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是每個教學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標。下面給大家介紹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歡迎閱讀!
一、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語文教學
開學初制定語文教學工作計劃,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在教學中,要因班制宜採用適合本班的教學方法落實到每節課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學生某些薄弱的語文能力,應加強培養。如我班的學生,就要注重閱讀分析理解能力的培養。於是,除上課多讓他們說自己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之外,我還讓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書報、課外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學習語文的興趣。通過課文中的聽說訓練,結合學生的日記、作文,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輔導中,對優生則提高要求,拓展學生思維,以求取得更好的成績,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對個別後進生,教他們學習的`方法,來改變他們的學習現狀。同時,利用好語文組的教研活動,開好公開課、教研課,聽取各教師的評價,以彌補自身不足,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貫穿與諸育之中而居主導地位,決定著培養人才的方向,起統帥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顯得尤為重要。學期開始拿到語文課本後,要通覽教材內容,了解編者意圖,針對各類型課文的內容作出統籌規劃,制訂本學期德育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達到教育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景、品詞析句、朗讀體會、作文教學等來滲透德育。平時,課堂上我們要與學生通過平等交往,撥動「情趣」這根弦,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這樣,不僅有利於他們踏上將來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於他們的學習,以提高教學質量。
三、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因為「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究某種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和最活躍的因素。在學習中,它使學習活動變得積極、主動,並富有成效。他們這個年齡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呢?游戲、故事和活動!所以要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重視並感興趣,就必須讓他們在玩中學、在活動中學。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有時引進音樂、舞蹈、游戲等形式,賦予教學內容以靈與肉,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充滿生活情趣的課堂中參與學習。當我們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線,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獲得學習的喜悅、學習的信心、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時,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打好語文基礎知識
1、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作為教師,我們應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學生的思維想問題,特別關注學生心靈的成長;我們應尊重學生文化,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世界,憑借教材用中華民族文化的瓊漿玉液澆灌學生純潔美麗的心靈,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學會做人。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巧妙地藉助學生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知識建立聯系,寓學於樂,化難為易,既增添學生情趣,又滲透了文化素養的培養。
3、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感悟」,朗讀與背誦是「感悟」的有效方法。對於漢語言的精髓,在學生學習書面語言時,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這些精品,讓他們熟讀成誦,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品位和語文素養,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蘊,使其受用終身。
五、貫徹課標精神,更新教育觀念
作為教師,面對新課標,我們應牢牢樹立現代教育的四大觀念:一是以人為本,立足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觀;二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學生觀;三是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教學觀;四是加強實踐性和綜合性,突出開放、創新、充滿活力的大語文學習觀。
『貳』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
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
因此,
努力提
高語文教學質量,
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
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
結合我
的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育家葉聖陶強調:
「教育培養習慣。
」
人們也常說:
「習慣決定命運。
」
學生
學習習慣的優劣與學習成績好壞幾乎是成正比的。
在教學中,
老師要培養學生養
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抓緊抓實。
在四年級語文教學中,
我著重培養學生養成幾
種習慣:
①養成早讀的習慣,
學生早晨到校後,
要求學生自覺拿出課本,
讀當天要學
習的課文。
②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在課上要專心地聽老師講,
聽同學講,
還要勇於發
表自己的意見。
③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
學生在上課的同時,
要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在
課文旁邊做簡單批註,把老師板書的重點內容寫在課堂筆記本上。
④養成預習的習慣,
語文課學生不預習,
就沒辦法順利進行,
所以我要求學
生在上新課前,
必須預習,
把課文中的生字詞注音後多讀幾遍,
課文標好自然段
序號,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問題。
⑤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跡工整,行款美觀。
二、落實教學「五認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每次備課時我都要將課本內容,
教參內容和材料
有機重組,
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我的特長確定教學方法,
仔細確立教學方案,
然後結合課文內容搜集適量的習題來補充課堂教學。我還二次備課,即課前
10
至
15
分鍾對上課的主要內容、思路、方法、教學預設做最後思考,再進課堂。
既做到了教學的實效性,又能提升教學能力。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教師必須上好每一節課,
充分利用教學時
間,
提高教學效率,
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
首先在上課時師生都應做好
充分的准備,不但老師要認真備課,還得要求學生在上課前也要做好充分准備,
『叄』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2011-03-07 21:31閱讀:16,841
夕林盡染
博主很神秘,什麼也沒有留下~
關注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必須要堅持的一個永恆的主題,因此,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的職責。下面就我個人的觀點,結合我教學實際,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量的課內外閱讀和生活經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一)積累的類型主要包括:
A.教材方面:
①拼音板塊: 正確讀准字音,辨析正確讀音等。
②漢字板塊:改正詞、句中的錯別字;形近字與音近字歸類積累等。
③詞語板塊:成語,分類描寫的詞語,反義詞與近義詞,關聯詞等。
④句子板塊:名人名言,諺語,歇後語,對聯,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
⑤段篇板塊:古詩,名段,名家名篇等。
這樣做便於學生知道教材方面的積累從哪些類型入手,教師引導之後,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自主的歸類積累了。
B.課外閱讀方面:
把課外閱讀中積累的字、詞、優美的句段以及有關的知識或者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歸類,並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出有哪些類型。如人物類:①英雄人物;②體育名星;③愛國人物等。
C.生活方面:
將在生活中運用的語言以及需要我們運用好語言解決好的事例進行分類,便於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恰當的運用和學習,真正實現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如:文明禮貌用語這一類型。
(二)每個類型根據內容的不同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
A.教材的分類整理:
各個板塊根據相應的類型進行分類積累,這是積累的主要陣地,是學生積累量能否達到的一個主要來源。可以根據上面板塊中的提示進行廣泛積累,將第一至十二冊教材綜合運用,真正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積累,把相應的知識都收錄於相應的類型之中。
例如: ①成語的分類整理:
如表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語:(聚精會神,全神貫注等)。再如寫出以「一、百、千、海、不、有等字開頭的成語;寫出表示「時間過得快」、「速度快」的成語。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詞語數量量的積累與分類積累結合。
②句子的分類整理:
可以把對聯、諺語、歇後語、古詩名句、文言文中的重點句等全部融入其中,並且每一部分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分一些小點來積累更好,如諺語的積累可分為:農業、天氣、珍惜時間、激勵自己等。
③古詩的分類整理:
從你學過的古詩中寫出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特徵的古詩各一句。
④各種句式的綜合訓練:包括:反問句與陳述句的互換;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的互換;比喻句;擬人句;修改病句; 關聯詞合成句子等。
B.課外閱讀的分類整理:
⑴課文中相關知識的拓展:
①你對北京2008奧運會還了解多少,把你知道的分條寫下來:
②安徒生是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你還知道他寫下了哪些作品,把它們的題目推薦給大家:
③紅軍長征中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題目寫幾個下來:
⑵課外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
『肆』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
導語: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工具學科,無論是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還是在今後的工作或交往中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如何幫助學生學好語文,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成績呢?本文借鑒了新的教學理論,從如何改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等方面著手,探討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希望文中的觀點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一、注重預習對象的選擇
(1)對低年級學生
在預習時,要告訴他們不要盲目地把課文讀一遍,而是要求他們自學時,提出自己的學習目標,設計出自己的學習思路。對課文中的重、難點進行「勾、畫、圈、點」,然後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當老師在上新課時,學生可以匯報已學會了什麼?對於還沒有學會的,老師則要求學生專心致志地聽,並大膽地參與討論。這樣,學生的思維不但得到了很好的啟示,而且也加大了學生的活動量。讓低年級學生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2)對於中高年級學生
就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勾、畫、圈、點」,而是要求他們自己學會查找資料(如上網查詢,翻看資料書),並在預習中學會批註,學會寫感悟。老師上新課時,再讓學生進行大膽交流,討論。這樣,全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即使沒有查找資料的也能從其他同學交流的知識中獲取新知識,學生的活動面廣,參與面廣,知識面深,學生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
二、課堂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教學中,課堂就猶如戰場。要想打勝仗,就看指揮官怎樣去部署戰場。課堂上就看老師怎樣去引導。
(1)注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有了興趣,事情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低年級學生,興趣又尤其重要。如在教學《風娃娃》時,我巧設情景:出示(布娃娃,泥娃娃,芭比娃娃),問你們知道他們是什麼嗎?有哪些特點呢?然後引入今天這節課要講的「風娃娃」。(出示課件:風娃娃圖片 )請學生看圖,並抽學生描述風娃娃是什麼樣的 ?(學生描述 )這樣,既引導了學生學會了看圖用詞說話,又一下子拉近了與風娃娃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此時,我進一步提問:這么可愛的風娃娃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情呢?由此把學生推到了學習的高潮,激起了學生想知道內容的慾望。
(2)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思維」就是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 。創新思維就是在思考時要具有新的、開拓的精神。解答問題時不能按步就搬,而是結合生活實際,要有新思路,新方法。
如教學《風娃娃》抓住了風娃娃做了哪些事,得到了人們的稱贊;又做了哪些事,受到了人們的責怪?為什麼?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思考、交流、討論。從而讓學生明白:風娃娃出大力氣吹動風車,吹動帆船,幫助了人們,得到了感謝,他很高興;而出大力氣吹跑了風箏,吹跑了衣服,吹折了樹枝,遭到了人們的責怪。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風娃娃好心做了壞事,卻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如果你是風娃娃該怎麼做?這時就及時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好心辦壞事的例子,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3)注重學生群體合作的培養
「合作學習」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在教學中,倡導學生合作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學習」可以是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立體的,多層次的學習方式 。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作適當點撥 ;當學生在「合作展示」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欣賞每一個學生的感悟,對於學生的感悟,不管有深有淺,有多有少,都不能強求一致,只要是真實的,都給予了認可和鼓勵 。這樣,既使學生人人參與,個個投入,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也彌補了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讓每個學生都得到了發展,鍛煉。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於他們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的提高。
(4)注重學生實踐探究的培養
所謂「探究」就是指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方法 。「實踐探究」就是學生通過內部思維操作和外部實踐操作相結合,進而發現問題,探索研究,表達交流等探究性活動,進行理智和情感體驗,獲得知識、技能、態度的學習方法。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我上《一次成功的實驗 》時,讓學生事先准備好「細口瓶子,小鉛錘,繩子,茶杯,水。」上新課前,我告訴學生:請同學們拿出事先准備好的材料,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並抽三個學生上台和老師一起做實驗,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實驗完後 ,問:同學們,你們從這個實驗中知道了什麼?明白了什麼?同學們大多數都能說出其中的道理。(有危險,應該讓別人先出去。)然後我進一步加以點撥,再讓四人一組重做一次實驗,同學們就更加明白了。這樣做,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提高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復習鞏固在語文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在這一環節中,我總結如下:
每堂課講完後,都要留幾分鍾時間讓學生把這堂課的內容回憶一下。如有回憶不清楚的,馬上讓學生查找資料,翻閱課本,或問老師,同學,做到及時補救。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時,告訴學生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先在腦海里回憶一遍。如有不懂的問題,便立即看書或查找資料,弄懂後再做作業。
每天起床後,同樣告訴學生,先把昨天所學的內容再現一遍。如還有不懂或記不清的,應立即看書,直到弄清楚為止。教會學生學會記錄好當天的所見所聞,並整理成條例清楚的段或篇。教學生學會記讀書筆記 ,寫閱讀反思。(及讀過的文章,引導學生說,作批註,寫出自己的評價,感悟等。)
總之,要想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他要廣大教師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勇於探索,敢於創新,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才能真正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辦教育的永恆主題。下面給大家介紹如何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質量,歡迎閱讀!
1.培養學習興趣。
要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幼小銜接,多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語文。採用游戲、比賽等活動教學形式要講究效益,要逐步引導學生把興趣點從學習形式轉向學習內容本身。
2.養成良好習慣。
從入學開始就應著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低年級教學要著重培養認真聽講、大膽發言、主動交流、按時完成作業等習慣,要特別關注學生讀書、寫字的姿勢。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後進學生要多給表現機會,多加鼓勵和指導。
3.課內完成作業。
每節課書面練習時間累計不少於8分鍾。書面作業形式要多樣化。書面作業盡量在課內完成,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4.落實識字任務。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聯系生活實際識字,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生字教學要區分不同漢字在音、形、義上的難點,避免平均使用力量。要堅持音形義結合的原則,以字義為核心,幫助學生識記字音和字形。要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如整體識記、結構分析、加減和更換部件、聯想識字、字理識字等。要把識字和學習詞語、理解句子結合起來。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和記憶生字,如識字游戲、編成新材料閱讀等。鼓勵學生課外自主識字。
5. 注重寫字指導。
切實指導學生把要求寫的字寫正確、寫工整。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字的'間架結構和筆畫位置,注意筆順正確。難寫的字教師要示範,學生寫完字要有講評。寫字指導和反饋應在課內進行,防止對只要求認的字提出寫的要求,減輕學生的寫字負擔。一次抄寫生字的字數和遍數不宜太多,一般每個字寫3遍左右,爭取一個比一個寫得好。
6.加強閱讀教學。
朗讀是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要增加讀書時間,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些課文還要讀出感情,但不要讓學生多講應該怎麼讀,難讀的地方教師應當示範。要多背誦和復述,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引導學生在讀中體驗、感悟,適當交流閱讀感受。閱讀教學一般按課文順序進行,符合兒童的自然閱讀過程。注重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人文內涵,避免孤立地抽出一些詞句作過細的分析。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鼓勵有創意的想法和表達,適時糾正錯誤。要把解決疑難問題和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對學生難以探究明白的內容,教師要作講解,講解要正確、通俗。小組合作學習要有明確的任務,教師要作具體指導,防止流於形式。要積極、有效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圖像資料一般採用先讀課文再看畫面的方式呈現,防止用看圖像代替課文閱讀。
7.提高口語水平。
口語交際教學要生活化、情境化,要求學生認真聽別人的講話,能用普通話清楚、響亮地說話。注意學生說話時的儀態,做到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通過插話、提問、評議等方式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
8. 做好作文起步。
寫話教學要引導學生不拘形式地寫自己想說的話,通過看圖寫話、觀察寫話、閱讀寫話、編寫童話等方式,提前起步寫話教學。要結合閱讀和口語交際課,鼓勵學生多寫話。要用寬容的態度評價學生的寫話,多用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對寫話產生興趣,消除畏難情緒。
9.倡導課外閱讀。
教師要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並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後的感受。第一學段的閱讀可以從讀圖畫書開始,從聽教師讀起步,逐步培養學生持續默讀的習慣。通過課外閱讀鞏固識字,提高閱讀能力,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10.改進評價技術。
考試要嚴格按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命題,不拔高要求,提高難度。題型應符合學生認知水平,體現語文學習的特點。評價方式要多樣,形成性評價和期末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等級評價和激勵性評語相結合。
『陸』 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導語: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體,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面前不應是被動的執行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提升課堂質量就相當於成功了一半。
一、重視語音的教學與學習
隨著《語言文字法》的頒布實施,全國各地交往日益頻繁,推廣普通話對減少語言障礙、擴大交流、減少失誤具有重大意義。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時間距離、空間距離正在迅速縮短,我們也不可能把自己封閉中某個狹小的地域,對外交往也成必然,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說好普通話就成了一件大事。要說好普通話就要學好漢語拼音。首先就要掌握漢語拼音方案中的有關內容,如:聲母表、韻母表、隔音符號等的運用。其次,要掌握常用漢字的讀音,常見多音字在不同語言環境中的讀音。通過中小學的學習,認識了3500個常用漢字,基本上滿足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二、重視語法知識的學習
雖然我們的說話、寫文章不是先有語法規范,而是先有說話、寫文章的需要。但是學習語法知識仍是很重要的。第一,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可以減少語病,把意思表達得更准確。例如:我們要不斷改進前進中的缺點和錯誤。對於這個句子,初步一看,沒有多大問題,仔細一想,才發現有問題,“改進”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和發展,對缺點和錯誤進行進步和發展,它始終是缺點和錯誤,沒有達到我們改正缺點和錯誤的目的,也不是我們所要想表達的主要意思。第三,它還可以使我們的文章、說話更加生動活潑。我們的作文為什麼總是枯燥無味,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必要的修飾語。
三、重視寫作訓練
寫作文歷來是學生最喊頭疼的事,也是學生最不願做的事,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因為作文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是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為,主要是我們對生活熟視無睹,總覺得平淡無奇。缺乏對生活的熱情,這就很難發現生活中的新鮮事,就很難發現其魅力所在和感人之處。只有對生活充滿激情,才能發現其閃光點。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學素材,關鍵是靠發現。我們時常有感情澎湃,急於表達的時候,但是一下筆,頓感無從下手,這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要避免類似的情況,就要下苦功夫積累有關知識。寫文章是自己感情的流露,是很輕松愉快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能辦好或辦得比較好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努力去完成它,才能把它做得更好。
第一,新,也就是文章的選材、立意要新。我們每天都耳聞目睹了許多人和事,我們要去挖掘其中蘊含著的新鮮的東西。就是很平常的事,也要從一個與眾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同樣一株玫瑰花,有的'人說這花有刺,有的人說這刺上有花,感情不同,結果就不同。同樣是看雪,毛澤東則充滿昂揚的鬥志,欲與天公試比高。岑參卻透出淡淡的離愁別緒。
第二,奇,就是結構要奇特。俗話說:“文似看山喜不平”,“做人要直,作文要曲”。這“不平”,這“曲”,就是要有波瀾起伏,要有能吸引讀者的地方。古代的說書人在說書的時候,常在關鍵的地方或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寫文章也常把最精彩的部分寫在開頭,以吸引讀者。這就需要把記敘的一種或幾種順序綜合運用。《驛路梨花》一文,從主題、素材上看都好沒有特別新奇的地方,然而,作者卻通過幾個誤會幾個懸念的設置,達到了引人入勝的目的。
第三,特,就是要有特色,特色就是一個事物不同於另外一個事物的地方。優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蘇東坡的豪放、柳永的婉約,各得其所。它包括選材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岑參把雪寫成梨花,別開生面,透出了一絲暖意。朱自清把春風比喻成母親的手,把春風擬人化,把它的柔和暖寫得淋漓盡致,極富感染力。
第四,加強自己思想錘煉。作文不是一個純技巧的工作,而是思想感情的流露,沒有對生活、自然、生命、事業的熱愛,是很難產生優秀作品的。縱觀古往今來在歷史上有影響的文學家,無不貫穿著這種理想和追求。魏巍到朝鮮戰場采訪,被志願軍戰士的偉大精神所感染,飽含著對志願軍戰士的敬意,寫成《誰是最可愛的人》這一膾炙人口的名篇。毛澤東同志以他那博大的胸懷,敏銳的洞察力,早在1949年就寫下了《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一文,至今仍有著極強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四、重視古代文學的學習
我國歷史悠久,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也是值得我們繼承的。詩、詞、曲、賦、散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其言簡義豐,語言警策,音律和諧,易記易誦,歷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許多思想性強、藝術感染力強的作品,是文學百花園中的奇葩和珍品,有些句子已成為名言警句,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被人們廣為運用。學習它,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起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作用,而且還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柒』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要提高教學質量,與我們平時的教學活動是分不開的。上課是關鍵,復習是鞏固,作業是實踐運用,這三者密切聯系在一起,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上課目標明確,學生易於接受,復習起來也就比較容易,聽課收獲大,做作業就順利,所學知識就能很快得到消化和鞏固,通過作業還能檢查所學內容,對掌握不好的地方進行及時的復習,查缺補漏。同時,通過完成作業還能為聽好下一節課打基礎。現對教學中的幾點感受小結如下:
一、引導求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求異思維是以假設能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有好幾種好方法為基礎,從不同方向尋求真理的過程,這就必須涉及推測、想像、創造等方法。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容易形成思維定勢或從眾心理,往往不習慣於深入思考問題,強化自己的獨立見解。所以,引導求異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引導他們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考、探索,鼓勵發表個人的獨特見解,提倡一問多解、一題多議,發展創新思維。如在《豐碑》一課中寫道,在老軍需處長死後,「他微微向前伸出手來」,當我要求學生回答「這個手勢表示什麼意思」時,有的同學就從原文中找到了「好像要向戰士們借火」,這時,我讓同學們再想想這手勢還有沒有表現其他意思的可能。學生就討論開了,有的說是老軍需處長要戰士們不要管他,繼續前進;有的說是軍需處長鼓勵戰士們不要怕困難,勇往直前……這些不同的答案,既加深了課文的理解,又賦予文章以新的內容。
二、上好每一節課。
上課時,除了對所傳授的知識點了解透徹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傳授時要講究藝術。首先,要善於在課堂教學中創造各種情境,使課堂教學有聲有色。如教學《冀中地道戰》時,可以讓學生先觀看有關《地道戰》的電影片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學習這篇說明文顯得就不那麼枯燥了。其次,要創設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肯想、敢想。還如《冀》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一畫地道的構造,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並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去評價誰畫得好,誰最有創造力。再次,要注意不同層面的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所教學的班級,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學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所以我在設計問題,課堂四人小組的安排上都動了腦筋,既讓優等生吃得飽,又不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掉隊。這樣,學生就會喜歡上課,上課時也會認真聽講,從而,課堂上就有質量的保證了。
三、激發學生學習 語文 的興趣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景,培養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慾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願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於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超過一百種良好的教學方法。
因此,學生是否有學習 語文 的興趣,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作為 語文 教師的我們,要想讓學生學好 語文 ,我想,最重要的是通過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 語文 學習興趣。 四、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在課堂中要樹立服務意識,做到把「玩」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做」的任務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創」的使命留給學生。從而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得知識的舞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並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替代;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索慾望。
小學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學習方式是在問題情境之中的學習,因此如何創設問題情境,就成為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它可以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再現課文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從而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增強求知慾和自信心,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後,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後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老師交流……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考,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只有在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能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捌』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其他各科的成績,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識字、看書、閱讀、寫作能力,另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精彩的課堂表現,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觀念新、素質高的語文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前提。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一句 「至理名言」足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佔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教師教學觀念的新舊、素質的高低制約著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也制約著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對於用全新思想觀念鍛造的課程標准和教材,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觀念不新,素質不高,那是很難與現在的課標、教材相匹配的,預期的教學目標更是很難達到。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理念,體驗新教材,走進新課程,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同時還應自覺加強自身業務學習,苦練基本功,提高自身語文素質。
作為教師,面對新課標,我們應牢牢樹立現代教育的四大觀念: 一是樹立新的學生觀,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二是樹立新的發展觀,三位目標整合;三是樹立新的知識觀,選擇、探索、質疑、創新、實踐;四是樹立新的課程觀,開發課程資源。
二、實效性強的課堂教學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主渠道,也是實施教學計劃的主要陣地,其質量的高低是決定著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又在於備課,因此教師備課要做到四有:腦中有課標 胸中有教材 心中有教法 目中有學生。因為備好課是搞好語文課堂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精
心設計課堂教學思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花大
力氣在備課上,在動筆備課前至少要做到三個明確:明確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每篇課文的訓練重點,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楚自己該教什麼,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只是無效勞動而已。古人雲:「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二十一世紀的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不是自發的,而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又不能僅靠傳授,關鍵還是要在課上進行訓練,因此,語文課上必須讓學生多聽、多讀、多說、多寫,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語文課,巧設計,善挖掘,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在不斷積累語文知識的前提下,形成語文能力,在任何情況下(包括各級各類的考試)以不變應萬變,切實提高語文成績。
教師上課要尊重「四為主」原則:
就是以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參與為主環。
1、圍繞一條線索:
(1)以事情發展順序為線索,就是按照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的順序。如《落地的紅棗也不能吃》。
(2)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就是把事情發展過程中比較明顯的時間寫出來,並敘述在此時間內發生的內容.如《一定要爭氣》,重點記敘了童第周在中學讀書和在歐洲留學兩個時期的事.
(3)以地點變換的順序作線索,以寫景,參觀訪問過程為內容的文章一般用地點變化順序作線索,敘述時要寫清每個地點上的事情。如《參觀人民大會堂》不僅按參觀順序來寫,而且以參觀者每到一處的蹤跡開頭,點明參觀的地點,再抓住每一處所見所聞具體描述。
(4)以具體的事物為線索,如寫《一個蘋果》把傳來傳去的蘋果作
為線索,圍繞蘋果敘述了感人的事。
(5)中心事件為線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幹作用,圍繞它來寫一些相關的事,如《養花》圍繞中心事件養花寫了為什麼養花,養什麼花,怎樣養花,怎樣勞動獲得豐收,怎樣享受勞動成果,養花有何樂趣等。
(6)以事物特點的幾個方面為線索,如《說茶》一文,介紹了我國是茶的故鄉,介紹了茶葉的種類,喝茶的好處以及茶具的質地和造型。
2、理清兩種方法:
一是教法——以讀代講,點撥引導。
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如何讓學生學會現成的知識,強調對完整知識體系的學習和掌握。表現在語文教學中,則是教師過分強調對課文的理性分析,忽視了讓學生從整體上對課文內容的欣賞和感悟,忽略了對學生的美讀指導。一篇優美的文章往往在這樣的理性分析下變得支離破碎,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以讀代講,點撥引導,目的是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表達。擺脫無味的理性分析,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好語文。
二是學法——自讀自語,教師引導。
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的教學也應該遵循這一閱讀的規律,在新的課程標准所要求的范圍之內,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
3、確保三個到位:
一是課外積累和閱讀教學結合的到位。
課外閱讀在學生的閱讀中占據重要地位,對學生的文化積累和建構起著重要作用。師要將課外閱讀積累這一活水引進課堂,使課外閱讀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把閱讀與積累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孩子的語言積累,而且使學生一下子置身於文化氛圍中,激發了學習的慾望。同時也消除了孩子學習的畏難情緒,為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說話訓練做了很好的鋪墊。如:案例一:
馬克俊老師在講《伯牙絕弦》時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時,楚王君臣飲宴伯牙彈《高山流水》一事;子期死後,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對子期的墳墓,伯牙寫下了一首短歌一事。
案例二:
蘇會勤老師在講《盾和矛的集合》時開頭的故事《自相矛盾》;周鳳萍老師在講《盾和矛的集合》時講到坦克威力時的一段話,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國的索瑪河畔……
二是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的到位。
《語文課程標准》已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工具性是基礎,人文性是核心,二者如鹽入水,水乳交融。教學中,老師要多次安排對文本的拓展和想像補充等能力訓練,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詞語運用能力,又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程應臻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它還指出語文課程要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提高他們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基於這樣的課程理念,在鑽研教材時,要特別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和審美情趣的提高。教師試圖去繁就簡,返璞歸真,回歸語文教學進行語言實踐、發展語文能力的本位。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得到情感的熏陶,抒發美的情感。
案例:
馬克俊老師在講《伯牙絕弦》時,啟發學生伯牙還會志在什麼?善聽的子期又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學生思緒飛揚,展開了大膽的想像;仿照文中的句式津津有味地吟誦起來。(清風徐徐、明月皎皎、楊柳依依、炊煙裊裊、流水潺潺、白雪皚皚、雲霧蒙蒙等)又如:在感悟伯牙失去知音之痛時,老師又啟發學生想像伯牙當時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想像說話,再一次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種刻骨銘心的痛。
三是「傳統教學與新課標理念」融洽的到位。
粉筆加黑板,似乎看成是傳統教學,可在這傳統工具的基礎上融入了新的教學理念,使課堂更加生動、美麗、有效。法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這兩者只是形式不同,但目標是一致的,課堂氛圍民主和諧,有親和力,教師的多次鼓勵,可以促進和改善學生的學習,提高閱讀效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課堂教學提出了「三大理念」 ,即: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張揚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責任。
案例:
馬克俊老師《伯牙絕弦》的課堂上,我們聽到了「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你能運用文中的句式來贊嘆伯牙的琴聲」「 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善聽的子期」這樣真實貼切的評價。通過與文言文的「親密接觸」,帶給孩子們一份走進古典文學的驚喜!
4、實施四種讀法:
一是讀通。認真地把課文讀幾遍,讀准字音,並注意停頓。邊讀邊想想你讀懂了什麼?檢查自學情況。
二是讀懂。是了解了,明白了的意思。
案例:
<伯牙絕弦》一文,要充分利用了注釋的作用,幫助學生梳理一些難理解的字詞意思,體會到古今義的區別。比如馬老師這樣展開教學:我們說「斷」,古文中說——(絕)割斷琴弦就是 ——(絕弦)表面上說割斷琴弦,實際上指的是伯牙——不再彈琴了,用文中的詞說就是 ——(不復鼓)。
三是讀深。在閱讀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不但要對文章的遣詞用句、立意選材、謀篇布局、表達技巧和文體特點等內容進行深思熟慮,而且要用特定的符號直接圈點勾畫或用簡明的文字在行距之間和書頁的空白處略加批註,把知識要點句畫出來。
案例:
讀深文言文就要讀出文言文的「文化底蘊」,這個應該貫穿文言文教學的始終。《伯牙絕弦》這個文本是以「知音文化」而流傳千古的。而文中的鍾子期是一個樵夫,居然能夠聽得懂宮廷首席樂師的彈奏,是不是有些不尋常?其實鍾子期從小就有良好文化的熏陶,他對音律是很有修養的。在教學「知音」這一文化時,要注意避免讓學生誤以為一個砍柴的樵夫聽得懂古琴曲就是知音,其實只有相同文化積淀、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才能成為知音。真可謂「千古知音最難覓」啊!
四是讀熟。讀熟就是把文言文積累下來,可吟可誦。
案例1:
如馬老師在這節課上就採用了背誦的方法,放著《高山流水》述說著一對知音相識、相知、生死不離的故事。從而達到了「以聲傳情,以言動人,以情激情」的效果。
案例2:
《美麗的南沙群島>這篇課文用優美、精練的詞語介紹了南沙群島的迷人及富饒。課文構段比較簡單,都是總分結構。本課生字詞很多,還有很多較繞口的詞,要想全班同學流暢地把課文讀出來,還要認真掃除這些「攔路虎」。
5、達到五個讀中:
讀中有想像:「鳥語花香」「春夏秋冬」等詞再進行大膽地想像,想像詞中的顏色、聲音、畫面、情節、氣味等,打開了學生想像的翅膀,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為正確理解文本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讀中有層次:字正腔圓,讀准字音;讀句子通順,注意斷句;讀具有韻味,搖頭晃腦;文從字順。每一讀我都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由易到難,一步一腳印,一步一落實,而達到使學生會讀的目的。
讀中有變化:讀的形式要多樣,如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師生配合讀、范讀等,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節律、讀出情感、讀出神韻,從而使學生達到愛讀的目的。
讀中有拓展:一篇課文,對學生來說,要讀得透徹,必須有背景資料的拓展。課前預習時,我要求學生進行讀的拓展——查找資料,並讀熟資料的內容。背景資料的閱讀,為學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礎。通過讀中的拓展,使學生讀得明白。
讀中有積累:讀懂文課文、背誦課文是對學生的基礎目標進行的落實。通過反復誦讀,學生已對內容了解,我再引導學生由默背、全班試背,再到個別背、師生齊背,這樣積累下文言文,使學生達到能誦的目的。
教學過程中,老師如一位高明的指揮,又似一名出色的導演,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確地演繹著文本中豐富的信息。老師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課文的的意思。教師和學生既各自感受著,又互相感染著,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美好的境界。這樣的課堂是有著靈動的生命,有深沉的人文內涵的。我想,課堂的精彩源於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源於老師對於語文的滿腔熱情,源於老師充滿魅力的才氣 。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而不是生來就有的,它是在人的學習、生活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習慣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好的學習成績正是靠習慣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只需教師稍加提醒就能堅持住,它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做為語文教師更是有必要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的習慣、規范書寫的習慣、邊閱讀邊批註的習慣、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仔細審題分析的習慣等等。當學生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只從表面上、客觀上找原因,還要從學生學習習慣上找原因。有些學困生之所以學習困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沒有養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面對今日教育現狀,我們不得不承認忽視學生學習習慣是一大失誤。教師所希望的,與學生的實際相差太大了,比如:你希望他們把字寫端正、寫規范,格式寫正確,學生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寫字距正確有多大差距?又比如:你希望他們看書有個好習慣,動動腦、動動手,再書上畫點記號,寫點批語,留下點思考的痕跡,他們做的如何?有多少人能做到?多少人成為自覺做到?多少人是在老師的強調下做到?多少人還置之不理,無動於衷?又比如:教師一再強調,課前預習,課後復習,這種獨立學習的習慣學生做得到嗎?現在的學生有許多應該養成的習慣,沒有養成,有些習慣不應該養成,倒養成了,無休無止。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素質教育的重大任務。忽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敷衍了事的教育表現,是不成功的教育。
所有教育教學活動的著眼點必須是全體學生,這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需要,也是符合「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規律,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因為素質教育的真諦並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統一規格的產品,而是造就充滿活力的,具有鮮明個性的人。因此,只有讓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知識競爭加劇,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要適應不斷變化著的新生活,唯一途徑就是靠自學,靠養成自學的習慣。通過經常學習,自我反省,不斷增長新的能力,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因為我們知道,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
『玖』 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一個壞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提高小學語文的 方法 及 措施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一、抓好課堂紀律
知識的傳授,技能的掌握學生是否完成,主要在於一節課40分鍾的有效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好課堂僅有的40分鍾是提高 教育 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而課堂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障。
一節課下來,如果學生沒有好好聽老師講課,學生亂哄哄,做小動作的,東張西望的,思想開小差的,交頭接耳的,干什麼的都有,即使老師教學設計再精彩,即使老師講得唾沫飛濺,也是白費功夫。
所以上課時,一定要抓好課堂紀律,要讓你的學生把眼睛看過來,讓你的學生學有所聽,學有所得。我們要向40分鍾要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培養作業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一個壞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一個學生學習習慣如何,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所以要想孩子成績出色,就應該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抓起。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我這里要特別強調的是作業習慣。
低段學生自覺性差,在校的作業,需要老師監督。回家的作業需要家長的監督。不管是在校作業,還是回家作業都必須讓孩子養成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今天的作業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我們要嚴格杜絕孩子作業拖拉,甚至拖欠的現象。對那些作業拖拉的學生要做到三多:多過問,多指導,多檢查。我想如果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的學習成績肯定不會差。相反一個學生如果學習習慣差,即使他有聰明的頭腦,成績也不會很出色。
三、提高書寫質量
提高書寫質量,減少學生的錯別字,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成績一個重要的舉措。很多學生在考試中都會因錯別字而失去好幾分。我發現如果一個孩子能做到一筆一畫認真書寫,他的錯別字就會很少,如果一個孩子作業馬虎,字跡隨意,他的錯別字明顯要多得多。
要想減少學生的錯別字,其中的一個辦法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我們要嚴格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書面整潔。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認真指導學生生字的書寫。
我們不僅要求學生把字寫正確,把字寫在田字格中的正確位置,還要求學生把字寫美觀。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必定能大大減少孩子的錯別字,讓孩子在考試中不要失去不應該失去的的分數,從而提高班級的出色率和合格率。
四、認真批改作業
批改作業是教師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我們教師批改作業一定要認真、及時、細致、不漏批,不錯批。當天的作業當天批改。在作業後面,多寫一些鼓勵性、激勵性的評語,讓學生嘗到作業的樂趣。
重視作業的講評,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主要問題,要及時講評。對好的作業要予以表揚,同時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錯誤。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的最好能當面批改,當面指出錯誤,並讓學生當場訂正。只要教師每天能腳踏實地把批改作業這項工作做好,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定能得到提高。
2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一、注重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小學生突出的心理特徵。小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 總結 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 教學方法 ,求新求奇。
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就會受到歡迎。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
二、樹立全新的教育觀念,突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教師要親和學生,讓學生爭做主人
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
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
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2、教師要解放學生,讓學生勇於實踐 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
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
3、教師要妙用非智,激活課堂氛圍
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
三、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因此,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
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
2、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3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育家葉聖陶強調:「教育培養習慣。」人們也常說:「習慣決定命運。」學生學習習慣的優劣與學習成績好壞幾乎是成正比的。在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抓緊抓實。在 四年級語文 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養成幾種習慣:
①養成早讀的習慣,學生早晨到校後,要求學生自覺拿出課本,讀當天要學習的課文。
②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在課上要專心地聽老師講,聽同學講,還要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③養成做課堂筆記的習慣,學生在上課的同時,要把老師強調的重點內容在課文旁邊做簡單批註,把老師板書的重點內容寫在課堂 筆記本 上。
④養成預習的習慣,語文課學生不預習,就沒辦法順利進行,所以我要求學生在上新課前,必須預習,把課文中的生字詞注音後多讀幾遍,課文標好自然段序號,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讀了課文後的感受及自己不懂的問題。
⑤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字跡工整,行款美觀。
二、落實教學「五認真」是提高教學質量除預習課文外,學生還要做好上課前的學慣用具的准備。
其次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方法要得當。在上課時,先用幾分鍾的時間把上課時學習的主要內容及學生要學習掌握到何種程度給學生做個簡單交待,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上課時教師還要善於選擇方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學中會出現許多始料未及的問題,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甚至會遇到一些意外的情況,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學生毫不客氣地訓斥一頓,或者自己被氣得七竅生煙亂了方寸,此時我們要及時調整方案,力求用最佳的方法進行教學使教學取得較好效果。
第三要努力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上課時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是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動腦、動口、動手,是課堂內充滿民主、和諧的氣氛,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局面。
給學生布置作業是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環節,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掌握相應的技能,讓學生養成獨立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習慣。通過作業的檢查、批改,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知識或技能的缺陷,並加以糾正。
布置的作業要有代表性,分量要適中,難易要適度要有助於學生鞏固和加深理解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相應的技能。教師要及時批閱作業,盡量達到面批(我們是小班化教學),並且讓學生及時糾正錯題,做到錯題不過夜。
批改作業時,教師還要注意學生作業中錯誤的數量和性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並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是適應個別差異、貫徹應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措施。認真輔導要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輔導要有針對性,切實落實培優補差和分層教學要求,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進步提高。教師可充分發揮出小班優勢。
就拿「培輔」來說,我班有15名學生,經考察成績較好的學生有7人,中等成績有5人,成績較差的學困生有3人,教學中,教師把「培輔」重點放在了後面8名學生上。課堂上優先提問發言的是他們;優先面批面改作業的也是他們;得到更多鼓勵和同伴互助的還是他們。
在這種環境中經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熏陶和感染,成績再差的學生也一定能有所進步。
合理安排學習活動的檢測和評價,是檢查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通過檢測,教師可以從中了解教學的效果和問題,總結教學 經驗 ,改進教學工作;學生能從自己學習結果的反饋中,及時獲得矯正的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 學習態度 和方法;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和學校配合,共同來幫助教育學生。
所以我們應當重視學生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工作,更好地發揮它在提高教
學質量中的作用。
三、抓好復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助推器。
復習可分為經常性的復習、階段性的復習和期末復習。復習時要向學生提出復習的任務,明確復習的目的,分清主次,把重點知識系統化,復習時間還要符合記憶規律,最初復習時的時間間隔短些,以後各次復習的時間間隔再逐漸拉長。
例如學習「日積月累」中的知識,在當天學習後讓學生背會、寫會後,第二天早讀時再讓學生背一背,再過一周再布置學生背一背、寫一寫,學生就不會對知識出現「返生」現象了。
復習時要夯實基礎知識。小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先檢查背誦,古詩詞、「日積月累」、要求背誦的課文要讓學生背得滾瓜爛熟,復習要在筆頭上,生字詞、多音字、形近詞 組詞 人人要過關。學生容易錯的字和詞語更要反復強調,讓學生牢固掌握。
復習時要強化題型練習,要練中有導,導中有練。修改病句、關聯詞語 造句 、陳述句與反問句的相互改寫等題型復習時要多練,讓學生能夠熟能生巧。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比較薄弱,復習時更要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
復習時要選取經典課文的片斷、配套練習中的短文設計閱讀訓題讓學生練習。但要注意的是,要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精講多練,「練中有導,導中有練」,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
注重習作方面的復習。首先要提前規劃。要把握課標對小學階段學生習作能力的要求和本班學生習作能力的現狀,制定計劃。習作復習見效慢、周期長,宜提前做好復習規劃,將習作復習內容化整為零,且學且練。
其次要注重技巧。小學生的語言積累、表達能力未定型,在習作復習中,要解放學生的手腳和大腦,要鼓勵學生用自己話語把自己的認識、感受、情感表達出來。老師們要把重點放在反復的修改和審題立意寫作技巧上。還要訓練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習作的能力。
4提高小學語文的方法及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課前的准備工作是巨大的。
首先要研究教材,因為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的依據,教師對教材鑽研的程度直接關繫到教學質量。研究教材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研究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確定所教教材的知識點。
2.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加工和處理。
3.鑽研本課教材,理解並掌握教材,靈活運用教材。
其次是研究學生,具體包括以下兩點:
1.研究學生的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學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以及在班上的分類情況;
2.研究學生的非智力背景,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分類情況。備好了學生,再對不同的學生實行分層次教學。
二、加強積累,強化訓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我們必須很好地結合平時的課堂教學,側重於指導學生對積累進行歸類整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積累的要求包括三個方面:1.、能背誦課本中要求背誦和默寫的內容;積累相關的字、詞、句、段、篇等;2. 能注意在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3. 能在生活中廣泛積累語言材料。
三、教給方法,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捷徑
「授之以魚 不若授之以漁」可見 學習方法 的知識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學習方法是學生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所採用的某種方式、手段、途徑。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有了學習的主動權,才能獨立地探索新的領域,獲取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因此,讓學生掌握學法,學會學習,應成為 語文學習 創新的主旋律。學習的方法是多層次的,多角度,多種類的,具體下面三個方面:
1.教給學生 課前預習 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教給學生讀懂課文的方法,提高閱讀理解力。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四條途徑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創新能力。A、示範引導,舉一反三;B、借機滲透,適時點撥;C、反復誦讀,細細品味;D、總結積累,鼓勵運用
3.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老師和學生都要制訂好讀書計劃,並按照讀書計劃要讓學生利用學得的知識,方法去廣泛閱讀課文以外的 文章 和書籍,使他們「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
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愛「讀」,還要指導他們會「讀」得好,讀得有收獲。下面粗淺地談一談這方面的一些做法。A.瀏覽讀,B.品嘗讀,C.篩選讀
四、善於捕捉反饋信息,做好針對性輔導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
要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我們還要結合平時的教學工作,抓住機會認真做好復習和輔導工作,切實做到教學與復習並舉。認真做到4點:
(1)教師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輔導任務。課外輔導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針對所教班級的學生按不同特點進行輔導。
(2)輔導要有重點,重點是優生和差生,其次是請假、曠課的學生。
(3)、輔導要講究效益,要做到熱心、耐心有度,避免引起心理疲勞。
(4)、輔導要抓平衡,補薄弱。
五、家校結合,形成合力,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延伸。
爭取家長支持,搞好校外延伸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主要措施之一。
家校結合還要求教師進行廣泛的學生家訪、話訪活動,通過家訪、話訪,達到增進師生感情、家庭與教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的目的。
『拾』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營造和諧課堂語文課內容較多,知識面廣,傳授的信息量大,而語文課節有限,必須向四十分鍾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二、重視識字教學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科的基礎,也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中,我這么想也就這么做。
對教材中出現的每一個生字詞,我都會嚴格要求學生掌握好。
相信很多語文老師對識字教學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點我認為比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學以後幫助學生記憶生字。
一是要求學生認真抄寫,在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的同時,我還要求學生養成邊抄邊記字的習慣。
二同時培養學生書寫的基本功,課堂上注重對學生書寫的有效指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