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竊讀記選自哪裡
竊讀記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
《竊讀記》寫於1952年8月10日。作者小時候在北京長大,在此度過了25年的時間,1948年回到故鄉台灣後,她將北京的生活點滴寫成《城南舊事》一書,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所寫的也是作者在北京的童年生活。
《竊讀記》現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
(1)語文竊讀記背哪裡擴展閱讀:
《竊讀記》被選為滬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第一學期第七單元第3課課文。
《竊讀記》被選為鄂教版語文教科書九年級下冊第1課課文。
《竊讀記》被選為語文S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25課課文。
《竊讀記》被選為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1課課文。
《竊讀記》被選為魯教版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25課課文。
『貳』 小學五年級語文《竊讀記》課文
轉過街角,看見飯店的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的聲音,我放慢了腳步。放學後急匆匆地從學校趕到這里,目的地可不是飯店,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裡?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門口,便看見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害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
我喜歡到顧客多的書店,因為那樣不會被人注意。進來看書的人雖然很多,但是像我這樣常常光顧而從不購買的,恐怕沒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彷彿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
最令人開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傾盆大雨我越高興,因為那時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總不好意思趕我走吧?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當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時,我已餓得飢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如果口袋裡有錢該多好!去吃一碗熱熱的面條,回到這里時,已經有人給擺上一張沙發,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著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
每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發覺已經站在這里讀了兩個多鍾頭了。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我低著頭走出書店,腳站得有些麻木,我卻渾身輕松。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有趣而感人的文章。作者回憶了艱苦年代中竊讀生活的點點滴滴,塑造了一個可憐可愛的“小賊”形象,告訴讀者成長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成長來自愛的關注與呵護。這是一篇七年級的自讀課文,給學生清晰的閱讀思路與角度是非常重要的,“理清結構,把握
整體”與“品析形象,探悟情蘊”兩個教學活動是圍繞文本“人”“事”“情”三要素設計的,提供了簡潔的學習思路,意在訓練學生概讀內容的能力、品析形象的能力、感悟主旨的能力,並且重要的教學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角度。這些都能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自讀任務。
【教學目標】
1. 默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2. 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點。
3. 抓關鍵詞句,把握情感變化,探究文章思想情蘊。
『叄』 5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的主要內容
5年級上冊語文竊讀記的主要內容: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
原文(部分):
竊讀記
轉過街角,看見三陽春的沖天招牌,聞見炒菜的香味,聽見鍋勺敲打的聲音,我鬆了一口氣,放慢了腳步。下課從學校急急趕到這里,身上已經汗涔涔的,總算到達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陽春,而是緊鄰它的一家書店。
我邊走邊想:「昨天讀到什麼地方了?那本書放在哪裡?左邊第三排,不錯……」走到書店門口,便可以看見書店裡仍像往日一樣地擠滿了顧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那本書會不會賣光了,因為一連幾天都看見有人買,昨天好像只剩下一兩本了。
我跨進書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數一遍,啊!它在這里,原來不在昨天的位置了。
(3)語文竊讀記背哪裡擴展閱讀:
《竊讀記》現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真真切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作者綜合運用了細致入微的動作、自語式的獨白等描寫方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動人的魅力。
『肆』 小學語文竊讀記中哪些段落需要背誦
課文關於閱讀的方法片段,要背誦。
《竊讀記》現代作家林海音女士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竊讀為線索,描寫了作者放學後急匆匆趕往書店,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竊讀,到晚上才依依不捨離開的讀書過程。
真真切切地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文學知識的渴望。作者綜合運用了細致入微的動作、自語式的獨白等描寫方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使文章富有動人的魅力。
(4)語文竊讀記背哪裡擴展閱讀:
作者介紹:
林海音的父親林煥文為台灣苗栗縣頭份鎮人,祖籍廣東蕉嶺;母林黃愛珍為台灣板橋人。
林海音是家中長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煥文先生於1931年5月病逝於北京,享年44歲;1932年其四妹燕瑛(6歲)去世,么弟燕璋(3歲)去世 。
林海音在京期間,因工作之故,認識了一生的伴侶、《世界日報》編輯夏承楹,兩人於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協和醫院禮堂結婚,為當時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後住進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
1948年11月,林海音與夏承楹攜三個孩子、母親黃愛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鄉台灣。在台兩人又生育了一個孩子。
1983年,林海音之母林黃愛珍女士於去世,享年81歲;
1988年8月在香港,林海音與分離37年、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會面。
主要作品
林海音本人的創作豐收期,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總共寫了四部長篇小說:《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說集:《綠藻與鹹蛋》、《婚姻的故事》、《燭芯》,產量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