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教育孩子堅強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教育孩子堅強

發布時間:2023-01-14 04:40:34

⑴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實行小學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本人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比單純的教學傳授更有效果。在教學設計中,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資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輕松和諧的心理氛圍,即構建和諧課堂。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素質教育。
第一,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資源,在語文教學設計中體現心理教育。小學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文性,所以我們要利用人性化的特點去設計我們的教學,一是在教學目標設計中確定心理教育目標。多年來許多教學工作者一直在探討如何在語言能力訓練各個環節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卻忽略了進行心理教育。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心理教育,首先要確立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教養(語言能力)、德育、心理素質教育幾個方面。
二是要在教學策略方法的設計中關注心理教育。首先是啟發學生的想像的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根據文中的語言文字,去想像它能描繪的情景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過程中,使學生受到心理教育。其次是角色扮演的教學設計。角色扮演,既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可以使學生在表演時設身處地地實施文中人物的良好的或不良的行為,並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使學生受到教育,還可以培養學生敢於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華的心理素質。再次是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的教學設計。語文教學總少不了問問題,這問題由誰來問,由誰來回答都應該從心理角度去考慮。一般來說,對於要普遍掌握的,則由教師提問學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啟發性、創造性的問題則由個別成績好的學生提出;對於開放性的問答,則由老師引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以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三是要在作業設計中考慮心理教育。在作業設計中結合心理教育因素來給學生練習,既能讓學生感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例如講完《新型玻璃》一課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幾種新型玻璃,在講評作業時,則以「產品設計推薦會」的形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設想。這樣即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使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第二,構建和諧課堂。在構建和諧課堂中老師要調控好以下幾種關系:一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理論上講,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可設想,一個對老師情感冷漠、態度抵觸的學生可以學習得很好。在課堂上,老師真誠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動的話語,都會從心靈深處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在這其中,鼓勵性評價對增強學生自信心,提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創設和諧課堂氣氛尤為重要。所以在課堂中,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度依賴師生單向交往方式的狀況,積極實施師生雙向交往的方式,老師既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又不能對學生專橫跋扈,而要採用民主平等的態度,多創造合作的機會,增進師生感情,達到師生互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友好合作的生生關系。這要以合作為原則。課堂上學生之間應該是合作學習的夥伴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多創造機會讓生生多向交往,達成合作共識,注意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共同評議,共同完成練習或表演。以培養他們友好、合作的人格,這樣,課堂才能更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濃,學習的效果才能更好。
三是平衡的學生與自我關系。這要以成功為原則。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代表馬思洛指出:誠實而坦然,勇於表白自己的內心感受,表白自己的懷疑,勇於承擔責任,是自我實現的途徑之一。小學生渴望獲得成功的體驗,渴望實現自我,但大多數學生又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或質疑而遭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這一矛盾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採取愉快教育、情景教育、成功教育等手段去幫助學生化解。
四是創新的學生與學習關系。在課堂上,我們以創新的原則去指導學生的學習。教師在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敢於思考,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例如:在教學《娥眉道上》一課時,教師鼓勵學生質疑,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鋪路人沒必要自己背石板,他可以想其他方法把石板搬上去。」於是,老師就因勢利導,讓學生幫鋪路人想想辦法,頓時,課堂活躍起來,同學們的想法五花八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
總之,一節輕松和諧的語文課,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種享受,有了各種不同滋味的「享受」。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才能得以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是新時代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⑵ 淺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由於中國教育界長時間地忽略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而且由於認識上面的局限,對心理健康問題談虎色變,雖然現在許多中學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單純的心理健康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需要,而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極度緊缺,要在短時間內使大部分的學校師資配備實現到位,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麼在這個過渡的時期,如何對學生進行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教師負有很大的使命。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是很幸運的。由於語文學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藝術性,相較於其他的學科來講,具有更多的接近學生內心世界的機會,對於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比如學生性格的成形、道德觀價值觀的建立、審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心得:
一、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1、進行合作式學習,讓學生學會協作,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目前在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為不正確的家庭教育和不健康的社會因素的影響,許多學生養成自私,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不良性格,在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採取合作式學習,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合作,不僅能促進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有利於目標分享,信任與責任感等方面的社會學習,形成競爭與合作並存的人際關系。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們班的劉玉航,別看他個子矮,但組織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在他的帶動下,我們班成立了預習小組,小組中成員每天在他的帶領下自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遇到爭議問題自己找相關證據駁倒對方,很少出現蠻不講理的現象。長此以往,這些孩子既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又鍛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既學會了與人合作,又學會了關心、鼓勵他人,為他們今後在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堅實的基礎。2、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可以激發較高的水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最佳狀態。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多一點理解和尊重,多一點關愛和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覺得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學會說我能行,我能克服困難,並創造機會,適當降低難度,使他們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悅。有一次學習小組在匯報成果時,小組中其中一名學生成績較差,平時很少發言,在其他成員都作了精彩發言,輪到他發言時,由於緊張也由於對自己沒有信心,覺得說錯了,同學們會笑他,不敢說。這時,教師發動小組其他成員對他說鼓勵的話,別害怕,你一定行,別緊張,你再想一想,我們支持你。可這個學生還是一言不發,教師又讓全體學生鼓掌鼓勵他,我們全體同學相信你一定行。教師又適時降低要求,讓他先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在他讀了後,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使他受到了極大的鼓舞。教師又鼓勵他說說為什麼最喜歡這個句子,他在教師和同學的信任和鼓勵的目光中,慢慢地講起來。在他講完後,教師又帶領同學們再次熱烈鼓掌。這樣既使他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起信心,也使更多的學生在分享成功喜悅的同時受到感化。
二、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潛在心理教育因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於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也是切實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樹立了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就會發現語文課本處處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機。1、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高尚的情操。
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表現了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自強不息,向命運挑戰的精神,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等,而這正是道德感的主要內容。如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羚羊木雕》一課,表現了朋友的珍貴,友誼的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從課文人物中去學習,以他們為榜樣,培養自己的為他人著想,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的好習慣。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上冊中《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介紹的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盧溝橋的獅子,趙州橋的設計令人嘆為觀止,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讓學生為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而驕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審美感是一種與人的審美需要相聯系的一種高級社會情感。中學語文教材中培養學生審美感的課文舉不勝舉。有的課文表現自然環境的美,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三峽》,描寫了祖國的奇山異水,贊美了大自然的綺麗美好;還有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旅鼠之謎》,通過寫旅鼠的奧秘來影射人類社會,也引發學生對社會人口問題的反思。九年級上冊《敬業與樂業》一文作者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職業才會有所為,使同學們深受教育和啟迪。2以榜樣為動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人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中《斑羚飛渡》一文老斑羚的自我犧牲,《羚羊木雕》一文中朋友的友誼,八年級下冊《海倫·凱勒》一文中海倫的自強不息,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文中保爾鋼鐵般的意志和堅強的性格等等一些列的課文都能對學生起到榜樣的教育作用。尤其《海倫·凱勒》一文中講述了海倫·凱勒小時又聾又啞,然而她沒有絕望,在家庭教師莎莉文的教育下一步步成長與成功的故事。海倫·凱勒的自強不息,刻苦好學,不向命運屈服的性格,在授課過程,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使學生深受教育,從而樹立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跑完全程這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如《微笑著面對一切》一文記敘了體操選手桑蘭在比賽時發生意外後,用常人難以想像的拼搏,頑強的毅力,微笑著面對傷痛,學了課文後,可讓學生寫篇讀後感,感受桑蘭微笑面對人生,與病魔頑強搏鬥的人生態度。同時寫作教學是滲透個性教育的最佳機會,在寫作教學中及時發現、恰當肯定、正確鼓勵與引導都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滲透。3、以寫作為契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愛因斯坦說得好: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以一個和諧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獲得對於事物和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情。所以,在作文教學中給學生設置一個大膽寫、大膽問、喜說樂寫的平台,讓他們盡情傾訴內心感受,
這樣不但能對學習作文大有幫助,而且對學生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謂相得益彰。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十分必要。
《語文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素養指的是除了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外,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和諧發展。而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
基於此,我們課題組著手進行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通過研究,一方面給我們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方法上的借鑒,另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進行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最終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三、構建良好的課堂心理教育環境。
《新課准》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從獨裁者的位子走下來,走到學生當中去。正如美國教育學家多爾說的那樣: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新標准》突出的人文性特點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強調教育平等化、民主化、個性化,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張揚每個學生的鮮活個性。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的關鍵。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要使課堂氣氛和諧寬松,教師要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教師走上講台的時候,如果精神煥發、情緒飽滿,口授和板書都有板有眼,鏗鏘有力,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並會以高度的注意力,愉快的心情聽課。反之,若教師無精打采、隨隨便便,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主動交流,尋找時機進行自我表現,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圖像、圖表、音響內容的了解,以及色彩的烘托等手段,激發學生主動地探求知識。
總之,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語文、對語文學習以及語文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語文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學生正處於似懂非懂的特殊時期,也是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關心、賞識的態度去對待學生,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那種積極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這種情感交流中,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學生就較容易把這種潛在的情感意識轉移到教師所教的學科內容上,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語文教師去探索創新。但在教學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學生,或代替學生去作出判斷和決擇,而是協助學生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盡量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全面、和諧、健康地發展。

⑶ 怎樣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

一、文道結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注重知識,但不「唯知識」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同於應試教育的重要特點,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培養兒童掌握語言工具外,還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內涵,去影響學生,促進兒童的心靈向美好的方向發展,從而提高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對此,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結合課文,加強情感教育。情感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教育家布盧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強調正是在這個「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性質的力量。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用教材中所蘊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學生,去打開這個「盒子」,去塑造兒童美好的心靈。
2.表演「課本劇」進入角色,體會情感。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多於抽象思維,感性認識多於理性認識。針對這一特徵,把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話、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讓同學們自編、自演,通過「演」與「看」,使同學們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3.把生活與學習相結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反映現實生活的文章,只有熟悉現實生活,才能使文章中的描寫變為真的情、實的景。因此,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生活,對周圍的一切敢愛敢恨,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東西與課文結合起來。
二、注重基礎,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什麼?就是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就是使學生能認好字,寫好字,讀好課文,聽懂別人的話,說明白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要提高兒童的科學文化素質,我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1.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和發展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學習興趣不僅能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揮。
2.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個性發展。為此,教師要把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找到問題的答案,從而產生讀書、思考的積極性和大膽質疑、探究的主動性;在教學活動中才能獨立思考,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有不同意見時也敢於和同學、老師爭辯;並能發現和糾正別人的不足和錯誤;能從與別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創見。
三、挖掘情感,影響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需求,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義不容辭地要為學生的身心發展服務。首先,要藉助教材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要讓學生藉助語言信息去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人情之美,也就是要在語文課上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能力的訓練,做到觸詞生景、觸詞生情。讀到文字,眼前便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生活畫面,「身臨其境」地去體味感受。其次,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力、想像力發揮出來,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當出現分歧時,就引導學生去討論、辯論,把學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學生才會學得主動,並會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身心素質。
四、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素質
現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勞動意識非常淡薄。小學語文教學要提高兒童的勞動技能素質,首先就應藉助教材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勞動光榮,懶惰可恥。同時,素質教育又是一種強調實踐的教育,學生的各種素質必須在親身的實踐中才能獲得發展和完善,離開實踐這個中介,任何發展都不可想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讓學生製作一些教具外,還應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自己的生活。
五、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人格精神的培養
作為小學基礎教育的我們,應該力求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重視修養學生的情操和情趣,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心理素質,塑造健全的人格。然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人格教育呢?我通過以下途徑和思路進行了嘗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冶煉教師人格修養
語文教師要以頑強的意志、開拓進取的創新能力、樂觀自信的上進心、寬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質;人本思想、開放的大語文觀、終身學習等先進的教育觀念;嚴謹的治學態度、過硬的教學本領、扎實的語文功底等學習品質,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並自覺地「向師」「親師」「學師」,逐步健全人格。
2、挖掘教材中蘊涵人格教育的內容
教材是學生形成人格、學習知識和技能的依據和來源之一。教師應自覺把這些資源充分、合理地利用,讓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使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人生,領悟做人的道理,取法乎上,見賢思齊,形成健康的人格。
3、探索課堂教學中人格教育的途徑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主渠道,也是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徑。
(1)創設民主平等、充滿活力的課堂,讓學生敢說,想說,樂說,會說。心理學認為內化的必要條件是要創造特殊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種心理場的影響下,去感受課文的內容,以產生強烈的情境感應效果。
(2)重視「合作教學」,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教互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教學的價值,不僅在於學生通過合作獲得了哪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有合作價值內容的合作中培養學生的寬容、謙虛、互助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從而使學生的人格得以培養、提升。教學中,我經常引導孩子們合作,在完成小課題的研究中品嘗語文學習的樂趣;在見仁見智的開放性題目中啟迪思維;在充滿競爭力的小組賽讀中增強語感。
(3)優化課堂教學操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就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為他們的發展和創造提供最大的開放性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課堂上能盡情地展示自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尤其對於學生靈機一動的想法,不要不屑一顧;對於出人意料的想法,不要有先入之見;對於不恰當的想法,也不要輕易否定。要讓他們把各種想法都輕松自然地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十足地表現出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形成,學生的獨立人格才能造就,學生的創造力才能充分發展。
(4)重視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課堂上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學法指導,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學習的本領,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豐盈自己的人格。如採用辯論、演課本劇、朗誦大賽、詞語揣摩、背功大比拼等教學形式和手段對學生進行人格培養。
4、改進語文課外活動人格教育方式
課外活動是課堂學習的延續和補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不能停留於課堂。在思想教育和審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內化為具體的信念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穩定的性格特徵。而學生往往對直接的人格教育灌輸不感興趣,甚至有逆反心理。如果在活動促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進行教學,學生將在活動中自覺地發展完善自己的人格,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獲得經驗。
5、在語言能力的培養中養成人格
把健康人格的養成有機地融合於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在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和聽說教學中養成學生的健康人格。
(1)倡導個性閱讀、整體感悟的閱讀教學法。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每個主體的差異又決定了他們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2)倡導生活作文教學法。葉聖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學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一」。把作文能力的培養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等生命需求之中。在作文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更全面地觀察社會、更深刻地認識社會,贊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現實中的假惡丑,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教學中,竭力把握每個有利時機,自覺地、有意識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書,這對於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3)重視聽說教學。聽說是語言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聽說能力,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增強學生社會交際能力。聽說活動既是一種學習活動,也是交際行為,學會聽說,除了可以增長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涵養,陶冶情操,增強社會交際能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拓展延伸、朗讀訓練、詞句感悟、生活體驗等多種方式加強聽說能力的教學訓練,逐步訓練學生克服聽說過程的各種心理障礙,改變不良習慣,培養健康的聽說心理和優良的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總之,語文教學要竭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讓視野開闊起來「做人事」,讓感情豐富起來「懂人情」,讓思想深刻起來「有人味」。

⑷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呢?下面是有我為你整理的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 方法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方法(一)
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 教育 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生命教育。讓語文課更多地和學生的內心情感、人生發展相關聯,讓正義與課堂同在,讓真善美與課堂同在,讓每一個生命更加美好。面對當前生命異化和教育中生命意識缺乏的現狀,在教學實踐中自覺地將語文教學與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合起來,實現語文教學“生命化”。是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的方向。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生命意識的素材

語文課堂要更好的實現生命主題教育的滲透,就應該深挖文本,對教材中的生命資源進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來說,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詩的字面意義上,那麼蘊涵其中的“詩仙”李白身上的那種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卻仍不放棄自我,在山水間尋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難以為學生體會感悟,也錯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機會。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孤“獨”等古詩中關鍵字眼的理解體味詩中李白的孤獨,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所作的詩,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該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極情緒來告訴學生,我們面對沉重的打擊時,可以讓自然的景緻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戰斗”的勇氣,回復平和的生活心態。以此來完成一次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通過學習古人的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培養生命的堅韌。

二、創設有效課堂情境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存在

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包括生存意識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價值升華教育。在教育學生珍惜生命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教育學生如何尊重生命。小動物、植物的生命值得尊重,更何況人呢?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還應努力培養他們如何去欣賞生命。積極地審視生命,投入自己的激情,就會發現生命的魅力所在。比如:小學 三年級語文 《一次成功實驗》一文,教師在情景導入中,首先設計了談話:“同學們,你們在學校和家庭做過哪些實驗,成功了嗎?當你成功之後的感受是什麼呢?”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有回答:“做過,成功了!”也有回答:“做過,可是失敗了”。這時,教師就要針對兩種不同的回答給學生引導。“成功了”的背後意味著什麼?它意味著同學們對科學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它體現了你的勤奮好學精神。通過這些肯定的贊揚,激勵學生學習探尋科學的興趣。而對那些回答“失敗了”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能用鄙夷的目光和打擊的話語,要用“失敗是成功母”,“失敗的背後,往往暗藏著成功”之類的格言來教育他們,讓他們從失敗中站立起來,在失敗中尋找原因。

三、回歸人性化教育凸出生命的意義

如今的教育終於開始真正觸及教育的本質了。可以說,呼喚人性的回歸,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注重人格的完善發展,教育學生熱愛生命,指導學生光大生命,發揮學生潛在優勢,提高學生生命質量,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主題。在這種大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毫無疑問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一位教師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標教材《春天的手》一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識字”環節所設計的導學步驟:第一步,師:在我們這首兒歌里住著許多生字寶寶,大家一起到課文中去跟他們打個招呼好嗎?生:學生邊讀課文,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給文中的生字作記號。第二步,師:這些生字寶寶,要靠小朋友們自己想辦法去認識。下面學習夥伴一起做兩件事:讀准字音、記住字形。生:四人小組開始合作識字。第三步:指名匯報,共同評議;然後齊讀生字,玩 “摘星星”游戲。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從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出發,引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識字,充分地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設計理念。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方法(二)
在我國當前的教學課程中與生命意識聯系緊密的非常之少,這對於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是很不相符合,中小學生還處於懵懂階段,多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只能憑著自己的感官意識進行,對生命的感悟很淺薄,並不能夠充分的考慮到生命的意義。語文教學賦予教書育人,教人處世的神聖職能,語文教學不僅教會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教會學生能夠更多的關注人文科學、具有生命本真的情懷,體驗生活的樂趣。通過本文對語文教學中培養中小學生的生命意識為出發點,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希望能夠將研究的議題能夠與當前新課程緊密結合,為以後的小學生語文教育提供依據。 一、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可行性 在中小學語文的德育教學中能夠把生命意識強調進去,並加以解釋說明,在漫長的教學中使得中小學生的生命感悟和意識達到一定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行性: 首先,語文課程內容涉及很多關於人文情懷、德育教育的內容。根據《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規定:“中小學語文是傳授 語文知識 、培養語文能力、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依據。”生命意識是課程中德育教育的核心所在,讓中小學生對生命意識和生命價值有初步的認識和思考。中小學生處在一個對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不成熟的階段,養成好的世界認識觀對於他們今後的道路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中小學教師應該充當人生導師的角色,讓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識有紮根的認識。 其次,中小學語文課程對生命意識具有很強的潤色性。在中小學 語文教材 中有較多的內容與生命意識緊密相連的,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狼牙山五壯士》、《向命運挑戰》等課文,這樣的內容對生命的贊歌,對生命的尊重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讓人們非常的感動。教師在教授這些內容的時候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能夠從生命的本質出發以及生存的意義,讓學生能夠更加好的身臨其境的感觸到生命的可貴,從此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生命的價值。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

一是有效地利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 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很多是能夠體現生命意識的閱讀性的材料,讓學生對生命的本質有自己的感官認識,對於這樣的素材,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並結合實際生活進行剖析,讓中小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存在價值。利用課程的內容對學生樹立起珍惜生命和珍愛生活的理念,對生命意識又一種初步的認識。閱讀冰心先生的《談生命》一文,感悟“一江春水向東流”的人身情境;處罰學生對“斑羚飛渡”的凄美畫面的思考,體驗生命的可歌可泣;也可以閱讀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是什麼,有時候人生會遇到很多苦難,但都是暫時的,人生的價值在於創造,戰勝困難。

二是在 作文 教學中積極引導

從人類發展史看出,一直面臨著大大小小不同的自然災害或是人為的災難,就要求人們能夠勇敢的面對和克服苦難,完成生命的使命,珍愛生命,對生命的意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領悟。需要跟學生強調生命的價值,積極努力的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於“生命”為主題的作文,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到深入認識提供一個很好地平台,也是積極的生命表現。

三是貫穿在各項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為主題的活動,還可以積極地組織類似的演講或是培訓課程。還可以利用關於生命和生活的 名人 名言 進行 辯論 等,讓學生和教師充分的調動起來,通過理論和行動對生命的意識再一次的理解,能夠真正做到真愛生命,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課程的內容是體現前人在生命的危難時刻,體現最後對頑強生命的尊重。

四是在課外讀書活動中有意識地指導

在語文課程中有很著名的 文章 ,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對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形象是記憶深刻,並且深入人心。保爾的一生都在和病魔做抗爭,是戰斗的一生,也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一生,12歲就被迫輟學去做工,生活在最底層。少年時救地下黨被折磨毒打卻不向敵人透露任何消息。冒著兩腿癱瘓的風險和用於,去園自己曾經的文學夢想,讓自己在文學方面更加有造詣,於是他閱讀了很多文學名著,他的眼睛失明了並且只有右手是正常的,但是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對生活充滿自信,對生命充滿期待,就算是眼鏡看不見,他能夠藉助無限廣播進行學習。寫字時用硬紙板框中間卡出的縫限制鉛筆進行寫作。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他努力的完成了《暴風雨所誕生的》一書,獲得空前的成功,作品問世後大受歡迎,保爾的心沸騰了,他又拿起了新的武器,走向隊伍,開始了新的生活。這樣的經歷難道還怕學生沒有讀後沒有強烈的“生命意識”嗎? 當前素質教育對關注生命和對生命的意識具有高度的要求。《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提出:語文課程對學生的審美和情趣乃至人生態度都應該進行培養,能夠很好的培養他們的個性和人格,使他們能夠在德智體育等方面都很好的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際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能夠讓他們從小樹立起生命意識,對身邊的人對自己的生命都能夠足夠的尊重和珍惜。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的方法(三)
在教學中,不僅要樹立生命意識,還要灌輸生命意識。近幾年來校園暴力的新聞屢見不鮮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特別在農村中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生命意識的滲透就顯得尤為重要。關鍵詞:農村中學 語文教學 生命意識目前農村中學學生受社會影響、家庭現狀的影響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由於家庭的現狀,農村外出打工現象十分突出,許許多多的的學生家長外出打工,缺乏了對孩子的關愛、照顧、監控。留在家裡的孩子多數成了留守 兒童 ,父母管不到他們,爺爺奶奶管不住他們,沒人接送,他們私自騎車上學,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缺乏有效監管,打架斗毆屢見不鮮。不少學生的感情變得越來越脆弱,心理承受力越來越下降,甚至有人經受一點點挫折就輕生。一幕幕慘劇讓人痛心不已,也引人深思,為什麼年輕的生命如此脆弱?當代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已經成為學校教育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責任。因此,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要講究策略,把握生命教育的正確時機,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他們在關注生命存在中學會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存危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使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那麼,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呢? 一、培養生命意識(一)學會用積極熱情地對待事物、對待他人,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目前,在農村教育中,許多家庭由於生計外出打工現象非常的普遍,導致家裡的留守兒童太多。在家沒有人管,心理承受能力差,沒有對自己的約束。所以來到學校,在平時,教師要注意聯絡學生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懂得要學會分辨是非,學會區分好與壞,要熱情地對待好人、好事,還要學會在學習生活中也要與人和睦相處,因為與別人形成融洽的關系是快樂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與他人團結合作、相互補充,才能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同時,還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本領,找到了解決自己疑問的辦法,並能夠從別人的身上學到一些好的 學習方法 。這樣,學習起來才會輕松而又愉快。(二) 學會正確地 自我評價 ,增強自信心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自己,就需要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在學校里,和你接觸最多的要算老師了,你覺得老師最喜歡你哪一點呢?爸爸、媽媽撫養你長大,他們最了解你,那你知道,爸爸媽媽最喜歡你哪一點嗎?每天和你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又喜歡你哪一點呢?以此,讓學生當著全班同學說一說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什麼,把自己最突出的才能展示給大家。讓孩子們在大家熱烈的掌聲中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增強自信心。同時還要告訴他們,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你的身上也許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不過,沒有關系,只要認識到這些不足之處,今後努力改掉這些壞毛病,你就會變得更可愛,大家會更喜歡你。讓學生能夠充分發現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並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為自己定一個希望達到的目標,鼓勵他們利用並發揮自身的優勢,摒棄劣勢,充滿信心地向自己的目標進發。在農村教育中,使學生能正確評價自己顯得尤為重要。(三).在生活中快樂地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廣泛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廣泛的人能夠從很多方面的學習中得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掌握各項生活學習的技能,並能將這些轉化為自身的優勢,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當去,這樣,就會得到很多學習的快樂。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二、滲透生命意識的具體 措施 (一)結合初中階段青少年心理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理解教材中深刻而豐富的生命內涵。如在教授《散步》時欣賞音樂《讓愛住我家》,然後再過渡,“同學們,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們溫暖的家。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家裡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時會幹些什麼呢?”這時,學生都有很多話好說,教師再順水推舟,切入到親情與生命的主題,出示一些溫馨家庭的圖片。 (二)構建民主的課堂,完成師生共同的生命成長 生命教育的指向目標應該是學生,生命教育的成果體現也應該是學生。構建一種民主的課堂氛圍,使教育過程人性化,更有利於生命教育目標的完成。.構建“讀- 品- 悟”相結合的課堂,追求深度的生命感知.生命教育只有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才會真正變得鮮活、有意義、充滿生命力。(三)充分利用語文閱覽課,拓展延伸生命教育 對學生的閱讀方向做適當的指導指導學生寫 讀後感 ,暢談對生命的思考總設立生命教育閱讀話題交流專場,語文教師不應該把閱覽課僅僅定位在讀書的形式上,還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網路、影視、音像等方面的生命教育資料,豐富生命教育內容。比如觀看汶川地震教育片,其中的一個個震撼人心的細節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讓學生形成 觀後感 等。教學就應是生命個體所進行的具體而又豐富的生命活動總之,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採取多種教學形式,滲透生命教育,樹立正確人生觀,教育學生熱愛生命、善待人生,激發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生活、關注社會、關心他人的美好願望,幫助學生產生並形成積極的心態和崇高的人格,具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從而有完整的生命和美好價值的人生。學生能在學習中感悟到人的生命歷程總會遇到許多苦難和挫折,但只要每一個人能勇於面對,敢於挑戰,生命將更加璀璨。語文教學中要為學生搭建一個生命教育的平台,重視學生人格的完善和發展,完成師生共同的生命成長。這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教育的本質。

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學校德育的永恆主題。語文學科蘊含著生動、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滲透,使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機地統一起來。

如在教授《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時,先讓學生充分體會志願軍戰士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感動氛圍的基礎上,再啟發引導學生:那麼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們還需不需要這種精神呢?以及該如何去做才是愛國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從而培養起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環保意識教育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實踐表明,搞好環境保護既要靠管理,靠科學技術,更要靠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環保意識。而學校教育首當其中要承擔起培養下一代人環保意識的任務,因此,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必要結合教材滲透環保教育。

如在學習《向沙漠進軍》一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沙漠對人類的危害以及想要戰勝沙漠必須付出巨大代價。其次,啟發學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麼呢?原來是我們人類人為造成的,再聯系實際,談談近年來西北地區發生的「沙塵暴」給人類造成的巨大危害,然後再啟發學生為了我們人類以後不再遭受土地沙化之苦,我們該如何做呢?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使之真正成為全社會共識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集體主義精神教育 現代青少年大都是獨生子女,優越的生活條件滋生著個性強、突出自我和嬌縱任性等缺點,尤以自我為中心表現特別嚴重。在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懂得個人服從集體的協作關系,要有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觀念呢?

在學習《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時,先 讓他們整體感知內容:一群斑羚被逼上傷心崖,陷入進退維谷的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心甘情願的選擇死亡,讓年輕斑羚獲得新生。藉此,啟發學生: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需不需要這種集體主義精神呢?讓學生與之相比較,談認識,從而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的的確確少不了這種團隊合作、自我犧牲和集體主義精神。

四、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 而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僅有一次,是來之不易的。但是我們的一些中學生由於缺乏對生命的認識,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當作兒戲,厭學、早戀 、泡網吧、群毆等這些不光彩的事不乏發生。

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敬畏生命》一文時,我讓學生了解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經過豪華的、奢侈的投資之後才得到的。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熱愛我們這來之不易的生命。

五、語文教學中滲透謙虛上進教育 韓愈強調:「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閱讀好文章,就是和大師對話,由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社會閱歷有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這就要求老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蘊含在文中的深層含義,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適時准確地加以引導,並拓展開去,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人活到老學到老;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唯有如此,方能不斷進步,受益無窮。

六、語文教學中滲透責任感教育 一個人富有強烈的責任感是有所作為,事業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學生缺乏責任感,就難以擔負起時代、國家賦予的重任,而起重要作用的正是學校的教育。但現實生活中有的學生出現了話不由衷、不負責任的言行,作為語文教師,應把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里。

如在學習《散步》時,先引導學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表現了作者肩上肩負的承上啟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而啟發學生聯系生活,我們需不需要這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呢?要求學生結合自己談感受,使學生的責任認知與現實狀況有機聯系起來,並逐步落實到行動上,培養起學生的責任感,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總之,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語文學科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於一體的綜合學科,作為語文教師,應讓學生在快樂創造中學習語文,更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願能在新形勢的大語文背景下譜寫嶄新的一頁。

⑹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關鍵。

如《掌聲》這篇文章中同學們的掌聲讓腿有殘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通過學習學生感悟到了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那麼的美好,同時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的道理。

如在《一次成功的實驗》中,課文真實地描述了一位教育家來到一所小學讓孩子們做實驗的故事,在課堂上我重點剖析了文中的小女孩先人後己、有了危險願意自己承擔的這種美好的品質,讓每一個孩子為之動容。

《黃河的主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梢公卻能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了黃河的主人。學完這篇課文學生不能受到心靈的震撼,生活中遇到的許多事雖然令人煩惱,但與險惡的黃河相比是多麼微不足道啊。既然黃河都可以戰勝,那還有什麼不可以戰勝的呢?你的生命完全可以因為不斷戰勝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而精彩起來。

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生命教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在語文課上,除了閱讀文本,我也經常通過表演課本劇、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方式的體驗活動,讓學生直接參與表演,分別感受「真實情景「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其中的喜怒哀樂。在實際體驗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體諒別人、尊重別人。

例如在教學《天鵝的故事》中老天鵝破冰的時候,我讓學生高高舉起拳頭然後反復重重的落在桌子上,學生沒來幾下就覺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想像血肉之軀從高空重重的砸在極冷極硬的冰上感覺,學生都說太殘忍了,老天鵝這位破冰勇士太偉大了,一個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但是卻能夠迸發出多麼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習作七時,我組織了一次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家當一回盲人,聾啞人,殘疾人,再把自己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交流。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辛,都站在殘疾人的角度談感受,對殘疾人能積極面對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時也為自己是個正常人而高興,都認為應該珍愛生命,好好的過好每一天,對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課外,我讓學生讀貝多芬,讀張海迪,讀海倫凱勒,讀他們身體殘疾仍續寫生命的勇氣,讀他們身處逆境生命之花仍絢爛綻放的奇跡,讀他們身上噴發的濃濃的對生命無比珍惜無比眷戀的情愫,讓學生在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對生命的珍愛。

總之,語文學科中蘊含生命教育的內容廣泛、方式多樣。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的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滲透。讓學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麗的,語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價值的。讓語文課更多地和學生的內心情感、人生發展相關聯,讓正義與課堂同在,讓真善美與課堂同在,讓每一個生命更加美好。

⑺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化教育

內容提要: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滲透生命化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何為生命化教育?

華東師大葉瀾教授曾給教育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這樣的"教育",就是我們所期待的生命化教育。生命化的教育意義還在於它是關注所有人的,關注差異、獨特性,從而促進所有人發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時還意味著關注每個人當下體驗,關注具體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的獨立價值、獨立品格,強調教育要有終極關懷,要把對人的靈魂的呵護、成全作為本始也是最為永恆的使命。

生命化教育是當前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是一種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基礎,賦予教育以生活意義和生命價值的新的教育觀。作為課程與教育研究中的一個新領域,筆者擬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化教育淺談自己的觀點。

生命化教育是以尊重生命個體為前提的教育延伸,它是在穩定安全的情境中,盡情享受輕松愉快的方式中,尊重人的感受,激發自我而生的探索與熱情,具有興趣性、自願性,主動性,是探索與現實的特殊結合。小學階段生命化教育對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培養地積極正確地學習、生活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作為老師應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從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生命價值出發,培養孩子健康品質、恆心毅力,具備廣闊胸懷,多維的思維方式和主動渴求知識的熱情,更大效能地發揮出生命化教育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作用。下面就談一下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生命化教育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為了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出現問題時,先不急於處理,也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而是以尊重啟發為主,誰都會做錯事,關鍵是先要知道錯在哪?還要知道怎麼改正,如何管住自己,發現很有成效。有時也利用游戲的方法,我們和孩子爭當不同的角色,除了啟發孩子謙讓協調解決事情外,還注意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同樣的一個情景劇,表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處理方法,就會有很多種不同的結果。在理解感悟之中,孩子提高了明辨是非,增強了正確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課堂教學不但是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是學生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和以後素質的育成和發展;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命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反映了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亦是教師的生命價值在職業上最直接的體現。必須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點,重新認識課堂教學,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下,要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成學生個體的健全人格發展。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要學會獨立思考,完善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教師要面向學生生命發展的未來,與學生一起在教育活動中創造學生的精神生命。這種創造,不同於知識的發現或技術的發明,它是以學生的精神世界的發展和提升的方式而存在,是為學生未來的創造,是人的生命發展、是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創造。

生命化教育關注教學活動的生成性,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在生命化教育看來,教學內容不僅是事先預成的、固定的「確定性知識」,而且是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靈活性並包含了一定的師生共同建構的「不確定性知識」;它不是作為客觀的擺在學習者面前等待他們去接受的「死的東西」,而是需要由學生去「內化」的,用學生已有經驗與之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的意義的「活的東西」。既有的教學內容只是這個知識意義建構過程中可供選擇的一種工具而已

二、對教材進行深層挖掘,在挖掘中激勵人生

教學活動是人的活動,課堂里的每一個個體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思維,不同的生命閱歷……「人」的復雜性決定了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恰恰是我們應該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學資源。新課 程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在於教師從生命的高度、以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因此,在「生成」的課堂教學中,關注生命內涵是生命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

⑻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立足於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和完善。要根據學生的成長和社會的需要傳授最基本的具有發展前途的知識和技能,致力於開發學生的潛能。要在語文教學中注入能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為整體性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催化劑,進而促進素質教育的整體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語文素養,使自己既是個專才,又是個通才。不滿足於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為「一條流動的河」。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語文學科的知識和教學方法,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科學的素質教育理論、方法與手段。要具備為人師表的風范,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在學生面前既是良師,又是益友,在教學過程中勇於探索,勇於實踐,那麼,初中語文素質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來的。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已獨特的思維方式、性格特點和感受理解能力,如果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加壓,使他們被動地接受,他們就會產生畏難心理和厭學情緒,那就根本談不上培養興趣,發展能力。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體制根深蒂固加之受教師素質、教學環境和學生因素等方面的影響數學成績很難提高甚至出現下滑,這些問題已不容忽視。如在教學中首先注意不生硬灌輸,也不讓學生死啃書本,而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年齡特點,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營造和諧的學習情景和氛圍,使其在愉悅的情景中掌握知識,學會方法,從而能夠舉一反三,實現培養學生興趣和自學能力的目的。其次是充分估計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設定不同型別的訓練題目,使他們都能通過訓練得到提高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加其克服更多學習困難的信心。 二、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漢語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以及作家作品、文學體裁、文學史等文學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基本要求,也是進行語文訓練的基礎。學生只有熟練掌握這些基礎,才能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的語文技能。在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採取多種有效的手段,對學生進行聽話、說話、閱讀、寫作等能力的訓練,以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技能素質。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優化學生思維品質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本質和事物內在規律自覺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心理活動的一種高階形式。一般認為,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學法要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素質,也就是發展他們的思維力。思維的種類很多,結合語文教學法的特點,語文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想像思維能力,也叫想像能力,想像力。創造思維能力包括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是一種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沿著不同方向去尋求事物的多樣性的能力。要求人們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徑尋找多種方法,不拘泥於常識。善於求「異」,善於求「多」。逆向思維:以對立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反過來想一想」。這種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擺脫思維定勢的影響,同樣可以滲透於初中語文教學中。 四、利用「名著推薦與閱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開展名著推薦閱讀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文素質的提高,必須通過人文素質教育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名著推薦與閱讀活動可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體驗名著的豐富情感內涵,有益於激發學生的生命 *** 和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閱讀名著能激發出內在的 *** ,增強對世界、對人生、對情感的感受力,而這種感受力,正是—個人發現美、創造美的基本能力。 五、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自身素質,培養學生的特長 青少年時代是人生的黃金時代,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這個時期培養和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應多方面了解,注意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學生的特長。為此在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營造自由、愉悅的氛圍,使他們有充分展示自己長處的機會。在新的世紀里,我們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然而惟有素質教育能夠完成這一神聖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掌握嫻熟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不斷鑽研不斷成長。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優化教學評價 語文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應把握好「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這三個維度,這樣,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利於個體發展,使語文教學評價走向全面、合理。正因如此,實施新課程改革,意味著必須樹立正確的語文質量觀,改革現行的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並建立和完善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對學生語文素質的評價,除了語文考試成績外,更主要的是看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思維品質、學習方法及各種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現行的這種語文教學評價方法對學校、教師實施語文素質教育是不利的。所以,我們應該積 極研究,改變現行的評價質量的辦法,根據素質教育的內涵和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建立起切實可行的能全面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體系。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作為語文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全面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質,已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究分利用教材、教法。圍繞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學到語文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鍾啟泉,《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2]鍾啟泉,學科教學論基礎[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1 [3]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育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素質

要略帶點幽默 的形式 因為現在都是傳統嚴肅性教學 導致好學生只有前排2-4排 中後學生佔多數 都在後面無心學習要不就跟不上 其實語文很好交的 把課文可以略帶誇張的教法交出去很有效果加上幽默的形式 記住要以同學為朋友的情況下 真的很好交 然後再以幽默的形式提問題 同學們自己就想學了 然後在配合你聽你守故事 我們歷史老師就跟相聲演員一樣 我成績不好就歷史好 望採納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提問的有效性

班裡要有帶頭人吧,這個可以特別培養一下;再有就是教學氣氛稍微輕松一些,如果有電教可以多用一些有趣的PPT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深入引導。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先要培養寫作興趣和習慣,增加課外閱讀和加強美化語言的練習,並加強寫作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讓學生有自己的想法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每個語文老師最關注的話題。當前中學語文作文教學面臨著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種新的作文教學形式,希望能給作文教學注入新的理念:讓學生把寫作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快樂的情感中體驗到生活的美。【關鍵詞】作文;興趣;模仿;素材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Shao Su-tian【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main part of language teaching, how to improve the writing skills of students is a ic of concern in each language teacher. The current position teaching secondary language faced with the plight of poor results, low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a new form of position teaching, I hope to inject new ideas: to give position teaching students to writing as a happy thing,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life in a happy emotional.【Key words】Essay; Interest; Imitate; Material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剩餘2275字)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的敏捷思路

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過程。一堂課成功與否,與課前准備工作的好與壞有直接關系。教師應做好充分准備。如查閱各類資訊資料、儲備豐富的相關知識,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准備合適的教學手段和用具,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增強應變能力,積累處理學生生成問題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等。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教師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創造性地整合、加工、運用教材,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教學學生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

一、秋遊無名小公園
一個黃金的秋天來了,我來到了公園里……
這個公園里種滿了高大的樹,一大半都是葉兒帶來的美。放眼望去,給人一種輕松的感覺。地上都鋪滿了樹葉,真正一個葉兒的世界,總是激發我想在上連躺一躺的慾望。
在這個公園里,有幾棵高大的銀杏樹,上邊「鑲著」一片片黃色的「蝴蝶」,銀杏葉呈手掌形,前一半是嫩黃,後一半是金黃,上邊不還有一條翠綠的痕跡。葉子金黃後,就隨風飄落在地上。中午時分,陽光照在銀杏葉上,彷彿發出一道道金光,耀眼奪目,讓人感受到成熟的美。
在銀杏樹旁,有著幾棵我不知名的樹,他不是黃色的,還是綠色,只是深綠。上邊還有幾只小鳥在放聲歌唱,給這個公園增添了幾分活力。
公園里的楓樹紅了。楓樹像一片紅紅的晚霞,像小朋友紅嫩的臉蛋兒,像被重重白雲遮住的太陽,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啊。它們成熟了,像小孩子變成了成年人,它們歷經挫折,在暴風驟雨中經歷挫折。
一陣風吹過,銀杏樹、不知名的樹、楓樹……的葉子飄落下來,有的落下;有的隨風飄動,像一隻只蝴蝶;有的落在地下,滾動著,翻著滾兒……
晚霞來了,我依依不捨地走了……
二、小 草
放眼望去,一片綠色的世界映入我的眼簾,這一片綠是一些毫不起眼的小草織成的「綠毯」。小草是多麼脆弱啊,連一滴小小的露珠都能將它的葉子低垂,但我就喜歡小草。
雖然小草沒有鮮花那麼美麗動人,艷麗多姿,在參天大樹下又是那麼弱小。但這個世界沒有了它,就會讓街邊的道路顯得那樣單調,讓公園池邊的綠化帶沒有了光彩,螞蟻也就沒有了過河的小舟……總之一句話:世界上不能沒有小草!
小草卻又是那麼堅定頑強!狂風可以使參天大樹跪下求饒,可以讓花兒天上遨遊,但卻奈何不了紮根在土裡的小草。
火可以燒掉任何東西,但對小草卻無任何用武之處。一次,一幢鄰家的大樓因失火燒成了一片廢墟,花兒毀了,大樹燒焦了,可幾天過去,來到這里一看,廢墟之中,有了一小片綠色,我跑過去,是一簇小草,它在枯樹下頑強地生長著。盡管沒有任何養分,但它們卻頑強地生長著,不斷擴大著它的范圍。真如古詩中寫的那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呀!
小草不僅不怕風、火,水也不怕!火災起了,房屋被沖得東倒西歪,小草卻緊緊抓住它生長的土地,帶給人們生的希望。
小草還像一個報季使者,預示著季節的變換。小草綠了說明了春天的到來,小草的枯黃預示著秋天的來到。
啊,但願我如小草……
寫景
我們來到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西安的那天也剛好是一年一度的國慶,人山人海,不比勞動節少。而聲勢浩大的千年歷史的秦始皇兵馬俑也是在位於西安市臨潼縣兩公里的地段。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我們來到了兵馬俑這里,天下著濛濛的小雨。我們買了門票便進去了。我們找到了一位導游為我們解說。我們第一個看見的是兩個青銅鑄造的大雁——浮雕。聽導游說,我們這次十分幸運,這兩只浮雁剛好是今天被開放的,這也是開院以來第一次開放出來給遊人觀看的。浮雁後面一幅圖,這幅圖就是浮雁的出產地——臨潼縣的一個小山村。這一幅圖加上浮雁身體上的細小紋條狀物,就顯得更加栩栩如生了。看了這兩只浮雁就彷彿真的回到了過去的美好時光。 第二件是看「銅車馬」,它出土時全部成了碎片。考古學家用儀器測算了一下,精確數字是199塊。銅車馬有兩輛,第一輛是高車,這是里高的意思為:站為高,出征時站著駕駛的就叫高車。而與它相對的是鞍車——卧為鞍,坐著就是鞍。高車和鞍車共有8匹馬,每車各4匹,最右邊頭上有一個像鐵棍一樣的東西,那一匹馬就叫做「頭馬」。馬、車和人都是用青銅鑄成的。馬身小,但速度超快。駕馬的鞍繩是用24根金、銀鑄成的細繩,一匹馬上就有48根。兩駕馬車的裝飾物的重量有一千多公斤。駕車人的身份地位也是不一般的,從腰上的腰牌就能看出。他們進京不用取下武器。而古時候,一般人進京就必須取下武器。從這兩點就可想而知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的地位最小也是個立過頭等戰功的正將軍。 我們第三個看的是關於發現兵馬俑出產地的傳奇故事:在臨潼的一個小山村,有一年鬧旱災,可是村裡沒有一人去挖井。有一戶人十分老實,村裡人就騙他去挖井。他信以為真,就拿著工具去了。他畫了一個圈,就開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鋤頭像是被石頭碰了一下,他就慢慢地挖,挖出來讓他大吃一驚,就是現在世界上就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他連忙去通知大家,大家來一看,都被嚇跑了。都說是他把龍脈挖斷了,要把他趕出村去。他在村裡再也住不下去了,便拉了三車兵馬俑去找文物部門。文物部門當場就獎勵了他三十元錢(這在當時十分多了)。這位老人就是楊開顏爺爺,他現在已是73高齡了。 我們又來到了兵馬俑3號出產地,裡面是一些亂石。原來有顏色的,可是現在已經氧化了。兵馬俑就在土裡面,由於現在國家技術不發達,還不能挖掘。我們又來到了2號坑,裡面有一些將軍俑,有的頭掉了,有的手掉了…… 我們最後來到的是一號坑。雖然兵馬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當然是教育多元化,教學相長了。
老師應該涉獵內容廣泛,不管是課內、課外,有關無關(直接),我相信,學生會比較喜歡知識豐富的老師,不但知識淵博,而且廣泛,上課的生動性、聽課率就會有保證。
在教學的時候,要利用聽、看、摸、以及實踐結合的方法,並有足夠的時間讓其消化。呵呵,拙見。

淺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推動素質教育

我個人認為,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發揮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積極態度;要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著眼於學生的未來。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探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更新觀念,做到「三用」「三結合」「三落實」
觀念是行動的前導,是教學的靈魂。「國培計劃」中,我學習了《義務教務階段數學課程標准(2011年版)》的專題講座,對新課程標準的的理念、總體目標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更新觀念,最重要的是要讓師生明確為什麼學習數學,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通過怎樣的努力可以達到教學目標。
更新觀念要做到「三用」「三結合」「三落實」。即用最佳的教育目標治教,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法施教,用所有學生都信奉的理念從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三個結合:即面向全體學生與重視個性發展相結合;訓練技能與提高素質相結合;提升能力與開闊視野相結合。素質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落實在教師教學的各項活動中,落實在全體學生的活動里,落實在日常訓練的主線上。
二、培養興趣,激發求知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前提,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學習興趣的學生能學好數學。學好數學要有一個樂學的心理,有興趣才能激發求知動力。我認為可選取以下幾種方式:
1.採用教學趣聞等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
2.結合教材內容,穿插介紹中外數學史上的名人名家,增強學生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展示傳統教學無法呈現的畫面,開闊學生視野。
4.讓學生多參與活動,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品嘗成功解答題後的喜悅。
三、改革教法,促進全體學生提高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學生是有差別的,不同型別的學生有著不一樣的個性、水平和學習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相對應的教法,讓全體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來,使每個人在教學中都扮演一個合適的角色,每個人都有進步。
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分類施教,鼓勵學生自學,實現分類推進,共同提高。為此,教師要了解學生層次,把握知識梯度,科學有序地制定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當中,尤其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要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使他們的個性差異得到充分的發展。要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了」,中等學生「吃得好」,優等學生「吃得飽」。教師布置習題時,要把習題分成不同的層次,適應不同型別的學生練習。一是基礎訓練題目,強化對知識的理解,低起點,面向全體學生,他們只要認真聽講,當堂就能完成,這類題目的作用是鞏固課堂知識,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堅定學習信心。二是綜合性較弱的中檔題目,立足消化,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有一定的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主要是起激勵和促進作用。三是綜合性比較強的高檔題目,以綜合性為主,有一定的梯度和高度,以數學知識的遷移和靈活運用為重點,強化思維訓練,促進好生更好,優生更優。除此之處,教師還可向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作業方式,讓每個學生都產生學習興趣,各類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善於質疑,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無論教育教學如何改革,正確理解、掌握基礎知識都是必須的,只有當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可能產生質的升華,創新才有可能實現。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是創新思維的品質,教會學生大膽質疑,勇於設問,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我們要讓學生習慣提出問題而不僅僅是回答問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真理而不僅僅是驗證真理。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教授說過:「『學問』就是學習提問,切莫將『學問』變成『學答』。」傳統的教育是使學生大腦中的問號變成句號,而素質教育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號越變越多。實施素質教育,教師要由過去課堂教學的「講師」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要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對事物好奇的心理,允許學生大膽質疑、設問,發現問題,師生可以一道尋找問題的答案。
五、指導活動,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數學活動的指導思想是:學校積極宣傳發動,學生自由選項,教師精心指導,發展學生的特長。具體措施是:
1.廣泛宣傳數學活動的意義,樹立學生人人參與的意識。
2.學校舉辦各類數學興趣班,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
3.培養典型,逐步推廣。
根據各有所學,學有所長,學有所得的原則,讓學生自由選擇活動小組,在活動中發展個性特長。重點是求發展,引導學生把課本上的知識活化、遷移,適當進行綜合知識的訓練。
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這是擺在每一位數學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如何實現素質教育,有待與各位同行共同探討。

如何通過初中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模擬示範可以加強學生道德實踐的積極性
德育是教育的基礎,有了德育作為基礎,學生的智育、體育、美育乃至團結協作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根基。因此,我們的教育必須毫不動搖地貫徹和實施德育教育綱要,堅持把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教育學生把內在的德性、外在的倫理、現實的政治貫穿為一體,全方位地塑造學生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品德。因此,對於初級教育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對其實施道德示範演示是較好的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創設良好的道德環境是提高學生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 良好地環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等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環境是對自我適應性的考驗。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學校應注重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這也是提高道德修養的有效途徑。

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要讓學生掌握語言,學會交際和表達,還要讓學生的人文性得到弘揚和彰顯。而人文性要素之一,就是善待生命,它也是人文主義的核心內容之一。生命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現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適應未來社會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
進行生命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是社會形勢的發展導致的一系列漠視生命事件大頻率發生,另一方面教育精細化管理也促使更多專家和學者將目光聚焦在學生生存發展之中。學生的自殺事件和溺水身亡事件越來越多,讓人觸目驚心,看到一個個如花似玉的生命瞬間消逝,家長們痛不欲生,學校感慨良久。在社會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如今的孩子可謂生活在一個太平盛世,物質豐富,享受著高質量的教育,但是為何卻這樣漠視生命、早早輕生呢?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先哲的話給我們許多的啟示。我也深切感受到生命教育刻不容緩,不容缺失,對廣大小學生的意義重大。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的主要陣地,也應理所當然擔負起生命教育的重任。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裡面的許多精美文章都涉及到生存、價值取向等問題,這些主題本身都和生命教育休戚相關。在執教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挖掘教材,讓學生進入文本大膽探究,另外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關注人生、學會珍惜生命、善待生命。

閱讀全文

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教育孩子堅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