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如何守正創新

語文如何守正創新

發布時間:2023-01-22 07:49:16

① 語文教材如何變,語文教師怎麼做

——聽溫儒敏教授講座  筆記整理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高中語文教材終於迎來了新一輪的改革。語文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語文教師怎麼做,溫儒敏教授給出了4個字——守正創新。

講座框架:

一點思考

一、語文教材如何變

整套教材以"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 兩條線索組織單元。「人文主題」的設計充分考慮新時代高中生人格和精神成長的需要,涉及面寬, 但聚焦在「理想信念」 「文化自信」和「責任擔當」三方面。每個單元的「人文主題」都會突出 其中某一方面。

新教材除了發揮它的工具性之外,更強調了育人的重要性。

單元的組織形式有兩類:一類以課文或整本書的閱 讀為基礎,讀寫結合;另一類不設傳統意義上的 課文,以專題性的語文活動為主,帶動相關資源 的學習,如「當代文化參與」 「跨媒介閱讀與交 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等。 如此就不會支離破碎的只講一些知識,而是讓學生在這些文篇里、群文閱讀里、整本書閱讀里獲得閱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了灌輸碎片化的知識。

以課文學習為主的單元,設計有4個方面內 容,包括單元導語、課文、「學習提示」和「單 5元學習任務」。導語交代本單元的主題、課文選 收意圖和主要教學目標。

每單元都有活動設計,把學習任務用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不同的學習任務會鍛煉學生不同的能力,讓學生的知識能夠串起來,這知識就好比是鑽石,應該擁有把這些鑽石串起來的能力,這樣才能成為價值連城的鑽石項鏈。這個能力就通過恰當的學習活動來進行鍛煉。

二、語文教師如何做

1.對新教材使用要守正創新

「守正創新」就意味著傳承和改革,把優秀的東西繼承發揚,再革新,找到適合新時代發展的新路子。新教材需要教師努力去「守」的,是中國語文教育傳統的優秀成分,是十多年來課改的得失經驗, 是以往語文教材編寫值得借鑒的東西,這些都是 「正」。用好這些 資源,吸收這些經驗,化為新教材的筋骨血肉, 就是「守正」。創新並非是把原有的東西全部拋棄,恰恰是在原有的土壤里開出花兒來。

要尊重歷 史,有所繼承,有所揚棄,有所發展。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去完善理論,再讓理論去指導實踐,如是螺旋式循環。

2.教師要提升個人素養

「新教材的使用,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能夠立足各自的學情,根據自身條件,在原有基礎上去逐步調整、改進和更新,因地制宜,量體裁衣,因材施教。這需要教師有過硬的專業素養。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引領學生。

(1)抓入課堂,讓課堂學習更有效率。

如何才能抓住課堂?肯定要課前認真備課。了解實情,根據學情,去設置一些學習任務和學習任務相匹配的學習活動。讓知識活起來,用起來。

老師要轉變角色,由主要擔負講授,轉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即「活 動」中學習。而是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安排好學生的自主學習。改變原有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學習活動過程里掌握這一節課的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2)認真備課

備課時首先要明確單元的「學習任務群」,我們認真研究這個單元的導語、課文、各課 的「學習提示」,以及「單元學習任務」,就會了 解這個單元屬什麼樣的任務群;然後是把「任務」細化,化為教學的目標、 要點、難點,形成教學方案。當然這個過程中靠一己之力肯定會有有失偏頗,畢竟一個人的能力還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參考教科書和一些成功的案例。最後形成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目標。

教師備課時最好還要重新研究和參照語文課程標准,看看其中對本單元所承擔的「學習任務群"是怎麼定義和要求的。目標要明確,綱領要正確。

(3)鍛煉研讀文本的能力。

這就再次這教師的基本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備課時要多研讀文本,是需要參考別人的智慧,但前提是在自己「技窮」之時,要把自己的理解梳理出來之後,再去參考別人的,這樣才能更好的矯正自己,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4)多讀書,多思考。

溫儒敏教授說:「使用新教材,千頭萬緒,只要抓住多讀書、培養興趣這個『牛鼻子』,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的確,閱讀無論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經典太多,時間太少,這一對矛盾容易讓人更加浮躁,如何調和這對悖論將考驗著每一位老師。

閱讀才是根本,讀書讀經典,去和大師級人物成為朋友,通過他們的眼睛看世界,用他們的思想去感觸世界……當然要吸其精華,棄其糟粕。

老師要多讀書、多思考,這樣自己才可能站得高一些,視野寬一些,才能夠帶著孩子走得更遠些。

溫儒敏教授說: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改革力度大,課堂教學的 主體轉換,讀書的要求高,教學的難度增加了, 對教師是挑戰。教師怎麼辦?只有多讀書,增學 養,當「讀書種子」,才能跟進,求得教學質量 的不斷提高。

改革之路漫漫,作為教師,面對新一輪的改革,要做到守正創新,上下而求索。

② 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開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不僅關繫到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繫到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培養。那麼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呢?一起來跟我了解下吧。

1怎樣培養小學語文創新思維

一、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態度和重視程度是直接影響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那麼即使教師再努力也沒有太大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於培養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

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問題的設置方面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散和培養創新思維,對於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支持。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提高自身對於創新思維的重視程度。只有當學生自身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足夠的重視,才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 成語 文教學任務,而且也可以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機會,讓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自身的創新思維。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讓學生自由分組來對 文章 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豐富角色的內容,不局限於文章所展現的人物角色。每個小組在扮演角色展示之後可以進行全班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對於這些角色和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過程也是讓學生發揮創新思維的過程,學生在思考扮演角色的時候就在不斷創新和研究,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可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和學生創新思維的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 方法 ,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

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 學習方法 ,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 教學方法 ,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 思維方式 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 語文學習 中培養創造能力

我在教學畫面感強的課文時,就讓學生讀讀畫畫;碰上詩歌,就讓他們背背唱唱;要是上童話和情節曲折的 故事 ,就讓學生讀讀演演。學生在畫、唱、演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思想、情感的體會,而且發展了自身的語言,激發了 想像力 和創造力。我原來喜歡採用問答式教學方法,但是使用過分了也不好。每個詞語怎麼解釋,每個 句子 怎樣理解,每個段落怎麼朗讀,全都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現在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當重視探究、發現的環節。一方面我重視讀書思考的環節,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人人都能從頭到尾讀上幾遍書,有時間從容地想一想自己讀懂了哪些,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另一方面,我很重視合作學習。利用小組學習和師生交流的機會,互相啟發,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從別人的思路中得到啟示。

五、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 日記 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 倡議書 。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 報告 。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六、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2小學語文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結

一、保證自學時間,提高質疑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早就養成了學習上的依賴性。教師成了指揮官,指哪條路學生就走哪條路,老師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就回答什麼問題,老師先入為主,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將學生的思路引入既定軌道,學習過程中學生就圍繞老師所提問題團團轉,學生哪還有質疑的機會。朱熹說「讀書始讀,未知有疑。其次則漸漸有疑。」故在教學新課前必定保證學生的自學時間,讓學生先有充分的自我質疑、釋疑,進行個人質疑後,然後小組內部解決疑問,集體解決疑問及各種形式的釋疑方法,著重培養學生自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的質釋能力。

二、鼓勵質疑問難,培養創新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特別是中低級學生由於知識面窄,好勝心強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所提出的問題還比較膚淺,甚至沒有什麼價值,擾亂課堂的預期計劃,但作為教師都要高度重視,不應不屑一顧或拖拉過關,或否定喝斥學生,而應在肯定其努力的情況下,給予中肯的指導,杜絕扼殺學生質疑興趣的行為,充分保護好其質疑信心,調動質疑積極性,最初學生的質疑一般會集中在不明白、不理解的問題上,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學生對疑問的解開,會有茅塞頓開之感,嘗到由質疑帶來的滿足,加上老師適時適度的表揚鼓勵,學生定會產生質疑興趣,逐漸形成質疑習慣。逐步提高質疑的能力,指導學生找有價值的疑點,讓其充分自信地質疑,在質疑過程中不斷思維,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三、巧妙設置懸念,積極開啟思維。

「懸念」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心理特點,創設出有科學性、新穎性、針對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在導課時設置「懸念」,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重點及難點時主,設置懸念,可把難寓於趣味之中,排解學生的畏難心理,引起對重難點的關注,帶來探索思維的自覺主動進行;下課前巧設「懸念」,利於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課停而思維不停,為接受新知識奠定了基礎。例如在教學《趙州橋》這篇小學第六冊語文書中的課文時,我就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疑問式導課:河北省趙縣洨河上的趙州橋建造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了,現在還在使用中,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巧妙設懸的疑問緊緊吸引住了學生,學生急於知道答案,自主學習再加上老師的引導,積極開啟思維,迅速明確了趙州橋的結構特點,掌握了本課重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四、引導大膽想像,培養創新思想。

語文教材 大部份是文學作品,語言藝術塑造的藝術形象,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來進行二次創造造來實現藝術審美,所以語文課中最適於發展學生想像力,以此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只有敢想才能創,在創中充分發揮想像;想像與創造相輔相成,齊頭並進。很多課文在行文中跳躍大,用省略號留下空白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此時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去填補和充實,充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發揮合理想像;許多課文的故事結尾言完而意未盡,給人們留下了廣泛的想像空間,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的想像,引導學生多種角度的合理想像的好時機,並給予他們的想像予以肯定,更能調動學生的想像積極性,如:教學《掩耳盜鈴》這篇 寓言故事 ,故事結尾「沒想到剛碰到鈴鐺,他就被人發覺了」。就可引導學生充分想像他被抓住後的情景。 ( 1 )經過 教育 →認真改正;( 2)死不悔改→吃了大虧。讓學生在充分想像中領悟立寓之意。想像與創造就像一對孿生姐妹,只有無拘無束地放飛想像,才能有所創造,才能創新。

五、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功能。作為教師應該在培養創造能力的思想高度去審視教材,善於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因素和智力因素,從此激發學生創造動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採用直觀形象的方法,生動激情的語言,可以把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創設情景再現,還原為學生獨立探索創新的過程,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課前先帶領學生仔細觀察本地較有特色的山形、山勢,與之相映襯的湖泊、河流,在大自然中感受美、享受美。在美的熏陶中激發學習興趣。上課時,通過課本中桂林山水插圖,各種桂林山的形態圖,側面圖,去深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教師引導學生將它們作對比,了解桂林山水奇特的美,如此安排教學,就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創新思維

一、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學習動機

以往的教學一般從學科知識開始,認為知識之間有一定的邏輯順序,這樣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平穩地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過渡。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僅僅是教師單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設計的教學開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以學生感興趣的語言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值得注意的是,語文課的問題與杜威的興趣觀不同,不是以學生一時一事的個人興趣為基礎的,而是以 語文知識 中的基本概念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問題」作為活動的開始,因而不僅學生具有濃厚的探索興趣,而且使之與系統語文知識的掌握相聯系,從而使由興趣而來的學習動機變成為穩定的、持久的探索動機。

二、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把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增加學生創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

我經常鼓勵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有的同學把甘蔗渣亂丟,我引導他們寫倡議書。我還讓學生圍繞「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等主題,搜集資料寫成文章。我讓學生調查長江大橋的修通對我們有哪些好處,並寫成簡單的調查報告。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把課內所學用於生活之中,既能提高語文能力,又能增長才幹。

四、及時評價,鼓勵學生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做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對學生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贊揚聲中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喜悅與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怎麼培養小學生語文創新思維能力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

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教師不能墨守成規,要積極探索,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作學生創新的表率,讓學生有學習的榜樣。在體現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切實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出發,作業形式要豐富多樣,以富有趣味性、啟發性為准則。

二、求同存異

古人雲「學貴有疑」,「學則須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是創新的動力。質疑的過程蘊含著創新的萌芽。陶行之先生有這么一句話:「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可見,培養質疑能力對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性。創新就是要告訴學生,學會用懷疑的態度接受知識,打破傳統的「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的求學態度,敢於懷疑老師,懷疑課本,養成一種嚴謹的、科學的求知態度。我鼓勵學生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鑽研精神,敢於質疑和否定。

三、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四、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 社會實踐 ,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五、教學角色互換方法研究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的過程、創設的過程。一個有 經驗 的教師,應該時時處處為學生探索知識創造條件,留給學生充分思考餘地、探討的空間和創造必要的情境,挖掘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平等的對話者,是教學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加入小組討論。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生共同歸納出結論,這樣,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完善小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個人的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完善小學生的個性,對於他們創新精神的保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對於孩子們來說,我們的要求不需要太苛刻,從小加以塑造是最好的。小學語文的教材選擇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優秀的人物和優美的故事,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經典人、事,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只要能夠對這些素材充分運用,勢必能夠在小學生的內心產生重要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當注意,教師的榜樣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很容易影響到學生,在他們心中,教師不管做什麼,往往都是正確的,所以創新個性必須是教師所具備的,它對學生創新性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形成有直接的影響。


③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

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新的理念,新的形勢下,應以創新意識引領教學。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讓學生活在當代。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語文教學如何體現創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語文教學創新設計

精心剪裁 推陳出新

一篇 文章 有主題,有思路,一堂課也應有它的主題和思路,要做到主題明確,思路清晰,老師對教材必須做到爛熟於心,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荷花澱》是最值得品味的,以女性為題材的作品。描寫戰爭場面富有詩意,戰爭中的女人更是可愛無比。如何讓學生認真解讀文本,挖掘深意呢?我精心計算時間,調整篇目,把《荷花澱》安排在「三・八」婦女節前一天上。又精心剪裁,以(女人之最)「女性最……」的句式,結構課堂。這樣設計的目的是:①「女人節話女人」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進入文本;②走進文本。學生要想說出女人們的美好品質,必須深入品味文本,才能分析的有理有據;③說話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整理思維、訓練語言表達的過程;④在品味中引導學生挖掘文本意蘊:孫犁著重渲染女性魅力,旨在揭示美好的人性支持了艱苦的抗戰,也正是這艱苦的抗戰充滿了溫馨。後來自由命題 作文 中,有學生以「戰火中的永恆」為題,分析《荷花澱》、《木蘭辭》等戰爭題材的作品中美好的人性。

《神奇的極光》,則以「極光是什麼」為線索推進課堂。做一個給概念下定義的延伸練習。本設計的設想是:①抓 說明文 的特徵:極光「神奇」在何處;②理出文章的順序:以時間為順序結構全文,這也恰是科學進步,人們認識逐步提高,探秘逐步深入,全面准確定義極光的過程;③區分詮釋與下定義附帶高考知識點給概念下定義;④輻射知識點短句變長句:學生理出的極光特點是一個又一個的單句,需變成長單句。每一種設計都盡可能通過 思維訓練 達到由知識到能力的遷移。

張揚個性 注重體悟

「張揚個性,表現自我」提出來,不是寫在書上,掛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要融進從教者的意識中,引入到課堂中,滲入到學生思維中。不僅新篇目新章節體現這一理念,傳統篇目的教學也應滲透。上《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有學生悄悄感慨:「我們也跟別里科夫差不多了」。一語驚醒侃侃而談的老師。於是,我依然撇開教本,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套子,同時引導學生分析這一個個套子的作用,分析它們存在的必要性或者滯後性,並及時點撥:人雖然離不開套子,但不能作繭自縛;人必然進入生活圈子,受規矩約束,但不能落入怪圈。至此,學生才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解讀《項鏈》時,由於它誕生的時代、作者寫作目的的局限,有關的一些問題放在今天來理解,有一定的出入,不妨大膽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比如《項鏈》中有句話「她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麼美麗,多麼使人傾倒啊!」教參中評點:「由此可見,10年的辛苦,使她的家庭生活和外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並沒有改變她那愛虛榮、慕豪華的性格。」而學生普遍認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瑪蒂爾德應該值同情。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最美妙的回憶,怎麼能大加批判呢?這樣做,既不拘泥於教材,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應辯能力,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們探索語文的興趣,不僅語文課好上了,而且學生的能力大大提高,師生間的情感也得到加強。

創新意識培養淺談

鼓勵大膽質疑,培養 創新思維

創新意識來自於問題。古人雲:「學貴須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起源於質疑。可見,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秀人才必備的品質。愛因斯坦也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我們要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鑰匙,這是創新的起步。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

在教學中,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時要著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質疑的基本 方法 。如:從課題質疑,從標點符號質疑,從中心思想質疑,從語言表達運用質疑,找原因質疑,找依據質疑,抓聯系質疑,抓關鍵句質疑,抓矛盾質疑,尋實質質疑,聯想質疑等。例如六年級《窮人》這篇課文中有13處省略號,分別代表什麼含義,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把省略號去掉好不好 通過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培養學生善於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去質疑現實,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鼓勵標新立異,培養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型的創造性思維形式,發展求異思維對培養創新意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求異,就無所謂創新。習慣於求異思維的人,不迷信舊理論觀念,而熱衷於探索未知領域,能提出不同凡響的新觀點。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較多的是追求學生認識的「標准化」,導致了教師對學生認識發展的整齊劃一要求,表現在課堂上,常常是教師的一言一語給學生以模式化的示範或提示,造成了思維定勢,嚴重地抑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妨礙了學生的創新。

因此,克服思維定勢,發展求異思維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極力營造思維奔放的寬松環境,給學生留出充分思考時間,打破「唯我獨尊」的思想,使學生敢於發表不同意見,引導他們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允許並鼓勵學生的認識朝不同方向拓展和延伸,並敢於爭議,發表新穎獨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見解,敢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大膽創新,標新立異。這樣,即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在是非、優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維過程、辨析過程就是創新意識萌生、成長、成熟的過程,其積極意義絕不是某一具體問題的答案是否正確所能代替的。

語文作文教學中體現創新性

一、鍛煉小學生寫 日記 和 讀書筆記 的好習慣,注重日常積累

小學作文 教學雖然令語文教師比較頭疼,但並不是沒有方法可循的。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就是寫作基礎薄弱,缺乏 語文知識 以及寫作素材的積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學生出現的關鍵問題,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在平時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將每天發生在身邊的事情或者自己的一些想法寫在日記本上,雖然短短的日記看起來沒什麼作用,但是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思路。堅持寫日記還能夠體現一個學生的 學習態度 ,堅持就是勝利。與寫日記相配合的是寫讀書筆記,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買一些課外書,這些課外書會增強小學生的視野,拓寬他們的寫作思路,語文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的時候,把認為 優美的 句子 或者重要的詞語記錄在本子上,在以後自己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來點綴自己的文章,使文章更具有可讀性。日常積累是小學生寫作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和小學生都要提高重視程度。

二、作文教學要聯系日常生活,拓寬學生寫作的范圍

俗話說,作文來源於生活。生活當中的很多見聞或者 事跡 都是小學生寫作的素材。在生活中注意觀察身邊的大事小情,是增強小學生觀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會培養小學生熱愛生活和熱愛學習的性格。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必須提高對小學生的技巧指導,開拓他們的寫作思路。在課堂上,小學生很容易出現寫作厭煩的時候,我會及時地調整教學,採用一些比較輕松愉快的教學方式,緩解課堂的尷尬氣氛。同時,我還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到校園里或者到公園里去轉一轉,讓學生親自接觸到大自然,去觀察大自然,去放鬆緊張壓抑的身心,最後就會發現再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無話可寫。作文要創新,首先寫作思路要創新,不能只是模仿別人的寫法,或者借鑒作文書上的模式。小學生具備較好的可塑性,語文教師要替學生把好關,幫助他們拓展寫作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將創新作為素質 教育 的關鍵去對待。

三、修改作文要具有科學性和針對性,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

④ 《新課標下語文怎麼教語文名師來解讀》札記

      語文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培養能採用科學方法去學習的人,能用語言做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因此,語文教學要由設計教學問題轉向設計促使學習真實發生所需要的真實情境。在情境設計中,教師要轉變教材的使用觀念,做好課程內容的轉化與研發,進行資源統整,設計豐富、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來強化語用體驗,使學生的知情意協同發展。

    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都需要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

     新課標的這些新變化,符合語文學科性質特點和學生學習規律,特別是從小學到高中的無縫銜接,能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體現了語文教學與時俱進的新態勢。

     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一言以蔽之,還是「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國人;「創新」,就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真正相融,不斷更新語文學習的情境、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整合語文學習的內容;「創新」,也就是讓語文學習與時代緊密接軌,不斷更新語文教學方式、優化輔助學習的技術、提升語文學習的質地與效能。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詞。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要依託具體的語文學習任務而存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不是簡單的學習問題的羅列,也不是一味的問題解決。「學習任務」的第一使命是驅動學生深度閱讀,使其閱讀思維得以拓展,在文本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實現閱讀的言意轉換,提升元認知能力。沒有走心的深刻閱讀體驗,急於解決任務,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積累和建構,就如同新栽的樹苗缺乏充足的水分,根扎不進土裡,也就沒有生命的拔節。

      學習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發展實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緊緊圍繞語言這一核心,做多維度的能力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聽說讀寫,使學習進階;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與非理性思維相輔相成,知情意協同發展。所以,核心素養的培育,要「小立課程,大作功夫」。任務的設計、情境的設計和活動的設計,要扎實而具體,不可大而無當。教師要在具體的語境中,幫助學生積累語用體驗,走出知識傳遞、知識識別、偏重工具理性等誤區,讓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體驗活動,回歸學生的心靈,回歸身心統一的學習,利用可表現性的評價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發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始終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教師要強化文本解讀力,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使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在解讀文本中轉化為用來具體閱讀指導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識。教師沒有這些知識打底,就沒有閱讀邏輯思維培育的意識,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在課堂上也就無跡可尋。其次,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統整的學習內容以及所憑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包含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活動又要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帶有思維力挑戰,這是學生學習行為養成、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環節。再次,思維力的培育更需要在這些環節的持續深入推進中達成。那麼,師生之間的對話就至關重要,科學有效的教學對話是促使學生思維力持續發展的中樞性環節,在對話中,教師的評價相機而入,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重塑、建構。

       日益更新的世界,總該有一些東西是不變的,也是需要堅守的。對於語文和語文教學而言,守住本質,守住初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總是想著多「改變」,不要總是迎合「改變」,在「改變」之前先想清楚我們守住了什麼,又堅持了什麼。教學要緊跟時代,但不是緊跟時尚。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在表達上略有出入,但整體不變,這是很令人感動的。新課標對語文教師職能和職業修養的要求都有了變化,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和要求,擁有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和新視野,在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上積極求變,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做有學習力、思考力、創造力、研究力和執行力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語文教師,努力讓自己成為最好的課程。

⑤ 張貴栓:守正創新  推進教研本地化

        河南省林州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實施「區域發展,整體推進」戰略,先後成功舉辦了全國第八屆、第九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全國首屆鄉鎮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河南省首屆民辦教育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堅持教研本地化,打造落地語文,構建了林州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1.0版、2.0版、3.0版、4.0版。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隨著實驗的不斷推進,學生提分了,教師成長了,學校發展了。精彩學生成就了精彩老師,精彩老師成就了精彩學校,精彩學校成就了精彩校長。全國各地到林州參觀、指 導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同行們也越來越多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成為了林州市的第四張實至名歸的名片。

  近段時間,全國各地的好多教研員,校長以及老師紛紛在qq群里、微信里、電話里與我聯系,誇獎林州市的小學語文語文課堂非常精彩,問我秘密是什麼?有的甚至打電話,讓我發去林州市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方案等。我思來想去,如果說林州的課堂精彩,大概容納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元素。

  第一個元素是「語文主題學習」。大家都知道:語文主題學習指的是「課內大量閱讀」,深刻理解,「大量」不是「多多益善」,還要強調「反三歸一」、「質從量出」,林州既抓住合適的「量」,即「一標統三書」,圍繞課標要求,有效整合教材與叢書,拓展閱讀同主題的同類文章,又抓出適合的「質」,即「一題練三文」,確立文章的語言訓練點,將閱讀與表達有效結合起來。我們把它概括起來就是「一標統三書,一線串三珠,一題練三文。」

第二個元素是「中國小語理念」。傳統課堂與現代課堂的最大區別在於你是把一篇文章用兩三個課時閱讀,還是一個課時閱讀多篇文章。溫儒敏教授提出的1+x閱讀模式,是加碼閱讀,就是「中國小語理念」。全國第七、第八、第九屆連續三屆「小學語文主題學習」年會,中國小語泰斗崔巒先生,除到會評課之外,還要做專題講座。「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教學目標更加集中,教學內容更加豐厚」、「語文教學要處理好閱讀與表達的關系」。課堂改革是否沿著中國的小語道路前進,是否能基本代表中國小語的水平,看是否有「中國小語理念」,這些需要明明白白懂語文。這些理念,我們是必須落實到位的。林州倡導語文主題學習三件事:一是把教材學好;二是把叢書讀完;三是推薦閱讀同主題、同語用的文章或整本書。

第三個元素是「學生中心論」。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課堂改革,特別是小學語文的課堂改革,許多地方還是處於「教師中心論」向「學生中心論」轉變階段。林州已經實現的「三個轉變」,課堂呈現的是「學生中心論」,即學生活動多,教師活動少。如果一邊倒,「教師中心論」的教師,會感覺到課堂失去了教師的作用,也就失去了教師的精彩,他們難以置信。因此,教師的角色要有一個准確的定位,那就是合作者、引領者、指導者……

幾年來的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先教後學已經成為過去,隨之而來的先學後教,「整體預習課」,「基礎閱讀課」,「整合閱讀課」,「拓展閱讀課」,「預習、閱讀、展示、檢測」,小組合作,你爭我辯,我的課堂我做主。孩子們在課堂上充滿自信,表現欲空前高漲。

第四個元素是「重塑語文」。學生的精彩是表現,教師的精彩是點燈,課堂的精彩是效果。三個精彩構成了「精彩的語文」,語文課堂的精彩在哪裡?在效果!效果在哪裡?在讀和寫!認真落實讀和寫,重塑語文形象。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曹文軒講:「閱讀是弓,寫作是箭。」「讀寫結合」、「說寫並用」的精彩才是語文課堂的真精彩,很大程度上說,林州的語文課稱之為「語文常識課」。

第五個元素是「全民閱讀」。創新是做好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的靈魂。按照「區域發展,整體推進」原則,幾年來,林州市分步實施,落實「全民閱讀」,而且,把創新作為發展新引擎。市直學校堅持「重塑語文」,落實「一標統三書,一線串三珠,一題練三文。」鄉鎮學校實施「四型三讀單元整體結構化教學策略」,落實「農村閱讀城市化,農村孩子城市化,農村教育城市化。」民辦學校實施「閱讀普渡眾『生』」工程,落實「同享閱讀陽光,同嗅閱讀書香,同伴閱讀成長。」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內容。林州市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兩年一大步,三年一台階。林州的課堂是多元素的融合,只要合理安排,走進每個版本的實驗學校,都會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點、生長點,容易形成共鳴。

大家常談課堂改革,我覺得,我們的課堂不能叫做改革,而是改良,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做一些完善就很不錯了。同時,我們也只會做一些改良罷了,把傳統的「命」給割了,新的「命」一下子也不會誕生出來,其結果還是無「命」。

談這么多,只是在落實教研本地化。林州的小學語文改革,特別是語文主題學習實驗,經歷了幾個階段,一步一個腳印,才逐步得以完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教研本地化的進程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林州《教研人在旅途》。

⑥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應該是自己的語文知識非常豐富,並且有愛學生的一顆心,同時的話,有責任感,有擔當,有因材施教的這個本能。

⑦ 語文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愛恩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就以是激發求知為前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想方設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人人情緒高昂、思維活躍,這樣就會很容易地碰撞出創造性的火花。
首先,克服畏難情緒,營造一種寬松自然、和諧、愉快、競爭、互助、協作、師生平等的民主氛圍,激發他們的創造慾望。
其次,加強與其它學科的聯系。有些學生鍾愛美術、音樂等學科,不太喜歡枯燥的文字。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上給他們一個平台,一個展露才華的舞台,其成功的喜悅、自豪定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學習語文的興趣。如教學《春》時,可以讓擅長美術的學生以繪畫形式描繪春天;教學《松鼠》時,鼓勵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參與補充講解;教學《巍巍中山陵》時,可以讓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展示其才華……當這些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在語文課上同樣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時,他們就會對語文漸漸產生興趣,這就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前提。
再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價值,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法庭上,律師善辯的言辭;舞台上,主持人幽默詼諧的語言;交流會上,學術論文的嚴密;節假日,充滿真摯感情的祝賀……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漸漸產生了學習語文的強烈慾望:我要學語文,我要學好語文。
二、激活學生課堂的主體意識
學生創造潛能的發揮,依賴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體現。主體意識是讓學生尊重自己的思維,堅持自己的正確見解,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思考、主動提出問題並運用語言載體顯現。學生學會質疑、釋疑,就是創新能力的一種展示。
教師還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時機創設不同的條件和情境,增強他們的主體參與意識。如教師在朗讀和講解作品時可運用語音、語速、語調的變化與組合,展示豪放、熱情、優美、輕松的意境,以情發聲,以情帶語。根據不同作品的不同情感「因情制宜」。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課堂上的聲情並茂、氣勢磅礴、意氣軒昂,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領會了詞人偉大的胸襟和堅定的信心;而《周總理,你在哪裡》一詩,時而抒緩,時而急切,時而高亢的語調,又將學生們帶進了一個無限懷念的氛圍,朗讀這些名篇課文,加之以手勢、身勢、微笑等體態語文,這些作品很快印入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習的熱情。
教師針對學生好奇心、好勝心強的特點,設置形式多樣的、新穎別致的競賽活動,這樣有利於將知識化單調為靈活、化枯燥為有趣、化深奧為淺易,在活動中他們人人動腦、個個揮筆,有疑相議,釋疑增知,學得有味、學得有趣。從而在實踐中啟迪創造靈感。
三、鼓勵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和多角度思考
有的學生由於受一些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束縛,往往人雲亦雲,鸚鵡學舌,不能也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就拿寫作文來說:「文章貴在出新」,要使文章有新意就要加強逆高思維的訓練。如《近墨者未必黑》、《開卷未必有益》、《班門弄斧又何妨》、《愚公移山新傳》等這樣的一些作文題,就是以逆向思維去提煉觀點的。這樣反其道而行之,可以樹立新觀念,提出新觀點。
逆向思維只是培養創造思維的一個方面,如何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同一個問題,則更有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思維,告訴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審視、思考,得出的結論就會多樣化。不過,在進行逆高思維和多角度思考時,必須合乎客觀規律,不能脫離實際、異想天開。否則,不但沒有創新,反而變得沒有意義,甚至會出現一些笑話。
四、引導啟發學生展開創新想像的翅膀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設想一下,當皇帝知道自己沒有穿任何的衣裳,就去遊街,讓老百姓看了笑話,上了兩個騙子的當以後,皇帝該怎麼辦呢?有的學生認為皇帝將會變本加厲地更加殘暴的統治人民,最終被老百姓推翻了。有的同學則認為皇帝通過這次教訓之後,好好的反思,今後不再關心新衣服,而是決心做一個好皇帝,為老百姓造福,最後受到老百姓的愛戴,而那個敢於說真話的孩子,皇帝立他為太子,繼承他的王位。好的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活動,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寫、敢做,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總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總趨勢。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地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吸收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新問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優化語文教學。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創新教學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徵。江澤民總書記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如果語文教學多一點培育創造力的意識和辦法,學生走向社會就會多一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國家就會多一些創新人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
學生的創造力主要包括那些方面呢?一個方面是創新的意識,也可稱為創新的精神。它包括好奇心,探究的興趣,求新求異的慾望等。這些素質與生俱來,人皆有之。幼兒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愛看、愛問、愛嘗試即是證明。絕大多數幼兒對識字、寫字、背誦古詩等充滿興趣也是佐證。另一方面是創新的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思維能力和創造想像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就是對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已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對人們熟悉或已認識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新的途徑重新進行思考,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而對未知事物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創造性的。創造性思維具有流暢性、靈活性、新穎性、獨特性等特點。它是整個創造活動的智能結構的關鍵。創造想像能力也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第三個方面是創造性人格。其中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追求創新的狀態,執著的精神和堅強的毅力。當然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方面不能要求過高。
由此可見,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造力
創新精神,它需要人們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去激勵和推動。因為激勵可以使人發現自身的積極因素,從而產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會產生巨大的勇氣和動力。古往今來,那些有成就的發明家,他們的創新行為都離不開創新精神的激發。快速計算發的發明家史豐收,在上小學時就發現了算術教學中的一個怪問題。教師在黑板上演算習題,習題的數字讀、寫、看都是從左到右,從高位開始的,而運算正好相反。史豐收問老師:算術能不能從左向右。從高位算起?老師沉思後說:幾千年來都是這么算的,課本上也是這么寫的,你就跟著這么學吧!不過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發明創造嘛!在老師的激勵下,他的創造願望終於如願以償。因此,作為老師,對學生的"異想天開"不能潑冷水,而必須千方百計的愛護和保護他們的好奇心,不斷的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肯定和鼓勵他們點滴的發現,引導他們敢於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這樣他們的創造慾望就會激發起來。
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應有以下正確的認識:
1、教師要正確理解學生的創新。學生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幼稚天真而充滿幻想,個性品質的充分展示,思維和表達不受任何限制,疑問看似簡單平常卻又新穎奇特,回答跟老師的預設答案總有距離(有時相距很遠)卻有其客觀合理性,等等。教師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兒童的創新,更不要誤解為嚴密的邏輯思維、重要的理論發現和科學的創造發明等,那就勢必把很多具有創新天賦的人才夭折於搖籃之中。
2、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的創新潛能。學生是天生的創新人才,他們的成長經歷凝聚著他們創新的膽識和能力:一個嬰兒出生後,便睜大雙眼搜尋各種新鮮的事物,認識各種不同的臉譜,嘗試各種動作,發出各種聲音傳達自己的信息;需要與人交流了,便開始呀呀學語。剛剛會說話,其語言和思維就令人驚奇。孩子的創新意識、學習慾望、生命發展三者之間是緊密相聯的。在相互信任的氛圍中,學生會盡情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
3、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對於學生的發現,我們有些教師常常不以為然,不置可否。我們常常看到這種現象:教師置學生的質疑於不顧,仍按自己的設計組織教學。這種不尊重學生的發現、不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硬拉著學生"跟我學"的做法,導致學生失去了創新的慾望和學習的需求,創新精神被扼止於萌動之中,出現學生"高分低能"、"越學越沒靈氣"的不良後果。所以,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發現,滿足學生創新學習的需求,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挖掘課堂教學的創新因素,培養創造力
課堂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要園地,學校的教育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所以要發大力氣來研究怎樣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怎樣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一)挖掘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

⑨ 小學語文如何做到教育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在理念和教學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前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上,語文教師在教學方法上不斷進行創新,充分利用教學實踐,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才能更好的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才能真正推進素質教育健康發展。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的慾望。例如在教學《司馬光》、《烏鴉喝水》這樣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這樣的啟發性問題:如果你遇到司馬光這樣的情況,該怎樣辦?你能幫烏鴉想出別的辦法嗎?這樣的問題能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正是在討論中受到了鍛煉。對於所有不同意見,教師都要給予鼓勵,合理的則給予表揚。

二、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經常訓練而形成的。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生字新詞的學習,還是課文的閱讀,或是進行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在教學內容上都是豐富多樣的,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創設創新教育情景,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從而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在設計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上,教師可以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

三、挖掘創新因素,發展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對創造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在小語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向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四、提倡大膽質疑,發掘創新潛力

小語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學生似乎一看就懂,處於無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學習任務,在這些內容的處理上,教師要注意於淺處深問,於無疑處激疑,引導學生探討課文的思想,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勵學生思維,撞開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閥,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五、開展語文活動,提升創新實踐

為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度發展個性和培養特長提供條件,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語文活動課教學,把它作為激發興趣、愛好和特長,實現個性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通過語文活動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小實驗、小製作中自己動手,在現時社會中去思索,發揮主動性、勇於思考、大膽創新,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促進了素質教育的開展。

⑩ 新課標下,語文教學應從何處發力

                《教育家》編輯部

      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語文等16個課程標准(2022年版)。新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將於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應從何處發力?本刊編輯部邀請特級教師、語文名師,就語文新課標進行深度解讀。

    《教育家》: 語文新課標「新」在何 處?有哪些變化是需要重點關注的?體 現了語文教學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肖培東: 語文新課標提出「六大學習任務群」,且每一個任務群都包含「學 習內容」和「教學提示」;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內涵與描述,在一定程度上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評價量規;新課標還增加了「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的指引,以使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研究,不斷進行優化。

      這些變化,就是改革的焦點。首先,我們要進一步加深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其次,我們要在學習任務群的細化落實上不斷思考、研究,如何使學習任務群有機貫穿教學過程,如何整合教學資源、設計學習任務和適切的教學評價,如何組合成「群」,等等。一個環節搞不清楚,新課標的落實就可能出現「泡沫」。同時,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實施與核心素養培育之間的意義和關系更需深入關注,這關繫到教學的效度。

    語文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培養能運用科學方法去學習的人,能用語言做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因此,語文教學要由設計教學問題轉向設計促使學習真實發生所需要的真實情境。

      曹公奇: 語文新課標的「新」,主要表現在:完善了課程目標,凝練了語文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優化了課程內容,提出了「六大語文學習任務群」;細化了實施要求,研製了語文學業質量標准;增強了指導性,實現教、學、考的統一,提出了教學、評價、教材編寫、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等具體可行的實施建議;加強了幼小之間、小學各學段之間、小初之間的有效銜接,特別是對接了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使得初高中之間的銜接更加緊密。

      於普通教師而言,一要正確理解四個語文核心素養作為一個整體、相互交融的關系,不應簡單地將其割裂開,當作四個並列的課程目標。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牢記: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都需要以語言運用為基礎,並在具體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得以實現。二要按照新課標對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要求進行精心設計,有效實施教學,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素養。

      張寰宇: 語文新課標的「新」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育人立意更高遠,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聚焦到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的根本任務上來;二是學習過程更真實,強調基於真實情境的實踐性、綜合性甚至是跨學科的語文學習;三是課程內容更系統,「六大學習任務群」分學段螺旋建構,促成了語文學習的整體化。

      語文教學的發展趨勢,一言以蔽之,還是「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 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 國人;「創新」,就是讓語文學習與生活真正相融,不斷更新語文學習的情境、 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整合語文學習的內容,讓語文學習與時代緊密接軌,不斷更新語文教學方式、優化輔助學習的技術、提升語文學習的質地與效能。

    《 教育家》: 新課標提出以「六大學習任務群」推動語文教育的變革。學習任務群如何架構,教師需做好哪些准備?

      周麗蓉: 六大學習任務群,明確並細化了學科教學內容,貫穿整個學段,將成為系列、緊密相關的活動組合,強調學習活動的綜合性、目標統一性。因此,學習過程將由以往的「教師一篇一篇地教」轉變為「學生一組一組地學」。在目前教材沒有按照任務群進行修訂的情況下,教師應做好如下准備——

      更新教學理念。 認真學習新課標,更新教學理念,以人為本,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教材觀,建立課程意識,真正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要對照學習新課標中關於學習任務群的描述,對教材進行一次整體的對標梳理,研讀教材,依據現有的單元理解嘗試劃分「文學性」「實用性」「思辨性」任務群教學 內容,結合單元目標和助學系統,嘗試從三個能力發展階段(基礎、發展、拓展)釐清能力層級,完成一次自我學習,為落實任務群教學目標做好准備。

      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 新課標下完成教學任務,必然要創設真實情境。情境創設、任務活動設計是新的理念和方式,也是大多數教師比較陌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盡可能學習相關的理論和研究,尤其是近年來關於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和關於學習情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這些研究成果吸收轉化,關注生活,關心時代發展,為創設出符合生活實際的真實情境做准備。要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知識和技能,同時避免出現脫離學科學習、不符合生活實際的假情境和假任務。

      張寰宇: 我們可以預見,將要修訂推出的「新教材」一定會進行「六大學習任務群」的建構,會設置一定的任務支架。但只靠教材的設置是不夠的,最關鍵的還是需要教師改變過去單篇式的教學觀念、備課方式與教學方法,主動適應新課標與教材的改變,用好、用活教材的板塊編排與任務設計。

      目前的統編教材雖是以雙線組元方式進行編排的,但只要教師對教材各單元學習進行深度合理的目標提煉、板塊建構、內容整合、任務設計,也可以開展一定的任務群式教學。在有新課標可依的情況下,教師要主動求變,對現有教材進行充分研讀與二次開發,形成大單元意識,提升大概念解讀能力,開展大任務的主題化、項目化教學嘗試,真正提升和語文新課標相適應的教學素養。

      苗新坤: 新課標下課堂的形態與非任務群式的課堂區別在哪裡?哪些又是不變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行探究。首先,要在既有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認清語文及語文學習的本體規律,進一步探索如何在「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 中遵循規律,培育核心素養。我們對「任務」的理解不能簡單等同於學習主題、 學習目標、探究問題以及一般的學習活動。它是以素養為導向的語文實踐活動, 須依託真實情境下的語言文字運用。其次,語文老師要精心研究資源的開發與整合、教學內容的轉化與實施、真實情境以及學習任務的設計與應用,預防「文本深度閱讀沒有了,膚淺的任務解決出現了」「非理性思維殘缺了,工具理性偏重了」「真任務沒幾個,偽任務太多了」的誤區。此外,我們還要研究如何科學地使用教材以符合新課標精神,有效規避大量講解分析的弊病,讓學習真實而深入地發生,以及我們的教學評價如何有機嵌入,使「學-研-評」完整統一。

    《教育家》: 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

      肖培東: 「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詞。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要依 托具體的語文「學習任務」而存在。「學習任務」的第一使命是驅動學生深度閱 讀,使其閱讀思維得以拓展,在文本閱讀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實現閱讀的言意轉換,提升元認知能力。沒有走心的深刻閱讀體驗,急於解決任務,就是本末倒置,缺少積累和建構。

      學習任務,要貼近學生的發展實際,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緊緊圍繞語言這一核心,做多維度的能力訓練,讓學生充分地聽說讀寫,使學習進階;更要有情境性,使理性與非理性思維相輔相成,知情意協同發展。所以,核心素養的培育,要「小立課程,大作功夫」。任務的設計、情境的設計和活動的設計,要扎實而具體,不可大而無當。教師要在具體的語境中,幫助學生積累語用體驗,走出知 識傳遞、知識識別、偏重工具理性等誤區,讓知識有效轉化為學生的閱讀體驗活動,回歸學生的心靈,回歸身心統一的學習。

      曹公奇: 其一,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平時布置作業,也應多布置閱讀任務,少布置刷題作業。通過大量閱讀,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涵養學生的思維和品質,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二,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讀書報告會、思辨研討會、詩文朗誦比賽、辯論比賽、演講比賽、戲劇節、新聞采訪、研學活動等。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活動情境中,獲得語文素養的提升。其三,一切語文學習活動,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通過品讀語言、體味語言、感悟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等,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樹立文化自信。

      周麗蓉: 「素養」是長期養成並在生活中自然表現出來的,這就指向了教育教學的內化特徵,指向學生的能力養成。「養成」,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過程。需要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進行長期的體驗、感悟、訓練,這樣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學科素養,並能夠進行積極有效的活動設計。積極有效的活動應具備真實、綜合的特點,還須講究 適切性。例如,實現「文化自信」的素養目標,要依據教材內容和能力訓練點設計情境。教材中的經典作品,承載著思想、語言、審美、文化等綜合價值,「文 化自信」應該在綜合價值的認同中感知和體養,並逐步形成觀念。

      《教育家》: 新課標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此前教育部也表示現行的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所欠缺。在語文學科中強化思維能力,教師可從何處發力?

      張寰宇: 首先,教師要主動優化語文讀寫的課程結構,把過去對文學性讀寫的過多關注轉向各類任務群學習的平衡,尤其是新課標中提到的實用性閱讀、思辨性讀寫、跨學科學習等,要在富有邏輯思維的讀寫實踐中培養邏輯思維。

      其次,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之間是相互融合且相互促進的。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在單篇教學還是綜合實踐中,都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富有梳理性、邏輯性、探究性的學習建構,在不斷的思維建構中培養學生思維習慣、優化學生思維結構。

      最後,教師的教學思維會對學生的學習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獨立則學生獨立,教師清醒則學生清醒。教師要在深度備課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設計素養,在終身學習中培養文本解讀與獨立思辨的能力,讓自己的教學清晰且有深度,嚴謹而有趣味,讓學生收獲深入而快樂的語文學習體驗。

      周麗蓉: 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本學科的特徵。之所以出現語文教學更多地強化形象思維而忽略了邏輯思維的問題,是由長期的割裂式的字詞句分析、單一散碎的知識點教學所導致。語文學科其實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力抓手。每一位作家的表達,都藏著理性思考。敘事講究事情邏輯,議論講究思維邏輯,說明需要事理邏輯,即使是語言形式跳躍的詩歌,也是有情線可循的。閱讀文學作品,需要以形象思維去感知、體驗,但要在豐富情感的基礎上增長心智,則需要理性的思辨。這一能力關繫到學生能否成為有溫度、有思考力的理性公民。

      語文教師還要關注自己組織學習活動的思維流程。每一節課,都應該是有序的、有邏輯的,比如整節課要有「起承轉合」的思考軌跡,要有符合認知規律的「問題串」,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我即語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所 有的表達都是學生得到潛移默化感染的「範本」,學習活動組織、知識傳授等都 體現著教師的思維能力。

      苗新坤: 語文教學對思維的培育始終是個短板。這個問題應首先從教師自身找原因。一方面,一線教師在文本解讀中容易迷失走向;另一方面,教學設計能力的欠缺,使課程內容不能有效地轉化為彰顯學科學習邏輯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課堂上呈現出教師占據主要地位大量講解分析而學生無事可做的狀況,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面臨很大挑戰。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教師要強化文本解讀力,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使理性思維與非理性思維在解讀文本中轉化為用來具體閱讀指導的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識。否則,培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在課堂上也就無跡可尋。其次,教師設計的教學情境、統整的學習內容以及所憑借的語言實踐活動,應包含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活動又要貼近學生的思維最近發展區,帶有思維力挑戰,這是學生學習行為養成、邏輯思維能力養成的關鍵環節。再次,科學有效的教學對話是促使學生思維力持續發展的中樞性環節,在對話中,教師的評價相機而入,使學生的思維得以重塑、建構。

      《教育家》: 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程教學,應在哪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肖培東: 對於新課標,我首先關注的是「不變」的東西。我很擔心的是,新理念、新名詞的大量衍生,會讓很多語文教師曲解或誤解語文教學。對於語文和語文教學而言,守住本質,守住初心,至關重要。在「改變」之前先想清楚我們守住了什麼,又堅持了什麼。教學要緊跟時代,但不是緊跟時尚。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關於語文課程的性質,在表達上與以往略有出入,但整體不變,這令人感動。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學,要緊跟新時代的步伐和要求,擁有新理念、新思維、新知識和新視野,在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上積極求變,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做有學習力、思考力、創造力、研究力和執行力的適應時代需求的語文教師。

      曹公奇: 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 教師必須有單元整體意識,將每一節課、每一點學習內容放在單元整體框架之中,實際也就是學習任務群之中去考慮,才能充分發揮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當然,我們可以以教材的單元構建學習任務群,也可以突破教材編排,根據實際需要去重新構建新的學習任務群,以學習任務為驅動,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創設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 我們應盡量為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置身於富有意義的活動情境中學語言、用語言,從而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而不是靠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一味追求所謂的「分數」。同時, 語文學習也要重視語言環境的創設,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條件。

        多種課型相互結合。 我們要突破過去較為單一的教學課型,採用豐富多樣的各種課型。特別是閱讀教學,須突破單篇文本精講精練的形式,將單篇文本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等不同課型有機結合,才能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標重點倡導的,要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的真實閱讀上。

        苗新坤: 首先,教師的角色要進一步轉變。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只有這樣,教學才會由「知識本位」轉向「育 人本位」,才會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其次,教師面對知識的態度也要發生轉變。知識不再是傳遞性的,而是基於活動而生成的,是在被「人」需要時適時介入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評價要前置,並將評價動態地貫穿於課堂教學。再次,在教材的使用上,單篇教學已不能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我們需要在進一步統整中構建學習單元。最後,基於單篇教學的問題設計遠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我們要轉向包含著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在內的教學情境的開發與設計,使得教學單位由時間轉向學習事件,形成一個閉環結構。

                    ——發表於《教育家》2022.05,總第324期。

閱讀全文

與語文如何守正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