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18課詞語意思和拼音
1.擾(rǎo)亂(luàn)
2.哀(āi)鳴(míng)
3.狩(shòu)獵(liè)
4.哀(āi)號(háo)
5.喧(xuān)囂(xiāo)
6.喑(yīn)啞(yǎ)
7.沉(chén)寂(jì)
8.靜(jìng)謐(mì)
9.篡(cuàn)奪(ó)
10.劫(jié)掠(lüě)
11.酷(kù)愛(ài)
12.弱(ruò)肉(ròu)強(qiáng)食(shí)
13.隱(yǐn)隱(yǐn)約(yue)約(yue)
14.窸(xi)窣(su)作(zuò)響(xiǎng)
15.連(lián)續(xù)不(bù)斷(àn)
16.夜(yè)色(sè)蒼(cāng)茫(máng)
17.更(gèng)勝(shèng)一(yī)籌(chóu)
18.驚(jīng)慌(huāng)失(shī)措(cuò)
19.開(kāi)膛(táng)破(pò)肚(dù)
20.津(jīn)津(jīn)有(yǒu)味(wèi)
21.斷(àn)肢(zhī)殘(cán)腿(tuǐ)
22.毫(háo)不(bù)猶(yóu)豫(yù
擾亂——攪擾,使混亂或不安。
哀鳴——悲哀地叫。
狩獵——打獵。
哀號——悲哀地哭嚎。
喧囂——1、聲音雜亂;不清靜2、叫囂,喧嚷
喑啞——嗓子干澀發布處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1、十分寂靜2、消息全無
靜謐——安靜
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力)
劫掠——用武力奪取(財務或人)
酷愛——非常愛好
弱肉強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借指弱者被強者欺凌、吞並。
隱隱約約——聽起來或看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
作響—— 1.發出聲響
連續不斷——一個接一個,不停斷
夜色蒼茫——夜晚的景色空曠遼闊,沒有邊際
更勝一籌—— 比較起來,更加好一些。
驚慌失措——害怕慌張
開膛破肚——剖開胸腔和腹腔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
斷肢殘腿—— 形容斷了的肢體
毫不猶豫——做事情立即果斷,不猶豫不決!
❷ 七年級上冊語文大第18課的兩狼之並驅如故是什麼意思
兩狼之並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並:一起。
驅:追隨、追趕。
如故:跟原來一樣。
❸ 初一語文第18課詞語解釋
擾亂:混亂;慌亂
哀鳴:悲哀地叫。
狩獵:打獵
哀號:悲傷的大聲哭叫
喧囂:聲音雜亂,不清靜
喑啞:嗓子干澀發不出聲音或發音低而不清楚
沉寂:非常靜,沒有一點聲音
靜謐:安靜
篡奪:用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地位或權利)
劫掠:搶劫,奪取
酷愛:極其愛好
弱肉強食: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很不清楚,感覺不明顯
窸窣作響:形容摩擦聲等輕微細小的聲音
.
連續不斷:一直持續,不間斷
夜色蒼茫:指夜色迷茫,即模糊不清。
更勝一籌:指技藝或技能超過別人
驚慌失措:驚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也形容因害怕慌張而沒有了辦法
開膛破肚:直意是剖開膛,刮開肚。形容看個究竟,弄個明白。
津津有味:形容對某事物興味濃厚。
殘肢斷腿:肢體殘廢,腿斷了。
毫不猶豫:做事非常果斷,絲毫沒有猶豫
❹ 初一年級語文18課的鯀禹治水的翻譯
原文
鯀禹治水⑩
洪水滔天,鯀①竊帝②之息壤③以堙④,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⑤殺鯀於羽郊⑥。鯀復⑦生禹,帝乃命禹卒⑧布⑨土以定九州。
注釋
①鯀:人名,禹的父親。
②帝:指天帝
③息壤:一種神土,能夠不停地生長。息,生長的意思。
④堙:堵塞。
⑤祝融:火神之名
⑥羽郊:羽山的近郊
⑦復:同「腹」。鯀死三年,屍體不腐,有人刀剖鯀腹,禹乃降生。
⑧卒:最後,終於。
⑨布:同「敷」,鋪陳。
⑩選自《山海經-海內經》
譯文(詳細版)
據說中國在古代鬧過一次大水災,那水勢的浩大,災害的嚴重,簡直使人難以想像。那時,大地一片汪洋,莊稼淹沒了,房屋沖塌了,人們扶老攜幼,逃到山上或大樹上去。有的人雖然逃到了小山或樹上,但因為經不住風雨的吹打,特別是找不到食物,不久就凍死餓死了。有些人雖然僥幸逃到了比較大的山上,可以到山洞棲身,或用樹枝樹葉搭起窩棚躲避風雨,尋找樹皮、野菜充飢,暫時維持生命,但人多樹少,各種毒蛇猛獸也因逃避洪水上山,威脅人類,所以每天淹死、餓死、凍死,以直被野獸毒蛇侵害而死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這時,人們都苦苦的哀告天帝,祈求他斥退洪水,把他們從死亡中拯救出來。但是高高在上的天帝,只顧自己在天庭中尋歡作樂,根本不把下方受害遭難的「蟻民」——在他的眼裡,下方的人民就象螞蟻一樣不值錢——放在心上,對於人們的苦苦哀號,毫不理會。
人們悲慘的遭遇倒是感動了天神鯀,他命神鳥去偷竊能阻止洪災的「息壤」,「息壤」雖小,分量卻不輕,鯀就叫來了神龜去馱,神龜將「息壤」放在地上,大地頓時好轉。
天帝知道了,就將「息壤」收回,並害死了鯀,但三年後鯀的肚子卻裂開了,生出天神禹。禹出生以後,鯀就變成一條玄魚遊走了。禹決定向他的父親鯀一樣去治水,但他沒有求天帝,而是率領他的部下,前去治水。他們殺死了引起水災的魔神共工的部下無支祈,但共工知道後,連忙逃走。
禹主要的目的是疏通河道,許多神知道後,都願意出一份力,伏羲送禹一幅八卦圖,河神馮夷送禹一幅河圖。禹收下後就開始治水了。連幫鯀偷「息壤」的神龜和應龍也來助陣,使得進展很快。但他們到龍門時問題就大了:龍門是個重要咽喉,禹和他的部下、朋友們花了5年時間才將龍門開鑿出一個豁口,使河水暢流而下,一瀉千里。
禹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叫啟,禹路過家門都沒有進去。就是這樣,禹在治水期間,曾經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一次都沒有進去過。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禹從南方走到北方,從太陽處的地方跑到太陽落的地方,不顧風吹雨打,不顧艱險勞累,一直率領人們從事治水的艱苦勞動。經過了十三年,禹終於將水治理好,完成了鯀的遺願。
譯文 (精簡版)
鯀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際,鯀沒有得到天帝的命令,盜取了天帝的神土來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殺死了鯀。鯀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鋪填土壤賓士洪水,終於安定了九州。
❺ 初一語文18課狼的翻譯是什麼
譯文
一個屠夫賣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經晚了。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狼不斷地窺視著屠戶帶著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跑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來比劃著給狼看,狼稍稍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
屠夫沒辦法了,於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這樣狼夠不著),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來取肉。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把帶肉的鉤子)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昨天掛肉的地方)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弔死在樹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夫因為害怕)小心地(在樹的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樹上懸掛著的)是一條死狼。
(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上顎,那個情形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這張狼皮)能值十幾兩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寬裕了。
就像爬上樹去捉魚一樣,狼本來想吃肉,結果遭遇了禍患,真是可笑啊!
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則稍卻;既走,又從之。屠無機,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蚤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
屠即竟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之,則死狼也。仰首審視,見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革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可笑矣。
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聊齋志異》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再加上科場、仕途的失敗使他滿腔悲憤,雖身不在官場,但對科舉和官場的黑暗卻有更深刻的認識,於是創作了《聊齋志異》。
作者大約從20歲開始寫作,直至晚年才成此「孤憤之書」。「聊齋」是蒲松齡的室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狼》原文共有三則故事,這里選的是第二則。
概括主題
這篇文言小說講述了一個屠戶回家途中遇狼、懼狼、御狼,最後殺狼的故事,說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人的對手,終歸會為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同時也告誡人們:對像狼一樣的邪惡勢力主丟掉幻想,敢於斗爭,善於斗爭,最後才能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