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區分語文古文的句式

如何區分語文古文的句式

發布時間:2023-01-19 14:18:24

❶ 如何分辨文言文中的各種句式請舉例

常見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階段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種:判斷句、省略句、被動句、倒裝句。
一、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成判斷與被判斷關系的句子,叫判斷句。通常由以下幾種方式構成:
1.以虛詞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斷句,如借用「者」、「也」等詞構成。
(l)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2)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3)環滁皆山也《醉翁亭記》
(4)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藉助於「乃」、「是」、「為」、「則」、「悉」、「本」等詞構成。
(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銘》
(3)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
(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5)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出師表》
(6)臣本布衣《出師表》
(7)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3.「者」、「也」都省略,單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謂語來表示判斷,也是文言文中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1)七略四庫,天子之書《黃生借書說》
(2)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黃生借書說》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古漢語中省略句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語省略
(1)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2)[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2.謂語省略
(1)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
(2)陳涉自立為將軍,[立]吳廣為都尉《陳涉世家》
3.賓語省略
(l)上使[扶蘇]外將兵《陳涉世家》
(2)便要[漁人]還家《桃花源記》
4.介詞省略
(l)置[於]人所罾魚腹中《陳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魚為業《桃花源記》
三、被動句
古漢語中,主語和謂語屬於被動式關系的敘述句叫被動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l.用「為……所……」、「為所」表示被動。
(1)其印為予群從所得《活板》
(2)為鄉里所患《周處》
(3)二蟲盡為所吞《幼時記趣》
2.用「為+動詞」表示被動。
(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陳涉世家》
(2)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守株待兔》
3.用「於」表示被動。
(1)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馬說》
(2)得幸於武宗《樂工羅程》
四、倒裝句
現代漢語中的倒裝句是為了適應修辭表達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裝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譯時有時要作適當的調整。古漢語中的倒裝句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主謂倒裝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僑獻琴》
2.賓語前置
a.用助詞「之」使賓語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銘》
b.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或介詞的前面
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3.定語後置
常用「者」作標志,翻譯時放在名詞前面。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核舟記》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賓短語後置
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1)投以骨《狼》
(2)戰於長勺《曹劌論戰》
(3)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以上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中經常會遇到。掌握這些特殊句的用法,對提高我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大有幫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位於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用「為」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用「見」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用「於」表被動
「受制於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於遠近。」(不能被鄰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被動句
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藉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
1.用介詞「於」「受……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則今之高爵顯位,一旦抵罪,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張溥《五人墓碑記》)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韓愈《師說》)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司馬光《赤壁之戰》)
2.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或「……為所……」表被動。
例如:
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
3.用「見」「見……於……」表被動(「於」引出動作的主動者)。例如:
動見瞻觀,何時易乎? (曹丕《與吳質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4.用介詞「被」表被動。例如: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張溥《五人墓碑記》)
參佐無不被系束。(《世說新語·桓南郡好獵》)
5.動詞本身表被動。這是意念上的被動句,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別。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判斷句
用「者……也」表判斷
「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
「方柯者,語文小棧之站長也。」(方柯是語文小棧網站的站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是趙國的良將)
句末用「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斷
「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用「為」表判斷
「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不能說是設法生財)
用「乃」表判斷
「是乃狼也。」(這是狼)
「電腦乃高科技用具。」(電腦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幾種形式表示判斷。
1.用「者」或「也」表判斷。這是典型的文言判斷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錶停頓,「也」表判斷;有單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連用的。
例如:
陳勝者,陽城人也。(司馬遷《陳涉世家》)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歸有光《項脊軒志》)
夫戰,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
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2.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3.用動詞「為」「是」表判斷。其中「是」表判斷,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司馬光《赤壁之戰》)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 (蘇軾《石鍾山記》)
4.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例如: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條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狀語後置\定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位於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語後置
文言中,一些修飾性的定語常常置於中心詞之後。例如:
遂率子孫荷擔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閹之亂,紹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張溥《五人墓碑記]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
4.介詞結構後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則往往置後作補語。例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得雙石於潭上。(蘇軾《石鍾山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司馬遷《陳涉世家》)

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貧也! (《晏子春秋·晏子辭千金》)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
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
介詞賓語前置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岳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普通賓語前置
在一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語感。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相當多見,有幾種情況。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蘇軾《石鍾山記》)。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9)
一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賓語提前。例如:
大王來何操? (操何) (司馬遷《鴻門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為學》)
微斯人,吾誰與歸? (與誰) (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馬遷《鴻門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前邊。例如: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韓愈《師說》)
唯利是圖(圖利)

❷ 文言文的句式怎麼判斷

文言句式

與詞彙相比,文言語法變化不大,只是幾種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與現代漢語不同,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判斷句式 被動句式 倒裝句式 省略句式 疑問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斷句式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了涉世家》)

「......,......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

「......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

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被動句式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被動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動者,施事者。在古漢語中,在古漢語中,被動句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在標志的被動句,即藉助一些被動詞來表示,二是無標志的被動句,又叫意念被動句。

有標志的被動句,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動詞後用介詞「於」表被動,「於」起介紹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的作用。如:「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史記.屈原列傳》)這里「惑」、「欺」的動作是由「於」後的「鄭袖」、「張儀」發出來的。

有時也在介詞「於」或動詞前加「受」,形成「受......於......。」的形式表被動。如:「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用「見」、「於」,「見......於......。」表被動。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同上)「暴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豐動詞前,表示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那為此種用法。用「為」,「為......所.....。」表被動。如:「(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用「被」表被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無標志的被動句,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現代漢語中都有,不過,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省略主語有承前面的主語省略,有呼應下文省略,在對話中也常常省略主語。文言文中的第三稱代詞「之」、「其」不能作主語,也是文言文中主語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年矣,而鄉鄰之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飢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時一個復句或一段話中多處省略主語,這些主語並不一貫,即所指不是同一對象,在閱讀和翻譯時要注意。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桃花源記》)在翻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的主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謂語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下文或因對話而省略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六則)後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代漢語時,被省略的為主要補充出來。

省略賓語賓語的省略有兩種情況:省略動詞的賓語和省略介詞的賓語。如:「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這句話就省略了動詞謂語「拜」的賓語「之」又如:「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這句話中省略了介詞「與」的賓語「之」。在文言文中,介詞「以」、「為」、「與」的賓語"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譯成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動詞賓語或介詞賓語要補充出來。

省略介詞在文言文中,介詞「於」和「以」常被省略。如:「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張衡傳》)句中省略了介詞「於」。又如:「賜之彘肩。」(《鴻門宴》)句中省略了介詞「以」。澤為現代漢語時,省略了的介詞也要補充出來。

疑問句式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詞有否定副詞(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詞(莫)以及否定性動詞(無)。

❸ 文言文解答技巧!如何掌握特殊句式的類型和判斷方法

文言文是我們的初高中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對於這部分,很多同學認為文言文很難讀懂。其實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讀懂文言文的關鍵,除了掌握古今詞義的差別外,還要熟悉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類型並學會判斷。就像英語的語法一樣,知道了語法,才能正確翻譯出句子的意思。那麼,如何去掌握特殊句式的類型和判斷方法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❹ 文言文句式怎樣判斷

《語文科考試大綱》中「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其知識點遍布文章,閱讀理解及翻譯時許多句子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文言的閱讀過程中,如果對古漢語中一些句式特點,尤其是像主謂倒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等比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會造成閱讀的困難和翻譯句子的不準確.因此,對文言與現代漢語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應該有足夠的認識,這是語文復習,特別是復習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時不可忽視的一個考點.
古代漢語中有哪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呢?,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特殊句式)、固定結構等幾類.判斷句、被動句要從結構特徵上去掌握,省略句則要聯繫上下文去推求省略的部分,倒裝句要掌握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主謂倒置、狀語後置的規律,固定句式要記住它們的習慣用法.
下面針對《語文科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幾種類型舉例說明.
★ 一般句式
一、判斷句
(1)用「者……也」表判斷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3)用「者」表判斷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4)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①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表示否定判斷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將即楚將項燕.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賤人.
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
(6)無標志判斷句.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二、被動句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系是被動關系,也就是說,主語是位於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動者、實施者.
有標志
(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遠郡, 行將為人所並.」(《資治通鑒》)
(2)用「被」表被動
「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忠心卻被別人誹謗,能不怨恨嗎?)
(3)用「見」或「見.於.」表被動
「……徒見欺」(……白白地被欺騙)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4)用「於」 或「受.於.」表被動
「不能容於遠近.」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吾不能舉金吳之地,十萬之從,受制於人.」(《資治通鑒》)
(5)用「被」表被動.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張溥《五人墓碑記》
無標志
這種情況是指沒有被動詞的被動句.如:「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資治通鑒》)這里的「逼兵勢」是「被兵勢所逼」的意思.
【注意】:
「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實或見怒也」(《答司馬諫議書》),但這里的「見」不表被動,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像現代漢語中的「見諒」等都是此種用法,後面要舉例詳細講.
三、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永州之野產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2)謂語的省略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4)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5)介詞的省略
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
四、疑問句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
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這里不舉例子講解.
★ 特殊句式
下面針對古漢語中與現代漢語不相同的較特殊的幾種句式,作舉例翻譯與講解.
一、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裡呢?」
二、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余、吾、爾、自、之、是】十動
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譯文:「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②時人莫之許(《隆中對》) 譯文:「可當時的人並不贊許他(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 譯文:「秦人來不及哀嘆自己」.
④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
還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譯:「不能因為我,(他)還不如自己」)
成語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譯:「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動?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譯文:「張良問公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麼?』」
②問女何所思?(《木蘭辭》) 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麼?」
③王見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裡?』」
④何傷乎?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妨礙什麼呢(有什麼妨礙呢)?」
⑤王曰:「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譯文:「大王問:『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
⑥吾誰敢怨?(《捕蛇者說》) 譯文:「我敢埋怨誰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譯文:「況且把土石放置在哪裡?」
(2)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介十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譯文:「不這樣,我(項羽)憑什麼到這個地步呢?」
②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 譯文:「(你們在)替誰哀哭呢?」
③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蟹龍說趙太後》)譯文:「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
④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譯文:「國家用什麼來救濟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譯文:「哦!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
⑥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譯文:「即使活著,(我)憑什麼臉面回漢朝去呢?」
【3】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
格式:賓十介十動
①鉤以寫龍,鑿以寫龍(《葉公好龍》) 譯文:「用鉤子來畫龍,用鑿子來雕刻龍」
②余是以記之 (《游褒禪山記》) 譯文:「我因此記下了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④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勾踐滅吳》) 譯文:楚國的戰士沒有誰不用一個抵擋十個來拚命的作戰的.
⑤成語有:夜以繼日(譯:用夜晚來接著白天)
【4】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賓十之(是)十動
①夫晉,何罪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 譯文:「晉國,有什麼罪過呢?」
②唯弈秋之為聽 (《弈秋》) 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唯」譯為「只」,下同)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譯文:「不了解句讀,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陳言之務去 (《答李翊書》) 譯文:「只是務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
⑤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父母只憂慮他的疾病」
⑥唯馬首是瞻 (《馮婉貞》) 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譯文:「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著我們群臣」
還有如成語:唯利是圖 (譯:「只圖有利的」)唯賢是用(譯:「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已經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你」
②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識我」
現代漢語中也有保留,如:請你相信
【6】「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
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 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項脊軒志》)譯文:「生下我六個月,父親就背棄了我(意思是父親就去逝了)」
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恕(希望你寬恕我);有何見教(有什麼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
【7】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①亞父南向坐 (《鴻門宴》 譯文:「亞父范增面向南坐著」
②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譯文:「到達北海,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
三、狀語後置
我們知道,在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
(1)格式:動十以十賓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譯文:「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狀來裝飾」
②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 譯文:「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稟告大功告成」
③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 譯文:「並請出那三枝箭,裝進錦囊」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 譯文:「當庄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齊桓晉文之事》)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講述」
①覆之以掌 (《促織》) 譯文:「用手掌覆蓋(蟋蟀)」
(2)格式:動十於(乎,相當「於」)十賓
①使歸就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譯文:「讓他回去向孫將軍求救」
②能謗譏於市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能夠在集市上指出我的過錯的人」
③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譯文:「並且在他們的墓門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師說》) 譯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風乎舞雩 (《四子侍坐》) 譯文:「在舞雩台上吹風」
(3)格式:形十於十賓
①長於臣(《鴻門宴》) 譯文:「(他,指項伯)比我長(大)」
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
四、定語後置
在現代漢語中,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後.定語放在中心詞後面,用「者」煞尾,構成定語後置的形式.那麼,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後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去翻譯.
【1】格式:中心詞十定語十者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
③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 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 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驢》) 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 譯文:「千里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譯文:「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
③國之孺子之游者(《勾踐滅吳》) 譯文:「吳國出遊的年青人」
④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鍾山記》 譯文:「鏗然有聲的石頭」
【3】格式:中心語+之+定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譯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廟堂),就要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江湖遠離朝廷(或身處遙遠的江湖),就要為國君擔憂」
【4】格式:中心語+而+定語+者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
【5】數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後面.格式:中心語十數量定語
①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多名騎兵,數萬名士兵」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

❺ 怎樣判斷語文文言文的句式呢謝謝

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語文必考考點之一,也是高中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判斷句編輯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
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③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
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⑨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⑩斯用兵之效也。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⑤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⑥非死,則徙爾。
⑦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3.採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
③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4、語義上主謂直接判斷:
①劉備天下梟雄。
②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
被動句編輯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於」「於」表被動。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練習1]列說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句數在3句以上)
①臣誠恐見欺於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③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於時,學於余。
⑤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
2.「為」「為……所」表被動。如:「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①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
④恐為操所先。
⑤其後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
3.「受」「受......於」表被動。如:「受制於人。」
倒裝句編輯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3.介賓短語後置 (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標志詞:於、以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省略句編輯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也作蒙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❻ 如何判斷文言文句式

判斷句
判斷句在文言特殊句式中較為簡單,有相應的標志輔助辨別,最主要的標志為「……者,……也」,其它標志都是在這個標志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如「……,……者」「……,……也」等。此外,還有一類表示否定判斷,以「非」作為標志。當然,還有一類是無標志的判斷句,這時就需要藉助翻譯去判別是否為判斷句。
三、省略句
一個語義完整、語法規范的句子包含六種句法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因此,省略句也較為簡單,就是以上句法成分的省略,而以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為主要省略成分。在判斷是否為省略句時,一個重要的步驟就是翻譯,通過翻譯來判斷省略了什麼成分,在做客觀題(判斷句式)或者翻譯句子題型時,能夠知道句中省略了什麼成分,將其中省略的成分補充起來即可
四、被動句
在現代漢語中就有被動句,因此,在古代漢語中也是有被動句的,只不過古代漢語中的被動句形式較現代漢語來說多一些。一共可歸納為「四字兩式」,分別為「見、為、於、被」以及「見……於、為……所」,當然並不是說遇到這「四字」一定是被動句,在拿到一個句子的時候,看到其中包含這些小標志,需分析其是否為被動句式。
五、倒裝句
在現代漢語中,語法規范的句子語序如下:(定)主【狀】謂<補>(定)賓。而語言是有一個漫長的歷史演變的過程,尤其是漢語,歷史之久、變化之多。因此,在語音、語義、語法方面多有所變化,其中以語音變化作為迅速,其次是語義,最後變化最慢的是語法,但要注意雖然變化慢,但仍是在變化的。因此,當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在句法成分的語序上有所不同的時候,我們就將其稱為「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

閱讀全文

與如何區分語文古文的句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