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要素主要包括什麼
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方法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四個方面的內容,指向的是學科關鍵能力。這些語文要素大多源自課程標准。
語文要素應該理解為「語文學習要素」。它的內涵既包括語文知識,也包括語文能力,還包括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簡單地說,「語文要素」包含的是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語文要素應該是與學段學習內容和目標相對應的,但更加具體,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語文要素的意義:
語文要素的提出反映了百年現代語文不斷探索現代性、追求科學化的過程。科學化的追求在語文教育現代性建構中意義重大,正是由於科學的介入,原本無章可循的語文教育開始把握科學的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科學精神中的客觀、理性、包容的心態也為傳統語文教育開辟了更廣闊的視野,注入了生機與活力。語文要素要改變語文教育「暗中摸索」的狀態,將語文學習的內容與方法做「明裡探討」,這必然會改變課程改革中出現的語文教學內容「任意化」的弊病。
Ⅱ 語文的要素包括什麼
語文學習三要素:語感、閱讀、寫作。
語感是語言學習最為重要的「人們鑰匙」和「敲門磚」。通過語感培養,一是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把握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節奏,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容,記住所學的知識;二是可以較好地培育學生積極地健康的情感,為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與個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閱讀是語言學習最為關鍵的「橋梁」與「中介」。通過閱讀,一是可以幫助學生們完成基本的知識積累,進而完成基本的語文學習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們形成較為厚實的文化積淀;二是不斷地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領域,培育學生們的文學情懷和人文素養,為提升學生們的情商奠定基礎。
寫作是語言學習最為重要的「結果」與「目標」。通過寫作,一是可以幫助學生們培育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學生們語文學習的基本任務;二是可以幫助學生們獲得與人交際、與人交流最為重要的技巧與能力,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語文的工具性:
「工具性」著眼於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工具性作為語文的基本性質:首先,語文是思維的工具。葉聖陶先生認為:「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
語文課實際上就是通過言語來學習語言,也就是通過課文,一些具有漢語典範性的文作品來學習語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學字、詞、句、章、等知識的。語文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就是指導學生把朦朧的思想變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語言變為有條有理的語言。
其次,語文是交際的工具。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語文是人與人交流和交際的必不可缺的工具。現代信息技術的傳播速度的提高和廣度的擴大,是人們的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使語文的交際功能達到了新的高度。語文學習的過程是人獲得語言,規范語言的過程。
第三,對於其他學科來說,語文具有基礎性及工具性。在所有的學科中,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一個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掌握了必備的語法知識,才能有條件去學習其他學科。
因為所有學科的教材都離不開語言文字,要靠語言文字來傳達和表達信息,建立和學生的聯系,學生也只有在通過語文知識理解了教材內容後,才有可能將信息進行內化,藉助語言在大腦中形成相關的知識體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語文既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學習其他學科必備的工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語文
Ⅲ 語文要素有哪些
1、小說三要素:
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典型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在小說理論中,構成小說形象的因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小說的內容因素,包括小說的素材、題材、主題、人物、環境、情節等;一是小說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說的語言、結構、體裁、表現技巧等,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又把最能顯示小說獨特性的人物、情節、環境稱為「小說三要素」。
2、記敘文六要素:
記敘文六要素一般指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部編二下語文要素是什麼擴展閱讀: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寫的角度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側面描寫(又叫側面烘托)指以他人言行來反映人物等。
2、故事情節:
指作品所描寫的事件發展,演變的全過程。故事情節的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
3、環境描寫:
指對人物活動的環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作描寫。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
Ⅳ 語文要素主要包括什麼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
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讀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每個單元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後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增強了。
所謂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就是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既然如此,在梳理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時,是不應該將表達訓練要素遺漏掉的。
這樣辨析之後,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追究:
口語交際的學習目標,是否也應該屬於「語文要素」范疇,還有一二年級的字詞學習?當然應該。不過因為不是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學習內容,為了突出讀和寫這兩個語文學習的重頭戲,從三年級開始的單元導語中沒有涉及口語交際訓練要素,也還可以理解。如果將口語交際訓練要素加進去,肯定更有價值。
Ⅳ 部編版語文要素如何落實
語文要素」聽著很陌生,但是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要素」。「要」是必要,不可或缺的意思。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構成事物的必要因素。那麼從字面上來看,「語文要素」即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必須掌握的必要元素。從內容來看:字、詞、句、文中包含的最基本的語文知識;書寫、閱讀、寫作、審美和口語交際等豐富的語文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這些都屬於「語文要素」的范疇。
「阿斌」,竹韻推著龍斌一邊走,一邊興奮地說,「我想去老家請個保姆來,有保姆侍候你我更加放心,也免得姐姐走上走下的。」
二、「語文要素」在教材中的呈現
那這些要素在教材中是如何呈現的呢?在部編教材中,在課文和語文園地中標有許多 「提醒」小標識,大多用上了第一人稱的語言,讀起來親切、易懂,學生也很感興趣。如為了落實新課標要求的「讓學生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在一下這一冊教材中就有這樣的安排:
在第6課《樹和喜鵲》一文中,第二小節「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在「孤單」一詞下方有小要求: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第一小節中,「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樹上只有一個鳥窩,鳥窩里只有一隻喜鵲。」回扣第一小節,想像樹和鳥的處境就不難理解「孤單」的意思了。還是在本冊第14課《要下雨了》一課中第6小節小魚說:「要下雨了,水裡悶得很,我們到水面上來透透氣。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這里也出現了提示:讀了這一段我知道了「悶」的意思。在這一冊教材中就這兩次設計,一處結合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另一處聯繫上文理解詞的意思。這樣精妙的設計,關注了年段目標,聚焦了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真正感悟和學會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設計巧妙。
在語文園地中的標識就更豐富了,如「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我從火車票上也認識了好多字」「廚師什麼意思呢?讓我們來藉助拼音查字典」這些標識,都為學生的語文素養發展提供了切入點,同時教師也明晰了教材解讀和課堂教學的方向。
同時,在每一篇課文的課後練習中,也設計分布了許多「語文要素」。不僅有知識點也有能力訓練點。例如,在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祖先的搖籃》一文課後就有這樣一道題目「 朗讀課文,注意讀好2—3小節的問句」,我們就可以根據這道課後練習,明晰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猜測的語氣。同時這也是這節課需要重點落實的語文要素。有了課後習題的提示,教師自然會將其作為教學的難點並提示學生:祖先可能在搖籃里做這件事,也可能做那件事。全憑作者的猜測,所以朗讀的時候語氣要上揚。在一下《姓氏歌》一課後有要求:介紹自己姓什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將知識點和能力訓練相結合,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不難發現,通過課後練習題,一線教師可以更加精準地發現需要落實的「語文要素」,讓教學不再盲目無序,對青年教師更至關重要。
三、「語文要素」在教學活動中的落實
「語文要素」的明確提出,大大解決了一線教師面對教材到底要教什麼和學生具體應該學什麼的難題。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該如何保障「語文要素」有效實施,教學活動該如何開展?教學策略又有哪些調整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基於學情,明確目標
第一學段的「語文要素」沒有相應的單元導語提示,這就需要執教教師充分解讀教材,根據「語文要素」的設計來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情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
同一「語文要素」的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會有更深層次的要求,如「理清文章脈絡」在教材中的編排就是層層遞進的。從二年級上冊《千人糕》中藉助插圖說說千人糕需要經過哪些勞動才能做成。並且文章給了學生明確的圖案。到二下《蜘蛛開店》一課中課後思維導圖的形式,學生需要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完成一張表格式圖案,再根據圖案來說說蜘蛛開店的過程,由此來理清文章脈絡。不難發現,同樣是理清文脈,從二上到二下教學目標一步步提升,在教學中,一線教師要發現並遵循目標的延續和遞進,並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展開教學。
(二) 依託目標,展開教學
「語文要素」的學習要依託明確的目標,如我在執教二下《祖先的搖籃》一課中,課後習題有兩個要求,一是想像一下,在祖先的搖籃里,人們還會做些什麼?仿照第2或第3小節說一說;還有一個讀一讀,注意加點的詞語: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等動賓形式的短語。在教學中我圍繞搖籃「有意思」展開學習,以生為本,遵循認知規律,讀中發現文本特色語言——動賓短語。根據低段學生年齡特點,運用各種直觀形象的方法,如:看圖聯系字義、字形演變、動作表演等,體會動詞的妙用。學生樂中學,印象極為深刻。積累語言,拓展練習,接著仿寫短語,如此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降低了難度,卻提升實效。增強了學生對動賓短語的理解和記憶。在教學中學生發散想像力,寫出了「數星星」「抓長毛象」「畫壁畫」等充滿想像力的短語。可見,這一環節的設計既符合學情,也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接著我讓學生創編詩歌,運用剛剛所寫的短語回讀文本,在課文語境中遷移運用動賓短語。整堂課學習緊緊圍繞「發現——學習——運用」展開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親歷言語的認知、覺醒和創造的過程。緊扣本課目標,做到教學重點突出,一課一得。
首先,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聘請一些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讓這些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傳授經驗,使其盡快成長。其次,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加強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後,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應舉辦相關的專業報告會,可邀請企業優秀人員到本校進行演講,這對開拓教師視野來說很有幫助。
(三)關注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識字、寫字、朗讀、積累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但這些內容的學習並不是孤立的,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如在教學一下《動物王國開大會》一課中,老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朗讀後可增加生生互評的點評環節,同樣也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多種能力共同發展。
語文學習不是簡單枯燥的知識傳遞與能力訓練。還要關注教學情境的設置,讓語文學習擺脫枯燥的刻板印象,成為一種充滿情趣的審美過程。讓「語文要素」在學生心底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Ⅵ 什麼是語文要素包括哪些方面
語文要素指的是「語文學習要素」,「語文要素」包含了語文「學什麼」和「怎麼學」的內容,也就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
語文教學四要素
1、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2、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否則就無法評價。
3、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為評價提供參照的依據。
4、表現程度指學生學習之後預期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用以評量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
Ⅶ 語文的要素是什麼
所謂語文要素就是語文訓練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
從統編教材呈現的內容,進行不完全歸納概括,語文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似乎都比較寬泛,主要指向語文學習,包括應該學習的語文知識,應該培養的語文能力,應該掌握的語文學習方法,應該養成的語文學習習慣,應該形成的語文素養。例如:敘事寫作技巧包括直接敘述、倒敘、側述、敘述、分類、對比和詳細敘述,先描述結果,再描述原因或事件本身。
梳理「語文要素」
統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導引、課後習題、語文園地、習作設計之中。教學中需要根據語文要素確定相關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樹立准確的目標意識,關注目標的層遞性,把握目標的整組性。
Ⅷ 語文要素指什麼
語文要素指: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學習內容和學習習慣。
統編教材把「語文要素」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並體現在各個單元導引、課後習題、語文園地、習作設計之中。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語文要素確定相關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樹立准確的目標意識,關注目標的層遞性,把握目標的整組性。
語文要素「教學化」有以下簡明路徑:
(1)專門指向: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以相關語文要素為重要(主要)教學內容。
(2)線性把握:執教單篇課文(或語文園地、或習作等)語文要素時,要注意從「縱向」上來把握相關要求。
(3)建構設計:教學某一語文要素時,要著眼於兒童已有經驗,採用適切的學習方式,以達到有效生成。
Ⅸ 語文要素一般指什麼
語文要素,即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和習慣等,如一年級《端午粽》這一篇文章中教材明晰規定「讀好課文中的長句子」,這表明教材的學習重視語文要素的。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雙線組元的結構設計,表現為每單元、每課都含有「寬泛的人文主題」和 「語文要素」兩條線,均衡遞進。
統編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一般從閱讀與表達兩個方面各安排一個訓練要素, 每冊有兩個重點訓練要素。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直接體現在單元導語中,每個課後思考練習題圍繞著單元的訓練要素出題,教學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增強。
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
人文主題,即在教學中注重以人為本,如「多彩的生活」「真摯情感」「人情世故」「童真母愛」等。
人文主題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中滲透人文主題,會拉進學生與生活的距離,消除學生與生活的隔閡,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味,更有助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Ⅹ 部編版教材每個單元前面是語文要素嗎
是的,部編版教材每個單元前面是語文要素。
語文要素是指將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簡稱「語文要素」),作為主線、明線,包括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知識或能力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分布在各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