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考試後的改進措施怎麼寫
我知道老師對於我有著很大的期望,可是我還是沒有考好。對於這點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錯誤就要改正,所以,通過考試我也想了很多以後一定要學習的東西。
首先我要改掉考試不細心讀題目的壞習慣。有時候我往往看著題目前面就順手把後面的問題寫上了,但是卻錯了很多。這也許也和答題技巧有關系。總之,通過以後的練習,我一定要在考試的過程之中認真審題,自習讀題,把題目看準、看好。時間允許的時候要多檢查幾遍,絕對不允許自己再犯類似於這樣的無謂的錯誤。
其次,我還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三門主科通過考試,我終於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平日大家都聚在一起做一樣的題目,感覺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差異。可是一當考試,才發現原來那麼多考試題目是我從來看都沒看過的。只怪自己買的練習題做的少。不能允許自己再繼續這樣下去,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從這次考試之中汲取教訓,增加力量,為下一次考試做好准備,打好基礎。
考試技巧貴在練習。生活之中,我還要多多加強自己的練習和復習,考試之前制定周詳的復習計劃,不再手忙腳亂,沒有方向。平日生活學習中學會積累,語文積累好詞好句,數學也要多積累難的題目,英語則是語法項目。對做完形填空等練習題也是提高英語的好方法。
對於各科老師,我希望老師不要對我失去信心,雖然我這次考得並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實力。下一次考試,我一定會努力的!
Ⅱ 如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路和對策
小學語文課做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其它各門功課的學習起著一定的輔助作用。教學是每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上的重點,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是引領小學生走向智慧的主陣地。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那麼,根據多年教學實踐來談一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新舉措。
一、注重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學生突出的心理特徵。小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就會受到歡迎。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突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3、教師要妙用非智,激活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三、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此,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Ⅲ 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對策
導語: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語言的學習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只有把握語文教學的規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為提高教學質量找到正確的方法。隨著中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越顯突出。因此,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的應用水平,已成為語文老師所關心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出幾點建議。
1.充分討論,讓學生在大膽的嘗試、探究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對教師而言,《大綱》強調“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而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甚至可以讓學生去“標新立異”去“異想天開”,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在教學《五柳先生傳》的過程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扮演了課堂的主角。首先,通過讓學生“買票”上“互動列車”的形式,檢查他們的預習情況。接著,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再請其他同學來幫忙解答,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學習過程中既有分組的小討論,也有全體同學的大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做到動嘴讀、動手劃、動腦想,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嘗試、探究,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
2.要抓住重點內容進行語文教學
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依然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如《聽潮》一文是一篇優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內容很豐富,閱讀它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藝術的欣賞,而且也可以從中受到人生的啟迪。要教好這一課,關鍵在於指導學生朗讀。首先要對課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題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才能懂得這“偉大的樂章”的深刻含義。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呢?那就要抓重點。《聽潮》的重點就是:海的“沉吟”與海的“憤怒”。緊扣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從思想層面觸動學生心靈,使學生找到共鳴
好的文章能凈化人的心靈,也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以此感動讀者。對初中語文教學而言,亦是如此。
初中語文教材大都由文學作品組成,而文學是最能感染人的一門藝術,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如何組織教學活動,是決定語文藝術魅力發揮程度的決定因素。事實上,教師要讓學生從文章中獲得情感體驗,並獲得共鳴,就必須要從學生的思想層面著手,讓學生從思想上接受文學藝術魅力的洗禮,讓心靈得到凈化與充實。如在學習《理想》這篇文章時,教師如果只是從文本出發,分析文章內容及思想,那很難讓學生真正進入課堂語境,也很難以此獲取學生的共鳴。因此,從學生個體出發,挖掘學生與"理想"之間的深層聯系,才能將學生的情感轉移到文章中,然後再有文章升華到個人理想的王國。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突破以往的導入模式,不以“積極”面出發,而從“消極”面出發,以“我們都有理想,但是我們的理想有多少能實現呢?”從這一主題出發,讓學生回憶自己兒時的理想,並講述自己那些至今仍未能實現的理想。通過挖掘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讓學生對“理想”產生共鳴,讓學生為理想的“遙遠”而奮斗,從而再過渡到課文當中,讓學生對個人的理想和作者的“理想”進行對比,並得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這樣,課堂的學習氣氛才能更融洽,而不是教師教,學生聽的被動模式。
4.分析文本勿離開語境
聽一位老師上《山居秋暝》一課,老師引領學生分析大多很到位,師生互動,教師點撥,都不錯。但是老師對“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分析則有點牽強,說是詩人關心勞動人民的疾苦,體現了詩人的悲憫情懷,希望同學們也要學會關心勞動人民。
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在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別忘了對學生的情感熏陶和價值觀的培養。這要求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注意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決不能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進行。
《山居秋暝》是古代描摹山水的名篇,作者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這兒既有環境的美,也有人物活動的美。“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描繪的是一群村姑洗罷衣服踏月歸來,順流而下的漁舟劃槳的聲音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詩人要寫的是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描寫這樣一幅純潔美好的生活場景,跟詩人要表達的情感有關。類似此詩的描寫在唐詩中不乏其例。如王昌齡《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建的《雨過山村》:“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等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硬要從上述詩歌中分析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生活疾苦的關系,詩人具有悲憫情懷就有些不當了。倒不是說古詩中沒有這種詩,有代表性的莫過於詩聖杜甫的詩歌,他的著名的《三吏》、《三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都很充分地體現了這種情懷。
1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使學生願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鑽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熱情。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這樣做的。聖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於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開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並規定題目為《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並使之能夠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實證明魏書生取得了成功,其輝煌的教學成果全國矚目。上海特級語文教師於漪則與此稍有不同,她上課總是滿面春風充滿激情,使學生如沐春風,既學到知識又樂趣無窮,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她的教學效果也是舉國公認的。這些事實再次證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
在教學《蘇州園林》時,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人生在世,不去蘇杭游覽實為一大憾事。同學們,今天,咱們就帶上自己的好心情去“如在圖畫中”的蘇州園林走一趟,欣賞一番她的“廬山真面目”。於是,同學們興致盎然地進入了這一課的學習之中。
2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創設民主和諧的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初一年級的學生上課發言特別積極,初二還好但比初一少,到了初三就很少了,越到高年級越少。心理學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像,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由此看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
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尋求答案,就能使師生之間具有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從而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如講授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鴨蛋》(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那些風俗?作者為什麼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再如講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我鼓勵學生:你看到題目想知道哪些答案?學生紛紛的提出問題尋求答案: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美麗的仙湖?什麼時候消失的?怎麼消失的?羅布泊的消失帶來怎樣的惡果?教訓是什麼?採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討論,以達到解決問題的方式。結果學生們對我的這種做法頗感興趣,他們能敞開自己的胸懷,盡情地談論自己的觀點,在談論的過程中,他們解決了課文中難點、重點。這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民主程度越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熱情就越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
3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質量。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學生有了成功感,就對自己有了信心和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質量。
4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如何,前提在於備課
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每一位語文老師對於所執教的教材都應有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領導思想。我在備課時深入了解學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同時在教學中,注意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育。在教學中讓學生多動頭腦,多察看,多問幾個為什麼。盡量創造條件給學生,讓學生在同窗之間、師生之間交換看法,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學時,我總是激發、激勵學生提出問題,哪怕是離題較遠的問題,我也總是耐煩地聽取他們的見解。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質量也會不斷增長。教師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目的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要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每篇待授課文,備課時就要抓住其重點,並結合學生自身特色,取其精華,部署教學密度。不必面面俱到,只需抓住症結一點,深入突破,讓學生深入理解。這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一個有效的保障。“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這些豐盛而重要的內容,只有認真備課,深鑽教材,才能精確把握,深入理解。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對語言的知識和運用技巧的傳授。語言不僅是用於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達的平台。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習語文的工具性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關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的要點在於做實具體工作、養成良好習慣抓住重點訓練、使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培養學習的興趣。
Ⅳ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教育是學生的基礎性學習階段,良好的小學教育能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現階段我國對於小學教育不再僅僅看中對學生應試能力的發展,改革傳統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的主要課題。語文是我們的母語,由於這門學科知識量大、知識結構復雜的特點,在這門學科的教學中就需要格外注重教學方法。現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灌輸性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進步,對於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較過去也更為豐富起來。面對從小就有的升學壓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註重對課本知識的灌輸性教學,很少講究教學方法。即使實行了較短一段時間的現代化教學方法一旦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效果,就會缺乏堅持下去的信心和動力。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和不斷地改進,由於是對語文這一需要長久積累知識的學科。教師忽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僅僅是在教學生,而沒有起到培育的效果,這對正在處於學習起步階段的小學生而言無疑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於後期語文學科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
(二)缺乏對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很少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作為課堂的主要控制人,沒有將課堂交給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進步的機會。同時在課堂活動中也很少開展實踐課堂、討論課堂性的課堂活動。小學語文不僅是一門記憶性強度大的學科,也是一門理解分析強度大的學科,這樣的偏差性的教學,致使學生很少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很難促進語文學習水平的提升。
(三)教師備課草率沒能突出教學重點
現階段由於小學語文教學中知識量大、知識結構復雜等特點,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由於缺乏系統的語文教學方案,致使在備課過程中困難性較大,時常抓不住重點。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學的知識量也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備課,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消化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一些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的實踐經驗,也沒能掌握小學語文的考核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未能形成一套完備的教學方案,致使在備課中吃力、教學中重點無法突出,使學生無法抓住考點、重點。
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為有效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出如下解決措施:
(一)增加課堂課外實踐活動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開展語文課堂實踐活動,例如在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時可以通過課堂活動上每個學生對於教師的描述,教師通過對學生對自身描述的語言概述成人物描寫的核心要素教學,讓學生通過實踐實現對寫作技巧的掌握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教師通過這類課堂實踐活動也能夠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更好地掌握,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更容易找到學生寫作學習的症結所在,並提供有效的輔導。學生通過這類的課堂實踐活動或者討論活動也能夠增強對寫作的興趣,有助於後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對於課堂實踐活動也可以發展為自然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大自然的接觸去了解和觀察大自然的自然狀態。例如組織學生參與郊外踏青活動,讓學生通過對切身實際的感受去記錄自己一天的生活、難忘的經歷等,讓學生通過自由表達的形式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形象力。這樣學生的思維會變得更加靈活,才能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也會更有利於語文的學習。
(二)採用多種類別教學方式,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1)在閱讀能力提升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詞彙量的積累。語文教師可以在每一周,或者是一段時間內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篇文章中喜歡的段落或長句子進行背誦。首先,讓學生通讀全篇文章,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找出文章的優美的句子,劃出一些有文採的詞彙,對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熟讀,進行分析。這樣做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別人的文章來加強自己的寫作水平,提升他們對語文課文的理解能力。
(2)在寫作能力上注重對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自主寫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採用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方法,例如:成語接龍比賽,寫作文比賽,論文徵集大賽。通過這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對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們漸漸地熱愛寫作,養成寫作習慣,最終實現逐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改變以往單純的應試性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上應當適當開展一些課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提升語文水平。
Ⅳ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為此搭建平台,做好鋪墊,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 教學 方法 和 措施 ,供大家參考。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一
(一)採取一切可實施的措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1.以講誘導法。這種方法就是指通過教師給學生講述某一些 故事 ,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閱讀的慾望。教師可以選取一些 童話故事 、一些名著等等,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講出來,讓學生有閱讀書籍的興趣。
2.以身示範法。教師要和學生一道進行閱讀、寫 讀後感 等等。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閱讀情況實打實地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閱讀。
3.賞識激趣法。教師要對那些喜愛閱讀的學生進行鼓勵,要多多誇獎他們,讓他們始終保持閱讀的熱度。平時也要多舉辦一些「讀書小明星」的評選活動,並給出色的學生一些獎勵,由此來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要給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小學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周圍是圖書的世界,那麼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書進行閱讀。因此,我們教師要學生創造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我們可以將教室裝扮成小型的圖書館,讓學生沉浸在書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掛上激勵學生多讀書的 名言 ,讓教室中充滿著 文化 的氣息;還可以每一周抽出幾節課的時間專門讓學生進行閱讀等等。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學生就能夠深深地被環境和氛圍打動,能夠主動地進行閱讀。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學會正確的閱讀步驟
正確的閱讀習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形成習慣之後,也就會下意識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走。學生的閱讀步驟應該分為以下三點。
1.首先讓學生大聲朗讀 文章 ,找出其中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單詞。並在黑板上寫出這些詞,先教學生怎麼讀,怎麼解釋。然後在讓他們默讀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標上序號,對段落分段,畫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們讀完之後,和他們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師要為學生講一下當時的背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詞語的言外之意。之後創設相應的情景。讓他們進一步身臨其境,再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3.根據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討論,也可以和教師一起討論,讓學生的思維開闊一些,不能禁錮他們思想。對於課後的問題也是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訴他們答案不是的。
(四)傳授給學生正確地閱讀技巧,讓學生體會閱讀的快樂
我們應該遵循與課內外相互結合的原則,並讓學生學會閱讀的順序,即一般應用程序類,第一次閱讀初感覺文章的表明意義,第二次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隱含情感,第三次閱讀評論文章的寫作手法、寫作目的等等。通過這樣的閱讀途徑,學生也能自己進行閱讀。
閱讀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能力的養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今後的學習和生活。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正確地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二
1.教學目標要明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生為本,根據學生的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學、系統、全面的教學目標,合理分配課堂的教學時間,准確把握課堂節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講解精要的課堂內容,根據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學習目標。
教師與學生之間首先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教師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劃分學生等級,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教師也要盡可能多地列舉例子,補充其他相關的知識,讓學生既學會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也學會用類比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有著終生的意義,他們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 總結 能力等對他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相當重要。所以,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潛力,提高課堂效率。
2.渲染課堂氣氛的方法
2.1 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機會。語文課最怕的就是教師一個人把課堂時間全部佔用,而學生只能認真聽講。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主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更需要自由學習的時間。
以課文《飛向月球》為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老師應該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東西,小學生對月球也充滿了好奇,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在發言過程中,教師可以起帶頭作用,然後再讓全班學生都參與進來。
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地對月球上的事物進行猜測、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聲講出自己的想像。用這樣的方法,可以讓整個課堂顯得自由活潑,而且也可以培養學生的 想像力 和表達能力[2]。
2.2 角色體驗,點燃學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對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學生的表演慾望比較強,而且通過角色表演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語言的節奏,使學生在表演中逐漸對課文產生感情。
《牛郎織女》是一個千古傳唱的神話 愛情故事 ,像這樣的故事光靠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牛郎織女的故事,當然,學生也可以發揮想像,豐富故事內容。比如,當牛郎織女分別多年後,在鵲橋上相見後會說些什麼,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模擬相關的對話。
筆者相信用這樣的方法,肯定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的樂趣,使他們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更有激情。
3.趣味性教學
小學教師要激發 兒童 的學習熱情,必須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的特點,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注意趣味性。那種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不能培養能力,自然也無藝術性可言。教學是一種藝術,藝術最講究分寸。
還有,對課堂提問必須精心設計,不僅要在備課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進行客觀的預測,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這需要有豐富的教學 經驗 和較高的教學藝術。
在作業設計方面,在於鞏固、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使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組織好學生的作業,對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學生作業的問題上,比較普遍存在兩個弊端,一是數量多,學生負擔重;二是純知識的機械性的作業多,不利於能力的培養。
我們應該從知識與能力的結合上設計好學生的作業,一般說來,作業設計不僅要體現靈活性,還要體現統合性。語文教學是一種綜合性的基本功訓練,作業設計也要相應地體現綜合性。單一性的訓練,是不利於學生掌握語文教學這個工具藝術性的。
4.藝術性創新教學
當今的孩子們最缺乏的是什麼?是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疑問、無拘無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創新。 教育 ,首先是人學,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只有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主體地位,才能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潛能,學生才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去創新,去體現自己最大的價值和作用。
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總體上說,在觀念、模式、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影響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問題。也就是說,教師仍處於主體地位,學生仍然是被老師牽著走的地位。我們的語文教學藝術盡管也呈現出千姿百態,但是仍缺少學生本人的自學、自悟、自得。
因此,教師必須把主體地位讓給學生,要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自己在教學藝術方面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家,是因為教師的勞動本身就是創作,而且比藝術家的創作更富有創造性;所以,創新性不僅僅賦予教學藝術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藝術的源泉。
5.關愛和尊重學生
新課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體驗及理解,能動地認識和改造知識,賦予知識以個性化的意義,課堂也不再是傳授知識的聖殿,而是發展生命的樂園。作為課堂教學不可缺乏的一部分?D?D小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評價也應該體現這一理念。
因此,教師應該善於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敏銳地捕捉存在於他們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點,並及時地給予賞識,把愛的陽光灑向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的心田。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小男生:父母離異,寄住在外婆家裡。因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溫暖和雙親的呵護,他性格內向,鬱郁寡歡。他每天都蜷縮在座位的一角,那膽怯的眼神似乎怕見到春天的陽光,讓人瞧著好心痛!下課的時候,我只要一走進教室,總會擠點時間,溫和地趕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業,和他一同讀課文。
時間久了,其他同學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圍過來與他談天說地。看著他又害羞又激動的樣子,我總是喜歡走過去,輕輕地撫摸他的小腦袋。漸漸地,他敢於和同學們親近了。當他第一次在課上主動地站起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的時候,真的,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從容地、有條理地回答完問題後,我仍然激動地凝視著他,贊許地頻頻點頭,很久都沒有回過神來。
他似乎也很興奮,不時地用眼睛瞅著我,這時,我覺得自己和這個孩子的心貼得好近、好近。這次小小的成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轉變,他成了一個敢於發言而且愛笑的陽光男孩。
6.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
有什麼的環境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那麼有什麼樣的教師可能就會培養出什麼的學生。教師的素質與觀念、能力同樣會決定學生的素質、觀念。作為教師要與時俱進,終生學習,不斷地與外界學習交流、合作,以達到更完美,更適合,更有效的意識。
教學中注意改觀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為教而教,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
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並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作為教師就應走出 應試的局限,從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觀念更新,以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三
一、緊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體,抓住重點詞句
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曾說,書不讀通不開講,書不讀熟不開講。在教學《第一朵杏花》這篇課文中,對話描寫是文本特色之一。
筆者根據這一文本特色,在學生通讀全文,把課文讀通、讀熟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綜合訓練:出示竺可楨爺爺與小男孩的對話,但標點沒有學生想要讀通讀順這段話,首先就需要為這些對話加上標點;加上標點後,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當時的表情、動作、神態,體會人物說話時的心情,感受人物這樣說話的動機,讀著讀著,學生覺得加上一些 提示語 後,讀起來更過癮。
有了提示語作為坐標,學生投入其中,積極還原體驗人物當時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讀為主要目標的訓練中,慢慢地觸及人物內在的品質,人物的精神變得看得見、聽得出、說得准、讀得好、寫得活,甚至諸如「課文為什麼要以第一朵杏花為題」這樣大而空的問題也由於對人物對話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學結束時迎刃而解了。
學生讀懂的過程,就是感悟體驗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真可謂「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知於自知」。
二、依據文章體裁特點,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
讓書本知識呈現出鮮活的生命狀態,是新課程改革實施後課堂教學呈現的新特點。學生是 語文學習 的主人,教師要依據課文體裁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學生經驗世界和知識的形成過程聯系起來,從而激活書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想像、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
喚起學生生活經驗,激發想像、聯想,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更主要的是能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效率。
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江南春》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孩子們先讀題目,看出題目分為兩個部分——「江南」和「春」;再讓每個孩子自己去讀一讀這首詩,一問:你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寫春天的?交流時不一定按照詩句的先後順序,但每找到一處,我們就來畫一畫這個景,說一說自己為什麼這樣畫,評一評誰的畫與詩句最吻合。
每一次畫、說、評,孩子實際上都在自覺地借用作者的「一雙慧眼」去欣賞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為必然。二問:你又從哪裡看出是寫江南的景色?學生能找到相關的字、詞、 短語 、 句子 ,他就穿越時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點。而能讀好這些景物,學生就能領略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色景物的。
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展開 說說 ,他也許就能回味自己身處的江南,原來是有這些特點的。由此,詩歌的學習不僅僅是字、詞、句、詩的機械解釋,而是學生主動地走進詩人的內心,用詩人的眼睛去看,用詩人的耳朵去聽,用詩人的心靈去感受。
學生彷彿一會兒在寫生,一會兒在春遊。《語文課程標准》中說:讓學生自己獨立地誦讀感悟,並將讀書意會到的東西用可以檢測的表情朗讀出來,是實惠便捷的解讀方式。
三、抓住「文眼」,採用多種形式組織學生朗讀、體驗、感悟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也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進行過度發揮。因此,筆者認為語文學習中的體驗與感悟要真切,倡導個性化體驗,這一目標的實現只能靠「潛心會文本」。即通過反復地讀,走進文本,理解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觸摸情感的脈搏。
讀是感悟與體驗的前提與基礎。不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好,就不能通過語言來認識事物之間、人物之間、人與事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必須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一遍又一遍地讀書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後才有獨特的、有見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句話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的艱辛,永不放棄的信念,以及對兒子深深的愛等情感。
筆者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領讀、引讀、組織學生有感情個別讀,把學生的感悟、體驗不斷推向文本,並且適時地設計了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在這36個小時里,他顧不上( ),顧不上( ),顧不上( ),甚至連( )都顧不上。
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 )。他心裡反復念叨著的一句話是( )。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的,又是對文本的再創造和深加工;既使書本上的語言內化為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這樣的言語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語言、思維和精神的同步發展,達到了「訓練」和「感悟」比翼齊飛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對話互動中生成情感,生 成語 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是要在互動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語言。這種對話是基於充分朗讀、體驗、感悟的對話。
現實教學中,可能是由於考查教學效果方式的緣故,我們常常低估現在學生的水平,到小學中年級仍然將課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給學生」。筆者認為,到小學四年級下半學期,應該選擇一些足以統領全文的大問題,對學生更放手些。
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第二學期中《春日偶成》這首詩時,請學生把古詩讀准讀通以後,筆者就提出一個直奔作者寫詩動機的大問題:讀讀這首詩,你感受到當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詩中找到「樂」字。
「樂」是這首詩的靈魂,於是在「樂」的籠罩下,學生開始「樂在詩中」地尋找能讓詩人「樂」的美景,開始「樂此不疲」地在詩中尋找能讓詩人偷著樂的理由,最終體會到原來作者是在美麗的春景中自得其樂。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離開學習主體與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有意義的接收學習是自主建構,有意義的發現學習也是自主建構。
五、切合兒童特性,適度拓展,堅持練筆
我們都知道,「語文,語文,語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學階段語文的奠基作用說到底就是在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巒老師指出:語文課時有限,要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用在識字、寫字、讀書、習作、口語交際上,把語文課上得既生動活潑,讓每個學生的各種感官特別是頭腦真正動起來,又扎實有效,向每個40分鍾要效率,要質量。
時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課堂內的訓練量太少,課堂內動筆時間太少。我們要克服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頑症,每篇課文學完後,要騰出8~10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書面語言練習。
教師要從檢測三維目標綜合達成情況和學生思想、情感、語言生成情況的視角,根據課文內容,設計情境性的語言書面練習題,讓學生寫一組句群或一個語段。這種練習要具有創造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激發學生產生情境性和個性化的語言。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措施四
一、課堂中教學語言的准確運用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將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擴充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要准確掌握語言運用的准確性,因為小學生正處於模仿學習階段,不能給他們帶來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以後的學習。除此以外,教師還要能深刻、精準地運用語言的感情色彩,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學《落花生》時,教師一定要注意為學生講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別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為動詞,不要未經查證與核實就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種花生」,造成錯誤性的理論。另外,還要注意語句的正確使用。
如「對於這個同學的看法,有的學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認為是對的」這句話的理解,就有兩種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對前邊同學的看法認為是對的,還是對後邊學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認為是對的呢?這就是一種歧義句,但是小學生還學不到語法這一塊知識,如果教師表達的模稜兩可,學生理解起來就會很困難。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務必要准確地運用語言,說出的語句是幫助學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給學生造成困惑或是錯誤的學習。此外,教師教學過程中也要抓住重點,突顯精華,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獲得無限的知識,真正達到以簡駕繁、以少勝多的境界。
二、課堂中的多媒體運用
小學語文課本中包含的內容繁多,可以說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從古今到中外無所不有。所以,課本中有很多內容對年紀尚小的學生來說還是陌生且難以理解的。這個時候就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學習這些奇妙的知識。
多媒體教學打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能形象生動地傳輸、再現知識的原理和物體原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知識,從而加快學生學習和記憶的速度。同時,在課堂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還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更精準地把握學習重點、難點。
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難度,運用多媒體就能克服這個限制,它能將抽象的課文語言轉化為直觀的動畫,將知識具體化,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如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有幾個動詞的排列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有這樣一段話:「小蝌蚪看見鯉魚媽媽迎上去看,看見烏龜媽媽追上去,看見青蛙游過去」,這句話當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學生既不知道這些詞的表現形式,也不知道該如果使用,這時候我就運用了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把小蝌蚪尋找媽媽的整個過程製作成了flash動畫,重點強調了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對的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目標後方趕上,游過去就是從周圍游到目標物體身邊。
他們看完了這個動畫,這三個動詞的表現形式就會留在腦海里,從而為學生的語言表達的精準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提供參與機會,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好他們的主體作用。而要想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讓學生參與到互動教學中來,給他們提供獨立的活動場所,使每個學生在學到知識之後還能再傳播出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還以《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為例,教學中我把全班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學習小組,讓組員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來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時再分享給其他同學。這個環節既有競賽意味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雖然倡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但並不是說教師就不重要了。當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經小組討論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就要適時地參與到探討中來,給出積極的建議。
四、課外的發現
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熱愛生活,讓學生從現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學生束縛在課堂中,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培養學習語文的習慣,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如我曾經給學生布置一項課外作業,要求學生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仔細觀察路上的路標、商店牌匾,記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就問家長,如果你發現哪家的牌匾寫了錯別字,老師會有獎勵。留這個作業的目的主要有兩點。
Ⅵ 淺談小學語文有效作業設計的對策與思考
摘 要: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走出作業練習低效的誤區就必須要改變形式,尋找對策,加強對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積極落實減負增效的要求。
關鍵詞: 改變策略、有效設計、減負增效
眾所周知,語文課後的「思考、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文字的「訓練場」。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根據新課標這一精神,走出作業練習低效的誤區,就必須改變形式,用活教材,加強對語文作業的有效設計,積極落實減負增效的要求。
一、改變訓練層次,改被動為主動
二、變通訓練形式,變無味為趣味
心理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機械地重復某種行為,容易使大腦皮層疲勞,因而產生情感厭倦。小學生的行為方式受情緒影響很大,感興趣的事情幹得起勁,反之則消極對待。課標指出:教師要「創造有利於學生感興趣的自主活動,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趣味性作業的設計正是迎合了小學生的這種心理和課標的這一要求。因此,教師對課後的作業,需要變一變。如課後「思考?練習」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讀」的作業,教師若機械布置,則往往流於形式,要求得不到落實。為此,可以變一變,要求學生以「讀書小組」為單位,安排學習成績優秀、朗讀能力強的同學做「小老師」,親聽組員讀書,評選「朗讀小能手」,這樣的作業變「讀」為「以學促讀」和「以賽促讀」,既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又給每位同學提供了讀書輔導機會,做到人人參與,項項落實。
三、增加訓練容量,從單一到多元
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新編教材課後「思考?練習」的設計比較注重人文性,對工具性的`特點則有所忽略。所以,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大有必要增加訓練容量,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語言文字基本功的有效訓練。如教材里,課後「思考?練習」中要求「說說下列帶點詞語的意思」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再用帶點詞語造句」,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因為新編教材中沒有或很少有造句的訓練。蘇教版教材中有較多「讀讀下面詞語」的練習,可增為「讀讀下面的詞語,再抄寫一遍。」又如低年級不能忽略聽寫能力的訓練,要求「抄寫句子」的作業,教師可以拔一拔,讓學生「聽寫句子。」如《狐假虎威》一課,課後有一道練習是抄寫句子的,教師在改為聽寫後提出要求,讓學生聽三遍後再寫句子,而且每聽一遍有一遍的要求:聽第一遍,要求聽清楚句子內容:「狐狸搖了搖尾巴,說:我帶你到百獸面前走一趟,讓你看看我的威風。」聽第二遍,想這句話先講什麼,再講了什麼。聽第三遍,注意這個句子使用了什麼標點符號。如果按「原題作答」讓學生抄寫,就只能起到鞏固詞句之功效。而設計「聽寫句子」的練習,其效果則大不相同,它既訓練了學生正確運用詞語和幾種標點符號的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還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可謂一舉多得。以上的拔一拔旨在更多體現語文科的工具性,用活教材,彌補新編教材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
四、落實訓練要求,從閱讀到寫作
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是聽、說、讀、寫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於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其中讀是吸收語言,說和寫是表達語言;讀是表達語言的基礎,它包含對語言的感知、體驗與理解,寫是表達語言的最高形式。因此,我們要遵循從讀到寫的語言認知規律創新方法,有效落實課後練習中學生「寫」的作業。其一,先說後寫。如《圓明園的毀滅》課後練習:「假如此時你正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想說什麼?把想到的寫下來。」其二,先熟讀再仿寫。如學了《草原》第一自然段後,讓學生寫一首贊美草原的詩或選一處景物寫一段話;其三,先體驗再表達。有些要求學生「寫話」的作業,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參觀、訪問、調查、觀察、實驗、製作等實踐活動,再讓學生把自己的實踐所得之情景寫下來。如此,學生有話可寫才能愛寫、樂寫,寫出來的話才真實有感受。如果,我們按以上的方法,努力做到讀寫有機地結合,則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達成課標之要求。
Ⅶ 一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及解決對策
問題一:面對教材中的識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教材中的識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這個問題在剛使用課標實驗教材的時候就提到過,使用多年以後,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最突出的、最困惑老師的問題依舊是這個問題。要說低年級的識字量大不大,確實很大。來看兩組數據,整個小學階段是六年,在這六年中,課標要求學生能夠識記生字的數量是3500個,而在這3500個字有1600~1800個字的識記是要在兩年時間的低年級語文學習中完成的,也就是六年識字量的一半都要在低年級完成,確實很大。課程專家們之所以要安排這么大的識字量,大家都知道是為學生的閱讀打下基礎,是為了讓學生及早地進入閱讀。既然如此,對低年級語文老師來說,識字教學任務真的是重任在身啊!教材中的識字量大是我們不可改變的,不可能擅自作主減少一些字的認識,不可能因為這個字或這些字字形復雜,學生不好記就不要求學生記憶,大家知道六年12冊的語文教科書是成系統地編排的,這些字本要求識記而沒有讓學生識記,造成的後果是學生在後面的課文中遇到這個字而不能及時准確地認讀出來,成為後面語文學習的攔路虎、絆腳石,所以,這么大的'識字量任務是必須得完成的。
「面對教材中的識字量之大,如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這個問題,我提出以下四點做法:
1.識字備課要細致,識字教學時間要充足。
要談識字教學,首先要談備課,老師備課時不可輕視每一課要求認識的字,不要只重備課文的理解、分析,還要備到課後要求認識的每一個字,並且要備細,像這個字的讀音是什麼,是什麼字形結構、偏旁部首是什麼,要記憶它,可以用到哪些識字方法,學生容易把它和哪個字混淆,怎麼指導學生進行區分等等,還有這一課的這些字中,哪幾個字的字形復雜,學生不好記憶,是重點指導的,哪個字學生不常見,怎麼幫助學生記住它等等這些都要備到,只有備得細致了,在教學時才能心中有數、才能指導到位!
老師們反映說有些課文課後要求認識的字都高達十幾個,像這樣的識字量只是三五分鍾的學習時間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既然識字量大、識字教學是重點,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把充足的教學時間用在識字教學指導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2.歸類識字是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的途徑之一。
歸類識字是很好的識字方法和指導方法。在教材中,一課少則有七八個漢字的識記任務,多則有十五六個漢字的識記任務,如果只是帶著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認讀、記憶,說完這個字說下一個字,確實不便於學生進行記憶。但是如果能把要認的這些字歸歸類、分分組的話,就會好得多了!比如,這一課的生字中有幾個字可以用同樣的識字方法進行記憶,那麼學生在說出其中一個字的識字方法時老師就可以順勢引導說出同種方法記憶的另幾個字;再比如,在要認的這些生字中有幾個字的結構、偏旁是一樣的,也可以把他們歸為一類指導學生記憶;另外像一課中同時出現了兩個同音字或形近字,也可以把他們放在一起,通過讓學生比較進行記憶,在《稱象》一課中就要求認識「稱」和「秤」,這兩個字就容易混淆,教學的時候就把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讓學生從讀音、從字形分別進行比較,說說哪兒同哪兒不同,再通過組詞、語境中選字訓練進行區分……其實,隨便翻看教材每一課後面的生字,都可以找出有幾個字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都可以把它們按歸類的方法進行指導,所以,這樣歸類指導識字也是可以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的。
3.識字指導要有輕重之分。
除了歸類是好辦法外,我認為識字指導的重點要突出也是非常重要的。字字都詳教,字字都平均用力,那是眉毛鬍子一把抓,效果並不佳!學生對簡單的、常見的字能記住,但對那些字形復雜的、陌生不常用的字就很難深刻記住了,所以,老師們一定要先在課前心中有數,這一課中的這些字,哪幾個字是學生難記的,哪幾個字是學生熟悉的,在教學時就要重點指導記憶那些難記的字,想出一些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幫助記憶它,而對那些熟悉的字不必花費太長的時間下功夫。
4.語境識字便於加強鞏固記憶。
進行歸類、重點指導,這些都只是幫助學生來記憶生字的形、生字的樣。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所以,對認識的這些字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用它多來組組詞、說說話,通過組詞說話加強對字的認識和使用。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有意地出示一些含有這些字的語句(不僅是課文中的,還要有其他一些內容),指名學生通過讀語句,在語境中辨析、鞏固記憶這些字,也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途徑。
這是在進行常規課堂識字教學時可以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所以,老師們那種機械地一個字一個字指導真的遠不如把字歸歸類、指導時有輕重之分、不脫離語境,這樣效果好!當然,老師要心中有數哪些字可以歸在一起進行記憶,哪些字需要重點指導,這些都是老師在課前要備到的,根據學習的這個字或這些字需要設計的語句,也應該是課前准備好的,這些其實還是前面所提的備課問題。
Ⅷ 語文改進措施怎麼寫
語文考試改進措施
半個學期一轉眼過去了,期中考試也順利結束了,看著學生的成績,讓我們感到自己和學生的付出有了點滴的收獲!比起前次月考,總體還是有提高的,但是班級之間還是存在差異。從剛開始的相差兩分,變成現在的相差4分,說是在提高,也是在後退。六(4)班平均分94分,六(3)93分,六(2)班92分,六(1)班90分。本次考試最高分114分,最低分49分,相差懸殊比較大,基本平均各班上100分的有十幾人,而不及格的學生各個班級都存在。顯然,半
個學期的學習,學生進步不大,但增長的每一分都凝聚著師生的血汗。
一、命題分析
試卷分3大板塊:即,1.基礎知識;2.閱讀;3.習作。試卷體現了新課改理念,重視基礎知識、能力培養,關注學生態度和情感,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學生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的聯系。總的來說,我們對此份試卷的質量還是很滿意的,使本次考試本身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
二、試卷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總體上說,這一部分我們平常訓練的較多,題型都不陌生,盡管如此,還是出現了一些不該有的錯誤!
第一題看拼音寫詞語,大部分學生對於拼音的掌握不夠好,導致寫錯。
第二題,學生對字詞的掌握不夠,句子的理解不夠,失分也比較多。
(二)閱讀部分
第六題閱讀
閱讀,失分較多的是對短文內容的理解。如:根據短文內容填空。我們在教學中也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通過檢測得知,這方面還須加大力度去培養。
(三)習作部分
本次學生在習作上,成績還不錯。部分學生寫得相對好。大部分學生得分低的原因:一方面是學生文章內容不夠具體,並且多處有語病,還有錯別字;另一方面是學生的書寫需要繼續指導,字寫端正了,寫認真了,我想不僅是習作分能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對待任何事情都會認真!
三、改進措施
審視學生的答題情況,回想這半個學期以來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以及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今後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進:
(一)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教學的重點。今後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交給學生閱讀方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多給學生創設閱讀能力訓練機會,從而促進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興趣先導,注重積累。
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加強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繼續加強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與鞏固。努力做到要求背誦的課文、會寫的生字、詞語一課一清,每課的練習題一課一練一改!
(三)端正態度,培養習慣。
多數學生缺少細心、刻苦的品質,馬虎、浮躁的學習現象嚴重。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年級語文期末考試反思及整改措施
時間過得真快,在不知不覺中半學期已過,我和學生們共同迎來了期末考試,在這次考試中有得也有失。在我欣喜的為大多數孩子高興,祝賀之餘,我又不得不面對那些90分以下的學生,不由的擔心起來。這使我想起一句話:「教育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教育的均衡。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教育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通過對試卷的分析,我從學生的成績來看,發現了許多的欠缺和不足,現將進行深深的反思:
一、對於學生的基礎知識重視不夠。
從本次考試情況來看,有些學生的字詞還是比較薄弱,如試卷中的基礎題與課本內容緊密聯系應該是比較簡單的,可是這些同學還是錯誤很多,可見他們對於基礎知識方面掌握得很不牢固,也有的雖然掌握了課內字詞但是不會應用,所以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大字詞檢查力度,在以後的教學中,嚴把學生字詞關。同時也要注重靈活教授,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
二、加強課外閱讀方面的知識積累
例如,在本次的試卷中,修改病句這一題,可以說是給我敲了一下警鍾,在復習過程中,可以說對於這一部分我確實是很大意,所以此題失分比較多,其中也有我的責任。在
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改正自己這種壞習慣,涉及到的東西都要認真地去對待。
三、對於我自身而言,我覺得自己應該多一些自信。
在教學中,我應該自信一點,同時我也該 向其他老師學習、借鑒一些經驗。
總之,知識上的欠缺要不斷補充,經驗上的不足要慢慢摸索。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可以進步的、都是優秀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真正將責任落實到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