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語文教研組和備課組是什麼意思
教研組,即學校內研究教學問題的組織
教研組的全稱是教學研究小組,是學校與教師的研發機構之一,它不但是教師專業能力增進的重要舞台,還是教師形成專業歸屬感與學科崇拜的發源地。根據現有資料,教育部於1952年頒發的《中學暫行規程(草案)》中,早就明確規定:「中學各學科設教學研究組。由各科教員分別組織之,以研究改進教學工作為目的」 ,其任務為討論及制定各科教學進度,研究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爾後,教育部於1957年還頒發《中學教研組工作條例(草案)》。顯然,我國中學教研組是在學習蘇聯經驗的背景下建立的。
備課組是學校教研組下設的教研組織,是落實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組織
備課組是在同學科、同年級的基礎上組建的,開學時由各教研組與教師商量組成,並確定各年級學科備課組的組長。備課組每周進行一次活動,備課組組長負責安排和組織該年級、該學科的備課活動,並負責協調該學科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教學情況的監控和反饋。備課組活動要做記錄。
教導處對備課組的活動不僅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要進行指導。分管教學的領導盡可能地參與備課組的活動,了解情況,參加教研組組織的示範、匯報、研究課及其評課活動。教導處應經常下發有關教研文件和經驗文章,組織學習,聘請專家來校舉行專題講座,舉行「青年教師教學論壇」、「學科專題研究」、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會等。
2. 一年級語文上冊大小多少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多、少」等12個生字,會寫「小、少」等5個生字。學習「犭、鳥」2個偏旁和1種筆畫。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比較獲得對大小、多少的感性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並能正確、美觀書寫。
2.朗讀書寫,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註
一、舉例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紙張,請學生說說哪張紙大,哪張紙小。比一比男生和女生的數量。
2.揭示課題:通過兩次比較,你知道了什麼?
3.教師小結:由此可見,大小、多少都是通過比較才能得知的。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大小多少》。
4.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兩遍。
二、圖文結合,識字認字
1.課件出示第1小節(插圖)。
(1)圖上畫的是什麼?(一頭黃牛、一隻貓)
認讀「黃、牛、只、貓」。
(2)指名讀,自由識記字形。
提示:「黃」是後鼻音;「牛」是鼻音,聲母是n;「只」是整體認讀音節。
2.課件出示第2~4小節(插圖)(方法如上)
(1)認讀「邊、多、少、鴨、蘋、果、杏、桃」。
(2)採取多種方式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學生自由認讀生字,集體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學生說識字方法,教師點撥)
三、理解內容,學習反義詞
1.師:再讀兒歌,標出兒歌共有幾個小節,看看是誰和誰比,比什麼?(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板書:大--小多--少)
2.比大小。
(1)學習第1、3小節。
(2)師:哪個小節是比大小的?(第1、3小節)
(3)讓學生自由舉手讀第1、3小節。(課件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黃牛和貓,一組是蘋果和棗。)
(4)指導學生觀察,比一比,明白誰大誰小。(板書:黃牛--大貓--小;蘋果--大棗--小)
(5)師拓展: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能比較大小?(學生討論,交流。)
3.比多少。
(1)學習第2、4小節。
師:除了比大小,還比了什麼?(多少)哪個小節是比多少的?(第2、4小節)
(2)讓學生自由舉手讀第2、4小節。(課件出示兩組圖片:一組是一群鴨子和一隻鳥,一組是一堆杏子和一個桃。)
(3)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白什麼多什麼少。(板書:鴨子--多鳥--少;杏子--多桃--少)
(4)師拓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事物多,哪些事物少?(學生討論,交流。)
4.認識反義詞。
出示「大--小」「多--少」,認識反義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反義詞。(如:遠對近,來對去,白對黑,高對矮,有對無。)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識字課文。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富有童趣的詩歌教學,引導學生認識一些生字。並引導學生結合圖文,在情境中識字、認字。學生都能很好地跟著我的引導學習。在教學反義詞的訓練中,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說一說什麼是「大-小」,什麼是「多-少」,讓大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積累和運用反義詞中去,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設計說明
由於教材倡導「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理念,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先讓學生看圖說、看圖找本課生字,使所認的字得到鞏固;接著充分挖掘教材,根據教材插圖中的事物與所學內容緊密融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看圖說話,培養、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課前准備
1.製作本課的生字卡片,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熟讀課文,預習生字。(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出示情境圖)教師激趣:小朋友們,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你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老師聽說你們在上學前就認識了許多漢字,現在老師就考考你們,看看這幾個漢字,你們會不會讀。只要把你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准,這顆星星就送給你了。
2.隨著學生認讀,把帶有動物或水果圖片的生字歸類貼在黑板上。(如黃牛、小貓、鴨子、小鳥;蘋果、大棗、杏子、桃等)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學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本節課的生字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設計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為下面集中識字做好了鋪墊。
二、結合圖畫、韻文,學習生字
(一)學習韻文,識記「大」「小」。
1.過渡:同學們可真了不起,這些字都能讀出來。現在請你們再讀讀這兩組字,看看有什麼發現。(板書:上、下;多、少)(學生通過觀察進行匯報)
預設:它們都是反義詞。
2.同學們,這是重大發現。現在老師帶著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園風光圖)同學們,你們知道在美麗的田野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嗎?
(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黃牛和貓、鴨子和鳥、蘋果和大棗、杏子和桃。)
3.學習韻文。
引言:它們誰大?誰小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小韻文吧!
(1)老師范讀,同學認真聽准字音。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
(3)這個小韻文里第一、三小節藏著一對反義詞,誰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
(4)黃牛和貓比,誰大?誰小?(學生比較後匯報)
(5)蘋果和棗比呢?(學生比較後匯報)
4.用「大」「小」練習說一句話。
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
飛機大,汽車小。
5.指導朗讀。把「大」「小」兩個生字寶寶送回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
(二)學習「多」「少」。
1.(多媒體展示第二組圖)請同學們觀察第二組圖,從圖中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呢?學生觀察圖片,說說發現了什麼。
如:左邊的鴨子多,右邊的鳥少。左邊杏子多,右邊桃少。
2.引學: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識記「多」「少」這兩個字?(加一加、記筆畫等)
3.用「多」「少」練習說一句話。
如:我的鉛筆多,他的鉛筆少。
這邊的蘑菇多,那邊的蘑菇少。
4.像這樣的反義詞你還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匯報拓展)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教學生字時,把小韻文與反義詞結合,藉助帶圖的生字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反義詞的特點,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同時,拓展更多的反義詞,讓學生去感受漢字的博大精深。
三、游戲形式,鞏固識字
反義詞對對碰。
師:我們做個「說反義詞」的游戲吧!
師:我說大。 生:我說小。
師:我說多。 生:我說少。
師:我說上。 生:我說下。
師:我說里。 生:我說外。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形式,教學中設計了「對對碰」的游戲,使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加深對生字的認識。
四、指導書寫,掌握字形
1.過渡:同學們對反義詞掌握得這么好,相信字也寫得非常漂亮、工整。
2.復習田字格的.位置名稱。(課件出示田字格)
齊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
寫好漢字它來幫,
左上格,右上格,
左下格,右下格,
橫中線,豎中線,
各個方位記心間。
3.學生根據兒歌找到田字格每一個小格的位置,教師巡視指導。
4.出示會寫的字,指導書寫:小、少、牛、果、鳥。
(1)少:①復習筆畫「丿」,教師寫,學生書空。
撇:露鋒起筆,稍停後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間部位不宜細,收筆漸提,慢出。
②書寫「少」的筆順。 《大小多少》優秀教學設計
③示範書寫,講清楚每一筆的位置。
④提醒學生書寫的姿勢要端正。
⑤教師巡視,對個別學生予以指導。
(2)小:復習筆畫「豎鉤」「點」。
豎鉤:①中鋒下行;②提筆;③自右向左圓轉;④頓筆;⑤逐漸提筆向左上平出鋒。
點:向右下行筆,由輕到重,到結尾微微頓筆,逆向收筆。
(3)牛、果:豎在豎中線上。
(4)鳥: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鉤」。
設計意圖:學生認識一下田字格各個部分的名稱,可以幫助他們今後寫字時更好地掌握漢字間架結構,明確每筆起始、結束位置,為今後規范書寫奠定基礎。而教師的范寫,又可以直觀、清晰地再現每個筆畫行進過程及先後順序,對於剛剛學寫漢字的學生來說,大大降低了寫字的難度。
教學反思
以學生喜歡的摘星星游戲活動引入,既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的布置,學習內容的出現,由「字——詞——句——拓展造句」,符合學習語文的規律。對學生的要求一步一步提升,使學生的學習情緒時時高漲,學習效率時時增高,且學得輕松愉快。
3. 小學語文一詞多義方法
對一個字而言,一般情況下意義是多樣的,即一字多義。一字組多詞是想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對這個字的意義進行全面解讀、全面認識,從而全面運用。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一詞多義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一詞多義方法
1、明確指向與集中比較
明確指向。
在識字教學的擴詞練習中,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字組多詞的真正內涵是讓學生從字的多種意義上 組詞 ,從而實現對字的多種意義的全面理解,而非單純追求數量。所以,我們可以把「誰還會組其他的詞」指向再明確些:「『花還可以表示其他意思,比如用花或花紋裝飾的——」這樣一引,學生立即心領神會,腦袋瓜兒也一下子轉過來了:「花布」「花車」「花燈」……
如果我們繼續從意義上引導:「花」還可以表示(眼睛)模糊迷亂,所以,還可以組「眼花」「昏花」……這樣組出來的詞語帶給學生的信息更豐富,學生對「花」的理解更全面,詞彙積累更扎實,詞語的運用會更靈活。片語完了,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挑幾個表示不同意義的詞寫在書上。這樣天天留意,課課積累,我們還愁學生說話、寫作時無詞可用或詞不達意嗎?
集中比較。
比較,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其能力,具有很大的教學意義。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用集中比較的方法加強訓練,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正確程度。如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可以首先將幾個 句子 集中板書出來:
(1)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還教我讀書。( )
(2)我把碗里的飯吃光了。 ( )
(3)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本上。( )
(4)奧運健兒為國爭光。( )
(5)我光著一隻腳就急忙趕來了。( )
(6)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
(7)明媚的春光,永遠值得人們留戀。( )
接著要求學生認真讀一讀這些句子,聯系內容查字典,比較分析各個句子中「光」的意思,得出答案:(1) 只,單; (2) 一點兒不剩;(3)光線;(4)榮譽;(5)身體露著;(6)光滑; (7)景物。
通過這樣的集中比較,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 而且進一步認識到某些漢字的多義特點,懂得正確理解字義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從而掌握正確理解字詞的方法。
2、以音定義與以義定音
這一策略主要針對多音多義字。多音多義字不同的讀音表達不同的意義,不同的意義對應不同的讀音。對於這一類多義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發現不同字音對應的不同的意義的規律,並加以歸類 總結 ,這樣就能較好地掌握並運用這類字了。例如「似」這個字,有shì和sì兩個讀音,而「表示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這一義項只在翹舌音的時候才有,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這個多義字了。
再如「打」:dǎ,敲打;dá,一打。一打的「打」(量詞)是英文dozen的音譯字,跟敲打的「打」毫無關系。學生只要清楚dá這個讀音只出現在「打」字作為量詞,表示「十二個叫一打」這一種情況,那麼運用起來就不會存在問題了。
3、趣味表演與實物圖比
這兩種策略主要在學生初學生字時運用,通過有趣的、多種形式的 教學方法 ,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不同意義,為他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生字奠基。
趣味表演
趣味表演是用實例或聯系小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自參與趣味活動或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會話、表情、動作等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詞含義。如教學「花」時,教師可以拿出鮮花,讓學生三人一組上台表演買賣花的情景。這樣既有實物「花」的展示,又讓學生在表演中明白「花錢」的「花」就是「用」的意思,還可以利用花籃、花布等道具理解「花」的其他意思。這種方法既可以使說話的、觀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輕鬆快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字義的能力。
實物圖比
實物圖比就是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幻燈片或 簡筆畫 以及動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字義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知、問答、辨認,利用這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建立直接聯系,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字、詞義。圖表的特點簡單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亂的知識按一定規律對號入座,使知識系統化,便於教與學,尤其適用於復習和鞏固。
如教「美」字,可以通過六幅圖畫展示它的六種意思,分別是美景圖幫助理解「美麗好看」這一意思,美容圖幫助理解「使美麗」這一意思,超市物價圖幫助理解「令人滿意」這一意思,學生獲獎圖幫助理解「得意」這一意思,世界地圖幫助理解「美洲」這一意思,美國國旗圖幫助理解「美國」這一意思。
2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
1、藝術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探究知識、領悟主題、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而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魅力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如果在課文的開始就把本課的主題或者題材用音樂、動漫等藝術形式展現出來,不僅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像和聯想,形成美好的意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內涵。一個好的開始,宛如一塊磁石,能把學生延滯在課間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又像電光火石,給學生以啟迪,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增進課堂氣氛,提高聽課效率。
在教學中,課堂氣氛是由教師決定的,具體地說,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都影響著課堂教學氣氛。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有效的互動,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思維感到壓抑,學生就沒有學習的熱情;反之,學生學習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聽課效率自然就會大大提高。
3、優化有效講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實踐中優化課堂講授、提高講授的有效性是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保證。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講解、有效指導。比如當學生在學習課文時碰到了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此時,教師就應停下來,對字、詞的意思進行講解,從而理解句子、 文章 之意。講授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講多講少,何時講授,何處講授,該講授些什麼,應視學生的需要而定,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不能在過短的時間內呈現過多的新知識,不能花費太長的時間以至於超出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限,即不機械盲目地講授。
4、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
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學活動中,因其融合了文本、圖像、視頻、音樂、動畫等多種信息,實現了人機交融,它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聲像並茂、動靜結合,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多媒體的應用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同時也帶來了思考。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多媒體的作用,堅持科學性原則,方能讓多媒體真正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另外,小學生的想像由具體向抽象發展,在語文教學中,除了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外,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也不可或缺。而學生的想像需要藉助一定的實體來作為基礎,透過文字可能無法讓學生得到具體的感知,那麼,藉助多媒體的展示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3小學語文語言積累的方法
一、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一——觀察體驗生活
所謂「生活處處皆素材」,初升的太陽,夕陽的余暉,新出的秧苗,沾露的嫩草,處處美不勝收;父母兒女間的親情,同學朋友間的友誼,校園師生間的感情,實為日久見真情;勝利時得意的笑臉,失意時感動的幫助,苦悶時酸澀的淚水,探究時驚奇的發現,感受不同時刻心情的五味雜陳……在不同的時間,不一樣的年紀,與不同的夥伴從各個角度留心觀察生活,萃取營養豐富的語言材料。
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指導學生,使他們樂於從生活中獲取直接而詳細的語言材料,並不斷向學生滲透發現與觀察生活的方法。比如,利用連續觀察的方法獲取具體詳實的素材,利用定向觀察的方法獲取有方向、有重點的素材,利用隨機興趣觀察的方法捕捉感人至深的偶然事件,從而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有意義且他們感興趣的部分。
一旦學生在盲目的日常活動中睜開了發現生活的眼睛,就開始四處觀察,並逐漸記住單一的、連續的、階段性的事件與過程。他們的記憶和認識開始豐富了起來。但是在這里,我不得不強調,學生仍然是「麻木的旁觀者」。這一個個奇妙的時刻並沒有被蓋上所見者感情色彩的印章,也沒有他們血肉豐滿的自我感悟。
所以,在發現、觀察生活的同時,要強調學生的體會與感悟。比如,面對事件中具體細節的思考,體會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這件事所以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面對自然景觀,如何從一個側面稱贊它的獨特美,面對這種美我又有什麼樣的感受。面對小動物、一種游戲、一個 故事 ,我體會到了哪些樂趣。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法解決,又有哪些想像與創新等等。在觀察中不斷伸出靈敏的觸角,探知體會鮮活的生活,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二、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二——閱讀美文及名著
關於閱讀的好處,葉聖陶先生曾經這樣說:「為養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不妨回想一下,咱們小時候學習語文以及一般知識,有幾分之幾是從課堂中學來的。每個人都有大致相同的 經驗 ,課外學到的東西比課內多些。」這些老先生都在向我們傳授廣泛閱讀的重要性。
教育 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規定背誦篇(段)數的同時,第一次明確規定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此舉旨在用適當增加閱讀篇(段)數的辦法,引起教師和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較大的閱讀量來獲得較強的閱讀能力。
開卷有益,閱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從出色文學作品中積累句段、素材和寫作手法,還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審美趣味和鑒賞能力。我們發現,學生中語文成績突出,口語表達流暢的,一般都是手不釋卷,對課外閱讀有濃厚興趣的。就連許多大文豪、名作家在自傳和訪談中都說自己的文學造詣得益於兒時的博覽群書。
三、語言積累的方法之三——多背誦多交流
蘇轍曾說:「早歲讀書無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解釋起來的大概意思是說,少年時期讀書似乎並沒有深刻理解書中之內涵,但在此之後,人成熟了,在審查事物時卻發揮了神奇的功效,使感受有據可循。蘇轍與我們分享的,實際上就是「記憶的沉潛」。
人在少年時的 記憶力 是一生中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記憶的內容常常印象最為深刻,甚至終生難忘。而少年時期沉潛在大腦的記憶被封存,在日後生活實踐和運用中被喚醒,就能融會貫通,發揮奇效。教育工作者們利用這一科學知識,強調小學(尤其是中低段)背誦一些優美句段、篇章。很多教師也要求學生大量記憶古詩詞、名家名篇。但在這一過程中,又引發了一些誤區,值得大家注意。一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二是局限於教材的「鼠目寸光」。
背誦這種積累語言文字的方法應把重點放在「悟」,即理解的背誦。可在理解基礎上採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關鍵詞記憶法、提綱板書記憶法、圖畫影像記憶法及特殊記憶法等等。另外,教材上的文章在浩瀚的書海中如同九牛一毛,微小之至,所以要把眼光放出去,涉及方方面面的類型文章,真正使學生的積累背誦豐富起來。
在理解感悟中,豐富多樣的名篇美文自然而然沉潛在學生深深的腦海里,回歸到生活實踐中,背誦的篇章逐一被喚醒,與自我認識融為一體,為學生的表達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礎。
除了充分發揚勤於背誦的傳統語文教學經驗之外,多交流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透徹的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4小學語文句子教學方法
(一)指導句子的朗讀
葉老說過:「教學語文課文,幾個重要項目里頭有一個項目,就是好好地讀,讀得好,就可以深切地傳出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就是領會它的思想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基本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通過朗讀,不僅能學習准確地理解詞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夠掌握規范的書面語言,從中學習准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思想,逐漸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在語文《新課標》中提到「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語感指的是使人對語言的知覺的整體感受,或是語言文字而引起的復雜的心理活動和認識活動的過程,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通過朗讀中重音、停頓、節奏、語調的處理,培養語感。學生有了敏銳的語感,勢必大大提高理解詞語、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葉聖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寫荷葉和荷花的句子就是要重點指導朗讀,第一步先理解荷葉是「挨挨擠擠」的,荷花是「冒」出來的,體現她頑強的生命力, 「展開、飽脹、破裂」這些重點詞語進行朗讀,第二步根據這些詞語加以想像,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勃勃生機的畫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愛贊美之情讀出來。
老師可以採用多種的朗讀形式,例如加動作讀、配樂朗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朗讀的慾望,句子朗讀到位了,學生對重點字詞理解了,對段落的意思也清晰了。
(二)注重句子的理解
句子教學的重點是要學生掌握常見的句子結構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要用多種方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在教學中,我採用的方法有:
1、抓住重點字、詞理解句子
在一句話中作者所表達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蘊涵在一些關鍵性詞語之中。在講解句子時,抓住這些詞語認真理解,對正確深入理解句子的含義是有好處的。有些句子中有難懂的字詞,如果把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個句子的意思也就清楚了。例如《鳥的天堂》一課的結尾: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中帶引號的鳥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樹」;「的確」就是「確實」的意思。不帶引號的天堂是「樂園」的意思。再聯系起來理解,全句的意思就清楚了:那大榕樹確實是鳥的樂園啊!句意明白了,再從感嘆號中領會到作者抒發了喜愛大榕樹、贊美大榕樹的感情。然後聯系全文,認識到這句話在文章中有著點名中心的作用,這樣,就真正學懂句子。
2、從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
凡是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與中心聯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點名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聯系起來思考,這樣會使學生對句子理解更加透徹。例如學習《夕照》一課,「我獃獃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光讀這句話,讓人不解作者為什麼感慨,為什麼激動,但是聯系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把夕照描寫地很美,正式面對這如詩的夕照,讓人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激動與贊美。理解了這句話,也知道它正好點出了這篇文章的中心。
3、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句子是若干個詞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句子教學是詞、段教學的橋梁,是段篇訓練的基礎。句意教學是句子教學的中心環節,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又是由若干句子組成的。一個句子雖然能完整地表達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個句子卻不是孤立的。每個句子均有語境,即句子所處的上下文。因此,認真研究句與句之間的關系,聯系語境講解句意,有助於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例如《田忌 賽馬 》這篇文章,第二次田忌贏齊威王的原因是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光讀這句話,會讓學生產生誤解,是不是其他的比賽也可以調換順序就能贏?不是的,這時就讓學生聯繫上下文,調換順序是要有一定條件的,要聯系第三自然段孫臏的話「從剛才的情形看,他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來理解,讓學生清楚這是要仔細觀察、分析得出的結果。
(三)加強句子的訓練
葉聖陶先生曾說:「 語文教材 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 作文 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指的就是學習知識重在與遷移運用。在朗讀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就是要加強訓練,把句子教學落到實處。可以根據句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方式,使訓練扎實有效。
1、讀和抄寫句子
讀和抄寫是引導學生認識句子的一種訓練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上對句子進行初步認識。特別注意標點符號,對於不同標點如句號、問號、感嘆號就有不同的語氣,不同的含義。
2、補充句子
補充句子是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句子,並把句子寫具體的一種訓練,是學生學習 造句 前一種過渡性的訓練形式。例如用「樹葉落下來」,進行補充「( )的樹葉,( )地從( )落下來。」可以讓學生把句子意思表達更完整,也為習作打下基礎,使文章生動具體。
3、造句
這是一個常用的訓練方法,老師在學習到好的詞語或者一些關聯詞時,會讓學生練習造句。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讓學生讀課文中的例句,體會在句子中的用法。在指導學生造句時,要注意句子是否正確,例如在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時,學生往往容易漏掉主語「誰」;還要注意開拓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寫出內容各異的句子。
4、仿寫句子
這是一個難點,出題者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仿寫一個怎樣的句子,這時需要學生仔細審題,分析句子的特點,弄清楚作者到底讓我們寫一個怎樣的句子,寫時只要求模仿例句的表達形式,在內容上則應該有創新。
例如「節假日,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這個例句就應該抓住「人山人海」這個詞,知道這是一句誇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例句,讀懂句子意思,抓住關鍵詞語在句子中所表達的意思,再動筆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