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育學生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育學生

發布時間:2023-01-15 10:19:52

『壹』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不同於教學方式,但與教學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式是構成教學方法的細節,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技術。下面是我收集的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一、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為了作文,做文章又是語文教學的目的。給學生提供讀物:每教一個班級,我都會在教室後面放一個書櫃,一邊是鼓勵學生自己從家裡拿來的書,一邊是我從學校圖書館里借來的書。

這樣學生既有書可讀,又省去了很多麻煩。給學生讀那些書,要根據學生年級的高低選擇適合他們讀的作文、童話、寓言、科幻等,以擴展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決不讓那些有害的書籍接觸他們;給學生指導讀書方法:不認識的字要點,不認識的詞語要圈,優美的語句要劃,好的文章有感覺要記。要下氣力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勤於閱讀的習慣等等。有目的的讀,有重點地記,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並有所收獲。

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背誦習慣

有一名學生名叫李義,他能在一早上30分鍾時間內背誦三篇課文,達到10頁之多,這對常人來說只能匆匆讀幾遍,而他卻能做到隻字不漏。像這樣的學生,在班中有很多。"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要有超強的記憶力也絕非一日之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嚴師出高徒"這些老祖宗的遺言,我深悟其理,並施之以行。要想使學生熟記於心,背誦的方法不勝枚舉:逐句法、分段法、綜合法、時空法、人物法、情境法、情節法、延伸法、對比法、問題法、提綱法、歌訣法、分合法、關系法、循環記憶法、睡前記憶法……各種方法我總給同學們分析講解,根據不同的課文舉例演示,使學生在遇到不同的課文時就會選擇合適的背誦方式,而絕不是千篇一律。只要給他們規定了背誦任務,他們總是能很快的完成。

背誦也許是提高記憶力的最笨辦法,但千百年來卻成就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曠世奇才。我從輔導學生背誦,循序漸進,許多學生已有了超常的記憶力,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上常常做到事倍功半,從而節省了時間,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另外,背誦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在熟記的同時使文字形象化於腦中,促進了識字教學。

三、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人類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網上教學、網上答疑,沒有網上找不到的題型,沒有網路處理不了的問題。網上學習已不是時尚,而是一種最方便,最快捷的學習工具。

可以預見十年後:教師將成為主力軍,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則更偏重於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將會減少過半,有的只是輔導教師和生活教師及德育活動教師。那滔滔不絕的演講聲將輝煌不再;高中和大學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這里只是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將很少看到教師的身影。也許這是危言聳聽,但高速發展的時代將證明一切皆有可能。未來的教育將顯得異乎重要,教師將承擔起更多的任務。

從開始起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語文課而言,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漸使他們明白:語文學什麼?怎樣學?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理解解決字詞句,做到目的明確,任務具體。在實際教學中,把班級分成組,以組為單位,採用"勇當小教師"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當他們熟練的時候,大多同學具備了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儼然成了一個個小教師。當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去教的時候,那麼他們自然知道怎樣去學,同時學生也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

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顯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因為無論是預習、復習,還是施問、回答等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可貫穿這一原則。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

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我們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力求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行因材施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行班級授課和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相結合。

在人數較多、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按成績編組,班級授課和分組復式教學有機結合頗為恰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組或上中、下兩個組。分組復式教學,便於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訓練內容;分組復式教學,動靜搭配,有利於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能更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和動筆機會,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貳』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老師要如何重視

1、重視學生的情感引導:語文是一項人文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於學生情感教育的引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情感體驗,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學生理解深度的提升。
2、重視課堂師生的互動: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知識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
3、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養成:「親其師則重其道」,教師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教師們的注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
1.重視學生的情感引導:語文是一項人文學科,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於學生情感教育的引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情感體驗,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實現學生理解深度的提升。這對於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深刻。
2.重視課堂師生的互動: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知識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問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用提問來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這是當前語文教學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課堂上問與不問,問什麼,怎樣問,是關繫到教學成敗的大事。需要教師們高度重視,筆者認為,課堂提問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另外,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並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3.重視教師教學風格的養成:「親其師則重其道」,教師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對於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需要教師們的注意,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自己教學風格的養成。首先,教師的知識底蘊是教學之本。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語文教師教好課的基礎。深厚的學科專業功底猶如泉水源源不斷,始終滋潤著我們的教學生命。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教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堂上,你會如沐春風。其次,小學語文課是欣賞課,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種多樣,或慷慨激昂,亢奮高歌;或如泣如訴,低聲吟唱;或淋漓盡致,纏綿哀婉。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範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也要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最後,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叄』 小學老師要怎樣教學生語文

1、尋求課堂開放性,培養綜合能力
《新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溝通課堂內外","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這就需要教師實現教學觀念的開放,採取開放性的教學形式。語文是一門極其生活化的學科,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學生正處於開始關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齡階段,對一切充滿好奇和熱情。語文教學應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
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縮短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開拓學生視野,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使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以點燃其創新之火,綻放其天賦之花。
在完成一活動的基礎上,可以舉一反三地溶入課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事例、電影、電視及文學作品中的某些情節、人物等。除此,還要鼓勵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讓學生在與大自然、與社會、與家庭的接觸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知識是教不盡的,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接觸中具有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便可以自學知識,再生知識,自覺提高語文綜合素質。這樣,就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2、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朗讀,像朗讀比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寫讀後感等,以發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學生的一技之長。
在朗讀過程中,理解內容,積累詞句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我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去仔細揣摩、感受老木匠、小木偶、小紅狐、熊警官、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的心理活動,自己有感情地朗讀,然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分角色的有感情朗讀,在課堂的最後還讓學生分小組自編自演了課本劇。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表演中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
3、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新課標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如在教學《蟋蟀的住宅 》一課時,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自己上網查找有關蟋蟀的資料,讓學生藉助視覺、聽覺更好地了解蟋蟀,同時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查找、篩選資料的能力。自學課文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在最大限度里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4、繽紛教育視聽感受 豐富教學工具
教具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工具, 是教師用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 恰當地使用教具會化抽象為形象, 化枯燥無味為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 最好的教具是什麼? 大多教師都會首先想到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和手段,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以其大容量、 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優越性不斷地征服著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媒體的運用, 可以從視覺轉到聲覺, 從靜止的畫面轉到動態的畫面, 確實給孩子帶來美的感受, 尤其對於中低年級學生, 可以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語言文字
可是,實際條件限制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不可能每堂課花大力氣去做復雜的課件,學校也沒有條件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套多媒體設備。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動手製作,補充豐富教具。一年級除了跟教材配套使用的課文插圖就是拼音卡片,我在教學中自己做了生字卡片――一類字、二類字做成不同顏色的卡片。這樣在上課時,用卡片可以玩出不同的游戲,比如找朋友,摘果子,捉迷藏等游戲。在游戲中反復讓學生認,反復讀,趣味盎然地認識方塊字,這樣比單一地看粉筆字認讀要有趣得多。
5、巧妙設計疑問,激發學生好奇
心理學認為,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才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的效果。因此,老師所提的問題要與學生的興趣緊密相連,投其所好,巧妙設計疑問,讓他們的好奇心成為語文課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劑。有位老師教學《詹天佑》時,以"我的偶像"引入,接著把詹天佑的圖像掛出來,讓學生們猜猜他是誰,講述一下他的故事,學生情緒高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紛紛在書上找答案,較短時間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順理成章地為老師進行下一環節的教學做好鋪墊。
另外,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徑還有創設情景,給低年級《皮球掉進池塘了》編故事時,老師運用多媒體在屏幕上出現茂盛的大樹、碧綠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潑可愛的小猴……生動的畫面配上輕松悅耳的音樂,為學生營造出和諧歡快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問學生:"你們想去這個美麗的樹林嗎?願意成為小動物們的朋友嗎?"以此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指導學生對故事的前因後果有一個整體了解,進而啟發:"這節課我們要開動腦筋,幫助小猴想出更多辦法,比一比,看誰的辦法多,誰的辦法好?學生們在情景的創設下饒有興趣地展開豐富想像,想出了很多好辦法,促使了學生思維活動的開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6、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肆』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將學生的學習落到實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亘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麼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鍾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鍾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背誦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全國小語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說過:「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新課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句:天/灰濛蒙,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境描寫側面烘託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
第二句: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擠滿」、「長」、「多」三個詞讀重音,使學生在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中。如此引導,學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有陶冶了情操。
三、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並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即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於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伍』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的育人之道

淺談如何教好小學語文
目前,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讓課堂呈現出一道亮麗的風景,讓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夢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由於一些教師對語文教育理念認識的偏差,或出現了模糊的認識,未能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一些關系,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也必將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小學語文如何教.我認為必須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關系:

一、學習語文知識和育人的關系.課堂教學要在學生掌握字詞句篇的基本知識和聽說讀寫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形象的再現,意境的體驗,韻味的品評,情緒的感染」去領悟語言文字深處社會的繁榮昌盛,民族的榮辱辛酸,個人的悲歡離合.但是,語文課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審美情趣、創造力、道德情操等方面影響和感染,應該在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完成.語文課不是文學課,要充分發揮語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教益.要堅決反對那種「穿靴戴帽」的做法.二、學習語文和其它學科知識的關系.語文的主要學習任務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語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負載的內容.語加強學科間的整合,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個目標為依據.如果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只是為了整合而整合,不依託課文內容,不憑借語言文字,不引導學生潛心領悟,縱然課堂熱熱鬧鬧,學生積極參與,可學生思的啟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以及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形成也都統統只是美麗的流星雨.三、文本和資源引進的關系.語文教師要意識到教材已經不再是學生惟一的學習資源,恰當地引進與課文相關聯的信息,為課文知識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架設橋梁,構建認知框架,改變和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如,在教學《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的時候,課前讓學生去搜集有關送別的古詩,在教學時,讓學生結合課文比較這些送別詩的內容及內在感情的差異,讓學生領悟詩的意蘊和情愫,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深切感悟淳樸高雅的友情.通過這樣的拓展,學一篇帶一串,使得語文課由平面走向立體,由封閉走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但是,對資源引進,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適可而止,不為資源所困.

『陸』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1、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緒。學生的情緒和感情不夠穩定,處於過渡時期。一些學生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控制情緒,並不是簡單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疏導、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學生進行應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認識水平。
2、注重挫折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質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提高。學生要有意識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為。
3、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樂觀就是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努力培養學生的幽默感,以輕松的心情對待環境壓力,以微笑對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

『柒』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什麼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會積累,積累字詞句,積累語文素養,積累語文中的情感。一個不懂文字的人是很難說他的語文水平很高的;一個連句子都不會造的學生,是很難讀懂別人寫的文章的;一個不會理解文章中別人的情感的人,是很難在自己的文章中表達情感的。所以語文的積累,從小學做起是更加重要的,只有指導和幫助學生積累許許多多的語文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水平。因此語文積累就應從小學開始。 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閱讀,不但要閱讀課內的語言材料,還要閱讀課外讀物,而大量閱讀課外材料更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經驗證明:一個經常讀課外書的學生與從來沒有讀過課外書的學生,他們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水平是相差得很遠的;一個酷愛讀書的學生與一個討厭讀書的學生,他們的語文能力是相差的很遙遠的。從這一點看來,小學語文教學多多引導和指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的首要條件之一,任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花多些力氣去引導學生早些進入課外的閱讀層面,他們有了很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會提高得很快了。 小學語文教師更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盡早把學生引進寫作的層面上來。寫作對於一個人來說,更是比積累和閱讀難得多。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學生寫作的大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每每要他們寫作時,往往是內容空洞,流水賬式的記錄,極少有作文的願望。這固然和學生的生活不夠充實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觀察,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時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思、所感用日記,周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因此,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階段應該把如下的主要語文素養和語文知識教給學生:教給學生如何記住文字,記得規定量的文字;教學生如何去接觸與大量閱讀課外的語文閱讀材料;交給學生的寫作的金鑰匙;教給學生學會從生活中學習語文。

『捌』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學生

導語: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學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形式和內容,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學生

鼓勵孩子多讀書

告訴孩子,趁年少精力充沛,記憶力強,多讀幾本書,其好處不言而喻。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前人總結的經驗,是世界上最好的營養品。和書交上朋友,將擁有快樂和幸福。讀書的好處多多。讀書教人聰明。讀一本好書,就等於跟一個有知識的老人說話。讀書要養成習慣,讀書要有計劃,各樣的書都要讀,古代的,現代的;天文的,地理的;國內的,國外的。開卷有益。

要讓孩子多動筆

學寫作文,沒有訣竅,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寫。讀書是吸收,是積累;作文,則是運用。每天寫一點,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以寫一兩句話,也可以寫幾句話、一段話,甚至一篇完整的文章。這要養成習慣,就跟我們每天要吃飯、喝水、洗臉、睡覺一樣。魯迅先生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堅持每天寫日記,即使病了、外出,也不例外,幾十年如一日,直到臨終前一天晚上才擱筆。

告訴孩子,給別人看的作文要“體面”

作文要起草,作文還要修改。草稿是只給自己看的,所以,草稿紙上的字寫得潦草一些,卷面不太干凈,都不打緊,有的地方甚至只寫個提示,或者用省略號替代都可以,只要自己明白即可。然而,交給老師的作文就必須認認真真、工工整整地謄清。這樣做,是為了留給自己一份“體面”和“光鮮”。

作文不算太難教,難的是學會欣賞孩子

學寫作文沒有捷徑,唯有多讀、多寫、多改。假如真做到這三點,即使“無師”,亦能“自通”。好作文不是教出來的,是孩子有了生活體驗、有了對事物正確認識之後“悟”出來的。

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學生

閱讀,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

學生的知識來源不應僅僅只停留在課堂上和語文課本上,這樣即使獲得高分也只是一種狹隘式的分數。多閱讀課外書,多看看健康有益的讀物,才能拓寬視野,培養悟性,提升情操。但是,真正自覺的會去閱讀課外書的學生是非常少的。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很多教師閱讀任務放在寒暑假,因為寒暑假時間比較多,但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學生自覺性都很差,愛玩是人的天性,如果沒有家長的監督,那麼,很多學生在寒暑假是沒有去閱讀的。所以,教師應該在平常的教學中抽出一部分時間陪伴學生閱讀,讀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經驗,久而久之,閱讀習慣就會養成,閱讀能力就會提高。提升語文成績還是問題嗎?

寫作,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教學中的難點。

寫作是許多學生非常頭疼的事情,因為沒有思路,不知道寫什麼,怎麼寫。因為言之無物,或者是沒有夾雜任何感情,就流水賬一樣,所以即使最後寫完也是應付寫完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懂生活沒有情感體驗怎麼能寫出有意思的文章?寫文章的`重中之重還是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多經歷,把生活帶進課堂,只有自己經歷過的感受和印象才最深刻,但是經常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或者經歷太少,以至於沒有東西可寫,或者雖有經歷,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寫,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一旁進行適當的點撥,經歷太少的,我們鼓勵他們多去經歷。這樣的文章才會有生命力。

口語交際,鼓勵學生多說。

學習知識的目的就在於實踐,應用。語文成績合格不合格,可以看兩個點,一個是寫作水平、一個是口頭表達能力。為什麼說很多大學生其實連初中都還沒畢業?因為很多大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好、口頭能力的表達也罷,都是非常差勁的。語文課上,每次上口語交際課的時候,教師里總是很容易就沉默下來,因為學生害怕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說什麼。語文教師,在口語交際課上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一個主持人角色,把講台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多說;一個智者的角色,說得好的表揚鼓勵,說的不好也要為學生的勇氣和積極給出鼓勵;一個心理學家的角色,揣摩害怕上講台的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戰勝這種恐懼心理。

『玖』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

小學語文老師如何上好語文課的經驗總結:

1、首先,語文教師應有大語文課程的觀念,通過對統編教材的學習和各級地方課程的開發利用,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熱愛語文,熱愛中國漢字和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力。

在課堂之中,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服務的,學生是學習主人這一核心永遠不應變。教師必須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既放得開,又能收得回。當然這需要老師長期的積累,不斷的探索。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教育學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8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