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讓學生學好語文詞語
誨人不倦
【讀音】:huì rén bù juàn
【解釋】: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❷ 如何進行高年級字詞教學
就像其他老師說的那樣在教學中把字詞放給學生課前預習、課下自學,可結果卻不讓人滿意.自覺的、程度好的同學會按老師的要求把字詞預掌握的很好;可那些不自覺的、稍差的同學,卻把字詞掌握得一塌糊塗.久而久之,有些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的越來越不扎實,直接影響了語文水平的提高.記得有次課堂上提問學生朗讀課文,結果一段文章讀錯了好幾個字,甚至有些字不認識含含糊糊就讀過去了;分析課文時,有些字詞的意思含義學生課下可能就沒去預習,結果導致不能正確感悟句子含義.遇到這種情況,我心裡著實有些生氣,六年級學生了,讀段文章就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可是,靜下心來想:高年級語文教學,如果不讓學生熟讀課文,怎麼理解、分析、感悟課文?可如果想讓學生做到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不掌握好字詞怎麼能做到呢?一連串的問題,讓我意識到了高年級字詞教學的重要性.自打那以後,我開始重視字詞的教學.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字詞教學的:\x0d一、想方設法,讓學生牢記生字1.\x0d讀准字音.\x0d要求先要把字音讀准(採用聽讀、評讀、自己大聲讀的方式),然後在生字上注音.2.\x0d認清字形\x0d.字音讀准後,還要認清字形.因為有的字寫起來筆畫容易錯,例如:開幕的幕與暮色的暮,名譽的譽與謄寫的謄學生就很容易混淆.所以教學時,針對生字,讓學生說出自己是如何識記的,讓學生各抒己見,以便加深學生印象;還採用給生字找孿生姐妹這一游戲環節,讓學生更好的區分形近字.例如俊、駿、峻、竣讓學生先組詞,理解.3.\x0d理解字意.\x0d一個字在字典里的解釋有多種,那麼哪種解釋才是這個字在本課的恰當解釋呢?我就要求學生仔細、反復閱讀,品味課文,進而選擇出這個字在課文中的合適意思.4.\x0d恰當組詞.\x0d可先給生字組出本課出現的詞,然後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擴詞,以便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詞彙.\x0d二、注重在閱讀實踐中的理解運用,提高語言能力\x0d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巧妙、靈活地組織教學,使詞語與句子的訓練相結合,和讀與寫相聯系,可以使學生語言能力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1、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關鍵字詞.\x0d引導學生揣摩、體會,讓學生讀課文,圈畫出課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或者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反復讀讀.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具體、更透徹.2、指導學生可先結合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進行理解生詞.\x0d也可查工具書或查字典進行理解(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理解了生詞,也就可以更好的分析語句,感悟課文的思想感情.3、在講解、分析課文時,結合具體語境貫穿生詞教學.4、課堂要結束時利用詞語總結、概括.\x0d如上課時,老師往往要把關鍵詞語板書在黑板上,這樣使所學內容簡明、扼要.在課快要結束時,如果能利用這些關鍵詞語作以總結概括,既總結了本節課內容,又練習了說話.5、利用詞語進行小練筆.\x0d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連起來進行說的訓練,也可以讓學生把說的內容再寫下來,寫的時候,斟酌詞句,進行小練筆.小練筆除了利用課後練習中詞語進行,還可以利用每單元後練習中的熟記成語里的成語.\x0d三、注重平時,培養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x0d良好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終身受益,那麼良好習慣的培養是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在識字寫字方面,我覺得要培養學生以下的習慣:1、重視工具書的使用.\x0d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要主動運用工具書幫助學習;能正確、熟練的使用字典、詞典等,並能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注釋.2、專心致志學寫字.\x0d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奠基石,離開字詞教學,要想准確、流利、全面感悟解讀句段篇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品味文章中的精彩、優美的字詞,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選字用詞的良苦用心.
❸ 如何培養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閱讀實踐都很重要.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實踐為基礎,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應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學會閱讀.教師要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範、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麼,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麼方法來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示範和示例的教學去示法.第三,要在啟發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採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把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
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成斷連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閱讀和寫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讀是寫的基礎,寫能促進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二者的訓練都是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是很有必要的.
1、品味教材魅力,激發寫作興趣
編者為我們精心設計了一篇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的課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導學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們受到熏陶和感染,發現優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動人,故產生創作的沖動和興趣.如《桂林山水》這課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了桂林秀麗的景色,那如詩如畫,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來源於作者筆下的優美文字嗎?我們是否也能寫出如此優美的文章呢?我想,在他們對優美詞句深刻體會和產生美感享受的一剎那,一定有人會怦然心動、躍躍欲試,寫作沖動和熱情會油然而生吧!
2、豐富語言積累,成竹在胸
有人說:閱讀是吸收,習作是釋放;閱讀是根,習作是果實.是啊,課堂閱讀教學是指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的主戰場,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方面指導學生獲得豐富的語言,掌握積累的方法,指導多讀多背,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指導摘錄優美的詞、句、段,要求學生配備一本摘錄本,做到筆記、腦記相結合.詞句是文章的磚瓦,長期積累,久而久之,詞彙豐富了,寫文章就下筆有神了.如《鄉村的傍晚》把傍晚的景色寫得非常生動,我讓學生朗讀、背誦、默寫並摘錄相關的語句,學生在讀寫中受到啟發,明白要抓住景色去寫晚霞和小河,還可展開想像,利用打比方等多種修辭手法去描寫.在學會了寫傍晚景色的同時還積累了余輝、湛藍等生動詞語.課後我叫學生以傍晚為題寫了一段話,發現他們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文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和修辭方法,而且還寫得較為生動,不至於提起筆來沒寫的.
3、抓住契機,多練筆
閱讀教學中會有很多好的練筆機會,我們在教學課文時一定要抓住契機,指導作文,讓學生想寫,會寫.很多文章都根據課文特點安排了小練筆,讓學生模仿其中的句式、段式、立意、寫法等進行小練筆,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應該緊緊抓住這些機會,還可以適當安排寫一些讀後感,一步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4、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寫作方法
課標明確指出,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要密切配合.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在作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去.所以,我們要抓住課文閱讀這個契機,把寫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導滲透其中.
(1)、仿修辭手法
(2)、仿結構
a、連續結構段指段中的幾層意思是按照先後順序一層接著一層寫的,這也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結構段,在寫作中經常用到.《盧溝橋》、《撈鐵牛》等課文中都有典型的連續結構段,在學生理解課文的情況下,可安排仿寫訓練,如緊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洗手帕》、《大掃除》、為題寫一段話,要求學生先想好這段話要寫的內容,接著安排好順序,明確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哪層要寫具體,寫好還要檢查,每一層次意思前後是否連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b、並列結構段是指一段話將事物分成幾個方面來寫.《廬山的雲霧》二、三自然段之間就是這種構段方式,它從個不同方面寫了廬山的美景.使學生懂得同時介紹事物幾個方面的時候,可採用並列結構段.可指導學生練習寫《校園一角》片斷,讓學生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加深對這種結構段的認識.
(3)、總分結構是由總述和分述兩層構成.《蜜蜂》描寫蜜蜂辨別方向時採用了這種總分結構,先總寫出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的特點,然後從做實驗來具體寫出蜜蜂具有一種無法解釋的本領.指導學生仿寫時,教師可出示總述部分,讓學生圍繞總起句,寫分述部分.例:①我家養了一隻可愛的小花貓.②課間十分鍾真是熱鬧非凡.
3、仿詳略小學高年級有效地開展閱讀活動,對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用這些方法既鞏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功,也為以後進一步學好語文,提高讀寫能力,奠定了扎實良好的基礎
三、改革語文課堂的結構
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必須建立一種以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學為主的學習方式,以思維訓練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
1.提示、設問.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事先要做一點提示,或明確學習目的,或介紹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情況,或提出自學的要求,或教給自學的方法等,幫助學生自學,把學生引上路.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自學,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緊扣文章的思路,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在課堂上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
2.閱讀、思考.在做了簡短的提示和提出思考題後,就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尋求答案.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質量.
3.討論、切磋.學生帶著問題讀了文章以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相互切磋,讓學生把思維的結果用准確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出來.
4.歸納、總結.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對自學所得進行歸納、總結、深化、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邊討論邊歸納,師生共同活動,使學生的認識系統化.
5.練讀、練習.學生讀懂了課文,弄清了問題,設計鞏固、提高的練習,進一步感受作品中塑造的生動形象,深入領會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其方法是多樣的.根據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各種閱讀類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達到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❹ 怎麼讓學生記住詞語
漢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詞藻,它是我們祖國璀璨文化重要組成部分。准確理解、運用和積累這些詞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詞語是語言的組成單位,也能細膩地表達豐富微妙的心靈、還能通過其組成的視覺語言,激發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試想王安石如果不掌握「到」、「過」、「入」、「滿」、「綠」等十多個意義相近式相關的詞,就難以在比較的基礎上選定「綠」字。謝榛形象而鳳趣地把這種通過比較加以選定的方法稱為「戴帽法」。他說:「譬人急買帽子入市,出其若干,一一試之,必有個恰好者。」正因為有了如此內蘊豐富的詞語,所以才能拼寫出絢麗多姿、氣象萬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寬廣的文章。
對兒童來說,詞語是兒童從運用口頭言語過渡到書面言語的基本環節,同時也是兒童自主習染以文字元號為載體的文本世界的開始,對於其語文素養的建構具有奠基的作用。正是基於這樣的意義,詞語教學歷來被認為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一項貫穿六年的教學內容。
一、詞語教學現狀反思:
在浙教版的語文教材中,高段的詞語表中的詞語量就達1500個左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一篇課文前基本要做這樣一件事:把課文中的學生陌生的或重要的詞語列出來,進行認讀、書寫、解釋,主要目的為掃清閱讀障礙。解釋的內容一般都從音、形、義三方面人手,有時也說說詞語結構,如ABB、AABB等,或將一些與詞語有關的歷史故事等。課後抄寫詞語、組詞和積累詞語,重要詞語還要解釋或造句等。總之,在詞語教學和鞏固中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和很大的精力,讓學生去掌握新接觸的詞語。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現狀如何,小學生詞語掌握情況又如何呢?
1、語文教學中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教學中既沒有規定的量,更談不上合理的序。
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彙、語法,三者在教學中的地位,詞彙最重要。日本語文教育界許多年前就編制了22500個詞語表,「作為國語教育的基本詞語」,讓大家遵循。而我國直到目前只有一套常用字表,至於常用詞量卻盲然無知,教學質量怎能保證?
2、小學生學過大量的詞語,可真正掌握的並不多。
說到「掌握」,有必要先說開去。就詞語教學而言,大多教師可能會認為,記住了詞語的音、形、義便算掌握了,能讀、能寫、能解釋,詞語教學復又何求?如果再教些與詞語相關的東西,可說是豐富、深刻了,其實,這離掌握還很遠。《現代漢語詞典》對「掌握」一詞作了這樣的解釋: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運用。小學生詞語掌握的實際是,認識了許多詞語的音、形、義,可就不知道支配運用它們,小學畢業詞彙依然貧乏。在這一點上,如果作一個調查會很有意義的,小學六年,我們究竟給學生增添了多少新詞,而又有多少新詞學生是在支配運用的,之間的比率是多少。如果作了這樣的調查,我們討論詞語教學,論據會更充分些,但有經驗的教師憑觀察就可以發現,我們教給學生的新詞,學生的支配、運用率是極低的。全國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委理論研究室高萬同老師曾做過一項調查統計:小學語文教材中從第一冊到十二冊共有三十六種「綠」,有桂林山水一碧到底的「綠」,有小興安嶺鬱郁蔥蔥的「綠」,有茫茫戈壁中充滿生機的「綠」……可學生的作文本上卻只有一種「綠」——啊!真綠啊!這種結果難道說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失敗嗎?這不能怪學生,要怪只能怪老師。你說學生對詞語還不理解呢,叫他怎麼運用?到了高段,少數學生詞彙不斷豐富,文筆老練,問之,則曰:得益於課外。得益於課外,這不是明擺著課堂上語文教師沒做好么?如此說來,我們平常的詞語教學並沒有真正地讓學生掌握了詞語。說來也難怪,語言學習有這樣的規律,低段兒童學習語言進步很快,學到新詞,急於用出來,因為新詞跟低段兒童融入這個世界的慾望緊密相連。語言學到一定的程度,已有的詞彙使主體跟外界的交流基本上不成問題,要寫一篇文章,用已有的詞彙組合組合大致也能湊合,這個時候,新詞容易徘徊在主體心靈之外,知道了,但並沒有依附於主體的心理結構,非主體所有,這只能說沒有掌握。
二、詞語教學,要確立兩個基本理念
(一),詞語是燦爛的祖國文化,詞語中包含著豐厚的內蘊,包蘊著濃濃的人文情懷。褒義、貶義的區分便將人們的好惡標准盡在詞語中表現。國人的審美標准也在詞語中盡情體現。
1、漢語言中的詞語具有色彩美:如:奼紫嫣紅、桃紅柳綠、銀裝素裹、一碧千里等等詞語所表現的色彩美,每一個詞都是一幅畫,同樣表現顏色的詞中,更把色彩的廣、亮、濃、淡、暗、艷、雅的不同也在詞彙中盡現。如描寫綠之廣袤的「一碧千里」、描寫綠之亮綠之生命力的「蒼翠欲滴」、綠之綿延的「翠色慾流」等等。盡情表現所描述對象的意境美、繪畫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繪春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連鎖關系,寫景物色彩層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著春之生命舞動的美感,烘托出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詩如畫,意境優美。
2、漢語言中的詞語具有形象美,使所描述的對象給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感染力。如 「婀娜多姿」一詞將線條美、姿態美、柔美盡情描繪。
3、許多詞語具有音韻、節奏美,綠油油、熱騰騰、鳥鳴聲聲、泉水清清等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語言的音樂美。同時使詞語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細膩濃烈,增強語言的意境美。如朱自清的《春》描寫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這里,一個「鑽」字配上「偷偷地」這一疊音詞就准確生動地寫出了小草那生之力,且無聲響,引起讀者無限的遐思.
4、漢語言中的詞語具有人文美,那麼多的成語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等都濃縮在一個詞語中,有時一個詞語就是一段歷史,有時一個詞語就是一個典故,有時一個詞語就是一個哲理,多少豐厚的內蘊隱藏在詞彙中呀。這些詞語形成一種整體和諧美。主要特點是形式簡潔,意義蘊豐,可以達到言簡意賅的效果,連用時有時還可以有增強情勢的效果。
5、很多詞語具有結構和意義上的對稱美,如:桃紅柳綠、鶯歌燕舞等。
6、模糊之美,許多詞語中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美,「詩無達詁」,詞亦無達詁。
有的詞語其字形便能給人帶來豐富的想像,這是漢文字的特點和魅力之所在。如:炊煙裊裊一詞中的「裊裊」兩字那彎彎繞繞、曲曲折折的字形,不正如那股輕煙裊裊上升之意嗎?
(二)、學生對詞語的理解過程具有遞時性,要經歷「模糊——清晰——模糊」三個步驟,並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詞語,學生只要意會,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運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們理解得很確切。隨著對文章的深入閱讀和閱讀量的增大。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模糊、不斷理解的過程,並由模糊趨向清晰。
(三)、詞語教學中要讓孩子觸摸、感受詞語
詞語教學的關鍵便是掌握詞語,這里的掌握更側重於讓詞語依附於學生的心理結構,「言為心聲」,在文中,每一個詞語都是作者心靈的演繹。言語的學習與心靈的豐富是同步的,如果詞語教學能做到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詞語本身的存在,那麼詞語教學同時也成了人文教育的組成部分。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詞語本身的存在,除了在寫作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之外,在閱讀教學中去充分掂量詞語的味道、色彩、質地、芳香是基礎,說到底我們在詞語教學中要進行語感教學,而不是純粹的詞語知識的教學。只有讓學生「感」到了,運用才能水到渠成。
三、在語言情境中感受詞語內涵
1、感受詞語的形象之美。
有些詞語經過解釋,意義不成問題了,但詞語本身所包孕的形象也喪失了,這些詞語不能解釋了事,要引導學生去通過聯想、想像去體味詞語的形象性。那麼如何引導呢?請看以下案例:
案例1:二年級〈〈葡萄溝〉〉
「五光十色」一詞的教學
師:在這茂密的枝葉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五光十色的葡萄。
師:你從哪裡讀出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
生: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
師:到底你看到葡萄的顏色是什麼樣的呢?(課件出示)
這么多葡萄的顏色,可以說是——
生:五光十色
師:再說一遍。
生:五光十色
師:怎麼這么有概括能力呢?你們說葡萄五光十色,那麼你們理解的這個「五光十色」就是說葡萄——
生:顏色很多
師:好,既然這樣,葡萄有這么多的顏色,我們也可以用這個詞形容叫什麼?(出示:「五顏六色」卡片)
生:五顏六色
師:它怎麼不說「五顏六色」,幹嘛要說「五光十色」呢?(兩張卡片互相比較)這個,我可不告訴你們,你們自己去比較,自己去感受。
生:它們意思不一樣。「五顏六色」是說顏色有五、六樣,而五光十色是說顏色有十多種!(眾生笑)
五光十色是說顏色比「五顏六色」多。
師:(教師手指著「光」)
生:這是葡萄發光,是色彩很鮮艷。
師:那就是說葡萄不但顏色多,而且長得怎麼樣?
生:很亮、帶光的。
師;還可以怎麼說?
生:葡萄里的水兒多,我要淌口水了。
師;像你這樣,水靈靈的。(眾笑)葡萄發著光,陽光一照呀,我們真想吃呀。是說葡萄不但顏色多,而且質量好,長得一個一個顆粒,陽光一照,像珍珠、瑪瑙那樣。你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用了一個「五光十色」,這回有感受了吧!來,帶著你的感受把這個詞讀一讀。生:五光十色。(美美的,眼神里透著贊美,有幾個還咂吧咂吧嘴)
師:來,一起再把整句話讀一讀。
這是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教學時的一個片段。筆者不說是詞語教學的一個片段,是因為竇特把詞語教學化整為零,將詞語教學與理解課文結合在一起。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這種「不知不覺」往往孕育著快樂。
(1)、在語言環境中感受「五光十色」之形。
師:「你從哪裡讀出這五光十色的葡萄的。」教師的這一問,將孩子們引到上下文的語言環境中去。學生讀句子後,老師沒有解釋詞義,而是出示課件。通過畫面建立學生對「五光十色」這一詞的視覺感受。這時,在文本和畫面中,學生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哦,這就是「五光十色」!這時,已初步感受到了學生 「五光十色」之「形」。
(2)、比較中立起「五光十色」之「像」。
師:怎麼不說它是「五顏六色」,幹嘛要說「五光十色」呢?
這一比較,這一問,只是簡單的詞語辨析嗎?不是,我認為,這一問是建立在教師對孩子特點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是呀,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五顏六色」和「五光十色」這兩詞只是兩個表示顏色多的詞語而已,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正如教師所預設的一樣,面對著孩子的誤解,教師手指「光」,這時,孩子恍然大悟,才將詞語的意思與剛才課件中的畫面聯系起來,通過比較,感受到「光」之「艷」,「光」之「亮」,「光」之「水靈靈」,「光」之味道美,誘出了孩子的口水。在比較中在孩子的腦海中建立「五光十色」之像!
(3)、在教師生動的描述中悟出「五光十色」之「神」。
建立「五光十色」之像後,教師趁熱打鐵,用一段生動的描述,整體再現那「五光十色的葡萄」之景。聽,「葡萄發著光,陽光一照呀,我們真想吃呀,那葡萄呀,不但顏色多,而且質量好,一個一個顆粒,陽光一照,像珍珠、瑪瑙那樣。現在你們明白了嗎?這回有感受了吧!來,帶著你的感受再把這個詞讀一讀。」試想,孩子們邊聽邊想像這一畫面,想像那如珍珠、瑪瑙般的「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畫面。感受到的是怎樣的美的感受呀!正是這一整體的描述,讓孩子悟出了 「五光十色」這一詞的之「神」。
同樣,再看她在《葡萄溝》中「茂密」、「涼棚」兩詞的教學實錄。
師:快快登上山坡看看葡萄溝的葡萄長的怎麼樣?
生:茂密的枝葉想四面展開,就像搭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師:同學們往這看。(師在黑板上畫簡筆畫,葡萄架、葡萄蔓)
師:剛才同學說是『茂密的枝葉 』,怎麼才是茂密的枝葉?(師畫一片葉子)一片葉子是茂密嗎?
生:不是。
師:(繼續畫第二片、第三片、第四片)這是茂密的枝葉嗎?
生:不是。
師:怎麼才是茂密呢?(學生爭相發言)
師:你理解就行,不用說,我們一起來動作表現,誰想到前面來畫一畫?(學生積極參與,師生共同畫葉子)一邊畫一邊問:停不停?
生:不停!
師:可不可以啦?
生:不可以!
師:(又畫了許多葉子)可不可以?
生:還是不可以!
師:為什麼?
生:(指著一小處稀疏處,教師繼續繪出葉子,直到學生完全贊成為止)
師;現在看葉子,給我們感覺葉子怎麼樣?指著黑板上的圖片)
生:茂密。
師:這就是茂密的枝葉,同學們,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像什麼?
生:涼棚。
師:在這小山坡上的梯田上有好多好多個這樣的涼棚,現在你想鑽到哪個涼棚下就去吧,想進哪個就哪個吧,你有什麼感覺?
生:涼快。
生:很舒服。
生:涼爽又舒服。
「你理解就行,不用說!」教師的這句話正是她詞語教學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漢語言「模糊性」強的特點,「詩無達詁」,詞亦無達詁,要允許學生「意會」,不可強迫學生「言傳」。試想,如果教師這時請孩子們說「茂密」的意思是什麼?孩子會怎樣表達呢?也許會說,「茂密的意思就是很多很多葉子」等。而這樣的表達能讓孩子感受到「茂密」帶給人們的涼快、舒服嗎?能讓孩子感受到葉子之「茂」,葉子之「密」嗎?詞語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就是在黑板上畫,在畫的過程中,在逐漸「密」起來前後比較過程中帶給孩子多大的感觸呀,彷彿看到那葡萄架上葉子正在蓬勃的生長,最後連一絲陽光也透不過來,彷彿自己親歷了葉子「茂密」的過程一樣,是那樣自豪,那樣滿足!我想,這時,那「茂密的枝葉」也已長在孩子們的心裡了!
3、感受詞語的簡潔與詞語的表現力。有的詞語似也可以同義代替,但意義是意義,意義代替不了詞語本身,代替了語句就顯得彎彎繞繞。有的詞語可以用同義去代替,也可以使意思完整,前後暢貫,但表現力也會因之而大大削弱。
筆者在教學浙教版十二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中「飽經風霜」 一詞時,將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這一詞語的「經典之作」挪為己用,用聯系生活再現法讓孩子們想像「車夫那張飽經風霜的臉」,孩子們動情的描述後,我來了「畫蛇添足」的一筆,道:「描述的多具體,多動情呀!這就是車夫那『飽經風霜』的臉,如果將你們那動情的描述加到文中代替『飽經風霜』一詞,課文一定會更感人。來,試著代進去讀一讀,比較一下!」學生興趣盎然的開始讀起來。兩分鍾後,有學生站起來說:「我覺得還是用『飽經風霜』一詞更好些,因為我把我寫的代進去讀後覺得不是很味道。為什麼我也說不清。」其他同學也點頭表示有同感。「是呀,『飽經風霜』一詞帶給我們多少聯想呀!這也許只是三十幾歲的車夫卻已飽經了多少風與霜呀,能用一兩句話描寫出來嗎?能用一段話描寫出來嗎?」生:「不能。」「所以,雖然只是一個詞,卻留給讀者更大的空間,用一個簡潔的詞語來表達卻使文章更豐富,更有表現力。你們說是嗎?」學生紛紛點頭表示有同感。
就這樣在語言情境中教學詞語充分感受詞語的音韻美,語體色彩等等。在詞語教學中教師之功在於要讓學生動用自己的感受、視像、聯想、情感等去感受、觸摸、掂量、體味詞語的味道、色彩、質地、芳香。
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詞語而不是簡單的認知,實際上是詞語教學為學生「所知」到為學生「所有」的轉變,是通過詞語教學把握作者的心靈,進而去同化之。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詞語呢?在觀念上,教師應當實現從知識教學到感受體悟的轉變。詞語的音、形、義,以及有關詞語的歷史掌故,都是知識性的東西,這些雖然十分必要,但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讓詞語進入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心靈的一部分,並藉此來提高學生的言語品位,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在閱讀文章時,不以先於學生掌握詞語的音、形、義為滿足,而要沉入言語作品,先於學生感受言語的質地與芳香,通過語匯觸摸作者的心靈。至於方法,比較法是最為切實有效的一種。可以把詞語的意義替換進去,與原詞語比較表達效果,看看在詞語解釋的過程中會喪失了什麼,也可以原文一句,意義替換後一句,讓學生朗讀比較,在朗讀中體味。有的詞語單靠分析不一定能解釋得十分清楚,一經比較朗讀,效果便瞭然。
❺ 如何快速記住語文詞語
有效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效又快速的方法也很多.
我給你推薦一種,我自己也是用這種的.
你在讀詞語的時候,看清楚它的偏旁部首,以及它的結構,然後在了解那是什麼意思,漸漸地,你會覺得詞語好像活了起來,默寫或是背誦的時候它總是自己一下子跳出來.
這只是其中一種.當然你可以採用自己的方法,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不一樣的效果.
❻ 讓學生會寫語文詞語的高效方法
可以從構詞法,從漢子的結構入手,讓學生加深理解
❼ 如何快速記住語文詞語啊
情境記憶,把這個詞語套用到一句話里,結合語境記憶。
❽ 怎樣才能快速記住語文新詞、新字
可以聯想記憶,通過字形聯想,讀音聯想,字義聯想,讓單個的字詞擁有更加豐富的外延,更加生動的內涵,這樣會記得快一些,試試吧~
❾ 如何快速記住語文詞語
語文詞語沒有速記,它需要每天抽出固定的時間進行讀背,這樣才能把基礎夯實,考試的時候才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