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進行語文句子教學設計

如何進行語文句子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01-20 21:00:50

❶ 如何寫好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按教學設計的各種步驟寫唄,簡要說幾個我覺得可以有所發揮的點。
首先,一定要自己先吃透教材,自己都沒懂怎麼教別人。
其次,通過多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可以設置一些真實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有代入感。
最後,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利用小組活動的形式讓他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體驗、感悟。
我以上說的這幾點其實也算是落實了新課標的一些要求,以課堂活動為載體,以學生為主體,老師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課堂活動自己想想就差不多,覺得吃力的話就用工具書,我只用過《優秀教案》,感覺還不錯的,跟教材也同步。

❷ 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程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工程,做好教學設計需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如以學生為本、語文學習本質是一個言語實踐活動等;還需要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排比這種修辭是怎麼回事,其結構有哪些類型,又如散文有哪些類型,不同類型的散文該用怎樣的方式閱讀等;更需要一些基本的設計技能與方法,如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饋等。下面就選擇其中幾個關鍵點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設計的要領。
一、以課程觀統領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以往,教學設計常常是教師對某一篇獨立的文章教學點和教學流程的理解。近年來,有關教學設計的討論有了新變化,許多研究者和語文教師已經意識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不應該只是針對一篇文章或一次作文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走向課程化,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至少要考慮並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教師是否知道這個階段(如初中階段、高中階段,或一個學年、一個學期、一個單元)的語文課程目標由哪些關鍵點構成?這些關鍵點是如何排列的?這堂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我選擇的目標相對集中嗎?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什麼」的問題。
教師想通過哪些學習活動來落實這個關鍵點,使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達成設定的某個目標?這些學習活動之間、這些活動與學習目標之間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嗎?學習目標的達成是不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過程自然而然地得到實現?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怎麼教」的問題。
學生的言語技能、思維等是否受到這節課的影響,在這堂課上可能有哪些收獲?這些收獲與教材所隱含的主要價值與教師課堂設計的出發點是否一致?學生獲得這些知識是不是有較高的效率?這些思考回答的其實是「教得怎麼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教師在上課之前仔細考慮了這些問題,並有了自己的初步答案,上課過程中能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在課後反思中,能經得起這些問題的檢核,這說明他基本上具有了課程意識,已經達到了在課程層面上的專業自覺。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達到專業自覺不是指一般的教師素養有多高,如對學生有愛心,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文學知識,能背得出教育學、心理學的概念,對各類文章有敏感的判斷力,有出色的表達能力以及對課堂的控制能力等。而是應該對語文課程內容和實施過程具有理解、判斷和把握的能力。唯其如此,他那些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才會有用武之地。反之,如果沒有一個課程層面的自覺,他熟記的那些理論、概念、語文知識提問技巧,可能就是一些華麗的碎片,單看起來炫人眼目,放在一堂課中則可能暗淡無光,有時還會互相沖突,起到相反的作用。
課標、教材、學生、教師等諸因素應該在我們的教學設計中成為一個支撐整體。
二、以實實在在的學情分析作為起點
其實,人們都知道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實施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教學設計以教學過程為其研究對象,用系統方法分析參與教學過程的各個要素,尤其著重分析學習需要、學習內容和學習者的特徵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分析學生情況是一個復雜的課題,首先,學情內容比較龐雜,涉及許多方面,而了解分析學情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很難落實為常規的具體的做法。其次,學情是課堂效果的影響因素之一,但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時候,學情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直接的關系,有時候又看不出直接關系,不能作為課堂的評價依據,正因為如此,雖然大家都知道掌握學生情況的重要性,但在備課中,這一問題卻常常被部分教師所忽略。
下面就「學情」的內涵展開一些討論,大體說來,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學生情況:
(1)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這屆學生整體的代際特點以及這個班級的基本風格。如這一年齡段學生的知識結構、閱讀狀況、思維方式、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特徵、學習需求、認知風格、興趣愛好、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熱點。總體上說,是社會、時代的特點投注於年輕人、通過「這一群」人反映出來、又與學習活動有關的特質。
(2)與該單元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包括學生對課文所涉及的年代、社會背景的了解程度,對課文體現的價值觀、情感色彩及審美傾向的認同程度,對該話題的熟悉與敏感程度,對該教材語言習慣的接受程度。例如,學習《背影》,是否熟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背景甚至交通條件,就直接關繫到對課文的理解;與該單元學習內容相關的學科知識、基本技能的准備情況等。例如,若是散文的教學設計,教師須知道學生以前學過哪些著名散文,他們可能了解哪些關於散文的知識等。這些信息都是很重要的。
(3)用於課堂教學組織的學習信息,大的方麵包括班級常用的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風格;小的方面諸如班級學生名單、座次、學習小組情況、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表現、學生的個性特徵等。這類信息,可以供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活動,豐富課堂教學手段,完成課堂組織和調動。例如,某校有個很有個性的學生,他讀書較多,善於思考,但好發奇談異議,原來的一位語文教師怪他上課總喜歡打岔,便不太理睬他,他在課堂上也就越來越冷漠。後來換的一位教師,了解了他的情況,在討論時,教師有意識地讓他做總結發言,不僅調動了他本人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又常常能提升課堂討論的層次,這樣,上課的阻力變成了動力。這就是根據學情來優化教學組織的成功例子。
學情有許多內涵,在針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中,教師不可能把所有情況都當作考慮重點,因此,判斷學生哪方面的情況可能會對這節課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就顯得至關緊要。
三、確定具體明確、相對集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什麼」,這是保障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元素。也正是在這點上許多教師無所適從,導致語文課「少慢差費」的現象依舊嚴重存在著。總的說來,當前語文教學目標的錯位,甚至目標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的。例如有教師教魯迅的《風箏》,開個「何為好的教育」的辯論會,或者展示一些工藝精美的風箏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放風箏、看風箏的情景,這顯然更是遠離了文本。更有甚者,教《愚公移山》要來個愚公很愚的批鬥會,全然不管這是一篇寓言故事。
教學目標大而空,也是教學目標設計的一大問題。華東師大教育系曾對一所重點中學所展出的35份教案作過一次統計:「發現5份無目標陳述,其餘30份陳述目標常使用的詞語是『掌握』『了解』『培養』『理解』,這些詞語所表達的教學意圖是含糊的。」
教學目標多而雜,是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另一個問題。一般來說,一堂課最好有一個集中的教學目標,便於教師組織教學,也利於學生集中學習和掌握。有老師從三個維度來撰寫教學目標,每一個維度寫3~4點,合計下來超過十點,試想,一節課40~45分鍾,做一個簡單的除法就知道這些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目標多了固然不行,目標雜了更不可能實現,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教學思路容易亂,學生也無所適從。當然,每一個教學板塊可以設一個分目標,但這些小目標、分目標,都要圍繞全課統一明確的貫穿線索,指向總的目標,共同形成一個清晰的認知結構。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很大份額,閱讀教學目標的選擇目前大概有以下三種基本做法:
(1)重在理解課文介紹的內容,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教『教材』」。這種設計以課文內容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課文「說了什麼」為主要目的。例如課文是議論文的,教學內容就是「理解題目含義,概括段落大意,領會文章的主旨」;課文是記敘文的,教學內容就是「梳理文章寫了什麼人、記了什麼事、描寫了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情,體會這些景物有多麼美、人物有什麼品德」;課文是說明文的,教學內容就是「介紹了對象的哪些方面,突出了什麼特點」。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觀的接受過程,「教『教材』」式的教學設計已經受到了普遍的質疑。但辯證地看,「教『教材』」其實是一種接近於傳統教學方法的設計,它本身具有兩面性,不可一概而論。因為語文學習具有價值多重性,有的課文(教材)內容不僅有價值,還可能是核心價值。至少,具有思想文化內涵的經典,思想價值突出而文體與表達特點不突出的,如《論語》等,就不妨把其「內容」列為主要學習對象;另外,以介紹語文知識和表達技能的課文如朱自清的《經典常談》,也不妨主要學其內容。
當然,有些課文的內容,只要學生有基本的識字理解能力,他們一看就能明白,這一類文章的教學目標,如果僅僅定位在「明白文章說了什麼」,教學價值就很有限。因此,不管什麼類型的課文,最好還是能兼顧「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了解「寫了什麼」的同時,還能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寫」以及「怎樣寫的」。
(2)通過一篇課文,學習讀文章、揣摩思考問題的路徑,領會文章的寫法,也就是「用教材『教』」。經過多年的浸染,今天,「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的觀念差不多已經被絕大多數語文教師所接受,但在日常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實施中,能自覺做到「用教材『教』」的教師並不多見。可以說,「用教材『教』」的難度不在觀念,而在於具體操作,即如何藉助一系列教學活動,把「用教材『教』」的理念落到實處。我們不妨依據下面幾點來嘗試:
教材、教參里明示過的特點或知識;
屬於某類文體中公認的典型的語言表達方面的知識,不能是自己杜撰的知識;
在這篇課文里屬於比較突出的核心性的表達特點,不能牽強和湊數;
以前的語文課中沒有學過、或值得重新認識的表達方面的知識,一般不要作簡單重復。
值得注意的是,語言特點有整體的、宏觀的,有中觀的,也有微觀的。一般來說,宏觀的容易空,微觀的容易瑣碎,對一節課或一篇課文的設計來說,以取中觀的特點作為教學內容為宜。
三種層次教學內容的差異面的例子:

不過,需要強調兩點,三種層次的大小是相對的,不要拘泥於概念;微觀特點雖然不宜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隨手提醒學生注意這些微觀的語言特點。
(3)以課文作為引子,借題發揮,討論社會問題。語文教學的主要教材是一篇篇課文,這些課文涉及的內容豐富多彩,如歷史、哲學、政治、藝術、自然,幾乎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閱讀這些文章的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感想和議論。如有的教師可能本來敏於思考、長於議論,自然也會把這種習慣帶到課堂教學中,以課文所涉及到的某個問題為焦點進行設計,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歷史或當下的每個問題。
四、設計合乎學的邏輯的教學過程
「怎樣教」涉及到教學過程的設計、學習活動的選擇、教學技巧的運用等諸多問題。這里重點談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就是一堂課的邏輯結構,由一系列教學活動組成,就是將與課堂教學有關的教法與學法、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教學目的與教學手段等各組成要素整合為一個以時間為維度的呈現順序,使得一節課中一連串的行為具有課程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涉及哪些要素呢?在一節課的有限時間內,應該達到什麼目標?主要通過什麼途徑?以怎樣的步驟達成這些目標?這是教學過程設計要回答的核心問題,從不同角度分析教學過程可以有不同的區分:
從時間流程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導入、學習准備、學習主活動、總結鞏固等階段;
從活動主體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活動、學生個體活動、學生互動、師生互動等;
從教學行為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教師講授、讀書、問答、小組討論、評價等;
從課堂節奏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要考慮節奏的快、慢,鋪墊、高潮、調整、結束等;
從達成的目標來分,教學過程要考慮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匹配;
從教學質量和效益的角度,教學過程設計還要考慮「哪些學生在哪些問題上應做多少事情、可能做成多少事情」等不同的可能與相應的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設計,就是將上述各要素整合為一個有機的、以一節課時間為單位的教學流程圖。這個教學流程,應具有一定的結構,體現一定的節奏,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結構」就是「把一堂課分成幾個不同的板塊或環節,主要板塊的學習目標相對集中,板塊之間有清晰的內在邏輯」;「節奏」主要是指板塊或活動之間應體現輕重緩急、高低起伏的變化,以適應學生注意力和情緒上的變化。
按照這個規律,設計一堂課,也應該把它分成前後幾個部分或板塊,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劃分教學板塊應考慮如下幾方面:
活動板塊不宜太多;
每個板塊的功能明確、指向集中;
不同板塊之間邏輯關系清晰,指向這節課總的教學目標;
設計貫穿全課的主問題,使教學活動形成一條主線。
一節課一般在40~45分鍾左右,從上課伊始到下課鈴響起整節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以一直保持高參與度,學習的內容之間也有一些區別。這些特點都要求我們一定要把一節課劃分成許多段落,但一節課的時間總體又有限,不能切割太碎,否則也沒有相對獨立的時間完成某些教學任務。一般來說。一堂課以分為2~4個板塊為宜。
從許多教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有兩種傾向是比較普遍的,一是教學過程不分板塊,一口氣到底,學生沒有喘息的機會;二是時間分割太碎,活動太多,學習任務太雜,沒有停下來集中學習的時間。尤其以後一類為多。許多教師總認為,教學若不涵蓋該課文里的所有內容、不涉及有關知識,心裡就不踏實。實際上,教學活動彼此之間的關聯性很低,很難形成清晰有效的學習脈絡,而游離狀態的破碎信息穩定性比較差,很容易被遺忘。
每個活動板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二步,但僅僅如此還不夠,為了增加教學活動的關聯性,還應做到環環相扣,即前一個活動是後一個活動的基礎或前提,後一個活動是前一個活動的深入與發展,這是教學設計的第三步。
設計主要活動板塊是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完成一堂課任務學習的主要保證,如何保證這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可以設計一組相關聯的問題,形成活動主線。這是教學設計的第四步。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再根據各種因素判斷各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具體情況,去豐富教學設計的細節,使一堂課的教學過程由宏觀框架到具體細節、由模糊到清晰,一步步趨於成熟。
五、設計合宜的作業,落實學習反饋
作業設計是教學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不少老師對作業的教學價值認識不足,在作業的設計與布置上比較隨意,往往形式大於內容,對作業量的要求考慮大於對質的追求,缺少有效設計作業的意識,這是不利於提高教學成效的。作業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內容需要指向教學目標
無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它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學習內容的保持與遷移,所以,教師設計作業時,第一個關注點就是作業內容與教學內容是否一致。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否一致,學生的學與對學生的評價是否一致,這是考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標准之一。
2.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全體的學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指導思想。作業設計也應該考慮到全體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作業的難易度、作業量,乃至作業的形式,教師都應該精心設計。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家庭作業的個別化應當予以特別的重視。如果教師不給某些學生布置一些個別性的作業,那就說明他沒有研究過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可能性和能力」。魏書生在《教師課上「十條」》中的第八條強調:「一堂課要留有三種不同類型的作業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完成。」這兩位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作業的難度等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問題。
3.作業形式最好能豐富一些
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這種種的差異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材料、學習活動形式等都有不同的偏好。不同形式的作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的學習需求。
4.要求具體、表述明確
作業是布置給學生做的,很容易因為理解障礙而影響學生對作業的感情色彩與投入。在內容上,作業應向學生提出指向明確、要求具體的任務,不要出現籠統、空泛的要求。具體說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明確作業涉及的范圍,如讀一段、讀一篇、讀一冊,還是做其他事情;
規定或建議採用的方法,如上網查閱資料,向父母做調查、小組討論、做批註等;
作業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如布置小組討論,應要求幾人一組,是否選出討論主持、記錄人、匯報人等;
作業質與量的要求,如完成時間、作業的字數,應盡量有明確要求;
發布、交流的方式,如網上發布,還是口頭交流等;
評價的依據,大體給出評價標准,以便學生按要求做得更好;
激勵的辦法,告訴學生可能獲得何種獎勵,會激發學生作業的積極性;
在語言表述上,作業要盡量做到句式簡短,表意明確,不能出現含糊不清甚至有歧義的詞句,否則,會讓學生無所適從。
5.適合教師檢查批閱
一般情況下,一位語文教師總是需要教授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不少語文教師還要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加上備課、改作業、與學生談心、家訪等日常事務,工作量都不小,如果作業很難批改,勢必會影響教師的工作狀態,甚至會影響教師的日常生活。實際教學中,也有教師面對沒有設計好的難改的作業敷衍了事的現象。例如,不少教師會布置「名著閱讀」的作業,可學生一旦寫好讀後感交上來之後,老師往往只給了一個「閱」字,或者含糊其辭地給出「優」「良」「中」一類的等第,缺少翔實的批改。幾次之後,學生得不到有效反饋,做起這樣的作業來往往敷衍了事。反思這一現象的出現,很大原因是教師對作業批改的工作量、批改方式等沒有進行設計,教師布置的作業很難批改,這樣的作業是起不到什麼訓練效果的。與其學生做起來沒勁,教師改起來馬虎,不如選擇有代表性的章節請學生摘錄點評,既有針對性,有利於批改,作業也就起到相應的作用了。
以上談的五點只是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這個復雜系統中的幾個方面,做好一節語文課的教學設計,還需要作好教材分析、設計好學習環境、學習媒體等,在這里就不一一展開了。當然,除了系統性之外,語文課堂教學設計還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隨著對學生學習反饋的了解,教學設計會在反復修改中更適合教學的實際。

❸ 句子教學設計的總結

篇一:句子轉換教學設計

復習目標:

1、鞏固擴句和縮句的方法,掌握縮句的要求。

2、通過歸納復習和練習鞏固句式變換的方法,能按要求熟練轉換句式。

復習重點:句式變換的復習

復習過程:

一、復習擴句和縮句。

1.出示自學提示:

(1)什麼是擴句?什麼是縮句?擴句與縮句的方法是怎麼樣的?

(2)擴句與縮句要注意什麼呢?

(3)出示句子:小明讀書。(擴句)

小明在教案里認真地讀書。

我很難忘記巴塞羅那奧運會結束的那一天的夜晚。(縮句)

2.學生練習,討論交流。

3.師生共同總結方法:擴句是在主幹的基礎上添枝加葉。縮句與擴句正好相反,刪去句子中的「枝」和「葉」,即刪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達得更加簡潔。 (師小結歸納:擴句可在名詞和動詞前面增加修辭的成分,縮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幹,即誰干什麼?什麼是什麼?什麼怎麼樣?等,然後把修辭的詞語刪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後面的成分。)

4.請學生說說縮句關鍵要注意什麼?(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

5.練習:擴句,至少擴兩處。:

(1)紅旗升起來了。

(2)月光照耀著大海。

(3)戰士沖向陣地。

(4)路燈發出光芒。

(5)太陽升上天空。

縮句:

(1)運動健兒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

(2)我們像愛惜生命一樣愛惜寶貴的時間。

(3)我們的船漸漸地逼近那棵枝葉茂盛的榕樹。

(4)六歲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著又香又甜的蘋果。

(5)彭總經常檢查海防前線戰士們的戰備情況和訓練情況。

二、復習改換句式。

(一)反問句與陳述句間的轉換:

1、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換一個說法,意思不變?

(1)有幾個省市的建設與興安嶺完全沒有關系呢?(改為陳述句)

(2)這么美的水真吸引人。(改為反問句)

2.學生練習做題,交流評議,並歸納總結方法。

轉換方法:反問句與陳述句間的轉換:將反問句改成陳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問號改成句號,並去掉「難道嗎」和「怎麼呢」語氣助詞。同樣,也可以把陳述句改寫成反問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詞,再將原句中的句號改成問號。為了加強語氣,一般都要加上「難道」、「怎麼」等語氣助詞。有不(否定詞)去不,無不加不(否定詞)。陳→反:加上疑問詞(怎麼、難道)和語氣詞(呢?嗎?)

3.練習鞏固,反問句與陳述句互換:

(1)革命戰士連犧牲都不怕,更不怕困難。

(2)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不會忘記。

(3)沒有比守住你們的陣地更重要的事了。

(4)小孩掉進河裡,我們能見死不救嗎?

(5)日子過得這樣好,難道你還不感到滿足嗎?

(6)對於這種破壞紀律的行為我們怎麼能不聞不問呢?

(二)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互換:

1.出示例句:

(1)寫得不怎麼樣,但還是有希望的。(改為雙重否定句)

(2)你不是不知道這件事有多重要。(改為肯定句)

2.學生做題,並討論交流做題的方法。

3.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方法:

方法:一般改在後半句,找能構成否定詞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沒有可以再加否定詞,最後看句子是否通順,可進行適當的增減。

4.鞏固練習:

(1)他這樣做雖然過分了點,但還是有道理的。(改為雙重否定句)

(2)問題還沒有弄清,但已經有了一點兒頭緒。(改為雙重否定句)

(3)要渡過大江,非坐船不可。(改為肯定句)

(4)這件事情不是沒有解決的辦法。(改為肯定句)

(三)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互換。

1.出示句子:

(1)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謙將軍嗎?」(改為轉述語句)

(2)媽媽說,她今天去開會。(改為直接引語)

2.學生做題,交流討論,總結方法。

3.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方法:

(1)改變人稱,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改為第三人稱(或者第一人稱),如果是第二人稱則改為引號以外的具體人稱。

(2)改動標點符號,冒號與逗號互換,去掉或加上雙引號。

(3)如果與到問句,則改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

(4)增刪個別詞語,保證語句的通順。

4.鞏固練習,將下列句子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的互換:

(1)雨來搖搖頭說:「我在屋裡,什麼也沒有看見。」

(2)老師對我說:「您明天把作業交到我這兒來。」

(3)魯迅在回信中說,他的信如果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4)向陽告訴爸爸,媽媽打來電話,叫爸爸明天十點去火車站。

(四)把字句與被字句互換。

1.出示例句:

(1)伶俐的猴子激怒了船長的兒子。(改為把字句和被字句)

(2)指導員交給了我們一項艱巨的任務。(改為把字句和被字句)

2.學生做題,討論交流做題的方法。

3.師生共同總結互換的方法:一般句式改為把字句或被字句,不僅是形式的改變,句子的意義也隨之有所變化。改為把字句時,原來的主語(施動者)得到強調(放在最前邊);改為被字句時,原來的賓語變為主語(受動者),被放到了強調的地位(放在最前邊)。理解句子意思,自問自答。如「誰做了什麼」該為「誰把什麼做了」,「誰怎麼樣」改為「誰把什麼怎麼樣」;「誰做了什麼」和「誰怎麼樣」改為「什麼被誰怎麼樣」。

4.鞏固練習,把字句與被字句互換。

(1)我被這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2)那隻大蟲被武松使盡氣力按定。

(3)鴨先生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了。

(4)少先隊員把盲人叔叔扶過了馬路

(五)把句子改為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

1.出示例句:

(1)雨下得很大。(改為比喻句)

(2)田裡的青蛙叫。(改為擬人句)

(3)教室里很安靜。(改為誇張句)

2.學生做題,討論交流,總結方法。

3.師生共同歸納方法:改比喻句,一樣事物(本體)+比喻詞(好像、彷彿、是、宛如、似乎)+另一樣事物(喻體,和原事物有相似之處:性質、形狀、顏色、特點等)。改擬人句,被描述的對象一般是動物或植物,改擬人句就是賦予他們人的動作或行為。(好處:生動、形象)。改誇張句,誇張句:分為誇大和誇小兩種,多是講程度的。誇大比較常見,先說說誇小,如,這個山凹就有巴掌大的地方。分析:真的就有巴掌這么大的一塊地嗎?不可能,只是誇小了,來說明他的地小。

4.鞏固練習。

(1)岸上的樹林都在嘩嘩作響。(改成比喻句)

(2)陽光映照之下,湖水躍起粼粼波光。(改成比喻句)

(3)天氣真熱啊!(改成比喻句)

(4)小河流向遠方。(改為擬人句)

(5)花兒開放了。(改為擬人句)

(6)這座山很高。(改為誇張句)

(7)這房間很小。(改為誇張句)

(六)句子仿寫。

仿寫題是近年來中考中的新題型,也是熱門試題,既能考查考生理解語言、駕馭語言的能力,又能考查考生的想像和創新能力,因而在中考試卷中大量涌現,佔有較重要的地位。

1.套用式仿寫 仿照例句的形式,寫一個句子,內容自定。

例1: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此類試題,首先要明確題意,辨明例句所用的修辭手法,然後直接套用。

例句從內容上看,寫出了秋天的三個特點;從句式上看,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

因此本題的仿寫重在仿句內容的選定,其句式只需直接套用例句。內容的選擇可以是景,可以是人或物,關鍵要把握其特點。如: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風和日麗,愛她的花紅柳綠,愛她的雨潤萬物。

2、續寫式仿寫 根據例句的內容和句式,續寫一個或多個句子。

例2、讀下面語段,在橫線上補寫一個與畫線的句子句式相同、語意連貫的句子。

善思則能「從無字句處讀書」。讀沙漠,讀出了它坦盪豪放的胸懷;讀太陽,讀出了它普照萬物的無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要求學生根據例句的內容和句式,續寫一個句子。首先分析例句,例句採用了「讀出了」的句式,內容上以擬人的手法突出所寫事物的特點。參考示例:讀春雨,讀出了它潤物無聲的柔情。讀大海,讀出了它氣勢磅礴的豪情。讀石灰,讀出了它粉身碎骨不變色的清白。(能說出事物特點,句式相近即可)

3.命題式仿寫 給定一個語言材料,再另外命題確定內容。

例3.仿下面例句,以「校園」二字開頭寫一句話。

例:家園如一塊啃不完的餅,讓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補充能量;家園如一根抽不斷的線,末端總系著一個流浪者的大風箏。

校園:____________

[解析]這類題目沒有前後文,不需要考慮意義內容上的前後關聯,只考慮句子本身的句式和意義關系。例句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內容上表達了家園對於流浪者的重要意義。

參考示例:校園是一畦充滿希望的苗圃,讓無數學子一批又一批地成為參天的大樹,校園是一艘乘風破浪的船,船里總裝著老師對學生的情和愛。

4.造句式仿寫 實際就是仿照示例的格式造句

例4.仿造下面的句子。另寫一組句子,要求選擇新的本體和喻體。

例句:適應是什麼?適應是泰山懸崖上迎風勁舞的青松,是寒冬臘月里傲雪盛開的臘梅,是點閃雷鳴中高傲飛翔的海燕。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一眼看來,似乎給了同學們很大的仿寫空間,但仔細推敲,會發現,對該題要嚴格的注意例句的句式特點和修辭特點,這個例句是設問和比喻構成的。而且要求進行重新選擇新的本題和喻體。題目中不提供語言材料,只有內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語言材料,但所寫內容自定。解題時,同學們要注意。

如:友誼是什麼?友誼是聯系情感的紐帶,是相互溝通的橋梁,是化解矛盾的良葯,是團結奮進的火炬。

5.開放式仿寫:一是不提供語言材料,只有內容或形式的要求;二是提供語言材料,但所寫內容自定。

例6.請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從「鮮花」、「礦石」、「蠟燭」、「航船」等事物中選擇兩個作為陳述對象,寫兩組句子。也可自選其他事物來寫,要突出所寫對象的特徵。

例句:種子,如果害怕埋沒,那它永遠不能發芽。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道題內容開放性大,要善於聯想,自己選定陳述的對象。從例句看,無論選擇什麼事物,表述的內容必須符合事物的特點,還要包含一定的生活哲理。 參考示例:(1)鮮花,如果害怕凋謝,那它永遠不能開礦。(2)礦石,如果害怕焚燒(熔爐),那它永遠不能成鋼(煉成金子)。(3)蠟燭,如果害怕熄滅(燃燒),那它永遠不能發光。(4)航船,如果害怕風浪,那它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符合題意即可)

三、總結各種句式轉換的方法以及注意的地方。

四、鞏固練習。

1.老師關懷我們。(改比喻句) 2.老師批改作業。(擴句)

3.小鳥在樹上嘰嘰喳喳地叫。(改擬人句)

4.一匹匹駿馬在美麗的大草原上飛快地奔跑。(縮句)

5.一群螞蟻吃了一條大青蟲。(改為把字句與被字句)

6.我忘不了童年的一件件趣事。(改反問句)

7. 我們怎麼容忍破壞紀律的人和事?(改陳述句)

8.一位台灣同胞說,他是中國人,他愛中國。(改直接引語)

9. 王小明對李芳說:「我要向你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改轉述句)

10.這次活動全班同學都參加了。(改為雙重否定句)

11. 仿照下面兩個比喻句的句式,以「時間」開頭,寫兩個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書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書籍如同一把鑰匙,它將幫助我們開啟心靈的智慧之窗。(A、時間好比一個萬花筒,它能讓我們看到世間百相。時間好比一塊試金石,它能幫助我們分辯出真善美和假丑惡。B、時間好比一本教科書,它能幫助我們閱盡人世的滄桑。時間如同一口百寶箱,它將讓我們盡情領略生活的幸福。)

12. ①悲觀者說,希望是地平線,就算看得見,也永遠走不到;樂觀者說,希望是 。

②樂觀者說,風是帆的`夥伴,能把你送到勝利的彼岸;悲觀者說,風是 。

(希望是河的對岸,即使跳不過,也能夠游過去。②風是海的同夥,會把你扔進無邊的波濤。)

13.照例句,任用一種事物,用「事物+否定+想像」的格式寫一個句子。

例句:教師的周圍飄著粉筆屑,不那不是粉筆屑,那是教師撒出的智慧的花絮。

答案:教室前有一塊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種知識的沃土。

14.仿照例句寫一句話,句式字數要求跟例句相同。

奶奶說我是一顆小小的開心果 ,總能使她滿是皺紋的臉,綻開歡樂的花朵。

答案:爸爸說我是一隻快樂的百靈鳥,總能使他滿是煩惱的心,升起奮進的火苗。

15.仿寫句子:桌子說:「做人要腳踏實地!」粉筆說: .

16.語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語文是 。

17.書是鑰匙,能開啟智慧之門;書是階梯,能幫助人們登上理想的高峰。

書是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

書是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

18. 例句: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

仿句:如果 ,就 。(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綠意;如果你是一顆星星,就點綴一角天空。如果你是一朵鮮花,就裝點一分春色。)

篇二:句子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什麼是生動具體;什麼樣的句子才是生動的句子,什麼樣的句子才是具體的句子。

2、通過練習,進一步領會把句子寫生動具體的方法,寫出生動具體的句子。 教學重點:掌握把句子寫生動具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寫出生動具體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想寫出好的,美的文章嗎?

2、文章是由一段一段組成的,段是由一句一句寫成的,所以,把句子寫好,就是寫好文章的基本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樣把句子寫得具體而生動。 板書,讀課題,質疑:具體、生動

二、在( )里填上怎樣的詞語,才使句子更具體。

1、 小鳥在樹上唱歌。

( )的小鳥在樹上( )地唱歌。

2、樹上結滿了蘋果。

( )的樹上結滿了( )的蘋果。

三、下面請自己讀讀這些句子。找找它們的不同。

A比較領會。

1、多媒體:①秋天,銀杏樹的葉子黃了。

②秋天,把黃色給了銀杏樹。

③秋天,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色的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

④秋天,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色的葉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B引導比較。

第二句和第一句比較,寫出了銀杏樹的哪個特點?

這兩句哪一句優美?(這就是生動)

板書:生動就是句子寫得優美。

第二句里使用了一種方法把句子寫生動了,你們找到嗎?

聰明極了,就是擬人手法,把秋天當作人來寫。

第二句再和第三句比較,哪一句更優美?

對極了,是第三句,那麼使用了什麼方法把句子寫得比第二句更優美了? 真會發現,就是比喻句。再想想,第三句,除了寫出了葉子的顏色外,還寫出了葉子的什麼?(形狀)

對啊,他把葉子的形狀也寫出來了,這就是具體,你能嗎?試試看: 板書:具體就是能寫出食物或人更多的特點。

秋天的樹葉形狀各異,有的樹葉像……有的樹葉像……有的樹葉像……

再看看第四句和第三句相比,又寫出了葉子哪一方面?(葉子被風吹動時的樣子。)

這就更加具體了,又用了什麼方法寫生動,把葉子當作人來寫。

3、小結:可見,要把句子寫生動,就要用比喻、擬人、還有誇張等方法法,

要把句子寫具體,就要寫出多個的特點。下面讓我們學以致用,把這兩個句子寫生動,寫具體。(同學交流)

四、為了表達的需要,有時在一句話或一段話里,同時運用幾種修辭方法,句子更具體、生動。

如下面例句:秋天來了。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一對小白鵝側著腦袋欣賞自己映在水裡的影子。田裡的稻子,低著頭、彎著腰,在秋風中默默地等待著人們去收割。半空中,排著「人」字形的雁群,高興地唱著歌,告別人們,向天邊慢慢飛去……

上面的幾句話都是排比句,它能增強語氣、充分表達感情。讀起來,朗朗上口,節奏感很強,有氣勢,很有表現力。

五、練習鞏固:

會說還要會寫,下面請同學們把自己的發現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注意:書寫工整;用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等把句子寫得更生動更具體。

秋天,楓樹的葉子紅了。

秋天,蘋果熟了。

❹ 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設計3篇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長城》教學設計。

2、智能目標:

①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②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麼?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長城》教學設計》。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3)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裡?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准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嚴謹細密,條貫統序,易於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範。

語文教學設計3篇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氏、獸」等7個生字,會寫「差、抵」等14個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學習閱讀說明文,認識本文說明事物的方法。理解文中「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4、了解太陽的特點及作用,培養熱愛科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氏、獸」等七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等詞。

2、太陽的特點、作用,太陽與地球的關系。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准備:

1、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太陽特點的課件。

2、搜集與太陽、月亮有關的圖文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請看這邊的圖畫。你們認識它嗎?對,就是太陽公公,太陽公公正笑眯眯地看著我們,他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你們想問太陽公公什麼問題?

2、肯定學生的提問,並將學生的問題分類概括。

但有些問題現在還是個謎,要等同學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自己去探索。

3、那麼帶著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我們一起進入課文尋找答案。板書:太陽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課件,學習生字,重點指導「蒸」、「蔬」、「繁殖」在田字格中的書寫。

3、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系。)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品讀體驗。

(一)閱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太陽的特點。

指名讀第1自然段。

1、指出課文引用了後羿(上古夏代有個窮國的君主,善於射箭)射日的傳說做開頭,後羿射日的傳說是真實可信的嗎?

(不可信,這是神話傳說。)

2、既然不可信,課文為什麼引用它做文章的開頭呢?看看不用它做開頭,一上來就說「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可以不可以?

(可以)

既然可以,課文用後羿射日的傳說做開頭,你覺得有什麼作用?

3、這一小段後羿射日的傳說和「太陽離我們一億五千萬公里」之間用「其實」過渡,「其實」是什麼意思?不用這個詞可以嗎?提醒學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還有這個詞或類似的詞語。其實,所說的是實際情況。起轉折作用。

4、接著課文寫了太陽離我們很遠,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遠呢?(用數字)

如果不用數字,只說「很遠很遠」或「特別特別遠」,哪一種說法好?為什麼?

(肯定:用數字說明問題,是說明事物的一種寫作方法。它給讀者的印象是具體的、確切的,有較強的說服力。)

太陽的特點:

遠: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大:

一百三十萬個地球

熱:

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2500倍

5、第2、3自然段用什麼寫法說明太陽很大、很熱的?寫太陽很大時,把太陽和什麼作比較?寫太陽很遠時,為什麼用鋼鐵作比較?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是什麼?(列數字、打比方和作比較)

6、為何把太陽比做大火球?

7、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系是不是也很遠呢?

(二)學習課文4----8段,太陽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1、指名讀這一段。這一段是寫太陽和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的,從哪些事實說明這種密切的關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話歸納了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來。

2、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這兩句話在說法上相同不相同?

(意思是一致的,都說明太陽和地球上的動、植物的關系非常密切。說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是事實;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不是事實。)

第二句雖不是事實,可是當作事實說的,從哪個詞看出來?(如果……就……)

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設的句子里。「如果」後面提出的事實「沒有太陽」是假設的,「就」的後面是假設的事實所產生的結果:地球上「不會有植物,也不會有動物」。

4、課堂造句練習:教師提出假設的事實,學生補充可能產生的結果。

如果明天下雪,________________

星期六如果爸爸媽媽都休息,________________

村前這條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橋梁,________________

5、讀第五自然段。根據前面概括,這一段告訴我們:因為有了太陽,才有雲、雨和雪,為什麼?根據下面的問題,畫出段中的答案:

雨和雪是什麼生成的?(雲)

雲是什麼生成的?(無數小水滴)

無數小水滴是怎樣形成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的)

水蒸氣是哪裡來的?(從地面上的水)

地面上的水是怎樣變成水蒸氣呢?(吸收了太陽的熱變成的)

6、看看這一小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討論: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寫了幾句話?上一句末尾的詞語和下一句開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

(上一句末尾的詞語也是下一句開頭的詞語)

歸納:這一小段話,承上啟下,環環相扣,清楚地寫明因為有了太陽,才有了雲、雨和雪。

7、讀第6自然段。提問:這一小段是寫有了太陽才產生了風,從段中指出的,誰能用一句話歸納:風是什麼?

(風是流動的空氣)

空氣為什麼會流動?

(空氣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熱的緣故)

空氣為什麼會有的冷,有的熱?

(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的'熱量多空氣就熱,有些地區吸收太陽熱量少,空氣就冷)

為什麼空氣有冷有熱就會流動呢?學生回答不上來,教師補充:空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受熱膨脹變輕就會上升、移動,隨著冷空氣就會補充,這就形成了流動,也就是形成了風。

8、讀第7、8自然段。簡要地說說太陽光有殺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實例(師生共同舉例)。

提問:第8自然段共寫了三句話,哪一句是全文的總結?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第一句話)

再談談「第一句話」在這里是什麼意思?用什麼詞語可以替換它?

(總之、總而言之、總括起來說)

9、回憶一下第4自然段的學習,再看看這一小段前兩句的意思和說法上有什麼特點?

(意思相同,說法不同:第一句是從正面說的,第二句是從反面說的,是假設的,也用了「如果」。)

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麼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嗎?用什麼詞可以替換它?

(當然、理所當然)

同學們真是太有愛心了,太陽都種好了,有一天,太陽公公來到我們班做客,大家想不想知道,它會跟我們說什麼呢?(生表演太陽的自述)

四、課外拓展,豐富知識。

1、閱讀資料袋,了解太陽黑子,太陽壽命,日全食等。(課件演示)

2、閱讀語文書P155頁〈妙不可言的位置〉。

五、作業自助餐

1、讀〈太陽〉有感。

2、搜集有關太陽的故事,小知識。

3、寫寫跟太陽有關的成語。

板書設計:

遠引用反問

特點大比喻比較

熱數字舉例美麗可愛

太陽

動物植物的世界

人類生活

與人

類的氣候變化

關系治病防病

語文教學設計3篇3

一、整體把握

錢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長四百多公里,流經杭州,在杭州灣入海,由於江口呈喇叭狀,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錢塘潮這一自然奇觀,被前人稱為「壯觀天下無」。錢塘觀潮也成為古今盛事。本文就寫了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本文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二、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

(2)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3)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精彩的場面描寫;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精巧的結構安排。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2、作者及背景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與吳文英(夢窗)齊名,人稱「二窗」。)四水潛夫等。湖州人,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宋滅之後不再做官。他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觀潮》選自《武林舊事》,這是周密在南宋滅亡之後追憶往事的一部作品。

南宋的國都是臨安,即現在的杭州,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上到宮庭下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南宋詞人周密曾經觀看了錢塘江涌潮,並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生動的描繪了出來。

3、全體朗讀,掌握正確的讀音

楊誠齋(zhāi)京尹(yǐn)艨艟(ménɡchōnɡ)乘騎(jì)

如履平地(lǚ)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

鯨波(jīnɡ)羅綺(qǐ)僦賃(jiùlìn)

4、對照課本注釋,藉助工具書,同桌之間互相翻譯,疏通文意。

5、初讀感知

(1)、描述觀潮時四副各具特色的畫面

a)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b)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c)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d)寫觀潮人數之多

(2)、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6、研讀賞析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第一段中,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按怎樣的順序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採用怎樣的修辭方法來表現?

明確:從「方其遠出海門……勢極雄豪」為描寫錢塘江大潮的句子;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寫出了海潮的壯麗雄奇。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僅用「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把海潮在遠方、漸近、奔涌到眼前時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3)水軍演習的場面寫得扣人心弦,其精彩之處表現在哪裡?這樣一場復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這是採用怎樣的寫法?採用這種寫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個場面精彩之處在於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

最後結束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是採用動靜相襯的方法,造成起勢浩盪,轉瞬即逝,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4)第三段為何寫彩旗?

明確:持彩旗弄潮不是為了裝飾,乃是為著「誇能」,用某一具體的物體把某種無法直接顯示出來的效果和情景突出強調出來,這是彩旗的主要作用。「旗尾略不沾濕」是對弄潮兒本領的最高妙的稱頌和贊嘆。

(5)第四段中寫觀潮人數之多與上文寫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有何聯系?

明確: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7、小結:

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託了錢江涌潮的奇偉壯麗,又共同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和弄潮兒的不凡風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其自然美和人文美。

8、作業:

《大考卷》或《新概念》

❺ 怎樣做好語文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

❻ 語文教學設計中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語文教學設計中,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結合法、分析法、聯系法三種。
1、結合法。指結合上下文來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能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細細品讀,從而理解句子的含義。例如課文《萬年牢》中結尾有這樣一句話:「父親教導我做萬年牢,就是要做個可靠的人,實實在在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前文,理解父親的教導是做事實在,做人實在,做生意實在。
2、分析法。指抓住關鍵字詞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抓住關鍵字詞,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句眼,把住了句子的「脈」。關鍵字詞分析透了,句子理解起來就簡單了。例如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引導學生抓住「可能」這個關鍵詞,進而體會到居里夫婦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這種對科學執著的精神。
3、聯系法。指的是聯系生活實際揣摩句子含義的方法。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是學習語文的資源庫。有些句子在教師無法用言語闡明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體驗來理解。例如《落花生》一文中有一句話:「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理解這句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出清潔工人不講體面卻對人有好處,一些小偷,雖穿得體面但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話。
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還有一些,可以與結合法、分析法、聯系法配合使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理解句子能力的目的。

❼ 淺談如何高效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有「三個維度」模型,第一是知識與能力,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第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至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從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3、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的重要環節,它是動態教學活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程序。常見環節是「預習→自學→交流→展示→反饋」。互動交流,不斷的在教與學中督促、改進,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

(7)如何進行語文句子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1、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是人們的思維工具,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學亟宜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待業的工作語言。

2、教學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其中導語是指常用於一節譚的起始和一個問題開頭的教學語言。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在上課的五秒鍾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

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導語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揭示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7)如何進行語文句子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❽ 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練習抓住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情感目標: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父親和兒子之間的血濃於水的深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文中的情感。

【教學難點】

在質朴的語言中體會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母愛的偉大使我們忽略了父愛的存在和意義,但是對於許多人來說,父愛一直以特有的沉靜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父愛的羞於表達、疏於張揚的,卻巍峨持重,所以我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一篇關於父愛的文章《風》。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了解了什麼

2、通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

3、加查,指名分節讀課文,正音。

三、匯報交流,檢查預習

1、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

2、提出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師生交流解答。

3、自由讀課文,爭取讀正確、流利;對於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聯繫上下文內容多讀幾遍,自讀,自悟。

4、多種方式學習生字,重點解決字詞句問題。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既然文題是風,那麼再文眾多出現了那幾次風呢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呢

A風很大,草就很低的伏著,身子卻透出一股熱勁來。

B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

C在一個刮著風又紛紛揚揚飄著大雪的日子裡。

D風很尖銳地呼叫著,把漫天的雪攪得迷迷茫茫。烘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的深情,烘托出父子深情使他們抵禦了寒風,把貧寒的日子過的暖烘烘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1、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文中講述了父子倆人相依為命的生存,是一個熱水壺陪伴著他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冬天。

2、這是一隻怎樣的熱水壺

文章的4、5段,從質地、圖案、時間,可以找到答案。

二、走進文本,體會情感。

1、在父子的心中,這個熱水壺的分量怎麼樣呢從那裡看出來的

父親和兒子把這壺看得很重。因為這是一對很貧窮的父子。文中的第二段就說了日子很貧寒,好在有一個熱水壺,可見他們家很貧窮。還有圖案很簡單,簡單得和這個家一樣,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這個家是很貧困得。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中,有一次,一個人看了這壺,願意拿出很多很多錢買它。這錢數目很大,是父親的一輩子再加上兒子的一輩子也掙不來的。他們卻不願賣,可見這個壺對於他們來說是意義重大的。

2、在這個熱水壺上,都記載了父親和兒子的那些故事呢

a) 3段(兒子小的時候)假想一下,那是在什麼情形之下發生的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父子之間還會有什麼樣的交流呢這里有三個熱烘烘,為什麼用了三個熱烘烘呢回讀本段。

b) 6段(成長的歲月)一個又一個意味深長的短語,這是告訴我們什麼父子倆人是怎樣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北風呼嘯雪花飄飛的冬天的呢

c) 8段結尾(兒子長大了)

兒子做出了一個怎樣的舉動面對兒子的舉動,父親的心裡湧起了一種情緒,這種情緒將這空盪盪的屋子填滿。這是一種怎樣的情緒呢

父親說我不怕,再大我也不怕父親為什麼這么說呢

三、深入探討,體會主題。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父子之間的一個熱水壺的故事,為什麼題目還要叫作風呢

因為在寒風中,更能體會到熱水壺存在的價值。正是天氣的寒冷,風的大,才更襯托出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

四、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同學們,看到了這個熱水壺,你想到了什麼把你想到的寫下來。

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本課生字、生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長城》教學設計。

2、智能目標:

①指導學生圖文對照,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②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情感目標:通過讀文討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人,觀察插圖,了解圖意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築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板書課題)

2、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麼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麼(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何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何特點(高大、堅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全文,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2、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

後兩節分別寫了什麼(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3、試給課文四個自然段分別加一個小標題。

三、圖文對照,讀懂課文

1、第三次看遠景圖。

(1)遠看長城是什麼樣子(像一條長龍)

把長城比喻成長龍,突出了長城什麼特點(長、大、彎)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個比喻把靜態的長城寫活了)

(2)列出數字「一萬三千里」對說明長城的長有何好處(表達更准確、讓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近景圖,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長城》教學設計》。

(1)此景是作者在何處(觀察點)看到的

(2)作者分別介紹了構成城牆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3)根據文意和搜集的資料展開想像。說說古人怎樣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

3、披文入情,學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長城,看到高大堅固的城牆綿延起伏,摸著巨大的條石,踩上平整的方磚,領略巧妙的設計,你會想起什麼

(討論後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

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現在哪裡

(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4、齊讀第三自然段。

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四、總結全文,回歸整體

1、第四次看兩幅彩圖,結合下列提示語復述長城遠景、近景。

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條石城磚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師總結談話。

五、延伸性作業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是苦難是安寧是驕傲是屈辱還是其他什麼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以《長城為中華民族帶來了什麼》為題寫一篇辯論稿,准備參加下一次的語文活動課--辯論會。

簡評

教學目標體現了認知、智能和情意的多元統一,挖掘了《長城》課文的科學和人文內涵。教學過程的五個環節嚴謹細密,條貫統序,易於操作,貫徹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理念。特別是圖文對照,相得益彰,落實了由遠到近,由面到點的觀察能力訓練,對新《語文課程標准》要求的「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是個典型的示範。

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開想像,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裡事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自備田字格,游戲題板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識八個生字,寫好「說、話」兩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背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後)師引導說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詞語。

2.我們來做「春「字開花的游戲吧(選擇板書:春雷春雨春風春燕)

3.(出示課文插圖)瞧,在美麗的春天裡,小朋友們來到哪裡干什麼呀(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尋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二、初讀,了解短文,認識生字。

1.春風里,軟軟的柳枝正在迎風飄舞。沉睡了一冬的柳樹是怎麼醒來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書課文第1課,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2.出示字詞卡片,反饋讀音。

(1)板書課題:柳樹了

(2)春天來了,柳樹怎麼啦(貼上「醒」字後讓再讀課題)識記「醒」字。

(3)除「醒」字外,你們還會認兒歌中的哪些漢字下面老師考考大家,請看字卡。(老師出示字卡,請學生讀字並組詞)

3.和生字交上朋友了,一定會讀得更好,自己試試吧。

三、再讀,熟悉短文,鞏固識字。

1.分節讀文,讀通讀順。(指名——分組或者齊讀。)

2.再讀課文,疏通內容。

(1)讀第一節,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教師板書:柳樹醒了

①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春雷)教師板書:春雷說話

②春雷怎樣跟柳樹說話,小柳樹睡醒了,會怎麼說呢

③你能想像著再讀一讀第一小節嗎

④看板書,小結。

接下來分小組學習第二、三、四小節。方法:同桌互相讀一遍,看看是否讀准;2、說一說,誰給誰干什麼,怎麼樣了3、試試,會背了嗎(注意評價學習情況)

(2)春雷的朋友們還和柳樹在一起做什麼啦

①以小組形式匯報,老師板書,然後檢查該組朗讀、背誦;(評價學習情況)

②其他小組學習朗讀,練習背誦;

③分組比賽朗讀;看板書加上動作練習背誦。(評價學習情況)

(3)春天裡的景物那麼可愛,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後一個小節,看看柳樹在干什麼

①齊讀第五小節。

②請同學說一說又知道什麼啦教師板書: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③看著板書,加上動作背一背。

(4)同學們,春天萬物都在生長,除了柳樹醒了,還有什麼也醒了呢

(5)美麗的春天令人陶醉,讓我們拿起書,美美地讀一讀課文吧!(自由讀)

(6)會背了嗎看著板書試試吧。

四、鞏固識字,書寫生字。

1.看板書再讀詞。

2.指導書寫。

①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寫好兩個相同偏旁的漢字,你們看田字格表裡是哪兩個字(說話)

②這兩個字的偏旁誰認識(言字旁)

③示範:寫言字旁時第一筆點起筆不能太低,橫要向上斜一點,折要向左斜一點,注意左邊偏旁窄一些,右邊部分寬一些。

④描紅。

⑤自己練寫,對比範字。

⑥成果展示。

1柳樹醒了

春雷說話柳樹醒了

春雨洗澡柳枝軟了

春風梳頭柳梢綠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飛了

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語文教學設計4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是一則既有神話色彩的寓言故事,又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通過「智叟」與「愚公」的對話,展現出了「智叟」之愚與「愚公」之智,告訴人們做事既要胸懷大志,敢於實踐,才有可能成功。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

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初中語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並且具有基本獨立的閱讀欣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已具備了結合課文註解進行閱讀,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課的學習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教師重在指導,給予方法上的點撥。

教學目標:

1.能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大意,積累文言詞彙。

2.能結合誦讀加深文意的理解,培養文言語感。

3.能結合文本內容多元化理解寓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判斷力。

教學重點:

1.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自主式學習,培養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

2.通過對情節和人物的分析,體會本則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

教學難點:

愚公與智叟對待移山問題的觀點孰是孰非的理解。

教學創意:

引導學生緊扣文本,利用獨立思考、合作討論等形式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語文思維。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學生積累,感受寓言魅力。

(一)學生回顧之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寓言故事。

(二)結合這些寓言故事,同學們覺得寓言有哪些特點呢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寓言是同學們十分熟悉的一種文學體裁,從小到大同學們積累了許多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從回顧此前學過或學生課外可能讀過的其他中國傳統寓言故事,引出學生對寓言故事的特點回顧。這時學生的答案可能不太准確,老師不多講解,為下面對寓言故事特點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誦讀全篇,讀准課文。

1.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

2.採用指讀、男女生分開讀等方式讀課文,師生交流從而進一步讀准字音。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兩環節是讓學生夯實基礎知識,讀准字音,使學生愛上朗讀,掌握朗讀技巧,提高朗讀水平。)

三、疏通課文內容。

1.生字、生詞可以參考注釋、工具書等一一落實,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教師通過結合課文內容提問、學生搶答的形式,適時講解文中關鍵字詞的含義。

所提問題為:

1)北山愚公多少歲年且九十(講解「且」)

2)所移何山其大小如何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講解「方」「仞」)

3)有多少人參加移山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講解「遂」「率」「荷」「叩」「箕畚」「尾」「京城」「孀妻」「遺男」「始」「齔」)

4)對愚公移山有人反對嗎愚公是如何反駁的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講解「止」「甚矣,汝之不惠!」「以」「曾不」「毛」「雖」「窮匱」「苦」)

5)愚公最後把山挖掉了嗎操蛇之神聞之,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講解「懼」「已」「感」「負」「朔」)

3.學生質疑,把課文中不會翻譯的字句說出來,大家一塊探討。

4.再讀課文,復述故事。

學生再讀課文,對照注釋,復述課文。復述的要求:語言要准確,故事情節要完整,力求生動。此部分分為2個小環節:①先在小組內講述。②學生小組講述後,推薦優秀者在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熱情,在耳熟能詳的故事裡找到學習的樂趣,不至於倍感枯燥。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使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播放江濤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導入。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古老的故事加上現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別有一番風味,讓學生先被樂曲震撼一下,渲染氣氛,再走進文本,激活課堂,先聲奪人,使學生頓生興趣,讓學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分析愚公之「愚」、智叟之「智」

1.齊讀課題《愚公移山》,從題目中了解了哪些主要信息

明確:人物和事件

2.圍繞「愚」可以組詞。愚公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愚蠢的老人。(板書:愚)

3.老師范讀課文,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他愚蠢的內容,並適時回顧重點字詞的含義。

明確:1)山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講解「方」)

2)年邁:年且九十(講解「且」)

3)器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箕畚運於渤海之尾(講解荷、箕畚)

4)援寡: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追問幾個人幫助他四個人)

5)路遙: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追問哪個字最能體現講解「易」、「始」)

PPT出示:山高、年邁、器陋、援寡、路遙

4.真是一個愚不可及的老人,文中還有一個老人,他叫智叟。文中又有哪些內容體現智叟的「智」呢

PPT出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明確:概括能認清「自身的年邁和山高」(板書:智)

5.智叟說這番話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嘲笑

6.句子哪些內容可以體現出智叟這種嘲笑的態度

明確:「笑」神態描寫直接表現態度; 「甚矣,汝之不惠!」倒裝句你太不聰明了,智叟開口就在嘲笑愚公;「其」用反問增強嘲笑的語氣;「曾不能毀山之一毛」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嘲笑的態度。

7.同桌互相交流,學生讀出嘲笑的態度,老師朗讀指導,互評。

8.智叟為什麼會嘲笑愚公明確:因為愚公自不量力

9.小結:由此可見,愚公愚在自不量力,智叟智在著眼眼前,認清現實(板書:認清自我著眼眼前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結合文中具體語句圍繞愚公「愚」、智叟「智」兩個方面進行歸納概括,抓住要點分析人物。老師要指導學生圍繞重點字詞和寫作方法上咀嚼文字,並對個性化的人物語言進行朗讀指導。)

三、理解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1.作者稱呼兩位老人一位「愚公」、一位「智叟」,「公」:對上了年紀男子的尊稱。叟:年老的男人。從稱呼上明顯感到作者對愚公的態度更加的尊敬。為什麼作者對愚公更加尊敬呢下面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內容,勾畫出體現愚公形象特點的語句並加以分析。學生小組交流

明確: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 (不畏困難)。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敢於實踐)

3)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發展的眼光)

4)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堅持不懈敢於實踐)

5)年且九十(造福大眾)

2.這樣的愚公還愚蠢嗎出示「智」的中西方理解。

【PPT出示】

智:《說文解字》形聲字,從知從日,知亦聲。矢,即是箭。口即是口。「知」為「說的准」、「一語中的」。日即是太陽。表義為口中言語如箭出口而說太陽。

太陽之陰陽者,見之則為陽,不見之則為陰。廣義為明萬物陰陽之本,知萬物陰陽之變化。對事物的過去現在未來的變化對答如流,胸有成竹。

西方哲人亞里士多德認為:真正的美德不可沒有實用的智慧,而實用的智慧也不可沒有美德。

3.結合「智」的含義,你覺得愚公還愚蠢嗎學生明確:他是一位智者

4.下面請同學們結合文中內容,仿照例句寫下你認為愚公是智者的理由。全班交流。

例如:

愚公是一位智者,因為他召集家人共同謀劃,既發現移山的困難,又敢於面對困難。

5.這時與智叟「著眼自我認清現實」的智相比,愚公的智則是

明確:放眼未來敢於實踐(板書)

6.小結:與愚公的大智相比智叟的「智」只能是學生說出:小聰明(板書)

【PPT出示】小聰明產生於頭腦,大智慧來源於心靈;小聰明體現於表面,大智慧深藏於內心;小聰明多急功近利,大智慧則淡泊寧靜;小聰明多有才無德,大智慧則德才兼備。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是上一環節的深入,是本課的難度所在。通過對「智」中西內涵的講解,讓學生發現愚公其實是一位智者。讓學生仿寫例句,採用讀寫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在與智叟「智」的比較過程中,引導學生感悟「大智慧」和「小聰明」的不同,從而加深對愚公人物的理解。)

四、課外拓展、老師小結

1.在中華的歷史長河中,你還想到了哪些具有大智慧的人物

明確:

商鞅是法家代表,幾千年前就提出了以法治國的超前理念;

劉徹變古創新,外儒內法的治理著這個龐大的帝國;

秦始皇開創了中華文明歷第一個封建集權王朝——秦朝;

孔子是儒家代表和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

2.小結:他們用智慧成就了中華文明。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懂得了「真正的智慧不僅在於能明察眼前,而且還能放眼未來」,希望同學們向愚公一樣既要仰望星空,超越現實的束縛找尋夢想,又要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使夢想照進現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學生對於歷史人物的介紹,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大智慧」,讓學生對「大智慧」的理解從概念化到形象化。

❾ 如何進行高中語文課的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散文單元教學設計思考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改變教學中機械、呆板、繁瑣的教學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位,靈活運用教材,讓教材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真正成為學生實際的學習材料,尋找久已失去的語文樂趣。
第三冊第三單元主要學習中國現當代散文,共有四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故都的秋》、《道士塔》、《淚珠與珍珠》。
四篇課文,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並有高妙的藝術性,其風采與魅力難以一言盡敘,值得認真誦讀和鑒賞。但另一方面,散文,既沒有小說那樣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詩歌那樣動人的韻調節律;它所寫的,常常是作者平日生活中的瑣碎見聞,點滴感思,構思不拘一格,行文又信筆而書。學生在預習時反映對這些課文毫無感覺,現在的學生對小說和詩歌都很麻木,讓他們愛上散文,確是難上加難。
經常聽到一些語文教師感嘆:「越美的文章越難上。」對於教材提供的文情並茂的散文佳作,怎麼教才能充分展示文本之美,激發、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情感需要、審美需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趣味,這是一個難題,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努力方向。
在這個單元散文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做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
散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力求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或情緒,激發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本。
1、「入境動情」的開講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慾望。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
如《故都的秋》的導入:請同學們想想,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是如何描繪抒寫秋景的?比如說,杜甫在《登高》中是如何描繪秋景的?王維在《山居秋暝》中又是如何描繪秋景的?而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又是如何描繪秋天的生機的?」隨著這一串提示,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同學們背誦了一首又一首的詩文,喚起了對已學知識的回憶,千姿百態的秋景彷彿就呈現在眼前,這時再因勢利導,要求學生朗誦郁達夫的《故都的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故都的秋景的。
如《道士塔》的開講:利用課件,展示敦煌及莫高窟的圖片資料(佛像、壁畫、曲子詞等),告訴學生這只是敦煌文化的滄海一粟,讓他們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既而指出一個現狀「中國的研究者如今只能一次次從外國博物館購買膠卷」,在學生感到詫異時提出「誰之過」,使學生產生閱讀課文,探究問題的興趣。
2、對這些抒情性很濃的散文佳品,我們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情境或氛圍,喚起學生的情感需求,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之中。
如《故都的秋》中品味「秋晨靜觀」這一環節,讓班德瑞的音樂縈繞始終,營造出悠閑、恬靜的氛圍,教師深情范讀,再讓學生自由讀,在音樂中邊聽邊聯想,邊讀邊品味,無需多講解,學生可以在音樂聲中聯想、想像,化靜為動、虛實結合,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文字的內涵。
3、用背景情境——展示與文章相關的事件、歷史背景、時代特色、作家生平等材料,拉近與文本的距離。
如《記念劉和珍君》上課之前布置學生閱讀讀本中的朱自清的《執政府大屠殺記》和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讓學生了解「三一八」慘案,了解劉和珍這個人,對於我們解讀《記念劉和珍君》,有很大的幫助。
如《故都的秋》的教學中,介紹郁達夫生平經歷,知人論世,通過對背景的了解,學生感受到郁達夫特別的人生經歷和特別的個人氣質對《故都的秋》一文的影響,很容易沉浸到「清、靜、悲涼」的氣氛中,與作品產生共鳴。
二、品味語言
散文本來就是文學語言的範本,課本所選的又都是名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字里行間蘊涵著豐富的美感。古羅馬文藝批評家郎吉弩斯說過:「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好的文辭就是思想的光輝。」由此可見,咀嚼語言,推敲語言,品味語言,讓學生感受語言藝術美尤顯必要。
本單元學習課文語言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如誦讀、默讀、抄寫、批註、選詞、填詞、仿句、改句等。
如《記念劉和珍君》可用改寫、比較的方法來揣摩語言,以第四部分第一段為例,可以把這一段的虛詞去掉讓學生朗讀,再讀原文,一對比,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雖然意思相同,但情感內涵相差甚遠,從而體會到大師語言的精深之處。
如《故都的秋》,在找出五幅秋景圖後,可採用反復品讀批註式――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愛、覺得最有意味的段落、句子,反復誦讀、體會、勾畫、批註,把這些句子、語段標劃下來,作評點,寫感悟,然後全班交流,以賞析的形式深入課文,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提升性指導。
如《道士塔》,可以設計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單獨成詩的句子,例「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一個民族的傷口在滴血」等,反復誦讀。通過尋找散文中的詩句來體會本文語言詩化的特點。
三、鑒賞情感
人們一貫認為,散文是作者個人的自敘傳,也就是說在散文中最能見到作者的本來面目、真實面目。所以鑒賞散文,要揣摩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內涵、來由和線索,發現作者的獨特的情懷、抱負和氣質。
深入文本,發揮想像,換位思考,是深入體會散文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
「事非經歷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怎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時,唯有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換位思考,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學生從一個旁觀的毫不相關的角色引導成與作品之中的人物、內容息息相連的角色,才能深切意會到作品中思想情感。
如《記念劉和珍君》的教學中提出這樣的假設:「如果「微笑」「和藹」的劉和珍是你同學和朋友,她去請願被殺害,還要受誣蔑,你內心會有怎樣感受?」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到魯迅的悲憤之情。
同樣是《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在教學最後設計這樣一個討論題:請以劉和珍、魯迅和一個現代人的身份來思考請願的意義。學生討論後認為:
劉和珍:「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民族沒有自由、獨立的情況下,何談個人的生命價值和自由追求,請願在當時有積極作用,值得。
魯迅:請願對於人類歷史的進步來講是無謂的犧牲,但在當時可以激勵民眾。
現代人:應當改進運動的方式,使生命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討論中,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換位思考,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體會魯迅思想的深刻之處。
如《故都的秋》中設計「如果是讓你來寫故都的秋,你會寫些什麼?作者為何不寫故都的宮殿、園林,也不寫遠近郊區眾多優美的自然風光,而寫尋常巷陌中隨處可見的景物?」體會郁達夫平民意識,憂郁而優美的情懷,獨特的生活感受、興趣愛好、文化品位。
如《道士塔》的教學中可以設計這兩個自讀思考、討論題:
1、敦煌的罪人到底是誰,是王道士,中國官員,還是洋人?如果你是他們,在當時,你會怎麼做?
2、如果給你非凡的神力,穿越時空攔下車隊,敦煌的文物你將讓它走向何方?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不難發現作者思想情感的復雜性,不難體會浸透在文中的歷史意識、文化氣息和愛國精神。
如《淚珠與珍珠》教學中可以設計:
1、 這些眼淚分別為什麼而流?
2、 結合你的感受和親身經歷,談談對書中這些眼淚的看法。
借這兩個問題讓學生聯系生活,交流彼此心聲,讀懂文中幾種淚水的包含的情感,感受琦君懷鄉之情和深邃的愛心。
以上是我在這個單元教學中一點粗淺嘗試和一些具體的做法。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引導學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趣味,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❿ 句子賞析教學設計

學賞析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句子賞析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教學設計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方法-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

在通讀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是新課標的要求。因此賞析是初中語文學習的重點,而從不同的角度賞析句子是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的一種方式,初一學生在理解和學法上還有些困難,因此在方法上還要進行點撥。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看視頻解決從語言運用的角度賞析文章。

2、 通過分析、總結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生掌握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方法。

2:學生能靈活運用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是初中學習的重點,作為我們初一學生學習時覺得無從下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詞語的角度賞析句子的方法。

二、 賞析句子從哪些詞語入手呢?

首先要理解從哪些詞語入手,這些詞語分別是動詞,形容詞,副詞,擬聲詞,疊詞等,准確的運用這些詞語,會讓平淡的句子增色添彩,韻味無窮。

你了解這些詞語嗎?讓我們來明確一下:

動詞能准確地抓住事物的動態.

形容詞則能生動傳神地刻畫所要描寫的對象的狀態.

副詞則強調了所要描寫的事物特點.

擬聲詞是摹仿自然聲音構成的詞。准確地使用擬聲詞,將會使我們說話、習文的生動性、形象性大大增強.

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徵更加形象.

那麼怎樣抓住這些詞語賞析句子呢?

三、 例題講解

句子賞析是近幾年語文試題中常見的一種題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修辭的作用

修辭常見的有八種(即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它們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現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幫助人們理解。又如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用它說理可使論述詳盡,條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發讀者的感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用它敘事寫人,能使描寫細膩深刻。

如例句中,通過“敲打”、“默默”兩個詞語看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臘梅生長環境的惡劣(北風的猛烈)和能忍受寂寞、默默奉獻的精神。

2、 分析語言特點

句子在語言方面常見的有以下特點:有的准確生動(或平實),有的形象、生動、具體,也有的准確嚴密,還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等。一個句子本身具有怎樣的語言特點,要根據文體和語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體特點和句中的重點詞語加強分析,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如例句中運用擬人的修辭,使語言形象生動具體,體現了臘梅生存環境的惡劣和對人生目標執著追求下所表現的堅韌、頑強,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

3、 准確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

每個句子本身都可提煉出一定的內容,也有的飽含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在賞析句子的答案中,內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分析:臘梅象徵人生,北風讓人聯想到惡劣的環境。默默地吐著芬芳不會因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是全篇畫龍點睛之筆。思考此問題應在人生啟迪上多想一想。

答案:作者高度贊美了臘梅不管環境多麼惡劣,也不論人們是否留戀,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風韻和清香”,實現著自身的價值,作者寫臘梅的同時,也在寫我們的人生。

4、 結構方面的作用

一段話往往包含幾層意思,各層意思之間如果要結構嚴謹,渾然一體,某些詞語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見的有:承上啟下、前後呼應、總結上文等。

例句在結構上有呼應上文的作用,臘梅不畏惡劣環境和默默奉獻的精神,正是與上文中“那麼你必須堅韌,必須頑強,必須敢於用赤裸裸的軀體去抗衡暴風雪”,“你必須具備犧牲精神,必須毫無怨言地奉獻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結晶。”,“你必須忍受寂寞,必須習慣於長久地被人們淡忘冷落。”,“我們開花,決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獻媚,只是為了向世界展現我們的風骨和氣節,展現我們對生命意義的理解。”相照應。

5、分析句式特點

常見的句式特點有:長短句結合、句子對仗工整、雙重否定句、排比句、反問句等。

《假如你想做一株臘梅》

文章最後寫道:“此刻,北風正在敲打著我的窗戶,而我的那幾株臘梅,依然在那裡默默地綻蕾,默默地吐著清幽的芬芳``````”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鼓神》

敲打鑼鼓的漢子們敦實威風,這些平時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時一個個精神抖擻,紅光滿面,(A)賣著狂傲,逞著威風,顯得不可一世。

(B) 只見他急敲慢敲,重敲輕敲,時而敲打鼓沿時而肘杵鼓面,時而躍騰猛捶,時而貼鼓輕撫,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像槍擊鋼板,亂時如烏雲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鐵馬金戈亂箭飛,細雨輕風荷塘清,劈山開路是男兒,再聞堂前紡織聲……

答案:“賣”是賣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極其狂妄自大,這三個詞語原是貶義,這里貶詞褒用,表現出漢子們打鼓時的精神抖擻、氣勢非凡。 B.一連串的排比,將鼓神擊鼓的姿勢、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氣勢磅礴。又藉助比喻和對比,表現出鼓聲的變化多端,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賞析文學作品句子的方法

1、從修辭的角度賞析:

比喻:形象生動;

擬人:生動形象,賦予事物以人的某些特徵;

排比:層層深入,增強語勢。

誇張:突出事物的特徵。

反復:強調

反問:加強語氣。

設問:引起讀者的思考,引出下文。

對偶:工整的句式,增強文章節奏感

2、從詞語妙用的角度賞析:主要是動詞、形容詞、疊詞的選用;

3、從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

A.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襯托);

B.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形象生動、逼真、准確)

C.景物描寫(、渲染、烘托、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中人物、景物;作者(性格、情感、思想);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語文句子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