堂》時,引導學生感悟榕樹的特點。第一步:這是一棵怎樣的榕樹?請你邊讀邊思考,用一兩個詞把它歸納出來。(龐大、生機勃勃、繁茂、美麗……學生的答案各不一樣,但都是自己潛心閱讀後的感受、體驗。)第二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再讀讀課文,想想,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作者是怎樣寫這個特點的?就這樣不離文本,緊抓讀,引導學生真真切切地口誦心維,讀出語文味。
(3)有感情讀。這是一種美讀,一種升華的讀,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口誦心維,對課文產生了獨特感受、體驗、理解後的朗讀。這時的情感得到升華,通過朗讀創造性地表現這種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深情。如教《第一場雪》時,學生在體會雪後的美景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雪後的壯美景色嗎?」我播放舒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境,學生讀得那麼投入,那麼動情,那麼令人陶醉,讓人彷彿看到北國粉妝玉砌的美麗世界。有了這感情朗讀,語文味就更濃了。
二、語文課要有品詞賞句
課文中的語言就像沙灘上的一顆顆貝殼,是那麼豐富;又像一顆顆發光的鑽石,是那麼精湛,那麼引人入勝;還像一杯杯龍井茶,耐人尋味。豐富、精湛、耐人尋味的語言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田?品——品詞賞句!語文課堂因為有了品詞賞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薄;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才會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課堂中品詞賞句應該要像竹石一樣「咬定青山不放鬆」。
1、對比品析。在比較中的品詞賞句是我們常做的一個方法,因為學生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語文味才能得以體現。如教《泊船瓜洲》,在學生理解詩意後,引導他們賞析詩句時,我問學生:
「這首詩里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D. 怎樣在說課中說出亮點

在說講課中有哪一些亮點需要抓住那?

第一, 導入環節是一個先入為主的關口。我們在說講中都有一個導入新課的環節,如果你運用的恰到好處,就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指導的一位學員在說音樂課《美麗的家鄉》時,他先激情唱一段《沂蒙山小調》,那悠揚富有地方特色的韻律把說講課帶入一個新的空間。然後說道:沂蒙山小調是我們山東的一首民歌,旋律優美動聽,歌詞清新亮麗。當我們聽見這首歌曲就會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義大利的民歌,也是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再如,在指導一位語文學員說講課《夜鶯的歌聲》時,先放一段前蘇聯衛國戰爭的電影片段,把學生帶入那炮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接著來上一段富有情感的表述: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電影是上個世紀前蘇聯的戰爭故事,你們想知道在那樣的年代中孩子們是怎麼樣表現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

導入新課一定要新穎,不落俗套。

第二,說講課的語言繪聲繪色,抑揚頓挫。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說講課主要以語言表述為主,所以教師還應掌握語言的表達技巧,以吸引聽課、評課的專家同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還要注意運用好肢體語言,既要有激情,又不要太誇張,你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要讓聽評課的老師感到舒服,能接受。千萬不要面無表情,呆若木雞。

試想,你如果老是一個腔調,沒有一點語言的變化,沒有一點語言中的情感參與,就會使得評委產生審美疲勞,他們會感到索然寡味。即便是你的內容多麼充實豐富,自然你也不會得到高分,因為你的語言過於平淡,

第三,如果是文科的教材,你可以來一段傳神的朗讀。評委在評價你的說講課很大成分上是看你的基本素質,假如你的語言基本功有特點,恰到好處的展示一下,也是特別有必要的。特別是課文中那些富有感情的句子,你有感情的朗讀幾句,不僅會給評委專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會相輔相成的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如果是理科教材注意在推導過程上多些濃墨重彩,使得過程充實具體。你那有理有據的說講課同樣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說講課結束時的總結語也有富有感染力。在說講課結束前要有一段乾脆利索的總結語,那樣會提升你的說講課內涵,給評委留下美好的印象。注意這個結束語不要拖泥帶水,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注意的語段一定要精彩,也會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注意不要標榜自己的說課是多麼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是多麼符合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戛然而止才是最好的結束語。評委們會回味無窮,滿意打分。

在著裝上也要注意,要做到衣著端莊,大氣,切不可穿著太隨意,更不要坦胸露背,因為教師本身就是很神聖的職業。那樣也會給評委一個青春陽光的教師形象,第一印象也是至關重要的。

E. 如何正確把握新課標中語文課程特點

(一)把握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特點 1、人文性 2、實踐性 3、民族化 我們先看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1、人文性的課堂教學 語文課是一個人文性的課堂,這是由語文課的語文的特點來決定的,語文本身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承擔著人類文化的傳承的重要任務,而語文教學內容本身,就是對人的精神領域在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它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另外,語文本身在接受的層面上來講,又有因人而異的特點,也就是說,對語文的閱讀的內容具有多元性的特點,有人說,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同樣一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讀者的眼中,能演繹成心中所認識的那個哈姆雷特,這就是說,我們對語文閱讀內容的理解帶有個人的強烈的色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它的多元性,其實,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空間,對同一個閱讀材料,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是理解的多層性,例如,我們閱讀朱自清的《背影》,在少年時代讀《背影》,可能僅僅認識到的是一種父親對孩子的深深的愛,如果到了青年時代,可能就會對這個愛的認識又要加深一層,如果到了中年,可能會被這個愛深深的打動,到了老年,可能又會為自己擁有了這份愛而深陷其中.所以說,即使是同一個閱讀材料,由於讀者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發生了變化,他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這就是語文的學習具有多層性的特點,這種內容本身的特點,具有傳承文化的特點,而理解上又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性,這就決定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必然就帶有強烈的人文色彩,這種強烈的人文色彩又必然的會反映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反映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當中,就會體現三個特點: (1)對學生有熏陶和感染的作用 這種熏陶和感染的作用,是由語文的教學內容所決定的,我們前面說過,語文教學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對人的精神領域起作用,因此它必然對人起著一種熏陶和感染,這種熏陶和感染我們又要注意,它不同於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帶有灌輸的特點,因為一個孩子在他對世界觀的形成的過程當中,起初階段可能是空白的,我們就通過我們的教育讓他對外部世界產生認識,這種教育加上他自己的實踐,就形成了他的世界觀.而在語文教學當中,它不同於思想品德,不能灌輸,不能強制性的灌輸,它體現的是一種「潤物細無聲」,是一種浸染,也就是說,像一匹布擺到染缸里,浸泡在其中,慢慢的吸收染料的顏色,最後成為染料的那種顏色,是一種浸染的過程. (2)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 教學內容本身可以對學生的價值起了一個定向的作用,這種價值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人生價值的取向 語文課上所展現的閱讀的材料,往往是古今中外的傳統的、優秀的一些作品,在這些優秀的作品當中,展現的是人類的最高尚的文化,這種高尚的東西對接受者來講,必然就影響了接受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它會對接受者或者是學生的人生價值定向起作用,而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它還不是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作為語文教學,更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呢?是對一種文化價值的定向,作為一個民族,必然有著自己的文化,這種文化在它長期的傳承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並且通過自己本民族的語言和 本民族的人緣,形成了一種相對固定的傳承的形式,而在我們的語文教學當中,它承擔的就是這樣一個任務.所以,我們通過語文課的教學,小而言之,影響學生個人的終身的人生價值定向和文化價值的定向,大而言之,又可以影響到一個民族的道德的價值傾向,和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的定位,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正是由於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語文教育工作者,在傳承我們的文化上,把我們民族的和國外優秀文化,一步一層地傳授給我們的學生,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我們的文化.假如說,我們的教師在語文教學當中,對於自己的歷史文化或者對國外的優秀文化採取一種虛無的態度,那麼我們的學生必然會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或外來文化採取一種虛無的態度,這將是一個非常可怕現象.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明確自己的價值取向,從而通過我們的價值取向,確定學生的價值取向. (3)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 我們前面說過,有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對語文閱讀材料所產生的體驗,應該說是獨特的,我們也必須尊重這種獨特性,在我們的語文教學當中,往往會出現一個情形就是:對文章的理解也好,對語段的認識也好,強求一個一致性,這個其實是有違人的閱讀的本質特點的.語文的教學又不同於理科的教學,理科的教學強調一致性、強調唯一性,例如,在我們的算術教學當中,一加一等於二,你不可能再得出別的結論來,如果你得出了別的結論,你的理解就有了問題,可是在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學生不唯老師、不唯教材、不唯教參,而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帶有列強的個性色彩的體驗,只有這樣,這種語文教學才回歸到最本質的特點. 2、實踐性的課堂 我們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實踐性的課堂,因為我們的語文本身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具工具,因此它決定了語文教學具有工具性的特點,我們可以體會一下,語文所具備的能力是聽、讀、說、寫這四個主要的能力,聽、讀是信息的接收,說、寫是信息的輸出,這種信息的接收和信息的輸出構成了人與人之間交際的最基本的手段,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具備這種能力,因此,它就具有了強烈的工具性的色彩.說到語文的工具性,又反映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就帶有強烈的實踐性的特點,這種實踐性的特點具體的表現為兩種形式: (1)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應該始終不渝的堅持一條,就是我們的學生應該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具體的說,就是培養學生聽、讀、說、寫的能力.課堂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學生能不能在課堂上在交際能力上獲得提高.很多語文老師容易把語文課堂當作展示自己的個人才華、個人學術修養的舞台,這是錯的,課堂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一個陣地,同時也是展現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個舞台,在這個舞台上,老師應該是舞台下的導演,而不是舞台上的演員,舞台上的演員是我們的學生.再打個比方,如果說我們的課堂是一個競技場的話,那麼在競技場上展現自己才能的是我們的學生,也就是說學生就是運動員,而老師應該是運動場下的教練,我們應該通過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全面展現,從而反映出老師的教學才能和才華. (2)語文知識傳授突出其好用性 這一點也是對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與傳統教學有著很明顯區別的.我們知道,在傳統的教學當中,很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它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性、規范性、條理性,因此,在學生學語文的時候,要從語素講起,然後講到詞、短語、句子,句子還得分單句和復句,然後再講到句群,再講到篇章,再講到全文,這從單純的研究語言構成的角度來講,是必要的,但是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是不是有必要呢?在新課標當中就特別提出 了一個要求,就是不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現階段,我們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掌握一些基本運用的方法,並且能夠比較熟練、比較成功的來運用它的母語,而語言本身的系統的知識,應該是專門研究語言的專家們去研究的事,但是我們並不否認知識本身在形成語文能力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在這里提出了要重視語文知識傳授當中突出它的好用性,好用性怎麼來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所學的知識學生在實際語言運用的過程當中能用得上. ● 所學的知識能夠接受得了,並且會運用. 如果從運用得上了角度來講,可能從語素一直到篇章結構都是能用得上的,但是可能會對學生的認知能力的要求會非常非常的高,脫離了我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此這個好用就強調了對學生來講,他還能夠用得上還必須是會用,也就是說,對這個階段的學生來講,所傳授的知識必須是能夠學以致用的知識,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毛老師在《感受自然 抒寫自然》這篇課文當中,在知識傳授所做的實踐,可以證明這一條,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毛老師課堂教學片斷. 剛剛我們看了毛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當中是怎樣傳授寫作知識的.寫作在學生的語文實踐當中,有些東西可能是自然習得的,也就是說,在長期的母語環境當中,在長期的母語閱讀當中,自然而然所形成的一些東西,但是,作為語文課的課堂教學,不能單純地依賴於這種自然形成的基礎,當然,這種自然形成的基礎是我們必須加以利用的一個有利的條件,而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傳授相應的知識,毛老師在她的課堂教學當中就傳授了寫作的相應的知識,這個知識對於學生在這個階段寫相應的這個內容,應該說是非常有用的,同時也是非常好用的.這堂課的實踐證明,學生在掌握了毛老師所教的內容之後,能夠很快的加以運用,並且在寫作的實踐當中能夠按照這種方法,去實踐、去踐行,所以寫作的收獲是比較明顯的. 綜上所述,一個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實踐性的特點,在我們的課堂上應該反映為兩個方面的特點,一個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說,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是學生充分活動的課堂,是學生形成能力並且展現他的素養的課堂.另外,還應該是在形成能力的問題上,我們應該著重強調的是知識的好用性,而不是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說到傳授語文知識的好用性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它和相關學科的區別,比如說,它和同樣是人文學科的《哲學》以及《歷史》相比,《歷史》和《哲學》也是人文學科,但是這兩個學科的知識比較重視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像《哲學》,有哲學的相應的內在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而《歷史》也有構建在大量的歷史知識上和對歷史知識的評價之上的完整的歷史知識的體系,但是語文學科不強求這種完整,它強調的是實用,能夠學以致用. 同樣的,和理科相比也是這樣的,理科的知識強調循序漸進,強調前後銜接,強調前面為後面做鋪墊,也就是說,它要強調知識的系統和完整,作為語文學科,主要知識還是強調它的好用,說到這,我強調一個問題,在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我們一方面要關注知識的好用性,但同時又要注意對過去傳統教學當中,強調知識系統和完整的這種做法,要進行調整和革新,不能再按照過去的做法,把語文知識的系統完整全盤的搬給我們的學生,這會嚴重的加重學生的負擔. 所以,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實踐,重視知識的好用性,在語文的實踐活動當中,也要關注語文知識的好用性,從而培養出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讀、說、寫的能力. 3、民族化的課堂教學 我們的語文課程本身就是母語教學的課程,學生所學的語文,從他呀呀學語的時候開始,接觸的就是語文,我們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他不是一張白紙,是在有了一定的積累的基礎上,來開展我們的教學,這就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具有民族化的特點,同時我們的語言本身也帶有強烈的民族化的色彩,這種只有漢語才有的色彩、其他語言不具備的色彩,必然也影響到語文課堂教學,也影響到語文課堂的一些特點,因此,語文課堂在體現它的民族化的課堂教學的特點上,也應該表現為兩個方面: (1)突出漢語言的特點 這種突出漢語言的特點,首先應該反映在我們的知識教學上,在寫字、認字教學這一類的知識教學上,漢字的特點、漢語言的特點,應該充分的體現出來,比如說認字的時候,漢字在它的造字方法當中,最突出的一種造字方法,是形聲字,而形聲字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掌握了,對於他舉一返三的去認字、辨形、辨義,都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漢字特點所決定的.同樣,在閱讀教學當中,民族化的漢語的特點,也有它的鮮明特徵,比如說在閱讀當中,有的時候有些字詞,我們未必都把它認得了或者說把它本來的意思都揣摩的很充分了,但是並不影響我們以文章及至於對語段、甚至於對這句話的閱讀,這裡面就包含著漢語言的閱讀當中我們猜讀的手段,這種猜讀,根據上、下文,根據語境,根據前面的語言積累,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對語句就能夠估計出八、八不離十來,這也是漢語的特點.這是在我們語文教學當中,必須體現出或者說是突出漢語的特點,用它來輔佐我們的教學,來幫助我們的教學. (2)重視培養語感以及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 首先看培養語感:在我們的漢語當中,漢語語言有些很鮮明的特點,以至於使得漢語在很多外國學生看來,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難學是因為什麼呢?因為漢語言的多義性,比如說,用詞的多義性就很有特點,有一個笑話,說一個外國人聽鄰居在囑咐孩子說「你上街給我打醬油去」,他就問打醬油是什麼意思,鄰居告訴他打醬油就是買醬油,結果外國人家裡的燈泡壞了,他就對孩子說「你給我上街打燈泡去」,孩子說「燈泡能打嗎?」,他說「能打,我有錢,你去打.」,結果孩子把路上的燈打壞了以後,別人找上門來,孩子說「就是他讓我打的,而且他說他有錢.」,他說「我讓你去買燈泡啊,你怎麼把燈泡打碎了呢?」,他不知道「打」字在醬油的語境當中有買的意思,可是在燈泡的語境當中就不具備買的意思了,同樣的,一個量詞,一個「條」字,我們通常用來界定魚,一條魚,或者是說一條綵帶,用它來講人,似乎很不合適,可是在特定的語境下,比如說「梁山泊一百零八條好漢」,就得用「條」字,用「條」字能感覺出這些好漢的粗獷、豪邁、剛毅,都能反映出來,如果用「一百零八名好漢」,那這個意思就大打折扣.這就是漢語語言當中的表達上的豐富性、多義性,還有些語言表達上的含蓄,也是很耐人尋味的含蓄的特點,比如在教學當中可以看到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從頭到尾寫的都是樂,讓你感覺作者樂著,其實作者內心並不樂,他被貶了官,樂什麼呢?他被發配到京城以外,樂什麼呢?來到一個不茅之地,樂什麼呢?他沒什麼可樂,可是他不能寫他不樂,他要寫不樂,文章傳到皇帝那裡,他日子就不好過,可是這種感情他必須表達,怎麼辦?他不寫悲,就寫樂,可是在他的每個樂字後面你都能體會到他的人生境況的悲涼、懷才不遇的悲涼,但是,同時他又把這種悲涼融化到一種更高的境界當中,就是與民同樂,使個人的悲與民眾的樂融進去,化解掉,而這些東西在他的文章當中一字不做,因此我們必須通過揣摩他的潛在的含義來理解這種含蓄的表達. 這種漢語語言的特點就決定了我們在課堂教學當中,必須培養學生語言感悟的能力,必須培養學生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而在這點上,也是傳統教學很忽略甚至於做得很失敗的地方,在我們的傳統教學當中,從五十年代初,從蘇聯人那兒,也就是從凱洛夫 那兒學來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方法,這種基本方法把閱讀教學分裂成幾塊,先從時代背景講起,然後介紹作者,然後讀書,然後字、詞教學,然後就是把文章分析,而分析文章往往就是分段、歸納段意,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再來歸納中心,一篇好好的文章,在這種分段、歸納段意的過程當中,被活活的肢解了,而在閱讀當中,從閱讀本身來講,我們對閱讀本身並不是說在閱讀的時候就把文章分成了幾段、它的段意是什麼,首先應該是對文章的整體的把握,在對文章整體的把握和感悟當中,我們和作者進行了對話,進行了交流,我們知道作者寫了什麼、在寫的這個當中想表達一個什麼,這個才是閱讀本來的特點,閱讀就是對話,而不是把他肢解,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整體把握閱讀材料的能力,重視培養他的揣摩和體會語言材料的我們前面從三個方面,也就是:人文性的課堂教學、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民族化的課堂教學這三個方面,談了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特點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談一談在新課標下對語文教學目標的認識: 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語文課程的目標,這和過去的教學大綱的提法是有所不同的,這就反映了語文教育的特點,必須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們的教學,來實施我們的教學,來評價我們的教學,對這三個維度的認識又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一下新課標從三個維度下對課程目標所做的表述: 在新課標當中,課程目標總共做了十條表述,這十條表述當中,第一條到第五條,主要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這兩個維度來界定目標,而第六條到第十條,則是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來界定目標,但是,一至五側重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裡面並沒有排隊知識和能力,也包含著知識和能力,同樣,六至十條的課程目標當中,著重的是知識和能力,但是也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分析一下: 在語文課程目標的第一條當中,是這樣表述的: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這個表述當中可以看出,它強調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步的去培養,這實際上強調的就是過程和方法,在強調學習過程以及逐步形成的時候,實際上它是從過程和方法的角度來提出目標,而這個目標它所最終達到的是: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實際上又是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提出目標.同樣的,在第三條當中,它提出的是: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這裡面又涉及到了方法,同樣,方法後面也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法本身它所講的涉及到的語文學習方法,必然的離不開相應的知識.所以說,在一至五條當中,雖然是從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個方面來提的,但是它也滲透了知識和能力的相關因素,而六至十條,雖然是從知識和能力的角度提的,但是它也滲透了一些情態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的內容,比如說第七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 萬字以上.在這個目標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它比較多的涉及的是知識和能力,例如要學會運用閱讀方法,但是它裡面也包含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比如說要注重情感體驗,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們對新課標當中從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個認識從兩個方面來談: 1、注意橫向協調 所謂橫向協調,就是三個維度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交融的,相對的獨立是因為知識和能力比較側重的是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講,他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什麼?學知 識、能力,這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界定,過程和方法主要是從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的角度提出來的,也就是在學和運用的過程當中,它要強調的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並且要掌握相應的方法,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側重的是學生的體驗,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在形成能力的過程當中,他所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什麼,這三個相對獨立就這樣區別開來了,知識和能力側重的是學習,過程和方法側重的是運用,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側重的是體驗,這是它們相對的獨立性,但同時這三者又是相互交融的,它的交融性表現在:知識和能力往往是在過程和方法當中加以形成,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方法的過程當中,他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因此它往往是和知識能力、過程方法緊密的結合,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往往也是在過程和方法當中所形成的,也就是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思考的過程、對知識運用的過程當中,形成了自己對自己民族語言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自己人生價值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這三者又是相互交融的.在這三者當中,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更加重視的是過程和方法,從我剛才的分析當中,我們應該體會到,過程和方法當中形成了知識和能力,並且轉變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這是我們對三個維度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因此在我們的教學實踐當中,在設定自己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必須高度的關注目標是三個維度來設定的,而這三個維度,既是相對獨立的,也是相互交融的,在這一點上,我們來看一下袁老師在他的《背影》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是怎麼設計她的教學目標的,在她的教學目標當中,又是怎麼體現出三個維度的相互交融的,請大家看課例���� 在剛才袁老師的目標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目標當中,既有過程和方法的要素,也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素,同時也包含了知識和能力的要素,她要求學生具有相應的能力,只有有了這個能力,他才能夠體會到文中的這種感情,而這種能力的形成和感情的獲得,又是在它的過程當中所形成的,所以,這種教學目標的設定,就比較完整的體現了新課標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 2、注意縱向有序 縱向的有序體現在課程目標本身是有階梯性的,是有層次性的,在新的課程標准當中對課程目標的提出是年段提的,是按照小學的幾個階段和初中的相應的階段分別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從我們任教的角度來講,我們不可能從小學一年級一直教到九年級,我們在自己的課堂教學當中,並不是說初中階段的要求就是相對的、固定的,它也應該是有層次性的,這種層次性也應該表現在:我們在教學當中,在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也應該按照新課標的三個維度的要求,循序漸進的不斷的去提升,不斷的在我們的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不斷的提高知識和能力,不斷的轉變他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教學當中,作為一個老師,應該首先把你所任教的整個年段,比方說你教初中,就應該把初一到初三的或者說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整個六本書先要系統地看一看,並且針對新課標的要求,把整個教學階段的總體要求瞭然於胸,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它的總體的要求分解到三個年級,再分解到六個學期,再分解到每本書的每個單元,及至於每篇課文當中,讓學生在每篇課文、每個單元、每一冊書的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的循序漸進的提高,而我們的目標的設定,也應該表現出它的銜接和呼應,前面目標的設定,同樣的一個目標,可能它的層次是比較淺的,同樣的一個要求,可能它的角度是一個方面,到了後面的單元再次出現的時候,同樣的一個目標,它的層次可能會提高一點,同樣的一個目標,它的角度可能會轉換了一個方面,這樣我們就從螺旋式的盤旋當中讓我們的學生不斷的提高他的能力、提高他的語言素養,或者說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方面去認識它,從而提高自己. 所以在教學的目標設定上,除了要注意橫向的協調,也就是三個維度的協調之外,還有注意縱向的有序,就是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相互照應,冊與冊之間以及年級與年級之間的相互照應、相互提高、促進,這在教師的備課當中應該要把它做好,否則你的語文教學又進入了另一種狀況,就是零散、零亂,這也是語文教學不應該出現的現象. 我們剛剛從語文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確的認識新課標,從這個角度談了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特點和目標的認識,概括起來講,對語文教學特點的認識,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具有人文性、實踐性和民族化的特點,而對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的目標,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且在目標的認識上還應該注意到,新課標提出的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確定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這三個維度相互之間既是相互獨立的、又是相互滲透和相互交融的,另外還要認識到這三個目標還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對新課標有一個准確的定位,並且在後面要講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當中來.

F. 關於語文教學怎樣突出學科特點的思索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所以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中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各級各類語文教學公開展示活動異彩紛呈,為追求創新,執教者煞費苦心設計各式各樣的課堂活動,運用聽、看、說、唱、畫、演等各種手段,極力創造課堂上的繁榮景象,給人一種生動活潑、眼花繚亂的觀感。多媒體課件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運用多了會不會限制學生的想像力,會不會浪費學生關注文本語言的時間?有疑問並沒減少跟潮逐風的熱情,我們的語文課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學生們動起來了,讀、問、說、唱……課堂氣氛活躍了,師生互動多了,課堂活動多了,多媒體也用起來了,但語文課堂效率低的問題出現了,致使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新課改下的語文課該教什麼?該怎麼教?語文教師們迷惑了。
學校教科室及時引導語文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學習語文新課程標准,開展讀書活動,探尋提高語文課堂有效性的路子。堅持平實簡易的教學作風,堅持語文課堂朴實無華、真實有效的生態本真,堅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字、詞、句、篇;讓學生訓練語文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教師盡到了語文教學的職責,學生達到了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搞好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應是本真基礎上的創新
課程改革要創新,但創新未必就是改革。有些與語文教學規律背道而馳的所謂改革,與新課程理念貌合神離的所謂創新,非但無助於課程改革,相反會葬送課改的前程。語文就是語文,語文也必須永遠是語文。因為今日的語文傳承的是我們漢民族的語言文學,在幾千年的母語教學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沒理由全盤否定。因而,創新必須尊重科學,必須尊重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必須服務於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這個終極目的。
二、小學語文課應該相對偏重工具性職能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根本性質。」新課標中的這個要求,大家都是熟知的。但關鍵是要清楚「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學過程中到底是什麼樣的統一?怎樣正確地把握這種統一。
語文教學的任務和目的就工具性層面而言,就是字詞句篇、聽說讀寫、語修邏文;就人文性而言,就是文化積淀和人文情感。語文教學就是要通過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學習和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能力、文化積淀,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由此可見,語文的人文性總是在語文的工具性價值實現過程中得到體現的。而且這種體現是自然而然、潛移默化的,而不是刻意追求、牽強附會的。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中小學生處於語文基礎知識字詞句章的學習積累階段,語文基本能力聽說讀寫的訓練形成階段,正是語文工具性職能實現的重要階段和最佳時期。況且就目前農村學生的語文學業水平來看也很不理想,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不扎實,基本功較差。因而,建議廣大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注意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同時,應相對偏重工具性職能。否則,沒有牢固的知識基礎,人文性就架空了。
三、課堂教學活動必須為語文教學目標服務,必須指向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一堂好課,少不了出色的課堂教學活動,這也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語文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應是語文的活動,而不能是唱歌、表演、音像欣賞之類非語文的活動。一切游離於課堂教學目標之外的活動,無論它多熱鬧、多精彩,都是有害於語文教學,影響教學效果的,必須堅決摒棄。
四、正確把握預設和生成的辯證統一關系
預設,是教師通過備課預先設定的教學方案,它是課堂教學展開的首要依據。而生成,則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生成性資源進行即時配置,調整教學內容而當堂形成的教學方案。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預設的課堂是不負責任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
我們既要注重高水平的課堂預設,又要注重科學的動態生成。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及時控制學生思維的漫溢或任意改道;同時又要積極發掘、充分利用有益的生成資源,引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達到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教師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機智的完美結合。
總之,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就是要突出語文學科特色,讓語文課充滿濃郁的語文色彩和情味;就是要堅持每節課都有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每節課都有清晰的教學方向;就是要讓每位教師都能「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每個學生都能「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就是要使每一節課都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學科感悟,讓所有學生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G. 如何讓語文課堂變得豐富多彩

設計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部喜歡語文課,是學生的遺憾,更是老師的遺憾。語文老師應該讓我們祖國的文明燦爛之花永遠的綻放,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我給學生規定了以下幾點:

一、每周兩篇日記,一篇周記。日記話語可以不多,但是要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周記可以摘抄可以自己寫。每周六按時上交。評出精華文章,在班級張貼,推薦給校刊。

二、語文課前做好聽寫字詞的准備,每節課前5分鍾聽寫前一節課的字詞內容。要有聽寫本。比一比誰能記憶的扎實。

三、組織朗誦背誦大賽。早讀時間除了預習新課外要大聲朗讀課文,尤其是要背誦課後古詩和課內文言文。隔斷時間就舉行以小組單位的比賽。

周記日記我沒進行改,但是每一篇都是認真閱讀後,謹慎的寫下批語,這些批語大多是鼓勵性的或者開導性的。例如,有時學生說壓力大,學習累。批語:學習就像喝一杯苦丁茶,苦總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有時批語可能比學生的日記還長。與學生交流,學生才敢寫,才願寫。漸漸的學生可以隨意的寫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了,有時還給我提建議,出金點子。

課前聽寫也養成了習慣,每天的積累使得看似枯燥的字詞也化難為易了。有時給學生講幾個象形字,會意字,指示字。「看我們的祖先是多麼的聰明啊,我們的漢字是多麼奇妙啊!」學生漸漸的喜歡上了這些「小部件」。

朗誦背誦表演大賽的舉行更是使學生積極性大增。內容分為課內古詩詞,課外詩詞,抽簽決定。小組自己決定形式,花樣不限。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個個小組大展身手。上台表現的次數多了,學生的這種大眾面前表達能力也提高了,沒有了緊張,反而多了份自信。

第三、重視拓展延伸部分。每節課設計好拓展,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展開,可以學以致用,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這一部分也是學生最喜歡的部分,不用管對與錯,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你爭我搶,互不相讓。這里也是師生共鳴的部分,很多情況下學生可以激發我的思維,也是我明白了「教學相長」。

經過這一年多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水平漸漸的提高了。在作文大賽中有獲一等獎的,在全縣朗誦比賽中有獲二等獎的。尤其是在學校公開課上的表現更是令評委和聽課老師叫好。看著他們明亮的眼睛發出智慧的光芒時,看到他們大膽自信的表現時,看到他們形式多樣的展示時,看到他們各不相讓的辯論時……我明白了,這才是我想要的語文課。

語文課應該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

H.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亮點」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亮點」

內容摘要: 語文教學中,課堂設計中的「亮點」設置能夠將學生整堂課的注意力和思維調控到最佳時段,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准備。

關鍵詞: 亮點  導語  互動  情感拓展  小結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然有其令人拍手叫絕的地方。或是新穎別致的課題導入,或是巧妙靈活的高潮設置,或是耐人尋味的內容小結,都會成為語文課堂中展現教學設計「亮點」的地方。語文課堂中「亮點」的設計關乎一堂課最終的效果,它不僅體現了一個語文老師的教學藝術,更是對教師課堂調控能力的考察。

      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設計亮點,我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是設計「亮點」的「窗口」。

        我們經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堂課課題的導入,就如一場演講的開場白,如果開頭都吸引不了觀眾,那就意味著失敗。如果語文老師在上每一節課前,都精心設計新穎別致的課題導入,讓學生在短短幾分鍾的課題導入中,就一下子對這節課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學生的精神狀態瞬時被調整到最佳,學生的思維也被凝聚到導入內容上,那麼這節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對於每一堂課,學生的內心都有潛在的期待,如果課堂的導入還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調動性,那麼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比如我在參加賽教,教授《心聲》這篇課文時,由於考慮與學生比較陌生,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初次見面,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帶上這份禮物迎接中考,我想你就成功了一半,大家想不想擁有這份禮物。想! 那就要看今天同學們的課堂表現啦!)同學們,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可謂人氣旺旺,同學們的情緒也旺,因為我們要上一堂公開課,而今天老師講的內容也跟公開課有關,在這堂公開課上,教育局派來二十多位教師來聽課,結果課堂上卻發生了令老師意想不到的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在小說里究竟流露了主人公怎樣的心聲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當代小說家黃蓓佳的小說《心聲》,一起去傾聽主人公的心聲吧(幻燈片顯示課題)。「送出禮物」的設計即拉近了我與學生的距離,又調動了學生展現自我的積極性。這一導入「亮點」的設計為我這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二、互動環節的「亮點」設置是將課堂推向高潮的關鍵。

      新課改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許多語文老師都喜歡在語文教學中設計互動的環節,而我認為此環節的設計放在課堂的半個小時後,最為合理,因為據多年的觀察,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在完全集中30分鍾後,便開始逐漸分散,如果這個時候,以「互動」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合作,他們快要分散的注意力就會再一次集中。但「互動」的設計在形式上一定要讓學生有興趣,方法要靈活,不要動不動就四人一組展開「放羊」式的討論,其實學生早對這種形式厭倦了。比如我在講授《觀潮》一課時,在總結錢塘江大潮的特點時,我設計了這樣的互動環節:同學們,假如你們是各省派往錢塘江的記者,在你的身後就是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潮,你如何向觀眾介紹這一勝景。(多媒體展示錢塘江大潮的畫面)學生一聽以記者的身份來介紹,一下子有了興趣,可能是學生對記者這一職業的崇尚,加之平時看電視上記者報道時的 狀態,有的學生一邊報道,一邊還做手勢側身示意身後就是錢塘江大潮,有的還拿起筆當話筒,有好幾個爭做陝西台的記者。可見,同學們通過這樣「新穎別致」的「互動」就很深刻的理解了課文內容,也展現了自我,課堂氣氛也在那一時段達到了高潮,學生的情緒也重新變得興奮愉悅。因此,「互動」環節的「亮點」設計,一要適時,二要方式獨特新穎,方能促成良好的效果。

        三.靈活及時的情感拓展。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塑造完整的、全面發展的人,而語文課堂中的情感教育是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的途徑。不同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情感內涵,通過內容的把握,在課堂總結部分,進行新穎別致的情感拓展和形式多樣的情感滲透,能將語文課堂的人文性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而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目的。比如在設計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散文的情感拓展時,我給同學們講了自己上大學那年父親患肝癌離開人世及自己如何從悲痛和人生的低谷中走出來的感受,還將自己為父親寫的一篇文章《通往天堂的路》與學生分享,當我讀到「時光荏苒,我在城裡買了房子,也成了家,今年還有了自己的寶寶,然而當我看到別人的孩子在爺爺的懷抱中嬉戲時,我不禁又想起了自己的父親,眼淚湧上心頭,我是幸福的,可生我養我的父親啊,他連一天都沒有享過兒子的福啊!……」讀到這時,我分明感覺自己的情感難以控制,但我還是理智的控制了自己,而學生們也被我的真實的情感經歷所感染,教室里靜靜的,正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同學生都沉浸在對自己父親的回憶中,我不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但我察覺到同學們的情感達到了共鳴,我借機向同學們說:「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父親,無論他們是善於言表的,還是沉默寡言的,他們都在默默的為我們這些兒女們付出,想想上學時誰為你買的新書包,想想開學時誰將那浸滿汗水的學費塞到你的手裡,想想是誰在我們還在夢想時就已經騎著自行車去城裡打工了,想想……那就請大家用理解和努力回報我們偉大的父親吧!」那節課後,我意外的發現語文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同學多了,全班的學習氛圍也濃厚了。什麼原因,是這種以情感人的拓展,讓學生們的內心受到了啟迪,引發了學生隱性的思考,而在實際行動中卻得到了顯性的效果。因此,語文老師要善於抓住教育時機,靈活巧妙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只有這樣語文課堂的人文性才能真正得以體現。

        四、設計「濃郁的書香式小結」使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濃郁的書香氣息是展現語文魅力的良好氛圍。如果語文老師能以文學的方式在課堂結束時巧妙地小結課堂內容,那麼就會錦上添花。所謂文學的方式或一首小詩,或一副對聯,或一句名言,或一首歌等。這樣的方式既讓課堂充滿濃濃的書香氣息,又會牽系學生的課堂情感,更可能會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比如在教授《如何打造靚麗的作文標題》時,我將自己寫的一首詩送給學生,作為那節課的小結:

如果文章是朵花,那麼標題就是花旁默默守護的綠葉;

如果文章是片天,那麼標題就是天邊五彩斑斕的雲彩;

如果文章是小溪,那麼標題就是水面奔騰跳躍的浪花;

如果文章是面湖,那麼標題就是湖面輕柔盪漾的漣漪.

如果文章是西裝,那麼標題就是西裝下色調相稱的領帶;

如果文章是蹲佛,那麼標題就是佛身上流光溢彩的金裝。

      又如在講授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信》時,在課堂小結部分,為了充分體現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作用,讓學生在學習了這篇以「愛情」為主題的書信後,對愛情的真諦正確的把握,同時能夠正確對待中學生的早戀問題,我用一首小詩作為本節課對學生的情感引導:

如果愛情是首詩,要等到該寫的時候再寫;

如果愛情是朵花,要等到該摘的時候再摘;

如果愛情是封信,要等到該寄的時候再寄;

如果愛情是把火,要等到該點的時候再點;

如果愛情是首歌,要等到該唱的時候再唱。

      這樣的課堂小結即充滿濃濃的書香氛圍,又含蓄地教育了學生,引導了學生對早戀形成正確的認識。因此在課堂的結尾,我們就要設計更多的「書香情感式小結」,讓課堂的交流延伸到課外,讓情感碰撞的火花點亮下一個課堂的引線。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找准環節,巧妙地設計「亮點」,能夠將學生整堂課的注意力和思維調控到最佳時段,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准備,更會讓你的課堂妙趣橫生,收效顯著。

I. 如何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課堂教學風格

一、熱愛教育事業,是形成教學風格的基本前提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教育事業,是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內部動因喝前提。只有矢志不渝地熱愛教育,才能帶動和影響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其它因素,才能克服形成教學風格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孜孜探索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法和途徑。今年教師節被表彰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的於漪老師,是語文教學情感派風格的代表。她曾經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事業是常青的。作為一名真正的教師,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實踐……假如有第二次生命,仍然毫不猶豫地選擇教師這個崇高而神聖的事業。」 所有名師,盡管個人教學風格各不相同,但對教育事業的愛卻是相同的。回想自己當年,曾經有多次機會到黨政機關或者其它部門工作,但都沒有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也不會至今仍然戰斗在教育戰線上。
二、提升綜合素質,是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堅實基礎
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是建立在科學性基礎之上的;任何一堂課的教學,都要符合學科知識體系和能力培養性要求。教好任何一門課程,都不是僅僅具有本學科知識就行了。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須比一般教師具有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更加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更為先進的現代教學理念,必須具有非常廣泛的愛好,非常全面的知識。如果沒有廣博豐富的知識積淀,教學任務都不能全面完成,更不要說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了。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必須使自己不但要成為「專家」,還要成為「雜家」,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被譽為小學語文界四大名師之一的著名特級教師靳家彥,曾經這樣說過:「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將軍的氣概。」回想自己當年參加教育工作時,幾乎教遍了所有學科,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幾乎涉及這些學科的書籍都購買,涉及這些學科的報刊都訂閱,甚至有時候有意識地將兩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教學。如「霜葉紅於二月花」一句,就分別從語文和生物的角度給學生進行分析,使學生既掌握了生物知識,也加深了語文知識。
三、廣泛學習別人,是形成自己教學風格的重要途徑
教學風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經歷從模仿到獨立再到創新、穩定的過程。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要從學習模仿、博採眾家之長開始。學習別人的教學模式,學習別人對教材的處理,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對教學重點的處理和難點的突破的方法,學習別人新課的導入、課堂的組織、習題的處理,學習別人課堂教學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堂語言的表達等等。然後,運用現代教學理念進行分析,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分別嘗試,內化吸收,並結合自身特點不斷總結創新。長此以往,便能不斷豐富自己,為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雛形奠定基礎。記得當年在語文教學時,將於漪老師的情感教學法、魏書生老師的六步教學法、蔡澄清老師的點撥法都分別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自己的情況,認為自己缺少於漪老師的情感感染,而學生又比較缺乏自學的時間和習慣,最後選擇了蔡澄清老師的點撥法。經過了兩屆學生的探索實踐,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中考語文成績優秀,而且進入高中後學習潛力也大。
四、不斷實踐反思,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的重要一環
教師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必然要經歷從無到有、從不穩定到相對穩定、從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過程。當教師選擇了某種教學風格後,必然要經歷長時間的實踐,才能形成這種教學風格的雛形,然後還要在進一步實踐的過程中,深化對現代教學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的學習和領悟,加強課堂教學的反思,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而且,在這一過程中,隨著教學學科的改變、隨著教學對象的改變,隨著教學條件的改變,自己的教學風格也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改變。因此,教師不但要努力實踐,還要善於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總結經驗和教訓,再結合自己的特點,進行創造性教學,才能最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怎麼講出自己特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