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預習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語文預習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發布時間:2023-01-20 19:36:02

『壹』 如何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中庸》有雲:「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豫亦作「預
預習除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外,還有:第一,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他們在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字典、讀課文來理解文本內容,做到了基本的理解,這個自學的過程,能給他們很大的成就感,尤其是他們的理
解與老師的講解相吻合時,更能激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第二,學生通過預習,不論他們理解了多少,都會對上課產生一種「期待」,自己理解的內容,期待能得到與老師一致的見解,得到老師的認同;而自己不理解的方面,則期待得到老師的解答,從而消除自己的疑惑。有了這種對上課的期待,學生自然地就能安靜地、精神集中地去聽課,從而使課堂紀律得到保障。第三,長期的預習形成習慣後,能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我們常說「教是為了不教」,如何才能做到不教呢,如何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呢?關鍵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預習也是一種學習,這種學習一開始也需要老師的強制要求,才能做好,長時間的要求和訓練,能夠使預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即使老師沒有要求預習,他們也能在學習之前主動地去學習。當這種自主的學習成為了習慣,那麼,就不僅僅是為他們的課堂學習做了准備,也是為他們的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第四,預習的過程是只有自己參與其中的活動,沒有老師的提示與講解,這是學生自主解決問題與發現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發現學習的能力。學生能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無題,自然就提高了其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那麼,如何才能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呢?初當老師之時,我就比較重視引導學生課前預習,但發現效果並不明顯,而且每當我把課前預習作為作業布置下去之時,學生們都會很高興,當時我還以為他們很願意學習新內容呢?一問才知道,在他們的觀念中,預習作業就等於是沒作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預習往往是讓他們讀兩遍課文,在課本上標出生字的拼音,組一個詞,劃出相應的語句,或者劃出不理解的地方。如果嚴格按照要求來做的話,需要花費他們一番工夫,但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檢查,也就很輕鬆了。如何才能把預習貫徹在學生的課前學習中呢,如何使課前預習成為他們的良好習慣呢?我想了很多辦法,而且在去教科培學習時,與很多新老師交流了這些情況。我們還成立了一個小學五年級語文的學習小組,專門就做了多次討論與交流,還有一些老師分享了自己做的預習導案。
首先,要考慮到小學生的自身特點,他們生缺乏自覺學習的意識,學習要靠家長和老師監督、檢查。面對新課文,他們雖有很強的好奇心,卻只是讀讀而已,不會主動地去解決文中出現問題,比如對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的處理,多是跳過、忽視。
其次,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不夠明確、缺乏操作性和可檢查性,預習作業應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呢?比如預習中的讀課文的環節,如何檢查學生是否做到了呢,這也不可能完全依賴家長;再者,預習作業是在一篇課文沒有學習之前布置的,那麼,難度應如何把握呢,是不是學生通過自學能夠解決的問題呢?所以設計作業時,還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他們認真閱讀課文後,能夠藉助工具書或其它資料自我完成作業。
在自己的反思與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逐漸對引導學生預習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方法,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第一,預習作業多樣化,根據不同的課文採用不同的預習方式和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比如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在布置預習作業時,就會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寫出本課的主要故事,這既引導學生預習了課文,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歸納能力。再如出現成語較多的課文,就專門布置一項查字典或詞典,老師劃出一些詞語,讓學生在預習時查字典,並把查出的該詞的意思寫在預習本上,有些詞語還要學生查出其出處、典故等,上課時抽學生來講這些詞。
第二,預習作業明確化,剛開始教學時,總是把小學生當成大學生來對待,布置預習作業也較籠統,比如前幾次只是告訴學生要預習哪一課,要求他們劃出生字詞,讀懂課文,這些只是模糊的表述。現在我在布置預習時,每一項都力求做到明確、可檢測。比如查字典、理解生字詞方面,就明確提出哪些字、詞需要查字典,查過字典後需要把哪些內容(拼音、字義、詞義)寫在預習本上。當然有些環節也是很到檢測的,如讀課文,每一課的預習首先就是讀課文,這些除了請家長監督外,就只能在上課是抽查,抽學生讀某些段落,讀的不通順的,肯定是沒有預習好的。
第三,檢查方式多樣化,小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就需要老師多方面監督,預習作業也需要強有力的檢查。我主要採取的方法有:(1)上課前,要求學生拿出語文課本,同時把預習作業本放在課桌上,講課巡堂的過程中,隨時抽查,尤其關注那些平時不按時完成作業的學生。(2)有時,下課後讓某小組,或者全部同學把預習本交上來,我逐一檢查。(3)不定時檢查,有的學生沒有預習,在上課之前會抄其他同學的預習作業,我有時會有早讀時,巡堂過程中,檢查某些學生的預習,讓他們沒有抄寫的機會。檢查預習時,發現做的不好的,要求及時更正,沒有做預習的,則採用一定的懲罰手段等,盡量使全班學生做到較好的預習。
第四,我非常注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我常常告訴學生,提出問題需要有比回答問題有更多的知識儲備,提出問題更需要對課文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預習時,也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每次布置的預習作業,都會有一項,要求學生在預習了本課之後,提出自己還有哪些疑惑,或者自己發現了哪些問題,要求每位同學至少提出一個問題。當然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很簡單,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其實是他們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不過每次都會有同學提出較好的問題,以利於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問題,我會在課堂上專門抽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討論這些問題。
當然,預習也不能流於形式,預習是為了更好的開展課堂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發現學習的能力。所以,在上課時,根據預習情況,講課也應有所調整,學生預習過的,掌握了知識,就不需要再過多地講解,學生提出問題的地方,存在疑惑的地方,就需要老師重點的講解。附:
《地震中的父與子》預習作業:
一、基礎知識能力要求1、請你大聲朗讀課文三遍。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能夠讀出感情就更棒了。2、通過查字典,掌握下列字詞:昔日、挖掘、安頓、絕望、破爛不堪
(要求上述詞語均要注音,成語要查出詞義,如有多音字,也要找出來。寫在預習本上。)

『貳』 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住

21世紀教育的特徵是創新教育。創新源於問題,問題推動發展。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有專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較研究中曾說:「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成沒問題,全懂了,所以中國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國學生年級越高,越有創意、越會突發奇想。」《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也很精闢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呢?
一、為學生創造環境,讓學敢於發問,樂於發問。
「好問」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對眼前發生的事都要問「為什麼」,甚至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我們家長、教師有時覺得反感、不屑一顧,這樣很有可能扼殺了一個學生。其實這種好問的精神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也是一個創新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但是天真可愛的孩子跨入校門,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越來越少了。其問題在於我們教師,以及傳統的教學模式。
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來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於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應是一個由教師具體引導到學生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的漸進過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教學目的設置與學生的原有認知發生沖突但又處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徘」狀態,激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究慾望。情境的創設,可採用知識生活化,演示的比較,故事誘思、圖片操作、競賽或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感到喜聞樂見,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同時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一種互相尊重、理解、和諧的學習氣氛,把微笑帶進課堂,用真誠的微笑,和藹的教態,飽滿的精神,良好的情緒,不斷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學中要及時表揚、鼓勵學生的發問,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的問題,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尤其是學困生。破除學生怕提問、怕師生嘲笑的心理負擔,讓學生大膽地問。
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提問中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新課程強調教育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展,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教師要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完整而又充滿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鼓勵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傾聽,即使個別學生的問題有明顯的錯誤也要積極幫助,而不是嘲諷,要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慾。教師還要努力尋找學生提問中的閃光點並及時加以表揚和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與被尊重的快樂,進而養成愛提問的習慣。對於學生各種奇怪的想法,教師要客觀耐心地引導學生,同時營造出發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學生就敢於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就會提出自己的疑問。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後,要留給學生一段等待的時間,讓學生明確「問題」到底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由問題到目的應掃除哪些障礙,要聯繫到哪些已有知識。學生明白這些以後,才可能提出問題。在這段等待的時間里,學生可以分組討論,以使學生明確提出問題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時間,應由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對問題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問題的機會,也應均等地分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提出中來。應盡量讓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是鍛煉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階段,由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真正把握了問題的特徵。學生若能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則說明學生已把握了問題的真諦,反之,則要分析原因,繼續引導,直至學生能夠在總體上准確把握問題。
三、培養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善問。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人的思維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高質量的問題,對於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具有很高的價值。學生提出的問題,正是學生迫切需要解決的。如果教師的教學以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學,定會事半功倍。它是創造的起點,沒有這種問題意識,就沒有創造性。

『叄』 如何指導學生做好語文課前有效預習2

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學生全員全程積極有效地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關鍵在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自然達到高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多年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都在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就在三年前,我接任了三年級語文課不久,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不會預習新課,每次上課,我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識字、讀文的訓練,既浪費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又使學生產生依賴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我冥思苦想,大膽嘗試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合理利用每天放學後的半小時辦公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經過實踐,我認為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下面就學習《我愛故鄉的酸棗樹》一課,如何指導學生預習,談談我的具體做法。一、范讀引領,加強聽讀訓練。教師范讀課文,向學生提出要求:邊聽老師讀課文,邊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在聽讀過程中,註上音節。聽讀完後,學生自己嘗試讀課文,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也可以通過查字典來解決。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藉助聽、讀、問、查來達到識字的目的。學生掃清了攔路虎,再來讀句子,讀課文,就通順的多了。二、結合閱讀,加強說話訓練。1、分段讀文,練習說完整話。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邊讀課文邊標出自然段的序號,了解課文是由幾個自然段組成的,初步感知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讓學生練習說一說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組成,從中你了解到哪些知識。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訓練學生說完整話,敢於大膽發言,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2、通讀全文,整體把握,簡練概括。學生練習流利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抓住酸棗樹的哪幾方面寫的,再想一想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故鄉的酸棗樹,並能用簡練的語言來概括,而且語言要完整,說話時,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課文抓住了酸棗樹的……來寫的,課文是按……的順序寫了故鄉酸棗樹的……這幾個方面的內容。在初步感知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對於自己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或者讀給同桌聽。三、指導學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三年級的教學重點是以識字為主,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強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那麼,怎樣指導學生在課前做好識字的准備工作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給學生做示範:先畫一個田字格,在田字格中寫上本課的一個生字,在生字的上方寫上音節和音序,在生字的下方寫上用生字組成的詞語,至少要寫兩三個。其次,引導學生練習口頭說一說。說話的框架是:「睜」zhēng左右結構目字旁,睜眼,睜開,聲母zh ,音序Z。學生以此字為例,按這樣的方法自主學習其餘生字,並且練習說一說,說話的形式可以是自己說,也可以與同學互相說。最後,同學間加強識字方法的交流,指導學生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因為是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指導時可以讓學生聯系已有的方法識記生字字形,教師只重點指導生字正確規范的書寫。經過這樣的指導,第二天上課,我意外的發現學生積極性很高,無論是學習生字,還是朗讀課文,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尤其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描寫酸棗樹葉、花、果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找出來了,而且朗讀的很有感情,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率。可是,學校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能經常在學校指導學生來完成課前預習,再說,只要一放學,孩子們的心就慌了,一心一意只想回家,哪有心思聽你朗讀課文、指導預習?後來,我觀察到孩子們每天吃完午飯後就早早的來到學校,於是,我就想到利用中午的時間。為了能利用好這點時間,我跟學生進行一番溝通,孩子們也爽快地應允。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每天中午都是1:30到校,指導學生按照我教的方法進行課前預習,孩子們也很配合,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這樣,既能有效利用在校時間,又解決了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不久,我的語文課堂上不再有太多的吞吞吐吐、結結巴巴,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暗自竊喜。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又加大了難度,提高了要求。俗話說的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就以學習《最後一根火柴》為例來談談我的具體做法,大體步驟如下:1、初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我不再范讀課文,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嘗試一邊讀書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藉助字典查出這些字的正確讀音,或者是向老師、同學請教。在孩子們讀書的時候,我就巡迴檢查,重點指導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盡量多給予他們輔導。由於每個孩子都很認真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很快,不認識的字解決了,課文也讀通讀順了。2、再讀課文,自主積累詞語。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用橫線劃出自己積累的詞語,尤其是要劃出生字詞。當然,對於詞語,孩子們並不是都能理解,如:「惡劣、深淵、激動不已、心領神會、遺憾、肆虐、驟然、裹挾、對峙、沐浴」這些詞語,在學生提出不理解時,我就發動全班同學互相交流,讓孩子們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說一說詞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自己練習選詞說話,學會運用詞語,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3、找出長句難句,指導朗讀。這篇課文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讀起來比較饒口,想一下子讀通讀順,有一定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讓學生把文中難讀的句子劃出來,必要時,我就範讀,並且把那些難讀字的音節注在上面,反復拼讀,力求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通讀順,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加字,對課文的整體內容能有大致、輪廓的了解。4、藉助已有的知識自主識字,從讀音、字形、組詞到練習選詞說話,都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經過以上指導預習,在上這一課時,學生們學的輕松,我教的自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自從我開始關注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後,孩子們學習的勁頭越來越足,學習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如今,這個班已經升入六年級,雖然由其他任課老師來擔任語文教學,但每次在學校組織的年級測試中都名列前茅,受到領導的一致好評。每每提到這個班,我都有一種自豪感,我也從中嘗到了課前預習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帶來的好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更加重視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為了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幾年來,我不斷實踐,不斷改進。現在,我的課堂上會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抽查學生的預習效果。我按學生的不同,分好中差三個層次,各叫兩三個學生進行識字、解詞、讀文和說話的檢測,根據孩子們的具體表現,我再有重點的指導識字教學,並且當堂練寫,當堂聽寫,當堂讓學生自批、互批,力求當堂消化所學的生字詞;接著,我會出示小黑板,強化生字詞的識記,引導學生學會理解詞語,運用詞語;有時,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我還會讓學生進行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利用導課時間讓學生交流讀後的收獲。總之,合理利用有效時間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再過渡到「會學」,既提高了預習的質量,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如何指導學生做好語文課前有效預習2

『肆』 如何指導小學生做好語文預習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預習 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去讀書、作文,做好課前預習不僅能提高聽課效果,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現在北師大版的教材,容量大、密度大、難度也大,幾乎是天天都有新內容。在這樣密度大時間緊的情況下,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也持之以恆的要求和指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
一、教給方法,培養自讀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的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在強調預習重要的同時,必須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預習方法。教給學生自讀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查閱。預習課文時,往往會遇到沒有學過的生字、新詞,要了解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或用法,就要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學生預習課文時通過自己查閱工具書,就能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對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嘗試著去查閱有關書籍獲取新知;還要查閱文章寫作的背景以及相關的知識。搜集有關課文的資料,拓展自己的視野,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圈畫。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指導學生在預習時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畫、圈、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做上這些記號,等到上課的時候,再特別加以注意,把自己覺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徹底弄明白。
3.批註。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對那些讓人有感觸的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想。對經過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處則要做些批註,培養思維能力。 二、循序漸進,指導預習過程
小學生預習,必須緊扣《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教材體系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安排預習,必須按照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逐步進行。要想收到好的預習效果,預習時要做到以下五步:「讀」、「想」、 「疑」、「做」和「摘」。 1.讀,讀通課文。預習時要多讀幾遍課文,還要注意每一遍的讀都要做點什麼。如:第一遍讀課文時,可以大聲朗讀,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標注出來。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也有利於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朗讀可以幫助理解文章,學生初讀課文時,多讀幾遍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才能逐步理解文章內容。
2.想,邊讀邊想。「想」和「讀」更要做到相輔相成。 「一邊讀,一邊想」,這是最基本的讀書方法。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把閱讀與思考結合起來,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如:看到課題,我們能想到文章的內容或能產生疑問,提出問題。俗話說:「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初讀課文時,可以採用默讀的方法,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如,在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講了什麼,抒發了怎樣的感情等。然後試著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在初步弄清文章結構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來表達中心思想的,最後綜合起來,想想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
3.疑,學貴有疑。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明白了什麼,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提出自己在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這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具體體現,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可為課堂上「問題的探討」這一活動奠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伍』 小學語文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預習

預習是搞好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前預習是提高聽課效果的重要前提,聽課的效果與預習的質量常常是成正比的。九年義務教育小語教材將「預習」編入課例,使「預習」成為小學語文教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因此要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並在課堂上留有其展示的舞台,這是學生學會學習語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預習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學生經常預習訓練,就會加快閱讀速度,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能提前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並能及時查缺補漏。那麼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預習?首先我們要先明確預習的目的和意義。其次跟學生做預習的要求,再次要講究預習的方式,最後是預習的方法。一、讓明確預習的目的、意義課前預習的目的在於能了解教材各知識點,並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難問題,以便能在課內注意聽講有利於達到學得快、理解透徹的目的。同時,有利於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預習過程不僅是學生理解活動的開始,而且是閱讀教學的發端。因此,應指導學生學會預習,做記號劃重點,記要點,多思索,提疑問,使學生達到學得活,記得牢,初步嘗到閱讀教材的甜頭,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讓學生明確預習的要求明確了預習的重要性後,應給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有的放矢。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文體,不同的課文,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小學生對他們的預習要求主要是掃除文字障礙,查閱工具書,注音、釋義,要求他們理清文章的結構,分析文章的寫法,深入領會關鍵語句的含義,並能提出問題,質疑問題。不同文體的課文應從不同方面提出預習要求,記敘文,如果是寫人的,重點搞清文章選取哪些事例來表現人物性格,適用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記事類的,應明確事件所揭示的含義以及記敘的詳略,記敘的方法;說明文,主要從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事物的特徵、說明的語言等方面進行預習;議論文,應從論點、論據、論證方法以及文章的結構等方面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無法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做一些簡略的預習筆記,然後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認真聽講,看看老師是怎麼分析的,從中悟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子,不斷提高分析能力。 三、指導預習的方式多年實踐我覺得學生最喜歡的預習方式有以下兩種:1.教師布置好預習題。這主要有利於調動差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到有東西好學,就要布置預習題目讓他們進行預習。比如預習《晏子使楚》,可設計以下題目讓學生進行預習:①給生字注音;②晏子使楚的起因是什麼?③楚王三次怎樣侮辱晏子,燕子又分別反駁的。④故事的結果怎樣?⑤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學生如果能夠根據這些題目認真預習;也就基本上能夠理清全文的主要內容,聽起課來也就有的放矢,效果也會更好。2.學生自由質疑。這一做法能促使學生鑽研課文,充分調動其原有的知識、經驗、觀念等去進行理解,其疑難之處又又及時獲得解決,它為我們從學生實際出發,部置教學提供了適宜的手段,它對於培養學生自讀理解能力無疑是極有益處的。如,五年級第二冊一篇課文《駱駝.童年.駱駝隊》在預習前我設計一個主問題,圍繞駱駝隊寫了哪些事?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質疑,我為什麼那麼喜歡駱駝隊,?於是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這樣調動了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各自課前理解的基礎上獲得了新的理解。四、預習方法根據低段學生的年段特點,根據學習語文的特點,可以循序漸進地指導,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體來說在低年段,教師完全可以先嘗試挪出部分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預習,重視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預習方法一般讓學生先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把生字讀准音。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要指導學生在預習時有意識地把要學的字和以前學過的字進行比較,找找它的好朋友(與哪些字相似),爭取自己想辦法把它記住,這樣學生會感到原來漢字這么有趣,這樣就會比較專心地預習。低年段要特別重視學生預習的興趣培養,要讓學生喜歡預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為學生持續預習和提高自學能力提供內因條件。教低年級的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經歷,有的孩子看到老師教新課,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課我會讀了,這個生字認識了。(他自己預先去讀了)到了課上,見別的小朋友不會自己會,他就特別起勁。老師表揚了就更開心,以後課前預習就更主動了。其他小朋友一看,也都會效仿他。這種預習的熱情低年段的老師要特別注意呵護,久而久之就能培養他們預習的習慣和能力。中高年級的預習方法可以這樣:(一) 自讀批註法 這就要求學生要「讀進去」------細讀,深思,發現問題,提出疑點。有了細讀才有了深思,才能發現問題,並手腦並用,閱讀與劃、批、寫、注相結合。劃---劃出層次,找出重點,批---眉批,把自己的體會,看法寫在旁邊,寫----將自己不懂的地方(無法解決的難點,疑點)整理出來,注----在教材上將疑難處(造成閱讀,理解障礙的地方),用明顯的記號來。在課文讀通讀順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預習課文。如學生在預習《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課文為什麼一「金色的魚鉤」為題)再讀,在閱讀中,他們就進一步明確了預習的目標。學生按接受任務、護送病號、壯烈犧牲、永遠懷念劃分層次。對課文中的一些句子,如,當「我」看到老班長吃魚骨,嚼草根是有什麼感受,自己作批註,對課文的好詞好句或各種問題,我鼓勵學生用筆畫下來,或用不同的記號標出來。讓學生逐步養成讀、畫、寫的習慣。學生有了這樣的預習就等於先學了,在上課過程中,學生也就有的放(二)抓住文章的關鍵詞語推敲咀嚼。如《一夜的工作》中有一組貫穿全文的詞語「勞苦」和「簡朴」。這兩個關鍵詞從思想上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思路和結構上起著承下啟上的作用,是全篇文眼和核心點。抓住這兩個點,就是抓住了這篇文章的文眼,可以獲得綱舉目張的效果。預習時,要求學生緊緊扣住這兩個詞,摸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找出哪些地方是寫周總理工作勞苦的,哪些地方是寫總理生活勞苦的。學生有了這樣的預習對課文的理解就事半功倍了。五、掌握預習的步驟預習的步驟包括一下幾個環節:包括朗讀,默讀,先閱讀全文,了解全貌,再次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劃,劃出難懂的字、詞、句以及段落層次,查,查字典及各種參考資料,思,思考各種問題,有不明白之處需要研讀,寫,寫出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還可以以別人討論。例如在預習《白楊》一課,學生可以先讀全文,了解本篇課文講了什麼,在閱讀全文思考爸爸為什麼要吧我們帶到新疆去,劃出字、詞、重點句,給文章劃分段落。六、教師要設計合理的預習作業,進行預習檢查預習也是要檢查的,檢測的,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才能檢測出學生預習的水平。例如我在設計《白楊》這課的預習作業是這樣的1、先是讀拼音寫漢字或者是聽寫檢測學生對生字的預習情況,再是給文章劃分層次理清文章的脈絡,再是文章主要講了什麼,檢測學生是否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等等,總之布置合理的預習作業不但讓學生有事做,還可以讓學生目標明確,進行預習檢查也是同等重要,教師輔導檢查學生預習的方法很多,可分成這樣幾種:一、教師參予式,教師參加其中一個小組的預習討論,並給予正確的引道;二、教師檢查式:教師可以抽查部分學生的預習記錄,對於重點預習的課文也可以檢查全班學生的預習記錄;三、小組匯報式,由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向教師匯報預習情況。(課前或課上匯報)四、考查式,就是學完同一類知識以後,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出一篇文章編排出考查題,在語文學科活動中讓學生分析答題,以考查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什麼水平。一是對預習情況摸底,二是促進。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葉聖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成功與否,是要看學生最終能否離開教師自己讀書、作文,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學科。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的開端,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面對一篇新鮮生疏的課文,產生一種求知的願望,在這種內動力的趨動下,主動地去研讀課文。在預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新的知識,就會竭力地運用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聯和融匯就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一則有利於對舊知識的回顧和復習,乃至運用;二則有利於培養自覺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預習只需粗略的閱讀,了解知識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數地去聽講,或者說帶著問題去聽講。在課堂中,教師對新知識的傳授,是在學生准備程度和現在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的。問題的思考也是有較嚴格的時間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接受者若對新的認識對象心中沒數,往往就會緊張地「奔命」於老師設計的思維軌道中。這樣一種心理不但影響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積極思維,求疑思疑,觸類旁通。這樣,就一步不備,處處被動。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甚至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預習的開始,布置的問題簡單些,隨著預習的熟練,知識底子加厚,提出的問題難度不斷加大,學生對各類課文和知識就學習的更深刻,掌握的也更全面,速度也會加快,這樣學生就能通過預習逐步掌握各類文章的規律,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向自學過渡。 其次,認真輔導和檢查學生預習。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布置預習任務,還必須認真輔導檢查,否則學生疑難增多不解,會使學生自學積極性減退,因而要積極對學生進行輔導,啟發他們的思路,使他們先扶著老師伸出的探路拐杖,逐步走向自學之路。

『陸』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質疑問難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要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開拓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質疑問難能力的培養策略。

1.激發興趣,鼓勵學生敢質疑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入門的向導,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少年兒童好奇好問的特徵,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建立民主、親切、和諧的師生關系,盡可能地滿足學生提問的要求,同時還應巧妙地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質疑能力開好道,作好鋪墊。

2.授之以漁,引導學生會質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不僅教會知識,還要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學會方法,獲得能力。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會質疑。

2.1 激發預習,提出質疑:教師在教學每篇課文前,要向學生提供預習要求,激發學生預習。學生通過多次地讀看課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問題,有疑問的地方記寫下來、勾劃下來,以備跟其他同學探討或在講讀中提出。這樣便促使學生有目的的去進入講讀課,從而學會求知。

2.2 緊扣課題,自主質疑:課題是課文的眼睛,引導學生通過讀題提出問題,有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2.3 抓住重點,引發質疑: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或提示中心詞句、段落等內容進行質疑,這些重點處對學生理解全文有極大的作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首先問學生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並想一想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學生通過讀書找到「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我將這句話出示出來,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讀後質疑。學生引發的思考有:秦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分別表現在哪裡?都有哪些類型的兵馬俑,他們分別有著怎樣的個性?秦兵馬俑在歷史上有著怎樣的地位或成就等等,這樣一來,我只是通過抓住中心句教學,引導學生提出疑問,通過自讀課文來釋疑解難,對文本內容的領悟水到渠成,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

2.4 斟酌矛盾,善於質疑:有些課文中內容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卻正是作者落墨的著力之處,正是作者匠心獨具之所在。這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看似矛盾處質疑,更能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文中「焦急」和「耐心」是一對表示矛盾的反義詞,「焦急」反映了老奶奶希望早些見到周總理靈車的心情,而「耐心」表示老奶奶一定要等到靈車的決心。怎樣才能讓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我讓學生細讀了這一段文字,並據此引導學生質疑:老奶奶為什麼焦急而又耐心?這兩個詞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句中各說明了什麼?在我的引導和啟發下,學生通過討論終於明白了作者遣詞的精妙,感受到人們對總理的無限愛戴之情。

2.5 注意留白,巧妙質疑:教師關注留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提高文學鑒賞水平,還可以增強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的培養。

2.6 教後反思,點撥質疑:在一篇課文講讀結束後,教師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反思,啟發學生從課文的結構條理、內容的前後聯系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寫作技巧等方面再去質疑,以深化鞏固所學內容。當然,這類質疑有相當難度,教學中不宜強求,教師可適當點拔,強化優生。

3. 持之以恆,培養學生釋疑能力

質疑問難是手段,學會求知是目的。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同時,還要不失契機,培養學生釋疑的能力。教師不能包辦代替,全盤端出,而應「疏」、「引」、「撥」,用不同的方法啟發和激勵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總之,教無定法?教亦多術。我們一定要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點,把思考、質疑的權力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思考問題的空間,伺機誘導,授之以法,使學生自解其難,變「有疑」為「無疑」,從而更加主動熱情地去學習,讓「質疑之花」在學生心中綻放。

『柒』 如何指導學生做好初中語文課前預習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語文課前預習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的教師全堂講述與學生的被動接受已讓位於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課前預習成為十分重要且不能忽視的重要環節。預習是語文學習的第一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它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己閱讀、思考、練習有關學習內容的准備活動,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很好地教授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式、方法,積極引導,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反之,無論教師如何努力,教學效果都不會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那麼怎樣培養中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我們還要從根本上說。 一、語文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新年華教育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准備。葉聖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現代漢語詞典》就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而實際上,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從實踐來看,語文課前預習至少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 )預習是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形式 課前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下感受、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預習時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興趣與能力進行活動,有選擇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這樣學生就成為預習活動的獨立主體。由於新舊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對新知識進行預習時,必然要運用所學的舊知識,這樣無形之中復習了舊知識,預習多了,所學的知識自然就復習得多,復習多了,學生自然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知識理解透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自然就會深。 (二)預習是學生鍛煉自學能力的舞台 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中考,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麼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麼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麼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必須重視課前預習。一個好的預習,能夠激起學生強烈的自學意識和探究動機,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和學習。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數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都強,學習也更主動、學習效果也更好,這就是證明。 (三)預習是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的前奏 預習過的學生,不僅對教學內容有了一定認識,還會有困惑和收獲。課堂上,這類學生注意力集中,能主動地參與到老師所講授的知識當中來,認真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同時又可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師生共同探討。楊再隋教授說過:在學習新知識前,讓學生利用一些學習資源進行適當的預習,以建立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聯系是必要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也曾說過:一切後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課前預習了的學生,他們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會及時去查資料解決,如果未能解決的,他們會有意識地記下來在課堂上更認真地、有側重地聽講。經過老師的講解或啟發,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聽課效率 。 可見,預習是對課堂教學的准備,是學生帶著自身的經驗和背景提前學習、得出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而這些體驗和感受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因之這一習慣更應重視、培養和推廣。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恆常性,而且會使人受益終生。 二、在課前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引導不當 由於教師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間關系的認識並不真正清楚,以及學生對課前預習的消極態度,使得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深度、難度和要求大打折扣。具體體現在: 1.預習內容單一。既不涉及對文本的整體感知,也不涉及對文本的質疑問難,更談不上通過一些有趣的活動來帶動或促進預習。一般都只停留在查字典、給生字注音、解釋新詞上。因為預習內容單一,導致預習范圍過窄,使預習既沒有針對性,也缺少深度與廣度。 2.預習形式單一。布置學生預習時只要求學生看教材,而不要求看其他的有關書籍,更不用談上網或上圖書館查閱與文本有關的其他資料。預習時沒有針對重點、難點,更沒有來自作家背後的知人論世式的背景材料的准備。這種預習,教師是例行程式,學生是應付了事,收效不大。 3.預習目的不明確。有的教師嘴上喊預習課文,而事實上對學生該預習什麼、怎樣預習、為什麼要預習,並沒有仔細琢磨,當然也談不上布置明確的預習任務,所以只好讓學生看書,看書,再看書。看什麼?當然是教材。可是,要怎麼看、看到什麼程度,沒人管。甚至學生是否預習,教師也沒有辦法落實,更無法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反饋。 (二)學生執行不力 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學生的預習跟不上,會致使課堂上每個環節進展連連受阻:課上提出的問題回答不上來,就連字音讀錯的地方都比比皆是,課文讀得結結巴巴,更別說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問題了。連句子都讀不通順的學生,又怎麼會體會出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呢?大多數同學即使做預習,基本上也就是完成詞語部分,而對有思考價值的、需要動腦思索探究的問題,則擱置起來,完全等著課堂上老師來分析講解。 (三)家長重視不夠 課前預習作業是留給學生的,但許多情況下是要在家庭中完成的。不少家長只知道孩子有作業,但作業內容不清楚,只要孩子在桌前看書,別的就不過問了。疏於督導,使孩子的預習浮光掠影,更有甚者既不讀也不思,把預習這樣的「軟作業」拋到了一邊。 (四)客觀環境不利 學生預習效果不佳,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 1.因為學生課外作業過多,且都有硬指標,使學生力不從心,便把有一定彈性要求的課前預習作業,當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軟任務。 2.當今社會不讀書的浮躁氛圍以及網路、游戲、電視都擠佔了學生預習的時間。 三、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的措施 (一)注重激發預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是預習活動的主要動力源泉,想要強化預習環節,而不流於形式,必須注重激發學生對預習的興趣,把預習當作一件快樂事,樂此不疲,長此以往,逐步養成預習的良好習慣。如何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呢?我以為,主要應做好以下三點: 1.轉變學生對預習的認識,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好處 可以通過晨間談話等方式舉行學習方法交流會,通過典型引路,讓預習做得更好、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現身說法,談談自己的體會感想。也可以利用黑板報、學習園地宣傳預習的好處,使其他同學認識到,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習更輕松。 2.通過激勵機制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建立各種激勵機制,讓學生不斷有成就感。可以給預習做得好的同學進行口頭和物質獎勵。 3.分層布置預習作業 學生學習基礎不一樣,學習需求也就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差異性,進行科學設計。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降低要求,教師讓他們把課文讀熟,標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就行了;對學習較好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搜集有關資料,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看看自己能解決哪些問題。採取分層布置預習作業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 (二)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 通過調查,我發現在布置預習認為後,學生往往在思想上產生誤導,認為作業太簡單,充其量只是讀讀課文,然後就沒有了興趣,文章上沒有留下任何預習的痕跡。這樣不僅達不到預習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反而會形成做事草率的壞習慣。因此,我決定教師的指導顯得非常必要,要恰到好處地「扶」一把,體現一個「導」字。古諺曰:「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漁,供人終生受用。」這句話啟迪我們教師要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會預習、善預習、樂預習,從而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1、從吸引興趣入手,提高學生積極性 課前預習問題設計要吸引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願望和積極性,產生一觸即發的效果。興趣是開啟求知大門的鑰匙,興趣可以把學生從某種壓抑的狀態中激奮出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效地喚醒他們對問題研究的慾望。因此如果預習題的設計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就能直接使學生沉入文本仔細閱讀。 2、從課外知識入手,調動學生主動性 由於時間、空間的距離, 知識、體驗的不足等, 學生對某些課文中敘寫的人物、涉及的知識等感到陌生, 從而影響了他們進一步地深入學習、理解課文。這時, 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預習問題以帶動學生的課外閱讀, 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 調動學生主動性,學生要想圓滿完成這個預習任務就要課前到閱覽室、圖書館查閱報刊書籍或網上查詢, 搜集、整理有關資料, 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 以課外豐富、補充課內, 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也加深了學生課文內容的理解。 3、從文眼入手, 教會學生把握主體 所謂「 文眼」, 就是課文中能夠揭示主題或是對主題有提示作用的詞或者句子。它是文章藝術構思的凝聚點, 也是作品外景內情的交融點, 在結構上起著牽動、制約全篇的作用。因此, 在課前預習中, 抓住了文眼, 就等於抓住了理解和把握課文的鑰匙。課前預習問題時抓住的統領全篇的點睛之筆,實是抓到並打開了這篇課文的窗戶,正像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樣, 這樣便能窺見全篇, 居高臨下, 整體把握, 了解文章的敘事脈絡, 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深層意思。 4、從整體入手,教會學生系統學習 課前預習提問要把握「整體閱讀」的原則,反對肢解課文。不能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要使學生學會「整體閱讀」,站在整篇課文的高度宏觀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情感、學習寫作方法,進而受到更高層次的文化熏陶。那麼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很好地落實這一理念呢?我覺得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預習這一教學環節。因為預習環節中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去研究,可以從主題、結構、形象等入手,很多「整體性」的問題是沒辦法在課堂上給他們時間進行思考的,我們讓學生在預習時思考,在課堂上交流心得,這就一舉兩得了。 5、從對比學習入手,教會學生知識遷移 知識的遷移, 主要是方法的遷移, 就是引導學生把過去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應用到新的課文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基本理解單元課文內容之後, 根據教師授給的方法和各篇課文的內在特點, 列表比較, 找出規律, 實現自我學習的橫向遷移。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前從思想內容、結構布局、人物精神、寫作方法等方面列表對比, 找出共性與差異的東西來, 體會兩文的異曲同工之效。 (三)預習檢查要落到實處 預習光有布置不行,教師必須加強檢查。有檢查才有落實,有測評才會有促進。教師不能只布置不檢查,不然學生的預習積極性會相對削弱。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時間一般應安排在學習新課文之前的幾分鍾,可以通過提問或抽查的方式進行。教師最好用一個本子記錄學生的整體預習情況,哪些地方值得繼續發揚,哪些地方需要改進,都一一記錄清楚。此外,教師還要明確賞罰制度,對預習態度好的學生多加表揚,對不自覺預習的學生也要有適當的懲罰。還可以定期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加以檢查評定,閱讀成果加以展示,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預習興趣。那麼怎樣真正將預習融入閱讀教學的整體中去呢?這就需要我們為學生創設一個繽紛的展示舞台,讓他們充分地展現預習成果,盡情展示自我的風采,享受成功的喜悅。比如: 1.當老師 讓學生在課堂上擔任小老師,通過向同學傳授自己在預習中得到的知識,以此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在以後的預習中精益求精。其次這樣還可讓學生之間彼此糾正錯誤。經過我們的實踐,我發現在此過程中學生都非常地專注,彼此促進性極強。 2.扮演員 有的文章中故事情節生動形象,學生在預習會非常地受感染,在課堂上,可讓學生趣味盎然的進行演出,再讓大家共同來評議他們在預習中的體驗是否恰當,理解是否到位等,這樣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課文,適當變換預習方式,這樣也會有不同的預習結果,在形式多樣的預習檢查中,讓學生不僅獲得知識上的增長,更獲得能力上的提高。 總之,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預習的興趣,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還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檢查措施,讓學生在適度的壓力之下形成語文預習的好習慣。當然良好的預習習慣並不是一朝一夕而就的,都必須付出努力。所以我會堅持引導學 生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讓更多的學生學會預習,學會學習,並從中受益! 以上就是我對中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課前預習能力培養和提升的一些初步探究,事實證明:預習是上好課的重要條件,預習是自學的演習,它對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語文的積極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因此,對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引導和養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捌』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促使學生提問

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是何等重要。但是,縱觀我們的課堂教學,學生提出問題的情況卻令人擔憂:低年級學生提問題還算活躍,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提問題的人數和次數卻逐年下降。他們習慣了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講解,把自己當成知識的接受器。個別學生存在心理障礙,即使有了問題也不願或不敢向老師提出。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意識到提問題是培養創新精神的起點,提問題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提問題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想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就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而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因此,教師必須創設一種民主會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質疑問難的心理自由,幫助學生克服質疑問難的心理障礙,增強其勇氣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於質疑的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放下架子,和學生建立一種朋友關系。同時教師還要維護學生敢於問的熱情,不論學生所提的問題大或小、對或錯,教師都給予表揚、修改和指導,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大膽質疑 ,讓他下次還願意問。課後,教師還要和學生交上朋友,和他們談心,游戲,取得學生的信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民主是創造性思維的陽光、雨露和土壤,是培養和形成創新思維的基本保證。所以說,只有民主平等的學習環境,學生質疑心理障礙才能逐步消除。 二、培養提問興趣,鼓勵質疑問難。愛因斯坦說過:最好的老師莫過於熱愛。兒童有了熱愛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會在活動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講古今中外名人敢於提問的故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比如:愛因斯坦從小愛問奇怪的問題,最終走向科學研究的最高峰;瓦特觀察到當水燒開時茶蓋會被沖開,他問婆婆為什麼,後來經過幾百次失敗,終於發明了蒸汽機 。這些故事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人類的每一項發明和每一項創造,都是以提出問題為起點的,從無例外。其次,課堂上想要讓學生樂於提問,還要為學生創設提問題的情境,營造發現問題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提問題的慾望,從而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1、利用課前預習,促使學生提問。教師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布置學生先預習課文,然後將預習中不懂的問題寫在卡片上,教師課前收集學生的預習卡片,根據學生的問題修改教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2、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因為學生之間比較熟悉、親近,他們的表現會更加自然、放鬆,提問往往不拘形式,他們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3、如果是復習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學生問,學生答。當小老師的學生,為了上好課,必然會認真鑽研教材,發現更多的問題,思考解決辦法,防止被同學問倒。而其他同學為了難住這位小老師 ,在課堂上的發言也更積極,也可能提出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刁難小老師,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的思路也打開了。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在讀不懂處質疑1、引導學生從題目生疑課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題眼,往往能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處生疑。比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我板書完課題後,讓學生對著課題提問,經過思考,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我不在祖國,但十分思念、熱愛祖國,不然怎麼要將心臟帶回祖國呢?我是誰?我怎麼會離開自己祖國的?我為什麼不能回到祖國?我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話的?這些問題正是課文的重點,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後再去讀書、自學自悟,相信不用費老師太多的口舌,學生就能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章的主旨,學生的心靈也受到了震撼。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學生知識的掌握,心靈和精神上獲得的感受要比教師的講解來得有效。2、引導學生從重要詞句入手生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一些關鍵詞語、難句進行質疑問難,深入探討,才能幫助學生准確地感知課文描述的情景,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教學《窗前的氣球》一課時,教師出示句子突然,一個紅氣球搖搖擺擺地飄了上來,在科利亞房間的窗戶前停住了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的問題五花八門:這個氣球是誰放上去的?他為什麼放氣球?科里亞看到氣球後會有什麼反應?解決了這幾個問題,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迎刃而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從課文中的標點符號入手質疑。如《海洋21世紀的希望》中有這么一句話千百年來,人們熱愛海洋,又敬畏海洋。

『玖』 預習課文時,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提問題

首先,我們要相信,在課堂上,老師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課堂會有更好的氛圍,讓孩子系統地學習更多的知識。
所以,在預習中,對於老師課堂上肯定會教的知識,不需要刻意迴避,但是,也不需要專門教。
也就是說,孩子時間有限,盡量不做無謂的消耗,也避免了孩子課堂上覺得老師講的內容都會了。
其次,利用親子閱讀的習慣,把每一篇課文,納入親子講讀的范圍。
另外,把每一篇課文,當做學習寫作的教材——即「以寫作為指向的閱讀」。
我們每一個有親子閱讀的家庭,都會覺得語文課文相對於繪本來說,好簡單。
但是,這恰好是孩子學習寫作的高度。

閱讀全文

與語文預習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