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困惑與對策
摘要:乘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東風,初中 語文 教學體現了春筍拔節般的生機。在看似別開生面的課堂中,發言人更多了,課堂氣氛更活躍了,但是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 語文 課堂出現了一些令人尷尬的教學局面:既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扎實地講授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改的精神實質:課堂成了師生的表演秀,合作成了“權威者”的獨角戲,學生成了上帝,課件“一枝獨秀”。為此,我們應該讓文本解讀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教學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努力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本為主的關系。
關鍵詞:新課改; 語文 課堂教學;困惑;對策
語文 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改革的基本途徑,課改在收獲喜悅的同時也不乏一些遺憾。課堂教學在以下幾個方面迷失了方向。
困惑之一:閱讀課中,究竟誰來主導探究?在 語文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對於剛剛脫離童稚的七年級學生來說,由於存在大量的知識缺陷,他們在實際的課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動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這樣的膚淺層次,而很難達到課文的深層意蘊,更不要去奢望他們提出來一些視角新穎的、有價值的問題了.每當這時, 語文 老師們就不得不面對這樣一種兩難選擇:講,還是不講?若講,對一些正在思考且馬上就要接近勝利終點的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似乎有一點強行剝奪他們思考權利和成功喜悅的嫌疑,顯然有悖於新課程改革精神.而對另一部分不愛動腦子的學生來說,正好滿足了他們的“不勞而獲”的懶惰心理,可謂害處多多;不講吧,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們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園圍牆外亂撞而不得其入門要領,心中總是於心不忍,況且寶貴的時間也隨著孩子們的嘰嘰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學任務眼看無法完成,又不由得讓人心生焦慮.再說,就算是講,又該如何確定介入學生探究活動的深度與廣度?講深了,不僅學生難以聽懂,且屬越俎代皰之舉,似乎又走回了“滿堂灌”的老路;講淺了,對學生的理解又沒什麼實質的幫助.或許正是出於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同,在很多的“公開課”“示範課”中,主講老師們經常會選擇這樣兩種極端的處理方法:一種可以稱之為“保姆式探究教學法”,即由於唯恐學生找不到“標准答案”,在學生開始深入探究課文之前,教師就先明確地給出了討論的問題或范圍,以便讓學生們的討論時“有的放矢”,少走彎路,而且在討論中還時不時“欲說還休”地給學生們提示一下,直到最後圓滿地完成找到“標准答案”的任務.另一種呢,則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稱之為“放羊式探究教學法”,即教師在學生的整個探究活動中始終以旁觀者自居,任由學生有那裡艱難地摸索,甚至於連教師作一下點評和總結的權利也徹底下放了.困惑之二:古詩、文言文教學到底該不該逐句翻譯講解?為繼承和吸收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國的大中小學各階段的 語文 課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詩詞和文言作品,由於年代的久遠及語言的變遷,加上初中生的語言知識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們對這類作品的理解相當困難.因此,義務教育 語文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給出“閱讀淺顯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的淺顯要求,並重點強調了朗誦和積累教學要求.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於教師對詩文的句意講解的不夠,造成學生對詩文中的語句理解不夠深入,很多隻是一知半解,致使他們在後面的教學環節如作品主題的探究,課文的理解背誦,名言佳句的靈活使用等方面都產生了很多的障礙,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困惑之三:字詞積累、病句修改之類的 語文 基礎知識教學當如何進行?我在教學中發現,我所任課的七年級班級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的人遠未達到新課標中規定的“(5~6年級)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積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會寫”學段目標要求:有約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認不全也讀不準《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聲母和韻母,亦不能熟練地使用字、詞典等工具書,寫起作文來更是病句連天,讓人哭笑不得.顯然,他們的 語文 基本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其中又以詞彙的積累嚴重不足表現的尤為突出.而且,由於這種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更多問題的連鎖產生,如學生的朗讀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現代文在給了相當長的時間預習後仍然讀得結結巴巴,動筆寫字就是“別字大全”,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多的不便.為改變這種狀況,我也曾希望從一些市、區兩級的公開課中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但令我失望的是從這些公開課中似乎也未看到諸如此類問題的處理方法.困惑之四:教材中設計的“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活動是否城市味太濃,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農村中小學的實際?就目前我接觸到的七年級上下冊教材來看
其中設計的絕大部分活動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動手搜集與活動主題有關的大量各種資料,如文字、圖片、影像光碟、錄音磁帶甚至於實物等,有的甚至還需要學生走上街頭做實地調查……就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說,這樣的要求無非是為了提高學生們利用現代各種傳媒有目的的採集實用信息,以提高他們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有意地調動其社會參與意識.然而這些專家學者們似乎忽略了這樣的一個簡單而又不得不面對的社會現實,即中國目前仍然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農民!相應地,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廣大偏遠鄉村的農村孩子.試問,對於很多當地尚未接通寬頻網路,連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農村娃們來說,你讓他們到哪裡去上網查資料,又到哪裡去搞什麼社會用字情況調查呢?更不用說讓他們去搞什麼野外探險活動了,就算孩子們想去,可他們有那個時間和經濟實力嗎?可若是不搞這些上網查資料、做社會調查的准備活動,這項綜合性學習活動又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對於我們這類農村中學的 語文 教師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同樣感到頭痛的矛盾問題
1. 語文 課堂成了師生的表演秀。課堂活動體驗新課改要求用“以活動促學生發展”的指導思想來設計與組織活動,活動要真正具有教育價值並適合於學生,使活動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但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喧賓奪主、畫蛇添足。主要表現有:表演不適合中學生的身份。比如讓學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沒穿衣服的皇帝……體現在課堂中的不是思維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態,無益於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活動脫離 語文 本身。有些 語文 課堂中,教師片面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導致 語文 教學中出現的非 語文 化現象突出,有些老師熱衷於學生游戲、學生表演,硬生生的將一堂 語文 課上成了思品課、自然課、法律課等。
❷ 八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
培養學生優良的英語學習興趣、習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接下來我給大家整理了八年級語文學科教學計劃,僅供參考。
一、培養目標:
在聯系生活的基礎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並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其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使之健康的發展並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養: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習慣積累一定的詞彙,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三、教材分析:
八年級上冊有六個單元,共30課,其中第一單元是戰爭題材的作品,使學生了解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第二單元以「愛」為主題,訴說對普通人,尢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第三、四單元是說明文,要求掌握說明的方法和順序等。第五、六單元主要是文言文,要求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並積累一些文言詞彙。
總之,說明文是本冊的重點,應該教會學生寫簡單的說明文。
四、教材重點:
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並積累一定的語文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教材難點:
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良好的學習和寫作習慣。
一、學情分析
從上學期期終測試情況來看,跟其它平行班級相比較,學生的進步尚比較大。但學生仍然存在成績懸殊的情況,優秀率不高,差生較多,及格率70%左右,平均分60多分。思想表現方面,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般,處於朦朧狀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預習習慣尚未形成,上課學生合作能力差,發言不夠活躍。
學習心理方面,有1/4學生學習目標明確,認真勤奮,他們的學習情緒比較穩定,有的盡管基礎較差,也能堅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學習,能夠及時與教師溝通交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有l/3的學生屬於鞭策進步型,但學習自覺性和穩定性不足,上課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復習功課,需要老師的督促才會有所作為;尚有五六個學生屬於不思進取型,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差,甚至毫無興趣,需要老師再三強調才勉強完成作業。
二、教材簡析
八年級下冊四個現代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課文的選編主要是從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課程目標這兩個方面來考慮的。
第一單元,是以人生為主題組織單元,且均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記錄了魯迅在日本留學的一段人生思想轉變歷程;《我的母親》節選胡適自傳,敘述了母親對自己人生的深遠影響;《我的第一本書》里詩人牛漢通過對一本書的追述,表明了讀書對人生的意義;《列夫托爾斯泰》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大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再塑生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盲啞女孩和她的老師不懈追求人生的一小部分。「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圍繞著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親為主題設計。
第二單元,主要由散文詩構成,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散文詩單元。所選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靈之聲,而且語言優美,內涵豐富,含有哲理,很適合誦讀。此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尋覓春天的蹤跡,也是一個具有詩化、抒情性的.活動。
第三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編寫的,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題材、不同角度,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患與思考。「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是「科海泛舟」,這是一次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在科技活動中練習寫作與口語交際。
第四單元,以民間文化為主題編寫。《雲南的歌會》描繪了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鴨蛋》寫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吆喝》寫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響曲」;《春酒》描繪了故鄉的風土人情;《俗世奇人》寫的是兩位民間藝人的故事。「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也是圍繞以民風民俗為主題設計。
第五單元、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每單元五篇。教學時應當做好以下兩點:(一)狠抓誦讀教學,使學生讀得正確,並逐步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文言單元的背誦量相當大,要求全文背誦的有《與朱元思書》、《五柳先生傳》、《馬說》、《送東陽馬生序》、詩詞曲五首、《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二)倡導探究式的學習,著力培養學生自主領悟的能力。「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是一次小型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學過的古詩詞作一番梳理,激發學生學習優秀古詩詞的興趣。「背起行囊走四方」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及其楹聯的興趣和習慣,培養在觀賞過程中勤於記錄,樂於考證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各單元的「單元說明」中都依據這三個方面設計了單元教學目標。本冊教材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並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設計的學習目標如下:
1、要注意把握敘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默讀的質量和速度。
2、熟讀這些課文,要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掌握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准確、周密的語言。
3、默讀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篩選信息。
4、要先藉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後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練的語言,並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5、要藉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寫法,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
四、教學措施
1、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在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10、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2分鍾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3、舉行2—3次辯論會,培養思維、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運用能力。
14、組織采訪和調查至少1—2次。
15、要求寫一篇小論文。
16、做好開頭的轉化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8、開展網路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優秀作文和寫作技巧等。
一、班情分析
本班現有在籍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在實施新課改中,教師熱心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教師在實施教學中,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沒有進入課改規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准》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了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在小學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系,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
❸ 初中語文新課改的幾點看法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來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觀
觀念是先導,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新課程標准下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二、課堂教學要靈活多變
有的教師在備課時就喜歡設計好話題,讓課堂教學在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認為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預先設定固定模式,可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源於個人的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鼓勵學生即興發揮,超越預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靈活多變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我選取三篇分別代表著親情、友情、鄉情文章為一個單元並設計為討論課,以學生討論為主。每六個同學分成一組進行討論,講述自己對三種情感的感受,然後每小組選一名同學發言。但是,有的小組還討論到了其他的情感:愛情。這也超出了我預先設定的范圍,但我認為,中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時期,對愛情有一種迷惘、渴望,討論愛情,也更貼近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愛情觀,從而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所以我決定不再限定討論的范圍,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要得到充分的發揮
語文的動態特徵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乾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的弊端就在於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講授內容陳舊老套,千篇一律,無非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之類。學生聽得索無味,昏昏欲睡。而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會、見解以及情感態度得不到重視,也沒有表達的機會。學習過程中只有接受,沒有思考,只能接受標准答案而無法形成和堅持個人見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喪失了獨立學習的能力,熄滅了探索的動力和興趣,最終遭到扼殺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能抱著一堆現成的結論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知識幾乎空手而歸。這種狀況是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缺陷。
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是這次語文新課改的重要著力點。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強調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麼樣的過程中、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中,也對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議論文,要能「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
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能力的構建,而能力的構建主要通過活動來實現。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項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把同學們學到的語文知識有理論變成實踐。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同學們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並要求寫觀後感,提高他們的語文寫作水平;向同學們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組織同學們參加朗讀比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同學們成立文學社團,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鼓勵同學們自編話劇,小品,相聲,提高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開展當前熱點話題的辯論賽,培養同學們主人翁意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學會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❹ 如何做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從而在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去啟發。二,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感悟,何嘗不會有效呢,一語道破:一、提高課堂有效性、固定的課堂模式,何嘗課堂有效性不能提高,才能將課堂實施成為真正的有效課堂,使他們能主動地,語文教師備課時既要認真鑽研教材,反饋回去,教師要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一,要以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可以改變習慣的,許多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藝術的創新、點撥。教師必須指導學生「會」學習、分析、提問,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小組合作交流和個別輔導學習相結合的綜合模式,不同的個體。我們提倡備課要備兩頭,課堂教學,會顯現出教學藝術的獨創性特色,自然而然地會激發出對教師的愛、創造性地學、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教師從自己的個性特徵出發。二,左右逢源,感受不到壓力,教師必須具備有效備課的能力,講在點子上。只有這樣。它分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我先得,要善於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並且通過態度,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積極地、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悅,使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應有的提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有了這樣的能力、我回顧?我覺得「階段智能建構學案」無疑就是比較好的一種備課內容的有效性的體現,是對周圍同事或以往經驗的超越,學生懷著這種寬松愉悅的心情上課、一次輕輕地撫摸。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要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我鞏固,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語文教師要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少一點講解,還要善於對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及其復雜的教學現象進行反思,才能面向大多數學生當前,多一點體驗成功的愉快,又要深入研究學生情況,意味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進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討將成為今後長期的任務和經歷不斷摸索實踐的過程、低效化現象,過程方法,也會有不同的觀點;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我糾錯,能夠於平凡中見新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促使學生不斷掌握學習方法,最後達到「好學」的美好境界,從而更加信賴教師;不同意的允許爭論,必定要體現出學科的特色。四,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闡述。要大力提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多種元素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完美整合,發人之所未發。因此,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創造進入了個性化的階段,見人之所未見、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答錯了的允許重答,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學生就會受到鼓舞,不要居高臨下,充滿活力、教學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上教師除了能創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快樂,又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學生得到教師的愛,情感體驗等能力成為新課堂的有機整合訓練目標、用活。可以說,使學生望而生畏,從而使課堂更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使得教師教學的自信心增強、用實;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表意見,只有這樣講起課來才能游刃有餘、激勵,也一定離不開教師出色的預設和處理課堂教學的能力,形成愛的雙向交流,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當教師站在講台上的時候、具體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學目標,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既有助於問題的處理,並不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維方式,又讓課堂充滿笑聲。教師在這一創造性教學階段的實踐過程。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徹底改變那種牽著學生走的狀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多一些引導?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廣博的知識儲備,有意識,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比較獨立的教學個性特徵,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瞭然於胸,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涵,真正讓學生每天都有進步,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就會是有效的課堂教學,反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那麼?從近年來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以更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比較扎實的獨立教學能力,精心安排教學過程。綜上所述,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點撥,即一備教材、解惑,力求制定出明確,逐步從「學會」到「會學」,編寫出切實可行的教案,但從評價內容的角度來說。為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三,,而不是「教」教材。個性化反映的是教師自己的教學藝術與他人的不同,也意味著超越自己、我成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表現在不同層次上。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一節好課必定要在融洽地氛圍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不清楚的允許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恰當地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我早行,自身教學藝術開始呈現出與他人的不同,這樣在語文教學中才能如魚得水,既減輕學生的過重學業負擔,要努力提高「導」的藝術;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才能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潛質,展示個人的教學能力,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出比較強烈的創造性勞動的意向和行為。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深入淺出,了解學生的實際、信任和尊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講究把教材用好,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學生渴望愛的撫育,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領會不到位以及實施者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的原因,但是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二備學生,特別是要把知識能力、設疑。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四,多一點活動餘地。課堂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盛氣凌人,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無效和低效問題,教師要創造性教學,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源於教師的獨創性思維,大方向是正確的。課堂教學改革就其總體而言,使教學藝術進入個性化的階段,採取班級集中授課。五
❺ 對如何推進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研修心得體會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短短的幾句話,卻字字千斤!當語文教學不再僅僅是把佳作名篇詳剖細講,不再僅僅是字句段篇、標點修辭,也不再僅僅是師授生收、記錄考核,對很多語文教師來說,這似乎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帶著初涉課改的新鮮、困惑和惶恐,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本人覺得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應這樣做:
一、確立一些新課改的理論觀念
通過對課改初期工作的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起來:語文課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學觀念。摒棄了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了適應新課標,我們試圖用更新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於是我們運用了大量新穎的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殊不知,在忙於這些形式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在總結了這些經驗教訓之後,我們確立了一些新的觀念:
1、新課標所提倡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法。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中何時讓學生自主、何時讓他們合作、探究,用怎樣的形式來實現,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切不可根據新課標要求機械地選擇教學形式,買櫝還珠。
2、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識水平上與學生劃等號,因為教師還肩負著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語文知識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學生的言論,不給與適當的點撥和拔高,學生是不會進步的。因此,拋開了傳統課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教師應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同時又高於學生,真正起到主導的作用。
3、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並非要我們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生硬地專設相應的學習環節,而是根據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及憑借語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後落實應是學生動起來,動耳、動眼、動口、動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大家都動起來了,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在語文學習中,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一節課或一個活動,氣氛雖不熱鬧,但只要每位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於其中,這就是動;相反,學生疏於思考而忙於熱鬧的形式,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絕不僅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更在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搞好新課程改革所需的條件良好的教學環境
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只要有充足的陽光,適量的水份和合適的土壤,一粒種子就會發芽,就會茁壯成長。一粒種子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同樣,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寬松的、自由的有利於教學者大膽創新的教學環境。這樣的教學環境可分為硬壞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指新課程改革實驗所需的一些設施、設備,它包括錄音機、電腦、投影儀等一系列多媒體之類的設備,也包括語音室、電腦室、學校信息網等設施。然而,這硬環境在廣大農村學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虛設有幾台電腦但又不能上網。一些綜合性的語文活動根本無法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例如探索月球奧秘綜合性活動等,學生無法上網查閱資料。硬環境嚴重製約著農村學校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展,成了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
但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卻是軟環境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俗話說硬體不夠軟體湊。硬環境可在政府、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逐步來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實際硬環境靈活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而新課程改革能不能順利開展,新課程改革能不能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關鍵就在於教學評估評價機制。因為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是新課程改革的指揮棒。不僅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靠教學評估評價機制為導向,而且新課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來驗證。沒有新的靈活開放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很可能只是將傳統教學換了包裝穿著新鞋走老路;沒有新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人們就會用舊的傳統的評估評價機制去衡量、去評價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最終會使新課程改革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可見,教學評估評價機制這軟環境在新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應採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這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的前提。特別是重視學生個性評價導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和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多種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讓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創設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尋求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新課程標准突出了教與學之間學的重要性,突出了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傳統教學是不能體現這些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尋求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構和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本人在上教學課時,就常採用一種問題式教學模式。在上教讀課時,就會採用一種讀讀,議議,讀讀的教學模式;對一些文學作品,就會採用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我就採用了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首先是讀 讀准字音,通讀全文,讀出文意。其次是析,梳理文章,分析文章主題;再就是賞,去品賞優美的語段、優美的語句,如品第二段不必說色香味比桑椹要好得遠。就分析、品賞這段的層意、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用詞的准確生動等。如教學《紫藤蘿瀑布》這課時,我大膽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了學生的問,特別是能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通過課前預習,發現問題,提出 問題,到課堂上分析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學習過程始終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因此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習積極性高,從而使課堂始終呈現出生動、活躍的氣氛,教學效果顯著。
經過幾年初中語文教師的努力,新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當然,我們也知道,新的問題、新的苦難在等待著我們去克服,去戰勝。總之,新課程改革就是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遐想、自主體驗的空間,在這一課改活動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只要我們在認識上盡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中盡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中盡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我們堅信,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定會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❻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
要有自已個人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❼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搞好初中語文教學
首先,要學習和領會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綱領性文件,上新課程之前教師必須學透.很難想像,對新課程標准不熟悉的教師,能把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好.教師在學習新課程標准時要在學透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語文新課程標准只是一個教學原則性、方向性、計劃性的指導文件,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 其次,要認識到新課程標准不只是為教師制訂的,也是為學生的學習制訂的.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通過不同階段的學習,達到相應的語文水平.讓每一位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的語文學習,得法於課內,應用於課外.生活處處有語文,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在課堂內學語文,也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在課堂外學語文. 第三,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我個人認為:新課程標准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在轉變觀念時,有些教師認為應該徹底否定原來的教學觀念,我不贊同這種看法.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也有些教師認為新課改後不用抓基本的教學常規了,我認為這個觀點也是錯誤的.新課改就是要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第四,要轉變角色.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這樣,教師要轉變為服務型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做到三備:一備學生、二備教材、三備教法(包括教具).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比較科學的教案,為學生所想,想學生所需,解學生所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更充分地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運用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上新教改課程時,要求我們教師要有改革的精神,拋棄填鴨式的教學,不能搞滿堂灌. 應試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課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 我們應大力提倡啟發式的教學.中國古代的大聖人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也有力地說明啟發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因地制宜,不能與學校和學生的實際脫節.要與學生的學法掛鉤,與學習內容掛鉤,與學習效果掛鉤.方法、手段和技術的運用都應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課改就是用多媒體上課,語文課就是讓學生按課文內容來表演,演課本劇、演小品,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高高興興,老師只是坐在旁邊做免費觀眾. 我認為,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不必把課文變成劇本來讓學生去表演.特別是像沒有先進教學設備的農村學校,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 ,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