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初中語文的學習更多的是自學和積累,學習要有計劃,計劃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同時也有利於要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寫作能力差,就一周寫一篇作文,如果閱讀差就一天練習一篇閱讀理解,如果基礎知識差就每天抽出點時間記憶背誦一下,等等。
1、學好語文重點之一:字詞、古詩詞、古文等的記憶背誦或賞析。這類知識的學習重點在課堂上,課上要專心,課後多花點時間去記憶背誦、理解運用。
2、學好語文重點二:閱讀一定要強化,最好能夠做到每天練習一篇閱讀。另外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可以激活我們「腦、眼」潛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的能力。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提效率;同時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快速閱讀的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我自己學生時代練習過,現在也在受益。
3、學好語文重點三: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的基礎是素材和思路,平時要多閱讀多積累。高中學習是比較緊張的、時間也很有限,我前面提到的快速閱讀在素材積累上就可以提現出很大作用。有了積累,可以多看看那些優秀作文,找找寫作的思路,要多動筆寫,學會借鑒、運用、融會貫通,這樣寫作能力才會不斷地提高。
語文成績提高也是需要做題的,平時不能只是一味的記憶背誦,防止眼高手低。
②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高效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 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教學准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興趣中掌握了知識,效果很好。
(二)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教師只要在學生出現的問題點上作出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時作出恰到好處的啟發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三)、教會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筆記、批註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聽、看、想,還要會記筆記。將老師羅列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記在書本上,能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指導學生會看、會想,還要會記,正所謂「教正是為了不教」。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相對於傳統教學的知識傳授而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讓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學習能力。
三、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著一種突破,那就是讓我的課堂充滿朴實,蘊含真情,傳遞愛心,成為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舞台。一切以學生為主,從細節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③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問,主要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慾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
一、小學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問題數量多。一節課,老師在不停地提問,學生不斷地應答,看似內容豐富,課很滿,實際上卻失去了語文課的語文味,這樣的課上得太疲憊,老師准備得多、問得累,學生聽得醉,困意綿綿,產生討厭。
2.問題鬆散零碎。教師沒能從教材的整體出發,缺乏全局觀。有時明明能夠通過一個主問題統領文章內容,讓學生集中閱讀,系統思考,然後連貫做出解答,教師偏偏要將其肢解成若干零碎的小問題,學生的回答也是片言碎語。
3.問題簡單膚淺,缺乏思考價值,不能開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不是」、「好不好」之類簡單的判斷性問題所佔比例極大。所提的問題始終做表面文章,范圍也小。對學生的局限性很大,在思想內涵上卻深入不下去。
4.提問死板乾巴,枯燥無味。提問前不善於作必要的鋪墊准備,提問中也沒有其他適合學生的活潑多樣的教學手段和動作方式與之穿插配合,問題轉換時,問題與問題之間銜接也不自然恰當過渡。問題的解決毛躁、浮飄。讓聽者感覺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好又到了另一個問題,教師也不加追究。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1.把握時機,增強提問的針對性
我們在提問時,不僅要在微觀上考慮問點是否優化,問法是否藝術,而且要從宏觀上總覽全文,使每個問題的提出都處於最恰當的時機。課堂提問選擇時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時機的選擇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示出來的心理狀態加以把握,也就是:當學生思維受到局限無法突破時;當學生受舊的知識影響很深而無法順利實現知識遷移時……
例如《詹天佑》一文,開篇就寫「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如果在講第一自然段時,讓學生理解「傑出」一詞後,就讓學生說說詹天佑是一位什麼樣的人,答案雖然正確,但認識還不深刻。因為此時學生對詹天佑的「傑出」還只能從字面上講出他「才華出眾」。如果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說說詹天佑是什麼樣的人,效果就大不相同。因為這時學生已經對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過程中如何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有了感性的認識,此時,他們對詹天佑評價的條件方才成熟。
2.端正文本價值與學生獨特體驗,追尋有效提問的平衡
在教學實踐中,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與教師文本價值引導之間,就要尋求一種平衡,精心設計提問,既要尊重學生對文本理解的差異性又要注意適時引導,讓獨特體驗與價值引導在有效提問中協調發展。
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文本,它有自己的生命,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在每一個讀者與作者、文本之間都存在著一個非常個性化的空間。在新課程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正視「尊重」。每個人對文本理解的深度、廣度是不一樣的,我們在要求學生表現對文本的理解時不能只有一把標尺。如果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尊重」,缺乏有效的價值引導,那麼學生的這種「獨特體驗」很可能是蒼白的,所傳達的思想也是膚淺的,長此以往,對學生的發展沒有益處。
如我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讓全班學生評價你喜歡的人物,很多孩子說喜歡孫悟空,但突然有孩子說喜歡白骨精,因為她會很多計謀,為了一個信念堅持到底……當學生對文本的價值觀出現偏差時,我為了尊重學生的多元解讀還點頭默許:「你真有自己的想法」。而接下來便有很多學生也紛紛附和……就這樣費盡心機、想方設法害人的妖怪被學生當成了敬佩的對象、學習的榜樣。事後,我才認識到:這不是尊重學生,而是對《語文課程標准》的一種曲解。因而,我在第二天進行彌補:同學們,昨天有的同學說敬佩白骨精會想很多計謀,為了一個信念堅持到底……那麼白骨精費盡心機想達到什麼目的?她的出發點是什麼?這時學生們才意識到她的出發點是殘害別人,那麼再會動腦筋想辦法也不值得佩服。白骨精越會動腦筋,詭計越狡猾,對別人的危害就越大,是不值得敬佩的。
3.善於運用評價,積極促進生成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評價,通過評價及時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引領提升,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1)激勵式。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得到肯定性評價,會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產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得到自我發展。
(2)提煉式。受年齡的制約,有時學生的回答要麼是比較零散的,要麼沒有一定的深度。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梳理,並通過評價進行反饋,幫助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理解。
(3)修正式。當學生回答的語言有問題時,老師可以通過修正式評價語把學生的語言納入更准確的軌道。如: 「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講清楚,那就更有說服力了。」
富有智慧的教師要善於通過有效積極的提問去演繹精彩的課堂,或拋磚引玉,或畫龍點睛,或點撥指示,或目示點頭,或取喻明理,使學生對問題心領神會,如入幽微之境突見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④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我想大家都應該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不管是在公開課上還是在平時的講課過程中,都有教師激情澎湃,學生不知所雲的狀況發生,簡單來說,也就是:啟而不發。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是很尷尬,不得已自圓其說,總是迫不及待的揭曉答案。我不知道這樣的問題原因出在哪裡,深究其責,我覺得是自己的教學經驗不夠豐富,畢竟我也是一個剛入職的老師。但是聽了很多學校老師的課以及外出學習回來,我發現不僅僅是我一個人存在這樣的問題,幾乎我們的課堂上或多或少的都會出現類似問題。那麼,問題來了,怎樣讓學生積極回答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呢,也就是做到啟而有答。那就要從啟發的方式、對象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自身狀況制定具體有效的措施,並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因此我結合本班的教學實際和目前大部分學校的基本教學提以下幾點建議:
一、降低難度,找准問題的針對性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思考題,與學生互動交流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問題的難度,給與一定的引導啟發,如果大多數學生反應積極,問題很快得到解決,說明問題難度系數適中,教師啟發的得當;如果大多數學生滿臉疑惑,教師已經進行了啟發引導,問題還是遲遲得不到有效的解決,這說明問題難度很大,需要做出調整。比如說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語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中講的是少年周恩來為國立志的故事,我在上課的時候設計了一個問題「誰能結合人物當時的心情和他所說的話帶表情表演文中敘述的三件事情」我還特別啟發道:「要抓住當時的社會背景,遇到什麼樣的人該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動作,還要符合各人物的年齡實際,要像演戲一樣。」就這樣,學生覺得是遇到了天大的難題,我鼓勵了很久,終於有人站了起來,表演了第一部分的內容。可是從頭到尾是無表情的表演,而且說話也是沒有任何感情。第二組同學比第一次稍微好了一點,但是在表演的時候對於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把握得不夠好。第三組開始的時候,有了前面兩組的經驗,相對來說還說得過去。
從本次的教學實際可以看出,我從一開始設計這個問題的時候,沒有完全考慮學生的能力,認為自己覺得可以勝任,就這樣做了,沒有從實際出發。讓學生表演是一個比較難的挑戰,到了最後我和學生一起表演,給學生做了示範,這才降低了難度,這樣整個課堂才有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他課堂問題預設時,應該熟悉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這樣才不會出現教學啟而不發的現象。
二、提問時要根據課堂環境,增加課堂的引導性
所謂的課堂環境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教學情境,給學生一個良好的感知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思考課堂上所提出的問題。例如《搭石》這一課,在講到一行人過搭石的時候,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讀到這里,你能體會到什麼?」很多同學聽到這里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當時的時候,我並沒有進一步啟發學生,學生們只有一兩個說話。很快,我看出來了這樣的尷尬,於是,我說「那我們來表演一下當時的情境,看看如果是你們,你准備怎樣來過搭石?」接著伴著音樂朗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學生們配著音樂自己來表演。學生很快便知道了答案,畫面很美,同時也能從協調有序看出家鄉人的心靈美。
在這個案例中,我通過讓學生表演,結合多媒體課件,以及朗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優美嫻靜的啟發式情境,學生被情境所感染,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從這里我知道,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多用直觀呈現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特別是涉及一些他們不熟悉的內容時,更應該給予更多的直觀展示,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實際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改變提問的方式,尋求最佳的突破點
在課堂中,一個問題可能有多種方式提出來,但是我們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採取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方式,不能按照自己的要求,要改變提問的方式,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獲得最佳的問題突破角度和解決途徑。
除了以上幾個大方面以外,我認為提出的問題必須要目標明確,語言生動豐富准確,絕不能信口設問;多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學,鼓勵學生間相互啟發,讓大多數同學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問題要層層遞進了,要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先簡後繁;提問態度要親切。對於學生給與的答案要肯定,不能打消其積極心。
在課堂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習慣,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如何讓課堂的提問更有效這是一個需要我們不斷實踐和探索的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讓我們不斷地改進和努力,以後一定會做得更好。
⑤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有趣味性的提問,激發興趣
有層次的提問,照顧全體
有目的的提問,突出重點
有反饋的提問,激勵學生
⑥ 淺談如何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講究課堂提問藝術。精心設計卓有成效的課堂提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常常存在提問目的不明,提問邏輯不強,提問方法不當,提問時機不準,提問質量不高的問題。下面就高效語文課堂提問設計談幾點粗略的看法。一、明確目的,綜觀全局。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特別注意各提問之間的連貫性與邏輯性,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心中有學生,既要考慮知識傳授的嚴謹性,又要考慮學生活動的趣味性,既要注意優等生的能力發展,又要照顧後進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局觀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准確體現教師的教學思路,有效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全面落實三維目標,能讓學生在興趣上得到發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維上受到啟迪,能力上得到提高。二、切合實際,面向全體。課堂提問要切合教材與學生的實際,要追求全體學生的全員參與,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從提問中得到啟發,有所收獲。這應該是高效課堂一個最根本的要求。
⑦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對學生掌握創造方法具有決定作用.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改革課堂提問的方式.日本著名教育家齋藤喜博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課堂提問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提問運用得好,不但可以輕松地幫助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所創設的氛圍之中,還可以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激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有效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那麼,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聰穎,思維活躍,勇於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因素、知識結構等特點,適當考慮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課堂的生動與活潑,很多時候是由問題的趣味性激發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學生就像一池水,教師的提問便是投石激水,一些靈感火花往往就在這樣的提問中產生.通過提問,學生討論,寓教於樂,激發興趣,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驅力,從而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內心疲勞,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
⑧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
可以說,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課堂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了解學生的實際,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實,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深入淺出,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講在點子上,一語道破。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創造性教學。
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
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
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即一備教材,二備學生。因此,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力求制定出明確、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又讓課堂充滿笑聲,充滿活力,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課堂有效性必然能提高。
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點撥、設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少一點講解、分析、提問,多一些引導、點撥、激勵,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餘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可以改變習慣的、固定的課堂模式,採取班級集中授課、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從「學會」到「會學」,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
五、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並且通過態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
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觀點,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⑨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的提問技巧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既要注意在課堂中所提問題的有效性,更要注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有效性。那麼什麼是課堂提問呢?我以為,課堂提問是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活動模式,它既可以是教師把綜合研究學生實際、教材內容而精心設計出來的具有一定策略與藝術性的問題在課堂上有序而又機動的發問,也可以是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問。它能使課堂教學得以順利推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那麼呢?
一、注意學生的實際
教師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老師要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所要面對的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說,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學生的情感體驗、人格、個性差異等。特別是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必須結合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盡量使提出來的問題難度與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相適應。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設計出來的問題要盡可能形象一些、更具趣味性一些,難度也盡可能不要太高。二、注意提問的策略
1、 注意充分運用語言或體態
教師提問時的表情、體態、聲音和言辭能幫助學生對問題作出正確的回答,特別是答案唯一的問題,教師可以運用語言或體態提供足夠的信息給學生,使學生能迅速地准確地作出回答。這一做法是有充分的依據的。有人統計過,在教師提問所傳遞的全部信息中,55%是靠表情和體態傳遞的,其餘的38%靠音調,7%靠言辭。開心詞典里的王小丫的主持風格值得我們教師借鑒。
2、 注意教師本身的態度及對學生的期望值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的反應情況如何,教師應該給予正確的理解和判斷,並且靈活地運用多種提問策略,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的判斷。同時,教師在提問時不應該經常性地選擇難度太大或者模稜兩可的問題來提問學生,更不應該以批評的態度來評價學生的回答。因為,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學生們對於那些難易適中而又指向性強的問題,比較樂意回答。這跟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徵與心理不無關系。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的正確率比較高,容易獲得成功,也就較易產生成就感,從而能更好地產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自信心。特別是對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的正確回答,更應該及時地充分地給予肯定,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及學習熱情;對於那些沒能正確回答的學生,教師要以一顆呵護的心去關愛他們,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而更多的是給予鼓勵與幫助,使他們對學好語文產生信心。總之,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自信心,教師應該格外小心地呵護,不能輕易地去損傷。
3、注意調控,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千變萬化,而課堂教學是有目標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興奮點是千差萬別的,往往與教學目標不一致。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調控藝術。因此,課堂提問的調控必須具有藝術性,才能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首先要巧妙地「放」和「收」。課堂教學必然要求老師放得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學習,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放」,可以是時間的放,即一定時間內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時間一到,教師就要「收」,把教學收回到正題。「放」還可以指空間,即在活動空間上,教師不加限制,學生可以下位,自由討論,但時間一到,各就各位。「放」還可以指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海闊天空,自由馳騁的提問。有收有放,有自由有紀律,有個性有共性,通過提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對課程標准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實踐。
其次要因勢利導。在課堂上,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不一定會全對,往往會出現偏差。教師對學生的有偏差的回答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應該尊重學生並分析學生出現偏差的原因,作相應的引導,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修正自己的偏差。這就是課堂提問的因勢利導的藝術。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要憑借學生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勢」。「利導」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向著有利於教學目標的方向引導。學生的「勢」往往是對老師的提問的原始理解,是教師的教學起始點。沒有這個「勢」,教師的教學就失去了憑借,就無法對症下葯。學生正確的回答可以使教師向縱深開拓,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入,使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學生的錯誤回答可以作為教師向正確的方向引導的「勢」,同樣也可以推進課堂教學的深入,使教學任務順利地完成。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及時把握稍縱即逝的「勢」,使之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心,使學生們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注意提問的藝術
在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不但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深入地研究教材內容、講究提問的策略,而且教師還要注意提問的藝術。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語文的課堂提問的藝術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提問的聯系性。課堂提問有著聯系的作用——把課材的內容與學生聯系起來。
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的時候就應該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使所設計出來的課堂提問具有明確的聯系性。
3、注意提問的推進性。語文課堂的提問與其他科目同樣,問題一個又一個地提出,每一個問題之間應該有一定的關系,這就是教材內容內部的邏輯關系和學生學習的遞進關系。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的過程中,也就推進了課堂教學的進行。課堂全部的問題的解決標志著課堂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由此可見,課堂提問應該也完全必須具有推進性,使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圓滿完成任務。
4、注意提問的啟發性。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還必須具有啟發性。教師在研究課堂提問的時候,就應該盡可能考慮周全,使所提的問題具有啟發性,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習的情緒高漲。只有這樣的課堂提問才能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烈課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有味!
5、注意提問的激勵性。激勵能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起來,能使學生的美好心靈激活起來,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能使學生有美好的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就應該非常注意課堂提問帶有激勵性,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觸發學生的正義感、誘發學生的同情心、引發學生的探知欲、架起學生的親情橋,藉助學生的表現欲,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去激勵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⑩ 如何提高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聰穎,思維活躍,勇於探索事物的根源,對新鮮事物特別敏感,且容易接受,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因素、知識結構等特點,適當考慮趣味性的必要.而且課堂的生動與活潑,很多時候是由問題的趣味性激發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學生就像一池水,教師的提問便是投石激水,一些靈感火花往往就在這樣的提問中產生.通過提問,學生討論,寓教於樂,激發興趣,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驅力,從而消除了學生對學習的內心疲勞,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如:我在上《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我是這樣提問的:你們見過老虎嗎?它的脾氣怎麼樣?「假如一隻狐狸和一隻老虎在一起,誰怕誰?誰吃掉誰呢?」不用問,當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師今天要講的故事卻是老虎聽從狐狸的話,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覺得狐狸威風凜凜.你們說怪不怪?想知道是為什麼嗎?請打開課本《狐假虎威》.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內部的矛盾,頓時,學生學習的興趣立即被激發出來.
二、精心設計,把握提問時機
在教學中,只有在最佳時機提問效果才最好.所謂最佳提問時機,就是當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狀態的時候,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對教師的提問能入耳入腦.最佳提問時機,既需要教師敏於捕捉、准於把握,也需要教師巧於引發、善於創設.
因此要求教師熟悉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准確把握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洞察學生心理,善於捕捉時機.提問啟發,切中要害、循循善誘是關鍵.哪些地方學生易於產生疑惑?為什麼會存有疑惑?如何旁敲側擊令其去疑解惑?如:學習《詹天佑》一文,抓住課文的中心句是學習全文的關鍵,教師圍繞中心句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全文的中心句是什麼?「傑出」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重點寫了什麼?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傑出的工程師?詹天佑的愛國思想表現在哪裡?以上設計的一系列問題,都是圍繞全文的中心句引發的,首先讓學生讀懂中心句,初步明確課文的中心,然後弄清圍繞中心句所寫的內容,使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時又對學生進行了邏輯方面的訓練,最後抓住關鍵詞語,把握課文的中心.
三、提問要適度
課堂提問難易要適度.提問過易,學生不用思考,引不起興趣,失去提問價值,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提問過難,不符合學生知識和能力水平,學生會感到高不可攀,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思維的啟動.難易度的把握,應當是經過教師的點撥,使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為宜.即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經過思考後,能回答得上來.如:在教學《小河與青草》這課時,請學生讀課題和看有關插圖,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想說什麼?請學生自己暢所欲言,有的學生會說:「小河的水真清,青草真綠.」有的學生這時會問:「小河的水為什麼會這么清?這一問剛好問到了老師想要提的問題上,這比老師提出更是恰到好處.如果老師直接提問的話就達不到這種效果了.
四、提問要具有創造性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層浪.」創造性提問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起學生探究知識本質的願望,促進學生思維.創造性提問更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通過這一問,使學生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大膽想像.如在教學《南轅北轍》這個故事時,為了研究那個人能不能到楚國,如果直接問學生「這個人能到楚國嗎?」那麼學生肯定會一下就回答 「不能.」這樣設計問題就沒有一點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