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講的是什麼

語文講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8 06:59:34

A. 語文是一門怎樣的課程

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

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語文學是偏重從文獻角度研究語言和文字的學科總稱,一般包括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校勘學等。中國由於古代文獻豐富,文字比較特殊,語文比較發達,廣義的語文也應該包括語言學,也就是語言學和文字學的總稱。

歷史

清末1904年頒布《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

1949年後中國內地將國語和國文統稱為語文,是中國大陸學校的一種主要科目,常指代漢語言文學,以白話文為主,輔以文言文,隨著年級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漸提高。一般漢民族語文科目在中小學通常被簡稱為語文,在大學則常常不簡稱而只使用全稱。

B. 語文是什麼什麼是語文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律與特定語言詞彙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中國通用語言文字(即漢語文)。

C. 語文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語文是語言文字、語言文章或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是語言文字。

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而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

一般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它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能力和知識,文化知識的統稱。也可以說,語文是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和言語的合稱,是語言規律和運用語言規律所形成的言語作品的言語活動過程的總和。

(3)語文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陳金海釋「語文」:

《中國文學史》現當代各版本教材,都少不了「話本」這個詞。「以中文系出身為主的語文老師們大概都知道「話本」是「舊時說書的人說唱時用的底稿」。老中國話本曾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說」。明清兩朝作興的是「八股文」。

不知何時起,「話本」上的語言被叫作「白話」,「話本」上的文章和跟「話本」語言風格相同的文章有了「語體文」的名號,跟「文言文」平起平坐、分庭抗禮了。當代中國人都寫「語體文」,不再之乎者也破承起束了。

我查過文言文家族的衰敗史,其統治地位被語體文奪去,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是連續倒霉背運上百年的結果。

帶頭造反的康有為、梁啟超,搞了次「新文體運動」,隨後是一批無產者搞「『五四』文化運動」,再後來,文言文的寶座在三十年代中後期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大眾化問題大討論」中搖搖欲墜。

最後在四十年代的「延安文藝整風運動」中轟然倒塌。新中國之前,「語文」是「古今中國書面語言作品」——「語體文」和「文言文」——的「聯合式簡稱」,是名詞術語,是可以抽出「文章」之象的一個普遍概念。(引用自《陳金海:釋「語文」》)

D. 語文主要學什麼

首先是基礎問題,語文這玩意真沒得啥好說,考的都是基礎多,所謂拓展,也就是課外題也是建立在基礎上。背是肯定得背的,書上那些什麼雜七雜八要求背的全部背,背不下來做再多題也是白搭。 然後說題,不是什麼題都能提高,最好找近幾年本地的真題,熟悉題型,知道自己什麼會什麼不會,知道考的是啥,就把不會的挑出來,先做會的,把會的練熟,要做到滾瓜爛熟,看到就知道怎麼做怎麼下手。接著就是不會的,要抱著一種「咋回事,這破題目我還不會咋的,從小說的中國話換成題目我還能被它難住么」就是不服的心理。(找不到體就去語文辦公室撒潑,沒有老師會拒絕一個真心學的學生,我就是這么找題的) 接著就是復習,要復自己會的,更要復自己不會的,會的復習倒是比較簡單,就是看了記記了看,記不住就寫寫畫畫,要做到一定不錯(到現在我都沒能做到百分百,嘻嘻)吶,問題來了,不會的咋復習,很多大佬和老師都說要有個錯題本,但是我這個人倔還懶,死都不願搞錯題本,那總得有方法,那就是:把做錯的當場在原題上拿五顏六色的筆勾勾畫畫,帶上自己的吐槽,而且當場攻破,趁還有時間,把關鍵詞和題型拿個便利貼記下來粘再課桌和鏡子上,天天看。題怎麼刁鑽怎麼鑽研,然後記住它

E. 語文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語文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和科學的基礎,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哲學認為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語文具有統一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等性質.《語文》也是中國的學校等教育機構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中國語文教科書一般講授的是漢語文. 這就是語文求採納!

F. 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

「語文就是語言」
——重溫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

揚州大學文學院 徐林祥

1949年,葉聖陶先生主持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工作,建議把舊有的「國語」和「國文」一律更名為「語文」,從此開始了「語文」一詞廣為使用的新時代。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的名稱,其基本內容包括聽、說、讀、寫的訓練。葉聖陶說:「『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1]

「語文」既作為課程名稱,又作為教材名稱。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出版了全國統一的以「語文」命名的教材。這套教材的《編輯大意》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2]

無論是以「語文」作為課程名稱,還是以「語文」作為教材名稱,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確表述為:「語文」即「語言」,包括「口頭語言」(語)和「書面語言」(文)。葉聖陶解釋說:「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

葉聖陶先生對「語文」學科的命名及其解說,曾得到語文教育界的普遍認同。呂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為題的講話中說:「解放初期有一個出版總署,底下有一個編審局,就是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務是編教科書。這就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語文這門課,是老辦法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好呢,還是想法統一起來?當時有一位在里頭工作的同志提議說,我們就叫它語文行不行?語也在里頭,文也在里頭。後來就決定用語文這個名稱了。」[4]張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寫的《說「語文」》一文中也說:「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國大陸已經大部分解放,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研究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各種教材問題。關於原來的『國語』和『國文』,經過研究,認為小學和中學都應當以學習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學一點文言文;至於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總之,在普通教育階段,這門功課應當教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根據這樣的看法,按照葉聖陶先生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國語』兩個名稱,小學和中學一律稱為『語文』。這就是這門功課叫作『語文』的來由。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5]

在「語文」作為課程教材名稱使用的過程中,對「語文」含義,除了「語文就是語言」之外,還有「語言文章」、「語言文字」、「語言文學」等幾種不同的解說。

針對這些解說,葉聖陶先生多次指出:「『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當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語文』。自此推想,似以『語言文章』為較切。『文』謂『文字』,似指一個個的字,不甚愜當。『文』謂『文學』,又不能包容文學以外之文章。」[6]「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含義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語文」一詞有兩個解釋,一是「語言和文字」,一是「語言和文學」。該詞典在解釋「語言」一詞時稱:「『語言』一般包括它的書面形式,但在與『文字』並舉時只指口語」。[8]這就是說:「語言文字」專指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呂叔湘認為:「語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來講,可以有兩個講法,一種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另一種也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學,那就不一樣了。中小學這個課程的名字叫語文,原來的意思可能是語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為語言文學。」[9]呂叔湘先生這里雖然也將「語文」理解為「語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

可見,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就是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實際上已經包容了「語言文章」(「文章」為書面語言)、「語言文字」(「文字」為書面語言的符號)、「語言文學」(「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以書面語言為載體)的含義。

既然語文教育中的「語文」應理解為「語言」,那麼為什麼這門課程不叫「語言」而稱「語文」呢?這主要是因為「語言」有時僅指口頭語言,叫做「語文」,是為了強調這門課程不但包含口頭「語」,而且包含書面「文」。1980年7月14日,葉聖陶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解釋說:「一九四九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麼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語文』這個名稱並不是把過去的『國語』和『國文』合並起來,也不是『語』指語言,『文』指文學(雖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學作品)。」[10]

我們理解:「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指的是祖國語言的教育,即作為中華民族通用語的漢語言的教育。既包含口頭語言的學習,又包含書面語言的學習;既包含語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語言內容的理解;既包含著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和規則(即狹義的語言)的學習,又包含著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所進行的言語行為(讀、寫、聽、說)的訓練以及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形成的言語作品的學習。[11]正如鍾啟泉先生所指出的:「語文學科就是從形式與內容兩個側面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訓練』與『實質訓練』的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12]王寧先生則從語文教師的角度指出:「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語文教學養成學生從語料中發現語言現象、概括語言規律的銳敏性、興趣和習慣;教給他們貯存語言材料的正確、有效方法,促使他們通過自學的積累,逐漸豐富自己的語言;讓他們在獲得新知識的實踐過程中,訓練他們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最後,還要以語言為橋梁,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意識、創造思維意識和文化修養意識。」[13]

近幾年來,在關於「語文」含義的討論中,又有三種新的解說:「言語」說、「文學」說、「文化」說。

有學者認為:「『語文』指的是漢言語,語文教育是我們母語漢語的言語教育。」[14]筆者以為,這一觀點縮小了語文的外延。語文學習,既包括言語的學習,也包括狹義的語言的學習。雖然作為母語課程內容的語言系統及規則,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自發的經驗和認知多少獲得一些,但這些畢竟是零碎的,與在學校教育的情境中通過較高級的思維活動系統地學習是不能相比的。學校開設語文課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於可以使母語的學習和掌握,由自發的、偏重感性經驗的、少慢差費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覺的、偏重科學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討,這其中便包括語言系統及規則的學習。

也有學者認為,語文就是文學,語文教育就是文學教育。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同樣把語文的所指縮小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一方面,作為一門藝術,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語文教育無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另一方面,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料,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性質又是相同的。語文學習既然包含語言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就已經包含了作為語言的成品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文學教育就已經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了。而以文學來解說語文,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讀寫排除在語文之外,則顯然是不妥的。

還有學者認為:「從語文的本體來看……語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語文的『底座』,語文與文化血肉同構,語文就是文化。」[15]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又將語文泛化了。文化是什麼?「廣義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16]顯而易見,語文只能被看作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包括語文在內,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學習各門課程都是學文化。說「語文就是文化」固然沒錯,卻不能揭示語文學科的個性特徵。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對於我們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育的目標,推動當今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

作者簡介:徐林祥,男,1956年生,揚州大學文學院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育史、美學史與美育史研究。

注釋:
[1]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頁。
[2]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大意》,《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3]葉聖陶:《認真學習語文》,見中華函授學校編《語文學習講座叢書》(一),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4頁。
[4]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5]張志公:《說「語文」》,《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頁。
[6]葉聖陶:《答孫文才》1960年1月2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7]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頁。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539頁。
[9]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10]葉聖陶:《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葉聖陶集》第13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頁。
[11]參見徐林祥、屠錦紅:《語文:一體三維》,《中學語文》2005年第10期。
[12]鍾啟泉:《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序》,《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寧:《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4]余應源:《語文「姓」什麼?》,《中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3期。
[15]曹明海:《語文:文化的構成》,《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4年第7-8期。
[16]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頁。

閱讀全文

與語文講的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