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2023-01-18 19:47:05

①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大綱規定:小學語文是義務教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語文這門學科首先是一門工具,是我們思維、學習、交流、生存發展的工具,小學語文工具性這一性質更為明顯。小學語文是基礎工具。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與語言學問題》中說:"語言是工具、武器,人們利用它來互相交際,交流思想,達到互相了解。"這字是語言的書面表現形式,也是進行交際、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文字是工具,那麼,教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語文課程,必然是工具課,其次,小學語文表情達意的基礎工具。語言的基礎工具性還表現在人們憑借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說話作文。語文是人們表達思想情感的手段,語文學科重在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並在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陶情冶性。離開交際功能,抽去情和意,語文便成了空殼,語文的工具性也就顯現不出來了。因此,語文是與思維為核心的表情達意的工具。再次,小學語文是有很強思想性的基礎工具。語文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形式共生共存、相輔相成,決定了語文課程文道統一的特點。語文課程使學生在動之以情的基礎上小之以理,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深刻久遠的影響,這就決定了語文課程有很強的思想性。

一、語文教學應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外在形式如語言文字、寫作方法,既為通常聽說的"文"與文章的思想內容,即為通常所說的"道",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語言文字與思想內容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思想內容就不會形成文字,產生作品;同樣,只要作品一出現,必然包含著一定的思想內容;也不可能沒有思想內容而說出一個意思或寫成一篇文章。可見,"文道統一"是客觀存在的。"文"與"道"的辯證統一關系,決定了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的辯證統一。在小學語文課文中,無論是敘事、寫人、狀物、寫景的,都表達了一定的思想內容。教師在教會學生讀文章和寫文章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既有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也有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的教育,還有熱愛科學、愛勞動、愛護公物、艱苦樸素、誠實、勇敢、關心集體、團結友愛、愛美情趣等等的品德教育。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以學習語文為基礎的,是思想教育於語言文字訓練之中的。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一特點,脫離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空一些道理,就會使語文課變成政治課。如果離開思想教育內容,孤立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就會使語文課變成說文體字課或單項的語言訓練課。小學語文教材選編過程中十分注重思想內容與言語形式的統一。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讀,明白更多的道理。

其次,許多的課文可以進一步發掘內容的內涵,對學生進行人格、思想品格教育。例如:《詹天佑》、《愛迪生》、《青松》、《我的戰友邱少雲》等這樣的文章,文章中的主人公或文中塑造的形象都是廣大師生學習的榜樣,如《青松》的堅強、高潔;"詹天佑"的克服種種困難,為國爭光的精神;愛迪生的探索創造精神,邱少雲的英勇無畏的精神都激勵著學生永遠奮發向上,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再比如《誠實的孩子》、《驕傲的孔雀》、《三人行》等,使學生明白誠實是一種美德,同學之間應互相幫助,也使學生明白,任何時候都不能驕傲;驕傲是不可以的,應予以批評。小學教材中有大量類似的文章,無不教育學生要謙虛向上、生活樸素、團結友愛。這樣的課文實際上都是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的依託。

再者,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學生熟練的掌握課文內容之後,要能使我們的學生對一些現象進行比較、分析、使他們形成一個初步的愛憎善惡、美醜是非觀念。比如說蝴蝶與蜜蜂到底是認最美麗?為什麼呢?為何要我們學習小蜜蜂?具體有些什麼能讓我們學習呢?《幸福是什麼》一文中,到底什麼是幸福?我們自己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應如何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幅壯錦》課文中的三個兒子中,誰值得我們肯定,為什麼?《劉胡蘭》、《方誌敏》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敵兵的形象的對比中,我們應該愛誰?憎誰?又是為什麼呢?像這們的文章本身都是一個個鮮明的例子。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比較或者聯系生活實際,那麼,它便可以使我們的學生從中悟出不少做人的道理,從而糾正自己一些不良的看法、做法。

二、語文學習重在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要處理好"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關系",做到打好知識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能力是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形成發展的。智力是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通常通過觀察、記憶、想像、思考等方式表現出來。知識蘊含著人類的智慧,它是形成能力、發展智力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但是,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卻往往提倡"苦學","死學"到"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注重最終的結果、只要考試時寫上既定的答案,就算萬事大吉,這實際上就是與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求相差甚遠,我們廣大教師應著眼於誘導引導、疏導、指導,使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並且養成良好的思考總是的習慣,把重點放在解決總是的過程中,不要一味把學生發表不同的看法,積極形式拓寬他們的思維空間。一位老師在講授《司馬光》一文時,讓學生假設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學生立刻想到了:"我大人","拉上來"等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把他們所想到的方法一一進行比較,各種方法的利弊,最後選擇最好的方法。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實際上也是他們對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作出的思考,並解決問題。教學課文《小猴子下山》時,有的學生贊揚小猴子,不斷追求更好的,則有的學生批評愚公:太愚,各有其理,我們都應予肯定。甚至有的學生把自己放入課文之中,假想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主人公,這時,他的思考就更加廣泛、更加深刻了。我們學習語文,最終就是要培養我們學生步入社會;怎樣待人處事的思考能力。而決不僅僅是課文中的一些詞句。這就是說,語文教育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語文課是我們進行美育的重要陣地

兒童的審美眼光是非常敏銳的,但是,大部分是從藝術形象中感知的,我們教師用美的藝術形象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之中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語言美、創造美的重要國地,從而培養他們對各種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們辨別美醜的`能力。發展他們創造美的能力,塑造他們優美的心靈,培養他們對各種美的問題、追求的品德和習慣,為社會主義兩大文明建設服務。

小學語文課以淺顯優美的語言,多視角、全方位、多層次地表現了大自然的美,祖國南北、高山、草原、江河流水,秀麗的景色無不繞人以美的享受,會人心醉,會人神往,把我們帶入到一個異彩紛呈、炫麗多彩的世界。比如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句,十四個字,卻寫也了四種顏色:黃、綠、青、白,但卻一點也為雜亂,十分自然和諧把明媚的春光和祥和的景緻如淡彩畫般呈現在我們眼前。此外,自然界中形態各異的萬物,也能帶給人美的享受,桂林的形態萬千的山,燕子剪刀似的尾巴,甚至不同的樹葉形態,都是極富蘊味的,還有聲音,藉助於聽覺也可以給人以輕松娛樂的享受。兒童唱歌、小溪彈琴、雨打芭蕉、風過竹林、瀑布嘩嘩、黃河的濤聲啦等,各種的聲響在作家的筆下都是偉大的樂章,往往令人情不自禁地沉浸於其中。

大自然是很美的,然而,生活中的美呢?在哪?一位詩人說: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生活中美的內容很多很多,什麼人物美、勞動;科學的追求,奮斗都是美,並且聯系生活,使人們的學生明白人之美有外貌美和心靈美之分。有時,外貌美與心靈美統一和諧,有時華麗的外貌下卻隱藏著醜陋的靈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使人們的學生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正如柏拉圖所說的"應該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加珍貴",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識真假、辨美醜,提高他們的鑒賞力,培養出心靈、人格美的代新人,造就一種和諧的美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學習課文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堅持正義努力奮斗,用自己的努力去開創更好更美的未來。同時,也可藉助於教材,使學生受到藝術的熏陶,從課文中感受藝術之美,培養他們初步的審美觀點,自覺抵制低級庸俗的腐蝕和影響。

總之,語文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能從語文課的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還要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我們教師,教語文,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應當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把語文學科作為學生進行品德、人格培養的一個重要園地,使學生真正成為具有優秀品德,健全的人格,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能力的新世紀中新一代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來》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

《小學語文教科書第一至第十二冊》

《中國教育報》<br /

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從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一、轉變教育思想是關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肩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

③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一、轉變思想,提高意識
首先要求語文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教師應當從應試教育的思想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體會到應試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再單純性地以學生的高分數作為評價依據。這是由於應試教育的後果是:將教育的成功歸結於考試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時,放棄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學生;注重智育,忽視了其他一些方面,甚至是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傷害。
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是教育本質特點的一個重要體現。換言之,素質教育的實施目的,並非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升學和深造,而是能夠使所有的學生將來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教師通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教師應當以教育工作的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為己任,徹底轉變教學思想,不再單純性地注重學生的高分數,提高素質教育意識,並且貫徹實施。
二、要有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這種職業是非常高尚的,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跟教師怎樣處理師生關系有著非常大的關聯性,倘若教師能夠真正地愛學生,跟學生和諧、平等地相處,那麼就能夠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由於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犯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師不應當冷冷地批評學生,而應當激勵學生,這樣,學生也能夠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錯誤、彌補自身的缺陷,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此外,教師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指導學生怎樣學習和掌握知識以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能,並非死記硬背,不然就脫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
三、語文教學是開放的
語文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語文要素構成了文化環境,以人的發展和進步作為視角,語文教學是第一位的,它不僅僅能夠應用於交際,還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質的前提和基礎。為此,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教師務必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拓展語文教學的空間,將生活實際和語文知識有效地統一起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統一實踐應用、時代發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以使完善的教學知識系統形成,並且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具體而言,一方面,教師需要規范化作業批改的書面語言、跟學生溝通的生活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並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隨心所欲,教師更需要進行規范化的書寫。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溝通、閱讀和學習,進而切實實施開放性的語文教學。
四、重視課外活動教學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主導,但也要注重課外活動的教學,這是小學語文新課改的要求。在課外活動中,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長處,發展了學生的個性,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學生獲得了思想教育,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有規劃、有針對性和適當地組織語文課外活動教學,從而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樣化的形式,像是游戲、參觀、作文展覽、書法、建立黑板報、講故事,朗誦比賽等等。教師應當使得課外活動具備獨立自主性、創新性、實踐性、及時性、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組織課文活動教學中,應當注重示範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應當為學生講解學習的技巧和方法,激勵學生大膽一些,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務必領悟素質教育的內涵,徹底地轉變教學理念,並且真正地貫徹實施素質教育,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從而創設良好的教學氣氛,以使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和進步,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④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析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那麼,如何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工具,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不觀於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於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於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孔子的話形象地闡明了知識與生活的實踐關系。而新課標也指出“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與參照,同時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例如:上《鳥的天堂》一文。離學校一百多米的地方正好有一棵大榕樹,我於是要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好好觀察,體會獨木成林的奇觀,化抽象為具體。體會“‘鳥的天堂’確實是鳥的天堂”這句話。還有上《我愛故鄉的楊梅》這篇課文,這是一篇習作例文。上完後我就思考讓學生學寫作文的同時,如何把課堂知識延伸,擴大知識面,拓展視野,獲得實踐能力,培養主動探究發現和創新意識,並因此開展了一次研究性學習活動。剛開始,同學們都想知道自己家鄉有哪些特產,我就讓他們回家時問家長(。然後根據課堂反饋設計了下列表格,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去開展社會調查,現象觀察,學會廣泛收集信息。了解家特產的一些情況、現狀。意想不到的是,像這樣通過調查研究中學習語文,既激發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興趣,又培養了他們積極求知,努力創新的意識。學生的傾聽技能,發問技能,觀察技能,記錄技能,訪談技能,調查技能、合作技能都得到了充分調動和培養。有的學生寫出了鮮活的小作文;有的學生還對調查的土特產進行分析,並能針對時勢,向農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建議;有的則以廣告形式將自己家鄉的土特產推薦給大家。

三、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能認識到,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對培養其能力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注意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形象性、生動性。語文課堂的導語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導語設計得巧妙,語言生動,能起到誘發學生興趣,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例如:《五彩池》這篇課文主要是寫四川松潘旅遊勝地藏龍山的五彩池的美麗和神奇。上課時,我以五彩池的傳奇故事導入新課。藉此喚起學生對“五彩池”神往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急於欣賞的興趣。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小時候聽奶奶講,西方有座昆侖山,山上有個瑤池,那是天上的神仙住的地方,池裡的水好看極了,有五種顏色,紅的、黃的、綠的、藍的、紫的。奶奶是哄著我玩的,我去當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著他騰雲駕霧,飛到那五彩的瑤池邊去看看。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看看這個神奇瑰麗的五彩池呢?其實,這個五彩池不在天上而在人間,它就在四川松潘的藏龍山上。這節課,老師就帶領你們一起去欣賞《五彩池》”。由此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自然是興趣盎然。

四、面向全體,因村施教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滿足不同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要,開發他們學習的潛能,發展個性。因此課堂教學評價要看教師能否把握學生的差異,能否採取有效的方法、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是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教學評價不能單一地從某一側面進行。以往的評價重點是評價教師的“教”,而不是評價學生的“學”,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評價也應轉到以評價學生的“學”為重點上來。上述評價內容,有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寬泛的相容性。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⑤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奠定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學會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要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為此,我們應著力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大語文」教育觀的基本含義是:發展學生廣闊的的語言天地,除課堂教學外,開展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語文課外活動,開展各門學科的教學和學校以語言為工具的各種教育活動、日常生活、看電視聽廣播等,發展學生的語言。

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就要破除那種把語文教學跟語文課堂教學等同起來的觀念,構建一個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以語文課外活動和良好的語文環境為兩翼的新的語文教學體系。觀念是先導,只有我們都樹立了正確的「大語文」教學觀,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運用靈活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實施素質教育。

二、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呼籲「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教師應杜絕千文一法,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陶行知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使學生「知」、「能」並舉,發揮個性、發展思維、激發想像和創新能力。

其一是賦予學生自主權,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堅毅、智慧、積極、敏捷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學習態度。做到三講三不講,即重點精講、難點細講、疑點多講;學生已經懂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查閱資料可以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交流探討能學會的不講。

其二是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合作學習體現了學習的開放性和民主性,能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團隊意識和情感融洽,合作交流的主體應當是多層次多方位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組合作、自由合作、全班合作等。其三是鼓勵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應創造融洽的教學氛圍,樹立信心,正確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鼓勵學生

⑥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一門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教好這門學科,對於學習其它各門學科,獲取知識,對於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發展,培養「四有」人才,對於提高民族素質都有重要的意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游離於具體學科之外的特殊教育模式,而是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
國家教委文任柳斌同志說「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立的,它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素質、培養能力,發展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教育。」柳斌同志高度概括了素質教育的性質和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學校素質教育應該使每個學生達到「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學會做人」。這四項要求,中小學階段是青少年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是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辦事,學會創造的重要階段,是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尚好道德觀,科學的人生觀的基本階段。在這人生的黃金時段,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素質教育,為他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下面談談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的初步探討。
一、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加深理解。從心理學角度說語感是一種心智技能。教師採用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產生「頓悟」之感,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去感受,去體驗,瞭然於心。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朗讀所發展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加深。」小學語文教材的絕大部分課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有著重大的作用。教師要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方法,讓他們會讀書,從而把書讀懂。
模仿是少年兒童的天性。因此,指導學生掌握朗讀課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讀。我們在語文教學時,可以通過范讀,教給學生正確的語音、語氣和朗讀速度,使學生對課文形成初步的認識。尤其是新課教學時,教師在范讀之前提出幫助理解課文的大意。教師在范讀時的語音、語調和富有表情的神態都會深深引著學生,使學生在聽時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深印象,從而體會了文章的含義。如教學《凡卡》一課,我根據文字淺意明,感染力強的特點,採用「寓講於讀」的教學方法。首先,我以范讀來激發學生的感情,當我讀到「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我再也受不住了!……的時候,語調凄切,淚如泉涌。再往下讀「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這一段時,我聲音嘶啞,泣不成聲,正如文中所寫凡卡此時的神情動作:「拿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才繼續往下讀。此時,學生從我的范讀中進入了文中的意境。彷彿看到了凡卡懇求,泣求到瀕臨絕境而跪地哀求的凄慘形象。學生們竟無法自製,抽泣起來,個別學生甚至失聲痛哭。范讀完,我等學生的心情稍微平靜下來,就言不絮煩讓學生默讀課文,理解內容,並把凡卡斷斷續續寫給他爺爺的信連起來自由朗讀,加深體會。最後我指名朗讀,檢查效果,許多學生都能從聽到讀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
教師要根據課文表達了思想感情不同,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學生掌握了朗讀基本功,口頭表達能力自然而然也得了提高,在日常的語言交流或參加演講的表達能力都會很大提高,自然理解能力也會大大提高了。
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發展智能。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另一個措施,就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千方百計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能力。「智力」指人的聰明度;能力屬心理學范疇,指辦事的本領。有的人智力發展較早,有的人發展較遲些;有的人能力較強,有的人差些。素質教育研究的是每個學生的身心特點,用符合教育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的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引導。因材施教,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但要研究孩子們的共性,還要研究孩子們的個性,使他們各得其所。課文課程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根據不同認識事物的規律編排的,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培養學生能力,開發智力的,教師應憑借這些教材對學生進行智力開發和能力培養訓練,並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有的放矢輸導,使之各有所進。
如四年級的課文《大森林的主人》、《田忌賽馬》,三年級課文《做風車的故事》、《撈鐵牛》等課文都旨在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大森林的主人》講雨後翻船,獵人動腦筋想辦法克服了「冷」「餓」「累」的困難,而作者卻面對困難束手無策。教學教師要抓住這一點,要求學生思考:假如你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像獵人一樣還是像作者一樣?或者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困難?讓學生充分地討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引導學生理解獵人說的話:「在大森林裡,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只要肯動腦筋,一切東西都會拿來用。」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只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要有依賴思想,不存在僥幸心理,要有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勝利一定屬於強者,屬於聰明人。
《田忌賽馬》中的孫臏為什麼那麼厲害?那樣有絕招?《撈鐵牛》中懷丙和尚也那麼行,想那麼好的辦法拖回鐵牛?《做,風車的故事》中卡特為什麼說不出風車會轉的道理?這些都是訓練學生開動腦筋發展智力的好課題。教師要認真設計好教學過程,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力爭取得好效果,不滿足於字詞名段篇的訓練,要啟發學生鑽研教材蘊含的哲理,鼓勵學生發散思維,不拘泥於「雪化了變成了水」的常規,激勵學生更上「雪化了是春天」的一層樓。
總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黨和國家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我們每一位教師應站在時代的前列,不斷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正因如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性差異,讓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⑦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⑧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淺談小學語文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 語文 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 語文 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 語文 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那麼,如何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展
與傳統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為社會的發展而服務。因此, 語文 教學的目標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去設置,變單一化為多元化,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 語文 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深挖 語文 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訓練,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美德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促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審美能力。美育對人的修養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現行的小學 語文 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形成對美好純結事物的嚮往,對祖國美麗山川景物的熱愛,對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貞精神的贊嘆,對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對丑惡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啟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3.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現在對心理因素的培養呼聲越來越大,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4.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和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來實施素質教育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1.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
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藉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2.激發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
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互學,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
三、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 語文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於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四、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落實素質教育
1.在「讀」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現代的閱讀觀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判體驗的重要途徑。」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必是作者洞察客觀世界和自己主觀意念的完善結合體,能體現作者的思想和完美人格。只有讀者通過閱讀,與文本(作者)進行對話,才能領略到其中的真諦,並被作品中思想和形象感染,影響其良好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成功的 語文 教師都會利用朗讀、精讀、略讀或瀏覽等多種閱讀方法,指導學生粗細相結合地閱讀課文,並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最後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和教師的引導解決問題。如在講授《爭吵》時,讓學生自主地精讀全文,感受「我」的內心活動,體會「父親」的話的含義,並結合身邊的事例,進行討論,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並透過故事,認識世界,感知世界,從中得到生活的啟示,吸取成長的養分。
2.在「寫」中培養小學生的素質。寫作是運用局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和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中,要特別重視鼓勵自由表達,放開種種束縛,培養學生創作的熱情與興趣。讓學生學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從而發現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善、美」。作文教學時,要使學生「身在教室、心在室外」,盡量布置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題目,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通過多種方式去搜集與主題有關的素材。作文教學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搜集素材進行創造性的表述,還要指導學生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讓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去個性習作。從而讓學生會找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之處,並學會如何去正視它、改正它。同時,要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換修改習作的習慣,使學生形成主動合作的精神。

⑨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

開展素質教育理應從小抓起,21
世紀的社會處處都存在著競爭,隨著時代的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開展素質教育教
學工作已經成為社會的共識。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所以才更要加強小學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工作,認真貫徹
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由此可見,在小學就要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目標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開展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素質。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的特點,而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其最重要
的特點不外乎是綜合性和基礎性。受國家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大 多數老師和家長看重的都是考試的分數,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的學習
能力,但素質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數並不是能力的體現,僅僅是掌握知識多少的一個體現,我們更應該
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應該只是單純地給學生灌輸語文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可以自主學習。[1]
(二)對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情感活動產生重視
情感波動積極活潑對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般來說,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我們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一種情境,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課堂之中,在觀察中引發思考,使孩子們因探索而要學習。比如下面這個教學案例: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 14 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我們可以同時展示兩張不同的郵票,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了這兩枚郵票有
什麼發現?」一枚邊緣無齒孔,另一枚邊緣有整齊的齒孔。這時能引發學生什麼思考呢?「這兩枚郵票為什麼一枚有齒孔而一枚沒有
呢?」為了引發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可以繼續展示:這是一大張邊 緣無齒孔的郵票,人們要用時得找來剪刀,用一枚便裁剪一枚,難免
裁剪得不整齊。後來,一枚枚郵票的邊緣多了一圈均勻的齒孔,用時,只需用手沿著齒孔輕輕一撕,就能整齊地撕下一枚一枚的郵票了。

介紹到這,同學們是不是有問題想問呢?於是學生想知道:「郵票的齒孔是誰想出來的?他是怎樣想到這個辦法的呢?」行,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
14 課《郵票齒孔的故事》。」
學生便帶著探索的慾望開始愉快而主動的自由朗讀。素質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情感
素質,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
二、關於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全靠一個好的老師來調動,所以教師在教學
過程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調節好課堂的氛圍,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自發地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這樣的氛圍下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作為新世紀的教學工作者,應該注重的是學生的情感和學習動力,因此在
教學方法上要多多創新、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唯有改革才能跟上 時代的步伐,才能滿足當下社會對於素質人才的要求。
(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手段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位地進行「填鴨式」教育。比如最基礎的漢字教學中,「男」——nan,老師讀一遍拼音,然後讓學生跟著讀幾次,就算是澆過了,這種「填鴨式」教育,看似簡單直接,
實際上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學生通過拼音認識了這個字的讀法,
卻不能很好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漢字文化的本質,我們可以分解「男」字,田在上,力在下,意思就是
在田裡出力的人,也就是男人,這樣講解就生動多了,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具體地記住這個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
要積極探索,創新教學的手段,豐富教學的形式。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不該僅僅是學生學習知識路上的領路人,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夥伴。處理好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課堂良好的教學氛圍,是建立在師生關系平等、和諧、融洽等基礎
上的,所以在和學生相處時,教師的內心應該是充滿愛的。小學生 的心理年齡還處在很幼稚、脆弱的階段,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教
師應該做的不是冷冷的批評,而是循循善誘,以充滿善意的鼓勵,讓犯了錯的學生自己意識到錯在哪裡,並且知錯就改。在教學中,
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會他們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
法,而不是死記硬背。
總結
身為教學工作者,自身一定要明確素質教育的意義和內涵,以新穎的教學思想,多變的教學方法,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
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自主發展。要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而非紙上談兵。同時,教師應對教學的方式、內容不斷地進行完善與創新,切實貫徹小學語文素質教育。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素質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